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COMET职业能力测评

近年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的COMET职业能力测评,为职业教育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方式。

一、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是以建立在教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标准化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测试题目,利用这些题目对评价对象在特定职业领域的认知能力特征进行考查,看其是否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COMET能力测评方法采用了大规模标准化的能力诊断方法,其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行动导向教学、发展性任务、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和工作过程知识等职业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在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二、能力测评的结构

能力测评包括两部分,即测试题目和背景问卷。背景问卷是针对被试者的背景特征以及职业学校状况的调查,目的是识别影响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并了解相关因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方式,认识测试对象的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承诺,从而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关建议。职业能力测评最关键的是测试题目,测试题目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被试者可以获得任务情境描述和任务(项目)要求。情境描述是对一个具体情境的介绍,通过真实完整的情境建立与职业行动背景之间的联系,确定具体职业行动目标。任务(项目)要求简单陈述被试者的角色及任务,并明确被试者不仅要设计任务解决的方案,还要说明理由。按照职业能力的指标要求,每一个任务都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解决空间,这些解题空间涵盖了职业能力的方方面面。

三、能力测评试题的开发

试卷题目的命题水平直接影响着测试的质量,能力测评的关键在于试题的开发。高水平的职业能力测评,不但对其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技术指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要求其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试题内容设计不但要符合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而且要有实用性;既符合企业实践需要,又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具有在实际考试环境下操作的可行性。

在能力测评任务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专业的差异性,还要考虑教学规律以及测量技术。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任务),针对不同阶段的被试者,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全文阅读

高职职业能力测评研究

摘 要:基于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结合输配电线路专业核心岗位职业能力特征,项目组组织输配电线路专业学生分年级、分阶段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以期满足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输配电线路专业;能力测评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承担专业对口的核心岗位工作任务。然而,长期以来,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现象,甚至有企业发出“毕业生上岗即需企业再培训”的“教育培训资源大浪费”的言论。

高职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输配电线路专业”)如何保证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达到社会、企业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三维职业能力模型”为基础,准确获得职业教育的核心参数,形成一种高透明的能力测评体系,能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

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的第一个维度是“内容维度”,即遵循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发展的规律,将入门者、提高者、能手和专家四个职业发展阶段作为能力模型的内容维度;第二个维度是“要求维度”,即基于实用主义的解决思路,确定高职学生的四个职业能力等级:表识能力、工具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第三个维度是“行动维度”,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兼顾了工作过程和个体发展的双重需要。

三、输配电线路专业核心岗位职业能力特征

全文阅读

中介语用能力测试评述

摘 要:中介语用能力影响着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输出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维的研究,他们主要聚焦语用能力的基础构念、语用能力测评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测评方法的有效性等层面。本文将对国内外中介语用测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主要把研究重c聚焦在语用能力的框架以及具体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层面,但中介语语用能力的习得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呼吁研究者应开展多种语境下的语用习得研究,切实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中介语用能力 测评方法 语用习得

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大背景下,语言交际能力较之以往显得更为重要。在英语交际功能凸显的情形下,交际主题更加侧重交际任务的顺利达成 滕延江,2015,交际教学法等意念大纲也应运而生(Cohen & Olshtain, 1981)。交际教学法自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不同的教育背景下被倡导,但如何校验教学效果相对比较滞后,仍停留在语法与词汇分项测量的结构测量方法之下(王永亮,2012)。目前虽有部分研究关注课堂语用能力的习得,但如何有效地测量学习者的中介语用能力相对较少(Kasper& Dahl, 1991)。本文将首先论述在交际能力的测试框架下,简要介绍目前的语用测量方法,接下来探讨目前国内外有关语用测量的实证研究,最后就目前的语用测试方法给出相应的批评与建议,希冀这一研究能为我国在语用能力测量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中介语用能力测评方法

实证研究遵循了一个提出问题/假设、搜集数据与解读数据的一个过程(王永亮,2015),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方法的本体论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根据现阶段的语料搜集方法,我们习惯性地把中介语用测评方法分为自然语料与诱发式语料的测评。所谓自然语料是指研究被试出于真实的交际意愿驱动,测试场景要尽可能地真实,通常是利用语料建库与实录语料,而诱发式语料是指研究被试未参与到真实的言语交际行为之中,是被研究者诱导的情形下产出话语。以下将结合这两种语料的搜集方法予以展开。

(一)语料库与实录语料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地获取语言材料成为了可能,语料库的使用对学生的错误类型标记与所产生的语言进行比照(如平行语料库)成为可能,但有些学者(王永亮,2015)对这一语料的搜集方式提出质疑,他指出在语用能力测试的实际情形下,我们无法得到一个可供使用的口语语料库,基于此研究者将无法得到涵盖多种语体特征的语言范本。对于语用能力测试的真实性原则而言,实录语料似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研究人员可对自然发生的真实交际行为进行录像获得受试者的语言材料,进而对所获材料进行转写,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到受试者的语用表现能力的真实情形,但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而言这种测评体系显然违背了大规模测评的效度问题。

(二)诱发式语料采集方式

全文阅读

能力测评领域理论创新的力作

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管理水平取决于管理者或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组织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选拔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时,都把备选者的管理能力水平作为重要依据。对备选者的管理能力水平进行测评,已成为许多企业或单位选拔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必经程序。结构化的能力测评以结构化面试为代表。王垒等学者对结构化面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指出,结构化面试具有面试的一般特点,同时有其特有的结构化组织的特点。其结构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面试考核要素(工作分析)的结构化,并作为评分标准的基础;二是面试试题(内容、种类、编制)的结构化,不同类型的题目与测评要素相对应;三是评分标准的结构化(要素得分、所占比重、总分、考官评语,与其他测评工具的得分的合成,有一定的比率);四是组建面试考官、监督员及考务人员队伍结构化;五是选择与布置考场结构化;六是具体操作步骤结构化。这种结构化面试,在我国受到了普遍的推崇。许多学者认为,与一般面试相比,结构化面试对面试的考核要素、面试题目、评分标准、具体操作步骤等进一步规范化、结构化和精细化,并且统一培训面试考官,提高评价的公平性,从而使得面试结果更为客观、可靠、使同一个职位的不同应试者评估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各地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时,也都把结构化面试作为基本的手段,写进公开选拔、招聘的方案中,作为选拔工作客观、公正、科学的标志。

但是也应当看到,结构化的测评方法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有效性,特别是在选拔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时的有效性受到人们质疑。一些学者对结构化测评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批评。他们认为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的较高层次的管理能力,如管理决策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中的高层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能力的行为表现,是以非结构性为主要特征的,用传统的客观化、标准化的心理测评方法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此,组织人事部门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在选拔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时,纷纷尝试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调研”等非结构化的能力测评方法,以弥补结构化测评的不足。但是,目前无论国内或国外,对于非结构化的管理能力测评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实践呼唤着理论。盛宇华等同志撰写的专著《管理能力的非结构化测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主项目研究成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以下简称《测评》)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首先《测评》开拓了管理能力测评研究的领域。长期以来,能力测评研究的重心在于对结构化的测评方法的研究。非结构化测评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进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长期落后于从评价中心测评方法发明开始以来的非结构化测评的实践。调查发现,在实际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决策普遍采用一种基于主观判断的非结构化的管理能力测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缺乏合理的理论解释。该书旨在建立一种适合于测评管理能力,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非结构化的测评理论和方法。《测评》提出,管理能力的非结构化测评研究应当以智力认知理论为心理学理论基础,以现代管理决策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权变理论为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这就为能力的测评开辟了的新的理论视角,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拓宽了能力测评的研究领域。

其次《测评》在对传统的、结构化的测评方法的产生、发展、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管理能力非结构化测评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①非结构化测评的心理学基础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以现代心理学和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②基于主试主观判断的非标准化能力测评的理论根据,把测评的有效性分为完全有效性和有限有效性,提出了主观性测评完全有效性的基本假设和完全判断人的概念;并且指出,完全有效性是一种理想状态,人事决策中并不要求测评结果达到完全有效的标准,只要到达有限有效的标准就可以了,在一定条件下,基于主试的主观判断的非结构化测试,可以达到有限有效性,能够满足许多情况下的人事决策需要。③高层管理人员能力测评的有效模式研究,探讨了非结构化的测评方法的类别及特点,提出并论证了测评方式的非结构化程度要与待测能力的非结构性相匹配,建立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测评的有效模式。④阐明主试在非结构化测评中的作用,提出并分析了主试在测评中对被试进行有效刺激(提问)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的方法,探讨了主试在主观性测评中的判断、决策行为的一些基本模式,以及主观性测评的对主试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⑤主试主导型的非标准化测验的可信度测定,提出了非结构化测评可信度的测评方法。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有别于结构化的测评理论框架的全新的测评理论框架。《测评》还把对业绩的考核也纳入到非结构化测评的框架内,作为对被试的管理能力进行测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出,传统的业绩考评研究侧重业绩的客观性和业绩与岗位工作者能力的直接相关性。作者则提出,管理业绩的评定不可能完全实现客观化和数量化,主观测评在有些条件下更为有效,并提出了主观性业绩考评的具体方法以及通过业绩考评,确定被试的岗位工作能力的方法。

再次在《测评》中,作者还提出许多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如在管理能力研究方面,提出了表征管理者各类管理能力强弱的行为特征以及决定管理问题难度的因素和管理能力难度模型;在测评设计中,提出并论证了测评方式的非结构化程度要与待测能力的非结构性相匹配的观点,建立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测评的有效模式;在测评主体方面,分析了主观性测评中的主试行为,提出非结构化的能力测评需要训练有素的主试,主观因素是测评误差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主观性测评的主试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测评方法方面,提出了主试在测评中对被试进行有效刺激(提问)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的方法以及主试在主观性测评中的判断、决策行为的一些基本模式,如行为特征判断法、类比判断、经验判断等;在测评结果的评价方面,把测评的有效性分为完全有效性和有限有效性,提出了主观性测评完全有效性的基本假设和完全判断人的概念并提出了关于主试主导型的非标准化管理能力测评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的评估方法;作者还把对被试的业绩考核也纳入到非结构化测评的框架内,作为对被试的管理能力进行测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有这些理论上的创新构成了一个关于管理能力非结构化测评的一个初步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之作,《测评》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它粗线条地勾勒出了非结构化测评方法的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对许多细节问题的思考还不够周密;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概念还有待实践的验证;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还缺乏实证性资料的支持。但是从总体上看,该书不失为一部管理能力测评领域理论创新的力作。

全文阅读

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电力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建立了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的原则,设置了创新能力测评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电力企业 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测评方法

中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使电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高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是适应改革和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依靠创新推动其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和发展趋势。因此,科学有效地测评电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南。

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的原则

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的目的是要把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统简单化、数值化,达到评价的功能、监控的功能和预测的功能。

评价功能是指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是由若干能力要素构成的,这些能力要素指标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判断评分,并根据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然后计算出综合得分,据此能对电力企业创新能力予以定位。监控功能是通过对电力企业创新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评判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其创新能力的静态状况、变化趋势,实现监控功能。预测功能是根据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与发展的条件、环境等,进行创新能力的预测与推断,便于对电力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电力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的功能要求。在测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

全文阅读

浅谈无线电监测网覆盖能力测试评估

摘 要:目前,安徽省地市级的无线电监测网均已承担起所属辖区内的电磁环境监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各监测站点的监测覆盖能力和测向精度进行实测评估。文章按照安徽省无线电监测站制定的《全省无线电监测网覆盖能力评估测试方案》要求,阐述了实施测试方案的具体操作思路,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铜陵站点监测网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关键词:测试方法;理论计算预估;覆盖率;覆盖评价

1、地理地貌特征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在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面积1113km2(其中市区面积280km2)。其地貌特征为丘陵地带,东南山脉绵延,山体海拔110m至500m左右不等,西北面为沿江无遮挡洼地。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形。

2、测试方法

2.1监测设备构成:主要为固定监测站、遥控站和小型站对发射源信号进行监测和测向。铜陵站点无线电监测网包括一个固定站(测向)、一个小型站(兼搬移站,无测向功能)和一辆移动监测车。监测网络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

2.2站点地理位置:固定站位于铜陵市义安大道北段铜讯大厦楼顶(东经117°48′44.3″;北纬30°56′4.2″),处于市区中心位置,天线距离地面高度为65m。小型站位于铜陵市经济开发区天山大道北段荷花园大酒店楼顶(东经117°50′42″;北纬30°58′8.4″),天线距离地面高度45m,其地理位置处于铜陵的东部区域,周围地势较为平坦,是固定站向东面监测的延伸。

2.3站点设施配置:固定站是采用中星世通公司生产的双极化单通道监测与测向系统,型号为CS-805AH。监测天线采用垂直极化无源倒锥天线(频段范围20-500MHz),测向天线采用偶极子无源垂直极化天线(频段范围30-200MHz)和有源垂直极化天线(频段范围200-3000MHz),以符合发射源的要求。小型站采用成都华日公司生产的垂直极化单通道的监测小型站,不具备测向功能,型号为HR-41SG。监测天线采用垂直极化双锥天线(频段范围20-1300MHz)。

全文阅读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试点评估

摘 要:该文介绍了全国环保系统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方案与各地监测能力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有效措施。该文对江苏、北京、四川、广东等5省市的监测机构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这5家单位的监测能力较强,能够满足目前的监测需求,因此判定合理。

关键词:辐射环境 监测 评估

中图分类号:X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057-02

开展辐射环境能力监测评估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现状,找到优化策略,完善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测能力,进一步符合我国的监测需要。2010年始,环境保护有关部门就组织了辐射环境试点评估工作,重点关注环境辐射监测能力情况。

1 试点评估办法

研究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对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全面地掌握全国各地方的环境监测的情况,有助于地方监测能力的提升,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确保评估工作的成功首先应该确保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标准。2009年环境部门监测中心组织编写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方案。

1.1 评估对象划分

环境辐射监测能力的划分,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评估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各地方监测机构的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与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效果。(1)质量监测主要是为了保证辐射的环境质量,对其监测采用的办法为定时、定点的监测。《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质量监测的工作对象的划分是根据介质的不同而划分的,主要分为空气、固体与水环境几大类别。(2)监督性监测主要面对的是辐射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的监测主要针对的是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中对监督性监测的对象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核电厂与研究堆周围辐射环境监测、重点核设施气载和液载流出物辐射环境监测与伴生放射性矿物采选利用设施周围辐射环境监测等。(3)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指的是为查明核与辐射放射性污染情况和辐射水平而进行的应急监测。其中应急监测的划分主要包括基本应急能力与增强应急能力。

全文阅读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与特点分析

【摘 要】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在描述技工院校开展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基础上,通过对测试过程和测试内容特点分析,将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模式与技能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推导出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测评过程;特点

The Analysis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Test

GAN Lu YANG San-yan

(Guangzhou Industry & Trade Technicia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repair major as an exampl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c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process and the test content,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skill evaluation model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final push for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derived teaching role.

【Key words】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Characteristics

为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配合落实人社部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班关于评价的预测试工作,根据人社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评价研究课题的预测试工作安排,2012年6月份,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的指导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开展。

全文阅读

学生朗读能力测评的初步探索

一、 为什么要做学生朗读能力测评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于缺失了对于朗读能力的测评,其严重的后果不可低估。

对学生的影响:课堂上忽视朗读不说,老师布置学生回家朗读课文,谁还认真做?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3.55%的学生不习惯大声地朗读课文。

对教师而言:在这样情况下,学校领导、教师,谁还把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对于上述状况,多少年来,我们都亲历其中,“习以为常”了。直到去年参与一次朗读相关的调查研究,看到《课堂朗读需要正能量》一文,特别是语文界的老专家陈树民校长指出:“忽视朗读,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危机在蔓延……”这才让我们猛然有所感悟,于是下定决心,依靠我校语文教师团队,在区教研室的支持下,确定专题,进行探索。

二、 学生朗读能力测评的指导思想

我们进行朗读能力测评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测评方案的宣传、实施,引导教师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规范和训练,注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朗读能力测评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教和学的测评。表面看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测评,实际上,它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的真实情况是教师教的结果。所以,我们特别让老师们认识到:从根本上说,朗读水平的测评是教师教学的自我测评。通过测评,从教的角度总结经验,从而改进教学。测评思想明确了,测评活动就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压力,增加负担了。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非专业能力测评的研究

1背景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比较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业院校毕业生知识与技能相当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看重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非专业能力。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已开始注重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学生非专业能力测评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测评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2非专业能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组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活动的学习为依据,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伴随着非专业能力的塑造。专业能力指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是“显性”的职业能力。非专业能力指专业能力之外,可以普遍适应所有岗位需求的其它职业能力,是满足个体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稳定、可迁移、可持续的个性心理特征。强调的是可持续性和潜在的可能性,是“隐性”的职业能力。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把握和理解社会关系并合理、负责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意愿,包括承担社会责任和团结他人。方法能力主要指独立学习和工作并在其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各种学习和工作场合中迁移与应用的能力。

3非专业能力的测评

3.1测评内容与测评方式非专业能力测评主要包括社会能力测评和方法能力测评。对于社会能力,主要通面试观察的方式进行评测,而对于方法能力,主要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测评。具体的测评内容及测评方式见表1。此测评贯穿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共有4个评测时间点:第一学期期初、第二学期期末、第四学期期末、第六学期期末。同时建立学生非专业能力测评档案,掌握每个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情况,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非专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2各测评模块简介

3.2.1面试观察(模块A)面试观察是通过在室内组织的角色扮演或者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多次观察,对学生“自我控制”(主要是行动灵活性和自信等能力点)与“社会适应”(主要是是观点接受与愿意妥协等能力点)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首先针对各能力点确定可观测、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并制定好如表2所示的评分标准。2)老师对任务进行介绍,对流程进行解释,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实例。任务要求:学校有一个闲置的教室,目前未被任何人占用,就如同现在大家坐在这里的大小。学校给学生一个任务,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建一个健身房),为全校师生服务。8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2人,形成4个不同的意见或者方案。每个小组都要通过举证、说理,说服另外的三个小组,使得自己的方案得到通过。当然,学生可以先小组内商议一个认为最值得做的方案。对学生的要求有如下几点:①要有说服力的论点和建议;②要顾及到其他人的利益;③可以建立联盟;④在妥协的前提下找到解决方案;⑤不允许主动放弃。3)学生准备阶段学生用5分钟时间来思考准备一个方案,写在纸上报给老师。再用5分钟时间准备论据,为后面的自由讨论做好准备。4)自由辩论和观察评估阶段首先各小组轮流介绍自己的方案,并给出具体的理由。接着是相互讨论,在45分钟的讨论之后要求确定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然后介绍这个空置的教室应该被怎样利用。在这个阶段中,观察者要做好学生的观察及测评工作。每位观察者观察、评测2名学生,不要让学生知道谁在观察他。观察者在观察时应在评分表上进行记录,并写上被观察者的编号。为了避免打分的主观性,应保证至少有2名观察者对同一学生进行观察和测评,图2给出了观察者的观察分工情况。老师在测评时应注意如下两点:①测评时不要带有主观色彩,一定要客观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相貌、身份、学习成绩等,不要有成见。有的学生只考虑自己利益和兴趣点,或者跟我们的观点不一致,不要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处在弱势,老师往往对其产生同情,不要把这种感情加上,不要把这种判断加到记录中来,而应客观记录他没有机会说话或没有意愿说话。②观察员要随时记录。在观察时不要认为自己记性好,不需要做记录,这是错误的,因为短期记忆有时是不客观的。记录上不该有空白的地方,如果记录空白,在最后打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困难。5)评分阶段观察结束后,两位观察者就学生的表现共同交流讨论,最后给出一个共同认可的评分结果,最后在评分表上签字确认。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