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哪吒闹海教案

哪吒闹海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神话故事的合理解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有《嫦娥奔月》《普罗米修斯盗火》《开天辟地》《哪吒闹海》等神话故事。在教学神话故事类课文时,一线教师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解读,引导小学生领略神话的神奇魅力?下面以《哪吒闹海》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抓住文体特征,领悟神话之共性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故事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尽管已经有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代代地传诵着,就因为神话故事中蕴含着独特的美。它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感动,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神话从体裁特征上说,可以认为它是小说,像《哪吒闹海》它就选自于《封神演义》。因此,我们就该用阅读小说的方法来阅读神话故事,这是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小说的要素是情节。在教学神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当然应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对故事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内容的概括,是一种方法;用复述的方式将故事的情节还原也是一种方法;反复朗读,发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写作特点,也是必需的。解读《哪吒闹海》这一篇神话故事,我们一般将故事分成“大闹东海”“打死夜叉” “制服三太子”这三部分。

二、定位选文类型,体悟神话之特性

王荣生教授认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按功能分一般可以把它们分成“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大类。当《哪吒闹海》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后,它就不仅仅是一篇神话故事,它还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篇”神话故事了,有与其他神话故事不同的地方,按“定篇”类选文来组织教学,更易于领悟经典神话的特性。“定篇”的功能便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的内涵。

教师一般解读教材时,将目光聚焦在主人公身上,对只用寥寥数笔描写的反面人物往往不会花很多时间去关注、咀嚼。而这一篇神话故事,作为“定篇”进行解读时,教师可将精彩的武打场面作为教学主要内容,通过对故事中反面人物“夜叉”和“三太子”的解读,让学生们彻底、清晰而明确地领会写作的意图,由“外”回到“里”,即从游离在文本外的普遍意义上的言说对象回到“这一篇神话”里,将已有的阅读神话故事的经验真正地与“这一篇”神话故事中所包含的知识结构建立链接,形成又一个新层次上的语文经验。

正是通过这样的一篇篇的独特个体的“定篇”类选文的解读,学生方能体悟到神话的特性。

全文阅读

设疑促读 以读感悟 述中积累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复述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一、设疑促读。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在设计导入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接着,我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来判断插图中谁是哪吒?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纷纷举手抢着要答。“我一看就知道,图上左边那个小孩模样,身上有两件法宝的是哪吒,你看,他目光坚定,眼睛炯炯有神;而旁边那个!站在海里,手拿斧头,长相丑陋,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肯定是书上写的夜叉。”几乎全班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谁又能说得再具体点?把哪吒和夜叉交战时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面对我的发问,学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深知此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启发和引导。于是,我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入课文,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我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朗读课文。

二、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并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弄清各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读完课文,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同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找出他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或者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意见,并自己来示范,把它读得更好。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给其他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使他们深入地感悟,更好地朗读。

全文阅读

探究,让对话真正发生

摘 要:在本课例《哪吒闹海》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现、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学生敢质疑、会发现问题,能互相补充、多角度表达与交流,体现了探究的自主性、过程性、开放性特征。

关键词:探究;对话;开放

一、案例背景

本课例的课题是《哪吒闹海》,讲的是哪吒三闹东海、打死东海夜叉和三太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学生是刚从二年级上来的,还在低中段的转折与磨合中。要用这节课教学生学习什么呢?想到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这种文体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弥漫着神奇的色彩。有人说,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是神话的儿童。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神话的一大特点。于是,我决定从这篇课文的文体入手,以《哪吒闹海》为范本教学生学习神话这种文体,感受神话的神奇。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后,我开始寻找这节课要体现的对话教学的着力点,多方考虑后,发现采用挑战性话题贯穿全课比较合适,于是带领学生围绕话题“《哪吒闹海》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觉得它神奇在哪儿呢?”展开了学习。

围绕这个话题启发学生重点从“法宝、法力、人物”这三方面对神话故事的神奇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二、案例分析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我简单地介绍下这个案例:

1.哪吒三闹东海,有三个关键性动作:摆混天绫、扔乾坤圈、抖混天绫,我让学生也做做这三个动作,问道:你们能掀起滔天巨浪吗?你们能打死夜叉吗?你们能喷出一团团火焰吗?学生当然说不能,并发现他们不能做到,是因为他们没有法宝,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神话中都可以发生。然后从文中找到了描写哪吒两大法宝神奇的句子,在积极的交流中,细细体会神话故事中法宝的神奇。

全文阅读

浅谈应用“四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成功应用了“四法阅读法”,(即对比阅读法、启发阅读法、诱惑阅读法、选择阅读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毋庸至言,现在小学生受到家庭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阅读兴趣越来越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好,而且学得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得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结出“对比阅读法、启发阅读法、诱惑阅读法、选择阅读法”这“四法”,根据不同课文和时间,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比阅读法

对比阅读,即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我就应用了对比阅读法,当学生理解课文是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诗,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静夜思》,其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身处异乡的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流露。我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阅读。同时,我抓住时机向他们讲述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以及“明月光”与“地上霜”、“望”与“思”的寓意,让学生体会身处异乡的人,在特殊的日子里,所写的诗句中无不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启发阅读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层次较低,身心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方面容易跑偏,出现思维障碍是正常现象。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读书欲望,调起学生的“胃口”,让其从渴望中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思考,寻找答案,追求结果。如在学习课文《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我就应用了启发阅读的方法,在备课时就设计了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利用事先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分组提问:哪吒把夜叉打死了,龙王怎么办?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东海龙王父子经常兴风作浪、胡作非为,哪吒制服龙王后,人们又过上了什么日子?让学生各自回答,增强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三、诱惑阅读法

所谓诱惑阅读法,就是故意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让学生为了急于知晓答案,不得不去看书寻找答案。使老师叫学生去看书,变为学生主动去看书。如在教授《哪吒闹海》一课时,我就把《哪吒闹海》中最精彩的部分讲给他们听,说哪吒和三太子打得不可开交,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

全文阅读

关注学生需求 激发问题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学生为本”。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等。下面通过两个教学片断分析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学生需求,激发问题意识。

教学片断1:一位教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突然,有一位孩子高高举起了手,大声说道:“老师,可以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给我们听吗?”

老师让他坐下来,好好想想再回答。

这时,那孩子又高高地举起了他的手,试探地说:“老师我还是想听《哪吒闹海》的故事。”老师生气地叫他坐下来,厉声说道:“好好想想再说。”

此时,孩子无言了。他这才知道,老师的故事是没有选择的,也是不允许选择的。

于是老师说:“好!没有不同意见。我们今天就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全文阅读

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语言优美、文笔清新、叙事生动的文章,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绝佳材料。这些语言典范、语感因素强的课文,适合学生品读、体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语感教学中惯常使用的朗读、品味、补充等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尚需提出不少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克服“一读了之”的现象,在读思结合中揣摩语言精髓

教育专家认为:“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一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说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背、多抄、多写成套的语言。语感分析,主要是分析语言的使用,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语文分析课’的分析。”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语感分析不能等同于“语文分析”,前者强调培养学生对具体语言的感受能力,后者为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服务;前者与学生的语感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后者以老师的解读、领悟告诉学生;前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语境相结合,后者则是空洞的语法分析。

1.强化自主的语感分析

首先,应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熟悉内容、了解思想感情的同时促进对文章清新风格、深厚情感的整体感受。其次,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联系生活经验,深入品味语言,进一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堤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一道道波纹。”在学习中,我让学生想象:“透过清澈见底的湖水,你能看到河底哪些东西呢?”学生借助生活,说出了自己所见到的游鱼、水草、沙石、小虾等,体会到了河水的清澈、平静。然后再进行诵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进行语言的“教读”

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示范性地进行语感分析。以上一句为例,我问学生:“为什么小鱼在水底游动时,水面是平静的,而现在小鱼游过来,平静的河面却变得热闹起来了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关注到了“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的“顶”字用得非常好,能够把小鱼的活泼可爱和水面的变化表现出来。由此,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一层的朗读,学习写小河一静一动的具体描写语言。这样具体、实在的分析,使学生参与了语感分析的过程,思考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会看到一些孩子无精打采地坐在那儿,对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毫不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适当地运用情境,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一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效果会更佳。

一、创设游戏情境

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什么?玩。只要一提到玩,孩子们都会无比的兴奋。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更加爱玩游戏。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与孩子们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孩子们一定会特别开心。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因为孩子们对于这个故事相当熟悉,也比较喜欢哪吒,我就要求他们分角色上台表演。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演,我做了哪吒、夜叉、龙王、三太子还有一些虾兵蟹将的头饰。在表演时,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孩子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孩子都演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偶尔有忘词的现象,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台词续上。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加强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

孩子从小就爱听故事,如果给予他们创设故事化的情境,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把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故事的海洋中,学会语文。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在课前读一读《封神榜》,先了解一下哪吒,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他们对于这个故事更加熟悉了,再去学习课文,就显得得心应手。不需要我解释,他们就能知道前因后果,对于哪吒和三太子的正面冲突,也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述出来。之后,我又让他们试着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可以自己加一些认为合理的情节。孩子们听了我的建议,就开始激动了,他们特喜欢自己编故事。即使不是太好,我也一直鼓励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想象,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又能让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创设探究式情境

全文阅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占鳌头

我们现在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特级教师余永正强调,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于是,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惜血本地将宝贵的学习时间用于让学生反复读上: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读的花样很多,读了一遍又一遍,可读来读去仍停留在理清情节、模仿人物语气等层面内容上,学生不仅没有多少“新”得、进步,甚至读而生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老师们对为何而读理解不透彻、不到位。

一、真读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为急……”宋朝理学大师朱熹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结合,看重问题意识,要求读中生疑,从疑而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摈弃那种为读而读的假读,努力让学生“真”读,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读中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哪吒闹海》第二课时,如果只问些诸如“哪吒先跟谁打?”“再与谁战?”“结果怎样?”毫无思维力度的梳理情节性问题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读,势必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抓住“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你认为谁与谁的矛盾才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用心去读。读与思同步,与情相伴,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哪吒与龙王的矛盾才是课文的焦点所在。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才来“闹海”,一吓龙王,二斗龙王(击毙夜叉、打死太子),“闹的目的不是逞强好斗”,是“替老百姓出一口气”。如此研读,学生不仅对“闹”的情节感兴趣,更在读“打”的几个回合时从内心深处涌出一股正义感,不畏、为民除害的哪吒不再只是一个本领高强的小孩,而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偶像!这样,学生真正读出了感情。

“注重情感体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可是在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把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在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对《庐山的云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段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瞬息万变”的?请同学们各自用朗读来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庐山的云雾变化非常快,所以我把“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这些词语读快些,读得重些。

全文阅读

老先生都走了,中国动画还没做起来

直到马克宣去世的消息传出,他和《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三个和尚》等动画片的关系才被公众关注。

很多人感慨,“他带走了我们的童年”。

虽然式微,但中国本土动画在世界动画界曾有着鲜明特色,独树一帜,最有名的就是脱胎于国画的水墨动画。

中国动画的第一代大家,是被称为“阿达先生”的徐景达等,中生代即为马克宣这一辈。马克宣先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后于吉林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执教。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马克宣一直希望用人才培育扭转中国动画的颓势,“他非常重视教育,他知道要做出有创意的片子,首先是人才的培养。”知名动画导演王柏荣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与马克宣共事多年。

中国本土动画始于1925年的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41年极富民族特色的《铁扇公主》横空出世。传统之路走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烟消云散,至今仍未真正复兴。

老先生们的那些荣光,只能待后人去擦亮。

不断创新的岁月

全文阅读

语文课堂倾听意识培养途径与方法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课时,学生大都能够注意听讲,而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时,其他学生并不能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在学生陈述时,有些教师也会现出不耐烦,随意打断学生说话。倾听意识欠缺已经成为制约课堂教学重要因素。倾听不仅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是培养良好心态、学习习惯、生活观念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关注力容易分散,对学习技巧掌握不够,学习常常陷入盲目性,强化学生倾听习惯,对提升学生学习素质有重要帮助。

创设静心倾听环境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崭新变化。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常常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课堂发言踊跃,合作学习热烈,但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常常是充耳不闻。课堂教学气氛呈现表面繁荣景象,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培养学生倾听意识教学环境,摒弃浮躁和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可以让学生重复教师的原话,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复述发言者的意思,这些举措能够强化课堂倾听意识。

在学习《西湖》时,一位教师分析课文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逐段逐句进行分析,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湖画面、视频,并根据相关内容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月下的西湖有什么样的景色?对西湖美景描写时,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为什么说西湖是人间仙境?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总结,给出积极评价,课堂内学习气氛异常热烈。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倾听环节被严重忽视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风景图片视频,学生看得过瘾,回答相关问题时,也是趋同教师要求的“标准答案”。教师只是对照答案看对错,其他学生则是为获得教师表扬去抢答问题,至于学生回答什么内容,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课堂教学气氛虽然热烈,但这是标准的“假繁荣”。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教师提示内容,更没掌握其他学生感知,其学习收获当然不丰厚。

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有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交流中提升倾听兴趣,激活学习思维。首先,教师倾听习惯培养,教师言行给学生带来的是榜样作用。我们要求学生课堂上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却会产生厌烦感。特别是学生言论存在缺陷时,教师会武断中止学生发言,这当然是不合适的做法。学生将表达内容展示出来,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教师要给学生尊重,让学生感觉放松和公平,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其次,学生倾听习惯培育,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发言时,常常会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轻视同学言论的积极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堂发言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不同看法,展开课堂大讨论,这对提升学生倾听意识有帮助。

在学习《哪吒闹海》时,教师设计了“哪吒闹海”故事会,让学生根据教材文本,或者是其他渠道获取的哪吒闹海的相关信息,讲述这个故事。要求有生动描写和完整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要做出客观评价。学生开始讲述故事,课堂气氛显得很静谧,因为大家都想听听学生个性版本的哪吒故事。一个学生讲述完成后,教师都要找几个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倾听意识不断加强。教师让学生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而且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实际上是敦促学生学会倾听。因为每一个人讲述的哪吒故事都会有细微差异,教师针对学生讲述特征展开多元评价。这是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培养良好倾听学习习惯。

整合互动,提升维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