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机构校长工作总结

培训机构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探究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涵盖的内容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完善一是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高职继续教育培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努力做好高职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全文阅读

进一步推动“有培训”向“好培训”转变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意见》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中小学校长培训“悄然”的变化。那么,《意见》为什么要创新?它将给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带来哪些新的变革……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

1.近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当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许涛: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所好学校。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训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和农村学校校长,提升了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二是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律,基本形成了符合校长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建立了校长培训的相关管理制度。三是不断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者队伍建设,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省、地市、县区四级校长培训体系,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广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质量培训的新期盼相比,中小学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问题,如发展不平衡,统筹规划不够;培训模式改革步伐不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项目招投标等机制尚未建立,培训过程监控不够等。

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明确了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制、队伍建设、监管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可以说,《意见》顺应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发,将对各地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2.《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许涛:《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训机制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提供坚强保障。

《意见》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三项主要任务。一是谋全局,有计划地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二是补短板,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族地区校长培训,加大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力度,重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三是促高端,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为优秀校长、园长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3.您刚才提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那么《意见》提出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全文阅读

基于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

在对×市干训中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干训中心的情况为代表分析了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的主要成绩,找出尚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夯实基础。校长培训师资队伍自身发展研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师资队伍,必须要做好现状研究。为此,笔者选择×市干训中心为样本作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以×市干训中心为典型,分析校长培训师资队伍的现状,总结校长培训师资建设的成功经验,找出尚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夯实基础。一、调查背景简述调查在笔者所在的单位×市干训中心进行。这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干部在职培训的机构,主要培训对象是×市在职中小学校长以及后备干部。1.×市干训中心的基本情况×市是江苏省的中心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市干训中心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人员编制挂靠在市教育学院内,与市教育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干训处“三位一体”合署办公。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教育学院和其他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市干训中心仍保持原有体制,和升格后的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接受大学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双重领导。×市干训中心这种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它代表了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地方高校的优质资源,把地区性的市级干训中心附设在地方高校内,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行政和高校两个积极性。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它又是一种特例,并非所有城市的干训中心都有这个条件。在以×市干训中心为典型分析校长培训师资建设的有关问题时对这一情况应有一个恰当的了解和评价。作为大学的附设机构,×市干训中心可以充分利用本高校的师资资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较高质量的师资条件。同时作为一个经济文化教育都很发达的中心城市的教育机构,×市干训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市高校科研机构多,实力强,科研和教学人才众多,地方基础教育发达,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师资队伍较强的优势,兼职教师来源也相对充裕。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干训中心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基本建立了正常的校长培训制度。干训中心自身承担了一系列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专题培训的任务。还和兄弟省市干训机构合作,举办了若干个跨地区的校长培训班。2005年以来,该干训中心每年培训中小学校长约400~700人次,每期校长培训班时间跨度短的一个星期,长的半年以上不等。经过多年的实践,×市干训中心的校长培训工作已打下相当的基础,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2.调查样本情况调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选择近年举办的14期专题培训班的78人次任课教师情况进行数字统计分析;二是对正在培训的2期专题培训班的41名校长和14位任课教师作问卷调查;三是有重点地对部分参训校长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四是查阅历年工作总结等文字资料。尽管因条件所限,问卷和访谈的范围和数量尚不够大,但反映的情况和收集的意见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校长培训师资现状的总体评价随着校长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市干训中心的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市校长培训师资总体能保证校长培训的正常开展。14个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班数字统计显示了学员对任课教师78人次的评价:满意达到79.83%,比较满意达18.13%。表3参训校长问卷调查:对任课教师很满意27%,较满意71%;认为任课教师的素质水平很好的24%,较好的68%;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很认真的37%,较认真的61%。可见参训校长对培训师资水平和态度总体上比较满意。

14个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班数字统计显示:任课教师78人次中本院教师有51人次,占65%,外聘教师27人次,占35%。对校长培训需要开设的骨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行政学、教学法等,本院都已拥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专任教师。表4参训校长问卷调查:认为校长培训机构所在大学的专职教师对于校长培训任务来说基本满足以上的占90%;认为南京市用于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对于校长培训任务来说基本满足以上的占80%。可见参训校长对×市干训中心专兼职师资数量持肯定的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对校长培训师资现状的总体评价:师资质量较高,教学效果较好,专兼职教师数量能基本满足所开课程的需求。三、校长培训师资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多年来,×市干训中心在校长培训师资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培训教师素质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市干训中心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一是严把“入门关”。非拥有丰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的名师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历的教师不能进入本院担任培训教师。二是帮助在职教师自我发展、进修提高,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名师。如教育心理学教授陶××,在学院支持下创设工作室,面向全市中小学师生开展多种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获全市教育界交口称赞,成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同时科研获得显著成绩。三是建立兼职教师库。2003年开始,为适应校长培训课程的多样化要求,×市干训中心开始建立本市校长培训兼职教师专家库,发挥地区教育优势,遴选和聘请本地著名的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担任校长班的兼职教师。四是组织培训者培训。作为市一级校长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单位,×市干训中心十分重视培训者提高方面的工作,经常组织本市范围内的干训师资的培训,如2009年组织本市干训教师到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专题培训。2.加强科研,提高培训和师资建设的针对性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市干训中心就提出以科研来带动校长培训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就如何改善校长培训班的课程结构,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培训师资的建设问题。为提高科研水平,干训中心还专门聘请了一批校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担任干训中心的特约研究员。近年为提高农村校长培训质量,×市干训中心从“组织形式、培训方法、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和改进,如采用理论讲座法、专题研究法、参观考察法、论坛交流法、实践反思法、挂职实践法、课题研究法等各种培训方法合理搭配,有机组合;这些培训方法都对培训教师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给培训教师的发展提高提供了课题。干训中心还将调查到的学员需求开列给授课教师要求他们备课和讲课时紧紧抓住农村校长需求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3.和中小学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为使培训工作更好地结合中小学的实际,×市干训中心历来都很注意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和合作,创造条件通过挂职锻炼、和中小学合作科研等多种形式帮助培训教师熟悉中小学。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中小学如南京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北京东路小学等作为校长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培训教师熟悉中小学情况做好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干训中心的教育学教师就和金陵中学等校合作进行校长心理方面的调查和科研,取得了一定成果。又如本院教育学院青年教授彭××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到南京市××小学挂职校长两年,多方吸取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校长班上课理论指导实际,生动活泼,案例丰富,受到校长们的一致好评。4.进行跨地区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近年来,×市干训中心和内蒙古、海南、广东等地干训机构加强交流和合作,组织跨地区的校长培训,吸收各地基础教育之所长,实现优势互补。这一举措也为干训教师开拓眼界提高自身素质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四、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在校长培训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通过对×市干训中心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校长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做好校长培训工作十分重要。1.任课教师教学方法需要改进随着校长培训工作的发展,校长培训的任务、内容、形式已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部分任课教师不能根据校长班的发展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习惯于讲授性教学,上课满堂灌,教学形式呆板乏味;有的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墨守成规;有的教师授课不看对象,针对性不强。

表5参训校长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参训校长认为部分培训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表6,参训校长认为“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单调,讲座太多,没有考虑到学员的实际”的占32%;认为“培训教师的教学大多是满堂灌,形式呆板,手段陈旧,没有示范性”的占27%。

2.任课教师教学素养和水平需要提高尽管总体上承担校长培训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各有所长,专职教师均具有较高的学历,兼职教师多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能基本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但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仍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年轻专职教师虽有较高学历,但缺少教学经验,不善于和校长交流;有的兼职教师囿于自身经验,全局视野和理论功底尚待提高;有的老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对以IT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很好掌握和运用;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对中小学教育实际的深入了解,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表7参训校长问卷调查,虽然有51%的参训校长认为“培训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同时有46%的参训校长认为“培训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仅能提供理论知识”。

以上问卷调查汇总,反映在参训校长心目中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距离理想状态尚有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任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随着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结束,市级和市级以下的校长培训机构专任教师队伍存在被抽走,改行和削弱的现象,队伍建设缺乏正常的机制保证,任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员变动较大,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专业化建设。即便是当前在岗的专职和兼职教师也随时存在着“流失”的可能。如×市干训中心这样和地方高校合署的培训机构内,专职教师大都同时是高校系科的教学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本科或其他层次学历教学任务,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到校长培训班。兼职教师更是本职工作之外再承担校长培训工作的义务,往往会受到其本职工作的影响,时间和精力难以完全保证,有时甚至可能发生冲突。4.任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承担校长培训任务的任课教师队伍结构上不够合理。即使在×市这样相对条件较好的市级校长培训机构,也受客观条件限制,专任教师学科结构很难完全配套,兼任教师无法填补所有空缺。任课教师老中青比例不够协调,带动和影响整个队伍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偏少,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在实际校长培训工作中,还同时存在外聘教师偏多,影响教学系统性、连贯性和使用本院教师偏多,上课缺少实践经验、方法简单两方面问题。表7表明,参训校长问卷调查认为“培训教师中,外请教师太多,培训机构自身没有考虑到外请教师与专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和贯通”的占10%。5.对培训者的培训不到位校长培训工作发展快,要求高,新形式新内容多,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干训机构对承担校长培训任务的任课教师的培训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尚无有效的机制保证。担任校长培训工作的教师上岗前不能得到及时培训。许多任课教师工作任务重,空余时间少,再加上缺少激励和保障机制,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校长培训教学工作需要。表10和表11任课教师问卷调查反映了教师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

全文阅读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摘要: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又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要实现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优质发展,真正肩负起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客观审视现有的发展状态,着力建立规划机制,重点处理城市校长与农村校长的培养培训关系,保障经费投入,优化管理运作模式。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99—03

城乡统筹强调的重点已不再是城市与乡村的梯度发展或非均衡发展,而是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共同发展。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独特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成为重庆一直在努力破解的难题。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离不开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在2011年3月至4月,对全市所有区县校长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在此将对当前农村校长队伍现状进行剖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优质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一、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审视

(一)基本结构不均衡

全文阅读

领雁工程网络视频讲话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领雁工程”的责任感、紧迫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师是关键。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实施“领雁工程”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总书记去年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省决定从**年到2010年组织实施以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领雁工程”。目的是通过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省教师队伍中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师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领雁工程”是实现我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大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到科学和谐发展上来。我省教育发展到现阶段,“有书读”的问题已经解决,随之而来,人们对“念好书”的愿望日益强烈,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念好书”,必须以科学和谐发展理念为指导,尽快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建设为主转到内涵发展为主上来。教师素质是教育内涵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师资队伍的差距。这方面,社会反响很强烈,家长呼声很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领雁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领雁工程”的紧迫感、责任感。

——实施“领雁工程”是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成果,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2005年至**年,在省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全省组织实施了“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17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至**年底,全省共完成了21万人86万课次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1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和10000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各地高度重视,注重实效,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通过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鼓励创新培训模式,素质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超额完成了4万余人、18万课次的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以“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为重点,教师培训支援为主要内容,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名师资源共享工作积极推进。但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不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名师少、学科带头人少、骨干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高学历教师少”的现象仍然突出。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了1000名农村省级骨干教师,仅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比例的0.58%,引领广大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培训、德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等的各类“领雁人物”严重缺乏;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较突出;离广大人民群众“念好书”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吕祖善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听了方青老师的发言后指出的: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实施“领雁工程”就是为了坚持不懈地抓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升。

农村骨干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农村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体现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全文阅读

校本培训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根据《密云县教育委员会“十二五”时期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密云县季庄小学“十二五”时期校本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真・实文化”建设,秉承“文化自觉、自主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校本培训平台,着力培育专业化教师,助推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坚持“提前发现、及时培养、梯级发展”的教师培养工作思路,用文化兴校的理念引领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核心目标,以实施“3395名师工程”(3名市级骨干、3名县级学带、9名县级骨干、5名校级骨干)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实现文化自觉,将践行“真・实文化”提升到新阶段,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素养全面的教师梯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干部为组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形成了“计划―检查―汇报―总结―评价”的流程,通过全链条的管理,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由计划到实操层面的落实。

构建完备的校本培训制度,从组织、制度、经费方面给予保障,通过制度的建立,统筹协调培训各方面资源,从而使校本培训有序开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实施“统筹+分层”的管理模式,学校总体统筹校本培训工作,同时分解各层次培训管理,设置语文培训部、数学培训部、科任培训部、班主任培训部、后勤培训部,通过分层管理,在培训中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实施“1+N”校本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1”为“一课制”研究培训为主导,“N”为多种培训方式参与相结合。即以团队为单位,围绕研究专题,开展富有实效性的“一课制研究”,形成“聚焦课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课堂研讨反思―再次集体备课―再次课堂实践―再次研讨反思―形成经验”的培训流程。同时,借助教学论坛、学习辐射、自学自练、分层帮带、专题讲座、信息技术等方式,构建横纵一体化的学习格局。

整合培训资源,一是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立足学校实际;二是开拓校外培训资源,建立校外资源地图,联系好市县培训机构,联系好市县兼职培训专家,引入家长培训资源,通过多元资源的整合,优化培训结构,改善培训环境,提高培训效能。

实施评价“双轨一体制”,打通教学与培训的层面联系。“研、评、培”一体化,体现培训的实际需求与价值,将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学校整体工作评价相结合,体现培训即工作的理念。每次培训活动做到“八有”,即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主讲、有活动记录、有考勤、有评价、有音像资料。学校还研制了《教师培训手册》,引导教师把日常教学、教研、科研、培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校本培训。

全文阅读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训实效性。但对于什么是培训实效性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实效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的内涵界定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根据培训需求输入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输出到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过程。参考柯氏评估模型,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输出结果可以从参训校长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结束时的学习效果、返回岗位后的行为改变及其工作绩效四个层面来衡量,这是综合性的观察和评估。结合对近两年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可以将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概括为两个相对容易理解、也具较强操作性的评价维度,即返岗后的能力提升和工作改进情况。

首先,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指的是参训校长运用培训所学内容改进和提升工作水平的情况。简称工作改进情况。这是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态度直接应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越是解决得好就越说明培训有成效。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成功做了哪些事”来描述校长参加培训的价值和效果。在做工作改进评估时。可以采取行为事件分析法,通过自我评估与领导、周围同事评价结合的方法。

其次,可以从参训校长返回岗位后的能力提升情况,来衡量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效性。以往不少研究将中小学小长培训实效性理解为上面所说的工作改进,但我们认为,参训校长在培训结束返回岗位后,对培训内容进行复习、选择和内化,并由此提升的实际能力,也可以视为培训实效性的体现。重返岗位后的学习有更强的问题指向性和应用目的,并以此为动力将精选后培训内容转化为内在认识观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技能等,由此提升的能力虽然未经具体应用,但它是做好准备、值得信任的潜在能力。对这种能力评价难度较大,通常只能自我评估,但应当对校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有足够信任。因而总体上。与工作改进情况相比,能力提升情况评估的操作性更大些,可以采取模式化问卷对所有参训校长进行评估。这也是本研究强调能力提升作为实效性标准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本文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指的是:参训校长在返回岗位后,运用培训所学内容、所实现的能力提升,改进工作的情况。这是参训校长将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转化为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能力与工作行为的状况。

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提升的制约因素

缺乏具有一贯性的培训实效性评估。当前,培训机构普遍缺乏能对培训前、中、后关键环节按同一种标准进行评估的工具,这对认识和提高校长培训实效性造成很大影响:训前预评估的粗放性;培训结束时的模糊评价;返岗后效果评估的缺失。校长在培训结束回到岗位后,其能力提升和工作改进变为很小范围内的事情,跟踪和监控难度很大。加之没有准确测量工具,培训机构和送培单位(包括教育局和学校)对训后实效性认识通常较为模糊。如果有借助网络测试的评估工具,能在参训校长培训前、结束,以及回单位一段时间后的能力起点和变化情况,做连续、一贯的测量。不仅可帮助地方教育局及时了解参训校长培训效果,也可帮助培训机构把握今后项目改进方向。因此,能对培训管理关键环节做一贯性评估、实效性评估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是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全文阅读

阳谷县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在对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闫楼镇、西湖乡3个乡镇的9个村(胡马村、周庄、前张岩寨、毛坊村、齐店、皋门村、东老庄、汪庄、东干村)9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走访教育、劳动、统计等部门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和全面地做出了县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属聊城市,位于聊城市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县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办事处、875个行政村。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31.86万人,剩余劳动力总数19.53万人,耕地面积89.89万亩。

二、产业发展与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产业比重为17.11:58.65:24.24。财政收入为2.27亿元,人均收入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在农业就业入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6%,工业就业人口中16~3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60.7%,社会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2.2%。阳谷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紧密型的41个,占到大多数,有各种农技服务组织335个,其中国有45个、民营290个,民营组织已经占到大多数,说明农民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合作进行生产。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31.4万亩,年产量60.06万吨;蔬菜面积达32.36万亩,年产量135.52万吨;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7.8万头、48.75万头、46.35万头和5123万只。工业以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工业总产值达314.28亿元:商贸旅游业为社会服务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三、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本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全文阅读

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 要】不管是从师资的数量还是从师资的质量及能力结构,基层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现状很难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校长培训师资队伍水平对培训质量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保证校长培训质量和效果,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那么在构建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中,培训者个人、校长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培训师资队伍 建设 专业发展 策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09-04

一、问题的缘起

1.校长培训师资的缺乏

几年的教育干部培训尤其是校长培训工作实践,感触颇深是难于、苦于培训师资的缺乏。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小学校及后备干部培训的师资力量靠本校自有师资与外聘兼职师资相结合;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直接送到高校校长培训基地培训;2010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领雁工程”校长培训班理论培训在本校培训与外送到高校培训相结合。在本校培训外聘师资与外送高校培训原因都是自有师资的缺乏。本校没有足够的培训师资,可谓“无米下锅”,难于、苦于“无米之炊”,只得“借米下锅做饭”、“外送借力做饭”。外聘师资和外送培训有诸多困难和不便。外聘师资的困难:繁忙的本职工作与外出讲学的冲突,时间难安排,自然有来不了的;外出讲学太劳累婉言谢绝;外聘师资和我们外送受委托培训单位的师资同样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效果良好;有的老师只是知识理论的堆砌与灌输,缺乏实际经验,效果不佳;有的将已定的专题临时更改,“有什么讲什么”,而不是“需要什么讲什么”,无法按需施训。外送培训涉及住宿、就餐、交通、安全、管理、成本等一系列事情和问题。培训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学校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教育政策法规及参训校长的高要求的理想应然与培训师资实然的差距

我国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施教机构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培训机构应配备素质较高、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

全文阅读

基于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探究

[摘要]以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行为改变为重心,是 目前提高农村校长培训实效性的关键。构建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必须以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为基本着眼点,通过有任务、目标的“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改善”四个基本环节立体交叉地实施,最终达到激发参训校长的行为跟进以及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执行力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校长 培训模式[作者简介]李红(1962-),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学教学及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广西 南宁 530001)[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3—0070—0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后两基”时代的到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管理素养和管理执行力,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无疑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我们以“广西农村校长培训”系列项目为载体,开展“重在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农村校长培训新模式的实践探究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不仅容易为农村校长所接受 ,而且有助于激发参训校长的行为跟进 ,解决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进而使农村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实现农村学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

、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设计校长专业学习成长的方式主要有“理论成师”与“实践成师”两种。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校长培训模式就是采用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以“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改善”为基本环节,过反思典型的农村学校管理案例,寻找案例背后的原因;(3)通过参与现场解读 ,提高参训学员的全过程行为跟进的主动}生。

4.改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1)参训学员撰写“促进乡镇中心学校管理改进计划”改进行动专题总结报告 ;(2)专家团队开展“学校管理改进百佳中心学校”评估指导活动;(3)开展“学校管理改进百佳中心学校”经验总结与交流活动。该环节的预期 目标 :(1)直面农村校长管理困惑,寻找这种管理困惑背后的故事并使更多的农村校长得到分享;(2)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解读农村学校管理实践现场,农村学校校长成为学校自身管理行为的研究者。

由于上述的每个环节都有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总目标要求而进行的详细任务与具体 目标的设定,所以能使整个培训过程的目标引领 、质量监控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二、实施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一)聚焦现实问题与校长管理行为变化实施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 ,首先要求整个培训设计必须聚焦农村学校管理现实问题与校长管理行为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培训者要引导学员通过研究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管理现象 ,从这些典型的或常见的农村学校管理现象中发现隐藏的问题或危机,以此作为学校管理改进的切人点,通过撰写联系实际的“学校管理改进计划”及实施“改进计划”中“管理改进经历”“管理改进个案”“管理改进总结”,记录 自己的在改进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与感悟;像专家一样思考与剖析实践中的“个案”;进行各种形式的对照分析与总结,从而校长自身也在“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改善一再设计一再实践一再改善一再反思”的学校管理行为改进的良性循环 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强调:第一,要以农村校长为主体 ,在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农村学校管理活动的自我观察来改进管理行为;第二 ,“学校管理行为改进”的研究要遵循“即时”“现场”的原则,强调以实践研究 、行动研究带动整个农村校长培训 ;第三,要强化培训者与参训学员间的情感 、信息 、经验的交流,目的是让培训者与参训学员都真正成为行动的研究者。

(二)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培训系统要实现基于农村校长管理行为改变的培训模式的目标 ,关键是能否使这些农村校长培训活动(项 目)成为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和培训机构共同推进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通过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讨论、沟通、协商,形成一个培训项 目执行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高度认可的培训方案 ,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各种相关的培训政策,例如,教育行政部门面向全区下发组建培训活动专家指导团队,为指导专家颁发聘书及对开展培训新模式的培训者举行培训活动等。第二 ,利用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信息平台,宣传使用新模式的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更多理解 和支持。第三,争取专项教育培训的经费支持。在培训计划制订之初就要把在培训新模式实施中涉及的各项培训经费,例如专家并在每个环节中设定主要任务及预期 目标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立体交叉、循环提升的方式始终让培训重心落在农村校长管理行动的改变上。这一模式为校长专业成长中的“理论成师”的人为发展方式与“实践成师”的自然发展方式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