首页 > 文章中心 > 拼贴艺术论文

拼贴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纸拼贴绘画艺术论文

一、“解”,即拆解,打破;“构”,即建构,组合

“每件艺术作品都是它那时代的孩子”,因此如果我们用古希腊时期的原则创作当代作品,也最多是对从前的重复,没有过多的意义。事物要得到发展,有“破”才可以“立”—这个观点对于艺术语言的创新是很重要的。“解”从物质材料角度解释,将纸拆解,一个是纸的形态发生变化,由整到碎,由大到小,这不难理解,还有关于纸的内容的变化,比如你要对摄影作品进行拆解,原来的内容就会被打破,不再是原来的完整的面貌,一个完整的头像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将一张报纸拆解,撕毁或者剪掉,里面的信息也将变得不完整,等等。纸有很强的可塑性,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作者会按照意图,有意无意地将纸进行拆解,然后把所需要的部分应用于画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反复地做这样的动作,拆解,再拆解,直到满意为止。纸拼贴有不同于油画颜料的特殊性,由于纸本身的可塑性强,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剪、撕、粘贴等手法来加以运用,还可以溶于水做成纸浆,然后做成平面,也可以反复粘贴,使之呈现立体感,因此纸拼贴在研究画面结构的实践中会给创作者带来很多的启发与灵感。这个过程,我们只是对物质材料进行拆解,其实纸拼贴绘画里我们讲的拆解还有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在立体派之前,艺术家是不会把纸作为元素放在画面里的,正因为纸拼贴的出现,使绘画元素丰富了起来。因此立体派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得绘画艺术的面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构”,在创作者的艺术思维观念确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构图了,构图就是对画面进行构建,营造画面,构图的意义就是研究画面结构。因此不只是字面意思里的画面结构,同时包含了对画面结构的经营。首先,从动态的角度讲,纸作为绘画元素,不仅仅是将纸堆砌于画面,而是有目的经营画面。经营画面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谢赫早在《画品》中对经营画面结构有详尽的论述,他提出了“六法”理论,把“经营位置”的艺术观点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经营画面结构,包含了作者的智慧与对画面的掌控力。经营是一个过程,是思维智慧和材料厮杀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最终会在画面上看到一个搏斗后的场面,胜利的场面就是一个好的画面结构。好的画面结构将最终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艺术效果,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经营画面结构,画面就会显得平庸无奇,毫无生命力。石涛在《画语录》里有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理论论述,同样点明了构图的重要性。在西班牙画家瓦尔戴斯的作品中,我看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画面结构的理解。画面里用笔勾勒的线与块面的纸形成鲜明的对比,线的柔软弯曲与纸的硬度对比,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纸通过拆解,可以塑造成任意的形状,用来满足画面结构的需要。画面结构最终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品材料结构层次的丰富性,让观众感觉到画面结构的立体性和微妙感。其次,从静态方面讲,画面结构包括了点、线、面几个方面的构架。纸拼贴作为元素利用于画面,就是将纸拆解为点、线、面的概念,在画面上对点、线、面进行组合安排。康定斯基在关于《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等著作中,特别强调“形”的独立价值,他强调画面的大的构架,认为画面的构成是一幅作品中决定性的目标。一个成功的画面结构可以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精神性,可以给观者美的享受;一个好的画面结构,对点、线、面的安排处理是严谨的,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法国艺术家威尔格雷的作品就体现了完美的形式感,例如作品《杂志拼贴》,画面的撕痕所形成的线与拆解过的杂志或者报纸本身的形状的对比与组合,很自然地体现了不同形式的美感,画面组织随意而又恰到好处,画面中字母同样起到构建色彩结构的作用,也可以是作为面的面貌呈现在画面里,字母的排列形式同样又和撕痕形成奇妙的对比,画面形式既有当代感又彰显了作者的风格特征。再次,在画面结构中,除了物质材料本身的结构,还包括色彩结构,它包含了色彩的搭配与比例,色彩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等,色彩结构同样体现作者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趣味。以瓦尔戴斯的作品为例,纸的原色透露出暖暖的白,与大面积的纯净冷色的蓝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而在蓝的色调里,画面背景平涂的蓝色,与人身体的蓝色,其明度又有了区别,人身体的蓝色是覆盖在了纸上,因此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和背景的平滑的品质是不同的,人身体的处理增加了材料的厚重感、立体感。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简洁明快之感。

二、结语

利用纸拼贴绘画艺术中的“解构”思维,对现有的艺术语言进行重构,使绘画灵活多样,这种实践不只是建立风格的实践,更是通过纸拼贴绘画艺术重构绘画语言秩序。随着全球图像和信息交流的加速,艺术也将会在纸拼贴绘画艺术领域里创作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以突出或者展现自己的特性和观念。

作者:刘梅

全文阅读

拼贴艺术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当来到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时,这里优美的风景和质朴的少数民族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笔者。在这里,笔者见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看到了终年积雪的一座座大雪山和雪水融化汇集的湖泊。清澈见底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璀璨夺目。南山上的松林就像一排排威武的战士,守卫着美丽的新疆。这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激发了笔者绘画创作的激情,同时也激发了研究材料和技法的渴望。笔者用绘画色彩记录新疆情,首先尝试了拼贴技法在新疆题材油画创作中的运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模式、思维模式使画面更具立体感,使得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充实,从而吸引观者,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视觉享受。

一、拼贴艺术的概况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艺术家对艺术的本质有了不同的见解,艺术家的艺术思维也各具特色。拼贴艺术不仅在油画创作中被艺术家加以运用,还在设计、摄影、影视、陶瓷等艺术中得以体现。就油画而言,拼贴艺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在一种材料上涂上糨糊或胶水,然后将其贴在一幅绘画作品的表面;也可以将剪下来的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画布及其他底面上,形成画面。拼贴艺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开始尝试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进行油画创作,将纸张、布料、沙子、粮食、贝壳、树脂等各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据史料记载,拼贴这一概念是在1912年由立体派画家提出的,但拼贴艺术出现于1907年到1914年间,是由勃拉克还是毕加索提出则尚无定论。当时的画家不满足于画面效果,就使用报纸、墙纸、木片、油画布作为画面的肌理,使得画面效果更加丰富,装饰效果和视觉效果更强。

勃拉克作于1913年的《单簧管》是他的拼贴代表作。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并以铅笔在这组形状的周围勾画出线条和阴影。在这里,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出一种虽使人意外却又令人信服的造型和亲切感。在这个朴素而严谨的画面结构中,每一视觉要素,无论是不同的纸片还是轻淡勾画的线条,都能成为一种符号。那些线条使剪贴的图形获得某种依托和含义,甚至还能让人从中感悟到某种精神的内涵。

二、创作感受

由于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其地域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十分紧密。新疆文化自古以来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在国内现有的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研究中,以拼贴技法结合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研究较少。

笔者以新疆最具特色的赶巴扎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研究。赶巴扎是新疆地区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活动,主要以交换商品、社会交往、娱乐、会亲看友的形式,反映了新疆地区繁华、热闹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新疆地区的人文特色。在创作过程中,笔者首先勾勒铅笔草图和色稿草图。在技法上采用拼贴的方式,拼贴艺术的造型、构图十分灵活,既可以与实物相符,也可以夸张、变形,无论怎样变化,最后都要保持创作的本意。拼贴艺术变化多样的造型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享受,赋予艺术家无限的创造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将宣纸揉搓,制造出凹凸不平的肌理,拼贴到油画布上作为肌理的底子,摆脱了以往的绘画模式,不受透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拼贴艺术材料本身具有立体感,所以拼贴艺术语言具有不同于传统绘画的空间感。拼贴艺术的这些特性使得笔者的作品更具灵活性,这就是拼贴艺术的构图带来的魅力。

在色彩方面,笔者采用了拼贴的肌理效果,色彩和肌理的融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质感。笔者的作品整体以红色为主色调,色彩饱和鲜亮,视觉冲击力强,地域文化比较鲜明。拼贴技法的运用更能衬托出这种鲜明的色彩关系,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相适应,大的块面和浓烈的色彩构筑了画面的主体。笔者的作品描绘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赶巴扎的地毯市场,背景在拼贴的肌理上填充了装饰性的图案,红调的画面显得和谐、浪漫,同时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气氛。

全文阅读

现代绘画语言与图形表现

摘要:图形设计实际上是在寻找与组织在概念上能够产生联系的各种符号元素,而图形的这种组构关系即“图形蒙太奇”,它是由现代绘画中的拼贴形式发展而来。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不断转变,拼贴形式逐渐转变为蒙太奇语言,它的发展成熟,也标志着图形设计艺术的完善,从而成为图形表达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图形;蒙太奇;符号;现代艺术;拼贴

此论文受河北师范大学一般基金资助项目编号:W2010Y18

图形的信息意义表达是其主要特征,并以此与“图像”的再现性、“图画”的说明性、“图案”的装饰性相区别,同时图形常常和创意联系在一起,如“创意图形、图形创意”,使之成为创意的同义语,用其有力而又充满智慧的图形语言阐述其思想,力求表现内容与形象相结合,其效果指向感情、趣味和意义,表现图形创意的思考。

一、蒙太奇――图形的组构形式

在创意图形中,大多要通过一个形象同另一形象的某些联系来使人产生联想,而且另一形体本身具有某种象征性,或者通过这两种形象的组合来产生意义。平面设计与影视网络等媒体不同,平面媒体不能靠时问的发展来串联不同的事物,也不能像连环画或动画一样靠一系列帧来表现情节发展,因此在单一空间的平面艺术采用的拼贴、拼接技术就担当起电影蒙太奇的作用。

(一)图形蒙太奇的由来

蒙太奇(Montage)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被发展成为一种电影中镜头剪辑的理论。格里菲斯、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们都为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认为两个镜头并列的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意义,甚至认为电影是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至少是用远景和大量特写的连接造成心理、情绪、抽象意念的结果,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冲突将造成第三种新的意义,这种镜头的组合,也就是蒙太奇艺术。

全文阅读

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及社会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近年恚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它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信息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既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催生,又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媒介传播的形式和途径,让传媒和艺术设计都得到了新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一方面可以根据当今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探寻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四达编著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就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入手,深入结合了近年来的相关科技成果,以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及其社会应用。综合而言,该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路清晰,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该书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脉络展开论述,涵盖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教学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化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八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设有相应的思考练习题,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也留给了读者消化吸收和反思总结的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可以说几乎无处不在,虚拟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现实社会;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性、设计性、技术性也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而作为媒体设计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该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媒体动画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另著有《新媒体动画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等多部艺术设计类著作,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该书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在该书作者看来,现代科学对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摄像机的发明,才诞生了摄影、摄像这一类的视觉艺术,让人们可以发现并定格生活中的美,并可以将其应用到广告设计、动画制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当今的艺术设计不仅作为审美诠释而存在,而且更多地关注人类情感意识和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可见,该书作者无论是在研究思路还是研究视角上均具有新颖独特之处。该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也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设计爱好者们深入挖掘和体会。

二、学以致用,社会应用价值高。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之既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意愿,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才算得上成功的艺术作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应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是创作者最为看重的地方。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夯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作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又利于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作品。该书非常凸显这个方面,它把发展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化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例如,在对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这一章进行论述时,作者便将图像拼贴和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阐述拼贴摄影艺术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在作者看来,数字拼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当代摄影拼贴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杰瑞・尤斯曼所创作的拼贴艺术作品那样,既是对超现实主义的借鉴,又远远超越了单个图像中所蕴含艺术魅力的叠加,且随之而来的拼贴动画更是开创了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新时代。现如今,无论是拼贴摄影还是拼贴动画在广告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拼贴艺术的魅力和社会价值之深远。此外,光能渲染、光线跟踪、数字绘画等电影特效技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以来电影业的发展。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新颖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案例来佐证其理论观点,尤其在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信息化设计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不仅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彰显了该书极强的可读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才能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深入人心,走上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之路。综上所述,该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材,又可以助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理论建设,也有利于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部兼具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作者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

全文阅读

拼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浅议

【内容摘要】现代艺术是1907年至二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的一系列艺术改革运动,是20世纪以来与传统美术截然不同的、具有先锋特色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现代艺术中的各种流派给人类艺术发展史增添了绚烂的色彩。文章以拼贴艺术为出发点,通过其在现代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阐述现代艺术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艺术 拼贴艺术 现代设计

现代艺术是指1907年至二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的一系列艺术改革运动,是20世纪以来与传统美术截然不同的、具有先锋特色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其影响范围波及整个现代设计领域直至今天。正如美术史论家贡布里希所说:“20世纪的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

一、关于拼贴艺术

拼贴作为一种重新组合的手法,自古以来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剪纸、布贴、刺绣、壁画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拼贴的影子。直到1911年,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将一行字放进他的作品《葡萄牙人》中,而他成了第一位应用拼贴的现代画家,“拼贴”艺术一词正式出现在艺术史中。

拼贴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时期,又在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后现代主义阶段获得再度发展与完善。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拼贴作为一种技法、观念、语言与文化形式,被绘画艺术、装置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电影艺术以及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借鉴和采用。拼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已非常广泛,人们对之的研究也已经开启。

二、平面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技法。拼贴手法将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看似不能相融的图像或形象拼凑在一起,能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设计主题,更加能产生戏剧化的视觉效果。它的表达方式直接,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全文阅读

拼贴艺术在动画中的趣味应用

摘 要:在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内需的驱动下,拼贴艺术在动画中的运用越发广泛。本文分别从拼贴为动画带来的镜头景深层次感、美术画面肌理感、以及视觉心理的装饰性三个层面对拼贴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阐述无纸动画技术不仅使动画创作者对拼贴素材的个性化处理更为方便,而且还为拼贴艺术动画的表现与处理方式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带来了新活力。言而总之,探究拼贴艺术在动画中的趣味表现及其技术运用,对今后动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拼贴艺术;拼贴形式;动画;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99-02

从20世纪初开始,立体主义的先驱毕加索率先将非绘画材料拼贴进绘画作品中开始,这种更具多样化和风格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就被视觉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动画艺术家们也不例外。

一、拼贴形式在动画中的趣味应用

拼贴形式动画是“实验动画”的一种,在形式到制作上继承了实验动画的无拘无束,给了动画艺术家一个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任何现实生活中可见的素材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工具。

(一)拼贴给动画带来的层次感

动画艺术家们将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材料拼贴到一起,使动画的镜头通过各种元素之间原有的明暗与色彩对比,拉开动画镜头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景别差距;突出主体、衬体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产生镜头的景深变化,令整个动画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全文阅读

拼贴技法在动画创作中的发展及拓展

摘 要:拼贴技法是将不同的材质,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混搭在一起,是借助于多种异质材料的组合来表现出新颖独特的动画作品的一种新的创作技法。本文通过表述拼贴技法在装饰领域、绘画领域中的的运用现状分析,引述拼贴技法在动画创作领域运用的发展及拓展。

关键词:拼贴技法;装饰;绘画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20-02

动画中新颖、创新的设计题材及其表现方式几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少到儿童还上到部分老年人都被动画片中那五彩缤纷的动画场景,充满幻化世界的色彩场面,夸张诙谐的人物动作,科幻童话的剧本所深深吸引。但是作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仅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观众所能看见的仅是动画的一个表面而已,真正渗透在动画中的文化、艺术元素及其独到的表现技法才是动画片内在的精、气、神,才是动画片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所在。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增进和改良,更多的动画片在创作的方式上得到改进,他们运用二维与三维技术的结合设计,使得动画片更加惹人喜爱,深入人心。拼贴经过了立体派的推进、达达主义的深化、超现实主义的改良、波普艺术的重现等现代艺术流派的不断促进和洗礼,直至今日已经全面的被纳入到更多领域去使用,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众所周知的创作方法。随着平面设计元素逐渐运用于动画创作中,拼贴技法也逐渐被动画创作者运用到动画设计中。

一、艺术领域对拼贴技术的拓展

可谓中国最早的布贴画,是在中国自从发明了纺织术之后,人们用布制作装饰品开始的。布贴画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运用拼贴技法表现艺术创作的最普遍形式。布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图1)。首先,分析它的表面特征,它是将立体、绘画、刺绣三者相结合创作的。既不同于雕塑的立体,又与绘画有着天壤之别,还与刺绣散发着不一样的魅力。布贴画是先将布进行拼贴,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绘画和刺绣的。因此,布贴画既属于视觉艺术也属于触觉艺术。布贴画的制作流程非常简单,创作思路也很独特,它是将平面的大色块拼贴后,将布艺剪切成不同的形状进行蜷曲堆放,缝制在平面的布上产生立体的效果,布贴画中的绘画能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可以表现补贴画中的细节部分,绘制时一般采用白描的技法,有时也进行局部渲染。刺绣在布贴画中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

拼贴技法起源于绘画艺术,后期却被作家沿用。他们运用毫不相干的独立碎片构成一个统一体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理性叙事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故事、典故参考新颖的表达技法混合使用,将不同段落、语句、典故综合在一起。这种创作方式却得到了一如反响的表达效果,让人感到强烈的心理震撼和启发。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和内在性使得作家广泛的使用拼贴技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不同的时间、空间的故事片段拼贴在一起。是一种无意识的偶然的拼凑,以此表现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观,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观念已消散殆尽。例如在韩寒写得小说《1988》中,就是将过去小时候发生的故事和现在正在发生的故事穿插叙述,形成了时空的穿插拼贴。这样子的拼贴性的叙述也逐渐地成为了剧本创作、小说创作的、电视电影创作的常用方式。

未来派创作的意义在于他们敢颠覆传统的设计方法,意图改造世界原有的创作技法。他们是对生活领域及艺术领域均有深刻影响的战略性美术运动,也是第一个接受了机械时代及传播界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单单从技法来讲,拼贴技法在未来派创作者的思路中将很多传统的表现技法用更加真实的事物所取代,创作者们也对这些原有的事物进行属性的解析和归纳,在重新的造型中巧妙的运用夸张对比等方式安排设计,这种方式不但消除了观众欣赏设计作品时对旧有物品的了解和视觉厌倦,更增加了同一事物不同表现技法的新奇视觉感受和发散式创新思维。

全文阅读

布艺拼贴在儿童插图艺术表现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在儿童插图丰富的表现手法中探索布艺拼贴的独特表现方式。方法众多随着当代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儿童插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令其发展愈加迅速,其表现方式也愈加多样化。而布艺拼贴作为一种传统的表现方式,其独有的质感、肌理以及质朴温和的画面效果能够更加丰富儿童插画的趣味性和表现力。本文介绍了布艺拼贴画和儿童插画的基本特点,并运用布艺拼贴画的制作手法创作儿童插画。结论布艺拼贴的丰富表现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恰好迎合了儿童插画的多彩、新奇、创意的表现要求,儿童插画所承载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为布艺拼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布艺拼贴 儿童插画 表现方式 趣味性 创新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36-02

引言

布艺贴画简称布贴画,古代又名布堆画、布贴花、拨花,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布艺贴画是以棉、麻、丝绸等布料为原料,通过精巧的剪裁、粘贴、叠压及缝制而制作成的各种图案和画面,其表现的内容一般有生活场景、民间传说、人物、动物、花卉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无论从布贴画的选料、制作手法还是表现的内容上来看,都能够发现其构成元素取自于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地方特色。发展至今,布贴画依然能够利用各色花布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纹样和肌理作为表达元素,使这些看似堆叠无序的各色布料带来令人惊奇的艺术美感。在拼贴艺术发展迅速的当代,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 布艺拼贴的意义

全文阅读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在《尤利西斯》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在《尤利西斯》的创作中,乔伊斯借鉴了诗歌、戏剧、电影、摄影、绘画以及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现代人飘忽不定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主要针对绘画技巧在小说中的应用做详细分析。

关键词:现代主义 乔伊斯 绘画 构图 拼贴画

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想在音乐、绘画、摄影、雕刻和建筑这些领域风起云涌,强烈促进了文学改革的发展。种种与传统迥然相异的艺术观念和理论对乔伊斯的创作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现代主义者来讲,传统的表现方式已经无法表现复杂的现实内容。在众多文艺领域中绘画最早探索到了现代主义的创新可能性,因而成为指引现代主义改革方向的先锋艺术形式。作家们从绘画艺术中学习创新的艺术成分,并仿效他们来开展文学试验。乔伊斯深受启迪,注重光、色、影、形的艺术功能以及各种视觉和听觉形象对表现感官印象的辅助作用。因而在乔伊斯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诸多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例如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叙事、拼贴画和构图等。本文将对其中两个运用较多的绘画技巧进行分析。

一.构图

构图(Composition),为造型艺术术语,在美术绘画中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适当地配置,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题材要进行剪裁,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构图的步骤是先将所要表现的对象构成轮廓,然后分光暗,层层设色,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美术作品。(何新,1989:116)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这在中国传统画中称之为“章法”或者“布局”。

现代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激起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要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要经过简化和构图。构图就是将各种有意味的部分加以熔炼,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富有生命特征的整体。因此所谓构图,是在删除多余的信息之后,将剩余部分组成一个有意味的整体。在《尤利西斯》中简化了的瞬间印象从一天的框架中选取,小说描绘了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都柏林三位普通市民从早上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四十分的生活经历和意识活动。小说采用了以一日为框架,从早晨至深夜,具有完整和谐的结构。《尤利西斯》把时间限制在 十八小时之内,全书共十八章,每一小时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十五章),第三部分(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可见一斑,短暂的时间跨度却完整描述了三个人物一生的经历。在这幅意识的构图中,十年的生活将不断展现,过去、现在和将来交替融合。在表层的钟表时间之下是意识在记忆深处的流动将现在时间和过去时间联系起来。作品将绘画的空间艺术和写作的时间艺术相结合,通过对各部分之间的熔炼,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达到整体平衡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文字和光色不但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也可以被用来挖掘人的内心情感。《尤利西斯》成功地将构图与文学叙事技巧相结合,使读者深入人物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行为。总而言之,现代主义的绘画进一步增强了文学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叙事艺术。

二.拼贴画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拼贴画技巧(Collage)原指绘画技巧,是立体派画家常用的技法。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拼贴画指把各种不同的图像、照片、实物等拼贴在一起以创作出艺术构图。最早是1912年由立体派艺术家毕加索等把小块墙纸、图片、花布等作为组成部分粘贴到自己的画里开始的。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传统的绘画强调从固定不变的视角得到统一的画面,而立体派则强调将不同视角获得的画面并置在一起,成为多角度瞬间画面的集合。从而表现出,“不能用单一固定的视角去描绘现代世界的真实”。比如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在画中毕加索毅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立体要素全部转化为平面要素,画中人物的头、眼睛、鼻子等同时以侧面或正面的形象出现,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极端变形和夸张的画面。立体派画家强调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技法展现对客体的感悟,并将这些不同的部分或碎片拼贴在一起。这种不同色彩、角度所形成的异质性,是立体派画家展现绘画主题的关键。拼贴画叙述技巧与传统的叙述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叙述强调形式、内容和情节的统一,传统叙述方法一直遵循贺拉斯强调的合式原则,而拼贴画则强调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既有内容上的又包括文体上的。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运用意识流技巧,描绘了三个反英雄人物荒诞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叙述中,乔伊斯将不同内容和文体的叙述材料并置在一起,这种叙述形式的异质性,恰似一幅立体派画家的拼贴画,揭示出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情感的扭曲异化。

全文阅读

解析动画的拼贴语言

当传统的动画艺术与科技激烈碰撞时,传统必然要向科技潮流靠拢、融和交汇。新思想、新观念、新艺术媒介层出不穷,对各种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也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着。用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创作出来的拼贴艺术形式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应运而生。

拼贴艺术,就是打乱时间序列,整体呈“心理结构”,局部仍用“传统写法”,合理剪辑、拼贴整个“画面”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利用各种不同的美术材料(纸片、锡箔纸、蛋壳等)经过拼贴而制作的美术作品。“拼贴”一词来源于法国街头墙面张贴的层层海报、纸张。《辞海》对“拼贴”一词这样解释,它是一种新的创作技法,是将剪下来的纸张或其他材料粘贴在画布或其他平面上,形成画面。西方现代艺术奠基人之一、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油画《藤椅上的静物》(1912年) 是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拼贴油画,也可以认为是现代西方艺术史上拼贴作品的“鼻祖”。相继之后,艺术家布拉克、马蒂斯等也开始尝试此种表现形式创作绘画作品,并逐步喜欢用此技法做画。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拼贴技术的表现已经从绘画延伸到雕塑、建筑、电影、动画等诸多领域,从元素、材质的拼贴延伸到时间、空间的拼贴,从形式上对拼贴技法的运用发展到对拼贴艺术、理念的运用。但总的来说拼贴是一个从方法论角度看待后现代主义而产生的名词,他的核心不同内容、材质、元素、思想的碰撞、并置、拼接和连接。在20世纪60年代,大众文化开始大量渗透到艺术中去,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家们反对拘泥于传统的绘画题材和表现方式,提倡具有幽默、玩世不恭且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通过独特的拼贴手法将图片、照片以及绘画通过重组、结构达到想象的效果,这些来自不同语境的元素和符号被看作漫不经心地、随意的组合起来,却又有了另一番新奇的艺术语言。与此同时,在动画领域中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思想在变动,一些新的艺术家制作的拼贴动画开始摆脱早期的传统动画一成不变的风格特点,呈现出波普艺术所赋予拼贴语言快乐、随意、自由的特性。世界上最早的拼贴动画就隐含着这样的特点。1957年波兰著名实验动画大师波洛齐克和尚・连尼卡两人联合制作的短片《从前》,“这是一部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荒诞动画杰作”和“知识分子们富于机智的形式主义的玩笑”。对他们来说,动画与其说是用来叙述故事的,不如说是美术形式的另一种表现。波洛齐克和尚・连尼卡的拼贴实验动画不仅在视觉风格上强调图案设计,而且其运用的动画制作技术也是革命性的,从彩纸上剪出来的几何图形,旧杂志、海报上挖下来的人物轮廓及实景拍摄的影像三者任意拼贴组合,从表面上看像是一个稚气的剪纸游戏,但成熟的创作理念却令人惊讶,充满了创新性。该影片荣获威尼斯电影节实验短片单元银狮奖和德国曼海姆短片节金奖。

在现代的创作领域中,动画创作不仅要有新颖的设计理念,还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被称作“技术的艺术”。在新艺术家的不断研究中,动画已不是单一的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而是集一身的创作思想。在国内,拼贴艺术是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常用纸、贝壳、羽毛、布料等元素来创作装饰画。拼贴艺术表现较好的当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她打破传统剪纸的表现形式,独创属于自己灵魂真善美的艺术语言―剪贴画。在影视动画领域方面,国内拼贴艺术更多的是表现在广告片、动画短片及其一些影视的片头片尾的设计中。在2011年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上,一部来自中国的动画短片《这个念头是爱》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叙事类短片奖,获奖者是唯一一位华人―雷磊。该影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把插画、装饰画作为创作元素,将其拼贴在一起,创作出一幅无厘头、搞笑而又不失浪漫情趣的动画。他认为动画是一部非常丰富和多元的语言,最能表达艺术家的情感。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混合媒体动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拼贴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的视觉隐喻,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动感。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邱志杰曾经指出:拼贴是本世纪的得意手腕,从达达开始的偶然性拼贴到超现实的下意识拼贴,从波普的图像挪用、重组到后现代主义的大杂烩,拼贴是一个百试不爽的道路。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邱志杰对拼贴艺术的高度评价及其肯定。结合本土文化的精髓特点与高科技运用创作的《桃花源记》是拼贴艺术表现形式在动画中成功运用的很好证明与探索。水墨画效果、剪纸、皮影等元素都是中国几千年艺术瑰宝的结晶,将其拼贴在一起,创造出一幅世外桃源、思想深远的动画,为以后动画的多样形式表现开辟一条新的风貌。

动画创作发展至今,艺术家们越来越多的运用拼贴艺术,并将拼贴形式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潮流,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日益普及,各种诙谐、幽默、搞笑的个性类拼贴动画触及到大众的审美感受而受到大众的欢迎,这样看来拼贴语言不仅没成为时代的过去时,而在这个俗称“创造”的年代里也在不断的创新、变化,为动画领域开拓出更多的创作理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

作者简介:王涛(1988.01.28-)女,汉,籍贯:河南南阳,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化艺术设计应用与研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