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音发声教学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精选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1篇

教师依据新教材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转化为愉悦的音乐教学过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地就是来自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是不露痕迹、顺其自然的。

如:音的长短,教材中在《可爱的动物》里,以小动物叫声的长短,引入教学,真的是很好的设计。

教师们会准备很多小动物的

动物叫声的长短,(自己组成小组):

声音长的有碰钟、三角铁;

稍短些的铃鼓、沙球、响板、双响筒等为一组。

看着黑板的节奏合奏谱敲击,再为一段好听的音乐配上伴奏,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音的长短与打击乐器合奏谱和敲击方法。

音的高低认识更有趣了。学生带来很多物品,同样材质的组合一组,有大盘与小碟、大锣与小镲、大钟与碰铃,比较一下音有高低,再唱一首

歌曲,用手势将音的高低表示出来(旋律线有高低)。

最后,老师放一段《猫和老鼠》动画片段(无

声的),怎样配音?为猫和老鼠的脚步配音(学生选大鼓和小鼓区别);为猫和老鼠的说话配音(学生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用钢琴怎样配

乐(学生会用高音区为老鼠配音,低音区为生气的猫配音)。学生是快乐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灵感,给教学赋予了智慧和个性,音乐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我区音乐教学呈现的另一大特点。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号手之歌》,教材有一情景设计:

画面中有“小号手的一天”。

我们的教师在授课中,将学生分为:

军号小分队

冲锋小分队

大刀小分队

机枪小分队

学生自己选择书上所示的节奏型(十六分音符、后十六音符、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进行综合训练与表演,学生很快进入情景。你听“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冲啊……”的喊杀声;“的的哒的哒”的军号声;“刷刷刷刷”的脚步声,整齐而有秩序。

接下来的《小号手之歌》当然是充满激情,歌声嘹亮。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是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新教材里被巧妙地设计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是使用新教材后探索的教学新特点。

教师依据新教材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转化为愉悦的音乐教学过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地就是来自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是不露痕迹、顺其自然的。

如:音的长短,教材中在《可爱的动物》里,以小动物叫声的长短,引入教学,真的是很好的设计。

教师们会准备很多小动物的

动物叫声的长短,(自己组成小组):

声音长的有碰钟、三角铁;

稍短些的铃鼓、沙球、响板、双响筒等为一组。

看着黑板的节奏合奏谱敲击,再为一段好听的音乐配上伴奏,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音的长短与打击乐器合奏谱和敲击方法。

音的高低认识更有趣了。学生带来很多物品,同样材质的组合一组,有大盘与小碟、大锣与小镲、大钟与碰铃,比较一下音有高低,再唱一首

歌曲,用手势将音的高低表示出来(旋律线有高低)。

最后,老师放一段《猫和老鼠》动画片段(无

声的),怎样配音?为猫和老鼠的脚步配音(学生选大鼓和小鼓区别);为猫和老鼠的说话配音(学生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用钢琴怎样配

乐(学生会用高音区为老鼠配音,低音区为生气的猫配音)。学生是快乐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灵感,给教学赋予了智慧和个性,音乐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我区音乐教学呈现的另一大特点。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号手之歌》,教材有一情景设计:

画面中有“小号手的一天”。

我们的教师在授课中,将学生分为:

军号小分队

冲锋小分队

大刀小分队

机枪小分队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音序软件 数字音频处理软件 音乐教学

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把计算机技术与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课堂音乐教学容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一、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基本乐理

传统的基本乐理课以单纯的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大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书写板书能够顺利完成,但在关于音乐律制的教学与实践中,对五度相生律、平均律、纯律等,只能从理论与数字上进行讲解,各种不同律制的实际音高差异有多少,不能从听觉上进行比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脑音序软件的音高微调功能,便可以进行各种不同律制音阶的音响效果比较。此外,还可以把合成器键盘或者电脑音序软件调成任何一种音高关系,如民族律制、半升半降音、四分之三音等,使学生从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律制下音乐在音响色彩上的差异。另外,市场上一些识谱软件、乐理测试软件也是乐理课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2.视唱练耳

过去,视唱练耳课均以钢琴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但由于钢琴的音律极易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等外在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音准的问题常常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另外,长期以钢琴作为单一的音色主体、伴奏主体,导致学生的专注力下降,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目前,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提前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自动播放。由于具备了音高、节奏精确;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可随机变化;可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反复播放等优点,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得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常用的优秀教学软件有澳大利亚RISING公司研发的Auralia、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等。它们均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教学达到标准化与趣味性共存的目的。

二、计算机技术在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和声

由于学生音乐素养的良莠不齐,和声谱例在大部分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也瞬间即逝,因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和声就等同于做算术题,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抽象、繁琐的和声连接规则,学到最后,一些人丧失了和声学习的兴趣。为了处理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不符、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融合沟通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电子音乐和多媒体系统,一般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音乐制谱软件以及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电子教学软件。Encore具有非常直接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性,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多声部谱例与音响同步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复演示。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多声部和声的电子教学软件。它可以将教师在授课中做过的为单声部(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需要做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软件自动编配和声功能,选择几种不同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真正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及听觉差异。

图1 用Encore辅助和声教学

2.复调

在复调教学中,学生创作的多声部对位作品往往由于演奏困难而导致缺乏实际音响,现代教育中通常求助于计算机音序器分步录入功能。

3.配器法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交响乐及合唱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团音响及音乐色彩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由于学生没有条件试听自己的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配器教学实践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试听的旧的模式当中,所以配器法的教学与实践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引入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电子合成器辅助教学后,可以把整个配器写作过程一步步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听到自己配器的音响效果。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激发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与实践的效果。教学中一般可以运用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

此外,作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缺乏实际乐队演奏配合等诸多条件限制,通常可以选择一款拥有强大MIDI音序功能和出色数字音频功能的音乐工作站软件如德国Steinberg公司研发的Nuendo3进行辅助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作曲者将不仅仅停留在钢琴弹奏和乐谱上,而是将乐思在第一时间变成音响,存入音序器,并可随时进行改动或选听任何一个声部或整体效果。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曲者可以将创作、表演、指挥、录音等环节独自一人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

三、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中外音乐史

今天的“史论”教学已经基本摆脱过去的“一本书”“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授课教师至少掌握Microsoft Powerpoint工具制作教学幻灯片。有的教师还会进一步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具有丰富文本、图片、媒体素材和动画设计的优秀音乐课件,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通过电脑微分音制作出的范例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在律制上的差异。在讲解中国和世界各国民族乐器时可以在展示乐器图片的同时,借助电脑音序器中的世界民族音色插件播放各种乐器的音响。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都融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这些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甚至是音乐表演的教学中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充分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它是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多元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影响到我国音乐专业人才专业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旭.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唐霁虹.音乐课件制作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弛编.实用乐理与电脑制谱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弛编.和声与电脑自动伴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吴建杰.百年音乐——多媒体创作经典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3篇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

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

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MIDI和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4篇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

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

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MIDI和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脑音乐系统;音乐教学;和声

一、在和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和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通过电脑音乐系统中的音序软件和打谱软件,将谱例中排列不同的和声进行方式直观地通过视谱体现在电脑屏幕上。教师在讲解和声进行时可以通过鼠标进行随意修改,在讲解和声功能的链接和对复杂的和声进行剖析时,还可以通过电脑音乐技术进行多声部的分离,将修改的部分调出,利用音源设备进行音色的转换,最后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比较,就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视听同步的效果,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直观。这不仅能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乐谱显示与和声听觉效果不能同步的问题,而且丰富的音乐也能使和声教学更贴近音乐本身,在教学中发挥它的独特优势。

对四部和声作品的分析,会因为教师钢琴演奏水平以及四个和声声部音域的复杂性受到限制,很难完整地向学生展示四部和声进行时的实际音响效果,学生就只能在老师的讲解下看着谱例牢记和声进行的理论原则,却感受不到真正的音响效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教学情况,可以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引进得到改善,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到所需要的谱例,并导入到相应的音乐软件中,制作好教学课件。在课堂中,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能看到清晰完整的谱例,还可以同步听到音响效果,既减轻了教师上课过程中不断演示的麻烦,也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在配器课教学中的应用

配器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音乐理论课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对作曲、复调、和声等几门理论知识有扎实的基础。但由于高师及音乐院校因教学环境及软硬件设备的局限,不能很好地把音乐作品通过音响效果直接反应在听觉上,但若运用电脑音乐技术对和声色彩的选定、织体的设计、旋律线条的写作加以选择,则可以让学生边创作边同步视听到在实际乐器演奏下的配器效果。教师也可以集中不同的组合方式或编配方法甚至是创作手法作出对比的音响效果,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教师可以就上述问题作出鲜明透彻的详细讲解,在加深学生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增强配器的可操作性。

对多声部音乐进行配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中有大量采用真实乐器录制的音色库,可以从采配器中调出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多声部的管弦乐配器。学生在自己制作器乐编配的同时,通过对乐器音色的辨别,对每个声部的多次倾听和分辨使听觉变得更加灵敏,既训练了学生的耳朵对不同音色辨别的敏感度,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耳朵对各种音色的分辨能力。通过配器使学生对配器效果的掌握和分析更加细致,从而获得从节奏、音色、和声效果、音乐情绪的多方位感受,让学生做到视听统一。这样既能减轻教学的难度也弥补了教材和音乐素材的不足,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听音训练与乐谱的视唱是两项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钢琴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学模式下,常常会单独听记写单音、音组、和弦、短小旋律,教师也会遇到因为长期反复地弹奏单一的音色,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对视唱练耳课程失去兴趣。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用到视唱练耳中,已经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新型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之一。电脑音乐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丰富训练内容,扩展训练范围,还可以让学生的耳朵尽早地熟悉和适应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对所学视唱曲的伴奏带、听音片段和较难演奏的音乐节奏片段事先通过电脑音乐系统进行编辑设计,讲解时可以做到快速地演示和自动播放,从而大大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同时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更可以减少教师长时间范唱的疲劳,使教师在上集体课训练时,避免现场演奏所可能发生的错误,同时能够离开钢琴走到学生中去做近距离地辅导。在视唱曲的训练过程中,因为音乐片段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在电脑内,可以在任意时间“放”或“停”,还可根据教师教学情况的需要逐小节、逐句地播放,其音调、速度、示范音色都可以根据学生对视唱曲的熟练程度进行调整。

四、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是以小课的形式一对一地进行,一个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能带四、五个学生,教师先示范,学生分别进行弹奏,效率非常低,而如果把电脑音乐系统和钢琴课程的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数码钢琴进行集体课的教学,用电脑网络将教师琴和学生用琴相互链接起来,教师用琴具有多样化的重奏功能及多种乐器的自动伴奏功能,有的还具有强大的音乐制作、音序功能(相当于1台合成器),还可以播放现有的标准MIDI乐曲。

数码钢琴系统还需要配备视频系统。在上课时将教师演奏示范的正确手型通过摄像头的拍摄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最正确的信息,通过大屏视频系统,学生的演奏也可以以五线谱的方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还可以打印成乐谱,这样每个课时所提高的效率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观摩,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琴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

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音乐教学不仅吸收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并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大胆创新,这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大的创新,还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做了一个补充和延伸。随着电脑音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码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也就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的重视,将音乐教育实现现代化将不再是梦想。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配音;高职日语;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097-02

根据观察,大部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日语的方式是观看自己喜欢的日本影视或动漫作品。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影视资源合理地引入日语教学,一定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将配音方法引入实训教学。

分组分工

配音实训的基本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并制作一个完整的日语配音作品。要完成配音实训的任务,学生必须自主地去学习音频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有高有低,所以学习音频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所花费的时间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实施“控制分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具体任务,即每个小组都要有技术人员、文稿人员、声优人员及后勤人员(小组成员共同兼任)等。

收音(配音)准备

学习音视频剪辑技术和制作配音片段台词文稿,是配音实训的两个重要前提。

要顺利完成收音,学生应首先确定收音方式,这要求各组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应的音视频处理技术。实训开始前,教师应采用“导生制”,对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对小组的成员展开技术指导和支持。技术人员掌握技术方法后,将所需要的视频片段从原视频中截取出来。

小组的文稿人员反复观看视频片段,写出配音片段的台词文稿。台词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配音作品的完成结果,因此,文稿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去听配音片段中的每一句台词,做到准确无误。台词听写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还能够拓展日语知识储备,从而达到促进学习日语的目的。

声优人员得到文稿后要尽快地熟悉台词,并展开练习。练习时要反复听取原视频中的发音、语气,要透过画面去揣测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并通过跟读来强化训练。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沉浸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真实的语用环境。同时,教师要定期跟进小组的训练进度,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台词发音。

收音(配音)环节

当声优人员完全熟悉台词后,后勤人员协同技术人员安排好场地、设备、收音环境,就可以集中组员进行收音了。

通过实训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根据每组技术人员和声优人员的喜好,学生们主要形成了集中连贯收音和组员分别收音两种收音方式。

集中连贯收音是指所有声优人员集中在同一场所,一边看着无声的视频片段一边按照台词的顺序进行配音,类似于拍戏时的“一镜到底”,技术人员得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音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声优人员可以根据画面来判断自己台词的快慢和应该做出的情感表现,而且可以得到一个依照视频片段顺序排列的配音音频文件,进而减轻了技术人员后期制作的负担。但是,这种收音方法对声优人员的要求较高,一个地方错了可能就要整体重来。

组员分别收音是指每个声优人员单独完成自己所负责部分的配音,配音过程中可以看着视频片段,也可以不看。这就相当于拍戏时单独拍摄不同演员的戏份,技术人员得到的是多条零散的配音音轨(每个声优人员至少一条),因而后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整理音轨,任务繁重。但是,声优人员在配音时如果出现错误,只需要把错的地方重新配音即可,不需要整体重来,节省了配音时间。

后期制作

收音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需要将自己小组的音轨进行整合保存,进入后期制作环节。后期制作主要工作有对轨、原声消音、音频混缩、合成作品。

首先,需要在音频剪辑软件中同时打开原视频音轨和声优人员的配音音轨。处理集中连贯收音时,只需将原视频音轨和配音音轨同时播放,监测两条音轨的声音是否能够对齐。如果有偏移的地方,只需要略微拖动配音音轨调整即可。处理分别收音时,需要技术人员先边听原视频音轨边进行排序,若出现声音偏移的情况,要通过加减速、拖动音轨位置等方法对配音音轨进行调整。接着是对轨,对轨是整个配音实训中最耗时的操作,技术人员要反复听原视频音轨和配音音轨,不断地对比调整两种音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听力,而且通过对比还能了解声优人员在日文发音上的问题与差异。原声消音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可以任意发挥,但基本要求是要对原视频音轨进行消音的声道重新混缩。消音完成后,将消音音轨和之前对好的配音音轨放在一起混缩保存,就可以得到一个成品的配音文件。最后,借助视频剪辑软件,用成品配音文件替代原视频的声音,保存压制,配音实训作品就正式完成了。

评价环节

实训的最后是集中评价环节,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表现,根据最终作品的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和台上发表情况综合考虑,将自我评价、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分数。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技术指导问题

在技术指导环节,由于教师指定的相关软件相对专业,短期内技术人员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用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技术指导时应及时调整策略。例如,在实训前,要求技术人员自选剪辑软件并自主学习教程,指导教师可以提供技术指导。

2.团队协作问题

协作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就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完成实训任务,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而在实训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因为组员不配合导致实训无法进行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积极指导,帮助学生重拾团队精神,从头再来,最终顺利完成配音工作。

结语

配音实训作为高职日语教学的一次创新尝试,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带到一个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投入到实训中,不仅能锻炼日语听写、会话能力,拓展知识面,还可以通过画面了解日语的语言环境,借助实训的机会掌握音视频技能,并在互帮互助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成功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影声音;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移动式

0 引言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更大的画面、更清晰的画质以及更逼真的3D呈现已是当前的发展方向。与之相对应的,电影声音技术也一直在同步发展着,体现在更恢宏的、更具动态的、全方位的声音效果方面,给人们带来了高层次的观影体验与感官享受。就多声道环绕声技术而言,目前,电影声音的设计与制作已普遍使用了5.1声道环绕声技术,而11.1声道的Auro 3D和最多可达128声道的杜比全景声更是将电影声音的表现力推向了极致。这是目前电影领域的技术发展主流,作为一所与电影技术相关的院校,声音设计与制作方面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然而,与音频内容相关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受到教学场地(声学环境)、硬件设备与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试图探索性地设计与搭建低成本的、符合教学要求的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大多数院校都具备可行条件的简易教学平台,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

1 现状及紧迫性

为电影制作高水准的声音,无论是5.1环绕声还是杜比全景声,传统的方式是建造1∶1的电影混录棚,因为只有在相似的声场环境中制作声音,最后的成品在相应的影剧院播出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佳的听感效果。比如在被誉为中国电影后期制作“航母”的中影基地,可以看到众多大大小小的对白棚、音乐棚,以及Auro3D棚和杜比全景声棚。如此高昂的设备投入和对声学空间的要求,大多数院校并不具备条件。这样,大大制约了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开展。教学要么纯讲技术,要么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手段单一,缺少临场体验与直接感受,因此教学演示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只能在学业完成前去有条件的企业实习,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振兴电影产业靠的是电影技术人才的培养。围绕培养目标,在重视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领域教学的同时,迫切地需要我们充分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并进行优化组合,创造性地去开发及利用,用有限的投入以期发挥原有教学资源的最大效能。

2 教学系统的设计理念及目标定位

2.1 设计理念

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是为受教学场地及环境制约的院校开展相关内容课堂教学而设计。作为一个简易音频教学平台,能方便地进行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基础教学。搭建该系统只需利用现成的周边环境相对安静的多媒体教室,墙面及地板适当加以声学处理,配置一台计算机、专业多通道声卡(音频接口)、话筒、若干监听音箱及支架等附件即可。根据声道设置配备相应硬件,投入少,效果明显;移动便携,随时搭建,不改变教室功能用途,相信大多数院校都具备可行条件的。

2.2 目标定位

该系统设计目标是在硬件指标有一定保证下,必须达到多声道(5.1以上)、短延时(4毫秒以内)、最大响度120分贝左右的实时音响效果。同时,在多声道技术回放演示及编辑制作教学时,需兼顾当场录音拟音的配音配乐功能;符合最佳听感音区可容纳20名学生规模的中班教学人数,设备安置以不影响观看大屏幕投影为基本定位。

3 教学系统的搭建方案

本文选择基于5.1声道回放制式的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作为搭建的示例方案。5.1声道回放制式是杜比数字(AC-3)音频编/解码技术最基本最普遍的应用,本例主要通过计算机音频工作站配合多通道声卡进行声源控制,以5.1声道回放制式标准实现声音重放、现场编辑制作、实时录音拟音混编等教学演示,能基本达到5.1环绕声的影院听感效果。

3.1 硬件标准

音箱选择:一般以独立全频带有源音箱为主。其中包括左右主音箱、中置音箱及左右后环绕音箱,另外加上一个用于增强低音效果的大口径低音音箱(俗称低音炮)。

音频工作站:高配置的计算机、专业多通道声卡及音频或MIDI输入设备。

话筒、音箱落地支架及音频连接线缆。

临时录音拟音用的静音室可选配ATTIC noMex拆装系列产品。它采用隔音材料制造,标准型仅厚43mm即可实现相当于120mm厚度砖墙的隔声(约52dB)性能,体积结构小巧,功能俱全,并带有脚轮,内部具有独立的吸声系统、供电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和通风系统,可以快速组装成为一间理想的声学房中房;并可以推动它到教室的任意一个角落,随时随地为您提供一个安静空间进行拟音录音。

3.2 软件选择。

软件选择:工作站软件选择ProTools或Cubase等,结合独立音效插件就声源的音量、声像、声道数进行操控,将信号通过多通道声卡发送至各个扬声器,实现各类多声道效果演示。

3.3 搭建方法

一般选择中等大小的多媒体教室为宜,利用原有的大屏幕投影设备,对门窗作简单的隔音处理,对墙面和地板做适当的消音处理。例如关紧门窗,开启通风设备,挂厚布帘或吸引材料,铺设地毯等等。按照5.1标准位置安放音箱,同时将音箱置于适当高度的支架上。最后,连接信号线缆,启动音频工作站即可开始工作。

4 应用特点及教学方法

4.1 应用特点

“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声道环绕声系统在任意空间的快速组合和拆卸;从单声道到任意一种多声道制式的搭建和演示,且声道制式不仅限于现有的标准,可改造,可发展,可创新;为建声设计研究和音频测量研究提供必要的多声道声源信号;为多声道环绕声录音、混音、建声和测量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基础;实现多声道环绕声监听,为音频后期制作提供条件,并为特殊音效和特殊听感研究打下基础。

从拓展性角度来看,可以采取网络化协同工作模式。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可利用Source-Connect或VSTunel工具,使更多人在线通过网络同步工作,联合设计编辑,实时完成音频制作工程;离线状态下,每个学生的制作工程可在平台内演示、互评及教师当场评定等等。

4.2 教学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传统的视听演示教学模式能向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后的演示过程,学生有比较直观的听感体验。虽然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是一种单向的交流。为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动手参与学习过程,更多地应该采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模式就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复杂的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分解简化,并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消化教学内容,师生角色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动手实践,互相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合唱团 组建 训练

一、在中学生中开展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方面合唱教学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合唱团的组建规模

实践证明,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团,其人数规模大约在30至60人之间比较适宜。如果少于30人,只是一支小合唱的队伍,并且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会产生一些问题,以至于和声效果不理想。如果多于60人,从合唱水平提高和组织工作方面又会增加不小的难度。

一般的规律,学生合唱团的规模与其水平、能力、管理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规模大,其阵容强、影响力大、普及作用好,但合唱水平提高较难、整体效果偏低、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规模小,其阵容弱、影响力小、普及作用差,但合唱水平较易提高、整体效果相对高、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减小。正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相互制约、相互矛盾,所以要实事求是地来确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规模。

三、合唱队员的招收

1.招收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方法:在音乐课上挑选,即通过抽查个别学生的歌唱,从中了解这些学生的音乐能力(音准、节奏感、音色、表现力等);在学校和班级举行文艺活动时挑选,可从中发现一些好的苗子。

2.招收的要求

招收合唱团队员有不少的要求,如视唱能力、乐理知识、表演水平等,但这些可在学生进团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音准概念、较好的声音条件、能胜任本声部的音域、较强的节奏感,这四方面的素质和潜力。

3.如何考查学生、挑选队员

(1)音准

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而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一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准确;二是,老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辩和模唱。

(2)声音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法来考查,让学生演唱一首歌,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以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对于存在着声音个性突出而融合度又差、用声习惯不好等问题的学生的入选,关键在指导老师是否有能力加以纠正、解决。

(3)音域

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老师们一般习惯根据队员音域的高低来进行声部的分配,高音唱得上,就分到高声部,否则就分到低声部。实际上这种简单的分配法不利于组建成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对于那些既能上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指导老师一定要按照合唱团、合唱作品的需要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4)节奏感

考查时,老师可编一些简单的节奏、两条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用手示范,让学生准确地辩别并模仿出来,以考查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

考查时抓住上述的四个重要条件,就能招收到合格的合唱队员。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使整个合唱团能够完美的来表现作品。

四、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与划分

由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品多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作品,超过四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

1.二声部配置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声部配置,只有高与低两个声部。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配置。演唱一些小的作品,队员的演唱能力容易达到,也更能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

2.三声部配置

在高低两个声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中声部,这就是三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训练、演唱范围的扩大,队员们演唱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把女声合唱的作品纳入其中,因为女声与童声的声音相近似。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其作品表现力上有一定的难度,对队员的音乐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3.四声部配置

在高低两个外声部基础上,加入两个内声部(中高声部和中低声部),这就是四声部配置。这样的作品很多,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的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指挥也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声部的训练要由易到难、顺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二是演出作品的选择,要与合唱团的演唱能力相吻合,切忌好高务远。前者能使队员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后者则不致因作品太难,队员力所不能及,而造成无法准确、完美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合唱团声部的划分,既要根据个体的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那个声部;又要强调合唱团各声部间的平衡,以及从低声部到高声部之间的力量对比。这里有个原则,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低音部的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多点、声音要大些。高声部的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作品的要求而定。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听觉联想图声文同步电脑音乐制作应用直观性

一、服务于和声学音乐教学

多年以来,在高等院校的音乐系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但由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又由于中国的乐器大多为单旋律乐器,所以中国学生大多对多声部音乐感觉较弱。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的听觉联想。而教师在抄写谱例时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难以培养学生对和声音的听觉习惯及对和弦联结的感觉和审美观。一味地练习和弦联结,而忽视了其音响效果,这几近于“纸上谈兵”。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和声教学,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到”的心理困惑。另外,教师在举谱例时,由于谱例具有复杂的织体、多声部的和声、极快的速度,教师为了在演示中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备课时要用大量时间练习。有的谱例甚至更难,以致非常困难或无法弹奏。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起来辛苦,学生学起来枯燥的局面。久而久之,会有许多人失去了对和声学习的兴趣,以致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而电脑音乐技术的引入很轻松地解决了以上难题。我们以电脑音乐制作最普遍最广泛的软件,美国TwelveTone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PyoAudio(TM)9.03》为例。

和声学教师再也不用为不能演奏和声谱例而烦恼了。有了钢琴卷帘窗口和五线谱窗口两大功能,不论再难的谱例,哪怕不会弹钢琴,只要能认识五线谱,都可以完美地演示给学生听。任课教师可提前把上课需要的谱例输入电脑保存,输入过程可用软件中实时录音功能,或用步进录音功能降低弹奏的难度。在音色库中可以设定不同的音色。在钢琴卷帘窗口修改音符、节奏时值、控制表情、力度的变化,速度可以随意设定,快慢程度会令你无法想象。课堂上只需几秒钟时间把文件从电脑里调出播放,避免了抄谱、弹奏等重复性劳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内容的讲解上。

综合利用Cakewalk音乐制作软件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五线谱窗的乐谱显示进行授课

五线谱窗有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在授课时,可将和声谱例与谱例实际音响同步向学生展示。在讲授基本写作与方法技巧、写作规律时,通过使用鼠标移动和拖放音符功能,可表现同一和弦的各种形态,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的音响效果的同时也看到了谱例。使学生能掌握不同的和声效果,对不同的和弦联结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视听同步,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利用五线谱窗进行作业批改

在批改和声作业时,由于学生写法不同,不整齐和用橡皮擦过造成音符不清楚等原因,教师在批改时费时又费力。但五线谱窗有放大功能,可以将五线谱及音符增大数十倍。在批改时就不会那么费神了。在批改时发现原音轨也就是作业音轨中,有错误时,可将错误和弦联结片段拷贝到另一新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然后修改原音轨错误音符。学生在视听后便会对问题一目了然,必要时还可以在乐曲信息框中输入批语注解等。这样便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时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能更好地备课,更有效率地授课。

(三)利用五线谱窗口进行习作讲授示范

在讲授习作示范时,由于同一习题有不同的和声配置,而黑板的大小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把众多的方案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学生不能同时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而不同的音响效果也不能很快地听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而五线谱窗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不同的方案写在不同的音轨上,然后用静音或独奏音轨去对比不同配置的不同和声效果。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给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和声审美趣味。

二、服务于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课程,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种教学手段的利用,如谱例的音响欣赏、乐队的合奏、观摩音乐会、音乐高科技、电脑音乐制作等方法。但因为教学环境等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及钢琴试听音响的旧模式中。这样的模式教学,便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了兴趣。即使大多学生在如此枯燥的课堂上学到了一些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却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从而使配器法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电脑音乐制作的引入让以往的教学状况随之改变。

(一)有利于乐器法的教学

在以往教授乐器法时,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介绍管弦乐队、小型民族乐队和电声乐队中的常见乐器,力求使学生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主要功能、演奏方法、记谱法以及在乐队中的运用。但这些内容都是书本知识的介绍。书上白纸黑字,使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感到乏味,以致注意力分散。还有的学生配器法背得一字不差,却把乐器张冠李戴,甚至根本就不认识所学乐器的样子。

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可采用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光盘软件《Musicalinstruments(乐器)》。让它来服务于音乐教学,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性质、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软件可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大、中及倍大提琴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提琴类乐器。同时还可以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性质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最有利的就是还能听到该乐器的声音。这样图、文、声三者相结合,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对该课程有了很大兴趣。教师再也不用费口舌地去反复讲解那些枯燥的文字了,也不用费神地去搜集乐器的图片了。这样便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讲授更重要的知识了。

(二)有利于配器法的教学

在以往的和声教学中,尤其是到不同声部的乐器结合。同度结合、八度结合、多重八度结合,还有和声配置法如叠置法、交置法、包围法。一直到更深的为管弦乐队配器。在讲授时,没有音响效果,一味地去讲声音是如何的圆润、轻盈,如何的充满力量、音响宏大,如何柔美动人,如何暗淡无色,光用文字来形容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无法体会其音响效果。所以在配器学习中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也不会运用自如,甚至无法下手。

为改善配器教学现状,在应用了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后,以上问题又一一解决了。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中有大量音色库,还有些音色都采用真实乐器,在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时,可以调出各种乐器的声音,用采配器。在制作自己的配器时,学生们训练了自己的耳力,慢慢地提高了对乐器声音辨别的敏感度,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

在讲授不同乐器的结合时,教师再也不用费很大劲去形容音响效果了。只要调出所要乐器音色并同时播放,音响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为学生示范、为旋律配器时,再也不用像以往的光是写在总谱纸上,而听不到其音响效果了。电脑音乐制作把以前配器所要经过的几个步骤(思、写、听、改、演、录)这样庞大的工程同时进行,可以边想边写,边写边听,边听边改,边改边想,在同一时间听到自己配器的音响效果。当完成配器后,自己是演奏者,又是制作人、录音师。学生们在录制配器音符时,不但练习了键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节奏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因为电脑音乐制作可以增强对音乐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内涵。

在使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好配器后,多声部的管弦乐配器已很大程度地训练了学生的耳朵,使学生的耳力听觉更加灵敏,对每个声部都清晰可辨。在制作的同时学生们获得了从音色、节奏、和声效果、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感知。运用现代的音乐科技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紧跟时代脚步、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发掘他们的创造力与潜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各种节奏、风格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可见,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引入能强有力地服务于音乐教育,这是以往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科技性的教育模式将更适应当今的教育理念,将更有力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音乐教育,使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三、有利于视唱练耳教学

将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到视唱练耳中,已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丰富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以往教学所处的单一音响的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而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相当有益的。

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但电脑音乐制作的运用,使老套的课程变得生动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还可以自己用MIDI制作伴奏。上课时通过电脑对视唱曲和练耳内容进行编排,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时更可以减少减轻教师不停伴奏和范唱的辛劳。电脑制作的内容节奏音准非常精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音色均可任意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教师将会在授课时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运用了电脑为教具后,练耳不再是钢琴单一的音色了。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音色来播放同一旋律,让学生体会不同音色的同一旋律、风格。为学生今后参加各类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

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中占有相当比重,也是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度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内具备了打击乐器效果。调出打击乐音色后,每个键盘上有相对应的打击乐音色,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手鼓到梆子应有尽有。教师可以将打击乐音编成节奏型,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以往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口读“哒哒哒”进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效果有天壤之别。

四、服务于声乐教学

声乐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教学,也就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很多人都说声乐是最难学的科目,因为它不像理论课或器乐课那样直观。另一个问题就是声乐教学双方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代价和时间代价。教师在讲课时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音的位置,教师就要反复示范。如果示范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教师的疲劳。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也只是教师的演唱或是大师的CD或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依赖心理或方法错误。

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以让声乐直观化。可以应用到相应的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9.0或音频软件CoolEdiepro、2496或Soundforge录制声音。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示范在讲课时实时录入电脑,电脑将生成音频波形文件。这样,声音就可以看到了。好的声音的音频波形与不好的音频波形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可以把波形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便可直观地去讲述问题的关键了。这种直观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体会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发现自身的不足。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及时发现、及时改正。教师可以把自己录好的声音反复播放,让学生聆听,并穿插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教师还可以把课堂示范及一些重要资料复制到光盘上,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性发展,同时又无形地对学生进行了课后辅导。

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它可以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再者是可变的“跟节奏”伴奏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节奏感和风格感训练。同时,教师在伴奏时不容易更投入地去听学生声音的正确与否。正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运用电脑音乐制作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和风格观,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可见,电脑音乐制作能很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五、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如Window98/2000/xp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熟练电脑音乐制作技巧,如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SONAR、HW、Band-inABox等的熟练操作和相关硬件设备如MIDI接口、音源、功效、调音台的操作。电脑音乐制作能够很大程度地服务于音乐教育。但事实上,要运用好这种现代化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合理科学的应用。一堂质量差的多媒体音乐课或许比传统方式教学还要糟。但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中多媒体所带来的崭新知识传输方式、广博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当然,教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不可忽视的。电脑音乐制作这种多媒体音乐课的介入,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不能全部依赖于电脑,否则会使课堂成为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教师在无形中充当了“播放员”“放映员”的角色,从而适得其反,不利于音乐教学。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音乐技术是音乐教学的一大辅助工具。教师应利用这一科技性教具合理地进行音乐教学,主次分明,传统音乐教学与多媒体科技相互结合,使音乐教学更科学、更生动、更有效率。

结语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音乐制作和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现代的科技性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中已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音乐理论课程中采用电脑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但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课程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调动和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也使得音乐教学质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配音发声教学范文第10篇

一、教学目标须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南,是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毋庸置疑,明确教学目标是任何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无“的”则无从“放矢”。那么,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和声公共课的教学对象是非作曲专业的高师学生,其将来大多从事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对他们的培养应注重“一专多能”,而“多能”相对讲则更为重要,其音乐方面的内涵主要包括个体的总体音乐素养和多项音乐技能。和声公共课做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学生“多能”培养中不容忽视。通过此课程,学生一方面可对传统的和声理论进行一定层面上的认识和了解,其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和声概念、常用的和声手法等,从而增加自身的音乐理论修养,增强对多声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另一方面,和声公共课与学生的音乐实践也不无关系,例如,为旋律配置简明、有效的和声,即是他们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这项技能的获得则主要取决于对常用和声语汇、和声手法的掌握,就此意义而言,和声公共课又可看成是一门实践课。

需再次强调的是,四部和声写作训练对于作曲专业学生来讲,的确是一种培养和声思维、磨炼传统多声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重要基础,是必需的,但它绝不应成为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或主要内容,因为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的主要不是多声音乐创作,就高师学生而言,对多声音乐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求达到认识与理解就足够了”。但据笔者了解,目前在一些师范院校的和声公共课大纲中,仍把四部和声写作做为教学的重点,于是相当一部分的课时用在了实用意义不大的传统四部和声写作上,和声课的考核内容也主要是“为旋律配置四部和声”,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和声课愈学愈枯燥、无趣味,内容不实用。由于所学的四部和声写作规则跟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几乎没有关系,所以很快就被遗忘,隐约能被回忆起的也无非是“避免平行五、八度”,“避免声部交错、超越”等诸如此类的“规则”。在对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基本和声手法进行分析时,学生则变得无所适从、一片茫然;为一首简单的旋律配置和声,学生同样感到棘手,对和声手法美学内涵方面的理解更是无从谈起,一句话概括:学的用不上,用的没有学。可以说。这样的和声公共课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是教学目标没明确,或者说是目标偏离,从而也就无法正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自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应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使学生对传统的和声理论(主要包括基本和声概念、常用和声手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此为理论修养范畴;其二,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和声配置手法,主要体现为能为旋律配置简明、有效的和声,此为实践运用范畴;其三,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和声听辨及和声分析能力,主要包括识别和声材料、理解和弦用法、把握和声风格,进而提高对多声音乐的鉴赏能力,此为综合能力范畴。

二、教学内容宜简化

教学目标明确之后,和声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就应紧紧围绕此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可以说,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不适用是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是教材的建设。”据笔者了解,教材选用的不合理是当前和声公共课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例如,一些高师的和声公共课教材仍是苏联伊・斯波索宾等四人合著的《和声学教程》,教学大纲也基本依照此书内容制定。众所周知,伊・斯波索宾等所著的《和声学教程》通过对传统和声进行缜密、有序的归纳,进而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传统和声的逻辑体系,是学习传统和声较为理想的教材之・。但是,此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中的“有些条条框框规定得过于机械、刻板”,“在今日实用价值已不大”,对于和声公共课,着实不宜照搬此书章节进行教学。而其他的一些主要针对音乐院、系作曲专业所编的和声教材,同样也不应成为和声公共课的专门教材,这是由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目前,已有若干种针对师范院校和声公共课的教材出版,实乃有利高师和声公共课教学之举措。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仍有必要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如要考虑具体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力求参考多种和声教材,做到这些教材的优化组合。

和声公共课的主要内容是欧洲传统和声理论(当然,非主要内容的近现代和声、民族和声也应适当给予简要介绍),但因课程性质、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教学中对其中内容应有所取舍。应选择讲授基本的和声概念、常用的和声手法,内容力求简明、实用,切忌追求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否则,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授的许多内容不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实用;学生很容易抓不住要点,头脑出现混沌状态。例如,在讲解一些不协和和弦的解决时,常用的解决方法要让学生牢记,至于个别的特殊进行,即可一带而过,做到“了解”即可;再如对四部和声写作规范的讲授,更适合概括式、简要式的讲解,而非罗列一个个条条框框。总之,要点不明、主次不清、流于罗列是造成和声课“烦琐”的主要症结所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适于高师学生掌握、运用的内容,同时参考多种教材,最终加以概括、归纳。而且,教师对所选教学内容,必须清楚哪些是学生必须认真理解并牢固掌握的,哪些是仅做了解的,以切实避免学生对真正需要掌握的要点模模糊糊。总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紧密结合和声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精、简,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三、实用技能要突出

由于和声公共课的教学对象是

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两部分:教学能力;音乐能力”。这就要求其教学应突出师范性,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突出教学实用技能。

(一)掌握和声配置方法

如前文所述,和声公共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和声知识较为熟练地为旋律配置简明、有效的和声(此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这就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包括正三、副三、副属、大小调交替等范畴)中的和声概念、和弦纵向音响特点、横向连接逻辑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扎实的掌握。如此,由简至繁、循序渐进、逐渐积累学生头脑中的和声语汇,掌握和声配置的一系列要领,并运用这些语汇和要领为旋律配置简明、有效的和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为钢琴即兴伴奏与多声部合唱等编配能力的培养提供扎实的和声知识准备(当然,此并非唯一目的),这对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尤其重要,也是检验和声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参照。因此,教师应重在将各个知识点中的和声用法讲解透彻,培养学生的和声配置技能,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和声的动力及创造力。

(二)培养和声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和声知识对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和声手法进行正确分析和认识,进而了解该作品的和声风格及其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作用,提高对多声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是和声公共课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对于不以写作为目的的和声公共课,应将和声分析置于主要地位。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和声理论,能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中的主要和声语言、和声手法进行扼要分析(当然,应将分析内容限定于大纲范围),进而了解其和声风格,增强对多声音乐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所以,在和声公共课教学中,应将和声理论讲解与实际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对和声理论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有了清晰的认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之,“通过活生生的音乐学习和声,比纯抽象的理论演绎更加有效”。

(三)培养和声听觉体验

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也曾指出,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和声公共课教学同样要重视学生“听”的能力培养。上海音乐学院孙维权教授在其《从迷人的音乐中感受和声的魅力》一书中也提到: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和声题,不如多听、多看、多分析音乐作品,以加强对和声音响的感受。学生内心和声听觉的培养应与和声教学内容同步,通过聆听各种常用和弦的不同音响,体验不同和声连接的音响效果,逐渐培养、积累他们对和声音响特点的内心感受。一方面,通过聆听、品味各类和声音响带来的美妙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声的魅力,激发对和声的兴趣;另一方面,将和声理论学习与实际和声音响体验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和声配置,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和声知识。 最后要指出的是,四部和声写作虽不应成为和声公共课的教学重点(前文已述),也并非要在教学中完全放弃四部和声写作,结合各个和声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基本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需要的,其意义有三:首先,可加深、巩固对和声理论的认识,有助于和声编配能力的培养;其次,通过了解各声部的基本特点、写作规范,可为日后可能进行的多声部写作(如合唱)奠定一定的基础;再次,在习题的视听、修改中,能够使学生感受不同和弦、和声序列的音响效果,培养和声听觉。因此,适当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是需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和声公共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