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文化教学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精选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牌文化;观念;服装设计;策略

作为人类十分重要的生活状态之一,服装的研究和设计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质地、款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装设计学科也要相应地做出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品牌文化观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品牌服装设计思维,从而设计中有特点、有内涵、受欢迎的服装品牌。

一、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简介

品牌的目的就是区分某个或某系列产品以及与其竞争的产品,使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构建了某种关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购买服装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为了诠释美,追求艺术,服装完美体现了一种美的文化和理念。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服装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同时代表了一种审美情趣、生活观念和价值尺度。品牌文化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服装产品的风格等。各服装企业的竞争除了是其品牌的竞争,同时也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蕴含于服装品牌中的文化能够赋予服装产品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服装企业需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等环节中融入独特的品牌文化,使品牌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

二、培养学生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服装是按照品牌形象设计和展现出来的,如今市场上存在许多品牌,但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精心设计的品牌服装可以将增添和展现穿衣者的魅力,所以树立学生的服装品牌文化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服装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愈发呈现多元化趋势,品牌不仅联系着消费者和销售者,同时也是对不同商品进行识别的标志,蕴含着独特的内涵与魅力。为了在众多服装产品中脱颖而出,学生必须注重品牌服装设计,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品牌文化观念,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品牌服装设计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必须考虑和品牌服装设计相关的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教师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使思维视角更加宽广,创新能力提高。为达到该目标,教师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高。

三、培养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对自身的工作有浓厚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的服装设计人员,才能使服装有新意、有特色。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品牌服装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调动其学习兴趣。比如,在班内或校内举办服装展览会,将便利条件提供给学生,鼓励其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装作品,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有效实践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文化与礼仪是品牌设计的基础,设计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阅读优美文学作品、观看装会的视频、欣赏中外名画的图片等,使其审美修养提高,从而具备更高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2、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设计服装时的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既有思维的束缚,从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立体地思考问题,挖掘时尚要素,研究多元设计风格,从而发现更为独特和新颖的设计理念。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开展服装设计教学,更要向不同领域,如市场、文化、音乐、美术等领域拓展,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涌现出更多的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安排任务,比如提供不同形状、颜色的边角布料,不给出明确的作品样式或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不依照任何样品,随意发挥,独立思考后之多一件或一套服装,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在设计之中。这种作业虽然简单,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以检验,有助于培养其品牌文化观念和品牌设计思维。

3、练习人体绘画,合理运用色彩

服装设计技能的实用性较强,设计者只有先根据自身意图设计处服装效果图,才能开展后续的服装制作。而服装效果图除了要符合大小、比例、色彩、形状等的标准要求,线条简洁、流畅,还要与主题相符,新颖、独特,这样才是完美的效果图。所以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必须是新颖的,且绘画功底扎实,绘画表现能力良好。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人体绘画的基本功,确保其真实表现出设计理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的恰当运用能创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色彩,提高其色彩运用能量。可要求学生绘制装饰简单的色彩画,追求大气、活泼、自由和奔放。可带学生游览公园、湖畔等自然景观,使其通过观察怒放的鲜花、茂密的树林来领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待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后,向其介绍人体运动规律与人体结构,讲解服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用色彩衬托服装的美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品牌文化观念与品牌服装设计概念,并向其说明设计品牌服装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其品牌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罗涛 单位: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立军,乔南,胡玉良.从“破与立”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平台式”教学改革[J].服饰导刊,2013,(02):87-92.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牌文化;观念;服装设计;策略

作为人类十分重要的生活状态之一,服装的研究和设计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质地、款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装设计学科也要相应地做出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品牌文化观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品牌服装设计思维,从而设计中有特点、有内涵、受欢迎的服装品牌。

一、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简介

品牌的目的就是区分某个或某系列产品以及与其竞争的产品,使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构建了某种关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购买服装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为了诠释美,追求艺术,服装完美体现了一种美的文化和理念。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服装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同时代表了一种审美情趣、生活观念和价值尺度。品牌文化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服装产品的风格等。各服装企业的竞争除了是其品牌的竞争,同时也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蕴含于服装品牌中的文化能够赋予服装产品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服装企业需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等环节中融入独特的品牌文化,使品牌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

二、培养学生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服装是按照品牌形象设计和展现出来的,如今市场上存在许多品牌,但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精心设计的品牌服装可以将增添和展现穿衣者的魅力,所以树立学生的服装品牌文化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服装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愈发呈现多元化趋势,品牌不仅联系着消费者和销售者,同时也是对不同商品进行识别的标志,蕴含着独特的内涵与魅力。为了在众多服装产品中脱颖而出,学生必须注重品牌服装设计,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品牌文化观念,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品牌服装设计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必须考虑和品牌服装设计相关的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教师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使思维视角更加宽广,创新能力提高。为达到该目标,教师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高。

三、培养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对自身的工作有浓厚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的服装设计人员,才能使服装有新意、有特色。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品牌服装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调动其学习兴趣。比如,在班内或校内举办服装展览会,将便利条件提供给学生,鼓励其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装作品,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有效实践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文化与礼仪是品牌设计的基础,设计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阅读优美文学作品、观看装会的视频、欣赏中外名画的图片等,使其审美修养提高,从而具备更高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2、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设计服装时的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既有思维的束缚,从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立体地思考问题,挖掘时尚要素,研究多元设计风格,从而发现更为独特和新颖的设计理念。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开展服装设计教学,更要向不同领域,如市场、文化、音乐、美术等领域拓展,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涌现出更多的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安排任务,比如提供不同形状、颜色的边角布料,不给出明确的作品样式或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不依照任何样品,随意发挥,独立思考后之多一件或一套服装,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在设计之中。这种作业虽然简单,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以检验,有助于培养其品牌文化观念和品牌设计思维。

3、练习人体绘画,合理运用色彩

服装设计技能的实用性较强,设计者只有先根据自身意图设计处服装效果图,才能开展后续的服装制作。而服装效果图除了要符合大小、比例、色彩、形状等的标准要求,线条简洁、流畅,还要与主题相符,新颖、独特,这样才是完美的效果图。所以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必须是新颖的,且绘画功底扎实,绘画表现能力良好。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人体绘画的基本功,确保其真实表现出设计理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的恰当运用能创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色彩,提高其色彩运用能量。可要求学生绘制装饰简单的色彩画,追求大气、活泼、自由和奔放。可带学生游览公园、湖畔等自然景观,使其通过观察怒放的鲜花、茂密的树林来领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待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后,向其介绍人体运动规律与人体结构,讲解服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用色彩衬托服装的美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品牌文化观念与品牌服装设计概念,并向其说明设计品牌服装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如礼仪、流行元素、市场需求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其品牌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罗涛 单位: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立军,乔南,胡玉良.从“破与立”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平台式”教学改革[J].服饰导刊,2013,(02):87-92.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3篇

一、 民主和谐建品牌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层单位,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教研组要规范制度,明确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培育民主型教研组文化,全体组员能自觉积极为创建学科品牌特色献计献策。

1.制度保障,规范管理

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以数学教研组为龙头,带动校本教研的开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活动流程细则教师备—上—听—评课要求、学科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科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组内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数学教研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其次,数学教研组呈“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梯式分布,行政中有宁波市名师专人负责检查、指导、跟踪数学教研组活动,教导处由骨干教师分管,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设立了低段、高段两个数学教研组,由两位市学科骨干任教研组长,并以年级为单位下设六个备课组,分工不分家,努力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教师群体。

2.分层要求,明确目标

教研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数学教师均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教龄在5年及5年以下的,学做一个合格教师,尽快适应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按教学五认真要求规范操作;教龄在5年以上,15年及15年以下的,试做一个创新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龄在15年以上的,争做一个示范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传、帮、带其他教师,为年轻教师起示范、榜样作用,朝着中高、学科骨干、名师、特级教师的目标努力。在分层目标的激励下,组内教师之间经常互通信息、交流体会、切磋教艺、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

二、合作共赢创品牌

教研组要充分挖掘利用组内教师的资源,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同伴共成长,师徒齐发展,培育合作型、学习型教研组文化,在互相合作、交流学习中,全体组员为创建自己学科的品牌特色共同努力。

1.师徒结对,帮助成长

教研组以师带徒的形式,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同时也促进师傅的提高与发展。在加强师徒间平时的交流、合作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科研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等,特别是30周岁以下教师“五个一”系列活动:即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执教一节满意的课、评析一堂课、写一则教学反思、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促使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2.资源共享,达成共识

教研组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同年级段教师组成备课组,建立课件包、资源包,并做到分工合作、定期交流、资源共享。也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去外地学习、考察,

并规定了“三个一”,即“外出学习一次,书面反思一次,当众汇报一次”。对外出学习老师是一次学习、反思、内化的过程,对其他老师,也是一次学习、探讨、提高的机会。每一次外出学习,老师们可以把外出学习后的资料分发给组内每位老师,或者发到QQ共享中,便于下载,资源共享。同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什么疑惑,有什么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新的教育信息等,随时可以与其他数学老师,甚至非数学老师交流,分担压力,共享快乐。

3.精诚协作,和谐互助

精诚协作是教研组团队资源开发的有力保证。每一次有公开课任务时,所有教师尤其是学科骨干都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组内的老师都应真诚地指出其不足,亦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样每一次承办数学类教研活动时,也是人人参与,共同准备,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使得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参加各级比赛捷报频传。

三、务实创新打品牌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教师业务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组要始终立足课堂,服务课堂,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培育研究型、反思型教研组文化,在务实而富有新意的各色教研活动中,全体组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出了自己学科的特色品牌。

1.专家引领,学习式教研活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了开拓老师们的眼界,提升教研活动的档次,教研组可以经常邀请外地的名优教师来我校上课。

2.同课异构,互动式教研活动

为了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体现教学的个性,取长补短,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取“同课异构”这种比较研究方式。即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研究课,再进行集体评课。如教研组可以请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开展《余数的认识》同课异构活动;请新调入的一年级两位老师开展 “0的认识”同课异构活动;请两位年轻教师开展数学广角“等量代换”同课异构活动等等。“有效”需要智慧,“异构”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通过活动让老师们在比较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3.分层培养,研讨式教研活动

教研组可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每学期可以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年轻教师在备课组的引领下,积极练兵,每学期至少上诊断课三次,促使迅速成长;要求骨干教师在教研组的引领下,坚持独立备课,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观摩课,逐步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要求示范教师定期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供其他老师学习、借鉴。教研组还经常组织三个层次的老师围绕同一主题,开展三个层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互助、研讨、共进。

4.纵向剖析,板块式教研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推广,老师们深深觉得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材的难易度到底该如何把握,每个知识点到底该如何落实等等问题经常困扰着每位老师,为此教研组可以开展单元研讨和同一知识点纵向剖析活动,分析、把握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如: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确定的学期教研主题为:追求数与代数领域的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确定主题后,教研组先就这一主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了一次调查,把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这一方面的困惑一一罗列,共收到老师们提出的30个大大小小的问题。两位教研组长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最后确定围绕这一主题以“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两个课例为载体,经历说课、听课、评课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系列教研活动。通过纵向剖析,使老师们明确“小数的初步认识”旨在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立足现实生活现象,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感悟小数的含义。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则是在学生借助具体情境感悟了小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小数的产生,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只有纵向品读了这一板块的内容,才能正确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教学时到位而不越位。

5.课例反思,探究式教研活动

数学教研活动还应十分重视常规性的教研活动,面向每一位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重视常规课例的反思。要求每堂教研课例做好以下“三步曲”:开课前,要求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做到事先熟悉教材,共同议定教学设计;开课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教学随感;课后,各自畅所欲言,聚焦于实际的教学情境的争议之处,深入思考,尝试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认识问题的性质和症结,达成共识,记录在年级组

集体备课中。这种“设计—实践—反思—设计—实践”的探究式教研模式,不仅促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加速教师研究群体的专业成长。

四、钻研实践成品牌

科研引领,实践验证,提升质量,培养能力,培育务实型教研组文化,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中,全体组员为自己学科的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

1.创设氛围,转变观念

教研组可以经常要求组内有名教师做专题讲座,悉心指导组内老师如何尝试课题研究。如我们请一位名师专门作了“做一位教学的有心人”辅导讲座,就怎样去关注日常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怎样把课堂教学中最真切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等方面一一传授。另一位名师为大家作了《课题的生命在于过程》的辅导报告,从课题的类型、课题的章法、怎样做课题及自己做课题的心得和大家作了深入的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还以身作则,自己做课题组长,指导带领老师们参与其中,现身说法,手把手地指导。在两位名师的带领下,老师们逐渐转变观念,乐于参与其中。

2.精选课题,研训一体

教研组应常年坚持“以课带研” “以研促训”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以此为依托,实行“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深度备课教研模式,把课题的研究与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相连,引导教师运用理论分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有效策略。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由少数人的课题向全员化转变,确立人人参与的意识?教研组不妨搭建平台,精选课题,从老师们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中进行筛选、提炼、拓展,先尝试,再申报,再实践,最后总结,使老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题不是遥不可及,不是为做课题而课题。

五、辐射引领亮品牌

在辐射中发展,在引领中提升,发挥自己品牌学科特色的优势,带动周边学校教师共同进步,培育开放型、传承与创新型的教研组文化,在有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中,全体组员以自己的智慧亮出了我们的品牌。

1.集团化教研,携手共进

从2008学年开始,原先的余姚市城东星光小学与我校合并成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为使东城校区的数学老师尽快跟上东风的脚步,教育资源达到均衡化,每学期教研活动时我们聚散相结合,有时两校区数学老师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有时东城校区活动时邀请东风的骨干教师前去指导。有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经常通过QQ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不在乎语言的长短,不在乎观点的正误,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行。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真挚的声音,最原生态的教学设想,骨干教师的经验弥补年轻教师的缺陷不足,年轻教师的大胆设想,撞击着老教师的教学思想,产生新的思维的火花,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渐渐地东城校区的数学教研活动有了自己的特色,为东风教育集团的数学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张力,使我们的数学教研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联谊式教研,优势互补

学校先后与省级名校杭州学军小学,本市的小曹娥镇校、四明山镇校和临山湖堤小学结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从而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与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3.展示性教研,辐射引领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凤凰;教育品牌;和美;学校文化

现代学校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以文化治校,特色办学。基于学校教育的现实背景和师生发展最大化的价值追求,四小亮出了“打造‘凤凰’教育品牌,彰显‘和美’学校文化” 这面鲜明的旗帜,旨在建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转为群体共识和“行动愿景”,为学校的高效持续发展绘制蓝图,指明方向。

1 提炼凤凰价值观,办有文化底蕴的学校

2007年秋,攀枝花市第四小学在炳草岗凤凰小区诞生,故又名“凤凰小学”。“凤凰”乃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民族的图腾。她是百鸟的组合,是集大成之美的合体,其“开放、多元、均衡、创新”等特质与我们建设现代学校文化观念相契合。四小以凤凰优美的形象作为学校的文化标签,并将这些特有符号应用于校徽、校歌、宣传橱窗、文化墙、校报、学校网站等各个方面,导入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理念。以凤凰象征的“和美”,作为学校的文化价值观,概括为24字方针:“和”是凤凰的性格――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美”是凤凰的精神――个性之美、和谐之美、统一之美。表达了我们对教育既重视个性培育,价值实现;又强调团队合作,智慧共享的思考。四小以“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重的走向世界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坚持“关爱为本、和谐为渠、塑造个性、均衡发展”为办学思想,确立“和谐中发展个性,创造中绽放生命”的校训,追求“求真务实、自我实现、和融竞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建立和完善“文化立校、 智慧育人、创新铸魂”的新型管理和育人模式,共同营造和谐于心、美丽于行的凤凰校园。

2 实施五大行动策略,办有特色内涵的学校

我校建校仅四年,在明确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必须把握关键环节,找准有效实施策略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我们以“和美”文化为价值引导,构建了五大促进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支撑策略:

【策略一】以打造“和美教师”为突破,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1 “和美教师”整体要求:敬业、乐业、专业。以“爱心、责任”为核心,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树立老师的乐业精神;搭建有效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2 开展了和美教师“四项工程”,即教师形象工程――倡导教师美丽、尊贵地工作生活着;教师健康工程――倡导教师健康、快乐地生活工作着;教师素质工程――倡导教师把学习当成每天的需要,使自己专业、敬业、乐业;教师凝聚工程――倡导教师之间聚心、聚智、聚才、聚力,使团队形象正气、大气、底气、灵气。

2.3 构建有活力的教师成长制度。坚持“教师第一”的校本培训理念,创造性地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三三制”,促进了教师立体化发展。搭建“三格”培养层次,科学地分成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铺设专业发展“三环道路”,即铺设了 “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三环路”。构架专业发展“三维空间”,学习空间(教师必须成为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者),我校经常向老师推荐专业学习书目,定期下发书目,组织读书汇报会、检查学习效果。实践空间(教育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础),我校坚持走“学―教―训―研”相结合的道路,实施校本研修“八个一”工程,即“改进一个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完成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上一堂表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的展示课;制作一个可供交流使用的电子教案;编制一套高水平的试卷;写一篇教育叙事故事;研究一位名师并写出研究报告;研修一本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的书”。展示空间(学识才华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挖掘与激励性展示),每学期坚持开展评选“和美教师、和美团队、和美课堂”等活动,促进人才梯队建设。

2.4 成立名师工作室,走以名师引领学科发展,推进青年教师超越发展的师资建设之路。目前,学校已组建了市级小学数学“黄清素老师工作室”,由她带领青年发展中心全体成员开展有效教研活动。工作室通过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示范、研修指导,通过举办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堂就诊、行动研究等活动形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形成学校特有的校本研训团队,学校“主动发展+辐射发展+团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特征显现,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策略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营造和美育人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创建成果,坚持良好的“立身为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即通过课题研究为导向,开设礼仪校本教材课程,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为基点,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推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深入有效的运行。

【策略三】建设教学资源库,改良“教学软工具”,实现减负增效。

为充分有效地整合优质资源,以利于各学科教师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学校集中汇总各学科教师教学过程中零散成果,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主要由每学年各年级(学科组)上交的教学资料包汇集而成, 教学资料包由学科教研组整理提炼的有推广借鉴价值的教案、课件、作业设计、单元分析、试卷、论文、各类活动方案,集体备课成果等组成。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系统收集与共享。几年的实践,逐渐凸显了教师成长发展减负增效的优势。

【策略四】以“科技实践创新大赛”为平台,激发师生科学旨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在省、市第24、25、26届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多项(次)获一、二等奖。特别在2011年四川省第二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四年级学生制作的《推拉式乒乓球盒》获得发明类省一等奖;科技实践活动《家乡矿产资源知多少》获得省三等奖。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师资,完善机制,努力打造四小科技创新特色优势。科技创新在塑造四小品质的同时,成为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策略五】构筑和美家校平台,完善家长、社会良性支持系统。

2.5 开展“和美家庭”的创建活动,定期召开“我与孩子共享学习快乐”的“和美家庭”交流会。架设了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桥梁,加强学校、家庭的有机联系。

2.6 成立“家长教育协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教育协会”成员兼顾不同行业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也包括社区代表。协会主要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定期召开协会成员会议,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二是参与学校组织的特色活动,如“趣味运动会”、“读书节”、“科技周”、“艺术节”等。三是鼓励他们成为学校“和美家长工作室”主要成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加学校活动。这种开放对学校来说是考验,也是促进;对家长而言是参与,也是学习。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5篇

品牌,作为企业的一个“标牌”,是我们对企业文化及产品的一种认可,由名称、象征、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构成,是区别于同种竞争商品的“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不单单是人们用来“蔽体”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服装品牌文化是一个具有精神内涵的宏观概念,是构成服装品牌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撑,是中国服装品牌走向世界的跳板,未来企业间、国际间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因此,中国服装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抢占先机,需更注重品牌的创新,提升企业品牌文化软实力。

二、品牌服装设计是服装品牌文化观念培养的重要内容

服装品牌以品牌形象展现出来的,也是设计出来的,服装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品牌众多,我们的品牌要想走的长久就需要有独特的一面,精心细致的设计来展现其魅力。品牌服装设计是服装品牌文化培养的重要内容。品牌服装设计赋予服装丰富的内涵,通过其个性化外观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适应品牌设计在服装中的作用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设计服装时要结合本土文化内涵、时尚元素及大众需求等,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三、品牌服装设计需考虑的条件

(一)主体

着装者是服装设计的中心,由于每个人不仅年龄、性别、体型、相貌相貌不同,而且文化素质、兴趣爱好、社会地位、职业范围、经济能力及生活态度也不相同,因此在服装设计时必须考虑为谁或哪类大的群体而设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群体的着装需求,以便能根据着装者的改变而有使之满意的服装样式。

(二)场合

人在生活中常常会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场合,需要有相对应得体的服装来适合不同的环境。因此要求服装设计者要根据场合的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服装。如是参加喜宴或在朋友的婚礼上做证婚人,在这些场合,所穿的服装是由穿着人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不同的场合了解需求,使设计出来的服装能更好地适应特定的场合。

(三)时间

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服装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设计服装时必须考虑什么季节和每天什么时刻穿。不同的季节、日装和晚装对面料款式的运用不同,同时一些特别的时刻对服装设计有特别的要求,如结婚典礼、职场面试等。服装行业在设计服装时应抓住时尚潮流,引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接触各方面的流行元素,融于服装设计中,及时捕捉自己的灵感。

四、品牌设计理念的培养方式

(一)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字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描绘出自己满意的服装式样,然后带领学生走进商场等时尚元素较多的场所去找寻灵感,对自己描绘的式样进一步修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记录灵感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强化绘画锻炼

创新思维是需要锻炼的,同时学生要想把服装设计图做到足够好,这要求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使设计出来的服饰图能更好地满足设计新颖、线条流畅、色彩搭配比例协调,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开拓思维,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色彩,使之与人体绘画相结合,多让学生描绘一些装饰色彩画,让其逐渐做到图式色彩自由奔放,多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体会色彩的斑斓,以使学生在设计服装色彩时能更好地对色彩加以运用,使服装色彩作为吸引群众消费的一种亮点。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服装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寻找各种设计的特色,积极参与一些专业性的设计比赛,使其更好地把握时尚的风向标。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人群,走入市场去发现新的元素,去寻找设计灵感,让学生多动手制作服装以此来传达自己的理念,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结语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6篇

有人认为,“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长应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成为一种教育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力的教育资源”。在我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就一所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品牌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以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鞭策人。经过一年多的用心经营和精心打造,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氛围,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办学品位的自我提升。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

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赋予学校生命的活力,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我校坚持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手抓,在不断完善校园自然环境的同时,努力挖掘校园的人文元素,促进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打造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营造“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育人效果,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1.明确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文化

我校按照“明确管理目标、加强工作责任、注重过程督导、保障工作实效”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积极引导全体教师认真落实“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两个常规方面主要做法有:明确目标,盯紧过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从而细化工作环节,强化过程监督,使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到位。

2.营造氛围浓郁的标语文化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提升师生的人格魅力和生命价值。我校重视标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营造标语文化氛围与建设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文化有机融合,各教室、办公室、楼梯口、栏杆上以及在校园的每一处醒目位置,都标示了读书名言警句、安全提示、文明提醒,让师生时刻与名人对话,感受校园书香。学校还重视警示标语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征集了各种警示标语,与文化标语相得益彰。如,各班给领养的小树建立温馨提示:“爱心孕育生命”“绿是生命、绿是希望”“我们一起长大”“喜欢我、爱护我”的环保口号;给校园的花盆建立监督卫士,竖起“美,从这里流淌”“我的美牵系在你的手上”等文明警示语;结合我校情况及特色提出了“运动着,你真美;学习着,你真棒;实践着,你真行”,营造“健康、学习、活动”的浓厚氛围。

3.形成丰富多彩的版面文化

校园版面文化是一所学校展示精神风貌、交流思想文化的一扇窗口,是学校人文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我校致力于校园版面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内各楼层的走廊,开辟了多个版面群。这些版面群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赋予了不同的年级、班级文化宣传功能。除两块用于校长寄语教师、学生外,其他版面都下放给学校各年级独立使用,并要求组织学生参与版面管理,定期更换版面内容,使校园版面真正成为沟通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园地,成为学生文化活动的阵地,从而形成校园内丰富多彩的版面文化。

4.开辟主题鲜明的楼层、楼梯文化

学校的楼梯与走廊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校园人文文化建设的大场所。我校有机整合走廊文化与楼梯文化,充分利用教学楼每一楼层走廊的各种元素,如墙壁、方柱、楼梯间等。各个楼层围绕相关的教育主题进行合理布置,分别建成“放眼世界”国旗展、“爱我安阳”名胜古迹展、中国(世界)名校展、“中国城市市花”展、“名人走廊”“领导班子职责和工作格言”等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

5.创建独具特色的办公室、教室文化

校园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一种整体的氛围,是一种话语框架,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种人际关系。生活在其中的人自觉和不自觉地就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生活,在这样一种框架中说话。比如说,我校语文组,现在说得比较多的话题,就是情感与智慧参与的语文教学,追寻意义的语文教学。学校的每个学科组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学校的整体特色也就在其中了。外来的教师,新来的教师不用多久就可以接受这种感染。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幸福的老师才有幸福的孩子!”让我们用书籍支撑生命,让文化滋润心灵,让礼仪成为名片,让艺术点缀生活,让每一位教师每天走进办公室,就能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让每一位教师在办公室获得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室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我校非常重视教室文化建设,坚持把教室布置管理权限下放给使用班级,允许使用班级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教室进行设计美化,鼓励各班级对教室的班务日志、墙壁警示语、教室板报、讲台装饰物等进行大胆的设计创新,开创独具特色的教室文化。

6.“每天七个一,感恩见行动”的镜子文化

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行为美一点、脾气小一点、待人好一点、工作细一点、能力强一点,简称“七个一点”,这是我校对老师的感恩要求,要求老师从细节上学会感恩,为此学校还特意将七个一点制作成标语贴在每个办公室的镜子上。之所以贴在镜子上,是想让每个老师在整理仪容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同时看到标语,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虽然只是一些小标语,实际却是对老师精神层次的高要求。现在老师压力很大,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有课题、活动等工作,每个老师肩上的担子都很重,有时候情绪难免低沉,时间长了还可能造成职业倦怠,七个一点的要求就是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换个角度看世界,提醒老师以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感恩的心调整老师的心情和职业倦怠。例如,学生调皮让老师心力交瘁,可当老师布置美化教室时,很多孩子会把家里最好的花拿过来,“这难道不让老师感动,老师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看待孩子吗?”同样,学校也以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位教师,给老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改善办公环境等,这也是学校感恩老师的一种行动。

7.让铃声成为学校的“文化场”

“同学们,该上课了,请做好上课准备!”,上午课前的《老师,您好!》、中午下学时的《歌声与微笑》、下午上课前的《悯农》等古诗歌曲、下午放学后的萨克斯独奏《回家》等音乐铃声,不经意提醒师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让师生在一种优美的气氛中工作、学习、休息……这些特有的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铃声成为学校的“文化场”,也让师生更感到一种亲切、舒心、向上的感觉。学校用积极的创新思维思考校园的文化建设,通过某一载体来反映、传播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学校文化的外延一下子被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也突然被“平方”了多次。

8.书写人类文明的厕所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我想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包括厕所文化。人类发展到自认为文明的时候,厕所出现了。厕所出现的理所当然,也很及时,让开始感觉到羞耻的人类,及时解决了这种尴尬。我们曾赞扬过牛的勤劳和狗的忠诚,但是不要忘了沉默的厕所,在埋头为人类的文明书写着篇章。

厕所,一提这个词,大家心中的感觉就不必提了,何谈文化?但现在的厕所越来越有变化,越来越有内涵。在高级的餐厅、宾馆或高速公路服务区,在男性厕所经常可以看到“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之类的提示语,有时想想的确大有深意。文明,有时候就是需要这样一点点的努力。学校厕所内可备记忆口诀若干,以帮助学生记忆,或者写一些小知识,提醒注意卫生的小笑话,让学生在紧张之余暂得放松。

到一所学校去检查工作往往不会忘记看看厕所。如果一所学校的厕所,设施完备,未被破坏,说明学生的素质较高;如果卫生整洁,没有异味,说明管理到位;如果有文化气息,环境高雅,则代表着领导者的办学品位。

强化制度建设,以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鞭策人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认识导向、情感陶冶和行为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为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服务,并很好地体现和融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好的制度,要从文本走向文化。而制度是不是文化,最主要的是看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精神的制度能否得到实实在在地执行。因此,在全面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坚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加强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两手抓,落实好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大对各项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让制度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形成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形象,降低重心抓管理、重落实。学校认为制度的生命在于激励性,制度的效能在于落实,制度落实的关键在于领导带头。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学校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培养人,用制度激励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身体力行,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围绕质量奋斗,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我形我树,从我做起,领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带头科研,带头奉献。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教学,领导班子每周听课不少于8节,教师不少于4节。

以少年军校为依托,打造言行规范的行为文化

我校少年军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道德行为规范,在实践中培养良好品行,铸就了我校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特色校园行为文化。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目标是自律,关键是落实,重点是坚持。从版面安装的位置到课间操不用教师监督管理,从桌凳文具摆放到学生课间活动、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体现了我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以“严格的军事作风,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激励和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少年军校在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亮点的同时,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了校园独具特色的行为文化。

凝聚校园精神,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提升办学理念,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不是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也不只是仅仅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而是一个在追求教育本质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精神文化。在46年的办学历程中,豆腐营小学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和发展姿态,坚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以“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为办学目标,努力探索“科研兴校、特色扬校、创新举校、质量强校”的工作新思路,在教育革新中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并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文化,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如今,学校确立了以“让教科研成为提高质量的法宝,让实践成为师生的生活特质,让艺术成为师生的生活追求,让运动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发展奠基,为社会进步育人”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尚德求真、睿智求新”的八字校训和“文明、乐学、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

2.用“团结、拼搏、奉献”的豆小体育精神鼓舞人心

校园文化的品质,来源于人的品质,并且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品质。如果没有教师对文化的自觉、热爱与践行,校长的理念也就是空中楼阁,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无从说起。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把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在全校发出了全体教师以身边的体育教师为榜样,学习“豆小体育精神”的号召。在我校体育教师严重缺编,生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能取得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就是豆小体育教师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也就是“团结、拼搏、奉献”的豆小体育精神。新一届领导班子在面临兄弟学校异军突起的紧要关头,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口号,决定以少林武术操为突破口,深挖体育内涵,让我校体育特色更加光亮、精彩。要求全体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争当一名独具文化魅力、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豆小教师。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7篇

学前教育关乎儿童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江苏在2007年就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在大幅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基础上,江苏积极创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大胆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全省学前教育已进入全面快速、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也是《早期教育》杂志越办越好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基础。

一是健全管理体制,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0年11月,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2年1月,《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颁布,条例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2011年和2012年还颁布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和《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建立健全“县级统筹、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是实施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分布。2011年江苏开始实施学前教育普及与提高工程,重点支持经济薄弱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当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0多所,新增幼儿园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全省资金投入总量约30.2亿元。2012年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0所,新增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根据《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目前全省已创建2732所省级优质幼儿园,有94个县区的省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60%以上。根据规划,在未来的5年内,江苏所有县区优质幼儿园比例将达到70%以上,到2020年省级优质幼儿园比例将达到90%以上。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1年11月,江苏颁布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明确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实行“市县为主、省级奖补”的体制。近两年来,省财政下达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达8.1亿元。2012年9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颁布《关于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各市、县(市)应制定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原则上不低于200元”。截至到2012年10月,全省已有77%的省辖市和64%的县区建立了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绝大部分地区的标准都在200元以上。南通、宿迁、扬州等市还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建立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

四是加强培养培训,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幼儿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双重职能,关系到全省数百万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近年来,江苏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编制管理制度、专业发展机制和培养培训机制,并从2012年起。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幼儿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积极引导教师提高幼儿保育教育水平。总体来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五是科学规范管理,努力提升学前教育办园育人质量。“办好每一所幼儿园、成长好每一名儿童”是江苏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和目标。近年来,江苏从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期待的“人好园”问题。通过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学前教育决策和发展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并实现了与国家学前教育管理系统的对接。通过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以法律形式“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取得了很好成效。

江苏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卓有特色的做法,特别是各地各校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方面形成的典型经验,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进行深入总结和大力宣传,这样才能积极传播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大力推介学前教育成功举措,并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早期教育》杂志作为江苏专业的幼儿教育宣传主流媒体,始终担负着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宣传主力军、舆论主阵地、教学科研主平台和教育信息主渠道的职责,特别是在打造品牌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自2001年开始,《早期教育》杂志举办的“多多杯”全国幼儿绘画比赛活动。至今已吸引了全国20多万幼儿参加,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质量,拓宽了杂志的教育宣传服务功能。自2003年《早期教育》杂志开始举办的“早期教育新视野”全省幼儿教师论文评比活动,目前已成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服务全省学前教育中心工作的知名品牌。自2006年起,《早期教育》杂志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合作举办的“全国幼儿园园长大会”,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目前已成为提升杂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主要品牌活动。

在充分肯定《早期教育》杂志30年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放眼长远,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才能为江苏乃至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坚定不移地面向基层,真心实意地服务读者。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早期教育》杂志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既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示范者。又要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者、推动者。各项宣传报道应该走进最基层的幼儿园和家庭,收集、采写、宣传报道来自广大幼教第一线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全面反映全省学前教育最真实、最能代表广大家长和教师心声的诉求。此外,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紧贴教育民生,围绕学前教育工作亮点和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选题策划,以教育宣传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引领幼教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早期教育》杂志服务基层、服务读者的能力和水平。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8篇

近年来,药学院以“假日课堂”文化为核心,围绕“实践、奉献、创新、倾心”四个主题,以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及师德师风建设为目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培育和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官网等新媒体,将“假日课堂”品牌影响力渗透到每一位师生中去,以实践育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Y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影响力,以新媒体为阵地,以“假日课堂”文化品牌为载体,着力培育高校假日课堂文化,已成为药学院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实践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与药企、药店进行三方合作,组织在校生每年参与为期1个月的周末药店实践活动,提前感受药学专业岗位的氛围。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9年,至少受益1800名在校生,在师生中形成了较深远的影响力,为假日课堂文化品牌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院与医药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在企业的赞助下,学生分别参与药业公司的见习和实习,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各种专业社团活动,如药妆社、药植社的护手霜、润唇膏、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学生社团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奉献课堂”传播志愿精神,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总支教师、学生党支部坚持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推进“守护阳光,情暖工疗”志愿服务项目,深入社区、工疗站,结合药学专业特点,进行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过期药品回收、食药品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志愿服务队近年利用寒暑假,开展“舌尖上的安全”“食以安全为先”等主题暑期志愿服务,为当地村民送去爱心。实践和服务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专业探索欲望,提高了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创新课堂”搭建科研竞赛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高校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积极组织开展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型科研竞赛,邀请创业校友来校开展创新创业交流讲座,开展诸如“创业大咖交流会”“创新创业科研沙龙”“福临门杯药学技能大赛”“医药营销大赛”等活动。在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参与到各类科研课题组中,开展学术研究,申报新苗项目,参加各类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在“挑战杯”、省职规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均获得了荣誉,以赛促学,培养了学生的“双创”精神和能力。

四、“倾心课堂”注重朋辈关怀互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入学―实习―就业”三个时间段为关键节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普及心理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为目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朋辈心理互助干预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测验、活动等相关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开展心理辅导、心理知识讲堂、心理剧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学院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开发线上课堂,每周推送心理学知识。

在“假日课堂”系列活动的开展中,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引导,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成果均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以提升活动的宣传效果和引领作用。微信平台将课堂搬到线上,先后形成了“药学青年说”“创业大咖秀”“老班点名啦”“倾心课堂”等一系列原创品牌栏目,增加了“假日课堂”文化覆盖面,使“假日课堂”文化真正深入师生心中。

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在各高校普遍开展。药学院通过“假日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改善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四有”新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有效载体。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拓展了团的工作领域。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创新;本土资源;校本课程;教育品牌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50-00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剪纸艺术,就是手指尖上的一种智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生活。它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工艺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悠久的历史,有众多的地方流派,有不同的创作技法。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它寄托了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的审美理想,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与乡土意识。

学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谐﹢特色”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宗旨,推进“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品牌名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了以“师生和谐共成长”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

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模式。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以“继承民间艺术,创新剪纸特色”为指导思想,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走出一条以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课程的艺术教育成功办学之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大做强了剪纸艺术教育品牌,打造了当地颇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文化名校。学校被指定为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专项保护项目剪纸项目实施单位,先后被评为温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当前,学校正申报创建浙江省剪纸艺术教学传承基地。

1 立足传承与创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紧紧地连在一起,学校文化的构建也决然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学校文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也是现代学校文化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重要保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文化,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包括学校本身经过积淀、创新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学校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基础在于立足本土的特色文化,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形成鲜明特色。

苍南地处浙江省最南端,依山傍海,河网纵横,资源丰富,人文璀璨,具有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是著名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滥觞之地,是全国民族工作的先进县和重点县。近年来,苍南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已打造并形成了诸如“温州礼品城、浙闽水产城、浙闽边贸副食品商城、中国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等一大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辐射力的专业市场。从文化资源层面分析,苍南有着十分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以“滨海——玉苍山”旅游景区、临港产业、滩涂养殖为依托的山海文化,以“世界矾都”温州矾山为载体的明矾文化,以闽语、瓯语、土语、金乡语、蒲门语、畲民语等众多方言为特色的方言文化,以碗窑等古村落为中心的明清建筑文化,以莒溪、岱岭、凤阳等山区为革命历史寻根之旅的红色文化,以畲族、回族为苍南少数民族主体的别具风情的民族民俗文化。尤其是苍南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珠玉生辉,光彩夺目,有夹缬、单档布袋戏等。其中以苍南点色剪纸为最具代表性,它集中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浙南的地域文化色彩。

它发源于苍南县桥墩镇一带,鼎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诸如许健、林湘、李步樾等众多名家。他们在当地传统剪纸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了乐清细纹刻纸、广东佛山金箔剪纸、河北蔚县剪纸等中国各地、各流派之长,融合了中国画和水彩画的用色特点,并利用水色(植物色)的透明性和石色(矿物色)的沉淀性的对比效果,利用当地特产明矾的功用,创造性地发展出了独步全国剪纸行业的“水点色”新技法。其制作工艺独特,常用的工具有油盘和刻刀,制作的工序一般有设计、剪刻和点染。作品题材丰富,有花鸟虫鱼、神话人物、戏曲脸谱及传统年画等内容。品种繁多,做工精细,花样翻新,色泽鲜活,尽得自然之妙,带给人们以美丽享受和艺术熏陶。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苍南点色剪纸逐渐式微没落。上世纪末,新世纪初,出于一种传承发展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使命感,学校决定把点色剪纸引进校园,开设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点色剪纸校本课程,整理、研究、普及、发展并革新了点色剪纸工艺,苍南点色剪纸从此进入了全面复兴的新时代。先后被列入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靠苍南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学校通过学科渗透、校本教材开发、开设选修课、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举办剪纸作品展览与剪纸艺术节活动、创建剪纸专业网站、成立剪纸工作室以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领悟、熏陶,经过师生的内化过程进而变为自觉行动。在各个环节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让学生感悟经典,让经典赋予学生智慧、技能和精神力量。剪纸艺术真正成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开设剪纸特色课程,培养剪纸特色学生

2.1 设定剪纸特色培育发展目标

初中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初中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我们从1998年开始,开发剪纸活动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4年为普及阶段:注重临摹,注重技能传授,重视兴趣培养;第二阶段2004—2008年为成长阶段: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设立了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2008年以后为再提升阶段: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2.2 以人为本,开发剪纸校本教程教材

美术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具有人文性质,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根据七至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学生年龄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将剪纸由易到难分为撕纸教学-----对称剪纸----团花剪纸-----剪影教学-----拼贴剪纸-----作品创作等学习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细化了剪纸艺术教学的可操作性,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以课题研究积累的一些具有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教案和典型案例为基础,编写了剪纸课校本教程教材——《怎样学会剪纸》。

2.3 剪纸艺术走进课堂,开展剪纸特色教学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首先,在师资配备上,学校以叶文运老师为领头雁,安排了多位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工作,并参与了剪纸教育教学的研究,同时也已拟定邀请民间剪纸艺人进校做具体指导。其次,在时间安排上,教务处要求各年级每学期的美术课和手工制作活动课,在完成教材大纲任务的基础上开设剪纸课内容,以保证剪纸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式,运用活动课程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趣味中进步,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以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示范、学生演示,师生对话等形式,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增强技能。教学中教师注意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人类文明与民间剪纸发源发展的关系史,系统地介绍我国北方、南方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历史,分析鉴赏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点评剪纸艺术大家的生平事迹,系统地介绍苍南剪纸的地方史,系统地传授具有鲜明的浙南地域特色的点色剪纸工艺,使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创作每一幅剪纸作品时,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创造性地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由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传承中融入创新,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上生活,走进田野、树林、农家小院,以身边的景和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4 开展剪纸艺术综合活动,营造校园剪纸浓厚氛围,让学生充分领略地方工艺文化风采

学校在实施剪纸特色教学之初,先是成立了剪纸兴趣小组,让成员涵盖了全校各个年段各个班级,把剪纸艺术兴趣的星星火种播下,并使之成燎原之势。既而举办了剪纸习作展览和校园剪纸艺术节,创建了校园剪纸网站,组织选手参加市县中小学艺术节剪纸大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剪纸氛围,激发了全体学生剪纸的热情和兴趣,促使点色剪纸工艺在校园的推广与普及。2005年12月,学校被指定为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专项保护项目剪纸项目的落实实施单位,并获得了5万元资金的支持,这是学校剪纸艺术特色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2006年3月,成立了学校剪纸工作室,分批招收学员,并对学员有针对性、有系统性的指导和练习,整体提升了学员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与创作技艺。通过参加市县艺术节剪纸比赛,参加县内“新星杯”、“民中杯”等艺术活动,学员们展示了各自的创作风采和创作水平,同时也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剪纸之星”。

十多年间,学校在历届市县中小学艺术节剪纸大赛和历届“新星杯”、“民中杯”各项活动中,共有10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剪纸工作室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展示窗口,多年来,接待了国家、省、市、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参观考察达30多次,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剪纸工作室的活动事迹先后受到《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今日苍南》、《温州教育网》、《苍南新闻网》等媒体网站的广泛报道。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走进学校剪纸工作室录制“苍南点色剪纸”节目,在央视少儿频道和军事农业频道播出后,受到全国广大剪纸爱好者的欢迎。

为了拓展发展渠道,为了给学生提供校外艺术实践基地,也为了开拓“以市养艺”的文化产业化道路,带动社区村居经济,叶文运老师先后牵头成立了“苍南点色剪纸中心”和“岩头村剪纸工作室”。开发了剪纸礼品册、剪纸画框、剪纸立轴、剪纸台挂历等各式剪纸工艺品,并投放市场,行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走向社会,重返民间,让点色剪纸工艺老树发新枝

点色剪纸艺术来自于民间,新生于校园,只有当它重新扎根于民间的沃土,开枝散叶,传送清香,才意味着一个点色剪纸艺术复兴时代的真正到来。

品牌文化教学范文第10篇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品牌与教育品牌资产

《中国名牌》杂志编辑部是这样描述品牌的:“品牌象征着财富,品牌标志着身价,品牌证明着品质,品牌沉淀着文化。品牌产生神奇效应,品牌引导时尚,品牌激励创造,品牌装点生活,品牌是挡不住的诱惑,品牌是写不完的史诗。”

目前品牌资产主流定义为:一种超越生产商品所有有形资产之外的价值(Keller1993)。可以明显看出,学术界在品牌资产是品牌促使消费者溢价支付的能力的反应这点上是达成共识的。按照研究方法属性划分,目前对于品牌资产评估与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理论研究层面和经验研究层面。

(1)品牌资产理论研究层面的三个视角

财务的观点:分析品牌带来的溢价、超额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以及超额股东价值等。其方法可分为基于财务会计要素和基于财务和市场要素,如英特法(Interbrand)、金融世界(Financial world)评估法等。消费者的观点:评估品牌强度,分析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程度、忠诚程度、品质感知程度,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等。这是基于消费者心智的主要方法,如品牌资产趋势(Equitrend)模型、品牌资产引擎(Brand Equity Engine)模型等。品牌成长观点:品牌延伸和品牌资产之间的互动相关性推动品牌发展以及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品牌资产的成长阶段性路径来分析,这种角度是基于品牌资产的自我积累和扩张。

(2)经验研究层面重点在品牌资产测度和品牌延伸

具有代表性的有,Simon和Sulleran提出宏观和微观品牌资产测度模型,但这种模型没有基于企业,局限在生产领域,忽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销售领域。Swait et al.(1993)提出了“平均化价格”(EP)的品牌资产测评方法,其首次引入心理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牢牢基于选择理论。

基于以上文献综述,为了与教育发展拟合度更高,本文认为以下阐述更为准确,更适合于“教育品牌”中“品牌”的内涵。

教育品牌资产是被消费者认知并认可的以信息流动为本质的知识累积所体现出的价值:这种被认知和认可的价值是受到多维度动因综合经由时间积累而成,并逐渐获得消费者心理情感认同。只得到认知而未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其品牌资产为负,是无市场经济意义的。

商标或名称均不能完全代表品牌,积极的品牌知识所产生的积极的品牌联想网络是其本质:塑造品牌,不是单纯创造一个品牌的商标和名称,品牌不是商标固化的东西,它是情感化的系统工程。标志是品牌的视觉刺激的核心,表达一定品牌思想和理念,但不能代表品牌全部含义,单凭名称、标志、颜色不能进行所谓品牌经营。

长期来看,品牌资产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因为品牌价值的产生,是品牌不断与消费者的体验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更是一个市场竞争中教育提供者之间以及教育提供者与教育受众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其博弈的纳什均衡不是基于实体,而是依附于概念与理念的动态化的演化过程。

那么教育品牌资产是由什么构成的?什么才是推动教育品牌资产正向累积的因子呢?

2.教育品牌资产的源头——目标市场(教育的受众)

教育品牌研究最初始于学校品牌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教育形式和组织的多样化,比“学校品牌”内涵更广的“教育品牌”才渐渐广泛可见于相关研究中。由于教育品牌涵义甚广,专以“教育品牌”为名的研究资料较少,教育品牌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学校品牌和其他教育机构品牌。在此本文希望阐明一点:“学校品牌”体现的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企业化的运营管理,而“教育品牌”则是剥离了组织架构的本本框框,以一个非实体的概念出现在更多的研究资料之中,这正是市场经济渗透到文化教育领域的核心体现,使得我们的教育事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质的变化更为通俗地讲就是教育由运营向经营转变,教育由公共事业向市场经济企业转型。这既体现时代的进步,提高其市场运作的效率,但是消极隐患也足以引起当局者的重视和思考。

在这样一种处于变局之中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品牌具有怎样的特性呢?如何才能规避消极隐患,激发积极影响呢?这正是本文所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构建教育品牌的品牌资产的生成路径的理论模型。

二、教育品牌资产的特性及构成维度

教育品牌衍生于公共事业,与其他发端于国民经济的企业品牌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教育品牌内涵具有特殊性,教育品牌资产构成具有特殊性。

1.教育品牌资产的特性

教育品牌的特征表现为先进性、特色性、可持续性、效益可增创性以及强大的顾客忠诚度。这里说明的是教育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呈现出的特征。

(1)公共事业性

教育品牌的公共事业性是相对于企业品牌的特征而言的,是其传统的一面,本色使然。企业遵循的是市场价值规律,是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追求效益最大化,但教育品牌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关注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社会效益。教育品牌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民族国家荣誉感的人才。虽然一直在讨论教育市场经济化,许多教育机构也游走在商业伦理和教育伦理之间,但是公共事业性还是教育品牌的基本特征。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品牌,才是符合“教育本性”的品牌,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品牌,其品牌资产才有可能是正向变动的,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的。

很多培训机构属于民办教育,具有公共事业性的同时,也具有盈利性。但作为教育培训工作者不能只用利润来衡量培训的业绩,不能以创收为根本目的,办学非经商,办学是育人。教育培训机构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既要以其投入成本最小化,创造效益(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又要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因此,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往往是遵循教育公共事业性的品牌,就算一些民办培训品牌也要经得起社会对它的检验。

(2)以人为本和以消费者需求为本的同根性

任何一个品牌都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作为载体,如:诺基亚品牌的载体是各种电子产品,可口可乐品牌的载体是饮料产品。教育品牌的载体与商业品牌的载体存在本质差异,教育品牌是通过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学生不仅仅是这种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和“评判者”,更是这种服务质量高低的“承载者”和“体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包括在校学生和历届校友)是教育品牌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台湾学者陈玉君曾对高中的学校品牌知名度的影响因素作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构显示: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占50%以上的比例。

所以正如上文所说,教育品牌资产是基于其目标消费者的认知与认可同时产生的正向的品牌知识的累积。从品牌发展基于企业化发展的长期性来看,教育品牌的经营者的素质也是影响教育品牌资产变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就好比,学校中的“人”,不仅仅是包括学生,还包括校长和教师。校长是教师品牌的代言人和设计师,有些时候正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成就了一个教育品牌,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竺可祯之于浙江大学、陶行知之于晓庄师范。杰出的学生是由杰出的校长带领一批杰出的教师培养出来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决定高质量的教育;德高望重的校长,学识渊博的教师,是学校品牌最显著的标识,也是创建教育品牌的重要保证。

(3)教育品牌的迟效滞后评价异于即时反馈,更具动态博弈性

教育品牌不同于企业的品牌,因为企业品牌在一定的质量条件下,凭借现代传播,加强宣传,就能产生商品的广告效应,甚至在一夜之间便能够家喻户晓。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是以其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这种品牌的消费体验是即时的消费体验,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相较而言,教育的受众是人,教育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消费体验亦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收到的应激反馈。故而教育行业具有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社会认可教育品牌的方式也不会仅仅依赖于完全的市场化的广告,而是需要凭借许多市场以外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真正的实力才会被人们所认可。因此,学校的品牌资产的累积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尤其要形成知名品牌更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世界上的知名院校如哈佛、剑桥以及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是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积累,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长时间的努力形成了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同时这种优势都保持了很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教育的“文化性格”也决定了教育品牌评价的“迟效滞后性”。商业品牌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准确的定位和有效的传播,可以很快地发展起来,教育品牌则不行,其是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而文化是难以速成的,教育需要“沉淀”,教育品牌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到证明,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品牌是“树人”的品牌。所以,教育品牌的评价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心做教育,教育品牌的创建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2.教育品牌资产的维度构成

根据上文对于教育品牌资产特性的分析,本文得出教育品牌资产具有公共事业性、迟效滞后性和以人为本性这三个特性。从而可以就此进一步梳理出教育品牌资产的三个构成维度,即公共事业社会效益、目标消费群反馈时间效益、多重人本综合素质效益这三个维度。

首先,公共事业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其公益所产生的社会正面推动效益或者是社会价值。这一维度是衡量教育品牌根本的,本质上的维度。教育事业的市场经济化不能够完全覆盖其社会属性,社会公益属性是教育事业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推动社会前进的基石。

第二,目标消费群反馈的时间效益侧重指的是教育品牌的消费体验对于消费者反馈的影响程度在时间上体现出来的价值。这一维度是市场经济化的产物,市场经济推动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教育品牌的塑造时间大大缩短,教育品牌资产的累积周期大大压缩,这些是教育市场经济化的积极影响的体现。故而将时间效益纳入三大维度之一是基于这个逻辑分析;另一方面,以消费者需求为根本,消费者体验为目的的市场品牌化运营模式在教育品牌塑造中不可不作为一个新的作用点,这也是目标消费群反馈的时间效益是第二大维度的重要原因。

第三,多重人本综合素质效益指的是品牌受众和品牌经营者这两方面的素质对于品牌资产生成的影响程度。这里本文更为强调的是品牌经营者的能力与素质,这与一名企业家的要求截然不同,教育品牌的经营者从根本上来说不仅仅是品牌塑造者,也是品牌受众,其具有双重身份,这就使得教育品牌资产的生成路径具有更多维的互动与博弈。多重人本综合素质效益是教育品牌资产得以持续正向变动的动力,是在时间跨度上最具有战斗持久力的维度。

三、结论和建议

教育品牌资产的构成具有特殊性,尤其表现在其社会效益和人本中心主义上面。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已经初步构建出教育品牌资产生成路径的理论模型。即是三大效益:公共事业的社会效益、目标消费群反馈的时间效益以及多重人本综合素质效益相结合,多维交叉共生模式。其中公共事业的社会效益是根本属性,是界定教育品牌与一般企业盈利品牌的根本区分界线;目标消费群反馈的时间效益是市场经济化的突出体现,是效率与效益的渐进结合点;多重人本综合素质效益则是与传统的品牌资产理论相结合并且发展演化而来的具有教育品牌人本主义特性的维度。据此,我们对于发展教育品牌,积累教育品牌资产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1.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公益属性作为树立教育品牌之本。

2.合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提高教育品牌的时间效益。

3.坚持教育品牌经营者和教育品牌受众的双重人本观,打造教育品牌资产生成的核心可持续动力。

教育事业的品牌化运营有利于教育事业优胜劣汰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品牌化建设与运营管理更是国家软实力强有力的证明。我们也看到这个模型还有很多缺陷有待完善和优化,如缺少实证检验、对于消费者认知的解释欠完善等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章祥翔.差异化竞争动态价值模型的构建和品牌资产内涵的再认知.经济师,2011(3).

[2] 郝克明.参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研讨和起草过程的体会.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3] 潘虹.学校品牌传播的基本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6(11).

[4] 刘浩等.培训机构的品牌战略.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

[5] 余悦.新东方集团经营理念的亮色.教育论坛,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