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文化活动的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文章从树文明新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四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体现了区文化局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活动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XX年,yjbys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是关于此项活动的社会调查报告: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 (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全文阅读

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南北方宗族社会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民国期间全国性调查资料,对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作比较分析。本文认为,近代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反映了以宗祧继嗣为基础的宗族社会财产继承制度特点,但中国乡村财产继承制度并不是某种高度一致宗祧继嗣观念的简单展开,宗祧继嗣观念本身就具有民间性,各地财产继承习俗与各地的社会生活需要具有密切关系,受各地的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各地的宗族关系严重影响财产继承习俗;同时财产继承习俗也影响乡村宗族关系的成长。

关键词:近代乡村 财产继承 宗族

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并未发生重要变化[1] ,这就为研究乡村社会财产习俗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海内外学者对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作了许多区域性研究。[2] 本文试图从一个比较角度对近代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宗祧继嗣及宗族社会之间关系作一探讨,以期加深对乡村财产制度与宗族社会的理解。

一、 南北方各地乡村财产继承形式

近代乡村社会的财产继承是以诸子均分为主要形式,诸子平等地继承家庭财产。绝大多数地区财产继 中并无嫡庶差别,如黑龙江的11个县家庭财产分析均无嫡庶区别,仅见湖北汉阳、麻城两县及福建连城县家庭析产中嫡庶有别,而且连城县的此种现象发生在戚族主分条件下。[3] 诸子均分还可以通过下一代或妻子来实现,所谓“子承父业”、“妇承夫财”。[4] 而各地私生子参与诸子均分则以生父认领与社会承认为条件。[5]

诸子均分前,南北方各地有先抽提养膳田地、长子长孙田地等习俗。父母享有养膳田地的财产权,诸子不得主张变卖或均分。[6] 长子长孙田地亦称长房田地,北方长子长孙田地继承资格仅限于长子及长子所生长子,如山西临县“长子长孙地”限为“酌分给兄之子地若干亩”,主要是因为长子长孙有主持家族祭祀的责任,如万全县“长子因祀祖先之义务,较次子有稍能多得者”[7] ,有的地方称长子长孙田地为祀田,如陕西华阴县“兄弟分产须为长房酌提田产以为奉祀之用,名曰祀田”。在南方大多数地区,其长子长孙田地主要表现对血脉相续的重视,湖北乡村社会的初生子即承重的长子,而不论其妻生妾出,均可享有长房田。长孙也并不限于长子所生之长子,而是诸子中最先所生之长孙,江西萍乡家庭长孙田就是“给予诸子中最先所生之长孙”。而且南方大多数地区的长房田并不具有祀田名目,长子长孙并没有主持家族祭祀责任,安徽贵池的长孙田就是长孙婚娶教养等费。[8]

当然,大多数地方的长子长孙田地所占比例极小,如福建顺昌等县长房田地约占家庭财产的百分之一左右[9] , 普通农家的长子长孙田地大多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近代乡村社会的贫困化使许多地方的长子长孙继承特权趋于消亡,在河北昌黎县侯家营和山东历城县冷水沟庄的一些家庭财产分析继承中,诸子均分极为彻底,已经不再作其它财产分析安排。[10]

30年代的风俗调查显示,乡村妇女普遍未能享有财产继承权。[11] 满铁华北调查也显示,“女子除结婚费之外,原则上不参与家产分析”。[12] 在珠江三角洲乡村出现了极个别的自梳女继承家产案例,但这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并不能构成一种普遍的习俗制度。[13] 虽然黑龙江一些地方亲女有绝户(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家庭)财产继承权,大多数地方亲女并不能完全继承绝户财产,如黑龙江泰来县、甘肃东乐县、热河承德、湖北竹山等县亲女均不能继承全部绝户财产,黑龙江通北县、河北清苑县甚至拒绝亲女的绝产继承权。[14]

全文阅读

审美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方法之比较浅析

摘要:审美人类学与高师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其异曲同工之处,如何借鉴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丰富高师音乐教育的民间音乐采风的内涵,探索和解决民间音乐采风面临的诸多问题,是本文把审美人类学的田野方法,引进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初衷。

Abstract: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the high music education's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has place of its equally good results from different methods, how to profit from 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which the high music education's folk music collects folk songs,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solution folk music collect folk songs faced with many questions, is this article 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field method, the introductio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area original intention.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 音乐教育 田野调查

Key words: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music education field investigates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34-02

审美人类学是把美学与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未来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学科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概念系统来研究和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它的最大特征是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搜集实证材料,比较分析不同种族、民族在审美习惯、审美制度、传统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试图发现它们的审美规律。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田野调查方法原意是民间音乐采风,它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审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间音乐精品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审美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的田野采风方法进行比较,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为高校音乐教育的田野采风注入更为丰富的学术内涵。

一、 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全文阅读

浅谈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课文,是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的又一篇展示多姿多彩的民居、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文章分为两部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分别介绍了客家土楼和傣家竹楼的的民居特色和民风民俗,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1]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祖祖辈辈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用聪明智慧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客家土楼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薄,很多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充分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获亲身实践的体验,激发学生寻根尊祖、爱国爱家的情怀,也为举一反三学习其他特色民居的文章作铺垫。

一、立足课文,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客家民居》介绍的恰好是笔者家乡的永定土楼,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开展以“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1.搜集土楼资料,了解土楼民居

中国民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古老独特,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客家民居》,首先要认识了解土楼。课前,学生广泛阅读,查阅资料,认识各具特色的土楼民居。教学时,先请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各具特色的土楼民居,让大家欣赏:学生们有的张贴收集的图片,有的播放录像视频,有的出示自己的简笔画,有的结合自己的旅游谈体会,有的写成调查小论文……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交流中,学生们对土楼民居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后,要求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座土楼民居。

2.摘抄土楼楹联,品读传统文化

客家人的祖先在治家、立身、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了客家文化特征。龙岩的客家土楼修建于清朝末期,正是大兴对联时期,富裕乡绅们花巨资修建土楼后,便请名人志士题写对联,因此对联甚为可观。比如,承启楼大门上的对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们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勤奋好学的美好愿望”[2]。教学时,学生们亲自到永定土楼群摘抄楹联,结合课文中出现的“对联”“对联故事”等,认知土楼楹联的特点、对仗形式,品读对联内涵,了解土楼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远深厚,学习客家人团结友爱、勤俭持家的好品质。

3.搜集客家俗语,丰富语言积累

全文阅读

对少数民族地区调查资料

新技术,不但要更好的学习现代的新知识。同时我也不能忘记了祖先们给我留传下来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要记住我民族文化,同时发扬我那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

风俗习惯几乎毫不知之。为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子孙的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风俗习惯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解我侗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风俗人情。本假期里我对我村的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

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农业。兼营林木。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传统。

同其他民族一样,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民族风俗。比如说侗族大歌,山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等。其中芦笙踩堂是比较大型的活动,侗族和苗族都有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一次,但是各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尽相同。

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调查。本次调查为了更具体的解芦笙踩堂。

全文阅读

广西社会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子孙的我,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风俗习惯几乎毫不知之.为了了

解我们侗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风俗人情.在本假期里我对我村的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的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同其他的民族一样,它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民族风俗.比如说侗族大歌,山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等.其中芦笙踩堂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是侗族和苗族都有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一次,但是在各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尽相同.

本次调查为了更具体的了解芦笙踩堂,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调查.

前面已经提过,芦笙踩堂是一种大型的传统活动,它的活动流程包括几个节目,首先是活动负责组织向现场撒纸包糖,跟着就是青年男子也义务的向现场的小朋友发糖果,这个流程主要是引起现场的气氛,其次就是跳芦笙舞,芦笙舞是由吹芦笙的青年男子和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一起完成的.这个节目是纪念我们祖先的一项主要活动.再次就是进入活动的高潮了,这个流程包括侗族大歌和比芦笙.唱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最拿手的一种活动.住在侗乡的侗族人民,他们的侗族大歌都是自编自唱的.因此这个节目也就是所有流程中最热闹的了.唱侗族大歌的人都是在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年妇女----“歌仙”.当然这些歌也是他们自己编的.唱歌开始的时候,是”歌仙”们一起唱,随着就是”哆耶”. ”哆耶”也是属于侗族大歌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它的”阵营”不同.

全文阅读

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摘 要:文章基于《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中的集多重宗教特性于一体的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之五个个案研究,就民间信仰仪式的定义、解释,以及其音乐文化之表现,引述了中西方学者的相关解读。

关键词: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多重宗教文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2.03.001 

作者简介:刘 红(1961~),男,哲学博士,博士后,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上海 200031)。

收稿日期:2012-01-12

一

作为“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系列中的“华中卷”,“华中”是该卷于地理范围上而言的论域。然而,在地理范围上给“华中”一个确切的概念并不容易。

全文阅读

视频互联网产业的困惑与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提出了视频网站发展的策略与方向:加强版权合作,探索多赢新模式;加大审查力度,过滤低俗信息;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思维,差异化竞争策略。

【关键词】视频网站 互联网产业 困惑 发展策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络视频用户相比2007年底净增4000多万用户,达到2.02亿”①,相当于每1.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网络视频用户。

视频网站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广告主与投资者的关注。视频网站的风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视频网站用户可以在网站上随意观看喜欢的视频而不需要下载播放软件与内容,甚至不用注册就可以直接观看。同时,视频网站所提供的内容丰富,既有电视节目录像,又有网民自己制作上传的“平民化”内容。另一方面是视频网站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群日益改变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一、发展中的迷失与困惑

视频网站曾被喻为是互联网产业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应用模式之后的又一大热门。而今天,版权问题、低俗内容、带宽制约、金融危机等因素成为了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途中的拦路虎。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迷失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版权纠纷不断

可以说,视频内容版权问题已经成为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在版权人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如何改变经营策略,创新视频内容的合作方式是视频网站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全文阅读

选择在丽江学习汉语的动因

摘 要: 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留学生选择丽江作为学习汉语的环境,与他们对丽江的心灵感受密切相关。通过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留学生的走访调查,分析外国留学生选择丽江学习汉语的动因。

关键词: 丽江; 对外汉语; 动机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45-03

在丽江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丽江的对外汉语教育也蓬勃兴起。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1995年6月,根据云教外字(95)第170号文,云南省教育委员会,丽江教育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95)第1号“关于申报开办对外汉语班的报告”文件。丽江教育学院于1995年9月开始招收短期汉语和纳西文化考察班,当时在校学习汉语和纳西语言文化的留学生仅有5人,来自丹麦、英国、新西兰和美国四个国家。随着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在校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等14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了大批的人才。[1]丽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并非是一个汉语发达的地区,是什么使留学生选择了丽江,他们对丽江又有哪些感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做了深入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

一、丽江吸引留学生的独特之处

(一)最初知道丽江的途径

1.通过网络和媒体宣传。在被调查的十一位留学生中,有四位留学生是通过网络和媒体宣传最先知道丽江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6%。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说,她在网络上知道了丽江,对摩梭人的生活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来到了丽江。一位泰国留学生说她在泰国的时候,上网知道了丽江的故事。一位韩国留学生告诉我们,过去在韩国的电视等媒体中介绍的大部分是中国北方,现在随着到丽江旅游的韩国人的增多,知道丽江的韩国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最近韩国的电视等媒体中也常常介绍云南和丽江。

全文阅读

浅谈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摘要;将文本及课外语文活动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该文从教材文本、区域文化指向、课外语文活动等方面就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写能力;仿写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3-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指出,新课标“对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排序做了明显的变动,改为读、写、听、说。这种变化说明与原先相比,写作能力已经被提升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来, 写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在各类考试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而学生"写"的能力的提高又是与“读”的能力相辅相成的。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语道出了写作的真谛,要想写好文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叶圣陶先生亦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此言对"读"与"写"的关系做了很好概括。教材、课外读物及区域文化指向中蕴含丰富的知识、生活经验、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要提高学生的“吸收”与“倾吐”能力,就要有机地把阅读训练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充分有效地利用文本、课外读物及区域文化的指向,寻求其中适宜读写能力相互迁移的结合点,进行强化训练,以求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选择课文内容形式的构成要素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有创意地仿写或作延伸训练

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都是精选的优秀作品,其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从积累的意义上说,学生读写能力的形成亦必须依托文本才能获得;虽然阅读和写作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但其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教学中注重运用有效的方式进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可以通过文本实现读写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课制宜,选择好课文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强化训练。课文中内容和形式的构成要素都是可以选择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有创意地仿写是实现读写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仿写针对性强,有法可循,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有利于逐步培养其写作兴趣,实现读写能力的渗透迁移。例如可选择课文中有代表性的结构段落,场景片段,或是开头、结尾,或是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进行仿写。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可让学生模拟文章开头运用倒叙方法设置悬念的写法进行仿写。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可选择文章结尾进行仿写。先引导学生阅读明确文章结尾三句话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歌颂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然后要求仿这三句来写“秋”,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写出秋天的"美丽、丰收、憧憬"的特点;教学《猫》一文,可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仿写等。不论是局部还是全文的仿写,学生仿写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很明确的,都可取得很好效果。仿写的过程其实就是材料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写法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就是读写能力渗透迁移形成的过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仿写还仅限于模仿借鉴的话,那么针对读写结合点进行延伸训练,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仿写,是实现读写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精读6-9段,找出文中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加于明确,然后分小组评说这些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之后,让一学生读第9段,其他学生看投影的贝多芬画像,揣摩这些描写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明确两处描写,一是远处,一是近处,也就是先概括后具体、逐步地描绘了贝多芬沉郁而坚强的形象,作用是为下文更好地写贝多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了铺垫。学习了人物描写方法后,在课堂上进行延伸写作训练。要求是不出现人名,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的方法描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并在结尾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班上宣读,让其它同学猜猜他是谁?如果所写人物被猜对,人物的性格也对得上,那么写作就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延伸训练也可以渐进为扩展式的训练,比如可进行续写、扩写、改写等。延伸训练是仿写的深化,是实现读写两种能力渗透迁移的进一步强化。

2.在课内阅读与区域民俗文化中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有创意地仿写或作延伸训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