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听、看、读、写、思、问、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常规学习习惯 培养
前言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一是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可分为:(1)书写整洁、一丝不苟;(2)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3)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4)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5)课前预习,课后回忆复习;(6)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7)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8)知错改错,及时纠正;(9)勤学好问,积极求教;(10)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1.听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作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听时,要作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做积极的信息交流。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2.看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通过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从而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听、看、读、写、思、问、辨、检、说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常规学习习惯培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一是传统学习习惯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可分为:1.书写整洁、一丝不苟;2.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3.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4.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5.课前预习,课后回忆复习;6.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7.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8.知错改错,及时纠正;9.勤学好问,积极求教;10.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1.听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2.看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通过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从而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读
观察能力是对事物的有意感知,高于单纯知觉表现,通过观察能力的表现,实施和能动地发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教师便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很多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而且对其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实例说明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是学生自觉地投入观察训练的前提。学生明确了行为意义,就会避免盲从和被动,增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加强对观察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物理能力与物理素养,物理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然要有教师的具体指导。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三、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课堂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学好物理知识,而且它本身就是物理知识。观察实验,可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要领,明确观察对象,或全面观察,或重点观察,或对比观察,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分析观察的物理现象,判断出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高低对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提出“闻这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早识必妄”的论述。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通过多年的科学教学,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切入点
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认为观察是一件非常简单人人生来就会不用学习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中存在很多不良的观察习惯,所以从小有意识培养很重要。良好的观察习惯包括: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持久性、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艰苦性。对于这些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
例如在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在观察中只是兴高采烈的陶醉在“敲鼓弹琴”的热闹场面中,而忽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时教师予以及时纠正,培养正确观察能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以局部代替整体,导致观察不完整,不全面。培养学生能够有耐心地、长期地观察事物与变化习惯,而不是“走马观花”。观察不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易事,要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必须付出艰苦的去观察,才能提高观察能力。
二、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科学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所以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在教学观察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通过丰富的观察实践内容让学生积累观察方法和观察技能。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方法与技能的实践中来。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环境的联系的观察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经历,学会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其它的观察活动中去,同时帮助观察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在其他同学的活动中得到帮助和启发,共同提高观察能力。
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们亲身知道了观察顺序和方法,写起作文就有条有理了。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关键词:培养学生 观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01-01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与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
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观察能力对于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注意哪些呢?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观察的必要性、初中物理考查的观察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阐述,通过教学案例和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论证,证明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35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培养。中考物理将能力的考查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主要是通过有关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初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一、观察的必要性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领域,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与平时的观看是不同的,它的不同之处在于物理学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在观察、提出疑问、做出猜想、证实猜想这些科学要素中,观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没有正确的观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归纳出正确的规律。观察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始终,教材的第一堂课主要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的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将观察与物理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本中大量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都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而如今不仅仅是物理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竟然是不会审题,导致各科教师在该问题上都比较苦恼。究其原因,实际就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真正做题时抓不住问题的中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观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现在和将来的物理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物理考察的观察能力主要有观察自然现象能力、观察实验现象能力和观察生活现象能力等。
二、观察现象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包括素质的培养和技巧的训练。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具体措施并加以实践。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提问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所必须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包括素质的培养和技巧的训练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引发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1.对学生观察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能根据物理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掌握必备知识。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例如在做水沸腾的实验时,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引导学生比较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的区别,这样观察会更清楚。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水沸腾的过程,总结规律。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物理实验观察素质。其次,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实验观察时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获得观察结果的,总会遇到一些偶然事故。例如学生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等电学实验时,常常会碰到电键合上后,电表的指针不动、电灯不亮等故障。这时指导老师不要马上去帮助检查线路,排除故障,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检查原因、解决问题,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绝不气馁,直到圆满完成观察任务为止。再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严谨的作风。在实验观察时要尊重事实,正确反映事实,严格按客观性原则,得出观察结论。一旦发现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应毫不犹豫地抛弃错误观点。绝不允许假造观察材料和实验数据。最后,应培养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维的习惯,观察时尽量摆脱已有观念的束缚,使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勤于思索,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的观察实践中探索、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技巧,主要有这几方面:
(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培养和形成学生得任何一种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从实践中摸清这个规律,并找到适合这个规律所要求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规律和进行作文训练的程序应该是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困惑。我认为解决这种困惑应跨出以下四步:
第一步:多看看,提高观察能力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主观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得第一步。
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事;观察自然,包括景、物。
就观察的方法而论,似应有如下相互关联的四点: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等方面对写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82-02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而作文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体现出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也就是要在写作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创造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
一、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创新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兴趣、需要、欲望、动机与活动的效率是成正比的,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是巨大的,否则它怎么可以使达尔文将甲虫放入嘴里,使舍勒去品尝化学试剂氢氰酸,使罗蒙诺夫以无偿40天的劳动换一本书?在创新活动中,主体创新的兴趣越浓厚、创新的欲望越强烈,其创新活动就越有成效,其创新能力就越能够体现,因而其创新的成果就越明显。所以教师应增进写作教学的启发,使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创作,这样学生才会探索知识,拓开思路,积极探讨写作方法。教师再对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加以指导和个性发展鼓励,使学生的作文写作由原来的纠结、迷茫到后来的兴趣盎然。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应,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时必备的本领。法国画家莫奈将雾画成紫红色而引起英国人争议的事情,说明莫奈在作画前对雾作了细致的观察。可见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写好作文的保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觉地、独立地、有序地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并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捕捉进行思维的信息,引发思维,认识规律。如学完《背影》一文后,我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仔细观察父(母)亲或其他人的背影,然后让学生仿写《背影》。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得到相应的理性认识,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批阅时我被学生笔下的父(母)亲的“背影”所感动,及时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对观察不成功的同学树立他们的信心并进行指导。学生在我的引导和训练下能够注意观察事物的异同,能够从不同角度作比较观察,从而能够全面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