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据临床统计,100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5例,占95%;经过系统健康治疗,生活能自理者80例,占偏瘫人数的84%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1) 按摩。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连续1周。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按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给予按摩或揉捏。
(2) 在床上活动瘫肢。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
2.站、立、走的指导
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在床边,床边站立,在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平衡后再开始逐步练习行走。
3.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甚至会超过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将日常用语、短语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其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54例,疗效为有效的患者占27例,疗效为无效的患者占9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血栓患者康复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康复治疗;常规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9-02
脑血栓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在病后容易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后遗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1-2]。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抬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脑血栓的相关诊断标准[3]。9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性患者占49例,女性患者占41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76岁之间,病程在3-40天之间。从病情的程度分析,出现大面积梗死症状的患者占21例,出现中面积梗死症状的患者占25例,出现小面积梗死症状的患者占44例;从患者的并发症分析,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占23例,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占2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占17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占1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首先通过尿激酶颈动脉给药的方法给予脑血栓患者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发病的原因给予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使用降血脂、降血压以及降血糖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建立侧枝循环中药,对患者的脑血流量进行增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致残率。
1.2.2确定康复治疗的时间对于脑血栓患者何时给予康复治疗目前缺少统一的认识,针对中枢神经损伤需要修复的患者通常认为在脑血栓发病3-6个月以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6个月后由于关节痉挛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增大了康复难度;针对病情较轻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通常认为在脑血栓急性发作期可以给予康复治疗,若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出现意识不清则需要患者恢复意识1-2天之后给予康复治疗。对于脑血栓患者生命体征较稳定,可以在48小时之后给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必须要遵循心理、生理规律和功能负荷量,缓慢增加。
摘要:目的 对患有脑血栓病症的患者给与良好的康复治疗,探究实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为后续脑血栓病症的临床治疗奠定发展基础。方法 选取存在脑血栓病症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际研究对象,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及时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症良好恢复,因而本次研究对77例患者在其发病之后均给与了药物方面以及语言功能方面和肢体功能等方面的良好康复治疗。结果 对于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尽早的综合康复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实际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康复治疗能够最大化降低患者关节畸形以及肌肉萎缩产生率,同时还能较好的提高患者实际运动能力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的自理。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将患者后续并发症率以及病死率大大降低。因而可以将该种康复治疗实际的应用在后续脑血栓病症的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而使更多的脑血栓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通常来讲脑血栓病症属于临床常见性病症,该种病症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脑血管病症中的一种,人们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则会出现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因而该种病症也因此成为了现今临床中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有效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存在脑血栓病症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际研究对象。该77例中有47例女性患者以及30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在年龄方面则集中在44~72岁。在患病时间方面:其中病程9~45 d。其中3例患者存在大面积脑梗状况,33例患者存在中等面积脑梗状况,还有41例患者则存在小面积脑梗状况。在并发症方面:其中52例患者存在并发高血压病症,还有25例患者则存在并发糖尿病病症。上述77例患者均存在肢体以及语言方面的一定障碍,部分患者还存在偏瘫状况。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及时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症良好恢复,因而本次研究对77例患者在其发病之后均给与了药物方面以及语言功能方面和肢体功能等方面的良好康复治疗。
1.2方法 对于该种脑血栓病症实施的治疗方式目前来讲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即对患者血管中血栓进行良好溶解,医护人员通过利用尿激酶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实际给药。一般来讲越早实施溶栓治疗患者病症控制也就越有效,相应病症恢复也会更快。此外由于该种病症实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而患者在患病的同时也会出现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等其他病症,因而医护人员就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状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如具有糖尿病合并病症患者就需要在溶栓治疗同时进行降糖治疗。再比如具有高血压合并病症患者则需要进行溶栓与降压的双重治疗[1]。
1.3康复训练 对于患有脑血栓病症的患者在实际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康复锻炼,主要是集中在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两方面锻炼上。首先从肢体功能方面的锻炼来讲:①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手臂放下与抬起训练以及手指握拳与伸展训练,进而通过这些训练实际促进上肢的血液的良好循环。②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座位锻炼,即患者通过自身力量来维持坐姿35~50 min。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即帮助患者保持手臂下垂两脚分开姿势,可以借助一定的拐杖保持站立稳定。④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即患者在借助外力的基础上进行屈膝动作以及前倾动作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进而促进患者能够慢慢独自训练,并最终独自走路[2]。其次从语言功能方面的锻炼来讲,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日常用语的良好沟通,从最基本的发音进行时时练习,提供患者讲话的机会,鼓励患者一定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提醒患者家属和患者多多进行语言沟通,进而帮助患者逐渐将语言功能恢复起来[3]。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通过利用统计SPSS 17.0软件对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的实际治疗数据进行了严格有效的统计分析[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总结早期康复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3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3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在肢体偏瘫、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治疗;药物治疗
急性脑血栓(acute ce rebra l thrombosis,ACT)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其病因较多、发病急,且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常用降低血液黏度的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但疗效不太满意。研究发现,早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及个体化康复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为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3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所有病例临床表现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2]。将上述3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4例,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2.3±7.2岁;治疗组17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49.8±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有颅内压增高者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伴有感染和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具体包括:心理康复,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信心;肢体功能锻练,早期康复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残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给予患者合理的建议,改善其肢体功能;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按正确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运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偏瘫情况,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摘要:探讨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介绍和将9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对二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的比较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血栓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28-01
在临床上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传统存在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作者为了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痛苦,在传统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肢患肢功能及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总结了一套较成功的护理经验,供护理同行们交流。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至2011年收入我科住院的脑血栓病人98例,其中男76例,女22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50岁,平均64岁,职业为干部和工人。患者均神志清楚,偏瘫痪,住院时间2个月左右恢复达到完全自理75%,部分自理25%。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退休干部,因眩晕、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一天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5/10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左侧口角歪斜,左上肢不能前伸上举、握拳,左下肢不能上抬、屈膝,口齿不利。住院诊断“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静卧、抗血栓、扩血管及支持疗法等。护理诊断:自理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肢体废用综合征、忧郁。护理措施:部分功能代偿护理、语言恢复训练、肢体被动与主动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经过以上2个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语言交流正常,生活自理恢复,于6月13日痊愈出院。
脑血栓使局部脑组织受到损伤,使其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但人的大脑有高度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即大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其他部位代替受损伤的脑组织行使其原有功能。而这种可塑能力和重组与康复训练有密切关系,康复训练越早、越充分,受损大脑功能恢复的越明显。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枝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况且早期康复可以减少压疮、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积极开展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无论是对降低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还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
1 经常眩晕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
如果经常眩晕,这很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心脑疾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如出现这种情况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此外,剧烈头痛;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血压突然持续升高或降低;呛咳;吞咽困难;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前兆表现。
2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
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黏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则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必然有一定关系。
据临床证实,在深夜让老人喝200毫升水,则早晨血黏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晚上饮水的确可以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当然,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黏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对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脑血栓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后对临床预后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03月~2014年03月脑血栓患者1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血栓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96例)与A2组(对照组96例)。A2组:给予常规护理;A1组:给予常规护理+脑血栓康复护理。对比A1组与A2组脑血栓患者完成护理后,对预后质量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方面,A1组低于A2组脑血栓患者非常明显(P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护理;预后
脑血栓属于医院心脑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液表现出循环障碍导致患者患有此种疾病。较为普遍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的供血动脉出现了闭塞的情况,造成患者脑部局部组织出现了缺血缺氧病变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了缺血坏死的情况或者出现了软化的情况。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逐渐严重,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例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种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显得至关重要[1]。为了分析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的有效实施后,患者临床预后质量表现为显著提高,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192例脑血栓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血栓患者分为A1组与A2组。在A2组的96例患者中,男59例,女3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87岁,平均(75.2±1.5)岁。对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最终发现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47例,具有冠心病病史患者32例,具有糖尿病病史患者15例,其余疾病患者2例。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7±0.3)d。在A1组的96例患者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39岁~89岁,平均(75.9±1.7)岁。对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最终发现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49例,具有冠心病病史患者31例,具有糖尿病病史患者13例,其余疾病患者3例。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6±0.5)天。A1组与A2组脑血栓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针对A2组与A1组脑血栓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最终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方法 在进行本次研究中,主要利用模糊数字评分法对患者实施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评分。评价分数为0~1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焦虑感以及抑郁感越严重,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表示。以P>0.05为具有均衡性,无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摘要] 改善老年人因脑血栓所带来的心理、肢体功能障碍,把科学适宜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运用到临床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康复的速度,降低了由脑血栓导致的残疾率。
[关键词] 高龄;脑血栓;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03-02
脑血栓是一种常病,发病率以老年人为高。老年人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较慢,加之疾病所致躯体的状态改变,如口角歪斜、言语障碍、肢体瘫痪等,容易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致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学适宜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致残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体检中心收治的20例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体检中心收治的脑血栓患者20人,男15例,女5例,年龄70~8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与吞咽困难等症状。
1.2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31-01
【摘要】目的 总结脑血栓患者康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疗加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药疗加计划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根据生活自理评定标准,实验组患者达标者21例(75.00%),对照组患者达标者13例(46.42%),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残疾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护理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现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脑血栓患者,男37例,女19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6.4岁。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腱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2 护理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疗加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药疗加计划康复护理方法,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P>0.05),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
【摘要】 脑血栓患者的恢复期较长,在这个期间,脑血栓患者因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运动障碍,并且还伴有其它病症。同时,由于脑血栓患者在肢体功能上伴随着行动不便、手脚麻痹和语言功能丧失,使得患者的康复势必要经过一段时间地锻炼;在加上脑血栓患者在饮食上有许多禁忌,稍不注意,饮食会加重病情。因此,在对待脑血栓患者的康复训练和饮食上,都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脑血栓;饮食;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4-02
脑血栓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其恢复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在康复训练和饮食方面尤其要讲究科学。笔者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对于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和饮食,进行了一些简单但富有成效的总结,将这些经验分为两部分在本文中予以探讨。
1 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饮食调养
1.1 对脂肪的摄入要限量 脑血栓患者在每日的饮食中对脂肪的摄入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动物脂肪要少吃,可以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烹调食物时不要使用动物油,而要使用植物油,油量也不宜过多,每天25g,每月不超过800g最好。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要少吃,每天的限量为300mg。
在遵循上述的饮食规律调节大前提下,医学理论上认为对于食疗或者保健,需要更为辩证的眼光。脑血栓患者本身由于体制的差异,在食物的控制上,应当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比如,有些患者的体制属于属于阳虚或寒证的患者,禁用生冷寒凉食物。而属于阴虚或热证的患者,则禁用辛辣温热性质的食物。因此,笔者所要强调的是,脂肪作为人体能量的最直接来源,提供人体的热量,对于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但是这种关键的食物摄入成分,一定要结合患者个人体质考虑,而不能够盲目的控制数量的多少或者某一方面的脂肪摄入量。
1.2 膳食结构中要增加蛋白质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脑血栓病人的机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与其他有机物质结合,完成身体所必须的能量活动。可以说,生命运动的每一个细胞都与蛋白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蛋白质参与了每一个细胞的运作。尤其是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血液流通不畅或者循环系统的问题,导致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然后,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进而导致机体功能外形上的丧失,对于机体内部而言,蛋白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过程也由此终断或者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医学临床上认为,由于在膳食中限制了脂肪的摄入,为了保证脑血栓病人的营养,就必须相应地增加蛋白质,如适当吃瘦肉。尤其要多吃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类食品,如豆腐、豆干,这些食品都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降低血液粘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