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范文精选

品牌故事范文第1篇

怎样才能将品牌概念变成一个脍炙人口的神化故事,一则人们传颂的寓言呢?首先我们要强调品牌存在的主要目的什么?品牌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用情感和相关性将产品服务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为消费者构筑一个迷人的、令人愉快而又难以忘怀的消费体验。在企业品牌发展的战略中加入品牌故事能让品牌的建设更加有效。大多成功企业都有一系列的故事她的历史背景、她在不同阶段做些什么,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反之不成功的品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成功地将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各个点,始终如一地串联成品牌故事并传递到消费者。由此看出,所有的成功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品牌故事非常清晰,品牌特征非常鲜明,用多种渠道来传播自己的品牌故事。

那么品牌故事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品牌故事是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其优秀的方面梳理、总结出来,并且形成一种清晰、容易记忆又令人浮想联翩的传导思想。广告只能让消费者在看到这些广告的瞬间记住品牌的名字,而对品牌要表达的理念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品牌故事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是品牌发展过程中与消费者之间成功的情感传递。一个成功的品牌是由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构成的,没有故事就没有品牌,我们不妨来看几个成功的案例:

LV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曾为皇室服务的、奢华的以皮具而著称的品牌,从一介皮匠到为路易十三服务,具有传奇的故事背景,然而仅仅靠这些故事是不足以提升品牌的核心价值的。LV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在业界和消费者中传颂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LV皮具使用的所有拉链,出厂前都要经过数千次的反复及破坏性试验;其皮具在加工成形后,还要进行红外线、紫外线、耐腐蚀以及高处摔下等破坏性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材料的采购上,LV严格选用英国、法国某一产地的上好牛皮,以至于连宝马公司都对外宣称其车内的座椅选用的是LV的皮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故事建立了LV在消费者心中的无与伦比的高品质形象。

丽婴房是台湾的一个婴幼装品牌,全球有956家店,目前在中国大陆有499家小店,实现了其有孩子的地方,就“丽婴房”的理想。通过调查,该品牌在新生儿父母的心目中的品牌认知度是最高的,如此高的评价来自于: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及其人性化的理念的认同。众所周知,在欧洲,婴幼装产品的各种执行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仅以甲醛含量为例,一些品牌为使衣服不起皱、不缩水、不褪色,在面料中加入染色助剂和树脂整理剂,使幼儿穿着后产生疲倦、失眠、头痛等症状,甚至会引发呼吸道及皮肤炎症,而丽婴房产品的甲醛含量等量化指标经过严格控制均达到欧洲的执行标准;由于婴幼儿视觉的特殊性,丽婴坊的婴幼装大部分选用粉色、粉蓝、鹅黄等柔和的颜色,以免对婴幼儿的视力和皮肤形成刺激,如此人性化的理念,值得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借鉴。

让我们回顾世界著名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晶莹剔透的传奇故事:施华洛世1862年诞生于波希米亚伊斯山的一个小村庄;少年时代的施华洛世奇随父学习宝石打磨,用于装饰胸针、发卡等饰物;战后,随着仿水晶饰品用来装饰奢华服装成为时尚,施华洛世奇生产出第一件将仿水晶镶进金属或塑料中的新产品,用作燕尾服、鞋、婚纱的点缀;50年代与Dior合作,研制出一种有涂层的仿水晶石――北极光,时至今日,仍成为大牌设计师的首选服饰饰品;20世纪末,施华洛世奇以天鹅作为公司的LOGO,一只由施华洛世奇资助并命名的天鹅被送回英国西南部的水鸟天堂;同年,施华洛世奇百年华诞,公司在瓦腾思修建一个名为“水晶世界”的主题公园,成为奥地利著名的旅游景点……正是这一系列品牌发展史积累的故事成就了璀灿夺目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使其成为业界翘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品牌的成长是由无数多的故事堆砌而成的,这些故事包括品牌诞生的传奇故事、对品牌质量的严谨故事以及为顾客服务的感人故事。任何一个品牌在经历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加久远以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踏过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精彩,而品牌最终打动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多的是通过故事与消费者达成情感的共鸣,从而将品牌铭记于心。

品牌故事范文第2篇

创始人:古驰欧·古驰(Guccio Gucci);注册地: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年份:1921年。

设计师:(1)1923年—1982年,古驰·古驰;(2)1989年—1992年,Richard Lam bertson(理查德·兰伯森); (3)1990年—1991年,Dawn Mello(唐·梅洛); (4)1994年—2004年,Tom Ford(汤姆·福特) ;(5)2006年至今,Frida Giannini。自 Tom Ford 离去之后,Alessandra Fachinetti 曾短暂地担任过GUCCI 设计师,仅两季之后,就换为意大利设计师弗里达·贾娜妮(Frida Giannini),一直至今。

产品:时装、皮包、皮鞋、手表、家饰品、宠物用品、丝巾、领带、香水等。

品牌标志:GUCCI商标以绿红绿、蓝红蓝两种颜色组合为主;以创办人Guccio Gucci名字首写字母GG标志做饰品底纹,同时将优质棉纱称作GG布,用于制造手袋、饰品及衣物。

设计风格:奢华、性感、夸耀、带有一丝丝摇滚味道。从1921年创立之初,GUCCI一直走的是贵族化路线,作风奢华且略带硬朗的男子气概。1947年GUCCI竹制手把的竹节包问世,接着,带有创办人名字缩写的经典双G标志、衬以红绿饰带的帆布包和相关皮件商品也陆续问世,GUCCI成为和LV并列世界上最常被仿冒的商品。附有马衔环的Moccasin鞋、为Grace Kelly设计的Flower Scarf,屡屡获得好评,佩戴GUCCI已经代表着一种社会地位和象征。

从意大利的高级皮革店到引领全球时尚的超级品牌,从家族纠纷声势一落千丈到Tom Ford接手后的再生崛起,GUCCI从云端到谷底,再从谷底到云端的故事,着实是一则传奇。

Guccio Gucci 1881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曾在伦敦Savoy饭店担任行李员。1921年Guccio Gucci回到老家佛罗伦萨,开了一家专卖皮革和马具的店铺,随着业务的扩展,新的店面在罗马著名的Via Condotti开幕。虽然当时因战争的缘故皮革原料缺乏,但GUCCI却适时发挥创意,大量生产布制包,大受欢迎。1939年,Gucci的4个儿子相继加入,GUCCI也由个人事业转型为家族企业。

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Gucci接连推出了带竹柄的皮包、镶金属袢的软鞋、印花丝巾等一系列的经典设计,其产品的独特设计和优良材料,成为典雅和奢华的象征,为Jacqueline Kennedy、索菲亚·罗兰及温莎公爵夫人等淑女名流所推崇。

品牌故事范文第3篇

故事的功效事半功倍

New Balance讲了一个李宗盛《致匠心》的故事,使其品牌格调又陡然升了一截;褚橙讲了一个褚时健老当益壮的故事,就将其他千千万万的橙子落下不知几条街;王石讲了一个登山的故事,为万科节省了3亿广告费,当然,好处还不止于此;海尔只讲了一个砸冰箱的故事,从而让人们认识了海尔,相信了海尔产品的品质;如果钻石本身算作一个品牌的话,它就在20世纪讲了一个最好的故事,“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从此成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见证。

因为我们都爱听故事,其实不只我们,我们的大脑也很喜欢故事。当我们试着去理解一件事情时,大脑会开始自我挑战,不断寻找建立连接和刺激的方法。我们喜欢一切有情节的东西,当看到一出好戏,一篇好的新闻,我们会产生情绪上的反应,这是大脑接受资讯后开始产生的刺激,故事有时候对大脑的影响就好比“”一般。

消费者喜欢听故事,是因为故事开辟了品牌与消费者新的沟通方式,双方不再是买卖关系,而更像讲述者与倾听者。所以,品牌喜欢讲故事,借由故事展开的内容营销,营销预算未增加,效果却事半功倍。

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创业型故事。2014年9月,在阿里巴巴上市之际,“马云的名片”在网络上被热转,原来还没有成立阿里巴巴时,马云的“名头”还只是杭州一个不知名小公司的业务副理、市场部主管,当一个企业成功时,人们似乎更愿意去“八卦”那些成功前的往事。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创业的过程往往是成就品牌的关键,创业者的个性与创业时期的故事,也很可能就此决定了品牌基因。

在讲创业故事方面,奢侈品品牌绝对算是高手。所有营销的最终目的无疑都是为了增加销售额,但奢侈品营销的长期目标则是潜意识的品牌植入。或许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如此,从营造自己奢侈品的身份开始做起。但是奢侈品牌每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抑或每次推出新产品,讲故事往往是他们的开场白。

在New Balance新广告片《致匠心》中,讲了一个李宗盛的匠人故事――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历史型故事。时间有时也是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大浪淘沙,优秀的品牌才能做到历久弥新。热水器是一种很难彰显“性格”的品类,很多80后可能还记得一个本土热水器品牌――万家乐、乐万家,当年这样一句广告词通过电视传遍千家万户,但我们也只是记住了这句广告词,对于这个品牌还是一无所知。而另一个美国热水器品牌则要聪明许多,同样也是一句广告词:我家的A.O.史密斯热水器已经用了52年。但表达出的信息量却要多得多,一句话叙事:该品牌热水器的品质即刻被传达,品牌的历史厚度被形象化表达。

传播型故事。可能有的品牌会问:我不是大品牌,更没有香奈儿、百达翡丽那么悠久的历史,难道就没有故事可讲了吗?老企业有老企业的讲法,新企业和新产品也可以有动听的故事,就看你怎么切入了。对于新品牌,一个好的故事就等于省去大笔的广告费,还可以使品牌迅速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如褚橙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褚时健的传奇人生为线索,加上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很多人首先就被这个故事打动了。“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后的反弹力。”在北京看到褚橙上市后,王石在微博上引用巴顿将军的话对之评论,这是一个曾经登顶珠峰的男人对于褚时健和褚橙由衷的致敬。不只王石,潘石屹、梁冬、杨锦麟等一些知名人士纷纷发微博为褚橙捧场。于是,这个故事不再是褚橙自己的故事了,在故事传播的过程中,褚橙被附着了一层光晕――励志、上进。

相关型故事。如果品牌有足够好的资本,那么完全可以自顾自讲故事,使品牌本身成为焦点,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果没有,那不妨从“相关性”入手,将品牌身份与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二者之间的双向沟通,通过建立联系,实现品牌目的。

相比B2C品牌,B2B企业更难与消费者建立链接,但好的B2B企业一定是会讲故事的企业,如GE、SAP。以SAP为例,它是一家B2B的软件公司,与一般消费者的“关系”看起来比较远,怎么讲好它的故事?SAP就用到了跟人们生活紧密的节日――复活节,来讲述SAP的故事:在复活节这一天,孩子们可以拿到很多巧克力,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因为世界上85%的可可企业都是使用SAP的软件来维持经营运作的,如果SAP软件消失的话,这些经营可可的企业就没办法运作,小孩子就吃不到巧克力了。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意识到,SAP和人们的生活如此相关,而不仅仅是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

风格型故事。有些故事就是为了塑造自己的风格,走差异化路线。人们只要一想到某种风格,就会马上想到这个品牌。因为在饮料行业产品的同质化很普遍,所以这一点最为明显。

如葡萄酒行业已经形成一套标准的规程,产地、酿造过程、历史、风味,甚至与怎样的食物搭配都决定着品牌的内涵,乃至于价格,哪怕是相邻的葡萄酒庄园,这些故事的元素不同,价格也不同。再如中国的白酒也分很多种,不同白酒品牌会有不同的特色。洋河是绵柔的味道、古井是年份的味道、种子是柔和的味道、口子是窖藏的味道、迎驾是生态的味道、景芝是芝麻香的味道,你能想到的品牌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味道体验越清晰的品牌其发展往往越好。

品牌故事范文第4篇

一、品牌故事由谁讲?

1.明星代言品牌

站在广告的角度来看,品牌代言人是品牌故事的第三方讲说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广告实践,名星代言品牌是较早采用的品牌传播方式。这种做法,常见于日常消费品的宣传。最初,品牌与代言人之间的内在关联度并不太强,企业启用形象代言人,主要考虑明星的社会知名度和靓丽外形,其目的是借名传名。随着品牌营销的逐步发展,明星与所代言的品牌之间的内在关联度越来越大。比如,姚明代言的“要投就投中国人寿”,蒋雯丽代言的“有家有爱有方太”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考虑了消费者对明星特性的认知,代言人的话语设计也从直接推荐产品转变为塑造品牌的特质。

2.企业家是品牌故事的一号主演

说到底,是企业家缔造了企业品牌。试想,如果没有韦尔奇,GE的品牌会是如何?如果没有乔布斯,苹果的品牌又将如何?综观国内企业界,我们不难发现,王石无时不在讲“万科的故事”,马云无处不在讲“阿里巴巴的故事”。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企业家本身就是品牌故事的导演兼领衔主演,由其来讲品牌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人格魅力和可信度。事实上,企业家的品牌与企业的品牌很难截然分开,如果说品牌具有人格化特性,那么企业品牌人格化后的形象即是企业家的形象,因此,许多企业家成为企业品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是品牌的核心。比如雷军之于小米,刘强东之于京东,董明珠之于格力,褚时健之于褚橙,王健林之于万达。而聚美优品的广告语独具特色――“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广告主题歌则更是感人且富有哲理:“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为自己代言。”

3.员工是品牌故事的群众演员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员工都是企业品牌塑造者,也是企业品牌最大的代言群体。员工是亲手造就产品的人,员工也是处在第一线与顾客距离最近的人。好人品铸就好产品,一流员工提供一流服务。员工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品牌故事即发生在其中。所以说,员工的劳动付出化作了品牌,品牌是员工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实不为过。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每个员工都有可能成为企业品牌的传播者。有先见之明的企业顺应趋势,充分发掘员工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中的潜力,把优秀的员工推到媒体前面,为本品牌代言。除了拍摄广告片,不少品牌还鼓励员工开微博,希望员工通过在微博中讲述品牌故事、产品资讯、描述亲身经历等方式,成为企业的“公关大使”,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

4.顾客是品牌故事的超级传播者

真正的品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要经得起客户的深度体验,所以客户才是品牌故事的超级传播者。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做到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付出货币换取商品和服务,二者之间是等价交换。但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如果消费者花钱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可以满足他的高层次需求,那他就会乐于向他人传递这种满足感。在这方面,奢侈品品牌无疑最懂消费者心理,所以奢侈品广告的价值诉求度集中在人的精神需求满足上。它背后的逻辑是消费者的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品牌故事讲什么?

品牌故事讲什么,主要是指品牌的内涵。我认为,不同领域、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内涵侧重点不同。

1.品牌的保底内涵是功效,即有用。早年的一则知名度较高的广告语“不看广告看疗效”精准道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最基本的需求和认识。处在这一阶段的品牌,故事核心要抓住“价廉物美”这一核心和关键。

2.品牌的基本内涵是安全,即无害。在消费者满足了基本的温饱(即生理)需求后,安全成为品牌消费的核心诉求。现在人们特别关心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而且,购买力越强,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越高。

3.品牌的高级内涵是个性,即自我。消费者如何通过购买品牌实现个性张显,实现自我表达?这是品牌发展的第三阶段要研究的消费心理。因此,寻求品牌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的共性就成为品牌研发的关键。通过归纳目标消费群体在年龄、性别、收入、阶层、职业、爱好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形成产品与之相称的材质、颜色、风格、价格、渠道、终端等细化定位,体现消费者的价值品位。从品牌的传播来看,这个阶段的品牌故事,更加侧重揭示或者描述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这个阶段的品牌故事,对产品与服务本身的介绍已是其次,重点要体现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与心理、精神层面的感受。如果品牌策略能够精准把握消费群体的心理诉求,使品牌走进消费群体的精神世界,这个品牌就一定可以成功。

三、品牌故事如何讲?

品牌故事如何讲,与其说是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个实践问题,因此答案只能来自于实践。

1.大制作,大投入,大手笔

2013年,《中国合伙人》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新东方热。我认为,这是2013年度最好的品牌故事。这个品牌故事通过电影的方式进行传播,是大投入带动大产出的大手笔。在这部电影的带动下,俞敏洪受邀走进了许多中学进行演讲,在中学生的心目中,俞敏洪俨然是知识英雄、时代骄子。在这部电影的带动下,新东方暑期招生再掀热潮,市场份额又创新高。据悉,这部电影的最初编剧是新东方三位创业员老之一徐小平,新东方的创业历程为这部电影提供了原始的素材。陈可辛导演的独立执导,不但使该电影保持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又使新东方的品牌传播开创了先河。这种大制作大投入大产出的大手笔效应,背后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思维模式,值得大品牌学习借鉴。

2.等待时机,把握时机,创造时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品牌营销也要等待时机,把握时机,甚至创造时机。比如张瑞敏砸冰箱,陈光标砸宝马,都是择机而行,如此才能产生预期的品牌效应。比如许多品牌赞助体育、参加行业定期举办的大型展览,即是把握时机,搭顺风车、乘专列,过期不候。为什么许多品牌都喜欢赞助体育?因为体育精神的精髓是公平竞争、挑战极限,这与许多企业品牌的追求不谋而合,所以企业品牌与体育赛事捆绑就成为品牌营销常用手段。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企业品牌的顶级竞技场,为了取得这个竞技场的入场券,同行同类品牌之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境地。

事件后,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8月31日,陈光标在《纽约时报》登广告宣示。这一行为,既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彰显,也是把握时机传播品牌的成功案例。

3.与先行者同行,与先知者同在

举一个电视媒体的品牌营销案例。众所周知,湖南卫视最早走品牌化路线,一贯打造“快乐”价值。围绕这一品牌价值,打造了几个品牌栏目,诸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收视率稳居全国前列。但是后来受到浙江卫视的赶超,收视率趋下。2013年,湖南卫视再度发力,以一档亲情节目《爸爸去哪儿了》引发一场湖南卫视热。反思节目走红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个因素,也是蕴含在节目背后的深层次价值,那就是:童真、亲情和名星效应。前两点在当下社会体现得最为珍奇与可贵。童言无忌,童心无猜,这是成人世界、商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经过层层包装之后,人们对于真诚的渴望,表现在这档节目中就是对童真的欣赏。同时,当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家人聚少离多,亲情变得十分稀缺,人们渴望密切的亲子关系,表现在节目中就是通过节目体验亲情。最后一个明星效应也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追星情节。名星是大众共同的熟人,在互联网时代,对于熟人隐私的好奇心,也是决定这档节目广受关注的传播学的依据。

不知是否脱胎于《爸爸去哪儿了》,2014年春晚推出的《时间去哪儿了》也引发了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以为,如果说人生而平等,也只有在时间面前如此。《时间去哪儿了》浅表层是妈妈对孩子的付出与爱,引起听众共鸣的深层次精神诉求是感时、惜时,感恩、报恩,更深层的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惆怅。一个是电视节目,一个是―首歌,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一“去哪儿了?”,这一疑问句,悄然引发了社会集体的无意识反思,传递出一个微弱却很清晰的信号,扣准了当下人们的软肋。我很佩服那些高水准的品牌传播语,无形中创造了一种语言范式,引发人们依范式进行填词的极大兴趣,就在这种接力赛一样的再创作中,品牌获得了“病毒式”的传播。

最后举一个妇孺皆知的案例。2013年起,“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走进社区,市民也从这些宣传画中感受到了“中国梦”的魅力。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分析,本届政府适时提出的“中国梦”无疑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如何阐释这一愿景?由中国网络电视台整体策划的“中国梦,我的梦”大型公益广告亮相城市街头。从内容上来分析,宣传作品大都弘扬中国儒家价值观。从色彩上来分析,作品整体色彩丰富,装饰性强。从表现形式上来分析,作品取材多为自然、乡村,人物形象也采用抽象形象。从作品的艺术价值上来分析,突出了宣传品的艺术品位,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美。总之,这种传播理念的方式,是对大红标语硬梆梆说教方式的超越。通过大量采用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大师级艺术作品,营造与中国梦相匹配的宣传氛围,实属国家品牌和时代精神传播的成功案例。总的来说,“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这16个字,是“中国梦,我的梦”大型系列广告的设计理念,也是“中国梦”品牌宣传的具体做法。

品牌故事范文第5篇

首先是比较现实,但这种现实又不是纯理性的现实,只是说他非常看重产品能否满足一些具体需求,“要有用”。当然在零售方面购物消费体验很重要,但我不赞成一种想法,就是说体验为王,可以把实际的用途扔掉了。

如果这是一个体验性的产品,就更需要提供一个环境。以前西方品牌的建立可能只靠嘴说就可以了,但中国消费者需要见到、摸到,更注重直接体验。比如苹果的旗舰店开了之后,苹果在中国的销售才真正起飞,可能中国消费者需要这样一个大教堂式的地方来把苹果的存在现实化,中国的苹果店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

第二个特点是对新事物的开放心态,这在许多中国消费者身上有了非常极致的体现,比如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的旅行方式―这一现象在美国1960年代达到高峰。

第三是渴望交流。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原创的内容比较多,不像在其它地方更多只是说话。同时,人们不仅希望有虚拟的接触,也渴望在现实的城市生活中有接触,所以星巴克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它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让消费者进行社交接触。

第四,织茧。因为外部空间有时候给人一种非人性化的感觉,比如糟糕的交通、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消费者希望把自己的家庭空间像织一个茧一样变成最舒适安全的地方。这促使这类家用消费电子产品大行其道,比如空气净化器、酒柜、榨汁机、家庭影院等。

想要划分清楚中国消费者的族群文化特征不容易。中国不是“一个市场”,它的文化非常多元化,即使是把中国市场按人口、人均年收入等,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城市市场,仍是一个很粗糙的分法。因为地域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不同。所以我们现在更注重地域的分类。最重要的是企业要认识到自己的品牌价值核心是什么,然后确定要针对什么样的人群去营销,而不能很广泛地说瞄准18岁到55岁的人群。要很明确地选择其中一部分。

我也在慢慢了解中国的文化。我现在不太理解的是,中国的母亲们对孩子有非常大的期望,但与此同时,在帮助孩子实现如此远大目标的过程中,她们希望怎样去享受生活?我意识到这种期望之强大的同时意味着孩子在未来的成功对她们的重要性。

不管是用传统手段还是新媒体,每一个品牌都要学会讲自己的故事。实际上很多品牌并不知道怎样利用新媒体,如社交网络,它是有生命的很动态的,所以很难控制,有时候会失控。所以,要讲好品牌故事首先要建立一个框架结构,然后决定要从哪些角度来参与社交网络,并决定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容许消费者参与互动,比如提供自创内容。

如果你不控制用户的参与的话,可能会走向失控。比如苹果就是一个很极端的全面掌控自己品牌的例子,它掌握了自己营销形象的各个方面,从产品到内容、从广告到零售店的陈设都严格控制。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既全面掌握自己品牌故事的走向,又让消费者有参与的感觉―但是是按它定的规则进行参与。要取得其中的平衡。

中国品牌也要掌握自己的故事,但要讲一个更有中国特色的故事。西方消费者总是对中国制造抱有偏见―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内涵。所以今后中国品牌要更多地承载和展示出纯正的中国文化。

品牌故事范文第6篇

文化成就品牌

是文化成就了这些品牌和产品:背靠阿尔卑斯山的法国依云小镇的湖泊,无人体接触、无化学处理,每天进行300多次水质检查;自1789年依云水源地被发现以来,伏尔泰、拜伦等一群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经常聚会于此,连拿破仑三世也对它情有独钟―无论是功效还是人文气息,依云矿泉水都出类拔萃,价格自然不菲。

LV包,没有相当气质的人最好不要用它,因为你咬咬牙买的真品往往被人判为山寨而嗤之以鼻;一旦非凡气质的佳丽跨上LV包(可能是假的),顿使旁人生出无限遐想―这是品牌背后的文化力量。百达翡丽表是钟表爱好者贵族的标志,它奉行限量生产,160年来仅出品60万只,每款表从设计到出厂至少5年时间;至于纯手工表每年仅生产一只,想要拥有它需耐心等待10年,价格约3000万元。

优秀的品牌卖的绝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品牌故事背后的文化气质,而只有这种鲜明的文化内涵,才能让产品溢价,让品牌升华。就涂料品牌而言,它所凝聚的健康文化、家文化、快乐文化,如果呈现在终端,体现在交易中,就有可能形成无敌终端。

终端建设如春天播种,文化的植入将让终端更有情调。在建材行业,立邦卖色彩,三棵树卖健康,各有各的精彩。三棵树代表“三木成森”一片大森林、代表自然绿色健康,这些顾客都能理解;关键是,顾客左拐右转找到三棵树店后,如果感觉店面太过一般,后又发现店长精气神不足病蔫蔫的,仔细一看包装还破损有灰尘,随口问问“凭什么说是健康漆”而导购无言以对……不要说卖高价了,能买一送二就算烧高香了。因此,文化注入营销管理环节至关重要。没有神气的终端绝不能体现神气的价值。2011年秋季沈阳糖酒会上,最火爆的是洋河蓝色经典的文化终端:时尚悠扬的交响音乐,现代经典的蓝调,美轮美奂的艺术瓶型,端庄秀丽的高贵陈列,优雅曼妙的促销小姐,仿佛让人置身于天海交接的蓝色梦幻世界,让人浮想联翩,彻底迷醉于经典蓝色梦幻世界当中。

终端活动如夏雷阵阵,文化介入让终端充满活力和张力。任何有效的活动,离不开精心策划,文化的注入又让活动焕发生机。开业庆典、周年店、节日促、团购会、公益秀、答谢优惠等活动,离不开鲜明的主题、整洁的场所、欢快的气氛和热情的笑脸。只有精明的商家才能抓住商机,如“七夕中国情人节”到来之际推出婚房漆优惠―约定七夕,“价”给幸福;如在炎热夏季推出“大树底下好乘凉,风扇空调电冰箱”;如“开业酬宾,买一送一、进店有礼”;如“新品热销,买二送一欢乐送”;如“面漆加一元,底漆不要钱”;如“买漆加一块,送个‘好太太’”……不同主题布置不同的店面气氛,月月有活动,日日有展示,幸福、快乐、健康,这既是品牌的文化元素,也是消费者需要的祥和之气。导购话术,当扣紧顾客心理,针对婚房漆,可从包装色调的喜庆、寓意到产品“不含APEO、健康两代人”的功能诉求,再到对家庭幸福的赞美―一个产品有这么多美好的寓意和象征,加之“七夕”这样的文化内涵,顾客没理由拒绝,即使暂时不买,也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作为营销人员,有文化推介冲动是第一步,面对顾客沟通时,自然谈及产品涉及的文化元素。导购过程是一种交流,使顾客在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快乐,就是文化营销。苹果手机的体验店,东鹏陶瓷的样板间,立邦漆的调色服务,大都如此。顾客可能不太在意品牌的影响力,但会对文化故事或寓意充满兴趣。终端文化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坦诚沟通、友好交流。

终端传播要讲故事

终端传播少不了讲故事,当消费者被某个故事打动而产生购买时,这就是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可用于终端传播的故事很多,关键是如何嫁接、植入到日销售中去。如三棵树借助“神七”太空搭载实验研制成功太空漆(说明产品经受住航天部门严格的环保测试),如生产区域多处可见鸟巢(间接说明产品的环保、无害),如企业为奥运场馆世博会和恒大万科提品(说明企业综合实力和产品优异),如行业首家无烟工厂(说明企业员工精神特质好)――这些故事在与顾客的沟通中都是得分项。华为20多年里从2万元做到2000多亿,有许多感人至深的销售故事:一是做广东移动,任正非听说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合作时,忍不住哭了;二是做俄罗斯市场,若干年后实现零的突破时,任正非再次动容――这些销售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为人艰苦奋斗。立邦“为爱上色”活动,三棵树设立“无忧基金”,体现着企业的高度责任感。有些文化故事是企业特有的,如何能在企业被无数员工认可,那么同样会在终端被消费者称道。依云矿泉水、LV箱包、茅台酒的畅销不衰和高价值,离不开许多感人的故事去渲染、烘托和传播。文化转化为销售,进而实现盈利,好比秋之收获,水到渠成。

销售本身就是一个故事,销售的过程就是在写故事。三棵树的茶文化终端,深得消费者欢迎。顾客进店后,冬季一杯热茶、夏季一罐凉茶奉上,聊聊装修说说健康谈谈色彩,再聊家常中普及装修知识,不一定非要成交――凡是带着这心态去对待顾客的,往往都能赢得回头客,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此剂苦药不适宜人群:急功近利者、斤斤计较者、小富即安者、担惊受怕者、婆婆妈妈者。有此症状也不是绝症,通过心态调整、持续培训、循序渐进的理疗磨合,都能痊愈。培训要钱,不培训要命。培训好比冬藏,也是在酝酿着文化故事,没有苦苦地背后付出,就不可能有面对顾客时的优雅谈吐和快捷服务。百达翡丽的一个钟表技师往往需要8―10年的闭关修炼,一儿童学会说话还要咿咿呀呀地憋个365天呢。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哪个消费者随便听你忽悠:产品只是一个载体,你赋予它情感、寓意和希望,它就会为你带来合作、忠诚和口碑。

品牌故事范文第7篇

老马对我说,这就是用酒精色素勾兑的假酒,这在行业里不是什么秘密。

2011年下半年的某个晚上,北京一位拉菲商在饭局上酒后吐真言,说自己把两艘远洋货轮改造成造假酒工厂,在公海生产拉菲酒,想要什么年份就什么年份。然后再过海关运回北京的各大商场销售,每瓶能卖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在座的人都听呆了,其中一位忍不住将此事发到微博上,舆论一下子炸了锅。

其实,这个“公海拉菲造假事件”不是个案。当时,媒体上流传着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拉菲年销量达300多万瓶。但是拉菲公司每年供应给中国的拉菲不到20万瓶,以此推算,中国市场上假拉菲的数量是真拉菲的十数倍之多。假拉菲利润之高,甚至让造假者愿意以2000元/个的价格购买拉菲的酒瓶。

拉菲在中国的火爆其实是个“文化现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发哥左手一杯拉菲红酒,右手一支古巴雪茄,整个画面都透着一股难以触摸的高贵风尚,从此拉菲红酒、古巴雪茄以及发哥的黑外套和白围巾,都成了“格调”的象征。

拉菲是著名的酒庄酒,这就限制了拉菲的产量:只有拉菲庄园按照严格标准用其庄园中树龄为45年的葡萄藤上采摘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才是正牌,一般称为“大拉菲”。就算同样是拉菲庄园,但用低龄葡萄藤结出的葡萄酿造的酒,也只能算“副牌”,称为“小拉菲”,价格只有大拉菲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而拉菲在全球火爆之后,拉菲集团也有将品牌授权给不少葡萄酒企业“贴牌”,生产的“拉菲传奇系列”、“拉菲传说系列”、“拉菲珍藏系列”等,价格也就两三百元。

但是,中国市场对于红酒生产的文化本就非常陌生,酒庄酒和品牌酒有何差异本就难以分清,红酒品质也需要懂行的人才品得出高低。于是,造假酒风行不说,在品牌上玩花样的也不少。

小拉菲也好,“贴牌”拉菲也好,统统标出大拉菲价;没有渠道拿到正宗拉菲的,弄个“拉菲王子”、“拉菲公主”,讲个模糊不清的跟拉菲有关系的故事,也能卖出高价。

但是这场拉菲旋风却在2011年戛然而止。一来是拉菲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下跌,二来是假拉菲盛行让消费者的热情渐渐冷淡。市场不好了,造假者也进入严冬。据说,专门制造假拉菲瓶塞的商人,在2011年卖出去70多万个瓶塞后,2012年竟然连一个订单都没有。

拉菲价格的下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拉菲价格回归理性,同时也是给国内的拉菲造假降温。但拉菲的故事淡了,进口葡萄酒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从国外的酒庄一次性购买2400瓶葡萄酒,就能获得这家酒庄的独家权,甚至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取一个跟知名品牌相似的名字,然后贴上标签。拿回国内还可以跟消费者说是原瓶原装进口。

“他们还会编一个故事,比如这款酒出自波尔多产区的一家酒庄,离拉菲酒庄很近,甚至酿酒师还是拉菲酿酒师的门徒。比如酒庄历史悠久,只是当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1856年的酒庄评级。这样的谎言还真的能蒙住国内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老马告诉记者。

这些酒在当地的售价可能一瓶也就几块钱人民币,到了中国可以翻10倍、20倍。有的加上华贵的包装,甚至可以翻百倍,卖到上千元。

其实,国外的葡萄酒是不讲究包装的,通常木箱运输,纸袋包装。但中国人有送礼需求,好面子,所以红酒在国内也存在像月饼那样过度包装的问题,消费者很多钱花在了包装上。

现在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了,国外的红酒商也开始知道迎合中国商人的需求。

在拉菲热消逝之后,富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意识稍稍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国外的品牌酒开始发力培养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这当中有不少品牌酒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比如澳大利亚的奔富、杰卡斯和葡萄牙的卡斯特。

这些品牌酒商不仅会研究中国人的口味,还会依据中国人喜好的方式开展营销。比如,奔富会组织酒庄体验之旅,让中国的游客到奔富旗下的酒庄参观旅游,了解红酒文化。

品牌酒进入中国市场能够加深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的了解,但这当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文化的差异,依旧会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灰色空间。

老马自己知道进口葡萄酒的很多故事,没有想到自己也会在品酒会上遇“事故”。

一位经销商找他帮忙策划、组织一场品酒会,他以为只是普通的品鉴会就欣然前往。谁知这位朋友做酒会只是个幌子,“做渠道”才是真。

他被经销商安排在出口,如果有客人没有购买就离开,他就必须上去拦住,暗示对方买酒。其中有一位客人在当地颇有名望,被他拦下后为了面子买走了一瓶3000元的葡萄酒,离开时狠狠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

品酒会是国外的酒商带进中国的,原本只是为了推广红酒文化,传播红酒知识,但一些经销商也精明地将之变成“促销会”。

而在葡萄酒的终端,一些讲究品酒的场所开始兴起,比如西餐厅、酒店。为了赢得客户,这些商家一开始会给消费上了一定价位的顾客赠送葡萄酒,如果葡萄酒得到顾客的认可,下一次他们就会为之付费。这些场所尤其要讲究一个性价比,所以利润比较合理。

品牌故事范文第8篇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步伐越迈越大,对海外市场的渗透越来越深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一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开始整合奥运会、NBA等国际体育营销资源,输出中国品牌和中国品牌文化。

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之一的品牌,青岛啤酒近年来的体育营销实践可圈可点。毫无疑问,体育营销是青岛啤酒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它稳定、健康、可持续成长的强劲动力之一。

“三位一体”整合体育营销资源

卖产品,更是卖文化。年轻、时尚的青岛啤酒一直处于营销潮流的前沿,它深知国际化运作对于快速消费品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性。2005年,青岛啤酒签约成为奥运会合作赞助商,确立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体验”三位一体的营销战略,踏上高端体育营销之旅。

2006年,青岛啤酒以全民奥运为主旨,创新性地将体育与娱乐结合在一起,与湖南卫视合作推出“青岛啤酒・我是冠军”大型户外活动,举办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平民奥运会”。同年,青岛啤酒开展“奥运全国行”大篷车路演活动,再次将奥运精神传递给数以亿计的普通民众。2007年,青岛啤酒签约国家跳水队,以水上芭蕾演绎运动激情。2008年,青岛啤酒赞助北京奥运会。青岛啤酒与中国四大体育明星刘翔、易建联、陈一冰、何姿一同亮相北京鸟巢“金色大厅”。

青岛啤酒紧跟时代潮流,用时尚、年轻的方式,找到品牌与体育拼搏进取的共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使营销活动成为全民盛宴,进而展示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快乐而富有激情。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的格局下,消费者仍然是激情一族,产品、品牌仍然是沟通的重要媒介,而整合全球体育资源仍然是青岛啤酒体育营销的主要体验途径。

微博互动营销模式升级

几年前,电视、报纸、杂志等是吸引大众眼球的主要传播渠道。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络视频大放异彩,为众多企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奥运营销主场。如今,微博、SNS趁势而起,手机、iPad等无线网络设备被用户广泛使用。而即将到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更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手机、iPad观看这一世界体育盛会。

目前,SNS社交网络正在风靡全球,人们可以通过它扩展自己的人脉,进行发信留言、即时联络、参与活动等网络交流。明星与普通人同时发微博,“一人发信,万人转发”的营销能量势不可挡。

事实上,2009-2011年连续三年的“青岛啤酒炫舞激情NBA啦啦队选拔赛”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青岛啤酒以微博营销很好地演绎了“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理念。青岛啤酒微博团队连续发出微博信息,上传现场比赛照片,不仅满足了众多粉丝的好奇心,还使粉丝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现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体验,赢得更多的品牌忠实粉丝。

美国《时代》周刊在评论微博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时说:“微博是地球的脉搏。”青岛啤酒把握住世界市场、消费者脉搏跳动的方向,在微博上巩固自己的品牌地位,是微博营销的佼佼者。

无国界讲述品牌故事

在世界体育赛场上,随着中国队捷报频传,赢得桂冠的体育明星成为企业争抢的重要营销资源。对企业而言,与体育明星签约如同“买马”,不能仅仅靠运气,而是要透彻了解和理性分析体坛。

青岛啤酒选择与中国体育冠军军团签约,刘翔、易建联、陈一冰、何姿,无论是品牌文化的塑造还是营销成效的取得,对青岛啤酒来讲都做出了巨大的回报。飞人刘翔,虽然曾因腿伤退出比赛,但12秒88的成绩仍然令世界关注;男篮首席明星易建联,自姚明退役以来,一直是中国男子蓝球队的核心,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吊环王陈一冰和跳水公主何姿,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令人刮目相看,是未来耀眼的体坛新星。

青岛啤酒的品牌理念“激情成就梦想”与中国奥运军团的激情夺冠,青岛啤酒的“百年归零”与中国奥运军团的“后来者居上”,二者高度契合,完美地诠释了体育、品牌无国界的精神,在亿万受众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品牌印痕,触发他们共鸣。

在奥运时代和后奥运时代,企业要了解自己的营销需求,选择合适的体育营销平台,创新营销,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于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几十年持续不懈地开展体育营销,青岛啤酒是一个后来者,但它的国际化体育营销并不墨守陈规,而是大胆创新,选择奥运会、NBA平台,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上均衡发力,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合理配置媒体资源,达到营销效果最大化。

与奥运会、NBA等顶级体育营销平台合作,与世界冠军联姻,青岛啤酒让全球体育爱好者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品牌文化,成为自己品牌的忠实粉丝。

品牌故事范文第9篇

5月的青岛,吸引人的除了花香满径的世园会,还有这个城市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大海。和煦的海风、金黄色的沙滩、点点白帆,这是多少现代人憧憬的生活,能有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可以欣赏春暖花开。

如果说,风景是青岛的名片,那么,其足以为外人道的“品牌”,便是这座城市的故事。

一位美国评论家曾说,青岛有两种泡沫,一是大海的浪花,二是啤酒的泡沫。无数的外国人,也许都是先认识了青岛啤酒,才认识了青岛这座城市。

“这一点足以证明它(青岛啤酒)的身价”,这一点也说明着品牌与城市的关联。2014年,青岛建置123年,青岛啤酒走过了111年。一个是百年城市,一个是百年品牌,相互见证着对方的成长和在发展道路上的起起落落。

青岛的历史,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是一段品牌的历史。

时光倒退30年,1984年的青岛,开放伊始。虽然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有着“上青天”的美誉和天然的港口优势,但除了青啤,青岛似乎再没有叫得响亮的企业品牌。

那个时候,国人能叫得出来的品牌也不多。历史还记得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引发的关注,那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国人对品牌还缺乏足够的认知。

但是,开放的思维已经打开。1984年,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犹如打开了面朝大海的那扇窗,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城市的视野愈发开阔。

青岛要培育自己的一批名牌产品。于是,在青啤的带动下,青岛提出了“振兴青岛工业必须培育一批拳头产品”的工业发展思路。之后,青岛通过评选“青岛金花”,迈出了启动名牌战略的第一步,也才有了后来的“五朵金花”。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1984年的改革开放,为其提供了“引进国外设备与技术”的机遇,救活了濒临死亡的海尔;1992年,“开放资本市场”使海尔得以建立家电行业的第一个工业园,并于1993年完成上市,并逐步走上多元化的道路;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尔也提出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开放战略,谋求全球化布局,并最终成就了全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开放造就了海尔,也造就了双星、海信、澳柯玛、即发、南车四方等品牌。

作为我国最早的民族制鞋企业,双星“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萌动初期就踏入了市场经济”。它是第一个从青岛市国有企业中跳出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打破铁饭碗的企业。市场的路没有那么好走,它是双星人在无路可退境遇下的被迫为之,也是这些人靠着一张嘴两条腿和脚底的解放鞋一步步走出来的。从“黄鞋帮,黑胶底,穿上两天臭无比”的传统产品解放鞋到向运动鞋、旅游鞋等高档产品转变,双星靠着一双鞋200多道工序打下的质量基础,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

从脍炙人口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到“创造更美好的产品,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的尊敬”,澳柯玛更明晰的企业使命与品牌相关;“0.01%=100%”,对于海信人而言,这意味着,万分之一的不合格对用户就是100%的坏产品。所以,质量第一的理念,会成为百年海信不变的信条;即发实现了平均每个日本人就有1.5件即发内衣,还创造了业界熟知的“即发速度”;在真正的速度领域,南车四方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不断刷新着世界高铁运营的最高速。

但青岛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品牌之都”,不仅仅在于这些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产品,还在于青岛由此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产业――品牌经济一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之路。

从“城市品牌”到“品牌城市”,这条跨越之路同样不好走。1999年,青岛市文明委首次命名了“真诚到永远”、“情满旅途”、“海之情”、“海滨小金”、“公交张锋”、“98111”服务热线等6个青岛市服务名牌,新的“六朵金花”代表着青岛的品牌战略,从工业领域向精神文明领域的扩展,以及工业品牌和服务品牌的并存。特别是青岛交运集团的“情满旅途”,还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第一个注册服务商标。

工业品牌提升着城市经济的质量,服务品牌则不断优化着城市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反过来,城市的进一步开放,又为品牌的孕育和发展注入着推动力。

品牌故事范文第10篇

品牌讲故事的做法在现在的营销界越来越流行,然而许多“讲故事”的品牌的发展仍不见起色,这些品牌故事只是被人们当作销售产品的广告。这并不奇怪,因为营销者的工作就是传达品牌信息、销售产品。但是,如果一位营销者的营销工作并不专注于销售,那么是否应该指责他没做好营销工作?营销者在讲品牌故事、塑造品牌英雄人物时真正应该注重什么?

改善生活现状

每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故事都是基于一种超然的想法,这种想法的意义远大于故事本身。任何故事的所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都可能阐明、聚焦、影响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品牌故事的推动力通常是源于一个伟大的想法。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是那个拥有这种伟大想法的角色。而该想法的核心在于“教导我们如何改进我们的现状”,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创造品牌价值关系的是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现状,而品牌故事也应该教会人们如何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

要在杂乱无序的讲故事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且触动消费者的心智,品牌应该让自己能够代表某一种想法,并且这种想法要能够改善客户的生活现状。而作为品牌英雄,应该致力于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影响力。这也是英雄故事最让我们触动的内容。

界定英雄的角色

品牌在讲故事时,一开始要让特定受众清楚地了解到这个英雄人物的个性是什么,是什么特点让这个英雄人物与众不同―这关系的不只是宣传品牌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及优势。

同时,还应该和讲品牌故事的营销团队密切合作。许多企业可能基于一个触动点讲述品牌故事。这种方式不足为奇,它能够快速地转化为一种功能性对话,能够传达出具有影响力的特定信息内容―事实上这属于广告创意的方向。

品牌在采用讲故事手法时,应该侧重于界定品牌英雄的性格而不只是传达一种信息。这个英雄式的品牌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目的、信仰、核心价值,这样才不会在市场上被众多品牌淹没。另外,品牌英雄在整个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应该坚定自己的品牌信仰,这是听众持续关注的一个要素。

绘制品牌故事进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