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农村电网安全长效管制工作意见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县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村聘、镇管、报酬补贴、年度考核、先试点、后推广”的指导原则,结合漓渚镇农村电网及电工队伍管理现状,现提出漓渚镇开展新农村电网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如下:

一、漓渚镇农村电网及电工队伍管理现状

漓渚镇自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有12个行政村(原24个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照明、商业、普通工业、非工业、农业)为7030户,农村电工队伍人数共计15人。

从各行政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分析,上述行政村低压电网及用电规模按户数可以归为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各档行政村数量分别为5、3、3。从现村电工年龄构成看,15人中,40周岁及以下4人,41-50周岁1人,51-60周岁8人,60周岁以上。

目前村电工的用工主体为行政村,此外由供电部门与劳务机构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协议书》,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形式,由机构定向输送到供电部门从事相应工作。

劳动报酬方面,现农村电工报酬补贴主要由供电企业和行政村两块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以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确定其补贴基数后,再根据所在村的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和低压线路长度等三大参数确定其工作量大小测得各村务电工的补贴总额;各行政村补贴,由各村视村级经济状况及村务电工业绩等情况确定,该补贴目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通过对2010年全年漓渚镇各行政村村电工供电部门提供的补贴分析,全年供电部门应发补贴为12.4222万元,村务电工人均月补贴为653.40元,最高1149.53元,最低348.61元,年人均8281.47元。各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及2010年补贴支出如下表:

二、漓渚镇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全文阅读

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意见

为积极推进“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81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让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今年全面启动实施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方针

以“新农村用电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基本方针,在市、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乡镇和行政村积极响应,电力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其它部门配合协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参与,着力建设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农村电网。

二、工作目标

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今年重点实施“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确保实施100个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其中**市区40个,长兴、德清、安吉三县各20个)。“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协调发展10kV和400V、220V电压等级的网络建设,完善各电压等级的相互适应能力。“十二五”着力完善电力设施,深化建设。使全市农村达到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电气装置安全规范、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电能损失明显减少、电力设施保护责任明确、科学用电知识普及、供用电关系和谐有序的目标。

三、建设标准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总体标准是: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的农村配电网。同时完善农村安全用电条件,改善农村低压排灌线路,规范剩余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与运行,规范农村用电管理,加大农村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宣传力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环境。

今年重点实施的“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标准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必须达到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见附件)。

全文阅读

农委信用体系建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健全机制、科学规划、先易后难、改善服务、支农惠农”的原则;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评定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形成“信用惠农、信贷支农、支付便农”的支农惠农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为全县农户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用档案征集、信用评价和信贷支持为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格局。

(二)具体目标

2012年全县农户信用档案覆盖面累计达到30%,2013年累计达到70%,2014年累计达到90%。在此基础上,到2014年末,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有信用档案农户的30%以上。

三、工作机制

全文阅读

农村信用评价工作方案

各村委会:

为了加快*乡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形成以信用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县人民政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意见》<松政办[2009]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就我乡开展创建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评价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县政府关于创建*信用乡的工作要求,做好“农户信用、林权(农房)、货款授信三联评、小额信用贷款、林权(农房)抵押贷款、农户担保(联保)、货款三联动、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的创建工作,完成*乡农村信用等级评定,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林权<农房>抵押货款,加大对农户创业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乡16村开展农村信用等级评价,评价信用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80%,信用村的信用农户达到50%以上,在调查填报信用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9月底前完成村、户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乡创建综合授权工作。

二、实施步骤和内容

第一阶段建立组织宣传发动(*5月1日—5月10日)

1、为加强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政府成立由乡长担任组长,分管的副乡长、乡信用社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涉农干部为成员的*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农户等级评价工作。乡政府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会,开展业务培训,进行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

全文阅读

农村公共服务维护方案

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运行维护资金的缺乏状况。根据全省统一布置要求,从2014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区下辖26个乡镇,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352个行政村(居),2388个村民小组,28万农户,全区总人口1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耕地面积109万亩。

二、总体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涉农惠农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要求,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相结合、与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改革与发展、建设与管护并重,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体系和长效投入管护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民主,尊重民意。村内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必须经过民主议事程序确定,实行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运行维护工作开展应广泛听取并尊重村民意见,由村民代表全程进行质量监督。

全文阅读

村干部个人工作总结体会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

四、引入外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花坟、炮店两村民组公共泥巴路通行难问题,去年4月份以来,我一直向县政府扶贫办争取专款资金解决这一难题。今年5月份,扶贫办给予大力支持,在项目资金安排非常困难、双墩村不是贫困村的前提下,破格为我村拨付了3万元资金。这笔钱缓解了新建砂石路部分资金问题,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筹资余下缺口资金,两条主干道的砂石底层铺设工作已经开始,从此全村近 8km长村组道路硬化工作全部完成,基本达到户户通石子路。为了改变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我村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柴垛”和“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为内容的“三清四改”新农村改造工作,实施了xx年年申报的沼气项目,目前已经安装20余户。去年村小学新校舍建成后,配套设施资金没有着落,我找到该村在外事业成功人士市中医院院长李道昌,请求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得到李院长的积极响应,他个人捐赠三万元,更换了200套课桌椅,安装了现代远程教学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村小学新校落成典礼时,市公安局领导应邀参加典礼剪彩仪式,并赠送了一些办公用品。

小编推荐与 村干部个人工作总结体会汇报 关联的文章:

大学生村官关于农村工作的总结

大学生村官村主任助理的工作总结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2012年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全文阅读

农业局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总结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农发〔2014〕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了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同时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调查,建立不同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奠定基础。现将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为做好这次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方案,于10月8日印发了《县委组织部 县农业局 县人社局关于印发<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发〔2014〕27号),目前各乡镇正在以村为单位进行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摸底工作,我们计划明年3月底前完成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评审录入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了领导小组。县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文化旅游局、县体育局、县农村经营管理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和信息库建设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一位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行业的人才认定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 制定了认定标准。一是召开了工作会议。9月9日,在县委组织部召开了农村实用人才标准制定工作会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才工作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安排部署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的制定工作,确定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类型,落实了各类型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制定责任单位。二是制定了认定标准。认定标准制定责任单位根据《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共拟定了5个大类、13个小类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三是修改完善标准。我局及时将征求的意见反馈给认定标准制定的责任单位及科室。有关责任单位及科室根据反馈的意见,结合本行业实际,对认定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制定了实施方案。我局根据《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指导思想、认定原则、基本条件、认定类型及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全文阅读

三小工作总结

四都镇农村基层组织“三小”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镇农村中广泛开展“抓‘三小’(即农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计生协会女组长等)促发展活动,加强对全镇570多“三小组长”的队伍建设和整合,使农村“三小组长”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组织保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的各种任务更艰巨复杂,村级干部面临着完成任务难和为民办实事难的窘境,农村中的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面对这种状况,我镇村级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显示和发挥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堡垒作用。之所以能形成这种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发挥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计生女组长的作用作为壮大村级组织工作力量的主要措施,平时把计生、征兵、综治、矛盾纠纷调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直接分配给小组长去处理和落实。抓好“三小”促发展活动关键在镇,重点在村,基础在组。近几年来,全镇“三小”队伍被“赋闲”现象日益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组织战斗力,是一种农村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因此,抓好“三小”队伍建设,发挥好“三小”队伍作用,有助于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有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助于后备干部的锻炼培养。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步伐;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前,全镇按有村民小组长290名、党小组长71名、计生小组长209名,而我镇村两委干部132名“三小”占村两干部54有一部门被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全镇非党村民小组长提出入党申请占非党小组长总数的27.3,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占非党小组长总数的22.9。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工作网络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各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

——增强了村级组织活力。通过“三小”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村级工作新格局,许多工作直接落实在具体责任人身上,减少了“断层”和推诿扯皮现象,村级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各村通过“三小”设立工作网点,吸收“三小”组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变过去少数人工作为现在多数人“当家”,使农村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通过“三小”组长直接和各家各户面对面打交道、做工作,消除了镇村工作上的“死角”和“盲区”。

——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全镇“三小”组长中,党员占28.3,他们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勤劳致富、民主管理、优生优育等方面发挥宣传员、督导员、领航员、服务员和调解员的“五员”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小”工作网络的建立,使镇村干部工作方式实现了从行政命令向服务引导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作取向由对上负责向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的转变,干部精力真正用在踏踏实实为群众谋利益上。镇村组织通过“三小”工作网点,拓宽了联系群众的渠道,增加了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会,增强了村级事务的透明度,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干部中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干群不断增合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

——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三小”工作网络不仅使生产发展项目直接落实到组、抓到户,而且使党的富民政策和致富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减少了政策执行“走弯路”和“中梗阻”的现象。“三小”人员与村民毗邻而居,朝夕相处,农民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能通过“三小”人员及时向上反馈和协调解决。“三小”人员配合镇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示范、产品营销等工作,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受到村民普遍欢迎。

全文阅读

乡村信用体系建构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三农”作用,促进区域经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17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129号)、《中国人民银行南分行关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银发〔〕8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南分行、省农业厅关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银发〔〕134号)精神,依托省农村信用体系数据建设平台并结合我市实际,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为保障,以优化升级“农村信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村产业链条为依托,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促进我市农村经繁荣和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和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年底,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建立各级组织领导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政策、资金、人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二是建成全市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科学有效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等农村经组织的信用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三是组织建成与各地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相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扶持模式,有效加快涉农贷款发放;四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争取将我市列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系统化、特色化、长效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配合,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组织积极参与,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

(二)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为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建设统一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启动信用信息共享。

(三)重点突破。本着多方受益,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原则,着重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户创建活动,切实使农户得到实惠,农村及农村各类经组织得到发展,确保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全文阅读

X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

强化管理完善服务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某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加速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关键。一、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当前,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二、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我县是一个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增长较快,至20__年9月,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2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高速增长,使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多方寻找用工信息,加强信息反馈和跟踪服务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全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__年9月止,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24人(累计数),占全县剩余劳动力总数的52.2,仅20__年1至8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16人,其中,境外3人,省外456人,省内430人,县内2727人。(二)主要特点1、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和服务业。从转移的行业和领域来看,加工业和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加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员居多数。2、省内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省内。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在国外实现就业的有7人,占总数的0.1;在省外实现就业的有1652人,占总数的25.3;省内州内实现就业的有4865人,占总人数的74.6。3、兼业性的短期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以兼业性的短期转移为主。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逐步得到了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还很低,与劳务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有755人,占总数的11.6;初中文化有5069人,占总数的77.7;初中以下学历者有700人,占总数的10.7。(二)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目前由于我县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位,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劳动部门和其他机构组织转移的人员所占比例不高。(三)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看,大部分选择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及加工制造。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发展不平衡。受就业观念和经济纯龅挠跋欤馗飨缯蚺甯挥嗬投ψ乒ぷ鞣⒄共黄胶狻>孟喽月浜蟮纳角缯蚺謇投ψ平峡欤媒戏⒋锏陌忧缯蚺謇投ψ坡V?004年9月,农村劳动力转移快的乡镇已达1189人,而转移慢的乡镇只有108人。四、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20__年,全县城市化水平仅为22.47,低于全州23.82的水平,导致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加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使得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延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乡镇企业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机制有所弱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县597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只有719人,仅占总人数的12;初中学历者有4946人,占总人数的82.2;初中以下学历者有311人,占总人数的5.2。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则更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低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县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通畅,各种劳动力专业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 由于务工信息宣传传播方式单一,渠道不畅,农民不知道哪些地方有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何要求等,外出务工还存在一定盲目性。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加快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二次创业”,推动工业化进程,吸纳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按照“两结合、一提高”的要求,加快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二次创业”步伐,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和改制力度。进一步抓好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从传统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转向创新性、开发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上来,竭力开辟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把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二)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小城市规模升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省、州把元谋作为次级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城镇为区域经济次中心,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城镇辐射和集聚功能,不断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和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放宽农民迁入小城镇居住的限制,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创造条件。(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完备、规范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县职业中学、成人技校和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经济、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升元谋劳务品牌,增强元谋民工的竞争能力。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基础教育入手,落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五)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计划,分解下达各基层组织,使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步入有领导、有组织、秩序井然、高效运作的轨道。要建立健全县乡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强化对外输出功能。重视并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基础性工作,继续搞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准确了解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做到有序转移,帮助农村劳动力不断更新观念,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唯有家乡好、不肯远离家等“小农”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建立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招收、培训、输送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六)切实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遭受歧视,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障的现象较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持卡务工制度,保证民工有序流动,为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定期收集反馈、跟踪了解务工人员劳动生活情况,适时向外出务工人员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