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前期工作思路初探

摘 要:因地质、气候、人为对环境的破坏等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以泥石流灾害对人类威胁较为严重,泥石流有频发、影响因素多、造成危害大等特点,对其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且较为成熟,而对其防治设计前期的工作思路上仍缺少各环节的衔接。该文以云南地区一处危害较大泥石流灾害区为例,从前期准备、判别、现场实地踏勘、设计方案比选等步骤一一阐述各步骤之间的协调,从而捋顺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经验。

关键词:泥石流 地质灾害 3S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60-01

因气候、地质、人为破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各地尤其是山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其中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危害最为严重,且其具有复杂、频发、影响因素多、规模较大等特点,使得对其防治设计的难度增大。一般对其防治设计的步骤是先测绘、地质勘查、工程勘察、现场调查、后进行计算、方案比选等而实际工作中,测绘、勘察、设计是各专业独立完成,相互之间衔接并不紧密。实践证明,缺少衔接的工作思路无助于设计的完整性,后期出现的问题会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甚至避重就轻,该治理的没治理,重点治理的投入措施不够可靠等。该文以设计工作的思路为主线进行初步探索。

1 工程概况

该文以云南一特大泥石流治理项目为例,大理州宾川县力角镇杨巡箐泥石流发生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力角镇,隶属于力角镇米汤村。该泥石流规模较大,威胁严重,沟口咫尺村屯,威胁居民987人,受灾害影响,威胁资产2 000万元。从20世纪末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此泥石流周边区域地质灾害渐趋严重,是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2 前期判别

所谓前期判别,即在测绘、勘查之前,对项目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整体环境、周边环境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最终对泥石流区域进行初步判别,为后期的测绘、勘查,乃至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全文阅读

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山公园三号矿脉崩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设计

摘要:该项目为属2013年自治区两权使用费和价款出资项目。通过对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山公园三号矿脉崩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实施,消除崩塌泥石流灾害对三号矿脉构成的威胁,保护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笔者通过对勘查报告1、矿山开采资料的分析,以及大量的补充勘查工作,结合矿山公园建设规划2,编制了本工程的设计书。

关键词:可可托海 崩塌 泥石流 防治工程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project royalties and fees for the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3 two investment project. The cocoa Xinjiang Fuyun county suppor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a Mine Park No. three vein landslide debris flow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s, eliminate a landslide debris flow on No. three vein threats,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 landscape resources, to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port of 1, mining data, as well as a large number of supplementary exploration work, combining mine park construction planning 2, the textile design book project

Keywords: Koktokay landslide debris flow control works

中图分类号:TD-0 文献标识码:A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防治区位于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三号矿坑区域,行政区划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管辖,防治区总面积0.82km2。防治区距富蕴县城55km,为山区公路,交通条件一般。

全文阅读

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高低起伏,山区面积大。一部分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山区突发性的大面积持续性降雨极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了保证公共安全,做好山洪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和处理工作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山洪;泥石流;防治;灾害处理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093-0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山区居住的居民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而山洪和泥石流则是地质灾害中非常常见的,也是给居民生命和财产威胁较大的地质灾害之一。所以,处理好这些潜在的威胁,是山区居民的迫切需要。

1形成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因素

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由于地形地质因素、水文气象因素及水利设施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其集中爆发在汛期的丘陵地区和山区。

之所以在山区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根本上是由其山高坡陡的地形条件决定的。调研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区可知,山洪泥石流大多顺着高陡的山麓地区坡度大的狭沟流动。通过地形及地质的分析可知,高山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在长期的外界环境作用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了大量风化破碎的岩石和厚厚的地表砂壤土,这种粘结性极差的土为山洪和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固体物质来源,加之高俊的山峰和深谷等地形条件的存在又为山洪泥石流的奔流带来了巨大的势能和动能。

山洪泥石流爆发的又一诱导因素便是由于持续大量降水等原因导致的在灾害形成区内聚集大量的雨水,这一因素即为山洪灾害产生的气象水文因素。通常西风带环流的南北移动、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或季风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复杂气候的形成,进而导致一定范围内的连续强降雨,急剧汇集大量的降水致使地表流水的水位骤涨,水流冲刷碎石、壤土以及崩塌的岩石形成了强大的山洪泥石流。

全文阅读

浅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很多边远山区都既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来进一步探讨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具体防治工作。

[关键词]崩塌滑坡 泥石流 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10-1

1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具体特征

一般而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活动在时间顺序上呈现一种和天文以及气象等诸多地质因素相关联的存在一种旋回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存在时间不等的周期旋回性,有的地区时间旋回性长,如云南崩塌滑坡泥石流,就属于数万年为周期的超长期旋回特征;(2)有的崩塌滑坡泥石流还同时存在着长周期和短周期甚至超短周期泥石流的特征形式,其原因和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旋回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和次级波动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3)有的地区存在着以8到13a为周期的中期旋回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度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和降雨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者的旋回变化具有一致的特性,不过从本质上来说,中期旋回和太阳黑子的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4)就是以1a短周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情况也非常明显,比如:每年的6到10月份所发生的泥石流占据全年泥石流数量的九成以上。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每年降水非常充沛的时节,因此说明了降水量的变化也是导致旋回变化的重要原因。

有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的连发性质,这种特点在于多重地质灾害中,很多首发的地质灾害并不造成严重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伴生灾害却会给社会经济,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连发性灾害的系统研究,对完善次生灾害的防护和预防具有一定的突出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就是一种典型的次生灾害,首先是崩塌、滑坡,然后是泥石流,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地质工程勘察院的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发生了10a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情况发现,后5a发生的泥石流问题要比前5a发生的强度更强,从更长周期的调查来看,中期巡回规律基本相符,不过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景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强度也在不断加剧,这让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以泥石流灾害发生频发的云南为例,近年来所发生的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要比以往都呈现一种不断增强的趋势,特备是随着该地区的伐木、采矿以及土地开垦等活动的增强,生态环境遭遇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有发生频率增高且发生地域更广的趋势。其中广大农村以及矿山山区的地质灾害尤为明显,而且所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也更大,增长速度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全文阅读

大型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摘要]大型公路遭受泥石流灾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我国在大型公路建设中。每年都会因遭受泥石流灾害而造成重大的损失。目前,泥石流作为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减少损失以及保障公路的畅通度,文章分析了泥石流对大型公路造成危害的各种形式及其成因之后,提出了大型公路泥石流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型公路 泥石流 灾害 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211-1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都掀起了大力开发资源的浪潮。我国在适应经济大开发的国际背景下,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资源开采活动。伴随着资源开发活动的进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了,尤以泥石流灾害为重。大型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对自然生态环境有所破坏。例如,造成的山体松散与倾斜度的增加。在遭遇暴雨之时,就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土与雨水混合在一起,随即形成一股强大的泥石流阵容。这种情况下,毁坏的不仅仅是大型公路,更阻断了交通的正常运行。同时,从大型公路建设时所投入的资源以及损毁后重建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这两方面来看,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重大损失和浪费。

2 我国大型公路遭遇泥石流灾害的现状及其成因

2.1 大型公路泥石流灾害发生现状

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冲毁,一种是间接危害。其一,直接冲毁主要表现为:泥石流灾害直接冲毁或淹没公路的有关构建物,例如桥基。路基的损毁大大地降低了公路的承压能力。其二,间接危害表现为,泥石流阻断河流的上游,形成堰塞湖。长此以往,泥土和河水的堆积量超过了河流的承载度,对河流下游的沿边公路就造成很大的威胁。

全文阅读

西部山区道路的泥石流减灾对策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212-01

摘要:我国山区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泥石流灾害十分发育,为道路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避免及防治在西部山区道路建设中出现的泥石流灾害成为重要的技术问题。本文总结了西部山区道路的泥石流问题,探讨了既有道路、在建道路和拟建道路所采取的不同防灾减灾对策,并提出了山区道路泥石流防灾工程建设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西部山区道路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西部山区 道路 泥石流 防治对策

1 引言

西部地区国土辽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起伏大,气候多变,为泥石流发育创造了条件,造成泥石流发育,危害严重,影响运营管理,为道路选线设计和工程建设带来极大困难,使道路建设举步维艰。同时,道路的土建工程又会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恢复与补偿的后果,进而加剧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2 泥石流危害及影响

西部山区道路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按其影响对象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泥石流对道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直接危害主要表现为冲刷、毁坏及淤埋线路;冲毁或掏空路基,破坏道路结构;淤塞或冲走道路的桥涵工程,降低工程的抗灾能力;破坏道班及道路防护工程。泥石流对道路的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泥石流发生后阻车断道,带来交通运输量和运营经济效益的减少;灾害发生后由于线路长、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因素的限制,给交通管理和养护造成严重混乱和困难,产生间接的经济损失;灾害的发生对地方经济制约较大,长时间的交通中断,使得内外物资流动困难,进而造成物价等的变化,引起多方面的恶性循环。

总之,认识西部山区道路泥石流的这些特征,不难理解沿线泥石流灾害严重性,防灾减灾工作的必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全文阅读

泥石流防治工作研究

[摘要]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各省市的地质灾害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泥石流灾害逐年增多。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强的地质灾害,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结合当前泥石流灾害现状,探索如何更好地有效进行泥石流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泥石流防治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91-1

我国的西南等地山地面积广阔,并且,呈现出西高东低特点。当出现雨天气时,很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结合当前国内的泥石流灾害发展现状,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

1国内泥石流灾害现状

数据显示,国内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部山区,尤其是在四川境内,发生次数频繁。仅仅四川省就有超过100个县市遭受过泥石流灾害。除此之外,我国的甘肃、广西以及湖南和云南等省市,也经常出现。但是,严重程度不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此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仅仅2008年,就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全国各地超过2.8万小型水库因泥石流灾害处于一定程度的危险之中。

2国内泥石流防治工作措施

2.1生物措施

全文阅读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摘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大范围的出现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甚至是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重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成为了现阶段工作的重点。由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现阶段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要比过去的破坏程度严重的多,在防治策略上,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否则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没有办法对人民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滑坡 泥石流 防治

[中图分类号] U216.41+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05-1

从现有的一些防治策略来说,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要求,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没有起到太大的积极效果。往往的情况都是,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是被动的承受,而且总是猝不及防,一些防治措施显得非常表面化,没有产生实质化的效果,对于百姓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损失依然比较严重。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一些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进行一定的探讨,否则将来灾害再次发生的时候,依然是一场无法阻止的灾难。

1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现状

1.1监测、预报和报警

我国目前的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 主要是以线状交通干线和点状重要工程、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点的群防群测为主, 它是符合滑坡泥石流防治现状最有效的形式。较典型的有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由此可见,我国在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以及预报和报警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健全。因此,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时候,有很多的居民,来不及逃生,较多的财产,也没有办法去保护。因此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监测、预报和报警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只是现阶段的工作还有很多的不健全,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

1.2工程治理

全文阅读

我国泥石流防治发展趋势与对策

防治需求。泥石流广泛发育于占我国陆地面积约2/3的山地,分布广泛,活动频繁,每年爆发数百处以上,直接成灾的泥石流至少数十处,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山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山区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行。科学、有效、经济、适时地防治泥石流灾害是国家减灾和山区发展的战略需求。今后,我国泥石流防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进一步加强山区城镇泥石流监测预警、灾害治理和风险管理,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山区城镇这一区域发展中心的安全保障;加强水电、道路、管线、矿山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减灾防灾工作,针对工程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减灾技术,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减灾标准,更加有效地开展重大工程减灾;进一步加强民众的减灾知识和科学普及,建立和完善灾害群策群防体系,扩大减灾实效和范围;加强泥石流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开展泥石流风险分区和风险制图,服务区域发展和工程建设。

存在问题。我国泥石流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已经针对不同危害对象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适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泥石流综合防治模式和配套技术;然而,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规律和成灾机制复杂,泥石流研究历史较短,对其物理性质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就使得泥石流防治还处于半经验阶段,不能满足国家减灾的需求。目前,存在于泥石流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有:泥石流预测预报基本上是基于“雨一地”关系的模型,没有脱离统计预报的范畴,预报精度不高,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较大;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经验性,不同科技人员计算结果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近期才得到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建立完善的灾害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尽管已经在泥石流滩地开发利用方面做了一定探索,但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加强泥石流灾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充分利用灾害的资源属性。

对策建议。加大对泥石流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注重地震区泥石流形成演化规律的研究。系统集成泥石流减灾技术,不断完善技术指南和技术规范,促进减灾工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泥石流灾害治理,将灾害治理和资源利用相结合,保障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泥石流类型和形成背景条件,选择典型灾害点,开展试验示范工程,树立灾害治理、区域脱贫、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示范样板,在全国推广经验和技术。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

崔鹏,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与水土保持学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山地分会副主任等,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中科院云南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国家站站长。主要从事以泥石流为主的山地灾害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研究,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及三等奖3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项目。

全文阅读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治理研究

摘要: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 监测治理 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066-01

我国是一个人口巨多、地大物博的国家,同时也是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尤其以引起地震、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因素非常多。地质灾害存在分布性广、种类多、发生频度高、强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危害性最大、影响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总量也在日益增大,华北、华南、西北等多省市已逐步向深部开采阶段发展。矿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断层、岩脉纵横交错等复杂情况,加之矿山日常生产中的频繁爆破振动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1]。

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分析

随着人居活动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增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直接威胁到区域城镇农村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效稳定发展,急需比例尺更大、精度更高、信息数据资料更全、系统功能更翔实的区域地质资料。2003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于2004年3月1日起具体施行;2004年4月29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年至2020年)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在2011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将开展第三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将完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并全面掌握我国陆地和近海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危害程度;将围绕居民生命、财产、以及生存环境等进行地质灾害资料调查收集工作,重点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1∶50000),以期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度和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信息依据[2]。

2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

区域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较多,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已从实验阶段逐步走向全面推广的实践适用阶段,其在山区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江河湖库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大区域地质防灾减灾工作中,获得非常优良的应用效果。在地质灾害实际监测过程中,充分利用航天遥感、差分干涉雷达、GPS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集成技术等进行区域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是未来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一体化系统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工程中研发应用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区域地质信息的实时遥感监测,不仅可以达到对监测区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控、预测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地质灾害治理前后的遥感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实现对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动态评估功能,为地质灾害监测治理修正提供详细的参考信息,便于制定完善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治理方案体系。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应用的进一步成熟,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实时监测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信息收集功能,并结合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对待调查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系统的调查、信息收集、以及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性的预测评估,进而获取待调查区域详细系统的各项综合信息资料,便于建立区域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为区域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决策、综合防治、抢险救灾等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料。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