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研究民族音乐论文

一、民族音乐学理论概述

民族音乐学理论是一个世界音乐研究范畴的概念,在我国,由于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众多,因此民族音乐所呈现出的多样性、鲜明性等特点,都印证了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民族音乐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从本质上而言对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其实就是对经过长期发展沉淀并逐渐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的研究①。在经过漫长而又悠久的发展历程,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如出一辙,在音乐形式的表现上大多是通过歌舞以及乐器,有某些民族音乐体系中,可能还会包含当地的戏曲。由于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现状,以及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得民族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民族音乐在音乐风格上也对不同的民族特色进行融合和发展。民族音乐承载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文化,以及一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核心,是经过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可见在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研究之中,民族音乐理论要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主要在民族自身的研究角度上进行研究的,因此这是民族音乐研究与其他音乐研究最大的区别。从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民族音乐的出现不仅仅是来源于音乐,都是也依赖于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沉淀,而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主要针对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经历、以及演变的过程的研究,并对民族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仅是对音乐发展规律的认知和研究,同时也是对我国不同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也是对我国不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促进,从侧面而言,对我国的民族人文科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利的参考。由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是基于整个民族的角度来进行的,所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包含一个民族的音乐体系,以及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所有音乐内容,其中会涉及到民族音乐的背景、文化和民族精神等,还对民族音乐的研究进行动态研究,也就是对民族音乐的整个发展阶段进行研究。除了对民族音乐发展阶段的研究以外,还要对民族音乐对其他音乐类型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从发展到如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一直存在,也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使得民族音乐理论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和研究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之中。

二、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

(一)对传统音乐研究模式和角度上的影响

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对要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整个民族的文化进行研究,因此在对民族音乐的实际研究之中,一般会对民族音乐的研究视角放在整个民族的角度上来进行研究。在目前对民族音乐的研究的过程中,一部分学者提出应将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放入整个民族文化研究的体系中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研究方式,就是所谓的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而回顾以往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往往是将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分为音乐文化和音乐典籍的单独研究,在研究过程,较为注重对传统音乐节奏、旋律、演奏等音乐形态的研究,并未将传统音乐研究放在整体的社会文化的环境和背景中进行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使得传统音乐研究缺乏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方面的研究,在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之中也难以体现传统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随着民族音乐理论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对传统音乐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影响下,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也效仿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将传统音乐的研究置于整个文化背景之中,从而在整体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背景和氛围之中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

(二)传统音乐研究从书面材料演变为实地考察

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往往是依靠现存的文献和典籍等纸质材料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不管是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发展形态等的研究都是来源于纸质材料的记载,这种研究形式更类似于纸上谈兵②。在对传统音乐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只是依靠书面的记载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类似于纸上谈兵的研究方式,及时得到了研究结果,也是与实际现实存在极大的差距,难以相符,所以对历史的研究,必须要“迈开腿”,“走出去”,亲自来到传统音乐发展中的实地,走进传统音乐发展中所经历过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实地实景的考察。从时间点来说,从后,对传统音乐的研究终于走出了文献和典籍,来到了传统音乐发展经历过的实地,在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现场,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而这种走进历史实地的研究方式,因是在民族音乐理论发展之中提出的研究方式。这种深入音乐发展历史实地的研究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音乐研究方式上的转变,同时对传统音乐研究者来说,也是与传统音乐亲密接触的最佳机会,传统音乐研究者在深入实地进行研究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回到传统音乐发展演化的现场,感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上涤荡。而这种深入历史实地的传统音乐研究方式,可以在深入实地研究中,收获比书面资料更丰富的音乐文化研究,同时在真实的实地文化熏陶中,切身的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和音乐之中的关联和影响,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也会更加透彻和深入。例如很多民间的传统音乐,只有来到音乐存在、流传的当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文、风俗,看到当地的一山、一水,才能真真的领会到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只有深入到当地,体会真正体会到音乐中所流淌出的情韵,以及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三)传统音乐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全文阅读

少数民族流行音乐结合民族音乐论文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的形式非常多样,歌乐、戏乐、宗教音乐、器乐以及舞乐等都是属于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这些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就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不同形式的所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器乐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戏乐往往指的是大理州的白剧音乐、文山州的壮剧音乐等形式。对于这些不同形式应该加强研究。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来看,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民族性、多源性。这种音乐是要受到地域、音域等方面的限制的。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民族音乐会遇到不少障碍,语言的障碍、曲风的障碍以及难度的障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播就必须要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传承。

二、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无论是对于民族音乐还是对流行音乐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在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就应该引起重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这两者是能够结合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将有助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流行音乐当前在云南省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流行音乐也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这两者就有可能实现结合。从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来看,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对于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并增强其生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娱乐性、新奇性以及广泛的参与性,这就能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重要地渠道。正是因为其具有新奇性,所以才能够得到广泛流行并传播,这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点。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很多优点,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在于其借助现代技术来进行传播。通过利用这些高科技发明成果将能够把流行音乐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便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地人喜欢民族音乐。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工作中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就应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民族音乐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结合传承方式

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研究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才能够真正适应时展的要求。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结合传承方式:(一)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现代性、时尚性元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流行音乐自身特点来想办法不断提升民族音乐的知名度。所谓利用流行音乐的现代性主要指的是实际创新过程中要利用更多地现代技术如MP3、唱片、广播、互联网等来传播民族音乐,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利用时尚性元素主要指的是可以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重新包装,要在不失原味地前提下来进行重新包装。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地人的关注。(二)流行音乐也能够吸收民族音乐中的养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实现创新,从民族音乐中来汲取养分将更有助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民族音乐中的养分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将能够使得流行音乐本身将更有底蕴,更受人们欢迎。对此,在今后工作中就应该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音乐人三宝把原生态的海菜腔同流行音乐相结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时还配以时尚清新的编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更容易受到人们地欢迎。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价值和人文内涵,在新形势下应该不断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要不断发扬民族音乐。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在今后工作中就应该不断加强对流行音乐同民族音乐结合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两者如何结合传承。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张瀚文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全文阅读

民族音乐论文:民族音乐与基础音乐间的联系

作者:王永江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一、建立学科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理论

有长远的规划,建立科学、完整、系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必须从小学起到高校,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措施,强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意识。全面而系统化地挖掘、收集、整理、抢救,打造优秀的民族民间山歌音乐艺术精品课程,建立健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们强调民族区域传统民族民间山歌音乐艺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最终目的。

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科研课题、召开民族音乐教育研讨会、构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理论框架、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网站、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

二、构建开放性地方音乐课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唱多首歌曲来提高学生对家乡文艺的感性认识,并能对所学歌曲进行分析,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互动,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做演员的荣耀和做评委的自豪。组织学生参加民族乐器和民族歌曲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培训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还应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为师生献艺,让学生充分与民间文艺接触,感受来自身边的原生态音乐作品,让心灵在纯朴的音乐中得到净化,让情感在浓郁的地方文化中得到熏陶。

三、加强教材开发,让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全文阅读

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一、掌握藏族音乐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文化的融合

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学生在学习藏族文化音乐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该民族音乐背后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打消学生的陌生感及恐惧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地方,它的地域位置与民族独特的宗教传统文化决定了藏族当地民间音乐的特色性。藏族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创造了很多灿烂的音乐。他们能歌善舞,性格开朗,热情奔放,而所唱的歌曲更是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高亢嘹亮、曲调悠扬,将该地区独有的高原蓝天辽阔的景象淋漓尽致地通过音乐形式展示给听者,让听者感受到浓厚的高原文化。而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藏族音乐的独特性,其不断地渗透到其他民族,甚至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当中。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不少汉族和西方音乐中已经融入了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

如韩红的《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将音乐中通俗的唱腔与藏族音乐中的民间歌唱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新的处理模式更加展现了藏族音乐的激情及感染力;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中,歌唱家充满磁性的歌唱声音及其独特的藏族音乐文化气质,能够让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训练不仅了解到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藏族民族音乐素养。在正规戏剧方面也有藏族民族音乐的展现方式,如,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这是一部将藏族民族音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紧密相连的歌剧,通过这台歌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藏族民族音乐,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藏族文化,感受藏族民族音乐的灵魂。

二、加强音乐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教学途径

目前,学生获取音乐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全国统一音乐教学教材,教学资源和设施相当匮乏,一定程度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仍比较单一,对最基本的音乐常识了解甚少。更谈不上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了解而体会到人文情怀及音乐的发展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对音乐的广义理解。对藏族音乐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基本上是通过学唱教材上零星的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获得,这明显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增加藏族音乐教学资源,学生不应该只是单学习课本知识,而且要通过其他可行途径了解和学习藏族音乐。第一,充分发掘学生资源实施模块教学。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多学生都在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长处。比如,一些班上的同学掌握一些教师所不了解的藏族音乐,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课堂表演,以点带面。第二,利用区域音乐教师的资源。我校聘请一些校外的教师来进行授课,有条件的话,聘请一些藏族的音乐教师,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藏族音乐的原汁原味。第三,利用社会资源。社会上会有一些藏族音乐社团或者演出,学校可以邀请他们来进行演出,让学生进行观摩。第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设施,让学生在生活中时刻感受到藏族音乐的魅力。

三、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为学生创作一个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加容易地学好藏族音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培养了藏族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铸就了他们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的良好习惯及生活态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孕育出了特色的藏族音乐,这个将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融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音乐,使得藏族人民在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留下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仿佛是在验证着一句话“:越苦难的民族其歌声越美。”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著作,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音乐》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学习藏族音乐的学习环境,摆脱外界的干扰,注重学生在具体唱歌、舞蹈及乐器方面的训练,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著名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的《珠穆朗玛》《雅鲁藏布江》及《母亲》,让学生通过这些舞蹈的演绎感受到藏族民族人们坚韧的性格及不屈的个性,并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让他们学习藏族音乐中那种独特而又优秀的民族音乐风格,了解藏族歌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造就了他们高亢嘹亮、声音集中、穿透力很强的音质,这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中是很少见的,了解到优美的歌曲离不开歌手的演绎,提升自己本身音乐演绎能力及水平。

四、增加藏族音乐展示交流活动

全文阅读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论文

一、成人声乐教育的生源

从对笔者的工作单位及其它艺术培训中心的观察,成人声乐的学习者主要有学前教育教师、从事音乐个体教学的教师、艺术类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和来自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爱好者。他们所呈现的特点是:

(一)学习者年龄一般偏大,工作中和生活上的事情比较繁琐,课后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所学内容,对声乐的发展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很少能够坚持学习。(二)声乐演唱技能水平偏低,相关理论知识匮乏。

(三)能够比较认真、刻苦练习,学习声乐知识积极主动。

二、因材施教成人声乐教学要分析

并掌握学生的个体特点,清晰看到学生具有的优点与缺点,遵循成人的培养目标,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为每一位学习者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目前的成人声乐教学基本上都是专业音乐学院院校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传授方面偏重前者,结果是学生毕业后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只能演唱,不能教学,所以我们应取长补短建立科学的成人声乐教学。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成人声乐学习者应尽量避免过多讲专业术语,这样会让其觉得枯燥乏味,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且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一样,在初学的时候要让成人学习者了解自己特有的嗓音条件,而不会盲目的模仿他人的音色,造成声音不自然,更不用说感动听众了,这样也避免了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众所周知,声乐中的五个元音的发声练习,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学习者,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能唱出最自然的声音。

三、不同民族的音乐概念

从历史角度看,汉族“音乐”的概念,音乐与诗词曲是缺一不可的,曲牌的表达与“曲式”不能划等号,而西方音乐的不同在于,曲式的结构是第一位的,歌词与其相比是次要的,中国多民族音乐融入地方的方言,特别讲究歌唱发声特色比“曲式”更为重要。所以在成人声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认为只有一个声音概念。不同文化的音乐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说哪一种声音是正确的,哪一种个声音是错误的,只有唱出来的声音是自然的、优美的、和谐的,才会与听众产生共鸣。

全文阅读

民族音乐文化论文

一、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目前,随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方式上的改革,造成学前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在学前音乐教学培养方案上,基本上是把音乐专业教学与幼师培养进行综合,课程安排上脱离幼教实际,缺乏学前专业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以流行音乐、西洋乐器等为主,流行音乐、西洋器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固然重要,但这些教育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等方面的能力。要把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去,是我们学前专业教师的目标和首要任务,由于缺乏有利的教育时机,我国传承多年的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受到冷落。学前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断层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学前教育的萎缩。仅以黑龙江省某大学为例,2009级的学前教育专业60名学生,2010级学前教育专业107名学生,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194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方面的调查问卷,排在首位的是流行音乐,其次是民歌、西洋乐器,而民族音乐位居最后。这种现象说明什么?教育者对民族意识越来越淡化,对本土音乐文化缺乏了解。这样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和渠道。

二、民族音乐文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无论在我国的音乐史上还是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海洋中,学习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从音乐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可以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因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学习为全社会点亮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希望之光。在学前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应该以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让学前专业学生树立起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观念,为弘扬和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而努力。通过民族音乐达到育人的目的,以促进民族素质,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使学前专业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不断提高。

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与发展思考

柯达伊认为,挖掘民族民间资源,以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母语来实施基础音乐教育可以更有效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文化素养,让音乐真正地属于每一个人。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时,不但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掌握当地的民歌演唱方法及简单演奏民族民间器乐的常识,不断吸收民族音乐的精髓对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还有利于学前专业学生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通过“倾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通过“倾听”感受民族音乐是一门必修的课程。我们作为学前专业教育者,去创造良好的民族鉴赏氛围是责无旁贷的,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来培养学前专业学生高尚的情操,在音乐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了解我国56个少数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体裁,真正达到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在欣赏民族音乐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目前音乐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多演奏中国优秀作品;在舞蹈教学中,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语言等,逐渐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全文阅读

民族音乐文化保护论文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现状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概况

民歌是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每首歌曲都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刘三姐歌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民歌中的多声部民歌让世人惊叹,二声部民歌独特的和声运用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这些都是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广西地方曲艺种类主要有桂剧、壮剧、彩调、粤剧、邕剧、鱼鼓等,其中桂剧、壮剧和彩调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还被称为最能体现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特征的剧种之一。广西民族乐器种类繁多,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壮族铜鼓之外,还有极具特色的瑶族床头琴、苗族嘎浆、芦笙、啵咧、天琴、侗琵琶、独弦琴、垮尼、葫芦胡、土胡、牛腿琴以及鼓类乐器的瓦鼓、长鼓、黄泥鼓等。

(二)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直以来,民族音乐主要有世代传承、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等传承方式。如侗族的民歌手,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们演唱一些基本调(也称为山歌)。孩子稍大一些(大约十四、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教他们演唱变化的曲调,再过两三年,孩子就可以学习演唱情歌了。然而,在社会飞快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形式已经让很多孩子难以接受了,这是因为我们古老的民族音乐是在旧社会非常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压抑的情绪较多,它们缺少了对当今社会的复杂情绪的表达,孩子们已经在古老的民族音乐中找不到共鸣了。另外,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原始的劳动方式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取代,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很多音乐种类正在慢慢消失。2008年由文化部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广西有11人入选,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6.7岁,这些情况表明,现在很多民族音乐资料都保留在年龄较大的民间音乐人那里,如果不及时进行开发和保护,这些音乐种类将面临失传的可能。广西艺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民族艺术系,旨在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钦州学院等高校在选修课程中加入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欣赏》、《广西民歌与器乐》、《采茶戏歌舞蹈表演》等。

二、关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中传承的思考

广西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多设置了音乐系或艺术系,其中音乐教育专业是较为热门的专业。作为培养音乐教学人才的音乐教育专业,一直沿用了西方音乐教育的体系,大部分的课程设置都是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近年来,各高校领导逐渐意识到了本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选修课程部分逐渐增设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但是目前这种模式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很多课程因为学生不愿意选或不能保证授课质量而闲置,发展本土民族音乐变成了一句空口号。要真正在高校中很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对课程进行改革是首要任务。如把广西优秀的多声部民歌引入到《视唱练耳》课程中,《钢琴》课程中引用以广西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创作的优秀钢琴曲作为教学内容,《声乐》课程中增加广西民歌演唱或曲艺表演内容,《作曲》课程中增加广西民歌素材进行创作教学,《合唱》课程中增加广西民族风格的创作曲目等等,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主动地把民族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和传承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全文阅读

民族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多样。高师的视唱练耳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音乐作品的视唱与听觉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与素养。这证明了民族音乐在高等师范学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师的视唱练耳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对传统音乐不够重视,沦为了西方音乐的附属品,所以在民族音乐教育的语境下要进行视唱练耳教育的改革。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介绍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创作了很多的民族音乐,使得中华民族音乐成为了世界上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广义上说只要是中国人创造的、符合我国的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包含面非常广泛。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传统音乐、按照传统音乐模式创作出的音乐。传统音乐有氛围民族民间、宫廷、宗教、文人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又可以分为民歌、戏曲、民族器乐、曲艺、歌舞音乐。按传统模式创作的音乐则是按传统音乐模式进行创作、改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后的音乐。

二、高师民族音乐教育在视唱练耳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现状介绍

(一)视唱练耳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现状

视唱练耳教学作为系统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基础课程,出现了重西轻中的现状,学生也形成了接受符合西洋大小调体系的一切音乐,其它的则不接受。这造成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排斥、不重视。不仅如此,现在的视唱练耳教材也大都根据西方十九世纪的音乐理论来进行学习,并不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古琴、打击乐等的技术及演奏技巧的教学。即使出现民族化的设想,也只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中国的曲调作为“调味品”,不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风格,使得他们缺乏对民族音乐相关知识、技能的认知,无法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热情也就无从谈起,更别提传承与发扬中国民族音乐。但近几年,中国音乐界意识到了这种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单声部的视唱教材中添加了很多民族音乐,但在多声部的视唱教材中80%的曲例仍选自西方音乐,整本教材到处可见欧洲作曲家的名字。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如民歌等却很少。事实上,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民族音乐的占比,能够改变以往单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音乐、提高音乐感知、表达能力,实现传授专业音乐知识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所以必须进行视唱练耳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视唱练耳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的现状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中,高等师范院校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重视听觉的训练,这是可取的,但却局限于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不仅如此,让汉族同学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使用同样的教材,对于多声部的视唱练耳教学则统一采取西方音乐训练模式,这其实会让学生无法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而且在我国,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没有因地制宜,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不能适应民族音乐体系的教学。举例来说,在唱名的选择问题上,高师一般采取“固定调唱名法”,但这种教学有利有弊,而且对于学习民乐民歌的学生而言弊大于利,因为他们的大脑里是“首调”,这就要求他们在脑海里不断地转变,就导致他们经常混淆音名。而且我国高师忽略了对首调的教学,我国民族音乐恰好又是民族调式非常丰富,首调唱名是符合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我国民族音乐风格多样,所以教学模式如果无法适应民族音乐的特点,就会出现我们被西方化的耳朵扭曲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特色。伴随着世界范围的发扬民族文化,我们必须让高师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适应中华民族音乐,对唱名的选择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结合民族音乐特色进行训练,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的音乐教育。所以视唱练耳教育必须改革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性音乐人才奠定基础。

全文阅读

民族传统音乐分析论文

摘要:朝鲜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有着根本上的差异,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大部分朝鲜传统音乐色彩较暗,音调上是以中国传统音乐音阶为基础的平调和界面调的调式体系。朝鲜民族传统音乐依赖于弄弦法、转声法、退声法及独特的长短节奏型,这些特点具有朝鲜民族传统风格的特征,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章旨在为开拓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研究民族音乐的固有特点,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音乐做出贡献。

关键词: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决定着作品的内特质与民族个性。在民族音乐教育中,辨别音乐风格的问题对教学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从音乐角度分析,音乐风格主要取决于旋律的创作与演奏,了解一个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要对传统音乐有透彻的了解。

一、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弄弦法、转声法及退声法

朝鲜民族音乐在调式的形式原理和调式体系及旋律特点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从调式骨干音来看,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调式支柱音和中国、日本的传统调式的支柱音有所不同。由于主音之外的调式骨干音的位置不同,它所产生的调式内各音级的倾向性与其他民族的音乐也有显著差异。朝鲜族传统音乐的调式特点是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平调和界面调的调式体系,其旋律也是平调旋法和界面调旋律的进行特点,但到了朝鲜王朝末期,平调虽然还是保留了五声音节,但界面调从五声音阶变为三声或四声音阶,歌曲中看到的平调曲是羽调(平调)《灵山再会》《别羽调打令》等,界面调是《定大业》《三弦灵山会相》等。虽然朝鲜民族传统音乐主要由三音或四音音阶构成,但却具有鲜明的特征,如三音或四音音阶这些单纯音阶构成音乐依赖于弄弦法、转声法及退声法来获得其本身独有的风格特征,这是朝鲜族传统音乐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这些演奏法和其他民族音乐演奏法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在节奏方面的特点——“长短”

朝鲜族传统音乐形成了特殊、丰富多彩的节拍节奏组织形态,而且拥有了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主要由“长短”构成。

“长短”包括节拍的规律、节奏的组织形态、速度、情绪等,每个“长短”都有自己相对情绪性格上的特征。构成朝鲜民族音乐的“长短”的基本特征是一个3拍子为节拍单位的节奏型。所以,所有8分复合拍子来构成的“长短”,实际上是几个3拍合并的“长短”。这几个3拍子往往是不同的强弱规律和不同的节奏性的组合。因此,3拍子是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主要节奏型。

全文阅读

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内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世事无常的平静对待和对思想境界的追求,是化解在巨大生活压力下当代人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佛家文化是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外来文化,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因其在思想上奉劝人们进行自我忍耐和自我欲望的压抑和约束,而受到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大兴土木广建佛教寺院,使得佛教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产生深远影响。“佛教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的本性即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但无明的人会执迷不悟,觉悟的人才明心见性。任何尘俗中人都可顿悟成佛,超凡入圣。”佛教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禅”。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得到了神灵的帮助和救赎,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对自我心灵的认识和对自己欲望的修正,是自我的救赎和顿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继承性,一种文化的产生和繁衍一定发生在一定的地域内,并在同一民族中流传。同一地域的人们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文化正是这一风俗和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石。同时,在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流传和延续的过程中,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一地域的人们将文化代代流传下来,使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同时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这一民族和地域的人们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心理特点。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心理

1.以和为贵,追求和谐之美在汉代,儒家作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它“以伦理来组织社会,以道德来代替宗教,以礼俗来代替法律”的“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被广泛渗透进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以“追求和谐”为社会发展目标,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所有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心声。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思想中都渗透着对“和”的追求。“家和万事兴”“和和美美”都用来形容中国人的幸福。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可见,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对和谐之美的追求已通过中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

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起,《论语·子罕》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逝者”包罗万象,可以是天地自然,也可以是人与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世间万物就这么逝去着,日夜不停歇。这种“生生不息”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并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在永不停歇的运动中,我们逐渐理解了发展的意义,学会了用奋斗和顽强的精神坚持着对未来的执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侵略斗争激发了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使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传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为民族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永久流传。

3.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中国人的心里,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它是由无数小家组合而成。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将对小家的和谐、安定和团结的追求同样赋予给国家。人们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上升为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从追求小家的和谐以及对小家的这一范围的认同上升为对国家和谐的追求和对国家这一集体概念的认同。对于国家和谐、安定团结的认同和追求,加强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使人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人们浓厚的爱国情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而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不开。

三、传统文化心理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伴随着历史的过程逐渐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会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音乐等多种艺术。意识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它来源于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而音乐又来源于意识,是人在主观意识的推动下创作出来的。音乐艺术是对客观生活和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反映,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的创作中逐渐体现出来。传统文化影响了人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走向,从而决定了音乐创作的风格和走向。也就是说,任何音乐作品都是由人通过自己的意识创造出来的,但这个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又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音乐创作的主题和思想境界上,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对个体的“超我”的追求,使音乐随着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也在经历着推陈出新的过程。在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伴随着新的文化和思想的注入。传统文化的潺潺溪流正在汇纳百川,注入新鲜血液并不断发展成为波涛澎湃的大河。在传统文化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受其深刻影响的音乐艺术也在经历着成长和发展。从原始文化背景下,原始人类的欢呼和打击石器的声音,到封建社会文化背景下华丽的《霓裳羽衣曲》,从少数民族传统的原生态歌曲,到民族音乐对国外音乐的吸纳,音乐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音乐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是音乐赖以生存的环境。音乐的发展不能离开文化和社会环境这一大的背景而存在。总之,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长久以来形成了这一民族独有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会对民族的音乐等多种艺术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音乐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外在表现。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已经变换成一种遗传基因渗透进中华民族人民的血液中,融入在中华民族的音乐里,让我们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执著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不断发展壮大,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