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科护理教学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精选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1篇

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实验教学: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操作“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而删除了临床实践中不常用的“十二指肠液与胃液引流”的项目。这些实训课的安排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顺序:由于《内科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其中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健康评估》讲过心电图的知识后才能讲述,故安排上下学期课程时,将循环系统疾病调至下学期,将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调至上学期。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健康评估》中有关心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内科护理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各个疾病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能力为本,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科护理学在教学中突出以下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开设“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性学习:学生参与主讲: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点准备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自拟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讨论: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同学进行布置,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和总结。

在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实行病历及诊治讨论,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包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多媒体技术: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画效果的PPT课件,增加了视听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健全了《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构建了全套电子教案,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库、PPT课件等,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课程“摒弃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方式。最终结业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考试分为两个学期,原则是学多少考多少,其中包含的项目名称及其所占比例为:期中理论考试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理论课纪律与出勤10%;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10%。期中、期末考试出题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主,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在出题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理论课纪律与出勤以理论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准确度进行评分。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以实验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及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4教改的应用效果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2篇

交互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治疗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 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一体化教学

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

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我内科护理教研室教师十分关注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已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要求。一体化教学使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增强学生获取技能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对学生感知活动、思维活动起到主导和调节支配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贴近临床实际;符合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及培训考核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强的内科护理学人才。

一体化教学解决了内科护理学课时偏少、资源有限的难题。以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由于内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繁多,学时紧,为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导致实验课学时偏少。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贯穿到整个实操过程中,理实结合,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中真正形成:①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②教材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③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室与实训室一体),有效地节省了课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传统教学使教师思维僵化、思想懒惰,内科护理学教师由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部分从医院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一体化教学中则作为指导者、组织者或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仿真角色,激发教师教学灵感及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先进、灵活地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完美结合。

一体化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依赖于教而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的运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病例、熟悉内科疾病,以往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医院及病人十分生疏,通过一体化教学仿真模拟及多媒体护理病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等,例如冠心病病人护理里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区分要点。

一体化教学自然融合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护理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情景仿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灵活教学方法,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迎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兴认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把老师“教”与学生“学”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为医院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院前急救绩效考核方案

卫生部昨日印发通知,明确了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考核相关政策。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院前急救机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分类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通知指出,院前急救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机构建设、日常急救、应急救援、学科建设、急救培训、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7个部分。其中,日常急救占了25%的权重,重点考核急救出车次数、急救人次、紧急呼救受理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与途中救治时间等。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4篇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治疗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4结语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浅议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15-01

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注重基础学科与临床内容的衔接,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医学护理人才,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确立学生为主体是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学是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护理教学活的灵魂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是一种让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大面积地培养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自我能力,这是全面推行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主体性原则。

2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教学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体现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参与中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象于一身,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录像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变为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3教学中教师中要努力营造学习医学护理的兴趣氛围,诱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捷径之一。”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学习护理兴趣氛围,诱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够、学习不努力,存在应付心态。为此,教研室多次深入探讨,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增加新的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给学生开展小专题,倡导启发性课堂教学、发现式教学,使教学变成“授人以渔”的过程。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想象中驰骋,在活泼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运用肢体语言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学生要做到“四心”,即对学生要热心、耐心,同时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不能偏爱优生而忽视甚至歧视差生。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切忌一味指责。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使用激励教育方法,要努力去寻找、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知而感到委屈。

4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

良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提高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五六十年代推行苏联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法,学生在课堂上味同嚼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从教以来采用了启发式、议论式的教学方法。解疑——小结——练习。采用“六步法”,学生学得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6篇

在运用了PBL教学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心内科护理的教学活动之后,通过教学成绩统计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表示在运用了PBL教学方法后,以前觉得无从下手的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现今突然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关知识的链接和组网,让学生对心内科护理知识开始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意识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是可以学会的,从而愿意投入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实践中来。

2PBL护理教学授课的体会

2.1运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2.1.1提供给护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在PBL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指导下,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学生进行护理知识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空前提高,提高了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

2.1.2认识护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PBL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基于同一个典型病例进行病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合作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PBL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合理的利用最先进最全面的护理知识资源,在雄厚的病例相关资料的支持下进行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讲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能够脱离学生理解能力和病例相关资料的缺乏限值,进行不受限制的护理知识教授,学生也可以在雄厚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支持下,对教师的典型病例护理知识教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心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2.2运用PBL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2.2.1实际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在PBL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教授,都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病例进行的,相关的知识体系都围绕着病例来展开和构建,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对于心内科护理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都较强,但是对心内科护理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学科认识。

2.2.2对环境要求较高PBL教学方式要想高效的实施,就一定离不开相关系统的支持,这些支持系统包括学生网上查询资料的大型电子阅览室、学生查阅藏书需要的大型图书馆等,PBL教学方法对这些教育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导致了PBL教学方法应用的成本上升,很多地区学校因为教学环境的限制无法开展PBL教学活动,或者导致PBL教学方法的应用达不到设计的效果。

2.2.3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在PBL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心内科护理教学,是围绕着问题来进行的,所以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交流,这一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表现只有教师通过观察得出的感性结果,整个教学环境中缺乏一个量化的评价环节,导致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缺乏评价依据,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有效的评价,影响了学习活动的管理效率。

3结论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7篇

1.1研究对象

2010年6-12月采用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对黑龙江省内的27名护理学PBL教育专家和医学PBL教育专家发放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参与咨询的专家中,从事医学PBL教育者11名,从事护理PBL教育者16名;年龄:30~39岁者15名,40~49岁者10名,≥50岁者2名;职称:正高级职称11名,副高级职称11名,中级5名;学历:博士5名,硕士17名,本科5名。

1.2初步拟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并对专家进行预咨询

在前期研究确定的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对5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预咨询,主要目的是请专家对所拟定的指标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和提出修改意见,初步确定其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1.3进行专家咨询

第l轮专家咨询:由研究者向27名专家发放咨询问卷,目的是反馈预咨询专家的意见;对初步确定的评价指标的标准提出修改意见,并请专家填写专家的一般情况,对该研究的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之后进行第2轮专家咨询:拟定第2轮调查问卷,仍选择参与上轮咨询的27名专家发放调查表,目的是反馈第l轮咨询结果;并继续请专家对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标准修订稿提出意见,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4资料的整理

其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Cr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方案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用判断系数(Ca)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这两项指标值的获得以专家自我评价为主,权威程度计算公式:Cr=(Ca+Cs)/2[5]。一般认为Cr≥0.70为可信任程度较好。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积极性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

2结果

2.1专家的权威程度

本研究的专家判断系数为0.92,熟悉程度系数为0.87,得出专家的群体权威系数为0.89,专家组的个人权威系数为0.77~0.99。

2.2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标准。

3讨论

3.1以Bloom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框架

构建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Bloom[6]提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此目标分类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PBL的教学目标也强调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综合[7]。本研究中指标的设计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Bloom目标分类理论为框架,建立知识水平、护理专业相关能力和态度为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分级指标,并将目标具体化及确定指标标准。

3.2二级指标评价标准的建立

3.2.1“知识水平”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在知识水平中包含了3项二级指标,即基础医学知识,内科学知识和内科护理学知识,符合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PBL用临床案例建构知识,综合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解决临床问题。由于PBL对学生能力带来的优越性,许多研究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事实性知识的获得,同时在评价PBL的学习效果中也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评价,以至于许多学者对PBL在事实性知识方面带来的学习效果存在怀疑[8]。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通过咨询专家,本研究得出评价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需评价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内科学、内科护理学比较全面的知识,并且应从识记、理解、运用知识等层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2.2“护理专业相关能力”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护理专业相关能力中包含了6项二级指标:初步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是护理教育目标所规定的主要职业角色,而“临床能力”是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最基本要求,应是护理专业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由于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采用的是PBL方式,未进行毕业前临床实习,临床能力尚未完全掌握,所以根据专家意见,将内科护理学PBL教学中临床能力的评价确定为“初步临床护理能力”,同时专家指出,学生经过PBL学习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内科常用护理操作,并能够按照护理程序为内科病人提供整体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还应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良好的沟通是联络护患情感、医护情感和护护情感的纽带,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就将沟通能力定为高等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9]。在PBL学习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课,通过小组讨论,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设置案例中护患沟通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护患沟通的能力。在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时,本研究注重评价学生是否在师生、同学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小组讨论中是否恰当、有效地口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护患沟通(设定案例)中,对不同服务对象、临床情景,能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PBL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及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中,专家认为PBL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根据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有效解决问题;能对传统的观点、认识及个人的假设、设想大胆地提出质疑,以及进行研究、解决,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许多学者指出,PBL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0]。本研究中专家亦认同PBL培养人才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清楚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目标,能主动学习内科护理学新知识、新技术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在PBL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同时,PBL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通过设置小组长角色,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调解小组内矛盾,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评价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时,也应从上述方面进行,如学生是否善于调动PBL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是否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保证小组讨论的内容切合PBL案例主题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期越来越短,护理人员必须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以从容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护理工作。PBL也正是据此设计案例问题,使学生从多种资源中包括从网络、图书馆等获取信息,以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8篇

1.1设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肝硬化的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及抢救配合原则、常用药物及疗效观察、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2)技能目标———使护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及保健方案。基于此,进而梳理出教学重点: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诱因、表现,肝功能检查结果,休息饮食护理及腹水护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护理细节等;教学难点是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抢救配合。

1.2教师备课,明确教学主线

教师备课是教学准备阶段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策划和准备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的相应课题;另一方面,还需就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准备中,主要包括2个方面任务,即临床案例的选择与编译及确定授课流程。课程组教师深入病房,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医院典型临床资料,适当加入干扰因素进行一定修饰,作为授课案例,并设计与本案例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课中讨论之用。整个授课流程围绕教学主线开展:温习疾病相关知识、引入案例、病情演变的分析及处理、讨论总结与效果评价。

2教学实施与评价总结

2.1温习疾病相关知识

课前告知学生本次课的主题,并发放预先设计的相关问题,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书籍、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及多媒体课件、Internet信息等,要求学生于课外自主阅读、思考判断。以课堂小结或教师提问的形式对肝硬化相关理论知识,如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的诱因及特征、一般护理及抢救配合注意事项、健康保健指导等进行简要温习回顾。

2.2引入案例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采编的临床案例制作成PPT引入课堂。教学初始仅提供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为病情的演变及深入展开讨论奠定基础。在讲授“肝硬化及并发症”时,案例选择如下。病史:患者,男,55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近1年来常感乏力,进食较油腻食物后易出现腹泻,对自己的病情忧心忡忡。近1个月来腹部鼓胀不适并日渐加重,于2周前开始出现下肢水肿,因水肿加重而入院。查体:体温(T)36.8℃,脉搏(P)9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10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对答切题,面色灰暗,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征(+),上胸及颈部各见1颗蜘蛛痣。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膨隆,质软,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及剑突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质韧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辅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6×109L-1,红细胞(RBC)3.5×1012L-1,血红蛋白(Hbg)95g/L,血小板计数(Plt)80×109L-1;肝功能:A/G为0.8/1。

2.3病情演变的分析及处理

情景演变的创设以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为线索,力求在课堂上尽量创造一个真实的临床氛围,让护生亲临其境。此环节需将护生分成5~8人1组,教师引导组内成员就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协商、讨论,通过分析辨别当前拟解决的护理问题,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正确总结出目前主要的医疗诊断、护理诊断,进而完善护理抢救计划的制订,最终将小组商讨的结果填写于《病情演变表(学生用表)》中。病情演变示例如下:情景1:患者入院当晚晚餐后约2h出现腹痛,突然呕吐暗红色液体,约300mL,解黑色稀大便1次,伴头昏、心慌。查体:T37.5℃,P110次/分,R24次/分,BP80/55mmHg,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肠鸣音活跃。急查血常规:WBC7.8×109L-1,中性粒细胞(N)70%,Hbg76g/L,Plt125×109L-1。患者恐惧不安,家属倍感焦虑。情景2:经医护人员予止血抢救后,患者头昏心慌感好转,面色渐转红润,四肢皮温逐渐升高,P95次/分,BP98/60mmHg。情景3:患者入院后3周内病情基本稳定,睡眠、精神、饮食、二便尚可。情景4:患者入院第4周因进食红烧鳝鱼后出现烦躁不安、淡漠少言、昼睡夜醒,次日渐出现意识不清。查体:一般情况差,呼之不应,呼气中有鱼腥臭味,面色黝黑,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脑电图示:脑电波节律变慢。情景5:患者众多家属赶至病房探望患者,情绪异常焦虑。情景6:经医护人员抢救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一般情况逐渐恢复。情景7: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前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指导。

2.4讨论总结与效果评价

教师在情景模拟中起指导分析及总结的作用。《病情演变表(教师用表)》增设“得分”与“评价”两列评估护生的护理行为。评判时对护生在相应进程的每一步骤给予一定分数,以此定量评估护生的护理处置能力。同时,每小组委派代表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处理意见做演示,之后进行组间比较、讨论、评价,教师认真倾听,适时根据其展示情况对护生的处理措施、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表现予以总结评价,并告知相应结果,以加深护生对该疾病护理程序的印象。此外,课程组还配套设计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于教学完成后发放学生,以不记名形式就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是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培养了综合能力(如团队协作意识、评估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交流技巧)、是否加深了对护理程序的理解与应用等问题予以调查,综合评判授课效果,并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访谈,收集其对病情演变情景教学的感受与建议。

3小结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9篇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内科护理学课程需要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护理教学的灵魂在于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是一种让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热心、有耐心,同时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不能偏爱优生而忽视学困生。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切忌一味指责。教师要注意使用激励教育方法,努力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使学生树立学好内科护理的自信心。

二、应用案例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护理病案讨论活动,这是最活跃的教学活动。教师选用的案例应注意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应当简洁,具有针对性。为了使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具有针对性、富有吸引力,笔者注意紧紧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及学生所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案例选择。案例来源必须真实,笔者注意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教师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准备,整门课程中所需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教师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放在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如在讲授“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一节时,笔者并没有按照教科书从病因、临床表现逐渐讲授到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而是通过病例提出问题:根据病人人院时存在的护理诊断及其诊断依据列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及如何对该病人进行保健指导等。通过病案讨论,结合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利于抓住学生求知的心情,从而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常用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知道病人的身心状况;又可通过资料的收集,作出护理评估,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学会观察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还能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对急危重病人正确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学会关心、爱护和尊重病人,并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锻炼了随机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从而了解案例的结论。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研究型”的学习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措施。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境模拟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利于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笔者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参与中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于一身,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动画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捷径之一。内科护理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探索护理真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增加了新的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给学生开展小专题,倡导启发性课堂教学、发现式教学,使教学变成“授人以渔”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想象中驰骋,在活泼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运用肢体语言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还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及有关资料,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教师再给学生以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难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以上只是笔者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获得的初步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

内科护理教学范文第10篇

1.1实验对象:选择我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共92名学生,根据自然班级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授课使用教材为夏泉源主编的《内科护理学(案例版)》。授课内容为2学时共90min。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进行授课;实验组在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建构主义学说构建有学习意义的情境进行授课。①课前准备:课前3d向每位学生发放课前学案指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对照组全体同学全面准备,实验组在全面准备的同时分4组提出课前准备的具体侧重点及要求,挑选学习主动性高的同学创设高血压急症的情境。②课堂授课: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上课,以课本案例为基础,学生在语言上集体参与病例讨论,任课教师以讲授法进行教学总结———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含高血压急症的护理),遗憾的是因为音像制品市场相关产品的缺乏而无对应的音像资料呈现;实验组以课本案例为基础,任课教师进行拓展,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广泛性提问常规问题,针对性提问课前分组的重点(护理措施);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前分组,进行护士角色的扮演现场进行血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的辅导带领学生创设高血压急症的情境,选取主动学习性强的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值班护士、医生、患者家属,充分利用学校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病房及医用器械,现场模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士急救处理,让其余学生对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有直观的认识。

1.3评价方法及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选择对应的理论练习题,同时参考临床护理原则自行制定高血压急症护理的评价标准,对2组每位学生理论知识的课堂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测试结束后调查每位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以及知识掌握的自我评判,共发放问卷92份,收回92份,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1.4统计学处理:2组学生的成绩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堂理论测试成绩:分别为(96±6)分、(92±5)分。2组比较(t=3.266,P=0.002)。

2.2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对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满意率为98%(45/46),对传统教学法满意率为93%(43/4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100%的学生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情境建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安排更紧凑,收获的知识更多、更直观。对知识掌握的自我评判方面,实验组98%(45/46)的学生认为达到熟练程度,对照组87%(40/46)的学生认为达到熟练程度。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