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团结诗歌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汇民族文化精品 展贵州多元风采

四年一届的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我省规格最高的民族文艺盛会,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和风采,表达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既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也是我省原生态民族文化之花的又一次惊艳绽放。

和谐与欢乐一同唱响 ,多彩与奋进同台展现。

从2009年11月30日起,为期11天的第四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精彩节目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行政中心纷纷亮相。由省民委、省文化厅、省广电局主办,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承办的本届民族文化盛会不仅汇集了全省各地州市的十多个民族文艺精品,在会演人数、演出规模等方面也创下了历届之最。以“荟萃少数民族文艺精品、检阅少数民族文艺队伍,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少数民族文艺风采”为主题的第四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得到包括专家评委、现场观众等各方好评的同时,为激发我省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也是我省原生态民族文化之花的又一次惊艳绽放。

各族喜相聚

歌舞庆盛世

四年一届的全省民族文艺会演是我省规格最高的民族文艺盛会,它将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和风采,充分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缘于此,它让我们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2009年11月30日傍晚时分,凯里市行政中心灯火辉煌 、锣鼓喧天,一片欢快景象。

全文阅读

民族古韵 时代新声

10月23日晚,大礼堂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名为“民族古韵时代新声”纪念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十周年中华古诗词演唱会在这里举行。

前来观看此次诗词演唱会的有教育部文化素质指导办公室相关领导,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丽君,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旭,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胡显章,以及众多的清华师生员工。

著名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元华、姜嘉锵、高育发与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合作,共同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序幕音乐响起,全场寂静,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队一首《元日》把观众带进了一种悠远静谧的氛围当中。古诗词演唱会正式开始。

演唱会以各个朝代和历史时期的诗歌和词为演唱对象。李元华老师演唱饱含深情,时而激烈高亢,时而婉转绵长,合唱团的伴唱低沉而缓慢,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完美地体现了《黄鹤楼》中诗人所要表达的苍凉与无奈。而悠远的古筝把观众带到了浩荡长江之上的楼阁,姜嘉锵老师浑厚圆润的嗓音,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送别之诗演唱出了一种雄壮的气势,给在场观众以全新的感受。一首激昂悲愤的《满江红》又将全场观众带回南宋时金戈铁马,民族志士精忠报国的历史时代。高育发老师朗诵的《南乡子》气势恢宏,而李元华老师的演唱则是激昂中带有温婉,将这首带有强烈豪情壮志的词演绎得淋漓尽致。

除去十四首古诗词的演唱外,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带来了群舞《踏歌》。这段舞蹈轻快而活泼,欢快的音乐,轻盈的舞步将现场气氛变得舒缓轻松。男子独舞《考殇》则表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人才思想心灵上的残害,和书生对科举制度的痛恨及强烈的反抗。舞者优美的舞姿、精湛的舞技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也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诗歌能够展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的灵魂。在古代,诗歌往往是用来吟诵,词则用来演唱。这次的古诗词演唱会,将诗歌和词所蕴含的深意用现代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给观众以新颖独特的感受。演唱会结束后,记者对观众进行了随机采访,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艺术形式以前很少接触,而今天的古诗词演唱会让他们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于歌唱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正如这场演唱会的艺术策划者李元华老师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从《诗经》、《楚辞》到今天卷帙浩繁的诗歌,抒写的是民族的意气,它所蕴含的是丰富的爱国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仍以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穿越时代。让我们用当代的审美视角,借助音乐的力量,来传承、来诵咏这些文化瑰宝,让我们借此来歌唱伟大的民族精神。

全文阅读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摘 要: 古代诗歌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本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挑细选,供学生诵读、学习并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重任。所以古诗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古代诗歌 传统节日 语文教学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诗歌焕发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除旧布新的革新气象、敬祖绍宗的家庭美德和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活情趣,为人民生活增添无限乐趣,为教育青少年平添许多生动教材。传统节日为新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又为传统节日注入了不少新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使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充满无限生机,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赏析丰富多彩的古代诗歌,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创造的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语言精练、声韵优美、朗朗上口,充满诗情画意和人性哲理,具有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艺术魅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隐含着许多难以言表的对人生、历史等的精辟见解和内蕴,给后人以深远的道德启迪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何从世界竞争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古典诗词的育人地位,发挥它们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实在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第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歌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告诉学生这种优秀的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讲一些关于诗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诗歌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加深印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折服并产生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哲理美。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应该在对作品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从而提炼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达到美的享受。

第三,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使用古代诗歌。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全文阅读

以诗言志 以歌咏言

《尚书・尧典》中曾记录舜帝说过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足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与乐的结合具有典型意义。《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词“诗乐启蒙”16首》(以下简称《中国唱诗班》)的歌词取自于古代诗词,格律考究、节奏鲜明,作曲家易凤林醉心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在旋律的创作上既体现了古代东方的神韵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该作品集2011年4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并附有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发行的由上海小萤星合唱团演唱的CD(2张)。静止的乐谱通过流动的旋律在孩子们的浅吟低唱中体现着诗乐意境的融合和诗意的回归,而精心创作的这16首经典诗词又潜移默化地反映了从古至今孩子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对孩子心智的成熟、思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总体来说,这套诗乐启蒙有声读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选材丰富内涵深刻

在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歌词往往要求生动而富有童趣,以简明、活泼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这16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主要取自于古诗词,这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中不乏意境深远却又活泼生动的佳作。为了使《中国唱诗班》首辑的音乐创作更加尽善尽美,符合儿童的身心需求,主创人员在创作伊始确定入乐诗歌的时候就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甄别,很好地把握和领悟了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及意境,在创作中也特别突出体现了整首作品中诗歌与旋律的声调在结合时的格律,显得韵味十足。

《中国唱诗班》第一辑共包括音乐作品16首,有《相思》、《夜思》、《梅花》、《出塞》、《明日歌》、《黄鹤楼》、《元日》、《饮酒》、《关雎》、《渭城曲》、《饮湖上初晴雨后》、《游子吟》、《悯农》、《草》、《登鹳雀楼》、《春晓》等。主创人员主要从能够影响广大儿童成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确立和选择古诗词。总的来讲,这些诗词内涵盖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亲情、友情、人生观、自然观等。这些歌词内容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比较强,而且非常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名称有的直接采用原诗,如:《黄鹤楼》、《游子吟》、《渭城曲》等;也有的在原诗作名称上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歌曲《相思》(取自王维的《红豆》)、歌曲《夜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作大多是大众耳熟能详且流传甚广的,如今加以入乐诠释后更能够以音乐特有的情感渗透能力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这些作品中反映亲情和友情的内容最多,主要体现了思乡、想念亲人挚友等情怀,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代表了多少人浓浓的思乡情怀;《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唱出那一份温暖深沉的母爱。此外,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了梅花高洁坚强的可贵品质,《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旨在影响少年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日歌》教导孩子们要惜时才能有所作为;《春晓》引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总而言之,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内容,我国古代诗词洗练生动、意义的表达含蓄深刻,这套儿童歌曲创作以诗乐结合的方式升华了歌词本身的含义,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二、抑扬有致民族性强

说起“唱诗”,人们极易联想到西方宗教文化,“唱诗班”则更是西方宗教领域内的重要产物之一,《中国唱诗班》这套儿童有声读物在其名称上就体现着浓郁的中西结合的意味。自“”以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文化领域重要的议题。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体现中国式的“唱诗”就成为了这部作品成败的关键。

古时“旗亭唱诗”的文人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如果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发现其实原本中国传统诗歌,五言也好、七言也罢,抑或长短句,大都是被人吟唱的。所以《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创作不能简单等同于为古典诗词加上新的外衣,它首先得保持传统吟唱的方式。把优秀的古诗词谱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让孩子吟唱,在有趣中学习,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吟唱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加深对古代诗词的记忆力。所谓“吟唱”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要求上就是要遵从古诗本来的格律,运用节奏、旋律、结构等多种要素,充分在音乐上呈现急徐相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等多种音律变化,然而这在音乐创作中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作品集第三首《梅花》为例,谱例如下:

全文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多民族文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多民族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括文学在内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皆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各民族的文学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推动。各民族文学异彩交辉、相融并进,使得中国文学具有了历史悠远的、多元化的民族蕴涵好极为深厚、极为丰富的民族特色。”[1]古代文学如此,现当代文学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是历史的规律。

在21世纪的今天,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探索梳理多民族文学融汇发展的规律,对于中国文学健康发展,走向未来,繁荣昌盛,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中国文学史存在的现状是一部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文学史

自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大学体制逐渐形成,中国文学史成为各高等院校中文(或国文)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林传甲诸人在北京大学讲授该课,相关的教材、讲义、专著汗牛充栋,不计其数。然而,传统的各类《中国文学史》,包括古代、现代及当代文学史,却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严重缺憾:一是介绍内容基本上是正统的书面文体,即所谓诗文词赋,以及小说戏曲之类,而对于数量十分广泛的民间口传文学则几乎不予理会。第二,除个别少数民族著名作家的汉字文献作品之外,主要内容皆为汉族作家文学,多民族文学作品几成空白。这就使得《中国文学史》多为名不副实,实际上只是“中国汉族文学史”或者是“中国汉字书面文学史”,与中国多民族文学实际情况不符,未能全面的反应其文学成就。

这种情形的产生,当然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简单归纳大概有这样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历史的原因。由于中国传统的问题等级观念,以诗文为正宗,予以特别重视,其余文体则为小道,不登大雅之堂,直到王国维先生强调:“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其后,词曲小说之类方在大多数学者眼里占有一席之地。在此之前,元曲长期以来遭受的境遇,亦如王国维先生所论:“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元曲如此,其他民间俗文学为论者所不屑一顾更是十分自然了。

其次,是客观条件问题,主要是语言障碍,由于汉民族数量众多,汉语影响力强大,成为境内乃至东亚地区主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地区和范围都有较大局限。因此,除了少量翻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或者少数民族作家直接用汉语创作的作品得以较广地流传之外,各民族丰富的文学成就多限于在本民族内部传播,大多不为其他民族所了解。学者们这种因语言问题而导致的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学术研究和中国文学史书写不可回避的客观障碍。

此外,由于前面两种原因的结合,即客观障碍所造成的对民族文学成就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对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特征差异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及对不同文学体裁艺术表现手法的喜好程度等,都会形成对各民族文学、民间文学以及各种非主体文学样式有意无意的忽略。

全文阅读

诗歌让世界知道普米族

人们谈到民族文学时,经常会听到对少数民族诗人的夸赞。从遥远的《江格尔》《格萨尔王》《玛拉斯》等民族史诗走到今天的诗歌吟唱,少数民族的诗人们显然带着与生来的诗性。《当代普米族诗人诗选》这本书的选编出版,展示了普米族诗歌文化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增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少数民族诗歌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对其文学的关注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生态的真实呈现,有利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最终落实。普米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因为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普米族诗歌从无到有,健康成长,一大批诗人逐步登上文坛,他们富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书写歌吟,成了少数民族文学极具活力的一道风景线,在中华文学之页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当代普米族诗人诗选》就是这样一本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诗集。同时,这部精品著作也是一本普米族诗人们充分展示自我及其作品、加强与各民族相互交流的历史性巨著。

《当代普米族诗人诗选》是凝聚心血的成果,这是一部让普米族诗人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巨作。收录了何顺民、曹匹初、马秀英、殷海涛、汤格・萨甲博、和建全、和文平、蔡金华、鲁若迪基、曹翔、戈戎n措、曹文山、杨万生、杨武、杨芳、曹媛、杨子兴、杨德贤18位知名普米族诗人的优秀作品。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普米族人民努力追求物质文明以求生存的同时,为了生活得更好,对精神世界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探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这些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有创世史诗《帕米查列》、英雄史诗《支萨甲博》,还有古歌、礼仪歌、情歌等等。在东汉时甚至出现了居住在笮都的普米先民白狼磐木王,用普米语向东汉皇帝敬献《白狼歌》诗三章,在普米族文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口头文学照耀着普米人的精神世界,鼓舞着他们崇尚英雄,不畏艰难困苦,从遥远的青藏高原,一路走到现在。

云南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天然的生长美、生长诗的地方。繁衍生息在这一块土地上的二十几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史诗。这一块土地不但有着深厚肥沃的文化土壤,也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

鲁诺迪基原先是小凉山的一个放羊娃,通过写作,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诗人,其作品曾两度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诺迪基用他的诗为自己的民族作了代言,他让普米族这个民族的名字更加响亮,也使得四面八方的人们更多地领会到这个名字所蕴含的丰富。在鲁若迪基之后的大量作品中,故乡与爱情,是他诗歌的两大根基。他说:“我以为有怎样的土地就有怎样的庄稼,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诗歌。”他的诗歌汲取了民间的滋养。云南西北绵延着千里小凉山,还深藏着梦幻般的泸沽湖。高明的诗人应该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不是把一个简单的东西复杂化。鲁若迪基的诗歌最感动人的那部分都是写故土的。因为他的根在那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们。那是需要他用一生去爱和表达的。

优秀的诗人,必定怀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当鲁诺迪基讲起普米族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带着对普米人以及普米人所处山水的深情,每个故事里都有对祖辈的无比敬重,显然是普米族所处那块天地的灵性也附在了他的灵魂中。鲁诺迪基,这个名字本身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他从峻岭千里群山绵绵的小凉山走来,他用他的诗作,诉说着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以及自己肩上承担的文化重任。

同样优秀的还有普米族著名诗人、作家、出版家、摄影家蔡金华。他的诗选集《情感地带》1999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这一束“骏马之光”为蔡金华进军文坛起到了引路的作用;2000年,蔡金华荣获云南省政府文学奖,而后他以更加丰厚的创作成果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中国作协大家庭里最年轻的一名会员。《当代普米族诗人诗选》收录了蔡金华的诗歌作品十五首。

全文阅读

童心合唱团唱“新民歌”应与观众“同心”

中央歌剧院附属童心合唱团1月26日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办“魅力新民歌”音乐会,指挥王燕。本人听说有新作品清唱剧“阿诗玛”,故前往观看。

开台节目是《阿诗玛》,混声合唱,果然台上演戏。先是女声吆喝“阿诗玛”,男声回应,然后有阿诗玛出来,有恋爱情节,载歌载舞,后来坏蛋出场,抢走阿诗玛,最后恋人团圆,合唱在“阿诗玛”的呼唤中结束,是歌伴戏。男女合唱分排后面,一段情节一首歌,民歌风格,几首歌曲连缀而成,由李遇秋编曲,卢云生作词。接着是男声四重唱,唱了《回娘家》与《天山牧民把歌唱》两首歌,后面是陆在易作曲的混声合唱《雨后彩虹》与《游子情思》,演唱一般。

女高音章小敏出台唱的是石夫作曲的《长相知》(汉乐府《上邪》),长腔一甩,开口很有味道,是民族风格;接下来的《一杯美酒》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由艾克拜尔填词,可惜卡拉OK味道太浓。上半场压轴节目是混声合唱《梦中的卓玛》(陈道斌词、黄耀国曲)与《大青藏》(孟卫东词曲)。演员出台,红袍、蓝袍,一色藏族服装,很好看。诵经一般的男声出来,随后是女声飘起,唱的是“天边跑牛羊”,歌声很动人。这首歌词曲具佳,诗意盎然则民族特色鲜明。

下半场开台是青主曲、瞿希贤编合唱的混声合唱《大江东去》。王燕手臂一挥,一放一收,唱队开口,一强一弱,很精彩;结尾又一收一放,唱队一弱一强,歌声很见威风。后面的《二泉映月》是萧白编合唱,蒋力重新填词,唱的是“秋月当头”“秋风萧瑟”等等,以“秋”为主,意象集中,歌词简洁明了。唱到高潮出来的是“人到黄昏万事休”,悲痛中好像有点颓废,结尾却回到“唱得忘了愁”,显得很豁达。这首词是目前配《二泉映月》声乐作品中相对成功的一首。

接下来是86岁老作曲家与二胡演奏家张锐演奏《二泉映月》。他上台用的是老丝弦胡琴,发音古朴,音色硬朗;后面一首刘天华《良宵》换了新丝弦二胡,音色纤绵柔和。两曲风格截然不同,显示出演奏家对民间与“新派”二胡的理解。

混声合唱《运杨柳的骆驼》,公牛词,徐坚强曲。女声“嘘――”一片出来,唱出个风动沙舞大漠意境,男低音哼唱固定节奏,表示骆驼走得懒洋洋;男高音唱出旋律,声部线条对比与层次分明。作品很器乐化,有新意、很时尚。再下面是陈道斌作词、章吉华作曲的混声合唱《伊犁姑娘》,作品主调写法,旋律不错。

这台音乐会的高潮是民歌手高保利出台唱《洞庭鱼米香》,电声加民乐做的伴奏很是精良,歌声一出更是音调高亢,风格纯正,引得观众鼓掌,大家猜想是不是在假唱?他第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没有用伴奏带清唱,证明他的嗓门与唱功的确不错。

这台音乐会压轴的是混声合唱诗词《卜算子・咏梅》,由中国京剧院集体创作,王燕编合唱,领唱刘玉英,可惜音准不太好。最后一曲《故乡是北京》阎肃词、姚明曲,秋里编合唱,演唱很一般。

全文阅读

水族歌曲进入课堂 促进水族学生发展

【摘要】水歌是水族传统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果,凝聚着水族文化的精髓,将水歌渗入课堂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水族学生增进民族团结意识的引导,增强民族学生自信心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拟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践,对水歌渗入课堂利于学生发展谈谈自己一些初浅见解。

【关键词】水歌; 课堂; 学生; 发展

随着我国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发展,使水族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水族歌谣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族人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烂文化之一,也是水族先民的智慧结晶。把水歌渗透到课堂中对水族地区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水歌蕴含深厚民族文化

水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水歌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非常稀少的水族文化中流传数千年至今,这足够证实了它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依据;水族传统歌谣恰当地说,应该称为水族诗歌,它主要是用韵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其分为双歌、单歌,蔸歌、调词和吉词,具有较强的节奏,音韵,章句和曲调;比较讲究押韵,押韵形式有首韵、腹韵、尾韵,首尾韵和腹尾韵,一首歌中多韵循环,灵活变化;曲调由歌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有些固定,有些变换自由;水歌章句有四言、五言、七言、八言等句型,其中三二二分节的七言句型较为常见。水歌的特征体现出了古体诗的风格。下面以汉语谐音翻译水歌《劝学》片段和童谣《劳苦》为例:

《劝学》

缟一 哟囔宵学校, (韵1)

桃地道(韵1)学校囔供;

全文阅读

九州花儿有多美

当一弯新月升腾于浩渺的星空,当阵阵“梆克”回响在广袤的山野,从宁夏川到京津冀,从兴安岭到三亚湾,居住在中国天南地北的1000万回族同胞共同企盼家乡美好,生活幸福……

7月18日晚,由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新创排的大型回族歌舞诗《九州花儿美》在宁夏人民会堂首演。据了解,该剧是宁夏歌舞剧院继大型舞剧《花儿》之后又一部讴歌回族儿女的力作,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今年5部新创重点剧目之一。

《九州花儿美》将传统意蕴和现代风采融汇于回族风情的歌舞中,展现了中国回乡独有的历史文明,通过舞、乐、歌、诗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心打造,生动展现了回族文化的精美深邃和九州山川的神奇秀丽。作为一部大型舞蹈诗,《九州花儿美》华丽炫目且毫不晦涩,引人入胜。观看完该剧的观众都不禁感叹道,“这是一部美丽的奇迹!”

创造这一美丽奇迹的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在继承回族舞蹈原有语言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发展。由于是展现全国各地回族风貌,该作品将回族舞蹈元素与各地舞蹈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漂亮舞段。如为了展示在东北生活的回族人民的生活,头戴回族方巾的演员身穿羊皮袄,跳起单鼓花鞭舞;而在云南生活的“回回”又身穿近似于白族的民族服装,唱起了带有浓郁云南风格的回族民歌;表现海南生活的“回回女”穿着露脐装、拖鞋载歌载舞……这些回族舞蹈、服装并不是创作组的异想天开,而是他们深入各地回民居住区考察的结果。为了确保这些创新的合理性,《九州花儿美》一经完成,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就请当地的阿訇来检验。谁知,一向严肃的阿訇对这些创新不仅没有异议,还直夸好看。有业内人士说,《九州花儿美》是回族文化的新篇章、回族舞蹈的里程碑。

《九州花儿美》邀请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吴庆东担任总导演,张宗灿、温中甲等加盟。据了解,这是宁夏歌舞剧院转型改制后创排的第一部大型作品。出品人、宁夏歌舞剧院院长陈丽云表示,本剧的创排坚持突出艺术本体,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的经费全部用在刀刃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宁夏演艺集团总经理范晋国指出,弘扬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是演艺集团始终不渝的宗旨,《九州花儿美》要以勇攀艺术高峰的拼搏精神让这朵回族艺术之花绚丽盛开。

全文阅读

客家论述百花齐放

这几年客家论述出版品陆续问世,相较于过去客家论述中着墨政治的评论,己有更多符合现代题材作品出现。尽管客家出版品仍是小众,但是今年中生代的邱一帆与杨国鑫都交出了精彩的成绩单。

邱一帆长期以来以客语写诗,极受好评,近年来也试着以客家诗文论述作为客家书写的另项起点。出生苗栗南庄,新竹教育大学台语所客语组的经历,让他一手写诗一手论述,今年出版二本评论,焦点仍关注在客语诗歌文学论集。

杨国鑫是中学信息科系的老师,中兴大学哲学博士的经历,累积二十多年来研究客家学的成绩单,也在今年与客家歌手陈永淘等人组织民间版客家论坛——“詏馆”。每个月一回的客家活动,有别于官方组识,挑战了客家长久以来,宗族乡愁与原乡的呼喊,响应客家社会与文学中的原动力,也与客家社团强调的传统观点分道扬镳。长期关注客家事务发展,今年他交出的作品集是《詏山歌》,关注台湾歌谣的发展与文化。邱一帆和杨国鑫二位客家青年长年在家乡担任教职,长期地关怀故里,在专业创作中努力耕耘,都是论述好手。

在今年度出版的论述,邱一帆《诗人、语言、诗歌》、《族群、语言、文学》关注重心仍以诗歌创作为出发的诗歌评论,延续他在专业进修的主题。这些年来致力于客语创作的青年诗人,一直在向前辈诗人致意,在族群语言文学的论述中,特别挑选了客家诗选,从前辈吴浊流到杜潘芳格,从中生代的黄恒秋到吟唱歌者陈永淘的客语歌词特色,都在书中尽情爬梳。

客家山歌一直是民间诗歌传唱的历史记忆,近代诗人以现代诗或古诗体的创作,乃至于十多年前客家创作歌手的创作歌词,呈现了时代的意义。邱一帆与杨国鑫长期关注的客家诗歌论述,有系统地补白了客家诗作、山歌的时代空白,从诗歌本质、语言到思想、社会背景、文学环境的分析,都为有兴趣了解客家诗歌与山歌创作歌曲变迁提供了窗口。

客家论述最早源于90年代客家杂志,《客家风云》等客家刊物兴起,大量的客家论述,挑战了之前狭隘的客家定调与“国语”政策,强调台湾客家本土性。

其中多位客家大老与客家文学大家,如李乔、钟肇政与钟铁民等都是客家论述的老将。甫解严的台湾社会运动蓬勃发展,重量级的徐正光与萧新煌教授都纷纷出版过重要的客家论述,如徐正光主编《徘徊于族群和现实》(正中书局出版),有系统地阐明客家从移民史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影响,书中从客家学研究到客家语言政策、客家信仰、客家人的历史战歌、与社会运动中客家人文化身份的意识之觉醒,重建台湾族群关系、重组客家符码的观点。这本论述开了前例,也在那个年代,台湾的客家人公共事务协会等团体成立,有别于传统客家联谊社、同乡会、山歌班之外的组织。

这几位客家作者的论述曾经影响许多年轻人与非客家族群,带领重新认识现代客家印记,带动客家社会反思,回顾了面对时代变迁,形塑客家自我意识与客家社会与文化的新容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