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营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认为,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①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②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④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⑤乡镇企业;⑥股份合作制企业;⑦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截止1999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将近151万户,从业人员2020多万人,注册资本共人民币10287亿元,创造价值人民币7688亿元;全国个体工商户达3160.06万户,从业人员6240.91万人,注册资本人民币3439.22亿元。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2001年》统计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拟分析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全文阅读

浅析民营经济及民营经济发展概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在支撑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所凸显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存在问题;建议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民营经济既借此机遇获得壮大,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至于什么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体起到了那些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民营经济存在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一一破解?准确地认识并理解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甚至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虽然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过一段时间,但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民营经济又重归舞台,并且逐步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对于什么是民营经济,社会各界尚没有达成一致。一种相对来说被大众接受的概念是: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

二、民营经济的作用

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逐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全文阅读

成都民营经济发展路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近年来,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经济总量已占成都GDP的50.9%,对成都国民经济贡献率已达67%。那么,成都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措施?在促进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中,还有哪些建议和对策?来自成都市的这篇调查报告,向读者回答了这些问题,值得西部一些地区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并已成为成都经济的重要支撑。

发展迅猛 成效明显

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7年底,成都私营企业有12.17万个,个体工商户50.36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2713家,民营经济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691.9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市GDP的50.9%,首次突破5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62亿元,同比增长30.9%。

民间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成都民间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不断增加,不仅本地的民间投资急剧增长,而且还吸引大量市外民间资金在成都投资。2007年,民间投资达1461.5亿元,占成都总投资的61%,同比增长39.2%。

民营经济在三次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结构不断改善。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1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7.9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6.4%,第三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8.6%。在第二产业的工业方面,成都民营经济有较好的表现,2003年至2007年,民营工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每年都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

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我市大批城乡劳动力和外来人员就业,为成都市比较充分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整体质量有很大提高。至2007年底,民营企业累计获中国名牌个数占全市中国名牌总数的80%,民营企业累计荣获驰名商标个数占全市驰名商标总数的86%,224家民营企业的230个产品荣获四川省名牌,占全市省名牌总数的85%。

全文阅读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研究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反映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对2006-2014年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出口、民间投资等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结合调查研究,反映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合理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凸显。为此,今年我们随机抽取786户民营企业、422户个体经营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目的在于客观剖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存在的差距,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和举措。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06—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民营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2145.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41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4%,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9.3%,比200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比重稳步提升。这九年间,全省民营经济增速经历了先加速后放缓的过程,但始终高于全省GDP增速。

2.民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一是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191.3万户,比2006年增长8.0%,其中民营企业21.6万户,增长38.5%;个体工商户169.7万户,增长5.0%。二是注册资本快速增加,2014年,全省私营企业实有注册资金总额5937.3亿元,比2006年增长4.8倍;个体户注册资金总额636.4亿元,增长2.2倍。

全文阅读

民营经济的发展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我国经济体制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增加国民收入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的重要途径,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我国民营经济登记注册的数量增加程度将近14%,总注册数量高达957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74%;注册资金的年增速高达20.1%,总金额达到22亿元。从各种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增长是迅速的,整体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加,而个体的实力也在飞快增长。其次,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根据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的对外贸易总额,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出口总额4500亿美元,涨幅高达200%,是全社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2010年我国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高达11173亿元,比国有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且在不断进步。第三,带动就业不断增加。民营经济所涉及的行业是有其特点的,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居多,这种行业能大大解决当地和附近地区的就业问题,为解决就业难,促进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总数2个亿,年均增速将近9%,成为我国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第四,民营企业组织制度在日益完善。民营经济的经营能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且日趋完善,逐步迈向规范化经营。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以家族式的作坊为原始形态的,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注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第五,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促进人民生活进步的富民经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尽管我国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熟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的发展规则,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能力,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民营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挑战,科技的进步为其自主创新、快速进步提高了新的机遇。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而具有高附加值、科技领先等优势的企业仍能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抵御市场的风险。由此,民营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和重要性,促使他们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在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上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转型,增强企业竞争的筹码。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经济讲究优胜略汰,企业一旦发展方向和能力较差就会变成优质企业的囊中之物,陷入大鱼吃小鱼的循环中。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促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审视和观察自己的发展,给企业准确的定位,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持企业竞争优势。3.寻求新合作,注重人才、资本和项目的引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球逐渐成为一个村,资源共享更便捷。近几年,金融危机使国外一些企业遭受到致命的冲击,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失,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可以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合作和新的投资领域,能充分利用外资和人才优势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全文阅读

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初探

县域民营经济就是指县域范围内的民营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县域民营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以地摊、作坊形式产生,发展迅猛,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逐渐壮大,占县域经济成份比重增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民营经济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体制不适等原因,已经退出或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的份量已从过去的补充演变到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一统江山。可以说,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民营经济。

一、县域民营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民营企业与农业产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培育龙头,而很多民营企业起源于农村又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狠抓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大户,一大批深加工、贩运大户,也培育了一批具有相当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我县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行统一配料、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壮大,到今年,全县组建了四大食用菌公司、六大生产基地,外销食用菌达2万多吨,链接农户5000多户,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增收,财政增收。据测算,农民种食用菌比种水稻每亩增收4000元,菌农人平年增收600元以上。从一定角度说,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农业产业化的显著成就。

2、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一是民营经济是未来县域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实行了保重点的投融资体制,县域经济的投资主体落到了民间民众头上,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弱,有的县已经全部退出。二是民营经济是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内在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自身的需要,民营企业更加向城镇集中,并形成工业小区,进而促进了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三是民营经济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生产效率的现实选择,县域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人口这么多,靠城市吸纳相对有限,因为农民进入大城市成本太高,城市工业处于改革时期、自身就业都难以满足。而大批农民进入民营企业,向中心城镇聚集,都具有最大的现实可能性和极为广阔的前景。如我县安平镇20几位农民组建冠军米业公司,吸引劳动力1500多人;我县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民营企业900多家,年创产值10亿元,吸纳常年劳动力4万多人,每年赚回劳务收入4亿元;近年发展的食用菌栽培产业,从事生产、加工、销售人员将近10000人。

3、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县乡财政困难两大难题的根本途径。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近几年较为明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县乡财政脱困问题,光靠农业本身不行,农村人均资源少,目前大部分土地产出有限;靠农产品提价也不现实,加入WTO以后,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大宗粮食价格不可能有大幅度增收。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只有依赖土地的人少了,农村的人均资源才会相应增加,土地的产出和农业的经营才会更有效益,留在农业中的劳动力才能从专业化、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使农民在未脱离土地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县乡财政困难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振兴县乡财政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民营经济。很多地方的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县、乡镇,财政状况就相对好一些。近两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8%,实交县内税金,占全县税收收入的40%,民营经济从业人员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0%,为农民人平提供纯收入630元。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财政收入保持20%的增长率,乡镇财政状况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

二、现阶段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民营经济具有规模小、定位准、经营灵活、转向方便的优势,而且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改革的锤炼和磨砺,羽翼日渐丰满。但是,由于受体制、经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制约,发展步履艰难。

一是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欠佳。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和,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因而对县域民营经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管理执法部门作风急需改善。有的执法部门(包括上级部门)为了某种利益将“执法”变成“执罚”,以各种名目收费。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审批程序相对外资企业仍很繁琐。硬性环境阻碍了民营经济壮大发展。县域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政投入有限,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各地普遍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全文阅读

民营经济解释发展策略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从企业理论角度理解的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被正式提出并被大家所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某些产业领域内的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过度和不当竞争严重等,具体资料请见:

民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往往认为民营经济实际就是指私有经济,只不过是让它披了一件更能为众人所接受的温和外衣而已。正是由于对民营经济的片面理解和一系列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对它的深入研究,也影响到政府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和战略选择。而民营经济发展到今日这个地步,迫切要求我们能够对它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便为制定更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从企业理论角度理解的民营经济

我首先认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被正式提出并被大家所认可,一定存在着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独特的经济物质形态,因此,它一定能够被理论所解释。民营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民营经济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的一切前提都是以民营的经济为基础。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从产权和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经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民营经济一定是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即它完全是依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这同国有企业有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非赢利性任务相区别;第二,民营经济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不管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是多元的还是单一的,其产权关系一定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这同国有企业建立在产权关系不明晰基础上的政府化、家族化倾向的治理结构形成鲜明对比,也同一些纯私营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以及家族化治理结构不竟相同;第三,民营经济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由于民营经济必须时刻面对市场的检验,只有持续不断地实现赢利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民营经济会在人员的使用和配置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拒绝冗员,并通过激励、监督等有效的控制手段挖掘其最大潜力。而国有企业的内部用人和激励机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仍然无法按照经济原则实现有效配置。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私营经济,也并不完全不包括公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不同,它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不断的技术创新。

依据以上的理论和现实情况,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外商独资企业;3.合资企业中外资控股的企业;4.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5.非国有控股企业;5.非国有控制的企业,如被租赁、托管出去的国有企业等等。这些经济形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民营经济的某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营经济体系。不难看出,我所划分的民营经济其范围是比较广的,并不仅仅限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资,而是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民营化了的原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把这部分经济包括近来,不仅有助于揭示我国民营经济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动向。同时,如果将其统计在民营经济的范围内,就会使民营经济的实有规模大大增加,我想,至少应在现有数目的基础上扩大10个百分点左右。

二、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2001年末,我国的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000万家,年产值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仅就私营企业而言,已达202.85万户,比2000年增长15.14%。注册资本18212.24亿元,比上年增加4904.55亿元,增长36.86%。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比上年增加307.37万人,增长12.77%。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达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极具竞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20多万家,据科技部2000年对计入统计的86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企业长期员工已达560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4639亿元,实现利润1005亿元,上交税金780亿元。这些指标近几年来的年增长幅度都超过30%。现在总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214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187家,超过20亿元的76家,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截止2001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合同外资金额74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54.69亿元。2001年全国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139家,比上年增长16.01%,合同外资金额691.9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达到468.46亿美元。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又是何等曲折。即使发展到现在,民营经济仍然困难重重。概括地讲,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营经济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非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1.市场准入方面的非国民待遇。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的介绍,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即便是一些已经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产业领域,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广东东莞当地的80个行业中,允许外商进入的有62各,占75%(外商也属民营经济),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2个,不到50%。据悉,某些主管国有企业的部门曾在内部指示,要求所属企业不许同私营企业打交道。2.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保育钧指出,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目前,民营资本70%是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下半年对贷款满足率的调查,企业反映为68.5%,金融机构反映为81.6%。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私营企业反映最低,虽然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反映仅为60.4%,但仍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民营经济实现的产值已超过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创造价值的总和,但银行却对它们在贷款上施以种种歧视性限制。3.税赋和法律发面的非国民待遇。在税赋点方面的不平等主要反映在严重的所得税重复计征,法律方面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各类产权和产权关系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往往在事件的裁判上更多地被歧视。4.观念上的非国民待遇。主要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最根本的在于民营经济很难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相容,民营经济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基础,只能是一种“边缘性经济”。

全文阅读

加快发展兵团民营经济

近年来,兵团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比重逐年上升。2003年兵团民营,经济完成生产总值44亿元,占兵团生产总值的24%;安排就业10万人,占兵,团劳动力的12%;乡镇企业个数51374个,注册资金27亿元;个体工商户4万个,注册资金5亿元;自营经济总户数51万户,完成总产值38亿元,实现收入14亿元,户均收入达3703元。

然而,兵团大多数民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层次低,偏重于传统产业。民营经济在农业中主要是庭院经济、私有牲奋、私有机车,真正上规模上档次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经济少。石河子和五家渠等3个新建城市依托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行业较广,边远地区的师如农十师、十三师等相对发展较慢,比重偏小。

不管怎么说,民营经济已成为兵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深化农牧团场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为“拴心留人”、稳定职工队伍、增强屯垦戍边的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兵团的民营经济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资源开发为基础,建立“主导产业奠基、专业大户示范、规模经营发展”的民营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兵团民营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关键要真正解放思想,突破旧观念的束缚,特别是要甩掉“兵团特殊论”的思想包袱。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去做,开放搞活。对民营经济应当做到不重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实行多轮驱动,突破全民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为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市场经济的培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各级领导要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工作上放手,用上世纪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那样的劲头,掀起发展民营经济的新高潮。要把民营经济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领导负责和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多方面地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一是通过深化改革,将为数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参股等方式,按市场原则改为非国有企业;二是通过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大力促进非国有企业发展,优化社会经济结构,使多种成分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相互推动协调发展;在宏观凰面上积极引导非国有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积极引导非国有企业作为,多元投资主体之一,参与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推动兵团非国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非国有企业伺科技型、服务型、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构造特色经济优势,引导民营经济,走产业化道路。一是抓住小城镇建设机遇,围绕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和城郊经济。城镇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城郊经济重点发展“菜篮子”工程,发展肉、蛋、奶、禽、绿色蔬菜等产品。二是借助各地资源优势,进行农产品精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绿色品牌,走特色之路,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特色经济的突破口。

五、形成社会舆论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党的、民营经济方针政策,宜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各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自主创业、重才亲商等竞争思想观念,对于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给予曝光批评。

全文阅读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开始的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

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为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2%。其中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占据主要的部分。2001年,全国县域民营经济的GDP总和为2.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3%,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56%(全国县域经济网)。

一、目前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而县域民营经济又将民营经济的范围限定在县域范围内。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01年,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一)目前我国的县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产业趋同特征明显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加工产业,如建筑装潢和房地产业、冶金机械及加工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运输业、餐饮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因此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随着国内的市场由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民营经济在传统行业的原始竞争优势开始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二)县域民营经济中,企业和个体户经营规模较小

近10年来中国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与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相比,增速较慢,资金规模依然相差很大。而个体户的注册资金平均只有1.4万元。在就业人数上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1999年底分别达到4760.3和2253.3万人。民营经济的就业中2燉3是个体户,1燉3是私营企业,可见个体户仍是目前县域民营经济的主体形态。近几年,个体工商户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私营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目前县域民营经济主要还是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主

全文阅读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优化外部生存环境

2002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几次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加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当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把发展私营个体等民营经济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但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情况来看,政府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大力气在外部环境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条件,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于当前现状,民营经济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体制环境

政府部门应尽快调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使一些经济活动如融资、市场准入等,改变过去由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管的行政机制,使民营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一个符合时常经济规则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应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系统规划中,使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能够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科学合理、自由宽松的环境。

(二)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

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纪主体,根据市场公平原则来进行资源的交易和配置是其应有的权利。“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取消一切限制企业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各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凡是对外国资本开放的领域,民营资本均可进入。这为我们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政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三)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给予民营经济必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

目前,由于没有明确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法律不予保护,或按民事纠纷处理。从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来看,有关民营企业立法缺乏系统观念。近年来,我们逐渐革除了计划经济的立法模式,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责任方式来制定民营企业法,这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立法观念的改变并未反映出民营的特点,结果导致本应由法律法规特别予以保护的内容从已经颁布的法律文件中遗漏。例如:民营企业的财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头等难题。现代公司的资本构成以私有财产为一般,以国有财产为特殊,所以有必要强调对国有财产给与特殊的法律保护。1999年,哈尔滨市人大制定《哈尔滨市私营企业条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应及早制定《黑龙江民营企业保护条例》,使民营企业主敢于放胆放手从事生产经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