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菊花的作文

描写菊花的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野菊》教学纪实(一)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6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能够被人物的美好品质所感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写野菊热情为“我”服务的。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文章中描写野菊的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全文阅读

丰韵的形象 别具的韵味

如若散文是美文,最能彰显其美质的,那就是写景状物类了。这类散文最具美景美致、诗情画意,最受中学族青睐。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美文,大多属这类写景咏物散文。近日从《文汇报》上捕捉的一篇《秋风野菊》,可以说是写景状物散文的又一好作。

写景状物散文中的“景”、“物”是作者着力刻画之物象,是情感表达的具体实在的载体。《秋风野菊》刻画了有鲜明特征的形象――野菊。在秋风萧瑟的路边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丛野菊静静开放。微苦的清香,把秋天的空气涂抹成了一段充满哲思的短文”,“花和叶子同时进入生命的旺季,黄花绿叶,烂漫葳蕤,一样的精神,一样的新鲜,一样的生机勃勃”,“花朵上的清香无语,一任瑟瑟的秋风洗濯芳华,每一朵花都带着感激和期盼的神色,似乎远方有渐行渐远的挚友,有心仪已久的嘉宾”,“静静地站在秋与冬的结合部,站成时间长卷中的一枚逗号,隔开了丰收的喧嚣,与围炉取暖的安谧”。这笔笔底蕴厚实又充溢着灵气的描写,凸显了在日渐颓败的旷野、迎风招摇的野的形象,这一形象酷似梅花,与众者截然不同,确是别具一格。其形象绽放出了个性,绽放出了意蕴,绽放出了一种象征,这样的写物为作者抒情写意作了很好的实物铺垫,塑造了一个很好的情感寄托的物象。

写景状物散文的景、物虽是主架,但其景其物中的意蕴、情意,才是作品的神与魂,这种神与魂的表达含而不露,曲折有致,就构成了作品的意蕴美。《秋风野菊》一文的主旨不是一目了然,作者对秋风野菊形象塑造的轨迹是曲折的,意蕴的表达也是含蓄的:凄凉的秋景画――寂寞的野菊相――陪衬的垂钓图――咏菊的诗词句――最终给“宠辱不惊、从容淡定”的野菊,赋予了“沉默不语的思想者”的形象。文章在跌宕起伏的情感的波动中,含蓄地流露出了作者寄托在形象中的思想蕴涵,让我们体味到文章的意蕴美。

表达方式上《秋风野菊》以描写为主,渗透着议论、抒情等手法。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在景黄叶枯的季节,我们好像能看到野菊“花和叶子同时进入生命的旺季,黄花绿叶,烂漫葳蕤”,那一丛野菊“花朵上的清香无语,一任瑟瑟的秋风洗濯芳华,每一朵花都带着感激和期盼的神色,迎风招摇,似乎远方有渐行渐远的挚友,有心仪已久的嘉宾”,这种细致入微的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野菊的珍视和深情,体会到作者对野菊是因喜爱至极才纵情歌唱。

《秋风野菊》的语言老道,内涵深邃,富有哲理:“使人想起清新,想起深邃,想起天高云淡,想起寂寞辉煌。在秋天,很多词语都会因为一丛野菊的盛开,而显得成熟和饱满”,“成熟和饱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成熟不等于成全,饱满不等于圆满”,“它从来都干干净净,以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恰似通透一切却沉默不语的思想者,或者胸怀大才又不求有遇的高格隐士”。这些语言使所刻画的野菊的形象丰韵独到,然而再细细品味,又会咀嚼出别样的韵味、哲理与灵气来,加之语言节奏明快,音节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能给读者以精神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

《秋风野菊》美在构思,美在蕴涵,美在言语。中学时代,读些这类散文,是一种惬意;如果能多读些这类散文,定会让我们豁然开朗,会帮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薄走向深邃,从懵懂走向智慧。

全文阅读

景物描写赏析的三大切入点

内容摘要:本文从景物描写的感情、暗含深意、意境三个方面解析景物描写,找到赏析的三大切入点。

关键词:景物描写 赏析 意境

一些学生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缺少的不是赏析的方法或者表达能力,而是对语句的深度解读与透视文本的感悟。如何读懂景物描写?下面介绍三种切入角度,透视并感悟景色描写。

一.移情于景,涤荡吾之心胸。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宋・范唏文)移情于景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移用到景物上,让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景为由,情为根,明着写景,景中又暗含着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那份漫长的无奈、艰辛与悲痛,作者没有去倾诉,只是深深地写了这一段景做结尾,好似用母亲的眼、用母亲的心去看北海的菊,儿子终于去北海看菊了,可是母亲却不能亲眼看见儿子走出阴霾的模样……作者面对母亲的深恩,有无以为报的遗憾与苦痛,他能做的只是满足母亲生前的一个卑微的愿望:去北海看菊;这位母亲对儿女毫不保留的爱,最终集中在“去北海看菊”上。作者的百种情千种恨万般思绪,在菊之高雅、菊之千姿百态的描写中绽放;淡淡笔墨间,我们感受到他懂了菊之烂漫,也就接受了生命的烂漫,用此句景色描写是对母亲的魂灵最好的回报。

万物有灵,实际是人有灵性,人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描绘万物、审视万物,世间百态便有了思想情感。以景色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情感有所依附,景色描写便有了感染力。读到这样的景物描写时,深深抓住作者感情,悲作者之所悲,喜作者之所喜,心灵与之共鸣、颤动,自然而然便会浮想联翩,赏析起来事半功倍。

二.暗藏玄机,待尔慧眼兰心。

全文阅读

让信念开花

生在狭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缩,你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汲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漩涡,你高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我曾试图把你搬进屋中,然而我却失败了,你的根已从花盆底部伸出,牢牢地抓住了大地母亲的胸脯,你在告诉我:“在母亲身边,这点痛算什么?”不是吗?

你以坚强的信念,冲破了人为的牢笼,以不拔的意志不断地汲取着,你宣誓:要回报给世界以最美好的。

风雨中的清冷,黑夜里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姹紫嫣红的嘲笑,你都经历过;当美丽的蝴蝶飞离的时候,你也曾怅然过,然而,为了自己的誓言,你却坚守着独自的执着。

当万紫千红不再,当黄叶不再翻飞的时候,你把一年的积蓄全献了出来,清淡高雅,微薄透明的秋的空气中,于是充满了菊的清香,你仍旧微笑着,犹如神话中的白雪公主,犹如出嫁前满脸羞红的新娘,犹如心中那金灿灿的希望在飞翔……

我被震撼了,多少风雨,多少磨难之后,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空灵的秋天,谁能否认这是最美好的?

漫漫人生路,谁没有对自己或亲人在心中暗立誓言?几多艰难困苦,誓言依旧清晰。妹妹那明亮渴求的眼眸,弟弟那稚嫩的肩膀,母亲那渐白的头发以及冽冽寒风中破大衣上的丝线在随风飘扬的图景,攫住了我的心。为了我,他们失去了应有的,我为自己的惭弱而惭愧,然而菊告诉我:现在还不到惭愧的时候,为信念必须坚持到最后!

我被警醒了:鼓足勇气,为了心中的信念大步向前进发吧,要把自己索取的变成最美好的奉献。于是,蕴含着菊香的空中传来了海子的歌声:

全文阅读

家乡的节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千年之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观赏我家乡的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的家乡在黄河边,有着悠久的种菊的历史,作为当时的繁华国都,家家户户都会在重阳前后喝着甘醇的酒,争相外出赏菊。在那赏菊人“婆娑于市”的街巷中,菊香幽远沁人地弥漫在空气中,人们怀着对生活的美好希冀,饮酒作画,观戏祈福。犹如血液流经生命,对的特殊喜爱,一年一度的节也伴随着家乡的人穿过如梭的岁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每当过了夏天,家乡的人们就开始为节做准备了。大至公园景点、亭台寺院,小至每户人家的庭院窗前,都点缀上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不仅仅是陶翁独爱的隐逸仙子,更使家乡这座沉淀了绵长文化的古城在沧桑中增添了喜悦与温馨。人们拿出辛辛苦苦培育了一年的品种,忙碌奔波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设计图案、扎架、安置、浇水、维护,当一只只“银龙”“金凤”翩然飞起,人们惊喜连连,啧啧称叹。

终于等到百花争妍时,抛弃了其他花儿的温婉娇媚,更不苛求极致的淡雅圣洁,开放在寒冷北国的菊,开得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不拖泥带水,不拘泥小节,仰着清丽的面庞,好似让上天倾听她最壮美华丽的诉说。人们被菊的心情感染,流连在一片片雪白嫩黄的花海中,再也不舍得抽身。品菊、赏菊、观菊,熙熙攘攘的人潮终结了秋日园林清冷萧瑟的定义。“龙凤呈祥”向来是节的保留节目,那巨大的景观由绿柏、青松、松针菊与球菊做成,配有荷花菊做点缀,一旁还有塔菊陪衬,绿意浓浓中渲染了金粉的威仪、赤红的火热,点线的精巧结合与强烈的视觉冲击,栩栩如生带着美好的祝福。人们说着、走着,总不忘对今年的布置景观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的是啧啧赞叹。调皮的孩子还总不忘摸着花瓣,嘻嘻哈哈地穿梭在盛大的花景中,将花和人贯穿在一起,人在花中现,花香流淌在人潮中,也逐渐将节推向高潮。

节除了,更有许多民间艺人的表演。经常有一些女子穿上飘逸的古代长裙,咿咿呀呀地将传统戏剧唱得婉转悠扬,时而低回浅吟,时而高亢念白,一折桃花小扇,一串曼妙碎步,晕着花香,和着花影,别有一番滋味。人们围在周围,闭着眼睛,打着拍子,闻着花香,听着钟爱的小曲流转在心头,惬意之极。街边,酒、糕、茶,各种诱人的香气在四周氤氲,结伴而来的朋友亲戚在公园中饮茶、赏花、看演出,忙忙碌碌的人在这一天,被无限的温馨气氛慢慢融化。

家乡的每年都会盛开,年复一年。而身在远方的我,每年都会记挂着家乡的节,以及家乡可爱的人们。

关于节的内容应该是很多的。将众多素材组合起来,写成一篇美文,确实需要一定的剪裁能力。小作者从大处落笔,以全镜头扫描、辅以典型特写的方式,展现了家乡节的盛况:“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戏曲“婉转悠扬”“低回”“高亢”,游人“啧啧赞叹”,流连忘返。这些无不昭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以及作者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情。

语言表达上,既有传统的典雅之美,又有现代的蓬勃之美。如起笔引用刘禹锡的赏菊诗,如描摹民间艺人的演出,“一折桃花小扇,一串曼妙碎步,晕着花香,和着花影”,注重炼字遣词,透露出作者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而描写姿容处,拟人,比喻,衬托,运用多种手法,又竭力展现了那种生命的活力,显得大气奔放。

全文阅读

死と美についてのソナタ

要 旨川端康成は幼いから多い友が死亡で彼をれた。このようなを持っているとことから、彼の作品の中で死亡についての主はよくられている。多い死亡を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彼は死亡にしてしみを持っていて、そして、教の影によって、彼は作品の中で死亡に美学意に付与していた。本文は彼の「禽を分析して、作品の中の主死と美のを探求する。作品の造はソナタの形式に似ているので、死と美についてのソナタとしてしむこともできる。「禽はある中年男子が物と一に暮らすを通して、死亡は美のじゃなくて、それに反して、美の始まりだったということをえてくれるものだった。

キワド:ソナタ、死、美、突、融合

「禽は昭和八年七月号の『改造に表された川端康成の短小で、この小全篇は作者の孤独と悲の情を交じっている。小の筋はあまりではなく、独身の中年男子はタクシでへ昔の恋人千花子の踊をに行ったということを述して、中には彼が物と一に暮らす思い出を入している。小の最後は中年男子は昔の恋人のをて、命のない人形のようにえ、まるで死のようにえたと思っている。この小は死と美の描写が全篇をいていて、まるで死と美についてのソナタを演奏しているようだ。

死と美の登

「小の声に、彼の白日は破れた、小の冒部で作者はな言で者を美しい境地に引き入れた。美はここで小の声とともに登してきた。でも、作者のは美の描写に留めるわけではない、「葬ひの自の列のへ、いつのにか彼のタクシイはり入っていたらしい、「道端を振り向くと、そこは「史太宰春台墓との石が表にある、禅寺の前であった。これらの描写はすぐ者を美の境地から死の境地に引き入れた。昔の恋人の踊をに行くのはもともといいことだが、途中は葬式に出会うなんて、起がいことだ。でも、「道で葬式に会うことよりも、彼の家に物の死骸を置きっぱなしにしてある方が、起がいはずであった。作者は死と美の描写を交じる内に、自然にを物と一に暮らす思い出に渡した。

ソナタは一般的には基本的な三部分があり、提示部、展部と再部。提示部では、二つの主が提示される。一つ目の主を第一主といい、これは主でかれる。二つ目の主を第二主といい。小の始まりから菊戴のことを思い出せるところまでの部分はまるでソナタの提示部のように、死と美は二つの主である。この二つの主はお互いに照して、死と美を交じる描写の中に提示部を完成した。それから、主人公は家には物の死骸があることを思い出して、物と一に暮らす思い出に耽るにつれて、死と美この二つの主は展して、この死と美についてのソナタも展部に入った。

二、死と美の突

この作品をソナタにたとえれば、主人公と物と一に暮らす部分はソナタの展部であるはずだ。作品の始まりに登した二つの主死と美はこの部分で展して、激しく突している。

全文阅读

菊颂作文1200字

正值秋深霜浓、盛开的时节,我怀着浓厚的赏菊兴致,来到了中山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我便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喷水池前,两盆大立傲然怒放,数百朵小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东边的花白似雪,西面的花黄如金,阳光之下,黄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喷池沿上,开满了闲雅洒脱、多姿华丽的悬崖菊。株株枝条悬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开屏,或如银河落地,或若蛟龙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横生。

随着人流,我步入菊展室。这里展出的,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有的尽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一时间,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宛如进入仙境。看,那菊中佳品“绿牡丹”,花瓣丰腴,色如翡翠,鲜艳欲滴,惹人喜爱;出人头地的“帅旗”,蕊黄叶阔,外金内朱,如初升的朝阳,可称得上菊“军”之帅。与“帅旗”相映生辉的是娇柔妩媚的“静女”,它花瓣如丝,垂发低首,不似“帅旗”风风火火,却娴静优雅,妩媚多情,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耐人寻味的“三乔”,花朵半紫半黄,亭亭玉立,看到它,就不禁使人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看着想着,遐思无尽,流连不舍。色泽如雪的“白牡丹”、“古都瑞雪”,洁白如玉,密抱如雪球,成为画家们一再光顾的对象;对颜色奇特而闻名的“墨菊”,“墨荷”,红中带紫,紫中透黑,不断受到摄影者的包围;更逗人喜爱的要数那花色可变的“木兰换装”,初开时呈青莲色,晚间变粉,刚中带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儿气,颇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尔后又悄然还其裙衩的花木兰……

如此多娇!自古以来,人们颂菊、赞菊,有多少诗人、作家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又有多少骚人墨客给人留下了关于菊的佳作名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诗词写出了花与人的关系,道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伟大的革命家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光辉诗篇,深切表达了革命者不畏困难、敢于斗争的豁达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吟诵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啊!多少年来,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奋进。中国人民养菊、赏菊,更爱菊,不正是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的情怀吗?

看着,走着,想着,渐渐地,从我心底升腾起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简评】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前半部分描写的千姿百态,后半部分抒发了对的赞美之情。

全文阅读

三点导读(1)

美点赏析

佛拈金色波罗花/迦叶破颜微笑/完成了涅槃妙心的相传/陶子在微曛里/摘一朵东篱菊/芬芳了千年青史万顷心园/青青子衿/手中菊犹带清晨绿色的露水/让我心中的竹海波涛绵延。读完菊子竹子的《菊》后,我即兴写了这一首小诗。“纵使相逢应不识”,既无缘得知菊君何许人也,我只须欣赏品评文字即可。本文美点首先是文章的意境美与作者的人格美的高度契合。以“菊是一幅画”一句引领的是如画的意境。作者用朦胧的明月,波光粼粼的湖水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菊清丽脱俗的风姿。通过对色、形、味多角度的描写展现了菊的清雅动人。用严霜中黄叶的坠落对比烘托出菊傲立寒霜的骨气。这三段,作者给我们描绘出的秋菊图,以形显神,创造出如诗的意境美。而对菊的赏玩、对菊的开掘、对菊精神的吟咏,附着在绘景状物的文字之中,摇曳出作者的人格风姿。二者契合,使得人菊合一,让此后的每一个秋天令人沉醉。

其次是收放自如的结构美。作者描绘菊如画,品味菊是书,最后转入对菊的精神的赞美。秋风金菊,本来就赏不够,画不尽,更何况还有许多关于菊的故事以及附丽其中的文化内涵。看似好写,下笔颇似有泉涌来,但是极易写得杂乱无章,没有深度,更没有个性。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意在笔先,用画绘出菊的意境,用书赋予菊以灵魂,最后在对菊的吟诵赞美中显现作者心中的精神。两个引领句和一个过渡句,显示了作者对自己文思的有效约束,对关于菊的众多素材的精心裁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要拥有这样裁云裁文的剪刀,须得有对自己的写作对象的熟悉和挚爱,还得有对形象与感情的有序调度和把握拿捏,着意而无痕,循规蹈矩却一样能纵逸潇洒。

第三,文章的语言典雅华美。一是引用化用多。全引、部分引用乃至化用典故,在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比比皆是。比如那首小诗里“我在枝头微笑/或者,在寂寞的墙角/保持沉默,站立一生。”就分别化用了古人咏菊甚至咏梅的诗句和典故。文末三句反问,都是化用古诗古文,以典故创设意境的妙笔。这些引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苦心孤诣。既有酝酿、写作这一篇文章所积累的基本功,更有融古今于一炉的识见和手挥目送皆得于心、运斤成风的才气。二是整句多,长短句交错。句式灵活,既有意浓情重的长句,又有言约意丰的短句。既有自然自由的散句,又多排比、对称的整句。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来有很好的音乐效果。还有大量的具体与抽象的概念转换,拓展了文章的形象空间,增厚了文章的语言韵味。如“用自己的容颜就这样揉碎一秋的寒冷”一句,本是菊在秋过后枯萎,但偏说成菊宁肯把自己的花心揉碎,也不愿向寒冷低头。“揉碎”一词,仿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却翻出奇妙的新意。还有“摇落……清香”“伴寒霜入眠”“穿走了的衣裳”等,皆折柳插土,着手成春。

难点指津

欣赏、理解这一篇文章,难点有二:一是对本文语言的欣赏品味,二是对作者所描绘、回顾和赞美的菊的风骨、灵魂、精神的挖掘理解。在这里,我着重谈第二个难点。第一部分,注意利用引领句“菊是一幅画,浸在秋韵柔情里的画,浸在秋实丰满里的画”,还有烘托和对比手法,不难得出清丽脱俗、傲立寒霜这样的菊的风骨来的。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读者正好可借鉴作者的方法,“画”出景物的风骨来。

第二部分,先读懂引领句“菊是一本书,穿越三千年厚重的书,穿越古人今韵的书”,然后注意归纳概括作者引用的关于菊的诗文,最后利用本部分小结的话“从古到今,人们赋予菊,太丰满的内涵、太宽阔的外延”。基本上就能概括出两点:一、从古到今,人们赋予菊丰满的内涵,菊的灵魂融入了独立、高洁、清静等多种品格;二、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绘出了豪气、恬静、洒脱的菊魂。

第三部分,注意开头的过渡句。中间段的关键词,以及结束前的反问句,能概括出作者心中的精神:一、菊在寒秋悄然盛开,简单而平淡,默默而执着;二、菊在寒秋盛开,也在寒秋凋谢,她在名利和诱惑之外,回归简朴,平和执着地坚守骨气;三、无论晴雨,菊永远以一抹清韵,淡然装点秋色。

全文阅读

情趣盎然的咏物诗

咏物诗,以其诙谐幽默、新颖别致、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风格与内涵而“风流”诗坛,读之神清气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古往今来,在我国的诗海里,就有过许多给人以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咏物诗。

清代文人赵翼,诗作新颖明畅,喜以议论入诗,他的一首描写昔日农家常用来磨面的“石磨”诗,就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路迢迢而非远,石叠叠而无山,雷轰轰而无雨,雪飘飘而不寒。”算盘,一种古人用来计算的工具,一首描绘“算盘”的诗,读之朗朗上口,妙趣横生,而且表明了“算盘”两部分的辩证关系:“正东正西一条河,河南河北两群鹅,多的却比少的少,少的却比多的多。”诗人于谦写过一首咏“石灰”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里把“石灰”的性格、特征、志气写得酣畅透彻,淋漓尽致。

咏物诗妙在一个“趣”字上,有的咏物诗以谜的形式出现,诗与谜镶嵌成趣,更是别具一格。如唐代诗人李峤有首描写风的诗,虽然不着一个“风”字,却尽得风吹之妙:“解落三秋树,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诗文大大落落,轻快明畅。北宋诗人坡,其诗文清新豪健,挥洒自如,富有色彩,他写的“花影”诗,维妙维肖,连绵婉转,让人耳目一新:“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将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还有一首以画为题的诗,诗中有谜,谜中有诗,引人入胜工启心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中藏谜的诗还有很多,如描绘“蜘蛛”的诗:“南阳诸葛亮,端坐军中帐,布下八卦阵,活捉飞来将。”把“蜘蛛”的睿智和生活展示了出来。又如描写“公鸡”的诗,也颇为有趣:“一朵芙蓉顶上载,彩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

咏物诗中最多的是咏“花”诗。菊是花中之魁,文人墨客都独钟情于它。“幽香四溢洒秋光,风雅怡淡仪态昂,冰心玉体茎茎秀,霜侵绽放蕊蕊香。”孙启鹏的这首诗,把的风骨之态,清丽之姿,写得翠嫩欲滴,形象生动。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咏菊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花花开尽更无花。”花情浓郁,明白畅达。咏菊的诗多,趣闻也多。清代文人费炜,有一次看到一首咏菊的诗,其中两句:“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他非常喜欢这首诗,但又觉得后一句“别”字生硬,于是反复吟咏,把“别”的右偏旁勾去,只留“另”字,这句成了“东篱另染一枝花”,两相比较,后者韵味更浓。

咏物诗中,最有趣味性的是咏吉祥动物的诗,如咏龙、咏凤、咏麒麟等。龙、凤、麒麟是人们崇拜的吉祥物,这些吉祥物都是民间百姓根据古代图腾而虚构出来的。请看咏“龙”的诗:“牛头鹿角眼如虾,鱼麟鹰爪蛇尾巴,如要活龙现眼前,九曲三弯总不差。”诗中把集六种动物于一体的龙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再看咏“凤”的诗:“鸡头鹤颈鹭鸶腿,鸳鸯翅膀孔雀尾,如想绣得凤凰美,五颜七色巧调配。”诗中说明,“凤凰”是由五种鸟类组成的吉祥物,人们描绘得越好,“凤凰”就越美丽。“麒麟”是取八种动物之长汇于一身的吉祥物,民间常用它来镇邪避凶,一首咏“麒麟”的诗,读之,血气壮旺,令人精神:“龙头猪鼻仙鹿身,马蹄狮尾披蛇麟,虎背熊腰威又壮,百兽丧胆鬼神惊。”

全文阅读

花如其人 人更胜花

摘要:中国传统名花牡丹、、梅花等,既是植物的精华,更是精神的寄托,是美丽、纯洁、高雅的象征。《聊斋志异》中出现了大量花草树木描写,其中有些花仙子、树精灵同样也幻化成了美女,无论是果敢的葛巾、聪明的黄英、还是温柔的香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寄予了作者的思想和愿望。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花草树木;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常说《聊斋志异》是一个鬼狐的世界,诚然,《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量的鬼女、狐女的形象,并以此寄托了作者的孤愤。然而,《聊斋志异》中同样也涉及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描写了多位花仙子与树精灵的形象,寄予了作者的思想和愿望。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1] 179其中便涉及“花妖”与“狐魅”两类形象。关于“狐魅”即鬼狐形象,前人已多有所述,本文主要以《葛巾》《香玉》《黄英》为例,讨论《聊斋志异》中花与人的关系。通过对《聊斋志异》花木与人物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高人一等”的写作方法。

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有关花木描写的作品有三十多篇,涉及花草树木五十多种。有些作品更是以花木直接命名,如《葛巾》《黄英》《香玉》《菱角》《寒月芙蕖》《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聊斋志异》对花木的描写,无论是出于烘托环境的目的,还是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基本都是正面描写,尤其是其中幻化为人的花仙子、树精灵,大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葛巾》《香玉》《黄英》三篇――前两篇对应牡丹,后一篇对应。

一、脱俗的牡丹

牡丹是我国传统栽培的著名花卉,为毛茛科多年生木本花卉。然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牡丹”一词最早见于魏晋之际,是对木芍药的俗称。自盛唐诗仙李白沉香亭咏牡丹《清平调》三首之后,牡丹被尊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成为雍容华贵、富贵吉祥的象征,人称“富贵花”。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为胜。牡丹于暮春时节、谷雨前后开放,故花谚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说。其花开时,桃、杏、海棠、梅花等诸芳均已凋谢,故牡丹有“迟不争春”之说,如唐・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诗:“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又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记载:武则天冬日游后苑,令花俱开,惟牡丹不畏权贵,被贬洛阳,从此牡丹又被赋予了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意义。

《聊斋志异》中描写牡丹花仙的故事主要有两篇,即《葛巾》和《香玉》,故事中的女主角对应的都是牡丹的名品。《葛巾》篇中的葛巾、玉版为牡丹的两个传统名贵品种,葛巾即“葛巾紫”,俗称“曹国夫人”,因其状如古人所戴之葛巾故名,其花紫色、重瓣,呈绣球状,香气浓郁,雍容高贵;玉版又称“玉板白”,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就有记载,玫瑰花型 ① ,其花白色,洁白如玉。《香玉》篇中的香玉也为牡丹花中的白色品种,因其色如白玉、香味最浓故名,然花型不稳定,常一株开多种花型 ② 。肖鲁阳、孟繁书主编的《中国牡丹谱》中就选录了这两篇小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