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老年教育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老年远程教育论文

深化认识,创新办学理念

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一定要从“没有农村老年教育是不完整的终身教育,没有农村老年人参与不可能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把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牡丹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结合起来。把“网络课堂”和农村老年人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期所盼联系起来,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老年人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许多基层党员干部说,有了“网络课堂”,农村老年人才能不被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抛下;才不会在“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中被落下。既缓解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又减轻了子女负担和社会压力。这件得民心的大事,再苦再累再难,我们也一定想方设法办实办好。

量化目标,突出建设重点

我们经过考察论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12年,《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全面开通,全市859个村收视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有30%的老年人参加学习活动;第二步,到2016年,实现村级老年学校和收视点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有50%的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第三步,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前夕,抓薄弱,促平衡,实现“四率”(村级老年学校收视点覆盖率、区域均衡发展率、老年人收视率及满意率)全面提高,尽量让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老年人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为此,我们着力抓好四件事:一是着力抓好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继2008年全市投入1585万元建设、完善、升级四级网络平台,2010年又全面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建设了“红杉树”视频直播系统、远程寻呼系统和远程教育网站,为终端站点配齐了“五大件”(电脑、投影仪、打印机、摄像头和音响),实现了全市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高标准全覆盖。通过对站点管理人员网上技能培训和考核,分档次兑现补贴,靠制度严格管理,确保网络平台安全、清朗、便捷、流畅。二是着力抓好课件研发推广体系建设。选课设课,要坚持引导老年人跟上时代、提高素质、参与社会的原则。既考虑个人情趣爱好满足精神需求,又要摸索“发家致富”过日子的生财之道。不管选什么课,都要有与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和当家品种紧密相连的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多设“快餐”、“自助餐”、“家常饭”,少开“大餐”、“套餐”和“西餐”。为了适应教学需求,我们还开发了本土课件。市委组织部部长葛民亲自出面协调,共筹措资金20多万元,为我校先后购置非线编辑机一台,摄像机2台,光盘打印机一台,建成了非线编辑室,承担远程教育课件的采、编、制、传工作。三年来,共制作教学课件和专题片27部,还录制了两届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员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农村网络春晚》,深受全市农村老百姓喜爱。第三,推广应用。除了绘制网络操作流程图发到收视点,还将制好的课件,按全年网络课堂教学计划适时上传“牡丹江先锋网”和“牡丹江老年大学网”,同时刻成光盘发给县(市)老年大学备用。林口县植场村初明华,患类风湿病20多年,胳膊疆直连饭菜都送不到嘴里。村里开了“网络课堂”播放健身舞“小电影”,她让老伴背着去,先是一边听一边看,慢慢跟着比划,渐渐地胳膊腿能伸直了,现在,一天去三趟学健身舞,生活已能完全自理了。穆棱市钟山村王玉财,62岁的他除了种地还养猪,开始没经验,在老年学校学习科学养猪方法后,他成了行家,现在生猪年存栏量200头,出栏500多头,毛收入达百万,成了远近出名的养猪专业户。三是着力抓好收视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收视点基本做到了“七有”:有年度授课和活动计划;有学习用的教室课桌椅和活动用的广场及音响;有学习活动参加人员名册;有信息收集反馈记录;有专(兼)职服务管理人员;有简约实用的制度;有校牌标识。四是着力抓好多元投入机制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富裕村,由村集体按老年人数给学校拨款,多则人均千元少则百元;大多数村实行划拨机动地给学校经营或由学校转包,收益归学校;“老、少、边、贫”村,享受上级业务部门帮扶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以奖,以建,以物”以及进城出国创业务工赚大钱的子女资助学校孝敬长辈。我们及时总结了穆棱市“第一书记包村带校”、宁安市“敬老帮校”等经验,保证了农村老年学校办学经费成为“一池活水”。

强化责任,推进工作落实

市、县老年大学是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的责任主体。我们对全市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发展、老年学校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协调反馈、示范带动”负全面直接具体责任。建立健全了“工作指导到片,服务到村,落实到校,普惠到人”逐级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挑选“三人”群体。即在村里有威信,敢负责,兴教办学的带头人,也称德人;有爱心,懂教学(技术),操控网络讲课的明白人,也称贤人;有专长,能张罗,组织活动的热心人,也称能人。“三人”群体办网络课堂,是我们最直接,最有效,最得力,最可靠的帮手。三是建立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我们和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一起选定了29个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实行“选派大学生村官,订阅《老年教育》‘套餐’,建立直通直联方式”等重点支持,逐步把这批联系点办成“先行先试,立标打样,幅射带动,信息反馈”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示范点。牡丹江市老年远程教育工作与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会辜负领导希望,继续努力办好“没有围墙的老年学校”。争取尽快把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建成“课件研发与推广中心,实验区工作指导中心,科研和信息服务中心”。

作者:王维丰单位:牡丹江老年大学校长

全文阅读

审视农村老年教育的社会意义

摘 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突出,国家通过政策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老龄科研,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明国家。农村老年教育,面向我国占老年总人口六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性质;社会意义

收稿日期:2007―10―25

作者简介:常美玲(1969―),女,汉族,陕西省榆林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楼世洲(1957―),男,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老年教育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发展起来的,19世纪50-60年代法国率先成为老年型国家,1973年全世界第一所老年大学在法国诞生,我国于1983年成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学,标志着老年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2000年,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为31.08%;而农村老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达到54.24%,超过城市水平23.16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不仅是提高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的需要,而且更是由于农村老年教育的性质决定其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老年教育的性质

所谓农村老年教育,广义上是指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上是指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学校教育。概括地讲农村老年教育就是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实施的教育活动和农村老年人自行学习的活动。从其性质看,农村老年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内容,是农村老年人社会化的过程,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全文阅读

农村老年教育理念情况调研报告

全纳教育的提出,始于特殊教育领域。1994年6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认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超越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不分年龄,人人共享”。全纳理念重视参与教育、群体教育、平等教育,对发展老年教育,尤其是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积极的意义。

一、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老年教育是社会老龄化的产物,其根本目标是造福所有老年人,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老年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教育,具有全纳的特点。同时我国法律也赋予老年教育全纳的性质,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也包含了老年人有受老年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受教育”对老年人来说,主要是指老年教育。两部法律虽然规定的外延不同,但都涵盖了一层意思,即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老年教育具有全纳性。可见,老年教育的全纳性既有理论根据,也有法律依据,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又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之一,有老龄人口1.3亿,其中70%居住在农村,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现实中,农村老年人处于弱势,自身发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仍旧存在;思想空虚,分辨是非能力差,不少人还信奉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生活方式单调,除了扎堆聊天、晒太阳、看电视之外,没有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缺乏养生保健知识,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用法,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不能正确行使政治和民利,在基层民主选举中把选举权做交易等等。这些不和谐音符,妨碍了农村老年人自身权益的实现,也构成农村社会的老龄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滞后的状况,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进步相协调,根本途径还是要靠教育。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对农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老年教育在这项工程中大有作为。老有所教,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老年人的影响和带动,促进人际和谐,管理民主,互帮互助;老有所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村老年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摈弃陋习,促进科学种田,科学保健,科学生活;老有所乐,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带动整个乡村村风文明,文化活跃;老有所为,促进农村老年人发挥经验、威望等优势,在发展经济、调节纠纷、民主议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余热生辉,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综合起来看,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能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

三、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存在三大障碍

一是认识滞后。从农村老年人自身看,还没有从传统文化影响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中完全解放出来,对新生事物看不惯,想不通,接受慢。他们中有些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对老年教育不认识,不接触,甚至抱有抵触情绪;有些人思想麻木,对什么事情也不关心,对老年教育同样也不关心;有些人自卑心理严重,把老年教育看得高不可及,认为老年教育是城市人的专利,人为把自己边缘化;有些人心态微妙,内心向往老年教育,但由于身处封闭的大环境中,害怕遭受非议,对参与老年教育抱有顾虑。目前持这几种态度的农村老年人占大多数。从农村老年人子女来看,多数子女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赡养的层面,对父母的精神生活并不关注,因而对老年教育也不关注,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老年教育是怎么回事,个别子女甚至反对父母上老年学校。从基层领导角度来看,当前乡镇干部大多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老年教育比较忽视;村干部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刚启蒙或半启蒙的状态,在认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全文阅读

我国农村老年教育问题分析

一、农村老年教育及其意义

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对了解国家热点问题、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欲望日益强烈,这些都为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老年教育是指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帮助农村老年人脱贫致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科学农业技术知识掌握较少,很难适应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2030年前后,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突破30%,比2050年全国整体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提前约20年。老年教育通过对农村老年人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教育,能够提高老年人自身致富本领,这既是农村老年人的自身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二)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种形式,使老年人能够在晚年更好的融入社会,提高其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增添老年人空巢时期的精神寄托,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下降,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老年人缺少家庭的关爱,老年文化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农村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预防疾病,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农村老年教育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丰富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基本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仍未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仍未改变。农村老年人虽然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但农村老年人同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全文阅读

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发展策略

摘要: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品质与质量关注度不断上升,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度也在不断上升,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相关需求。探究老龄化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为老年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龄化;新农村建设;老年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当代社会尤为适用,原因在于社会在不断进步,每天都会有一些新事物、新技术出现,若停滞不前,不愿意学习,则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现象普遍的国家,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老年人数量居多,由于所处环境的制约,教育程度有限,在对待事物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对其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老年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并将老年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老年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实现老年教育的目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让这些老年人得到教育,可使其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一、老年教育的特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促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农村老年教育过程中,体现出娱乐性、公益性及传承发展性的特征。让老年人从内心中对其教育认可,并能够激发展老年人参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其能够及时更新思想观念,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休闲娱乐性

纵观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共性,即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少之又少。老年教育则与之存在很大的差别,由于面向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若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必然会使老年人产生厌烦心理,课堂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休闲娱乐的特征。老年人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一些教育活动,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才会积极参与其中。在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活动方式不能过于激烈或者刺激,而应以缓和适中为主。如可选择剪纸或广场舞等活动,让老年人参与其中,在学到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身心得到锻炼。

(二)社会公益性

全文阅读

农村执行阻滞的老年教育论文

一、政策执行阻滞的表现

(一)政策敷衍了事

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只是象征性地制定一些方案,没有实施具体措施,导致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在执行中变成一纸空文。

(二)政策变更随意

在执行老年教育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或单位常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政策内容部分任意进行取舍,加入了许多看似接地气,实际却变形走样的内容。在真正执行过程中,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而且贪新、求全,当成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致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真正需要的农村老年朋友,根本无法享受到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益处。

(三)政策宣传缺少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是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政策宣传、解释、发动、落实的过程。在生活中,这项政策的前期往往没有充分宣传,导致许多群众对这项利民政策了解不透彻,行动不支持。建成的老年教育学校没有人用,定好的老年教育计划没有人执行,已经出台的激励政策也没有执行力。可见,对政策宣传不到位,成了对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的障碍。

(四)执行者对政策理解不准确

全文阅读

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教育论文

一、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

(一)“以人为本”:强调农村老年人的发展权

《规划》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察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现状,一方面,城镇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转移,促使农村人口以逐年2000万的速度递减;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农村中老年人口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体力优势,只能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劳动。上述两方面情形的叠加,导致农村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陡增,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因此,强调“以人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指应以老年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要关注老年人的发展权。这是因为,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流转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各类加工企业和服务业等随之涌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社会基本保障、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等也日趋城镇化,所有这些,对老年人来说都属新生事物,他们在渴望适应新变化的同时不免心生畏惧。怎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并且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广大老年朋友最揪心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是“老有所学”,加强和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因此,开发和开展适合老年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继续就业的能力,也能惠及他们晚年的幸福生活方式,更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统筹城乡”:尊重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权

首先,农村社区教育经费、软硬件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文化建设和文化资源方面的不足,致使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地制约了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官方数据表明,近几年,中国年出版图书17万到19万种,其中有关“三农”的图书还不到4000种;城市发行网点在过去十几年间增逾3倍,而农村却减少了40%。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占人口60%以上的农民享有的文化资源还不足30%。其次,由于我国农村尚未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老年人的学习时间和教育投入受到了极大制约,他们不能像城里老年人那样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和充裕的教育经费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中。其三,由于大多数老年朋友的青少年时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再加上后来从事的传统农业又是一种经验型的生产模式,不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这一方面制约了他们对接受再教育的期望,另一方面也难免产生不愿学、不能学的思想。相反,近年来城市老年教育却如火如荼,发展迅速。若长此以往,城乡老年教育的“马太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正是由于上述反差,促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适时提出“统筹城乡”,“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等相关规定和原则。这不仅政策上解决了青壮年和留守儿童户籍、住房、用工、教育等问题,而且从法规的高度尊重和保障了农村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三)“绿色生态”: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权

新型城镇化突出强调了“绿色生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追求空间规模扩张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近年来,其弊端不断暴露。新型城镇化为规避重蹈覆辙,因此特别强调了“绿色生态”,倡导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从生产上看,现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主要是老年农民,他们继承了传统农业中的诸多陈旧观念和做法,如过度开垦、盲目跟风、环境污染等;而传统农业中的优长却无意间被抛弃,如精耕细作,因为需要付出较大的劳动强度而被摒弃,绿色生态的种植方法多被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取而代之。因而,在发展现代农业时,需要进行科学生产知识的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种养殖方法。从生活上看“,绿色生态”内涵下包括了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这都需要在饮食安全、养生健体、垃圾科学处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教育。无论是“绿色”生产,还是“绿色”生活,说到底是一个关乎老年人有没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关联着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能不能得到保障。要消除这些潜在或显存的隐患,行之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对老年人开展必要的教育。然而,农村老年人学习能力不足,接受信息的渠道又相对较窄,改变现实生产和生活方式又需要一个阵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出与他们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理念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四)“文化传承”:凸显农村老年人的社会责任

全文阅读

农村老年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老年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从永春县情况看,目前老年人已达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大,永春县大部分农村青壮年步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而大量的老年人留守在祖祖辈辈赖以生息的农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建设和谐社会,既要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倡导社会公德、营造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交汇的时期,发展和稳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是稳定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古语说的“老人安,天下安”,就是强调老年人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而搞好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则是发挥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的有效载体。因此,关注农村老年教育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永春县实际谈谈农村老年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当前农村老年人的教育状况。

1、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就永春县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村委会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以及农村老年人与下一代关系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有三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帮助子女做家务或参加田间的适度体力劳动为消遣时间、锻炼身体的方法,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在增强。只有不到20的农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原因,农村老年人很少有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村干部看的多;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有不少不认识字的;还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字。因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单调。

2、农村老年人活动空间狭窄。

农村老年人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很少,村里也很少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除了城镇中心区域的村(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比较健全外,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配套不全。有一些老年人常聚集在一起打牌、下棋,但他们打牌、下棋的场所主要是某户人家里或大树下或空场地上。因而有大半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3、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有限。

全文阅读

农村老年教育网络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对老年人的教育和服务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让老年人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丰富余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是摆在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周巷镇老年教育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由镇、村二级老年教育网络,延伸到家庭,通过家庭学习点建设,构筑镇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灵魂,贴近老年生活,遵循老年教育规律,体现活动特色的老年教育新路子。

【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村民学校;家庭学习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是老年教育的本质所在,老年教育的突破和创新,引导老年人更新思想、坚定政治立场,促进社会进步、稳定社会团结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老年教育现状

(一)覆盖面窄。慈溪市周巷镇为例,周巷镇面积约83平方公里,暂住人口9.8万,户籍人口11.64万。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公共文化设置网络建设的不断推,健全镇老年大学、村民学校老年教育体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得以建立健全。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尽管镇、村老年教育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么大的一个镇仅一所算比较正规的老年大学,可想而知,路远迢迢奔几十里地去参加一次活动,这样的老年人能有几个;村级老年教学存在更大的弊端,部分村老年活动的场地仅仅只有几十平方米,有的村子百姓居住比较分散,集中参加活动的人寥寥无几;有的村子老年学校中的设备非常简陋,基本上形同虚设,总体上受教育老人少,覆盖面窄。

(二)教育时间少。周巷镇老年大学每周一次课,碰到节假日还要挤掉。上的是大课,即集中在一个大教室内,作一次讲座或作一个报告完事。通常情况来讲村级老年学校举办的活动次数更少,有的村民学校就靠镇社区教育学院派老师下去上几次课,一年中仅活动几次。活动频次比较低,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内容单一。并且这种档次不高、内容不丰富的活动,实际上很难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好到哪里去,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学校的规模和质量。

二、农村乡镇老年教育网络构建

全文阅读

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不断上升,关爱老年人的健康成为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人力和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1]。而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菲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增加,老人们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期望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2]。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倡导老年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2013年对本社区≥65岁的约7500名老年人进行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男4388人,女3112人,年龄65~80岁,平均71岁。

2 健康教育的过程

2.1宣教前的准备工作

2.1.1确定宣教的对象 一般每次宣教活动组织30名左右有一定的理解、接受能力的老年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