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缺陷

内部审计缺陷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摘要】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够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为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认定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保证企业未来的良好运营及发展。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控审计 缺陷

一、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认定

(一)内控审计的概念及意义

内部控制审计,是基于内部控制的条件下,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为基础,而进行的实质性、符合性测试的一种审计的方法,它所抽查的是会计资料的内容、

范围及程序。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防范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财务报告错误的第一道防线,对企业举足轻重。

(二)内部控制缺陷

内控控制缺陷是指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u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负向维度。内部控制缺陷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财务报告内控控制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全文阅读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意见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为例,分析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原因及其合理性。分析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内控审计否定意见的充分必要条件,内控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报告是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必要条件,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意见影响到投资者、公司管理层、审计师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等。文章最后提出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启示。

一、问题提出

2012年3月23日,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00756)(以下简称“新华制药”)公布了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有关上市公司的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由于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签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新华制药到底是怎么了?于是所有的媒体都聚焦在这件事件上。通常我们看到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较为常见,发表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以前从未出现过,无论是被审计单位,还是注册会计师,都不希望发表此类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这份不同寻常的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为什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敢出具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呢?这其中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新华制药的历史背景

新华制药的前身是1943年成立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山东新华制药厂。公司占地近3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000多人,是我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及中枢神经类等药物生产企业。在我国化工及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企业地位和影响力。1996年12月本公司以香港为上市地点,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H股股票。1997年7月本公司以深圳为上市地点,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A股股票,是H股、A股上市公司。1998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后,转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2001年9月经批准增发A股普通股票3000万股,同时减持国有股300万股。新华制药是中国医药工业十佳技术创新企业,中国制药工业50强。目前旗下有9家控股子公司。“新华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45731.26万股,第一、二大股东分别为: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66115720股,占总股本比36.32%,香港中央结算(人)有限公司持股147963998股,占总股本32.36%。目前,公司年产化学原料药总量2.5万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安乃近、布洛芬、阿司匹林、咖啡因、左旋多巴等药物生产企业,拥有乙氧苯柳胺等10个原料药独家品种,8个原料药主导品种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制剂年生产能力为片剂达80亿片、针剂3亿支、胶囊2亿粒。公司从创业之初,始终坚持技术第一、质量第一,奉行“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质量理念,生产上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IS09001、IS014001、IS010012三项认证的医药化工企业,所有在产原料药产品、制剂剂型均已通过GMP认证,茶碱、布洛芬等8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茶碱、阿司匹林等10个产品获得了欧洲COS证书,咖啡因产品通过了美国用户的社会责任认证、环境认证,以及中国食品安全体系(HACCP)认证。同时有多个产品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完成了注册。大部分主导品种主要技经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高于国内国际认证标准。

2011年,山东欣康祺医药(以下简称欣康祺)因涉嫌非法集资于年底被立案调查,该案对新华制药冲击很大02012年3月15日,新华制药披露,截至目前,欣康祺及其关联方尚欠公司货款6073.17万元,对方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对公司资金回笼产生较大影响。

三、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关系理论分析

全文阅读

内部审计自身缺陷及化解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228-02

摘要本论文对内部审计自身缺陷的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综述,并从内部审计重要的环节内控制度角度的缺陷对内部审计有重大影响展开,最后从审计思想、审计制度建设、审计执行和文化建设,以及法律保障方面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自身缺陷内部控制

一、前言

任何一种制度的确立都不可能完美,都有其自身的天然缺陷。我们只有对某种制度自身缺陷有着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在执行中扬长避短,尽可能使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动作效率。而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内部审计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内部审计自身缺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思想的不完善

我国是官本位主导的社会,并围绕这一点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和理念,对权力自身的监督缺乏思想上的认识。因此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一些领导甚至认为审计工作限制了自己在企业中的活动空间,削弱了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于是,在审计工作中甚至刻意抵触审计工作人员工作,同时减少对审计机构的人员和物力支持。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思想上认识不足、概念混乱,重视程度不够。

全文阅读

内部审计制度缺陷重建论文

[摘要]我国内部审计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其实施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制度缺陷,并认为要消除这些制度缺陷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以促使内部审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性缺陷;制度重建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

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1985年8月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同年12月,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任务、职权、工作程序,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监督主导型。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

而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则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相比较,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首先,我国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其次,政府对内部审计的安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最后,国有企业本身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制度缺陷

1、先天性不足——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滞后。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中各种制度安排是彼此关联的,同时制度本身又是具有多向联系的复杂系统,在制度系统内部存在着相互制约机制和内部均衡机制。从内部审计制度来看,不同经济制度与市场体制,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形成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市场制度相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建立,其内部审计按自我强化的轨迹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资本市场相对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这种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条件不足。

全文阅读

我国内部审计的制度缺陷与重建

[摘要]我国内部审计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其实施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制度缺陷,并认为要消除这些制度缺陷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以促使内部审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性缺陷;制度重建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

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1985年8月国务院 《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要求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同年12月,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任务、职权、工作程序,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监督主导型。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

而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则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相比较,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首先,我国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其次,政府对内部审计的安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最后,国有企业本身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制度缺陷

1、先天性不足——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滞后。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中各种制度安排是彼此关联的,同时制度本身又是具有多向联系的复杂系统,在制度系统内部存在着相互制约机制和内部均衡机制。从内部审计制度来看,不同经济制度与市场体制,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形成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市场制度相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建立,其内部审计按自我强化的轨迹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资本市场相对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这种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条件不足。

全文阅读

高校内部审计的缺陷及完善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可以促进高校全面落实公共财政政策,推进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高校领导决策和高校各部门的工作保驾护航。完善高校内部审计,需要认真做好高校内部审计规划,积极运用现代化审计方法与手段.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缺陷完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高校经济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高校中发生的多起腐败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高校内部缺乏有效监管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滞后性,且高校的经营特点决定了高校的内部审计与企业有所不同,照搬照套企业的内部审计理论,难以达到十分理想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缺陷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

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高校全面落实公共财政政策之需。高校以国家的公共财政投入为主,高校财务活动一定要遵守国家公共财政管理规定。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就是要保障学校在资金的筹集与使用过程中能够严格依据政策进行操作,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高校在经济政策执行当中出现的差错。

二是推进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由于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开展业务活动的多元化,高等学校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过程中,如何依据资金市场法则保障资金高效使用,确保高等学校的财务安全运行,保障高校财务收支预算的科学和合理,除高校财务机构具有直接责任之外,其内部审计部门在监督财务部门的职能履行方面上也具有十分重大的责任,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三是为校领导和本校各部门的工作保驾护航。通过内部审计,从内部绩效审计与管理审计等业务当中及时总结出好的经验,并加以推广,从而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相关部门共同从制度上与程序上加以落实,并主动配合财务机构改进高校内部的财务预算工作,从而切实强化对预算执行所实施的监控。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缺陷

全文阅读

内控缺陷、盈利水平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61-02

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出发,以披露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内部控制缺陷和盈利水平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盈利水平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在5%的水平上正相关。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盈利水平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国对审计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体系在向风险导向发展;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及公司治理等。而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主要有公司性质、公司治理、公司特殊事项、会计师事务所等,内部控制缺陷带来的经济后果主要集中在对资本成本、管理层结构的影响上。

一、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越多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以降低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加重,审计成本也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越多,说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得越不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为了减少因审计失败而面临诉讼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内部控制审计缺陷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

内部控制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加强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得越完善,公司的管理水平相对越高,越能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能节约成本,减少因浪费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能将资金运用在更能够发挥效益的地方,增加企业的收益;更容易维护好企业的信誉;在人员安排上相对合理,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由此本文认为盈利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得越完善,在内部控制审计上的投入就会相对较少,因此提出:

全文阅读

EPC管理缺陷和内部审计探析

以“设计——采购——建造”为主体的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石油建设工程领域,特别是大型投资项目建设极力推行运用的总承包方式之一。它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管理过程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实现从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到竣工移交全过程的整体优化和有机融合,并通过整合专业人员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完善设计方案,合理深度交叉,综合控制质量、成本、工期和QHSE管理体系,降低成本,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建设项目投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达到投资主体所期望的最佳目标。

在此种模式下,开展内部审计时的目标、对象、技术方法、风险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传统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拟结合内部审计实践,探析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管理缺陷和内部审计对策。希望引起同行关注,以资参考借鉴。

一、EPC工程项目总承包形式存在的管理缺陷

1.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的困扰凸显

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管理模式进入中石油企业建设投资市场时间较短,需要一定学习认识消化应用过程。工程项目投资主体(业主)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监督的漏洞或不完善。具有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管理模式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多数为大型设计或大型施工企业,尽管具有一定专业优势,但实施总承包时:一方面大型施工企业,在设计、设计选型、采购时“短板”,另一方面大型设计企业,在施工组织、施工措施、施工工艺、采购时“短板”。

2.投资主体(业主)与总承包商掌握总承包知识不对称

中石油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总项目投资具有阶段性特点,各分项目投资也存在时间段、周期段限制,由于缺乏具有EPC专业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所以对总承包概念、知识、操作、管理的了解相对总承包商存在差距与欠缺,也即具有总承包资质的总承包商相对投资主体来说掌握了解总承包(EPC)管理模式知识比较全面和深入。何况,缺乏工程监理、设备监造、招投标等强有力的专业中介咨询机构,难以为投资主体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服务。实际上,这就造成了 “大承包商、小业主”的不对称困局。

3.完成建设产品的出发点不同

全文阅读

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

摘要:2012年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进入高潮阶段,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和审计费用的关系有助于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和审计费用在10%的水平上负相关,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当年的审计费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整改 违规 审计费用

一、引言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404条款规定,公众公司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这一规定对在美上市的公司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学者对SOX法案下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关系的探讨。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开始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审计市场实际情况,对是否存在新的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等问题不断地进行着探讨。而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就是这样一个新的可能对我国审计定价产生影响的因素。

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依旧处于起步和完善阶段。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重要环节之一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更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另外,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给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这给国内的学者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的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采用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以下简称一会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违规记录作为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标准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仅避免了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过程中的主观性,也能够明确辨别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整改。

二、文献回顾

(一)内部控制和审计费用的文献

Raghunandan and Rama(2006)检验了审计费用与依照SOX 404 条款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样本公司2004 年审计费用的均值比2003 年高86%,2004 年披露重大缺陷公司的审计费用比未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高43%。Hogan and Wilkins(2008)检验了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反应,发现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并且审计费用随着缺陷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全文阅读

强制审计下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

一、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概况

2011年我国开始对部分上市公司实施内控审计,其中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对上市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强制审计后,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其中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数量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被暴露出来。大部分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上市公司的内控缺陷问题、持续经营问题,但未披露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个别内控审计报告存在混淆内控缺陷分类情况,存在规避出具否定意见的嫌疑。目前内控审计报告还存在内控缺陷的性质及影响披露不够充分、准确的问题。同时,内控审计报告还存在结论或相关信息披露与内控评价报告不一致,但双方并未给予相关说明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工作刚刚起步,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

二、披露现状

强制审计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情况逐步得到改善,2012年6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而2013年则有7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报告质量在逐步提高。

1.披露总体情况分析

本文分析了2012年和2013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内控评价报告以及内控审计报告,并根据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内控研究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如下:

2012年我国2492家上市公司中有981家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占总体比例为39.37%,60.63%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其中有1486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总体比例为59.63%,占已披露总数的比例为98.35%。在1511家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加说明段的审计意见,分别占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32%和0.33%。

2013年我国共有235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53家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占总体比例为23.48%,有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6.52%。在已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753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总体比例为74.44%,占已披露总数的比例为97.28%。在1802家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3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有两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11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加说明段的审计意见,分别占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2%、0.11%和0.61%。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