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xx年x月x日,xx师范美术学院x书法班20名同学在班主任xx老师与xx博士的带领下外出专业学术考察。历时3个星期的考察活动,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寻访祖国名胜古迹,我们一路高歌,横跨五省(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浙江),访六市(襄樊,西安,洛阳,曲阜,泰安,杭州)。为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书法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审美眼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将书法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继承和创新!
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
第一站:襄樊
地点:米公祠
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襄樊首站出发。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
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米公祠!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摘 要: 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的东北面,古迹众多,底蕴深厚。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和考察,透析从化历史古迹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气息,并结合英语专业特色,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将收集的材料译成英文,使得从化历史古迹的英译既准确传递信息,又折射其背后的地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真正起到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增强从化市民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宣传从化市的历史文物景点,促进从化市的旅游发展,增强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关键词: 从化市历史古迹 古迹翻译 调查报告
引言
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的东北面,依山傍水,风光旖旎。五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从化独特的岭南魅力,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从化更具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从化的昨天”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作为从化市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从化、建设从化。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和考察,透析从化历史古迹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气息,并结合英语专业特色,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将收集的材料译成英文,使得从化历史古迹的英译既准确传递信息,又折射其背后的地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真正起到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增强从化市民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宣传从化市历史文物景点,促进从化市的旅游发展,增强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1.项目介绍
1.1研究目的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物古迹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刻不容缓。五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从化独特的岭南魅力,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从化更具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增强“从化的昨天”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作为从化市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从化、建设从化。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文从几种周末活动进行分析,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97-01
周末活动性作业指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有效地挖掘活动中蕴藏着的大量的语文练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作业。笔者从本土文化与社会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与交流。
一、趣味盎然的本土文化专题
浙江临海,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名胜古迹众多,地方特产、风味美食丰富多彩。我们充分挖掘临海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见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1.观风景名胜
临海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江南长城,集具江南特色的公园――东湖公园,古色古香的紫阳街,历史源远流长的孔庙,千年古刹龙兴寺等,都成为我们周末进行本土文化专题研究最好的素材。如对江南长城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观赏研究江南长城迷人的自然景观;二是研究江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三是研究江南长城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不同名胜古迹的不同特点,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筛选,记录时可以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可附带拍照、画图等进行记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报告。因为学生分工合理,搜集的资料全面而有价值,因而写出的研究报告也全面详实。可以推荐学生将研究报告发送到旅游网或是旅游报纸、杂志去发表,增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
那是1996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接到了在河南油田炼油厂工作的好友刘玉光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买了一辆新摩托车,上午就可以带我去远一点的地方采风。我在湖南老家上学时就在一本介绍中国之最的书中得知了河南省新野县城有一座汉代的汉桑城是世界上最小的城。河南油田距新野县只有30公里的路程,我们商量后决定前去寻访,汉桑城自然成了我们新野县城之行的首站。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进入了新野县城,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汉桑城的方位还不知在何处,就在我们要停车打听之时,不知从何处跑出两位交警,要求我们停车接受检查。刘玉光说坏事了,今天出门时摩托车啥证件都没有带在身上。由于交通违规,我们的摩托车被推到了警亭,其中一位交警说,你们也真够胆大的,骑车不戴头盔、骑的摩托车又没有任何证件,快回油田拿来证件才能放车。已是上午11时,由于交通不便,如果回油田拿来证件来回要花上4到5个小时,汉桑城拍摄计划也将落空。我镇定了一下对刘玉光说,我带有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证和《中国摄影家》采访证,我去找他们说说看行不行。我走进了警亭,把我的证件交给了几位交警,并向他们说明我们新野之行的目的,时值全国交警学习济南市交警文明值勤,我对交警同志文明值勤进行了赞扬并深深地认识了违规骑摩托车对自身安全和社会的危害性。值勤的交警同志见我们是来宣传新野的名胜古迹,又是第一次来新野采风,并且认错态度又好,我们接受了安全教育后,摩托车很快被放行。在交警同志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汉桑城所在地汉桑小学,在汉桑小学任教多年的杨老师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汉桑城的来历以及有趣的故事,我对汉桑城进行了多方面的拍摄,后来又去了县城里的古城、议事台等多处名胜古迹。
回到油田后,我对新野县城之行的胶片进行了认真冲洗、放大,提笔写出了《新野寻访汉桑城》的游记散文,连图片一同寄送《人民日报・海外版》,稿件很快于7月9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副刊刊出,时过不久中央电视台又在黄金时段放映了《三国演义》,后来从当地媒体得知,有不少海内外友人慕名前来南阳、新野等地考察投资访古,我真为之高兴,这也是我新野县城之行采风的心愿。
这次新野县城采风路上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使我接受了一次深深的交通安全教育,更增强了我的摄影信心和对名胜古迹的猎奇心,在后来的几年中,我利用休息日对南阳市的内乡县古县衙、唐河县的泗洲塔等名胜古迹进行了摄影报道,稿件在《中国旅游报》、《中国石油报》、《新闻汇报》等报刊发表,作为在南阳地区工作的摄影家,算是对外宣传南阳的形象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时至今日,与摄影界的朋友聚会,每每说起新野寻访汉桑城之事,总是感慨万千,往事难忘。
胜金店墓地出土腰机研究
吐鲁番加依墓地发掘简报
吐鲁番地区召开申遗工作专题汇报会
《三州辑略》吐鲁番史料的来源
吐鲁番出土《唐人习字》文书初探
吐鲁番地区申遗档案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卷号索引
试论龟兹出土木雕佛像的笈多风格
这次,在法国,最让我吃惊和感动的是,小小孩成了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里的主角。在那些地方,遍地都是孩子,成群结队,由老师领着。多数情况下,孩子们进去便席地而坐,听讲,宛如上课。一呆就是大半天,还在那里吃饭。
所谓小小孩,是指幼儿园里的孩子,还并不是小学生。当然,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们,在国外,更是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常客,这不稀奇。稀奇的是幼儿园的孩子要“长”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这一点,大出我的意料。
此前,我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博物馆”偶然见到过一组幼儿园的孩子去赏画,还站在一旁偷听过年迈的解说员怎么给孩子们讲解,回来写过一篇题为《美术建国》的文章,曾引起美术界几位权威的注意和好评。此次,在巴黎,在里昂,在普罗旺斯,在所到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里,孩子们成了那里的主角,占了参观者的大多数。孩子们去博物馆和美术馆竟然普及到这种程度,着实让我吃惊,更是感慨万分,而且由此悟出了一些道理,自认相当重要,写出来,以期受到普遍的重视。
我长期在文学馆工作,又曾担任过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副理事长,知道中国孩子参观博物馆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在国外,和在国内,孩子们去博物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从观念到做法,都截然不同,区别极大。中国孩子们由于长期封闭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偶然去一次博物馆,就全然是“得解放”,有如春游或者秋游。进门之后,狂奔五分钟,转一圈,算是参观了,不听讲解,又叫又跳,快活得不得了,然后,围坐下来,开始吃东西,喝饮料,打扑克,做游戏……最后,坐上大轿车,打道回府了事。即便是这样的“参观”,一般每学期只安排一次,多了怕出事,被限定不宜多办。
我去了一座离巴黎45分钟路程的皇家教堂和修道院遗址。它叫“华幽梦”,译名很漂亮,纯属古迹,是13世纪路易九世所建的教堂和修道院,后来在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遗址现在由一家民间的艺术基金会管理,免费对孩子们开放。我刚到门口,就发现有若干法国警察在门口巡逻,陪同的先生说,可能有事。幸好,还让进去。进去后发现有成队的小孩子早已进来参观和做功课了。那天,几乎没有成人去参观,全院都是孩子们的天下。由草坪到花园,到每一间展室,包括在图书馆里,都有孩子们的身影。这个景象,在中国古迹里和博物馆里是绝对遇不见的。
这家古迹的管理者还专门为儿童设计了许多游戏项目。譬如说,每个孩子胸前都挂着一块小方牌子,上面有不同的图案。闹了半天,是博物馆发给他们的作业,让孩子们在博物馆地上去找,地上铺着不同图案的磁砖,都是古物,找到和自己胸前图案一样的磁砖就有奖。又譬如,在花园旁边的走廊上,有一群孩子围在两张大工作台边,正在敲敲打打,走近一看,原来正在学习做砖雕。有专门的成人指导,让孩子们拿着大榔头和大凿子,敲击石膏板,做立体雕花。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专心操作,不把外来人观看当回事。家长、老师、工作人员,还真不怕孩子们砸了手,划破了皮。这种事肯定会发生,但不怕,真打真敲,真使劲啊。不让动手,怎么能有本事呢。在图书馆里,看见另一批孩子在做手工劳作,好像是往塑胶泥板上插摆各种颜色的小人、小树和小房子,叫园林立体设计吧,完全凭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独辟蹊径,自成一派。这个功课倒和图书室本身无关,只图它有桌子和椅子,周围是书架,特别安静,适合动脑。在露天的大教堂废墟遗址上,孩子们听完讲解,便在草地上奔跑,纷纷爬到残留下来的大石头柱基上,蹦上蹦下,那可都是八百年前的古物啊。
看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有四条结论:一、让孩子们从小就“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名胜里,把这些地方当成他们一生的最佳去处。最佳去处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而是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长大了,一辈子要去无数次,反复地去,自己去,还带自己的孩子去,总之,把这些地方当作首选和第一去处。二、由小就知道要传承历史,要重视文化,对文物、对美术作品、对历史文献、对古典建筑有一种敬畏感和尊敬感,知道自己是打哪儿来的,知道要爱国爱家乡,从而养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三、在幼儿园里,在小学里,在中学里,在大学里,通通把去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当成经常性的必修课,真的是在那里上课,让有专业知识的白发苍苍的专家,而不是小辫子讲解员,按儿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去给他们讲课,让他们抢答问题,做作业,年纪大的要记笔记,填写知识答卷,回去要交参观心得的作文,甚至提供专题报告。在这方面,不能因噎废食,因怕出事而不敢组织,相反,要大力提倡,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把教育儿童当成自己第一要务,因为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是由根上抓起,是放长线钓大鱼。难怪在国外,根本看不到博物馆挂着某某学校教育基地的牌子,因为在那里挂这样的牌子完全是多此一举,它们的基本职责本来就是教育儿童。
回过头来说,在我参观途中,发现有一群穿着非常正规的官员围着一名女士,正在谈论什么。工作人员悄悄告诉我,她是法国现任的教育部长,正在考察该处工作。门口的警察正是为此事而来的。由此可见,博物馆也好,美术馆也好,古迹名胜也好,不管行政上归哪个部门主管,反正都和教育密不可分。博物馆压根儿就应该把目光盯住儿童,目的是由小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教养的文明人。
内容摘要:围绕“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话题,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进行自然渗透比较好,一是课文学习自然渗透,二是课外活动自然渗透,三是作文指导自然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环保
当今环保问题,国家很重视,可国民的环保意识整体还跟不上。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比比皆是;偷猎、贩卖野生动物,屡禁不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江河现象依然存在;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面对如此状况,还必须加强对国民的环保教育,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国民的环保教育,须从娃娃抓起,因为他们是国家的花朵和未来。这就需要我们中小学老师承担起这个责任,引导他们从小就学会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作为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环保教育。那如何渗透效果会比较好?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然渗透会比较好。
一.课文学习自然渗透
我们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课文是渗透环保教育的好材料。有写自然风景的课文,如《春》;有写动物的课文,如《珍珠鸟》;有写科学知识的课文,如《看云识天气》;有写名胜古迹的课文,如《苏州园林》;有直写生态问题的课文,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我们根据这五类课文的内容及特点,设置相应的环保教育内容进行渗透,便可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1.用写景的课文,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写景的课文在教材里安排比较多,有写春景的,如朱自清的《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有写夏景的,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两三点雨山前”。有写秋景的,如何其芳的《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有写冬景的,如的《沁园春·雪》:“千里冰封……看红装素裹”。有写山川之景的,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有时见日”。有写湖泊之景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静影沉壁”。我们如能紧紧地抓住这些美景,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品味,学生不可能不因大自然的如此娇美而无动于衷,他们将激动不已,油然而生起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有了爱,自然就会去保护。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目的。这就叫着不动声色的教育。
2.用写动物的课文,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教材里安排这类课文不多,但用来渗透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教育,却是很好的文章。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写珍珠鸟的可爱,你爱它,它爱你,与你亲近,给你友好,陪伴着你。抓住这些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会,可燃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又可让学生明白怎样去与动物和谐共处,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目的。
3.用写科学知识的课文,教育学生走低碳之路,反对污染空气。如我讲《看云识天气》,引导学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之后,话锋一转,进入环保教育。
[摘要]高校公选课的开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大有裨益。而一门成功的公选课其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同时教师自身素质要提高,这样才能得到学生认可。文章以“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课为例,谈谈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公选课 高校 教学
[作者简介]夏宇旭(1974-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驻站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东北史、高等教育教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47-02
高校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它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强化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①所以公选课已经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设的意义已经愈发凸显出来。笔者自2002年以来一直开设“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这门公选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公选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生源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这门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生源来自各个学院的不同专业。面对背景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另外,很多高校公选课资源不足,开设的门数相对较少,学生在网络选课时往往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选课,而是抢课,选课就是为了修学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多年来我们把精选教学内容作为这门公选课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生源特点和学生选课心态,公选课的内容主要考虑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可以说,学生的兴趣对学好公选课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也就自然喜欢这门课,在愉悦的心态下学习历史更便于知识的掌握。名胜古迹不比名山大川,它体现的是人类活动的痕迹,几乎每一个名胜古迹都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都承载了它产生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我们就从这个角度精选教学内容。即以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为中心,辅以东北地区的名胜古迹,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通过讲授,使学生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领略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摘 要:乡土史资源是幼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包含很多可供学生研究的课题,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研究性学习中还可以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研究家乡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也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最后通过两个实例说明了利用乡土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乡土史 研究性学习 幼师生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乡土史的研究也是目前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都提出过要教给儿童乡土知识。德国的哈尔尼希是“乡土教育论”的代表,他提出课程以同心圆式的结构呈现,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使儿童从周围生活及直观的范围中去寻找知识的起点。美国的杜威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中就包括了乡土历史探讨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密切学生与周边环境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将来担负培养儿童责任的幼师生在学习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统编教材中很少体现到的乡土史知识,利用好周边极其丰富的乡土史资源,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去。因此在对幼师生的历史教学中,笔者加强了对乡土史教学资源的挖掘,在此就在引导幼师生开展乡土史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认识和探索与大家分享。
一、乡土史是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
1.丰富的乡土史资源中有很多可供学生研究的课题
笔者所任教的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北部,这里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西北部的殷墟,为商代后期的都城,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古都。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又是《易经》的发祥地,殷墟文明在3000年前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市区西北20公里处的古邺城,在战国时一度为魏文侯的都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做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安阳这方沃土有着深厚的沉淀与积累,安阳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安阳山川物藏、人文风貌颇具特色,其乡土史资料亦极为丰富,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极好载体。
教师在乡土史教学过程中要克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有选择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就某个领域或问题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或研究家乡的一位名人,或研究家乡的一处古迹,或者研究城市的变迁、街道的历史,可供研究的资源可谓应有尽有。对学生而言探究性的研究首先注重的是过程,其次才是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只要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能迅速拓展,新的思想观点、新的创造成果就能逐步形成。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主题单元;多媒体;地方课;观察;想象;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98―01
在主题单元作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通过投影、录像、网络相互交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教学信息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而且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体验与实践。它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缕耀眼阳光,能使多媒体这个“媒人”将主题单元作文教学的“红线”越牵越长。
一、多媒体使主题单元作文教学与地方课相互融合
为了促使主题单元作文内容充实,切合实际,笔者尝试将多媒体融入地方课程与主题单元作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同时通过多媒体丰富作文教学内容与地方课程的内容,从而达到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目的。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以“遗迹”为主题,分别通过《长城赞》――对联;《索桥的故事》――散文;《我站在铁索桥上》――诗歌;《白鹤梁的沉浮》――记叙文;《秦始皇兵马俑》――说明文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了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之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大量的网络信息、图片和视频展现给学生,并将地方课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家乡的“遗迹”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体现多彩的课堂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