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机技术指导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精选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1篇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副所长、科教科科长、管理科长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市玉米振兴计划,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先进适用玉米生产机械的投入力度;以组织农机技术人员、生产厂家及经销商培训为手段,大力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以示范项目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依托,以开展农机化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加强技术示范,扩大宣传效果,大力推广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机播、机械化收获等新技术;积极培育玉米机耕、机播和机收作业市场,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切实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二、主要目标

2012年,全市计划新增玉米专用播种机、多功能旋耕施肥播种机1000台,新增玉米收割机400台,用于补贴玉米收割机的中央和地方资金投入2000万以上,全市玉米机播率达到90%以上,机收率达到45%以上。

三、技术措施

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首先要掌握其技术路线及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

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为:

(一)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地表覆盖—深松—免耕施肥机播—(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

(二)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打捆(清除)—免耕施肥机播—(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

(三)小麦联合收获—(秸秆处理)—(人工播种)——(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今年,我市三县一区均被省局确定为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这是省局对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各县区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市政府玉米振兴计划,精心谋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把玉米生产机械化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要进一步摸清玉米生产现状,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明确今后几年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发展的机型种类、数量等。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指导监督,把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这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生产机具的补贴力度,在安排购机补贴资金时,应优先保证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播种行距60厘米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补贴。广泛宣传玉米机械化的作用和效益,正确引导各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县区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对玉米收获机械适当累加补贴,积极探索对小麦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播种和机收实施作业补贴;对从事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优先扶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扩大玉米机收作业规模。同时,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农业综合开发、金融等部门在计划、资金安排、项目立项、购机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金,加快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

(三)强化培训,加强机艺融合。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提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是关键。各县区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提前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同时,加强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确保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手和新购机农户全部接受培训。特别是在玉米播种、收获时节,各县区要组织重点培训,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广大农民和农机手掌握和应用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要通过现场会、庙会赶集、送科技下乡、电视广播讲座等形式、多角度介绍宣传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组织农机企业开展巡回机具作业演示,使广大农民真真切切地看到机械作业的实际效果,比较和选择机具。

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推广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播为手段,以壮苗为目标的机播一体化壮苗技术,统筹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确定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大力推广麦茬玉米免耕施肥播种等机械化新技术,以精量播种取代常量播种、以等行距播种取代不等行距播种,为机械收获创造条件。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玉米栽培方式的改进和玉米品种的选育,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四)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部、省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示范点的选择上要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基础,在优化升级老示范点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示范点,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各示范县至少建设3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面积不小于1000亩,带动所在乡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突破80%。各县区农机部门要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生产机械化、秸秆还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精量播种和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精量播种两个“一条龙”作业模式,优化配置农机资源,提高机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及早准备,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经验,加强玉米机收市场信息调研和与外地的联系,落实跨区作业协议,积极组织外地机械来我市作业,派出我市机械到外地开展跨区作业,加快秋收秋种进程。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3篇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副所长、科教科科长、管理科长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4篇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刘发友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张廷禄、副所长阳昌洪、科教科科长何林、管理科长张兴建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

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技;指导员;建议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96

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推广农业机械、示范农机设备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的操作、培训科技示范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业指导员的工作任务这么繁重,所以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技术指导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农民群众中,并亲自到作业田间去,尽心尽责做好技术指导员的各项工作。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农业技术,而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就需要农技指导员参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就要提高对农业技术指导员自身素质与技能的重视。

1 农技指导员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指导员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士,他们属于知识分子,也是农业耕种中的劳动人员。他们一般在户外进行农业的实践工作,然后根据农民的需求,向其推荐农作物、水产、畜禽的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也负责推广农业机械、示范农机设备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的操作、培训科技示范户。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发展转为依靠农业科技和提高农民的技能。通过广大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能力,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技指导员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农技推广工作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依靠项目支撑,发挥作用

努力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笔者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始终秉承“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的服务宗旨,健全农技示范推广服务机制,真正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将建设补助项目的优势之处发挥出来,借助这些项目的扶持,切实将农民的经济收益考虑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实现农业发展利益最大化。

2.2 抓好科技培训,做好服务

农技指导员服务工作的质量与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掌握程度紧密相关,因此农技指导员就要根据当地农民的接受能力、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与之相符的服务工作。比如,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农技人员通过到田间现场授课、现场示范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把各种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户,让示范户和辐射户带头做,学着做,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做,从而促进各项农技措施的推广应用。

2.3 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确方向

以十报告为指导,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学好基本的政策法规和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是做好技术指导员的前提。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表明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农业工作者要重点领会十关于农业农村的会议精神,加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2.4 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交流,使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进而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那么,农业技术人员就必须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好农业生产技术,懂得技术操作过程,并能组织实施试验示范项目,才能更好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几次的培训交流,笔者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提高了业务水平,明确了努力方向,掌握了绿色防控、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新知识。

3 结 语

本文通过农技指导员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的4个方面的建议:依靠项目支撑,发挥指导作用;抓好科技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确所要指导的方向;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旨在为广大投身于农业发展事业的农技指导员们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6篇

根据现代农艺理论分析,农机与农业技术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现代化的农作物生长都是基于一定的人工培育及管理方式进行,在生产过程中,都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其作物的生产特性,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及农机设备,实现农作物的稳定高产。

首先,从根本上说,农机与农业技术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的农业逐渐呈现出社会化和规模化的特点,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必然离不开机械。加上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农业的生产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农机与农业技术的结合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也有相当大的提高,技术带来的革新是机械设备的创新,但是一般简单重复的动作才能凸显机械化的优势,而对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农业作业技术,则需要农业技术来进行操作。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前的农机化技术基础上,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

二、农机与农业技术有效结合的措施分析

1.具有同时熟悉农机和农业技术的组织机构现代农艺理论对于农业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但是指导作用必须通过一个科学的组织指导中心才能有效的发挥其理论作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从植保、土肥、气象和水利各个过程,都需要专业的专家队伍进行指导。通过有效的组织中心指导,促进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选择科学的机械进行作业。从农业机械化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技术管理部门,由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形成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团队,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具有科学的操作规程及示范指导具有科学的农业规范规程,是要针对于农业生产的具体实际进行优势分析,采用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优良品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模式,组织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机进行作业,在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指导下,确定技术模式,并且根据其农艺理论,规划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路线和要求,形成全面的农作物生产环境规划。其次,通过示范性的指导,促进农业技术与农机的有机结合,在自然条件较好的示范区,科学的规划其资金和物资投入,尽可能的依托于现有的示范基地及农机生产,并结合相关的其他项目实现机械化生产的规模效益。最后,坚持农机与农业技术的共同进步,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不断扩展农业技术的知识,通过专业化的农业科学知识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加强对农作物的种子、栽培各方面的技术创新,熟练的掌握农作物生长的水土光温环境要求,同时不断的关注种植技术的变化,从而提出相应的机械化应对措施。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7篇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辖6个镇5个街道,3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为79.44%。从07年起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09年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农技、种子、畜牧兽医、农机、林特等5个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1个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综合站)、320个村级(包括有影响的农业主体)服务站点、17家民办农业科研所,基本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点)多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逐步提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队伍分工职责明确,我市已基本建立了“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建立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全市计划围绕6个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50户,培训科技指导员80名,力争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和总结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真正发挥补助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思路,完善市、镇(街道)、村(点)和社会化民营机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培育力度,鼓励引导相关农业主体和民营科研机构在满足自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真正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等“四力合一”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今年在第一批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第二批溪口、莼湖和裘村3个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松岙、大堰、江口、西坞、锦屏5个一般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多功能、一体化”要求,改善服务条件,不断强化服务中心的延伸作用,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8个镇(街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示范带动能力。继续完善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和“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结合前几年我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实际,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2013年确定优质稻米、蔬菜瓜果、生猪养殖、水蜜桃(水果)、名优茶、雷笋六个产业为项目重点实施的主导产业,将建立相应的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组成的实施团队,组织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由专家组制定示范和推广方案,通过培育示范户和基地示范观摩提高推广效率。

2、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一业一示范的原则,在6个产业中认定和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并为每个示范基地配备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技术指导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工作,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良种、农艺与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与培训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3、培育科技示范户。在六大产业中遴选650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300名,蔬菜瓜果90名,生猪养殖80名、水蜜桃(水果)100名、名优茶30名、雷笋50名。选派78名技术人员进行结对技术帮扶指导,每名农技指导员结对联系科技示范户5-8个。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同时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科技示范基地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力度。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根据省、市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2013年将继续选送全市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重点班和普通班集中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报考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提升自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研修等形式,重点对我市责任农技人员和农业主体和民办科研机构社会化农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5月

第一阶段(7-8月):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实施产业专家组;筛选好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确定好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按一定申报程序遴选好科技示范户、配备相应农技指导员;并按要求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规定网站;

第二阶段(8-12月):组织实施。制定完善各环节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创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5月):各产业做好项目实施总结,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查漏补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迎接上级验收。

五、项目实施产业责任单位、人员及任务分工

优质稻米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市农机管理站和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机总站科长,高级工程师)、(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稻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不能与高产创建基地重复),落实和培育水稻产业3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蔬菜瓜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和市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农艺师)领衔配备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蔬菜瓜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蔬菜瓜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蔬菜瓜果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9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生猪养殖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总站。由(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领衔配备生猪养殖产业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生猪养殖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的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畜禽养殖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8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水蜜桃(水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市林特总站,农艺师)领衔配备1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蜜桃、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水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名优茶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名技术指导员组成名优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名优茶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3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雷笋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工程师)领衔配备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雷笋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全市雷笋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

2013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计划列支8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经费85万元.具体列支计划如下:

(1)农技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费用的交通、通讯、误餐等费用补助安排15万元;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费用安排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考评管理安排5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补助: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部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等物资及组织展示活动补贴进行补助安排22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计划每户补贴200元共安排13万元;

(3)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集中开展技术服务,参加异地研修、现场实训所需的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安排15万元;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观摩等安排10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项目领导组织。成立以方国波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府办、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在市农林局下设农业办公室,由王荣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周叶君为副主任,局属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科技教育科、市林特总站、市农机总站、市畜牧兽医总站、市农技服务总站、市种子管理站等科站负责人为实施成员。具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资料收集和汇总,任务分解与协调组织,上下联络,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绩效考核等项目实施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监管。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监管,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和规范使用,特别是建立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将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3)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机技术 基层农业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07-01

农机技术的普及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推动了农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基层的乡镇也逐渐建立了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与政府的支撑、人员素质以及农机服务机构的建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影响农机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基层农机技术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速度迟缓,而且技术推广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农机技术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过程中,政府对于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在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因此对于基层农机技术的普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机技术的推广却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2.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强

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需要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由于有些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强,使得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和受到阻滞,无法促进农机技术的普及。

3.农机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不完善

为了促进农机技术的普及,很多基层政府设立了农机技术服务机构,但是在管理力度上明显不足,对于服务机构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很少,对农机技术的普及产生一定的影响。

4.缺乏专业的农机技术指导教材

对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农机技术指导教材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受到地方条件的限制以及农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指导教材都仅仅是从大的层面上对农机技术进行论述,却缺乏针对地区性质的专业教材,因此指导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对策

为了促进基层农机技术的普及,需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主要包括:

1.明确农机技术的地位,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农机技术普及工作是一项惠农的公益性事业,其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基层政府应当明确农机技术普及这一公益性事业的地位,并且在相关的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工具促进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提供场地,组织农民学习,拓宽农机技术推广的渠道,促进农机技术的普及。

2.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素质建设

为了促进农机普及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员参与到其中,并且积极带动新加入的人员开展农机技术的普及工作,以此促进农机技术普及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于现有的人员要加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团队建设,根据基层农机服务的范围和工作难度对人员进行科学的配置,以此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

3.促进基层农机技术服务机构的完善

在基层农机技术服务机构中,需要设定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人员和经费进行管理,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要争取最大的支持,以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背景,以农村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根本目标,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另外,与基层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对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在农机技术服务中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拓宽农机技术普及的渠道。

4.加强农机技术指导教材的编制

有的农机技术教材的外延较大,针对性不强,与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现状不符,因此无法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所以农机技术指导教材的编制,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相适应,同时也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才能保证农机技术指导教材的针对性,使其在农机技术普及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结束语

农机技术的普及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的技术支撑,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政府必须要给予农机技术普及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促进相应的指导教材的完善,为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供更多的依据,为促进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肖子亚.当前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2]陈群凤.基层农机技术普及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福建农机,2012(12)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乡镇农机技术;普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不仅提高了农民实施农业现代机械化的积极性,也为农机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一些与农机站或合作社联合的大型农机合作联合体不断涌现,为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大型机械化农机具,给农机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也为农民掌握农机技术提出了相应要求。农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就是要把新型的农机技术的使用与农业实践相结合,指导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进行科技农业的发展,将农机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以最易被农民接受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是农机技术普及的首要问题。

1 目前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基层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因素很难做到整体普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推广运用。

1.1 农机技术普及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在乡镇农机技术的普及中,推广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政府的投资力度也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机技术的推广使用,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机推广技术却没有持续跟进。

1.2 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加强

农机站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与交流学习的机会少,而且随机抽调的情况也比较频繁,造成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指导工作严重受阻,影响了农机技术的广泛普及。

1.3 需要有利的政策进行鼓励发展

乡镇农机技术普及是一项培养现代化农民的技术措施,是农业实施现代化的必要手段,需要相应优惠的技术政策来鼓励农民进行尝试,如设立农机购买免税政策等,目前这样的政策实施远远不够。

1.4 需要编制适宜当地生产的技术教材

随着国家对农机技术的不断重视,一些相关的农机技术指导书也运用而生,但由于受地方条件的限制,指导书地方适用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编制相关地域性强的技术指导书籍。

2 乡镇农机技术普及对策

2.1 进行网络传播可加快农机技术的普及

农机站应该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建立健全相应的农机技术网络体系,网络信息的传播比较快,有利于农机技术快速普及。这样也可以对适应于当地新的农机具进行技术宣传和推广。基层农机站的这种桥梁作用,是建立在农机技术人员对会使用网络的农民进行指导为前提的,基层农机技术人员要深入农村,对种植大户进行农机技术专业指导,使农民了解到农业现代机械化的先进性,这也是进行农机技术宣传的主要途径。

2.2 加大农机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要充分利用媒介对农机技术进行大力宣传,如借助电视新闻、报纸、集会、农机具专场宣传会等形式对农机技术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农民对相关农机技术产生兴趣,并有购买与使用的热情,这样才能改善适应当地条件的农业机械化的运用,增加适用于乡镇农机的装备数量。另外,还要依照当地农机技术推广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机技术管理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加强,随着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不断加强,不仅能够给农民提供推广农机的使用与管理技术,而且还能够针对农机故障提供修理技术,使农民在使用农机时方便易懂、技术熟练,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国家开展现代化农业和机械自动化农业的必要手段。

2.3 提高农机技术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指导

要不断加强乡镇农机站的技术管理水平,需要对农机站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并参加相应的技术考察与交流活动。只有提高基层农机站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才能更好地为农机技术普及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对适合当地的农机技术进行宣传推广,科学指导农业,编制农机技术使用书籍,围绕新型农机具进行信息宣传与技术指导等,能够服务农民,并促进乡镇农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与良好发展。

2.4 加强农机技术普及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不断加强农机技术普及工作人员自身的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技术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只有不断提高农机普及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才能为农机技术普及工作,农民技术需要等相关工作进行积极指导,能够规划近期工作与长远普及工作的实施。农机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农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乡镇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并掌握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把自己掌握到的知识与探索到的经验传播给农民,以此来促进乡镇农机技术的普及。

2.5 编写地方农机技术指导书

目前,一些关于农机技术的指导书还不适用于该地区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要求。因此,编写适用于当地农机技术要求的指导书,对农机技术的指导有具有重要的意义,编写内容要适应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能够切实适合当地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机技术的推广。

3 结语

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乡镇农机站不断加强农机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手段。要通过不同的媒介与网络系统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技术管理水平和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编制适用于指导当地农机技术的教材,只有不断改变农机技术广泛普及的策略,才能快速普及农机技术,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立才,陈鹏宇,等.湖北省农机推广基本现状及对策浅析[J].湖北农机化,2010(5).

农机技术指导范文第10篇

1、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区地处市城郊,农村辖二乡二镇4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7万亩(水田4.5万亩,旱地1.2万亩),农户2.1万户,农业人口7.8万人。201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34元。

2、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我区农业主导产业分别为水稻、生猪、蔬菜、甘蔗等四大产业。2011年,全区水稻面积7.2万亩,水稻总产3.07万吨,产值7800万元;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产值10500万元;甘蔗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3000万;生猪出栏12万头,产值16800万元。4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合计为381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6%。

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已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现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到位。一是对乡镇农技人员重新进行了核编,确定乡镇农技人员编制数为35人,区农业局实际接收19人。二是建立了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实现了“三权归县”、双重管理、综合建站,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农技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区农业局按人均1万元保障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工作经费。三是制定了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岗位职责,建立了区农业局、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考评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运行顺畅,服务高效。

4、我区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区农业局是全区农业行政事业管理单位,局机关设办公室、蔬菜办、行政审批服务股,局下属单位有农技推广中心(设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畜牧局(设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农经站、生产股、种子站、行政执法大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做到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体制顺畅,工作协调配合,技术服务到位。

二、年度目标

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化农业区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更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强化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措施,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四有五化”,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建立农技推广责任、人员聘用、绩效考评制和知识更新等制度;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逐步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

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提升他们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重点培训和师资培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站长暨农技专家的业务水平和田间培训指导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实施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

1、优化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工作岗位设置和职责

进一步优化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的岗位设置和完善农技人员职责分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所。

根据所在乡镇农技人员人员数量、专业结构暨所辖区域产业大小等实际情况增减设置站长、副站长、农技员(含农技、土肥)、植保员、经作员、农机员、动物防疫检疫员、水产员、农产品质量监督员、农经员、信息员岗位,实行一人多岗、多岗一人,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团结协作、服务高效,充分体现“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2、创新人事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工作岗位如出现人员空缺,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通过考试,竞争上岗,选拔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队伍,推行公益性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3、建立村级服务网点,做好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

以行政村为单位,每村选聘1—2名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村级防疫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农技推广协助员劳动报酬,由财政暂按年人均1200元标准列入预算,并要求逐步增加。

4、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建立多元推广机制

采取区、乡镇农技人员联动和首席专家负责制,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农技推广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区农业局要求在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确定一个主导品种。局每个站室和乡镇综合服务站每年选取1-2项新技术或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区、乡每位农技人员每年到村培训指导次数不能少于15次。

协调和支持农业技术培训机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5、建立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和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人竞争上岗制度

依据《区乡镇农技人员考评细则》,对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实绩每季度考评一次,年终计算平均考评得分。农技人员的绩效工资、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对全区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站长、副站长职务,推行竞争机制。根据考评成绩,由区农业局统一调配、任用和撤换,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不称职者下。

(二)确定主导产业

按照产业规模大小,依次确定水稻、生猪、蔬菜、甘蔗为我区4个主导产业。努力增强主导产业的造血功能,改善其基础设施,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优化品质、增加总量、提高效益。侧重发展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主导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区农业经济实力。

(三)筛选、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通过多年的推广和筛选,确定我区当前4大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1)水稻主导品种:根据我区2012年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2013年水稻主导品种早稻为陵两优211、中嘉早17、株两优08、五丰优623、金优418、威优州418、金优458、欣荣优2045、五丰优157、五优21、荣优463等;中(一晚)为Y两优916、Y两优1号、深优5814等;二晚为五丰优308、H优518、天美1号、淦两优602、天优华占、金优H4、天优1251、荣优华占等。

主推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测土配方(“山”型)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集中育秧抛秧等。

(2)生猪主导品种: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及其相互杂交或与地方品种杂交品种。

主推技术:三元(或二元)杂交、人工授精、定期防疫保健等。

(3)蔬菜主导品种:辣椒、番茄、各类叶子菜等。

主推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术、生物防病虫、无公害生产规程等。

(4)甘蔗品种:传绿皮甘蔗

主推技术:地膜种植。

(四)精选技术指导员

根据示范县项目实施需要,我区精选了41名农业技术指导员。这41名农技指导员,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2人,技术员36人。农技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50天。根据需要选派他们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田间培训指导能力。

(五)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围绕主导产业,面向全区4个乡镇遴选406户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邻里关系融洽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生产示范户150户,生猪生产示范户100户,蔬菜生产示范户100户,甘蔗生产示范户56户。

由41名农技指导员对406个科技示范户实行对接帮扶,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要求科技示范户带头学习使用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协助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技术信息采集和项目评价等工作,着力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重点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通过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传授能力。全年举办3期以上的农民田间学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0名以上。

(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我区养殖产业特色,建立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切实做到技术骨干沉入示范基地,良种良法引入示范基地,农机农艺融入示范基地。

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地点在丽阳乡丰田村,有良种公猪40头,良种母猪1000头,人工授精设施设备齐全。示范带动50个养猪大户实行生猪人工授精,年供精5000头(次),全区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0%,年降低养公猪饲料成本15万元。

做到切实巩固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成效,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进度安排

2012年示范县项目实施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9月。其中:

2012年9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012年10月—2013年3月,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指导、科技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推介等工作;

2013年4--9月,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自评,对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等工作。

五、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1、主要参与单位

区政府、区农业局、区财政局及区农业局下属单位(含区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等)。

2、人员情况

参与项目实施的有49人。其中区级领导4人,部门领导4,区农业局内农技人员18人,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农技人员23人。

3、任务分工

(1)领导小组任务分工

区长负责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

区委分管领导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确定改革方向、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内容、财政保障及区农业、财政、乡镇的协调工作。

常务副区长负责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核定和财政保障工作。

分管副区长负责督促落实项目实施步骤、进度和具体完成时间。

区农业局局长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岗位设置和“三权归县”的工作衔接,主导产业、示范基地、专家组成员构成、农技人员的确定、科技示范户的筛选。

区财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

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负责召集专家组成员会议,讨论制定各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携同农技推广专家组成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包括起草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方案,组织农技人员培训,项目实施进度的网上填报,项目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

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负责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区财政局农财股股长具体做好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区农业局财务人员具体做好基层农技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和工作经费拨付。

(2)科技示范基地的承担单位与指导专家分工

区畜牧局负责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示范基地和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责任人:程仁虎。

各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各乡镇科技示范户日常管理。责任人:欧阳小琴、徐前兵、马清良、徐承鑫。

(3)农技人员培训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分工

局科教股负责41名农技员集中轮训和406户科技示范户培训的教学管理及协调工作。责任人:汪国梁。

六、经费使用安排

中央40.62万元用于:

(一)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8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区域和区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

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以及完成全区农技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10.15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全区科技示范户406户,每户平均补助250元。

(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15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

(四)聘请专家费用2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

(五)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其中,2万元用于农技人员培训,1万元用于新型农民培训。

(六)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2.47万元。主要用于农技推广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考评过程中的资料印刷费等。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

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项目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并报批项目实施方案,负责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和项目资金使用的日常管理及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2、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专家组人员的指导作用。

区农技推广专家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各项农技推广技术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成员共13人,他们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服务热情、责任心强,涵盖种养各个方面。

3、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

将全区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到统一部署,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全区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区财政局安排专人监督管理项目资金,并设立项目资金专帐。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4、建立档案制度,加强农技人员绩效考评。

建立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档案和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