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初发的患者85例,对这85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设立健康档案。同时,按随机原则对该8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健康教育跟踪组(n=43)和无干预对照组(n=42)。无干预对照组除医师出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宣讲外,不给予任何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组,给予患者本研究论述的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周期为1年。结果:健康教育跟踪组的健康锻炼率、定期门诊随访按时按量服药率、再入院率以及脑梗死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脑梗死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表现形式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同时,脑梗死是一种高致命、高复发的危险疾病。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随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增加,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所以,如何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这是我们护士的重要职责。我科从2013年9月开始对4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跟踪,并与同期42例未进行健康教育跟踪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取健康教育跟踪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复发,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住院脑梗死初发的患者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8岁。对这85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设立健康档案。同时,按随机原则对该8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健康教育跟踪组(n=43)和无干预对照组(n=42)。
1.2研究方法
无干预对照组除医师出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宣讲外,不给予任何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组,给予患者以下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并打印成书面内容下发给患者;同时保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跟踪周期为1年。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6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 26例中,除1例患者使用rt-pa 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18例进行性好转。 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循证护理( ebn),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适宜的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在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实际。本研究将循证护理运用于26例急性脑梗 死病人静脉溶栓,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 年5 月,共有26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 例患者使用rt-pa 37mg (0.55mg/kg)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医生按照标准筛选入选患者:(1)年龄18~80岁;(2)卒中发病时间<3h;(3)有明确的肢体瘫痪;(4)头颅ct扫描无颅内出血;(5)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脑部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3)血小板计数<100×109/l; (4)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出血倾向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拴治疗时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5例,两组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路径护理,参考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溶栓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值(P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路径;护理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进展较快,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溶栓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研究显示在溶栓治疗时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55.95±4.06)岁,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1h,经颅脑CT显示,颅内低密度影、无出血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排除治疗前血压高于180/100mmHg、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控制血糖、血压、抗感染、降血脂、通畅呼吸道、脑细胞神经保护剂等治疗,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按摩、针灸、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同时给予患者尿激酶100~15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完成,治疗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进行1次/12h,连续治疗7d,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mg/d治疗。参考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由护士长、科主任、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组成临床路径小组,根据了解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将相关临床路径内容告知患者,争取其配合,主治医生将患者进入临床路径、开具检查、责任护士及相关检验科室等具体信息录入电子档案,尽快安排患者完成相应检查及术前准备等,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②在患者床尾标识病历卡等,将患者详细信息、护理人员详细信息等悬挂于患者床尾;③责任护士每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详细了解其治疗、护理各阶段健康教育完成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表格进行填写,根据患者恢复实际情况随时对护理方法进行评价及改善;④由责任组长进行随机检查,监督观察临床路径内容落实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督促及指导,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2]。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
2 结果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ICU脑梗死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2例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回顾32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ICU;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109-02
Discuss of 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 for ICU patients
YANG Xueying1, LIU Jie2
(1.Nursing Department of Wanjiang Hospital in Dongguan City, Dongguan 523000;2.ICU of People'sHospital i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Province, Dongguan 523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 for ICU patients. 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by the 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 a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other 3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 ICU; Infarction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存活150例,其中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45例。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各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急,耗时长,恢复慢,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负担。我们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90 例;年龄34岁~78岁,平均为(60.4±9.2)岁。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25例;意识障碍30例。所有患者均由脑CT或MRI扫描证实。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保守治疗:①调整血压、血糖;②保持呼吸通畅;③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④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⑤抗凝、溶栓、降纤治疗;⑥用抗血小板药物、脑保护剂;⑦加强营养;⑧康复治疗。
2结果
200例患者存活150例,其中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45例。
【摘要】 目的:结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落实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急救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6月因急性脑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从中筛选出62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31例基础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而31例治疗组患者则落实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急救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及对照。结果:基础组总有效率67.74%(21/3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常规护理; 急性脑梗死; 转诊时间;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doi:10.14033/ki.cfmr.2017.15.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73-03
当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急救时,通过配合落实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改善其病情,同时还能缩短转诊时间以及分诊时间,应用价值高[1]。为总结急诊护理流程实践效果,此次对62例于2016年1-6月因急性脑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患者进行对照,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急诊护理流程后,期待能提升其急救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6月因急性脑梗死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从中筛选出62例进行对照研究。31例基础组患者中,女14例,男17例;年龄40~76岁,平均(56.24±3.10)岁;病程5~47 h,平均(22.87±4.29)h。31例治疗组患者中,女13例,男18例;年龄41~78岁,平均(57.12±3.45)岁;病程5~49 h,平均(21.23±4.16)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的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的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循证护理;急性脑梗死;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b)-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 in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ACI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5 case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were provided with regular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into our hospital.At the same time,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the mastery degree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ACI,hospital stay and the degre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astery rate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ACI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极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在国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外,临床调查显示,其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这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模式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简介:张博(1986-),女,汉族,籍贯山东肥城,本科,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危重症的护理临床及科研工作。通讯作者:董化江(1983-),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解剖学教学科研临床应用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溶栓过程中以及溶栓后进行科学护理。结果 溶栓24小时后,28例症状、体征好转(90.3%),1例无效(3.2%),2例出现溶栓后出血(6.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18-02
【基金项目】武警后勤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编号: WHTD201308-2)。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发病率还呈增长趋势[1]。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1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过程,旨在探讨和总结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溶栓入选标准 (1)前循环发病6h内,后循环发病9h内;(2)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无大面积脑梗死;(3)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超过1h,NIHSS评分3-24分;(4)患者家属同意静脉溶栓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排除: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有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内有头部外伤史、脑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近2周内有较大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动脉穿刺史;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参考组34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脑部局部组织供血障碍而导致缺血性坏死的现象,存在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等特点,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1]。本文就我院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数字表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68例随机为观察组34例和参考组34例,所有患者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已明确诊断,且其临床诊断和《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符。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0±6.70)岁,参考组男18例,女14例。年41~75岁,平均(58.0±5.77)岁。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较,筹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参考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并对其病情进行观察和评估,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给予患者易消化饮食,保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其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等成员构成执行小组,以患者为中心制订相应临床护理路径以及建立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等护理内容,具体做法如下:①对初入院患者病情给予评估,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同时正确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练习。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此外由责任护士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周围环境、主治医生以及有关陪护、探视制度,将有关疾病的内容和临床护理路径表详细告知患者;②第2 d,嘱咐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15~30 cm,将疾病有关常规的检查内容、床上大小便练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减轻其内心疑虑,同时方便医生了解疾病发展进度;③第3d,对患者患肢取良性,并对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给予观察和保护;同时根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④第4~7 d,针对病情较轻患者,指导其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皮肤、大小便情况进行评估,无异常者拔除导尿管。针对失语、言语表述不清患者,采取非技巧语言方式与患者交流进行康复训练;⑤第8~14 d,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并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将疾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以及家庭康复锻炼告知患者,减少复发;⑥评估临床护理路径,由小组成员内护士长定时查房,并指导护理措施落实,准确记录护理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可补充、调整护理内容[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临床中采用修订Barthel指数对患者初入院和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3]。使用由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指导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如实填写,满分100分,分为三个标准[4]:①非常满意,80~100分;②满意:50~80分;③不满意:低于50分。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 SS21.0统计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检验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取(x±s)形式表示,比较以t检验方法验证。若P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自第7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临床路径; 护理管理;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00-0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这是一种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急骤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急性脑部病变,其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且加重其家庭压力与负担[1]。临床路径护理是在对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给予合理化,流程化,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临床护理路径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主要运用于特殊病患的护理中。本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9例,女3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2.3±8.1)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通过头颅CT或MRI证实。选取的患者发病年龄均不超过80岁,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痴呆等疾病,无大面积脑梗死及前列地尔药物禁忌。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2.2±7.9)岁;对照组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1±9.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