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免疫疗法战肿瘤

“肿瘤免疫疗法”力压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生物学指导疫苗设计、迷你器官等重磅成果,在《科学》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独占鳌头。不过,免疫疗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对付肿瘤时都有哪些神奇表现呢?

“科利”毒素

说起免疫,或许很多人都能说道两句。比如人们常会认为,某类食物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经常发烧感冒要归咎于免疫功能的萎靡。这些看法有些来自日常生活的经验,有些源于对免疫学一鳞半爪的了解。不过,免疫功能赋予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

长期的进化赋予机体强大而系统的免疫功能,维护着机体的健康。直到现在,对于大部分传染性疾病,药到病除依然是一种奢望。对付这类疾病,除了依靠免疫力自行恢复健康外,更有效地是借助疫苗的力量拒敌于外。可以说,疫苗的广泛付诸实用,可谓医学史上最大的进步之一。

在疫苗的帮助下,鼠疫、流感、天花等曾经杀人无数的传染性疾病停下了屠戮生灵的脚步。人们在见识免疫之伟力的同时,也萌生出利用免疫学的手段对付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愿望。

事实上,研究者在189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彼时的纽约有一位名叫威廉·科利(William Coley)的医生,因为精湛的手术技能而被医学界誉为“外科明日之星”。他遇到了一位因恶性肉瘤前来求医的17岁少女。尽管科利尽全力为其进行了截肢手术,去除了肉眼可见的病灶,但没过多久这名女孩依然因为肿瘤的转移不幸离世。

这一病例对科利打击很大,他试图突破原有的窠臼,找到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很快,一则恶性肉瘤被神奇治愈的病例给他带来了灵感。

这位幸运患者的病灶位于脸部。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虽经数次切除,但每次都会复发,更加糟糕的是由于无菌理念在当时并未深入人心,这位患者手术创面还感染了化脓性链球菌。抗生素的发明尚待数十年之后,因此当时患者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链球菌的侵袭。这时奇迹发生了,虽然链球菌导致的感染让这位患者不时高烧,但每次高烧之后,肿瘤组织都会缩小一些。在历经数次高烧之后,不但链球菌的迹象荡然无存,肿瘤组织也消失殆尽,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全文阅读

癌症免疫新疗法

癌症是人身体某些器官的部分细胞异常迅速且不受约束和控制、无规律地生长繁殖而形成的组织团块。其增殖能力很强,不断夺取人体中的营养,同时产生一些毒素,而且能够浸润蔓延、侵袭周围的细胞和组织,甚至扩散转移、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直至危及生命。

人体发生肿瘤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肿瘤的发生既与外源性致癌的性质、强度和作用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人体的内在因素有重要的关系。外源性致病因素包括物理性致癌因素、化学性致癌因素等。内源性因素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因素、免疫状态和遗传因素等。尽管外源性致癌因素的存在容易发生癌肿,但是处于同样条件下接触同质、同量致癌因素,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可见外因虽然很重要,但必须在内因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

中医非常强调“正气”在发病学上的主导作用。《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过程中,疾病是否发生,是否恶化,预后好坏,关键取决于人体的正气(免疫力)。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通畅,脏腑气血调和,则不发病,或发病轻微,或者发病后预后转归较好。若神疲乏力,气喘短促,形寒怕冷,动则汗出,易感冒,或胸脘痞满,胸闷胁胀,或咯血,呕吐,头晕昏厥,皆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或气虚所致正气不足,则外易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侵,内易致七情、饮食、劳倦所伤,疾病纷沓而生。中医治疗疾病,包括扶正、祛邪两大法则。所谓“扶正”,包括了补元气、养血气而调动机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其稳定性,提高其免疫力。所谓“祛邪”,就包括了“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涤痰化浊、软坚散结”等具体治则,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从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所谓“邪去则正安也”。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卫士,它可以摧毁外来的致病物质,如细菌、病毒、毒素等。倘若免疫系统不够强壮时,就没有办法歼灭那些外来有害物质,这样人就容易患病了。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人到30岁后,体内的活性生物体含量逐渐下降,以后每年下降2%左右,到70岁时含量已经降到年轻时的25%以下。由于体内活性生物体下降,人体免疫系统能力也随之降低。表现在人过了30岁后,就会出现抗病能力比以前差,疾病也比以前多了起来,这一切都是由于体内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香菇多糖是目前能够大幅度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最理想的调节剂。

香菇菌多糖(Lentinan)是存在于食用菌香菇中,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一种物质,也是香菇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自上世纪60年代起,国外就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作为人体免疫增强剂用于临床治疗。科学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活性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一种生物反应增强剂和调节剂,它能够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和提高,由机体本身的免疫细胞杀死病毒细胞和抑制病毒的转移,同时它也能够增强人体对不同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包括肝炎、肺炎、肿瘤及艾滋病等病毒的抵抗力,是举世公认的天然免疫增强剂。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直致力于香菇多糖活性对比研究,37代香菇菌种的筛选、优化,经纯生物深层发酵制成的保健食品,造就出新一代活性免疫调节健康品――香菇菌丝体营养液。经中国国家卫生部关于保健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并经中国国家卫生部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严格评审的保健食品,以其浓度高、吸收快、口感好的优势让很多人青睐。

全文阅读

自体免疫疗法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免疫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自体免疫疗法;对照组:35例,采用抗病毒药物聚肌胞2~4ml肌内注射,隔日1次,疗程4~6周。结果:6个月内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有效率为42.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23.42,P<0.05)。治愈病例门诊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自体免疫疗法治疗扁平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体免疫;埋植;聚肌胞;扁平疣

[中图分类号]R7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75-02

扁平疣是由人类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多分布于面部、手背、颈、胸部和前臂等部位,呈米粒到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圆形或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影响患者容貌美。疣体数目较少者,可选用电灼、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但部分病例常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数目较多者,采用以上物理疗法,患者常因痛苦大而难以耐受。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痛苦小、疗效好,且能够大范围推广的方法来治疗扁平疣。2011年1~8月,笔者科室采用自体免疫疗法治疗扁平疣并与常规抗病毒治疗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经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7例均为门诊扁平疣患者,其中男55例,女42例,年龄18~45岁,平均为31.54岁,近1个月内未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且均无免疫系统性疾病及肝、肾等严重疾病。发病部位:面部31例,面部与手部并发者28例,单纯手背或手腕部者38例。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4例、女28例),病程2周~1.4年,平均0.34月;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病程2周~1.1年,平均为0.31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消毒后,从患者面部或手背处切取1~2粒新鲜较突出的疣体,切口用纱布包扎,随后在患者的上臂外侧以刀尖垂直切开皮肤,稍加分离,将所切取的疣体直接埋植于皮下,以6-0丝线缝合一针关闭切口,1周后拆线,口服氟哌酸200mg,3次/天,预防切口感染;对照组:聚肌胞2~4ml肌内注射,隔日1次,疗程4~6周。

全文阅读

肿瘤新疗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日趋增多。但早期癌症不易被发现,采取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复发和转移率较高,因此,探讨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肿瘤专业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国人民202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利用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该中心主任李忠义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项新技术。

记者:目前治疗肿瘤技术有哪些方法?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特点?

李忠义:目前,以手术为主,还有放疗和化疗,但副作用大,会引起患者恶心、迷糊、呕吐、厌食、脱发。众所周知,放、化疗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引起病人白细胞降低、免疫力下降、加速癌细胞转移,且反复使用导致病人对化疗、放疗不敏感。

大量的临床结果证明,抗炎致敏树突状细胞(APDC)疫苗和放、化疗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不但能提高治愈率和缓解率,提高整体疗效,而且能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

记者:树突状细胞为什么会对肿瘤治疗产生影响?

李忠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一类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是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tgen-presenting cells,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

其特点为:(1)是机体内功能最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能摄取各类抗原。(2)表达丰富的MHC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高水平的Thl型应答主导因子11-12。(3)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体内、外均能激发T细胞增殖,诱导特异性CTL生成。(4)由Dc激活的细胞免疫,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抵御恶性肿瘤和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全文阅读

免疫吸附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免疫吸附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方法 将该院自2012年7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6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3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加用免疫吸附法来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力、血清指标以及治疗结果等。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血清指标改善情况明显要好,且患者肌力的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治疗;免疫吸附法;患者;重症肌无力;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094-02

重症肌无力是由神经肌肉接头位置传递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无力或者容易疲劳,当活动后其症状会加重,休息后症状会减轻[1]。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程会迁延数年,要想有效地治疗该病,使患者肌肉传导功能恢复至正常,就必须要将AchR-Ab、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等快速的清除,而如何快速地消除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也成为了重症肌无力治疗的一个难题。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治疗中,利用了免疫吸附法来实施治疗,从治疗结果来看,所获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患者为男性,有26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5~7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确诊,在该次研究中,已将甲状腺功能存在异常、伴胸腺瘤、患其他相关免疫疾病以及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随机进行分组,将6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划分为病例各3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有22例患者为男性,有11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6~70岁之间;观察组中有18例患者为男性,有1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5~68岁之间,两组患者均出现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等症状[2]。

1.2 方法

全文阅读

“经口免疫疗法”治疗食物过敏症

食物过敏症患者食用鸡蛋、牛奶、小麦、花生等特定食物之后,会出现荨麻疹以及瘙痒、皮肤肿胀、呕吐等过敏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被称为“过敏性休克”的全身症状。

目前,日本神奈川县立儿童医疗中心正在临床中开展一项名为“经口免疫疗法”的研究,试图通过特意食用可引起过敏的食物,以此治愈儿童的食物过敏症。医生们对人体构造进行研究后发现,对于从口中进入,然后在肠子进行吸收的食物,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过敏等免疫反应。“经口免疫疗法”正是利用了人体的这一特点。通过吃食,加强人体原先的免疫功能。

以鸡蛋过敏为例,首先实施少量食用蛋清粉的检查,确认可导致出现过敏症状的最低量。然后,每天数次饮用混有蛋清粉的水果汁等,每次的蛋清粉掺入量,都比前一次增加20%。达到一定数量后,改为直接食用鸡蛋做的菜肴,直到能够食用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量。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则使用药物等加以控制,并恢复为前一次的食用量。通过治疗,许多儿童数周后就达到了标准量。

从2007年开始,该中心以大约40名由于鸡蛋、牛奶、花生、小麦等出现过敏症状的5~14岁儿童为对象,开展了“经口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由于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食用量,为预防万一,试验对象均住院接受治疗。除了对其中一名儿童曾经采取过控制过敏性休克的措施之外,其余儿童通过治疗均能够食用以往引起过敏的食物了。

对于食物过敏,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拒之门外”的做法,即不再食用导致过敏的食物。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也曾发现如果持续少量食用,症状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的现象。早在数年前,来自不少国家的研究人员就报告说,饮食可以治愈某些过敏性疾病。

目前,经口免疫疗法尚处于研究阶段,还不了解其具体机理。不同的医疗机构,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食物过敏在幼儿中的发病率大约为5%~10%,但是不少孩子在上学之前,就自然而然地可以吃原先引起过敏的食物了。医生建议说,对于低龄儿童,许多场合并不需要过分进行治疗。

据悉,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启动了一项旨在确认治疗方法以及判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来自13个单位的专家,将在未来3年中以大约100名对鸡蛋、牛奶、花生产生过敏的5~15岁儿童为对象,采用同样手法进行治疗。采用经口免疫疗法时,将同时对食用不含致敏物质时的状况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的差异以及效果的持续时间。

主持该项研究课题的专家认为,对于经口免疫疗法,一旦能够从科学角度验证其治疗效果,存在着作为治疗方法加以普及的可能性。目前,儿科医生对经口免疫疗法的看法尚未得到统一,他们担心家长们面对不同的信息,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对此,医生忠告说,患有食物过敏症者,请勿自行食用可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果希望接受治疗,也一定要去专业医疗机构。

全文阅读

进展期大肠癌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摘 要 目前,进展期大肠癌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亟待研发新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免疫疗法已在血液系统肿瘤和黑素瘤的治疗中显示有显著疗效,且有多项免疫治疗技术试用于大肠癌治疗,包括肿瘤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细胞疗法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已在DNA错配修复缺陷型大肠癌的治疗中显示有很好的疗效,但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显示有显著疗效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疗法却在大肠癌等实体瘤治疗中显示疗效欠佳,有一系列的问题需予解决。不过,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第四大肿瘤疗法,将为进展期大肠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 大肠癌 免疫疗法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34; R73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3-0003-04

The update of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ZHU Jie, ZHENG Wanwei, CHEN Jian*, LUO Zhonggua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ffective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atment techniques is urgently needed. Immunotherapy has been currently shown to have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melanoma and a number of immunotherapy technologies such as tumor vaccine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adoptive cell therapies have been trial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especially th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 antibody that has shown an extraordinary effect in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colorectal cance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expressing T cells therapy, one of the adoptive cell therapies, has already achieved breakthrough in non-solid tumors, but it has poor response to the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Anyway, 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the fourth promising tumor therapy after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hich would bring in hope to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immuno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

全文阅读

免疫疗法抗癌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77-02

【摘要】: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常规治疗的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通过免疫干预可以打破免疫耐受、重新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消除肿瘤细胞的能力,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发展,免疫治疗在不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经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第4种治疗模式。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又称DC-CIK细胞免疫疗法。它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通过从患者体内采集50-100ML外周血,在GMP实验室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免疫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发、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主体的肿瘤生物治疗其疗效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得到验证。本文就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前列腺癌的免疫疗法

在前列腺癌中,以活化的β连环蛋白为靶向来选择性地表达致死基因(PUMA)是有效的。对于不同的前列腺癌细胞株,重组腺病毒Ad TOP PUMA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对于活化β连环蛋白的PC3细胞株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对于DU145细胞,并无明显效应。Giladi等1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这种新的基因治疗载体对于前列腺癌细胞是有效的,并且AdTOPPUMA能够诱导具有β连环蛋白突变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而对不具有β连环蛋白突变的前列腺细胞无损害作用。Satoh等2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LNCaP)和人正常前列腺来源的细胞株(PrEC,PrSC)中检测了双重突变体腺病毒(AxdAdB3)的细胞病变效应,在患有DU145前列腺癌的SCID小鼠模型中对AxdAdB3的治疗效应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xdAdB3能够诱导细胞病理效应,而在正常来源的前列腺细胞株中无毒性,在原位前列腺癌模型中,其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可以显著地提高生存率。因此,AxdAdB3可以成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工具。

4、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白血病

细胞免疫治疗成为白血病治疗中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Armstrong等6曾将白血病的细胞免疫治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输注可在体内刺激抗白血病活性的细胞,即疫苗治疗;二是输注有内在抗白血病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即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往往用于患者放、化疗或HSCT后的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学者用肿瘤特异抗原(TSA)/肿瘤相关抗原(TAA)的某些肽段致敏肿瘤患者缓解期自身T淋巴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在体外可有效杀伤患者自身肿瘤细胞,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毒作用7。Rossing等8通过基因修饰转导出表达抗CD19特异性嵌合受体的T细胞,过继性输注后有望预防和治疗移植后ALL早期复发。Sprent等9报道了DC来源的exosomes能在体外直接诱导CD8+T细胞扩增,因此认为其在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CTL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Alessandrino等10对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化疗和DSI后取得良好效果。乔建辉等11在国内首次报道DSI能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有利于供者细胞植入,而且具有并发症少,较好的GVL效应等优势。

全文阅读

免疫吸附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法(Immunoadsorption,IA)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IA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EDS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B)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MS患者于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观察组显效率(68.18%)比对照组(38.10%)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免疫吸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018-03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MS的真正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也没有肯定有效的防治措施。MS早期治疗是以抑制炎症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为主要目的;晚期则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以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1]。免疫吸附疗法(Immunoadsorption,IA)是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血液净化技术,主要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或者特异性吸附材料以除去血液或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为探讨IA治疗MS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4个病区住院的MS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IA治疗多发性硬化,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4个病区住院的MS患者共43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的MS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0年修订的McDonald标准[2],②EDSS评分≥4.5分;排除标准:①除外患有或合并有精神障碍而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②除外有意识障碍或合并有重度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③除外EDSS评分

1.2 治疗方法

全文阅读

乙肝携带者的免疫疗法浅析

为探讨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我科自2002年至2008年,收集了200例“乙肝携带者”进行分析,分别对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携带者采取了免疫及安慰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00例乙肝携带者,大三阳50例,小三阳50例,予特异性免疫治疗6年,每月皮下注射免疫套针,口服胸腺肽20mg每日一次,平均年龄30岁。对照组100例,50例大三阳,50例小三阳,诊断符合2000年第六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均为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者。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①临床症状及体征;②生化指标;③血清学指标;④HBV-,DNA定量指标;⑤转归和预后。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月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套针,对照组:休息,戒烟戒酒。

2 结 果(见表)

表 两组乙肝携带者的治疗结果比较

3 讨 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