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德教案

品德教案范文精选

品德教案范文第1篇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不断改革的阶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要想适应时代的改变,一定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被动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法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来说,和其他课程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和道德启蒙途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将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还能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我们现实生活中或者是周围常见的具体案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共同讨论和研究,置身于案例情景中,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理论性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体验,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因为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和浅显的问题不能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还能加强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的合理选择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时,案例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选择或者是编制案例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思考该案例是否适合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2]。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还要遵循时事性和教育性,近年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增加了一些关于时事热点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尽量选一些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形势的案例。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神圣的宪法”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有违反宪法的规定”的案例,因为该《办法》为了宪法的规定,所以要对该《办法》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以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从而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带有疑问,经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信》中“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的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所使用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并且将学生逐渐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义么?你们具备什么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乔丹的案例,乔丹小时候过的非常苦,但是他在篮球方面非常有天赋,经过自己地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人[3]。通过这个案例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多媒体技术在案例教学法中的使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案例教学法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等,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内容变的更加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中“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引进与陌生人交流学会说不的案例,而且在引入案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情境片段,以故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力度,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对初中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维和修养。

作者:顾悦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品德教案范文第2篇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即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要求借助社会性、教育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四个意义:一是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二是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特色,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推动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

二、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需要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符合特定的教学要求,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可分析性和启发性。

1.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教学案例,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深刻的体会,并表达独到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选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生熟悉的真实案例,再引入“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内容。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2.分析性

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分析环节,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案例,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学案例须可供分析,要经得起推敲,并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理论相契合。例如,“之争”这一案例,学生可用“国家的安全”和“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3.启发性

案例教学应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与探索,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启发性,以使学生思考、争论与探索。例如,教师可通过“小悦悦事件”这一案例,引导学生拷问自身,反思社会。

三、教学步骤

案例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步骤,以使思想品德教学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最终令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1.提出案例

首先,在提出案例时,不同类型的案例,侧重点不同。例如,课前引导型案例,既要简洁、明了,又要快速引入新课内容。又如,课中嵌入型案例,可略有难度,以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案例时,教师应掌控时间,删繁就简,以求恰到好处。

2.案例讲解

案例讲解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内涵。那么,教师应如何剖析和讲解案例呢?这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例如,假鱼翅、知名品牌巧克力吃出活蛆以及七种瓜子检出铝含量等案例。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概括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食品安全)。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课本中提到的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后,将课本内容与案例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具体分析包括三点。其一,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若无法保障食品安全,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便无从谈起。其二,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知道这些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直到媒体曝光或食用后才发现,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知情权被侵犯。其三,由于消费者没有获得质量保证的权利,所以消费者购买食品的行为不属于等价交换,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被侵犯。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题目审视答案是否具有合理性。

3.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往往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双方思想的碰撞能使案例教学不断深入。讨论案例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自主、深入地探讨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具体步骤有两个。其一,制定讨论目标。制定讨论目标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把握方向,明确讨论的中心。其二,营造讨论氛围。具体做法有四个: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二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三是引导学生适时汲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四是设置学习小组,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为学生营造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点评

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其根本原则是:以积极的激励为主。具体有两点:一是教师既要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又应指出他们见解的不足之处;二是教师应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评论,以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引人思考。

1.角色不明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不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清楚自己的主导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自己准确定位。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适时引导。

2.喧宾夺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案例,使教学重点不够突出,甚至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案例的设计、分析应以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本。如果可能,最好让一个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体会,更能促进学生将各种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3.“案”“理”分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案”“理”分离。案例教学注重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急于得出结论,而忽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致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使案例教学贬值。

品德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可行性;有效性

教育学者李升勇提出把教育的目标放在追求终身幸福,提高生命质量上。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据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发一直在探讨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多样丰富性,目前收获了很多成果。所以,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特别是在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前提下,谈一谈案例教学的价值。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探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经过详细的计划,运用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知识,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初中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法律常识部分《财产属于谁》为例,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案例富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多的是充满曲折情节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 “情境迷你剧”案例,这将大大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财产属于谁》教学中,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一只价值不菲的手表丢失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命名为“白色手表引发的案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互动探讨型学习

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案例,理清案例情节非常重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理解案例曲折情节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以教材和生活实践为参考来集体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真正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引导和参与者。案例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案例为前提辐射更多知识点,扩充学生知识面,深化学生理解。

(三)教学可操作性强

案例教学将大大改善以往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古板与无聊,使课堂变得生动和有活力。学生有事可做,老师有东西可讲,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让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就是案例。例如,在《财产属于谁》中知识点较多,法律知识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线索,将所有知识线索连接起来,学生置身于“法官”的角色,将教学变得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

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教学活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低效和混乱问题。以下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和教学实践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首先,案例的情境选择编写需要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契合,什么情境引出什么知识及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等均应有所预设。其次,案例需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最后,案例的编排需要精彩,情节曲折。中学生可能曾经历过手表丢失的类似事件,所以更愿意投身于问题的解决当中。

(二)教师的引导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教学设计最优化,才不会使案例成为花架子,流于形式,最后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理解力进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指导。在《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在恰当的时机抛出引导性问题。

(三)师生互动与合作

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调动合作意识。因为部分问题依靠个体的能力不能周密解决,此时小组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仍然以《财产属于谁》为例,在最后的模拟“法院民事判决书”形成过程中,需要小组的充分交流与合作,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升华为运用到实践中一种能力和思维。

品德教案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品德教案范文第5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13―0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选用,这就给“案例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案例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1.时代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思想品德课所选择的案例也应适时地变化更新,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其脱离了实际。

2.典型性。典型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同类型的案例中具有代表性。

3.真实性。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为学生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现实意义。

4.针对性。针对初中学生生活阅历的有限性,思想品德课所选案例就不能太专业、太复杂,而应与他们本身或周围的事物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的精选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对案例的探究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可分四步进行操作:

1.阅读分析。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采取什么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这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而设置。比如,我在讲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采用了两种案例呈现的方法:(1)角色模拟法。让学生来当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替代教师的角色,先对案例情境娓娓道来,然后再由小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模拟角色,形式新颖而生动,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阅读理解。角色的模拟还可以是情景小品表演、现身说法等方式。(2)图片、视频展示法。在讲解“正当防卫”时,我采用漫画的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由学生通过看图描述、分析图片所呈现的具体案情,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除了漫画外,还可以选择照片、书画作品、动画、影片剪辑、新闻视频等,也可用实物展示或者是学生当堂创作展示等。

2.分组讨论与适时引导。学生个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关于案例问题的独特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及对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每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并有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组名,各配一名组长,以此尝试对课堂讨论的调控。

如,在讨论中我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说出自己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画了句号,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讨论中,允许见解有冲突、有纷争。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抛出的主旨性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并达成初步共识。

品德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反思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再加上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无味、新课改的实施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真正取得成效。

1.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反思

笔者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案例教学,其中绝大多数不知道案例教学的定义是什么,甚至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举例形式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给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举例是一种比较单纯而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其作用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研究式”学习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比举例更高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明白案例教学的真实含义,其次还要明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真实性,把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对案例选择的反思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一点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中很少看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僵化,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不明白,出现了课堂教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最终教师被迫舍弃了案例教学,重新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还有的教师所选案例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而更多是人物、环境等合理情境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同时,案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以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现选择案例的时候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选择案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与社会现实相近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都来自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因此,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乐意学习、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能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担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的案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三维目标”。

另外,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将一些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编写,以达到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3.对案例作用的反思

品德教案范文第7篇

一、科学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成效,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选择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因为真实的案例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在采用真实案例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能够轻松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优于虚构案例。在教材当中有大量案例采用了模糊语言描述整个事件,从而使得案例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也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进行真实案例的搜集,更好地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第二,教师要带有明确目的地进行案例选择,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第三,教师在案例选择时要注重案例的实践性,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案例相关性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必须合理地运用案例相关性,无论是在选择还是应用案例的过程中都要将与思想品德课程减免相关作为前提条件,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代入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接触和认真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案例相关性的应用当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课程的内涵和中心内容,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案例,适时开展案例教学,选准案例教学的时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学会宽容”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课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宽容的理解,接下来再引入四块糖果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学中凸显本课主题和中心内容。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男生总爱欺负其他同学,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陶行知校长没有采用惩罚批评的方式,而是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用糖果鼓励和宽容他做对的事情,从而让这个男生自觉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在学习这一案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学习后获得的启发以及感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宽容的含义,并将学习到的关于宽容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活动当中,将宽容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三、案例实际性的运用

案例实际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突出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实用性以及极强的教育价值,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在案例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站在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和学习案例,用实际性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做人道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自强自立”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命运》:有两个乡下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条件以及居住环境,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却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一个乡下人自立自强、拼搏进取;而另一个乡下人则消极懈怠,安于现状,于是前者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后者的生活条件日益窘迫。当学生在学习完这一真实案例之后,极大地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强自立对于人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

品德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教学实效 行为分析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不能仅仅讲授教材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思想品德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选用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则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

一、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新课改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增加人文性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可见,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非常重视,这对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扩展到了实际生活,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等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而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知识是远离实际生活的。

二、案例教学法助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做一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内涵,掌握好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融入教学知识,体现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我从案例教学融合的特点出发,选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1.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有关“礼貌”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表演有关去商场购物、去电影院买票、在家里招待客人、向路人问路等场景。学生按照平日生活中的表现表演就行(不要刻意表演),其余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要认真观察每位表演者的语言与行为,记录表演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学生看完表演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行为,都是有礼貌的吗?如何成为一名有礼貌的中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表演剧尽情地回答上述问题,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礼貌是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才算礼貌”“为什么要做懂礼貌的人”等问题。这种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良好的导入型教学法。

2.人文性的案例教学法

从思想品德学科属性来看,人文性一直是这个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融入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应从“人文”着手,即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例如,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往往会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周边事情漠不关心,我行我素,甚至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鉴于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选用正反两方面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初中生的异常行为与表现,积极反思不良的表现;教师可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图片、新闻、视频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正面事例中吸收正能量,用反面资料来警醒学生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正确思考,在健全学生心智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德育教学任务。

3.现实性的案例教学法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局限性。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实践性,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实践,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生活案例与其相结合,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教学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故事:有一位老汉,育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很孝顺,其他三个儿子及其家人不孝顺。家中有几间房子、一处果园、少许果树、几头黄牛,每年村里农忙时,老汉通过自耕及帮助别人耕田而获得收入。后来,这位老汉外出做生意,把家里的黄牛与果园卖掉了。在外期间,老汉的生意很好,但后来患病,由邻居小李夫妇精心照料。他去世前立下了遗嘱,其中小李夫妇也获得了一部分财产。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些与本故事相关的现实性问题:什么是财产及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老汉的子女继承财产时是否一定平分?老汉的其他三个儿子是否享有继承权?老汉的女儿一家是否有继承权?本课以老汉对房屋、果园、果树、黄牛、生意等有关占有、使用、收益、处理等问题展开教学,根据课程需要来讲解财产、所有权等概念。通过老汉孩子们的“孝”与“不孝”及邻居小李夫妇的照料引出对继承方式的分析,进而实现教学的现实意义。

4.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

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切身地体验和感受,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请5~6组学生分别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并表演情景短剧或模仿经典影视片断等,然后请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说出表演者所体现的某种情绪。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表演,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喜怒哀乐的情绪,在表演中学生也能体会到扮演角色时的不同心情。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体验,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从而更深层地理解情绪的特点。

三、结语

新课改推行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任重道远,要想提升教学实效,就务必从本质上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只有深刻了解新课标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选取的案例教学法仅是我对实际教学的一种探索,但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应具备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海婴.以教学反思为引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J].当代教育,2014(3).

品德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品德教案范文第10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与分析不能解决或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讨论的进度、问题解决的程度。同时,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或陷入瓶颈时,为了使讨论能够继续或深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绝不能出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的潜能才能得发展,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交流是讨论之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交流成果的过程。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情况对全班进行小结性发言,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说明小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目的是问题越辩越清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得“打压”某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的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也必须做好调控,防止辩论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