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磨课心得体会

磨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说磨课 第16期

俗话说:“好事多磨。”同样的道理,好课也需多磨。磨课能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一位教师,要想经历从“合格”到“骨干”再到“优秀”的成长发展过程,就必须经得起多次磨课的考验。

一、何为磨课

所谓磨课,是指教师反反复复地对课进行推敲、打磨。这对于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就好比是一块没有经过打磨的矿石,纵然可能是一块优质的宝石,但它毕竟是粗糙的。只有经过精心打磨,粗糙的矿石才有可能变成细腻光彩的宝石。从这一角度而言,磨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粗糙的矿石变成光亮如镜般宝石的过程。

磨课通常磨在课前,有备课的味道,但与备课却又不同。磨课的要求比备课要高,磨出的应该是教学艺术的精品;磨课要求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备课要多,这样的课应该经得起推敲;磨课有一个反反复复打磨的过程,磨课需要一次次的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磨课就是磨思路、磨重点、磨难点、磨方法、磨环节、磨细节、磨学生;这里的“磨”,就是用心,就是责任,就是坚持,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通过磨课,让教师更清醒地知道要上一节好课是多么不容易,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智慧与汗水,苦尽甘来,最终会品尝到甜蜜的果实。

二、为何磨课

一节课由初磨到试上再到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这其中所经历的是烦心、痛苦,近乎于一种“折磨”。可是没有经历过磨课过程中的痛苦,又怎能体会上课成功后的欢乐。从这一角度思考,磨课有助于教师找到自身的价值。如果教师一天到晚只是机械地备课、上课,这样的教学生活是单调的。但磨课不一样,磨课是教师带着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课堂,磨课是教师把自己当做行家里手来钻研课堂,这样就让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从这一角度去审视磨课,教师就会深刻感悟到:磨课,对于一个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真是太重要了。

1.磨课是一种发现

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当然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发现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发现学生的个性……这种发现,不断为教师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吸引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创新。磨课是一种带着发现的重新出发。从形式上看,每一次都是回到原点重新上这一节课,其实每一次都是带着前一次的发现重新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在不断地接近教师自己心目中的教学理想。

全文阅读

磨心、磨性、磨形

[摘 要]磨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以往主要是针对一些教学比赛或公开课而进行的,范围较小。把磨课作为常态化的教研形式,能够通过转变磨课中研讨的方向,让学科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课堂,更关注整个课堂教学生成的主要脉搏。这种方式可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和手段、教学风格形成等方面获得提升,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磨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21-02

[作者简介]谭瑜萍(198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磨课是指在公开课或者展示课之前,在相对较小的合作范围内和一定的团队协作下,经历研课、听课、反思、重构等多环节的反复操作,以期成就一堂普遍意义上的好课,为教师自己和学校带来教学的收获和荣誉的活动。我们学校把磨课这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迁移到平时的学科教研中,以此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华丽转身――变特殊为常态的磨课

全文阅读

与磨为伍 第17期

“磨”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之“研也”。“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国人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好事多磨”,认为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有勤奋成材的明确意识和坚强信心,长期坚持不懈定能成功。外国人何尝不如此,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道出了在磨难中期盼阳光和雨露者的心愿,曾引发多少拼搏者的共鸣!

磨,意味着反复的修炼和打造,意味着长期的积淀和等待,意味着不断深入的体会和感悟,意味着反复的推敲和揣摩。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寂寞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入定入慧的心情和澄明的心态,它需要忍耐、信念和自信!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磨”。

“磨”思想。通过教学反复对自己所持的教育观念进行剖析,舍弃与社会发展、时代潮流、教改方向相悖的旧思想、旧观念,接受以新课程为代表的新思想、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

“磨”书。培育磨书的意志品格,树立磨书定能修成正果的信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若育人是一片海洋,那么“磨”书便是舟楫,想丰富生活的教师,要学会“磨”书;若教书是一片土地,那么“磨”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教师,要学会“磨”书;若教育是一片天空,那么“磨”书便是翅膀,想飞越生活的教师,要学会“磨”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时而生,教师只有坚定地与书为伍,才能摈弃世俗的偏见,实现独立的自我。书磨得多了,你会体会到,磨书不再是精神的桎梏,而是在精神的原野上自由驰骋。让磨书悄悄地来到我们的灵魂,轻轻地开启我们的心灵之门,使我们的思想、品格、灵魂与磨书的感受同时升华。

“磨”课堂。养成求真、求善、求美的磨课精神,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提升自我的高度,形成好课多磨的信念。

“磨”学生。学生是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思想与身高同步增长。教师只有熟识学生的个性、思维、品格、知识基础,才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教法,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指导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品格、年龄特征引导开启。我们在磨学生的过程中,会获得一份知识,获得一份能力,获得一份才富。

“磨”文章。“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做、所想、所感诉诸笔端,在汩汩流淌的思维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享受成长的快乐,实现双赢的理想,感受一份真知灼见。

全文阅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磨课”的利与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磨课”指的是由任教教师出示教学案例,参与者集中切磋、商讨、设计,总结的循环过程。它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教育,倡导的基本原则是“道不同,竞相为谋”。我国特级教师窦桂梅曾以自己的成长历程来阐述上公开课的重要性,她说“生命的锤炼的地方”是在公开课堂。可是,“磨课”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针对教学实践,我想谈谈拙见,试着剖析它的利与弊,”善其利而坦其弊”。使之真正达到“利其器”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磨课”;利;弊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47-01

一、能建立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气氛

“磨课”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是参与者,任教者共同见证成长的过程,参与者围绕一桌,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争辩与碰撞,经历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思考过程。在磨得环节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革,此间促进了教师们的个体业务成长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师们在参与讨论过程中形成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研究氛围,为了共同的教学目的而互相协助,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与对话,倾力所有,让共同的成长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既磨课又炼人,磨出了默契,磨出了气氛。磨出了精彩。

二、丰富教学教学手段 磨出精彩课堂

“磨课”好比雕琢美玉,在打磨成型之前,它不过是埋没山野一乱石,因为名家的慧眼,而得以熠熠生辉,磨课是对原生态教学的研制,在未磨之前,课堂疏漏甚多,环节凌乱,而经过打磨,执教者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从浅入深,对教学手段的参悟由表及里,挖掘出课堂的亮点,使之更加接近教学目标,曾听教师执教过《生命 生命》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静听心跳,懂得生命是属于个体的、独一无二的。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录下的心跳声,那心跳声确实沉闷而有力,可是总感觉学生比较懵懂,仿佛置之身外的漠然,更谈不上情感的共鸣。后来经过集体商讨,这环节改成让学生用手轻触心房,感受自己那强有力的心跳声,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独一无二,不禁发自内心地呼喊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如此真实而鲜活!听着为着震撼。文本的内涵在引领中得到升华。这就是磨课的魅力和精髓吧!

三、磨出精益求精的态度,锻炼坚强意志

全文阅读

记《有余数的除法》磨课历程

在得知要准备一堂区级低段数学教研课时,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便装在了心里,走路、吃饭、乃至睡觉都时不时地在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心绪不宁:上什么呢?怎么才能体现我们的121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呢?怎么体现双主共学呢?……一系列的问题就在脑海里翻滚着,直到上完《有余数的除法》后,心里的那块石头才慢慢地落了下来。

教研活动结束,整理抽屉,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摞摞打印教案、手写教案、红的、黑的、密密麻麻的评课记录,这些都是此次磨课的珍贵印记。

感悟一: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次次试讲,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一周里,经常有老师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我是幸福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数学团队的老师为我磨课中的每节课煞费苦心。每次的试讲中,他们总会认真听,听后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修改,再次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地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感悟二:在磨课中历练自己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原来看到其他老师磨课时,也能感觉到磨课真不容易,但这次亲身经历了磨课的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我在一次次的试讲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一个神态动作、磨我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中,我知道了我的口头禅、语言的啰嗦、爱重复学生说话等不好的习惯。于是我一次次对着镜子讲、一次次给自己录音,反复地对着教案听着录音,找到了啰嗦的语言,再进行讲解背诵,甚至我还对着我的家人把教案讲给他们听。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的练习我的语言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让我真的在这次磨课中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这次上教研课磨课的历程,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在今后,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全文阅读

体育课磨课的问题探析

摘 要:时下,很多教师就“磨课”问题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只有公开课才需要磨课,非公开课不应该磨课;有人认为,磨课就是弄虚作假,是预先设计好的一场课堂戏。关于到底该不该磨课,磨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有效的磨课,如何凸显内涵,我们应该客观地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于能更好把握课堂,驾驭课堂。

关键词:磨课;公开课;形式;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2-02

一般来说,磨课是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的课堂教学研究探讨活动。它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磨课有利于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要了解磨课的真正含义,还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磨课是公开课或比赛课的专利吗?

有人认为,只有公开课或参赛课,才有必要进行磨课。针对这一错误倾向,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磨课的定义来看,磨课,就是教师在规定时期内,在本市教研员或者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帮助下,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把某一课的教学任务作为研究课题,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教师某堂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的过程(引自《小学语文教学》2012,8:56)。由此看来,磨课并不是公开课或比赛课的专利,而是一种群体的教研形式,发生在一切课堂教学中。

全文阅读

磨课 第1期

摘 要:磨课是集中组员智慧,将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上公开课前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通过对磨课的亲身体验,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育理念;“八磨”;“八度”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在上公开课前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

磨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学校的高频词,已经被相当多的教师、教科人员所认可,并几乎固化为打造各种所谓“精品课”“优质课”的必经之路。

最近,学校承办了四川省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采取了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教学展示,本人参与了教研组的一位数学教师承担的一节展示课的磨课活动,亲身体验了磨课这种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活动,加深了我对磨课活动的认识,我认为:磨课应做到“八磨”,体现课堂设计中的“八度”。

一、磨准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育理念是打造精彩课堂的第一要务。因此,在磨课的时候,作为磨课的参与者在教育理念上要定准,要与活动主旨相吻合,并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内化。这次共同体活动的主题确定的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数学语言教学突破数学阅读教学,实现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和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及学习习惯。在所选取的内容中涉及代数式的值,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要落实这一教育理念,作为了重点磨课内容进行了定位,做到定位准确,保证了教学设计不偏差。这样打磨出的课堂才有高度。

二、磨清教材的编写意图

全文阅读

浅谈“磨课”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上议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阐述了“磨课”的作用以及如何“磨课”,旨在与各位同行分享。

关键词:磨课;作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08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节课教学进行多轮的打磨――反复学习、研究、实践,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一、“磨课”的作用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颠扑不破的法则。磨课具有以下作用:

1. 有利于加强教研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每位教师,由于平时课务量大以及学校的各项考核制度,教师们都变得封闭和保守,各干各的,互相之间很少交流,更谈不上合作,而磨课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们提供了在一起切磋、交流的机会,教师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久了,他们就更了解彼此,就更能找到共同语言,交流的话题也多了,气氛也更好了,因此,他们之间的那道“障碍”也就消除了。所以说,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磨课是让执教教师站上讲台接受学生以及听课教师的检阅,这无形会给执教教师压力,同时也给他们动力,因为这不但是一次检阅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执教教师为了上好课,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一定会精心选课、备课,积极查找各种资料,寻找各种教学方法,在磨课过程中,执教教师会虚心听取同行的意见或建议,课后,重新整理、修改教案和课件,通过几轮的打磨,执教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提升。

全文阅读

高中集体性磨课活动的实践

高中学科相对专业性强,但单纯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研究往往也会“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实,教学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在听课活动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对此,我校的做法是: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示课,全校各学科的教师都参加听课,进而磨课。

一、把握磨课活动的内涵和运作机制

磨课应该突出“磨”什么。“磨”的意思是双重的,一方面,“磨”意味着一种功夫、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体验慢功出细活;另一方面,“磨”也是一种结果,铁杵磨成针,吹尽狂沙始获金。

我们把集体性磨课定义为: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由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以提升教学行为的教研活动。为优化磨课的运作机制,提升磨课的质量和效率,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拟定落实了五个必要步骤:

(一)课前准备

开展示课者为有3~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他们有一定教学经验,能站稳讲台,可塑性比较强,善于学习。课既要精心准备,又不能失去课堂教学的常态。活动分成设计方案—说课—上课—评课—修改方案等五个环节。在这五个环节中不厌其烦地“磨”,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螺旋上升。

(二)课堂实施

展示磨课活动的课例,使上课和磨课形成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上课过程中当场摄像并整理出课堂实录,课后由授课教师说课,介绍教学理念、上课的思路、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等。

全文阅读

“磨课”与“洗课”: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磨课

所谓“磨”,即打磨、研磨的意思。把“磨”字放在“课”前,形象地告诉我们,高效课、精品课是如何诞生的。笔者以为,“磨”的功夫应主要集中在备课上。从某一角度说,磨课“磨”的是课前准备的工作与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要完成一次次业务上的蜕变、化蛹成蝶,最终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必然要经历一次次的磨课。

我听过一节初中语文课,教学童话《七颗钻石》。做课教师课件制作精美,讲课语言精当。课堂临近结尾,升华课文主题:爱心普照。其中一个环节是课堂练习。教师说,学生仿,“爱心是 ,它使 ”,在教师示例后,学生踊跃举手。一个学生说:“爱心是一缕春风,它使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得到消融。”回答很精彩,师生鼓掌。另一个学生说:“爱心是一杯奶茶,它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温暖。”同样精彩。可是,限于备课时的安排,女教师却迅速地中断了这一环节,转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其实,这是多好的课堂生成啊!一个课堂小高潮在教师的“迟钝”中未起先落。教师急于赶路,错过了风景,“生成”来了,却在漠视中错过,以至于忽视了语文课的根本指向,而这正反映了备课时“打磨”的欠缺。

可见,我们的教师,即使对课堂生成有无限的崇尚,但因“磨”课的功力不到,缺乏“慧眼”,当“生成”真的来临时也未必能把握。所以,我们现在欠缺的,不是教学交互中课堂生成的能力,而是缺少备课时课堂预设的深入洞见。可以说,如果没有备课中“磨课”的切肤之痛,没有备课预设的丰富,就不会有课堂“生成”的精彩与“生成”处理的艺术。

我深信,在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若干因素中,首选的就是备课。备课过程中是否有“研究”或“磨”的况味,决定着课堂的立意与起点。现在,许多一线教师的课堂质量欠佳,从根本上说,就差在备课的功夫上。什么时候备课中有了“磨”的意味、“研究”的意味,课堂高效的意境才会显现。教师个体教研、学校学科教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集中地指向备课,就是要让教师们有计划地狠下心来,“磨”一些课。

当然,磨课不是强调每一节课都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应该是教师在一个时期内有计划、有意识地“磨”一些课,有节奏地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磨课,也不是必须做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所谓的“高效”,而是在课堂的某些环节上精心打磨,有选择地提升自己在这些环节上的授课艺术,让这种“缺憾的艺术”有助于促进教学。

二、洗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