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精选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1.城市品牌的含义及功能

美国杜克大学KevinLaneKeller教授在《战略品牌管理》中对城市品牌定义如下:“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城市品牌是城市吸引人们的系统标志,它包括城市的名称、环境,城市的企业、产品、服务,以及城市形象、个人等。直观而言,城市品牌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感知,是城市整体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市民对城市、对其生活方式的自信心、自豪感及未来远景的表达。

城市品牌可以提升市民的自豪感、认同感,推动城市文明的发展;良好的城市品牌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人才的关注;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有利于开展对外的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本地区企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城市品牌具有如下基本功能:(1)标志功能: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牌。是城市间区分的标记,在观者看来,城市品牌的主要功能是一种速记符号。(2)象征功能:城市品牌是复杂的城市象征。这种象征因市民和观者的印象及自身内涵界定最终目的是创造可供识别的差异性。(3)认知功能:城市品牌是观者对城市的知觉。城市品牌是城市、市民、观者关系的载体,当观者对城市品牌有了积极的态度,城市品牌就能在观者心中形成正面影响。

2.城市品牌营销的含义

城市品牌营销是城市整体形象的营销,是城市决策层对城市整体性、独特性卖点的宣传推广活动。城市品牌营销是指城市营销者对城市的品牌特征的系统营销,包括对城市环境、经济、文化、精神等功能的战略规划、调查研究、形象定位、品牌设计、推广传播、经营管理等。这个过程也是城市营销者向观者传递城市品牌形象及内涵,建立城市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的过程。

有些城市品牌自然而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出来的,无需刻意树立。但一些城市品牌,特别是发展历史较短,文化底蕴较薄的城市,则需要从经营中锤炼。作为只有三十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深圳应积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让市民和观者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品质和特色。

3.深圳城市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综合竞争力名列第二,城市总体品牌名列第三。书中点评,深圳在显示性指标中,质量、就业、规模和结构指数名列前茅,生活质量水平、就业机会排名第3,但深圳的综合经济效益状况不佳,排名仅为77,产出效率、增长指数排名分别位于17位和19位。在创新环境,人才技术水平、财富水平方面深圳名列前茅,但深圳的社会环境竞争力排名仅为第54位,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这说明深圳在经济发展中还亟待提高综合效益水平,才能落实“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奋斗目标。

深圳是梦想之城,是年轻人向往的城市。但深圳资源紧缺,人口密度大,城市发展历史短,文化底蕴薄,居民缺乏明晰的归属感。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这些问题已成为深圳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深圳的城市经营需要进行多方面统筹兼顾、平衡发展,特别是要促进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步伐,使深圳人继续发扬勇于开拓的精神,使城市日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统一的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营销,是深圳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推动力量。

二、深圳实施品牌策略的SWOT分析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深圳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SWOT分析为深圳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找到切入点。

1.优势(STRENGTH)

(1)政策优势: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不到三十年内,深圳已建设成为基础建设完善、商业环境优良、制度相对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虽然优惠政策逐渐减少,特区“特”的精神依然存在,“特区”仍是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牌。(2)区域优势: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南接香港,东临大亚湾,西抵珠江口,北临东莞和惠州,是中国华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合作的中枢。西部通道的开通促进深港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香港城市品牌营销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是深圳学习的榜样。(3)产业集群优势: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七个具有品牌优势的产业,品牌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明显。品牌产业辐射效应强,为拉动深圳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业品牌效应与城市品牌效应互相促进。

2.劣势(WEAKNESS)

(1)资源贫乏:深圳可建设用地仅剩200多平方公里,存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人口急剧膨胀、环境质量也面临下降的威胁,原有支持深圳速度发展模式的众多生产要素、条件、基础已经弱化或者丧失。建立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的内在竞争力更为必要。(2)居民生活成本高: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居我国大中城市前列,美国美世咨询公司在2007年公布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深圳居国内第三,制约了深圳的吸引力,降低了市民的凝聚力。城市品牌的重要作用就是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积极的形象和提高城市的归属感。(3)文化底蕴薄:深圳经济建设速度很快,但文化发展的步伐远落后于经济。深圳外来人口超过总人口的90%,文化发展无统一基础。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文化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文化氛围是城市品牌的核心问题之一。

3.机会(OPORTUNITY)与威胁(THREAT)

(1)WTO与深圳对外贸易:深圳是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WTO关注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焦点。入世后深圳对外贸易取得迅猛发展,但同时也是贸易摩擦多发区。当前国际贸易争端中,非关税摩擦成为贸易争端的重点,非关税壁垒的内容与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品牌密切相关。(2)香港对深圳发展的影响:“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提升深港合作关系。深圳可借助香港作为国际信息、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协议》也对深圳经济产生冲击,如关税的安排更有利于香港;同样的投资便利条件和零关税待遇,香港总体服务环境更好,跨国公司总部可能选择香港。面临香港的挑战,唯有树立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深圳才能脱颖而出。(3)珠三角区域化的机遇与挑战:珠三角地区是深圳发展的背景,为深圳的工业发展和转型提供良好条件。深圳工业化程度较高,制造业走向高新化,淘汰出去的工业可转移到周边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将形成更完善的工业体系,但珠三角城市也逐渐成为深圳的主要竞争对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地的大中城市也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在劳动力、资源、生活成本、环境等方面对深圳提出了挑战。

三、深圳城市品牌营销的具体策略

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通过SWOT分析后,可将深圳“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进行有机组合。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向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特区的开拓精神,发挥区域协同经济效应,展示作为中国“世界之窗”的迷人魅力;重点改善城市品牌建设中资源贫乏、生活成本较高、文化底蕴薄等薄弱环节,树立“构建创新体系,营造创新氛围”品牌形象;把握时代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推动城市的快速、良性发展步伐。

1.深圳城市品牌的定位

深圳临近广东省会广州,毗邻“亚洲国际都会”香港,清晰定位是城市品牌战略首要解决的问题。深圳的核心是经济特区,具有区位、政策和功能“三特”。从城市学角度来看,深圳与香港构成一个大都市圈,一方面向大陆辐射,另一方面向世界辐射。深圳需“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进一步提升深港一体化水平,建设世界级的“深港大都会”,体现出“改革开放之窗,创新活力之都”的魅力。深圳在政策和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个性,应继续发挥改革创新先锋作用,坚持并不断提升龙头产业的辐射力,以服务业、金融业、高新科技业为首,树立起区域国际大都会的品牌形象,以制度创新、形式创新、效益创新为品牌核心,更好的区别于其他大中城市。此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背景,为我国社会经济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2.深圳城市品牌的塑造

一般而言,城市品牌的经营由政府及其相关职能机构完成。政府对整体城市形象进行设计,然后将具体落实工作交由对应部门实施。深圳需继续深化和细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各项标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文精神培育、城市品格塑造等方面坚持高品质、有特色。对于城市这一特殊形式产品,城市居民也是城市品牌的建设者和塑造者,因为人是城市的核心。近年来,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是深圳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深圳需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不断积累城市人文厚度,培养市民的自豪感,让每个市民都成为一张锃亮的城市名片。

3.深圳城市品牌的推广

城市品牌塑造需要持久的积累,深圳品牌建设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除了运用一般宣传和推广手段外,也应当在市民和公众中进行传播。市民的言谈举止是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城市品牌策略由深圳全体市民共同实施,只有市民了解自己城市的最终目标,才能激发市民的斗志,鼓励市民为城市宣传做出努力。深圳是一个外向型城市,企业、商家与国内外接触的机会甚多,通过人与人的传递能更深刻地将深圳品牌深入人心。

4.事件聚焦策略的冲击

利用活动或事件,聚集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是城市品牌运营的重要策略之一。许多城市着力打造的“特色城市节”,目的就是要聚集世人目光,如南宁的“民族节”、青岛的“啤酒节”等。近年来,深圳举办的交易会、交流会越来越多,知名度和品质也不断提高,一方面能吸引国内外商家的眼光,另一方面也为深圳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促进深圳创新氛围发展。同时深圳给“客人”展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城市品牌广做宣传。2007年1月17日,国际大体联宣布2011年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花落深圳。这无疑为深圳的城市品牌营销提供了一次良机,通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能吸引全球的目光,借此良机将深圳的形象扬名海内外,获取长期软收益,是一个深圳城市发展的契机。

四、结束语

构建深圳城市品牌,需要在城市营销理论实践中不断创新,进行科学定位,培养民众的品牌意识,塑造城市独特个性,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提升深圳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辉:城市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刘彦平:城市营销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杨玉梅:论我国城市营销现存的问题及其策略[J].技术与市场,2005(7)

[5]徐敏豪施向农:城市品牌营销有讲究[J].中华建筑,2006(11~12)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战略;营销渠道

一、资生堂营销案例分析

1.资生堂品牌形象

“资生”一词取自中国的《易经》,坤卦中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说法,这一名称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合,是资生堂品牌形象的反映。公司在1916年成立资生堂的设计部门,以富有独特装饰艺术风格的字母来设定资生堂名字的外貌,并以山茶花作公司标志,再加上富有阿拉伯色彩的花叶阔形来装饰产品瓶身。1923年资生堂开展连锁经营模式,加强作全国性的宣传,形象亦同时变得更加鲜明。据生理学家调查显示,在人们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以上是通过眼睛,11%要借助听觉,3.5%依赖触觉,其余的则源于味觉和嗅觉。一个品牌拥有好的视觉符号,它的成功已经完成了一半。在资生堂形象广告里,你总能感觉到在前卫的西方面孔下,蛰伏着一个神秘鬼魅的东方灵魂:冷艳前卫的浓妆眼角,旁逸斜出一丛水墨梅花……资生堂在自我包装上的精心雕琢和巨额投入,常常让企业形象的研究者赞赏不已。所以品牌形象是通过品牌营销活动建立的,受形象感知主体影响而在心里联想方面所形成的关于品牌各要素的图像、概念及态度的集合体。

2.资生堂品牌文化

资生堂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里,不遗余力地“努力创造真正有价值且质量超群的产品,帮助消费者实现他们追求幸福、欢乐和美好的梦想”。每个国家的文化习俗都不一样,资生堂都不会用强迫的手段让消费者认同自己,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它都不会说“你这样不好看”、“你要那样打扮”,而是通过品牌包装、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品牌文化,通过自己的广告、店堂和美容顾问向大家展示他们所认为的美,通过这种自然而然的熏陶,获得消费者认同,从而锁定目标客户群,所以品牌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之中的企业价值观念的综合。”

3.资生堂品牌营销管理

(1)品牌定位。首先是对中国市场推出专门品牌,资生堂进行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历时两年多的研发,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只在中国生产、销售的品牌--欧珀莱,目前欧珀莱在中国的专柜就已达到三百多个,这一品牌也夺得了中国最畅销合资化妆品的宝座。看来资生堂的“针对市场”策略非常成功,其次是对消费者有效细分进行多品牌定位,增加了品牌覆盖面和目标客户群体。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购买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依据不同年龄顾客的皮肤状况不同,适合使用的护肤品的功能也不同,资生堂将顾客按照年龄划分为几个层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顾客提供不同品牌的化妆品。

(2)品牌推广。包括广告推广、文化推广、公关关系推广等,资生堂最突出的是文化推广,1937年资生堂建立了以资生堂标识为名的“山茶花俱乐部”,资生堂还通过自己的连锁店网络发行一本名叫“山茶花”的文化时尚刊物,不仅请来日本著名的文学家撰稿发表时评和散文,还介绍国内外最新的时尚潮流、旅游信息和艺术动态。现在山茶花俱乐部已经有900万会员,而《山茶花》杂志现在还在发行。资生堂对化妆品市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一般消费者不仅需要化妆品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更需要他们提供高水平的美容咨询服务。资生堂强调其各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咨询能力,能把化妆品店变成美容咨询室,为顾客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3)品牌创新能力。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保障资生堂能够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保障了集团的成功营销。资生堂是世界上科研实力最强大的化妆品企业之一,分别在法国、日本和美国设立了三大科研中心,其中日本横滨的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已经超越了皮肤研究的范围,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以及免疫学角度,对整个人体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的基础科学研究,保证了资生堂在未来化妆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保证进一步发展全球化企业,推进全球性研发系统和扩张现有的海外研发基地领域,资生堂于2006年10月在法国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在那里研发中心将加强对当地消费者的肌肤、化妆习惯、美容意识等进行研究,并将根据地域情况结合现有技术尽快开发具有全球性水准的产品。

(4)品牌维护手段。资生堂十分注重品牌的维护,如果一种产品要打入新的市场,这种产品在新市场中的固定消费群稳定在一定份额以上,才会在产品上印上资生堂商标;资生堂从不单独参加任何商场举行的打折、积分等活动,促销活动必须由总部统一安排执行;在产品的定价上,制定严格规范的零售价格体系。

4.资生堂品牌营销策略

资生堂所采取的是复合品牌战略,指企业对其生产或经营的各种产品在使用同一个主品牌的同时,再根据各种产品的不同性能和特点分别适用不同的副品牌策略。资生堂所采用是多品牌战略,倚仗于资生堂品牌自身良好的声誉,另外资生堂旗下的众多子品牌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定位明确,个性鲜明,保证了多品牌策略有效执行。采取多品牌策略,可以同时享有统一品牌战略和单一品牌战略的好处,不仅能够突出产品的正统性,使各种产品都享受到公司的良好声誉,还能突出产品特色和个性,方便消费者识别和选购,为企业进一步开发新产品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二、对中国化妆品行业营销策略的建议

中国本土有众多的中小化妆品企业,但各自的形象差异、文化差异界限模糊,让消费者无从选择,因此更多地去选择个性鲜明、包装精美的进口产品。

1.探索消费者需求,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

在中国当前经济转轨、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应注意到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化妆品在生活中的地位已由奢侈品变为必需品,品牌意识的增强,中国居民对外国品牌、中高端品牌的需求也大大增强。中国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和挑战,着力加强品牌塑造,打造名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加强分销渠道建设,增加渠道创新

我国许多化妆品企业的产品销售仍然停留初级的超市、便利店、批发市场等领域,而专卖店、商场专柜等中高端领域几乎没有涉足,这极大的限制了市场领域的拓宽,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连锁的负面影响。因此,本土企业必须向国外企业学习,进行营销渠道的创新。另外我国许多化妆品企业的传统分销渠道模式是: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经典层级模式。这种一级压一级的分销模式使厂家对渠道的了解与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中国化妆品企业缺乏对分销渠道的统筹设计能力,缺乏对分销渠道的调整和把握能力,缺乏对分销渠道的理论指导和管理控制体系。因此迫切需要拓宽现有的销售渠道,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奥运营销后奥运营销品牌持久性品牌塑造

伴随着奥运会的开幕,奥运营销的话题已经接近了尾声,在2008年12月之后,大多数赞助商企业和非赞助商企业又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奥运会的结束是否意味着与奥运相关的品牌营销的结束?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重大体育赛事是一个可以突破文化、地域疆界的营销平台,能够吸引无数的消费者眼球。但本文认为,品牌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因此,后奥运时代不是一个企业营销的终结,而是新的奥运营销的开始。

后奥运营销的前提反思

对于希望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下列问题要被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品牌定位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是继续参与奥运还是选择其他赛事的体育赞助?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品牌行动,越是把体育营销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对于这步工作就越重视,如三星专门有一套奥运会评估的系统,由四项内容构成:第一项是信赖度、第二项是品牌的喜爱度、第三项是品牌知名度、第四项是品牌的美誉度,并对预期的目标进行修订,将其用到后续的体育营销活动中。

(一)走出“盲目奥运”的误区

对于奥运营销企业而言,要如何持续“奥运营销”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产品与运动的关联性越紧密,奥运营销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在后奥运时代继续采用体育营销策略或者奥运平台也就顺理成章,而一些跟体育关联性不强的企业和品牌,就需要思考是否需要进行营销转型了。

作为长线的体育营销,首先需要行业的适合性,比如运动产品、IT通信、啤酒、运动饮料行业都能够和体育赛事本身建立很好的产品属性关联,其次考虑品牌元素与体育赛事的吻合度,品牌是不是能够与体育赛事所包含的“活力”、“拼搏”、“畅快”、“自由”等精神结合,都是需要考虑的。第三是商业的空间度延展性,奥运本身是高度商业运作的,企业在传播奥运精神和奥运的文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商业运作的投入产出,逐步带来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品牌塑造的资金投入成为企业长期成本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在后奥运时代必须坚持体育营销的策略,否则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投机分子”。

很多品牌都将奥运营销继续下去,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例如,可口可乐已经连续赞助奥运会长达80年之久,是公认的奥运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80年的合作历程中,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晰的展现。

后奥运营销的品牌塑造

(一)充分利用后奥运的余热期

期盼与等待是漫长的,从2001年申办成功到2008年成功举办,整整历时七年。然而奥运会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随着奥运大幕的落下,奥运热也必将逐渐降温,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的奥运余热期只有半年到一年有效期。

后奥运影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由面集中到点,即奥运盛宴过后,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夺得金牌的明星身上。二是随着大众的激情逐步回归平静与理性,奥运留给大家的将更多的是内涵的回味与分享。

(二)应更注重品牌内涵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固然是很好的媒介平台,但品牌不能只看到这一点,体育营销不仅仅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问题,而要很好地把体育运动的激情、拼搏的体育精神注入品牌内涵中,使整个品牌充满活力。

作为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品牌的赞助不能太随意,什么项目都去赞助,只有变“散弹打鸟”为“定点爆破”,才能不断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首先需要对这个品牌抱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什么都说就等于没说,处处都浓妆艳抹就成了东施效颦,贻笑大方。联想在后奥运时代,将通过F1、高尔夫、NBA等体育赛事进行全球宣传,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因此,奥运会结束并不意味放弃体育营销,这种营销的结合更有助于其品牌的延续性。后奥运营销理念创新

(一)时尚融入运动与运动塑造时尚

对于运动品牌而言,时尚化将是品牌创新的关键点,比如特步品牌在近期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运动时装的口号,聘请了潘玮柏、蔡依林、谢霆锋、TWINS做代言人,将时尚的态度展露无遗;做内衣起家的猫人开始进入运动服装领域,其设计理念是以时尚风格演绎性感态度,赋予运动装以时装的剪裁,为此他们特意聘请有亚洲第一天王之称的演员RAIN作为形象代言人,这种旗帜鲜明的观点为运动品牌带来了活力。而企业借助运动氛围展开的时尚营销也为很多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二)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是指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沟通、销售和支付等营销活动。由于现代连锁企业的出现,零售企业的规模空前庞大,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数字化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技术的层面,数字化改造已成为许多零售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数字化营销的概念也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数字化营销具有空间的广域性、时间的快捷性、供需的互动性、成本的可控性等特点。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配合使营销活动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其效率。借助于IT技术的数字化营销,数据传输只需一瞬间,并且维护方便,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适合后奥运时代的品牌推广。数字化营销能与客户进行互动,增加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式感受,增添顾客的购物乐趣;而且商家也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成功机率。

毋容置疑,巨额奥运营销的费用使部分企业不得不对后奥运时代的营销成本持审慎的态度,而数字化营销可提供多种方式的组合,改变单一选择的被动地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营销的费用预算。总之,数字化营销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后奥运营销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营销理念。

(三)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精准营销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个性化营销活动,通过市场定量分析的手段、个性化沟通技术等实现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以前的营销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定性的科学,从4P到4C,都是一种定性理论,通过他们实现服务的细分。精准营销通过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沟通技术实现了对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对营销过程的定量跟踪,实现了对营销结果的定量预测。所以精准营销的一大贡献就是使营销理论从定性跃升到一个定量的高度。

精准营销对于后奥运营销的意义不言而喻,他将定量管理的思想融入到营销管理中,以最直观的方式时刻监控营销的效果,尤其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奥运营销企业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肖明超.后奥运时代的奥运营销[J].亚洲财富论坛,2008.9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一、引言

品牌战略的实施成为企业扩张过程中的重头戏。品牌战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关键是如何规避失败,探求成功。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整合营销的视角去指导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

二、相关文献研究

品牌战略决策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关乎企业的兴衰。品牌战略决策一般分为品牌延伸策略和多品牌策略。

(一)品牌延伸策略(Brand extension strategy)

Tauter(1979)发表的论文“品牌授权延伸,新产品得益于老品牌”开启了品牌延伸研究的先河。营销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延伸就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这可以看作是对品牌延伸的最基本的定义。

Aaker&Keller(1990)则认为,使用一个已建立的品牌名称,在其原产品类别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或者使其从原产品类别进入其他产品类别。此定义不仅包含了本产品类别延伸还包括了跨类别的延伸。

本文根据行业的维度将品牌延伸划分为行业内品牌延伸和跨行业的品牌延伸,行业内品牌延伸的产品属性相似度很大,而在跨行业的品牌延伸中。我们可以将跨行业品牌延伸简单概括为企业将品牌延伸至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种类的产品上。

(二)多品牌策略(Multi-brandstrategy)

陈勇星在《品牌化策略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对多品牌做出的界定是:“多品牌策略,即一个企业的产品使用多个品牌,包括一品多牌策略和多品多牌策略。”该定义对多品牌做了全面的界定,包含了同一产品使用多个品牌和一个企业在多个不同行业使用不同品牌而进行的多元化。

基于以上定义,本文从行业的视角将多品牌策略分为行业内的多品牌策略和跨行业的多品牌策略。行业内的多品牌策略指的是行业内同一或同类产品或服务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跨行业的多品牌是企业对不相关多元化战略中的产品或服务使用多个品牌。

三、品牌战略的分类及其面临风险

目前对于品牌战略的划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更多的是将品牌延伸和多品牌战略区分开来分别对其分类。本文从品牌数量和产品跨度两个维度将品牌战略的两个方向统一起来用同样的维度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

A属于行业内品牌延伸策略,即行业内同类产品的品牌共享策略。延伸产品能否与母品牌保持一致将决定新产品能否成功。在品牌定位一致的前提下,在营销策略上突出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形象的一致性是整合营销传播要解决的问题。

B属于跨行业品牌延伸策略,即企业将已成功的品牌延伸到不同种类的产品及不同行业上,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与行业内品牌延伸相比,此种策略容易磨灭消费者对企业整体的认知,有悖于消费者的心理定位。运用以企业使命、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传播会给企业实施该类品牌战略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

C属于行业内多品牌战略。行业内多品牌战略必须有强大的企业品牌作为后盾,子品牌要个性突出,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定位,否则消费者在选择时无所适从。品牌营销时应注重企业品牌的宣传和各子品牌联动效应,实行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组合,充分表达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的诉求。

D属于跨行业的多品牌战略,如何让消费者迅速知悉品牌归属、信任新生品牌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运用以公司品牌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传播,应将企业使命、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纳入到整合营销传播的范畴。

四、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战略实施中的必要性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是对以品牌为核心进行的营销管理与传播的一种全方位的传播协作。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战略实施中的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明晰企业品牌战略。整合营销传播是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展开的传播战略。营销传播者首先了解他们及企业自身的要求,然后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去,并提出合适的对策,从而达到实现品牌战略的目的。

第二,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感。信赖感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企业本身和企业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整合营销传播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利害关系者之间的信赖感。企业在实施IMC战略中应密切关注其组合性、合理性,把品牌宣传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第三,利于品牌关系的构建和维持。品牌关系可以说是利害关系者共同作用的结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可以在基于利害关系者分析的基础上,达到强化品牌关系的目的。同时,整合营销传播还可以通过带领利害关系者与企业共同学习来保持品牌战略实施的一致性,建立牢固的品牌关系。

五、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企业品牌战略

(一)品牌延伸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有效的品牌传播包括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整合,也包括传播方式的整合。对品牌信息的整合要求提炼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对传播方式的整合即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中心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同时,保持品牌核心价值在时空序列上的一致性(consistent)是品牌延伸顺利实施的前提。迪斯尼紧紧抓住追求“欢乐、自由”的人生终极价值维度,在影视、旅游、传媒、网络、服装、玩具等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核心价值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的中心,营销传播活动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本文在品牌核心价值一致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AD:Advertisement;SP:SalesPromotion;PR:PublicRelationship;DR:DirectResponse。整合营销传播强调传播方式的整合。传播方式的整合只有以品牌的核心价值来统帅企业的广告、销售促进、公关活动、人员推销、终端建设、产品研发等营销传播活动,才能使消费者深刻记住并由衷的认同品牌的核心价值。

(二)多品牌战略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多品牌战略包括行业内的多品牌战略和跨行业的多品牌战略,本文将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来分别分析C、D两类品牌战略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行业内多品牌战略下的整合营销传播

行业内的多品牌战略在各个品牌的定位要清晰的同时还应注重内部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外部差异化的营销组合传播。

第一,内部资源的整合。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在各品牌之上成立基于企业总体战略的职能机构来对各品牌的定位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规避各品牌间以及各品牌与企业总体战略之间的冲突,还有利于根据总体战略以及各品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各品牌的资源配置。

第二,差异化的营销组合传播策略。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指导下,。世界著名的几大品牌通常通过借势来进行品牌形象推广,出现在同一传播活动中,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进行相互合作,一起提升各自在行业中的地位,获得“多赢”。

以宝洁在中国推出的洗发水为例,“海飞丝”的个性在于去头屑,“潘婷”的个性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健,而“飘柔”的个性则是使头发光滑柔顺。宝洁公司可以将这三种品类的洗发水同时进行差异化的整合营销传播,即针对消费者的不同诉求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而又应用整合营销传播出现在同一传播活动中,达到传播效果的最佳。

2、跨行业多品牌战略的整合营销传播

第一,企业使命营销传播。组织的使命就相当于企业的品牌,企业需要把自己的使命传播给大众,使各利害关系人接触到这一使命时能感知到特定的企业认知,进而才有行动,购买产品的可能。“品牌”的传播意味着企业无形资产的增长,意味着和顾客关系的恒久建立和效益的不断增长。同样,“使命”传播的过程意味着利害关系人对组织认同的过程。因此需要整合各种营销工具,进行组织“使命”的传播。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营销传播。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的一项营销功能。根据埃文斯和伯格曼的观点,市场营销的最后一项功能是决定如何才能最好地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多品牌战略中,消费者面对的是一个全新事物,企业应从从自身营销出发,建立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将消费者认可度转移到多品牌战略下的产品中去,建立先认可企业再认可产品的营销模式。

第三,企业文化营销传播。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对企业多品牌策略至关重要。产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灵魂诉求通过产品传递给消费者,对企业文化认可和尊崇的消费者对其多品牌战略下的众多产品也不会抵触。

六、结束语

本文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应用到企业品牌战略中,提出了品牌战略的分类矩阵,并用整合营销传播加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给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借鉴意义。但是,本文没有选取一个详实的企业实践去例证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战略中的具体实施流程,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Aaker,D.A.andKeller,K.L.Consumer Evaluationsof Brand Extensions[J].Joumalof Marketing,1990(45).

3、陈勇星.品牌化策略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3(7).

4、杨雪莲,杨波.整合营销战略与CSR

――当代全球营销战略发展的新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 广告策划书

写作要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55-03

20世纪90年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近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本文尝试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指导,围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两大特性即“战术连续性”和“战略导向性”,从传播内容及传播手段两方面探讨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策划书写作要领。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特性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简介

1992年,被称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之父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给整合营销传播下了一个定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品牌传播的一个计划,品牌传播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组织(企业)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整合分为内容整合和资源整合两部分,并认为内容整合包括:精确区隔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及对产品的需求来区分;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利益点――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诱因;确认目前消费者如何在心中进行品牌定位;建立一个突出的、整体的品牌个性,以便消费者能够区别本品牌与竞争品牌之不同,关键是“用一个声音来说话”。而资源整合应该发掘关键“接触点”,即通过什么样的传播手段更有效地接触消费者,从而把企业和品牌的统一声音和性格传达给消费者,并在他们心中形成系统的、良好的企业和品牌的整体形象。这些传播手段包括广告、直销、公关、包装、商品展示、店面促销等。无论是内容整合还是资源整合,两者都统一到建立良好的“品牌―顾客”关系上来。因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就是将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所以,整合营销传播也被称为“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

1.战术的连续性。战术的连续性是指在所有营销传播中的创意要素要有一贯性,不同的营销传播形式、不同的传播媒体的信息都应彼此关联呼应。让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形式的营销传播传达一贯的主题、企业和品牌形象甚至是语调等,形成统一的“声音”,以使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形成统一的“性格”知觉和一贯的态度。

2.战略的导向性。战略的导向性指的是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时,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为达到公司的战略以及具体经济目标,对营销传播的整合要达到如下几个原则性要求:一要提炼特定的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特有的形象、产品品牌的独特性,以及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诉求等;二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创意表现;三要根据媒体特点和传播方式对信息进行符合媒体特点要求的再创意,同时对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进行精心策划,以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广告策划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

广告策划指的是从广告的角度,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以及整合营销系统实际情况,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广告策划技能、新颖超前的创意和跨越式思维,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谋划,从而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并在执行中可以进行完善的广告方案过程。广告策划的产品是广告方案,是广告策略的集合,是一系列可执行和操作的广告策略,对企业市场营销传播活动具有指向性和指导性。一般以广告策划书的形式来表达。广告策划不仅要对广告计划、广告执行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还要全面考虑整合营销传播各环节的诸多因素的复杂关系,要有全局性,又要有前瞻性。

广告策划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传播角度看,广告策划是整合营销传播中最重要的传播计划,也是整合营销传播成功的关键。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是:从市场分析、消费者分析、商品分析入手,在前三个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商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广告定位,最后确定广告主题,谋划广告表现和传播策略。广告策划中进行的市场、消费者和商品分析,还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定位、商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广告定位,以及科学确定广告主题,这一过程正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内容整合”的过程和核心内容,也是整合营销传播不可逾越和关键环节。整合营销传播,极力塑造一个突出的、整体的品牌个性,以便区别于竞争品牌,并在消费者心中确立有利位置,离不开广告策划中进行的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定位,离不开始终要求“用一个声音来说话”的广告定位和广告主题。

第二,广告策划的目的和重要作用是促进整合营销传播中资源的高效整合。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资源整合”,实际上就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传播手段”,而传播手段主要包括广告、直销、公关、包装、商品展示、店面促销等。在诸多传播手段中,广告无疑位居榜首。而广告策划谋划的重点正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传播手段”以及通过什么媒介和渠道来促使这些手段的高效实现。

第三,广告策划的目标和作用,是设法在不同传播形式中宣传相对固定的广告主题,促使整合营销传播为企业和品牌创造“一种形象和一个声音”。这正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根本要求:所有广告和其他形式的营销传播都要贯穿一贯主题、形象或语调等,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及其品牌的“声音”、“性格”形成统一的知觉和一贯态度。

三、广告策划书写作要领

在论述写作要领之前,首先简介广告策划书的内容和结构。广告策划的内容结构多种多样,个人倾向于如下分法,即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市场分析。包括本企业产品在内的主要品牌及其占有率分析、本企业产品与竞争品牌之间的优劣分析、未来市场构成的变化趋势分析。第二部分:消费者分析。包括消费者经济状况、消费观念、购买习惯和心理等分析;消费者群体的构成分析;地域、文化、宗教等自然与社会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分析等。第三部分:商品分析。包括与同类商品相比较的情况、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企业对商品定位以及消费者对这个定位的认同程度。第四部分:广告策略。包括根据企业目标确定广告目标;进行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定位;进行广告定位,确立广告主题;制订广告策略,包括广告表现策略(创意和表达)、广告诉求策略、广告媒介策略(版面、时段、栏目、地点等的选择或组合)。

不难看出,广告策划书的撰写,关键不在结构和格式规范上,而在于与策略谋划有关的必不可少的几个环节上,即市场、商品和消费者的分析与定位、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和主题确立、广告表现策略和传播策略。这些就是广告策划书写作的要点。

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策划书写作,应该根据该理论的两大特性并围绕两大问题,抓住上述要点进行创作。两大特性分别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战术连续性”和“战略导向性”,两大问题分别是传播什么内容和如何高效传播的问题。

(一)确立广告主题

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的战术连续性,广告策划务使不同的营销传播形式、不同的传播媒体的信息都应彼此关联呼应,共同传达一贯的主题、形象或语调等,以使品牌形成统一的“声音”和“性格”知觉。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并据此确立广告主题。

1.以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与广告主题,确保品牌形成统一的“声音”和“性格”知觉。广告定位之父艾・里斯创立的定位理论认为,定位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广告定位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消费者的“心智”是什么;二是品牌怎么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位置。“心智”其实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及其相关心理;品牌怎么才能占据最有利位置的问题,其实就是以商品或品牌的某种独特性或利益承诺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迫切的需求的问题。广告定位的过程实际就是在市场、商品、消费者调研分析及定位的基础上,使广告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以商品独特性、独到的利益承诺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迫切的需求的策略制订的过程。广告主题是广告的中心思想,是广告内容和目的的集中体现,在广告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处于统帅和主导地位。广告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由几个方面决定:一是本企业商品或品牌在市场上的具体情况;二是本企业商品区别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独特性;三是消费者对该类商品的特定需求以及企业能提供的利益承诺。这三个方面构成广告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广告主题,它也是在科学严谨的市场、商品、消费者分析及定位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广告主题的确立实际就是广告定位的结果。有了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广告主题,而这两者的确立必须以科学准确的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结果为依据。

2.广告定位与广告主题的科学确立对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的要求。

(1)做好市场分析与定位,以塑造出本企业或商品与众不同的个性或形象。市场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独特个性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本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确定最有利的位置。所以市场分析是广告策划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市场定位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首先掌握同类产品市场情况,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企业实力、产品或品牌特点、产品策略、市场策略、营销策略、广告策略,等等;其次就是自身的广告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目标消费者及其心理等;最后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分析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比较分析中寻找自身优势,探求市场空白,挖掘本企业产品的独特之处,以填补市场空白和满足消费的特定需求,从而完成市场定位。

(2)做好消费者分析与定位,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以便不断给予满足。消费者定位是指依据消费者的心理与购买动机,寻求其不同的消费者迫切的特定的需求并不断给予满足,从而使企业及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一个有利的位置的定位方法。影响消费者定位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消费者分析可以上述因素为切入点,并围绕如下内容进行:一是在某市场大背景下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特别是要重视研究和发现潜在需求;二是作为目标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潜在需求、消费习惯等。目的是使消费者的特定而迫切的需求和商品特性统一起来,让商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这一过程实际就是消费者定位。

常见的消费者定位有:从经济状况角度进行定位,即区分不同经济层次的消费者在购买力、购买心理上是不同的,作不同定位,比如,同一种商品,富豪阶层品牌第一,不问价格,而温饱阶层讲究物美价廉,通过差异化定位,企业结合自身商品特性选择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市场。还有从文化背景方面定位,抓住亚文化对消费者的有利影响,利用地理、性别、年龄亚文化等特点,准确掌握不同亚文化中的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特点,并据此进行受人青睐的消费者定位。此外,从心理特点进行定位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消费者定位方法,如求名心理,可以刺激消费者满足于高人一等、超值享受的需求;求新心理,可以激发年轻消费者满足唯美、新潮、标新立异的需求,等等。

(3)做好商品分析与定位,以差异化品质个性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商品定位,通俗地说就是以产品某种独特性或利益承诺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迫切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广告大师罗瑟・瑞夫斯提出USP理论,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根据USP理论的实质要求,商品分析与定位的主要方法和要求为:在差异化商品分析基础上的商品定位。和同类商品特别是竞争对手商品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差异性,这是商品定位的基本方法。商品定位的概念明确表明了它的任务:分析出商品的独特性或利益承诺,以及目标消费者特定而又迫切的需求。因此,商品分析必须与消费者分析密切联系。消费者分析要解决的是消费者需求什么?商品分析要解决的则是拿什么特点或卖点满足消费者需求?两者实际上是同步进行。

商品分析和定位要与市场细分工作相结合。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明显不同的需求特性,把一种商品整体市场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分市场,每个分市场都由需求与欲望相同或相似的消费者群体组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商品分析及定位,其目标是以合适的定位强力吸引市场细分得出的消费者群体。因此,商品定位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根据同质需求细分所得的分市场是否足够大,能否成为目标市场;二是细分所得的分市场,消费者购买能力如何。这些问题涉及营销成本和市场前景问题。处理好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商品定位具有针对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形势下的商品分析和定位方法。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寻找商品独特性越来越困难。现代市场,除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对商品特性进行分析外,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市场营销学为指导,运用市场营销发展规律,结合人们文化品位不断提高、消费观不断转变的现实,善于抓住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的特点,运用由实变虚,虚实结合,挖掘商品概念等方法进行商品分析与定位。

科学严谨的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为商品归纳独特的个性,抢占有利的市场位置,也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性格知觉,而这些要素正是广告定位的根本任务,也是广告主题核心内容。一旦形成,不会随便改变,即使有变式,也要保持统一的“声音”和“性格”知觉,保持统一的形象。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要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导向性要求,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进行有利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策划,包括对传播媒介的选择和组合、对传播内容进行适应传媒特点的调整等。

1.围绕企业的战略性目标调整广告传播内容和形式。整合营销传播的心理连续性特点要求,所有广告和其他形式的营销传播传达一贯的主题、形象或语调等以使消费者对公司和品牌形成统一的“声音”、“性格”知觉和一贯的态度。但这不等于广告主题要一成不变。市场变,企业战略、广告目标、广告主题及内容、广告传播形式都要随之变化。根据众多著名品牌营销和广告策略调整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调整广告传播内容和形式,一是要根据市场、商品或品牌、消费者调查分析及定位进行;二是要接受传播效果检验,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三是要在主题相对集中的前提下,结合不同传播形式预备相应的广告内容,甚至做到同一种传播形式有不同预案;四是这些调整要体现在广告策划书中,以备遵照执行。

2.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企业广告与企业传播相结合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实现其使命过程中所追求的长远结果,如竞争地位、业绩水平、发展速度,等等。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从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创新传播活动。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由统一“声音”的广告内容和永不间断的广告投放两个要素构成。然而广告实践又无情地证明,单调重复的广告内容令人生厌,永不间断的广告成本巨大,不是任何企业都承受得了的。要杀出这双重围困,一是必须改革广告观念,把企业广告转化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传播活动,跳出广告做广告;二是站在企业战略高度上,在保持广告目标和广告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按企业传播的策略对广告内容进行多样化和系统化改造,并通过隐去功利性等方法增加传播的广泛适应性,把企业广告的内容融合到擅长与各方面沟通和交流的企业传播活动之中。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汤姆・邓肯把关系利益人概念引入整合营销传播中,认为通过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如公关活动等)与员工、顾客、投资人、普通公众等关系利益人接触,可以建立互利关系。整合营销传播,除促进商品销售外,应该以企业及其品牌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根本目标,多采用公关传播手段。一是以人际媒介传播方式达到广告的目的,具体方式有如对话、论坛、会议交流、参观访问等。二是通过组织或组织活动传播企业信息也不失为好方式,这种方式在企业内部,可以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纵向传播,如文件、指令和会议的传播;对外可以通过公务往来、业务联系、公关活动、企业联谊、联盟合作等进行横向传播。三是通过参与公益、慈善、文体活动或参与危机事件处理等方式,和各地级政府间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结果,往往容易产生新闻效应,依靠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企业信息的传播效果更佳,隐含其中的广告,效果更好,影响更大。

总之,广告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策划书关键不在于写,更重要的在于怎么做策略谋划。广告策划书写作要领归结起来就是:以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与定位为基础,进行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和广告主题的确立,然后围绕广告定位及主题,从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入手,研究广告创意,结合传播理论探索传播策略,按逻辑顺序处理各要点间关系,按一定的格式要求编排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邬晓光,张晓.广告文案写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韩平.广告策划与创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009年第55号)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一)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的文献研究

市场导向(Marketorientation,MO)从20世纪中期成为了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1],现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热门的学术研究领域[2]。Slater&Narver(1994)[3]和Kohli&Ja-worski(1990)[2]分别开发了市场导向的测量量表MKTOR、MARKOR。之后,AtuaheneGima(2005)[4]、AtuaheneGima,Slater,andOlson(2005)[5]、BakerandSinkula(2007)[6]、Kahn(2001)[7]、KyriakopoulosandMoorman(2004)[8],张婧和段艳玲[9][10]等学者对企业市场导向和营销绩效关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发现市场导向对于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市场导向的不同维度对于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绩效的效应会随着研究环境、样本差异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上述研究缺少农业科技企业方面的具体研究和样本。说明企业市场导向能够影响企业的内部活动和营销策略,但是企业市场导向影响营销策略的途径和机理,即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通过何种方式加以影响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就是通过农业科技企业的组织文化和行为去引导企业的员工更好地理解顾客的需求、竞争活动以及市场趋势等,从而帮助农业科技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以及更好地为农业科技企业的营销活动服务。核心是反映了农业科技企业对于市场的态度,市场导向较好的农业科技企业会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从消费者的角度指导企业的运营,故市场导向较好的农业科技企业,其品牌营销也会较好。因此,市场导向是影响农业科技企业品牌营销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态度、市场理念等方面,并且是决定性的和深远的。根据市场导向的研究,笔者认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主要体现在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市场信息处理以及职能协调等方面。顾客导向是农业科技企业需要不断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并通过自身产品的改进与开发从而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竞争者导向是农业科技企业关注竞争者的动态,并基于顾客的需求提供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产品,以避免与竞争者形成同质竞争;市场信息处理是根据顾客导向与竞争者导向需要搜集企业现有与未来的顾客需求与竞争者相关的市场信息并在各部门间进行传播、转移和扩散,并在企业层面上对市场需求信息作出反应和合理决策;职能协调即农业科技企业的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基于市场导向的愿景和目标,为实现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以及市场信息处理等的通力合作和协调。

(二)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对品牌营销策略组合的影响机理分析

本文根据沈鹏熠和胡正明(2008)[11]的品牌营销理论,结合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笔者认为,适合农业科技企业品牌营销的策略主要包括品牌形象策略、品牌定位策略、品牌延伸策略以及品牌关系策略。这四个品牌营销策略组合从不同视角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品牌营销。根据经典市场营销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的核心思想,可以探讨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对品牌营销策略组合的影响机理。消费者行为理论揭示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决定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品牌营销也是一个系统性与持续性过程,需要企业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资源能力包括市场导向的保障。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关于营销传播计划在营销中进行营销传播渠道的战略整合。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整合营销、战略、财务、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即市场导向能影响农业科技企业品牌营销的整合范围和程度,从而影响农业科技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的选择和效果。品牌形象策略主要聚集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动态变化的形象和影响力。这要求企业不断更新品牌形象。农业科技企业可以通过顾客导向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从消费者那里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然后通过市场信息处理分析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形象认知的变化,再通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能协调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从而基于市场导向提出企业品牌形象更新的解决方案。这说明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对于品牌形象策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品牌定位策略的核心是企业的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相互匹配。农业科技企业通过顾客导向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通过竞争者导向掌握竞争者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方面所实行的战略措施,在此基础上,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市场信息分析,全面掌握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市场竞争、市场机遇等方面情况,然后通过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分析出农业科技企业产品在市场细分中的产品定位,从而选定农业科技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差异化品牌营销。这说明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对于品牌定位策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品牌延伸策略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行为。农业科技企业通过顾客导向服务消费者的同时,了解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定位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更多期望,未来发展方向等。然后,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市场信息处理,分析出目标消费者对农业科技企业品牌的具体感知,以及适用的产品类型。最后,农业科技企业通过职能协调统一各部门对企业的品牌认知,从而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制定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最大化品牌收益,最小化品牌风险。品牌关系策略是农业科技企业处理好品牌与品牌、消费者与品牌、产品与品牌、营销者与品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品牌等关系。农业科技企业通过顾客导向和市场信息处理可以较好地处理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通过职能协调可以较好地处理品牌与品牌、产品与品牌、营销者与品牌等相关的品牌关系,通过竞争者导向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好品牌与竞争品牌的关系。因此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对农业科技企业实行品牌关系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吸收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与品牌营销策略关系

吸收能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术概念。Laneetal(2006)[12]认为,吸收能力与知识资源的获取、消化以及应用等密切相关,是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之一。Cohen&Levinthal(1990)[13]认为,企业吸收能力就是企业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而且企业的吸收能力是企业员工个体吸收能力的集合,这个定义已被广为接受。Laneetal(2006)[12]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思考,进一步提出企业吸收能力是根据不同的情景而进行探索性学习识别评价并理解掌握企业外部有价值的新知识和应用性学习消化、应用、创造企业新知识的双重能力。Cohen&Levinthal和Laneetal提出从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三个维度对吸收能力进行测量,强调企业对获取与消化知识的应用;Zahra&George(2002)[14]则提出了获取、消化、转化、应用四维度测量观点。两种测量方式各有千秋,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实证的文献都倾向于使用三维度的测量方式,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采用四个维度的测量方式[15][16]。综合企业吸收能力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根据Cohen&Levinthal(1990)[13]的观点,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吸收能力主要是农业科技企业员工的吸收能力的集合。因此,本文对于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企业员工的个体吸收能力,主要探讨农业科技企业员工个体的吸收能力对于农业科技企业相关活动的影响。只有农业科技企业的员工具有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农业科技企业才会具有这种能力。换言之,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如果不能被企业的员工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那么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就不能体现在企业具体营销策略选择和实施过程中,从而不能发挥应有效用。这不仅是农业科技企业客观情况的真实反映,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假设的提出

YuDingetal(2012)[17]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导向对品牌营销的四个策略组合具有重要的影响。上文也分析了这种影响的机理。这种影响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什么?本文引入研究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概念,阐述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对吸收能力的影响作用和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对品牌营销策略的影响作用,并揭示吸收能力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涵义中的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市场信息处理、职能协调等都需要农业科技企业员工的参与,企业员工参与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根据Laneetal(2006)[12]的观点,吸收能力是企业员工根据不同的情景而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的双重能力的体现。因此,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对农业科技企业员工的吸收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H1: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对吸收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Cohen&Levinthal(1990)[13]的观点,企业吸收能力即企业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知识资源的能力,并且企业吸收能力是员工个体吸收能力的集合。由此可见,农业科技企业的吸收能力是企业员工吸收能力的集合,企业员工通过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参与农业科技企业制定并运用品牌营销策略,从而让农业科技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更适合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环境。因此,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吸收能力对品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H2: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对品牌形象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H3: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对品牌定位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H4: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对品牌延伸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H5: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对品牌关系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回顾分析相关文献,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先影响农业科技企业员工的吸收能力,然后企业员工通过已有的吸收能力对企业制定品牌营销策略产生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和品牌营销策略的关系间具有一定的桥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6: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形象策略之间具有中介作用;H7: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定位策略之间具有中介作用;H8: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延伸策略之间具有中介作用;H9: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关系策略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二、问卷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引入吸收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与品牌营销策略关系理论模型

本文已阐述了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中对品牌营销的四个策略组合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构建引入吸收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导向与品牌营销策略关系的理论模型。

(二)变量的测量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借鉴已有的成熟量表并结合研究的需要,本文涉及的变量指标为:1.市场导向。根据市场导向的相关定义、成熟量表以及本研究的特点,本研究认为衡量市场导向包括竞争者导向、顾客导向、市场信息处理以及职能间协调四个指标。2.吸收能力。本文根据吸收能力的定义和本文的特点,认为测量吸收能力包括识别能力、评价能力、消化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四个指标。3.品牌形象策略。根据品牌形象策略的内涵和作用,本文认为衡量品牌形象策略包括功能性形象、体验性形象(Experiencingimage)和象征性形象三个指标。4.品牌定位策略。根据品牌定位策略的内涵和作用,本文认为衡量品牌定位策略包括目标市场细分(objectivemarketdivision)、产品差异化(productdifferentiation)、价格差异化(pricedifference)三个指标。5.品牌延伸策略。根据品牌延伸策略的内涵和作用,本文认为衡量品牌延伸策略包括品牌知名度(brandpopularity)、产品多元化(theprod-uctdiversification)、产品相关性(theproductcor-relation)三个测量指标。6.品牌关系策略。根据品牌关系策略的内涵,本文认为测量品牌关系策略包括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品牌与品牌的关系、品牌与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关系四个测量指标。

(三)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或者演绎出测量变量的理论维度,模型最后需要测量的变量有品牌形象策略、品牌定位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关系策略以及市场导向。根据已有的成熟量表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最后编制测量量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邀请了相关专家对问卷具体测量项的表述进行适当修正,并在20位相关人员中对问卷进行小范围预试和修正,以提升问卷的效度。之后,选择不同区域不同37家行业农业科技企业的296名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每家企业依据不同的岗位选择8名相关人员(主要涉及战略规划、生产、营销等部门)。本研究共发放296份调查问卷,回收277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获取25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2%。最后,采用SPSS17.0进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采用AMOS7.0进行样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大样本描述性统计

样本调查数据中,男性占总体的75.2%,年龄35岁以下的占89.1%,本科与硕士占有80.2%,符合农业科技企业员工性别、年轻化和学历层次的特征。从岗位类别来看,营销类几乎占有近半的比例,符合研究的营销相关主题,岗位构成能够为本文提供合理的数据。从行业特征来看,食品行业占有43.0%,农业科技企业中食品行业的营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与本文的营销主题相关。具体情况见表1。

(二)变量的相关分析

本文涉及的主要变量为市场导向、吸收能力、形象策略、定位策略、延伸策略、关系策略等,各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在p<0.0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本文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适合进一步的分析。

(三)因子分析

采用SPSS17.0对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为KMO为0.873,Bartlett半球检验在p<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文获取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本文的33个测量项(加入品牌营销策略有重要影响的2个变量8个测量项,共33个测量项)因子分析成8个主成分。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AMOS7.0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各概念的因子载荷都分别大于0.5。信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每个概念的Cronbachα都大于0.7,这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四)路径分析

本文采用AMOS7.0进行样本的路径分析,分析了农业科技企业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营销策略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的相关拟合指数中,χ2为316.705,df则为175,χ2/df为1.810,RMSEA为0.056,GFI为0.894,CFI为0.928,这说明模型的拟合指数达到了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表明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市场导向到吸收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47,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1;吸收能力到品牌形象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53,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2;吸收能力到品牌定位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24,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3;吸收能力到品牌延伸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42,而且在P<0.05的要求下显著,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4;吸收能力到品牌关系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45,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5。在引入了吸收能力这个中介变量之后,市场导向到品牌形象策略的路径系数则为0.37,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而没有引入吸收能力中介变量前的系数为0.69,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这说明加入吸收能力的变量之后,市场导向到品牌形象策略路径系数的数值减小了,从而说明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形象策略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从而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6;市场导向到品牌定位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18,而且在P<0.01的要求下不显著,而没有引入吸收能力中介变量前的系数为0.51,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这说明加入吸收能力的变量之后,市场导向到品牌定位策略路径系数不显著了,从而说明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定位策略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从而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7;市场导向到品牌延伸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28,而且在P<0.05的要求下显著,而没有引入吸收能力中介变量前的系数为0.49,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这说明加入吸收能力的变量之后,市场导向到品牌延伸策略路径系数的数值减小了,从而说明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延伸策略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从而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8;市场导向到品牌关系策略的路径系数为0.31,而且在P<0.01的要求下显著,而没有引入吸收能力中介变量前的系数为0.61,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显著,这说明加入吸收能力的变量之后,市场导向到品牌关系策略路径系数的数值减小了,从而说明吸收能力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关系策略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从而证实了本文的假设H9。

四、结论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品牌营销策略;林业企业;营销绩效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企业品牌营销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通过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以达到促进企业营销绩效是很多企业所追求的。但是学者们关于品牌营销策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林业产品市场当前已经步入到了从传统的以质取胜到当前的品牌竞争新时期,林业产品的劣势影响了其营销的效果,也使一些林业产品大省难以实现资源优势的转化。笔者认为,企业营销绩效就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而形成的实际的,或是营销的效率状况,即一个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为了完成企业的营销目标而进行的全部的营销工作的总和,而具体工作的实施则是落在了各个具体的营销部门。因此,笔者将分析品牌营销是如何影响企业的营销绩效的,分析其作用的机理是什么,从而找到提高林业企业品牌营销的策略。

1品牌形象策略对林业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品牌形象理论认为企业在营销中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更多的注意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所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状态。就林业企业而言,需要关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效果,关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所产生的感知程度,能够引起的象征意义等。从而使企业品牌形象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对于企业而言,运用品牌形象策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企业的品牌记忆,为企业竖立良好的服务口碑,形成品牌忠诚,使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的长期战略服务。例如,山西克劳沃生态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化林企,就应重视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该企业密切关注企业的形象,积极与北京克劳沃草业集团、德国斯蒂尔、瑞典胡斯华纳等产品合作并进行,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企业重视优质周到的服务,已经成为山西省多个专业项目物资设备供应商,“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成为其标志。

2品牌定位策略对林业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品牌定位理论认为企业的营销其实就是企业、消费者以及竞争者三者间的一种博弈,独特的品牌定位能够给营销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可以形成多元化品牌或是建立起差异化品牌,企业营销的针对性更强。从林业企业的角度讲,差异化可以避免林业企业与竞争者在较大的范围进行竞争,减少产品的同质性,将企业的竞争优势锁定在自己的定位范围内,为林业企业品牌营销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山西克劳沃生态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品牌定位就是规模与专业化,公司虽然成立仅十余年,但是专业化水平已经在山西省内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农林物资装备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渠道,企业定位突出自己的专业化特点,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认识被固化,当消费者需要专业化的农林物资设备时首选克劳沃生态农林,避免与其他企业进行恶性竞争。

3品牌延伸策略对林业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品牌延伸理论认为企业的品牌价值是能够延伸的,通过原有品牌可以促进新产品的营销效果的提升,使新产品在入市初就能够具有营销优势,但是品牌延伸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一旦品牌在新产品上的营销效果不令人满意时,就会对企业的知名品牌本身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品牌的根基。当然,若能够很好地将原有知名品牌用于新产品的营销上,为新产品的造势,那么新产品的营销成本将可大大降低,而且新产品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原有的企业品牌。在品牌延伸方面,克劳沃生态农林早期以机械产品为主,如草坪机、割灌机为主,后来引入草种,如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等,原有品牌优势得到在草种产品上的延伸,由于农林机械设备与农林草种产品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加上良好的品牌策略,使品牌能够得到有效的延伸。但是品牌延伸并不是一定会成功,克劳沃生态农林的花种产品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品牌延伸效果,花种产品在该公司的销售始终没有较大的进展。

4品牌资产策略对林业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品牌资产理论认为从资产的角度看,企业的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同样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在提升本企业的价值。但是从当前的林业企业的品牌营销状况来看,林业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自身的品牌资产,而同时,很多林业企业品牌还不具备品牌策略的使用条件。所以品牌资产策略无法给当前的林业企业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引,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品牌资产策略对于林业企业所进行的品牌营销策略组合而言是不合适的,不应包括在内。克劳沃生态农林虽然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农业企业,但是很多消费者对该公司的了解并不多,而更多的是看产品,对一些产品品牌有所认识,所以目前该公司也不具备品牌资产策略。

5品牌关系策略对林业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品牌关系理论认为品牌关系具有多样性,围绕一个品牌有很多的品牌关系存在,例如对于一个企业的不同品牌之间,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品牌与其所代表的产品间,甚至是品牌与营销人员之间或是品牌与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等。这些品牌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品牌关系都应得到企业的重视。品牌关系理论认为企业品牌是一个系统化的成果,只有企业的品牌与所有的关系间形成紧密的网络关系,并协作发展,才能够起到良好的品牌促进作用。所以,品牌关系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认识品牌与各方的关系,并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从林业企业品牌营销来讲,品牌关系策略同样重要。克劳沃生态农林与其合作方北京东方园林、太原钢铁集团、山西大学、山西省委各行业代表性单位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一些国外品牌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且与消费者间也有着较为可靠的品牌信任度,所以从品牌关系策略看,克劳沃生态农林表现良好。根据相关文献及理论分析得出,一般而言,林业企业的品牌形象策略与营销绩效间是正相关的,即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促进林业企业营销绩效的提升;林业企业品牌定位策略与其营销绩效也是正向作用关系,即品牌定位准确,与林业企业产品匹配,则林业企业品牌定位能够提高营销绩效;林业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同样是正向作用于营销绩效,即林业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品牌延伸,而品牌延伸又能够在市场上发挥良好的作用,那么林业企业的营销绩效必然向好的方向发展;林业企业品牌关系策略的作用也是正向的,所以林业企业加强品牌关系建设,使品牌与各相关主体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林业企业在营销工作中应当重视的,而这也是促进品牌营销的重要措施。

6结语

林业企业的品牌营销活动应采取组合式营销策略,将品牌形象策略、品牌定位策略、品牌延伸策略以及品牌关系策略进行有机组合,根据林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展开各类具体的营销活动,才是林业企业最好的选择。

作者:孙婧一 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美电器;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6501

家电连锁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国美电器在家电零售业的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位,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改变品牌营销策略,找准市场定位,迎合消费者市场,从而使品牌营销达到最大效用,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品牌与品牌营销概述

1.1品牌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评价和认知,是对商品的简单信任,是触发消费者心理的商品标识,同时也是制造商或经销商添加的标志。

1.2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指把企业的产品特定形象通过某种手段深刻地映入消费者的心中,是通过运用营销手段使消费者形成对应的认知。品牌营销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等,消费者在消费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可以对企业形象进行认知,最终使消费者形成良好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品牌形象。

1.3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策略是指以品牌输出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包括品牌精神理念的规划、品牌视觉形象体系的规划、品牌空间形象体系的规划、品牌服务理念和行动纲领的规划、品牌传播策略与品牌通路策略的规划、公关及事件营销策略的规划等。品牌营销的策略包括四个:品牌个性、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品牌管理。

2国美电器发展状况

2.1国美电器的概况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中国的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企业理念是“创新务实、精益求精”,企业的发展不要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目前,国美电器位居全球商业连锁22位,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第一品牌,国美电器在连锁化程度、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遥遥领先,向着“全球顶尖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目标快速前进。

2.2国美电器的品牌建设

国美电器是国内家电连锁率先设立品牌管理中心专门从事品牌战略的公司。黄光裕表示“如果没有优秀的品牌,就很难实现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与同行相比,他更看重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国美电器将自己定位为“您身边的电器专家”,主旨就在于为顾客创造满意的优质生活。国美引进电脑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薄利多销、价格取胜”的营销方略是他们抢占市场竞争高地的内在驱动力。

3国美电器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3.1品牌定位不明确,问号品牌投入较大

国美电器的内部产品品牌的相关性在目前发展过程中不充分,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对国美电器的新旧品牌定位不明确,在品牌选择过程中会产生困惑。企业在渠道资源发展方面没有起到良好的品牌互动和共享作用。同时,问号品牌的市场增长潜力虽大,但市场份额较小,会阻碍问号品牌在市场中的发展而导致失败。因此,国美依靠品牌提高企业利润风险较大。

3.2多品牌管理困难及缺乏规范化

一方面,由于企业中各品牌之间发展的相互独立,很难看出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主辅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希望自身品牌在发展不断壮大和营销水平不断的提升,在运营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平均分配”导致资源不足,阻碍品牌的快速发展。

3.3多品牌的盲目扩张削弱自身竞争优势

国美电器的多品牌扩张速度,相对其他企业而言发展过快。国美电器在扩张过程中没有对规范品牌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良好的渗透企业文化。盲目扩张,导致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加重企业自身负担,降低核心竞争能力。

4国美电器品牌营销的改进策略

4.1通过差异化标识明确品牌定位

让员工和企业从管理角度出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在家电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国美的企业文化作为主要的支柱区别于其他的家电企业。国美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促进客户口碑的插播,推广企业文化知识,明确品牌定位。

4.2多品牌策略的重点应立于核心品牌

企业应对相关品牌的电脑进行核心品牌的维护,确保在发展新的核心品牌商品的同时兼顾原有核心商

品的发展。国美电器在未来的品牌市场发展中应当保

持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地位,在稳定原有核心品牌的同时,不断发展企业新的核心品牌,最终促使国美成为引领家电市场的主要企业之一。

4.3整合品牌策略、维护品牌优势

品牌定位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相关的目标顾客群体。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国美电器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得到逐渐的壮大,其最主要的方面就在于能否做好企业中相关的品牌建设,应进行高效强化和有利发展,明确品牌形象。

4.4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服务的差异性转变,导致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同时,企业发展中的服务质量将取代质量和价格的强烈竞争,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国美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提高品牌的服务质量和品牌的管理质量,增加消费者对国美企业发展中的品牌信任度和对品牌的依赖性。

5结束语

本文对国美电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品牌管理困难和问号品牌投入制约国美品牌营销的发展,品牌定位不明确、管理缺乏规范化和扩张速度过快也是制约国美品牌营销发展的问题。要想改善国美电器的品牌营销现状,就需要加深消费者对国美电器的文化认识,把握企业的多品牌策略、加强品牌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采取高效的渠道维护策略。

参考文献

[1]大卫・奥格威,夏兰泽,庄淑芬,周建辉.奥美观点精选―品牌卷(第一版)[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少国.论品牌营销[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1997.

[4]高丽.我国品牌营销管理与发展趋势探究分析[J].商业营销,2012,(3).

[5]高俊翔.试论企业品牌营销策略[J].科技信息,2012,(6):76.

[6]张鹏.品牌传播关键接触点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6.

[7]张释尹.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2010,(5):4243.

[8]陈小桂.B2B商业模式下企业塑造品牌营销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6566.

[9]程玉和.VOITH的品牌管理层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0]Pualtmeporal.高级品牌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张文贤.市场营销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2]吴佐夫.品牌营销[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3).

[13]方全.营销:来自世界一流企业的4C营销方法[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9).

[14]薛可.品牌扩张:路径与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0.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 雇主品牌能够帮助企业借助一个良好的平台,开启畅通的渠道,从而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本文引入现代营销观念,借鉴多个市场营销管理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构建了雇主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分析模型,旨在阐述如何将营销学中产品品牌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即依据对企业自身雇主品牌战略的分析来进行雇主品牌建设,目的是通过企业“内部品质”的提升,制定详细的品牌营销计划,实现雇主品牌的品牌承诺。

关键词 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建设 营销策略

源于市场营销管理的雇主品牌概念,将营销理念运用于企业员工,把员工视为最有价值的客户,充分了解他们需求,向他们提供与其它企业雇主不同的价值来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获取他们的忠诚。雇主品牌的核心和基础就是整合各种人力资源策略,向企业潜在和现有的目标员工展示本企业雇主品牌独特的功能性价值、体验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并努力使其成为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资产。

一、雇主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模型的构建

本文借鉴多个市场营销管理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雇主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分析模型(见图1),旨在重点阐述如何将营销学中产品品牌管理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即由雇主(企业)依据对自身雇主品牌战略的分析来进行雇主品牌建设,目的是通过企业“内部品质”的提升和制定详细的品牌营销计划,实现雇主品牌的品牌承诺。雇主品牌营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雇主品牌建设共同构成了雇主品牌的内涵,是雇主品牌战略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本模型从雇主品牌战略分析开始,通过分析影响雇主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如雇主品牌环境、了解员工需求及排序、品牌战略定位等,在战略层面上与企业战略达成一致,为雇主品牌建设与营销指明方向;其次构建基于营销理念的雇主品牌,在企业内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整合企业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在企业外部既重视定期的,专门的企业社会形象宣传,同时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强化企业雇主品牌形象;设计好雇主品牌建设的内容之后,本文借鉴营销4R理论来阐述雇主品牌策略,即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信息传递到目标受众处;最后通过雇主品牌建设和雇主品牌营销策略两步分析:企业在职员工要求得到满足,满意度提高,建立内部品牌形象;潜在员工认同企业雇主品牌形象,纷纷加盟,内外结合成为卓越雇主。

二、雇主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分析

(一)企业雇主品牌环境分析

雇主品牌战略实施的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产品和服务之中的所有相关参与者和雇主品牌之间的复杂关系。在雇主品牌实施的环境中,相关品牌越来越多,制定品牌时只考虑内外部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因素已经远远不够,只有优先考虑到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才能清楚地找到环境中重要的因素,然后做进一步地分析和利用。同时,公司雇主品牌实施的环境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公司应该关注变化着的环境,并且在战略上进行相关调整。

(二)了解员工需求及排序

雇主品牌策略的设计应该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基础。只有明确了企业的基本价值观,才能够制定企业战略,并据此得出企业需要何种人才的结论。然后再分析这种类型的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重要顺序如何,并在平衡企业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目标员工需求的雇主形象。

(三)强调品牌战略定位,发展雇主品牌个性

雇主品牌战略的定位过程,其实质就是雇主与雇员心理沟通的过程。唯有将品牌的个性与目标受众的个性衔接起来,彻底打开雇主与雇员的心灵通道,实现两者的有效契合,品牌个性才能从虚拟走向现实确立品牌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以其特有的魅力与同类品牌相隔离。因此,雇主品牌的定位过程在整个雇主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战略定位是实施雇主品牌战略和进行品牌建设的关键,它是把品牌提供给内部顾客的过程,通过定位表达品牌个性,并在内部客人心目中树立对品牌的看法和品牌的形象。正是通过定位,才使雇主品牌在内部消费者眼里显得与众不同(如图2所示)。

雇主品牌能够向员工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价值。雇主品牌的个性主要是基于功能性价值、象征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报酬的数量与分配形式、福利水平、职位、职权与工作内容等功能性价值易模仿,因此,单纯提供丰厚的物质利益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象征性价值与员工需求的相关性较低;体验性价值主要产生于特定的企业氛围,来源于员工个体身处其境时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品牌个性,提高竞争对手模仿的难度,增强企业在人才战中的竞争优势――因而体验性价值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

三、制定企业雇主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营销理念的雇主品牌建设关注于企业内部建设,而有效的雇主品牌营销策略则是利用营销策略将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传递到目标受众那里,起到沟通、传播的作用。本文借鉴近年来营销理论中的一个重大突破――4R营销组合理论来探讨企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快速、有效地传递自己雇主品牌的信息,增强员工忠诚度。

(一)与顾客建立关联(Relevancy)

在竞争性市场中,顾客具有动态性,顾客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会转移到其它企业。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重要的营销策略是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顾客流失的可能性。

在雇主品牌营销中,无论是潜在的还是现有的雇员都是企业的营销对象。所谓建立关联,就是要让雇主和雇员成为命运共同体,雇主和雇员之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立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伙伴。对企业内现有的雇员来讲,企业不是仅仅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就算是建立了关联,而是应当在进入企业第一天开始,他们与雇主的关系就异常紧密了;对于潜在的雇员来说,关联就是要不断地给那些以后可能是企业目标人才的人传递有关企业的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能够打动他们。

雇主品牌对于与雇员建立关联的深层次意义还在于企业的名牌效应,让雇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得到提升,即使将来离开该企业,但曾经在该企业的工作经历对其职业生涯十分有益,无形中人力资本的增值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Response)

在相互影响的市场中,对经营者来说最现实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控制、制定和实施计划,而在于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及时答复和迅速做出反应,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信息充分性是赢得雇员忠诚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一个对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要性也不能小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战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战略目标的达成又需要雇员的理解和支持,所以能否快速将这个变化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员工那里,并确保他们正确理解是企业持续改进绩效,获得竞争优势之关键,同时也意味着保证了员工工作绩效的正确性;从雇员的角度来看,雇员的需要是一个适时变化的过程,企业有了健全的机制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一个快速的反应机制来针对雇员的需要做出迅速的调整,只有基于这样的持续改进中,雇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得以保障。

(三)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顾客变成拥趸,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与顾客的互动关系。顾客关系营销是通过不断改进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实现顾客固定化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

大多数企业都能意识到与潜在员工、现有员工建立一种长期关系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并未意识到与离职员工建立长期关系的重要性。企业如何对待离职的员工,也会影响到雇主品牌的形象,如果员工是带着自己的不满离开的,那么这些员工就会和不满意的顾客一样,将雇主的表现四处传播,影响雇主在潜在员工心目中的印象。在实际的人力资源工作中,离职员工管理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适当的处理方式和技巧往往导致不良的后果。

(四)回报(Reward)

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营销目标必须注重产出,注重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回报。在众多的营销活动中,企业对雇主品牌的营销可以说是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

基于4R 营销理论的雇主品牌营销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竞争为导向,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雇主与雇员的互动与双赢,不仅积极地适应雇员的需求,而且主动地创造需求,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与回报的形式与雇员形成独特的关系,把企业与雇员联系在一起,以建立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方卫平,李元旭.论雇主品牌与雇主品牌管理.经济管理.2006.09.

[2]于岩平.我国饭店雇主品牌战略的研究.2002.07.

[3]蒋永宁,王香玲.融合"内部营销"的企业雇主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开发.2006.12.

[4]孟跃.第三种品牌:雇主品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1.

[5]赵映云.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塑造.企业研究.2006.09.

[6]Dave Lefkow:Building a Winning Employer Brand.

[7]Strong Branding Attracts Best Recruits in the City.November 7.www.省略.2001.

[8]www.省略.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 浅析台湾农产品大陆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 台湾地区农产品运销体系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台湾特色农产品如何打开中国大陆市场(下) 台湾的道德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特点及其对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启示 台湾新能源法律政策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夜市发展历程及其对大陆休闲美食旅游的启示 台湾技职教育、生涯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农产品安全追溯的现状和启示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品牌营销:农产品拓展市场的利器 提升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的探讨 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讨 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论台湾土地开发许可制及其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农产品的营销 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农产品价格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作经济视域下丹麦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与经验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9-12/2014-03-04.

[5] 周琼,刘玲,阮军.台湾农产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及其特点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1,04(2):29-33.

[6] 王爱红.农产品品牌营销分析[J].商业研究,2009(12).31-32

[7] 祝捷.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6).

[8] 杨鹏,王伟,梁丽琰.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价值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4,(1):222-223.

[9] 沈群红.台湾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研究[J].全国标准化优秀论文选集,2009,(4):471-473.

[10] 徐佳伶.谈谈农产品品牌营销――以台湾地区“我的一亩田”为例[J].新闻传播,2010,4(2):33-35.

[11] 孙安民.营销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13-216.

[12] 吴先福,余刚.探析农产品品牌事件营销的基本策略――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案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3,(2),113-115.

[13] 贾艳艳.事件营销在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硕士论文.2009-05-01.

[14] 石勇.台湾美食推广“盛宴”[J].农经,2011,(3):34-35.

[15] 徐安琪,赵婧.浅析当今品牌的故事营销[J].商业营销,2011,(11):179-179.

[16] 温韬.品牌竞争时代的营销策略研究――对故事营销的应用与思考[J].营销论坛,2013,(8):69-70

[17] 张可成.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