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免疫调节剂不是保健品

进入冬季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增多,免疫力成为这个季节家长格外关心的话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患儿的处方中,家长有时会看到匹多莫德等一类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服用?适合孩子长期服用吗?

6岁以后免疫力趋于完善。

人们通常把人体对外来侵袭、识别和排除异物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是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儿童在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中带来的部分抗体开始失效,免疫力即可开始下降。在3岁以前,孩子的免疫力最差;3岁以后,随着免疫系统的发育,孩子的免疫力渐渐增强;到6~7岁以后,免疫力渐渐接近成人,趋于完善,但根据身体情况以及环境因素仍然会出现因为抵抗力较低而产生的疾病。

服用免疫调节剂应遵医嘱。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药物的统称,大部分属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类,比如维生素AD丸和葡萄糖酸锌等。缺乏维生素AD的儿童,免疫功能比较弱,上呼吸道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犯。还有一些类似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腺肽以及匹多莫德这样的药品,这一类药物的使用更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儿童都适合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抵抗力。

呼吸道感染致病源可以作用于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使它们的活性降低,造成机体中等程度的免疫功能降低。有临床研究发现,50%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T细胞功能低下。30%的患儿NK细胞活性低下,60%~100%的患儿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这些继发的免疫功能低下使患儿容易再次发生呼吸道感染,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类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症的儿童,可以使用匹多莫德来治疗。

区分免疫调节剂应用范围与时间。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的免疫力低下,可以使用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一般可连续服用两个月后再进行检查。针对这部分患儿,还可以配合含有黄芪、枸杞等中药成分的药物。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先天性免疫低下或久病体弱、后天抵抗力差的儿童,服用免疫调节剂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感冒流行前期。

全文阅读

儿童巧用免疫调节剂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IgG和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IgA(免疫球蛋白缩写为Ig)水平均较低,细胞免疫功能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这使儿童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因此很容易发生细菌和病毒感染。临床上常见疾病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咽喉炎等等,这些疾病使许多患儿不能上学和入园,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患儿家长也需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患儿,给家庭造成了较大负担。

对于这些疾病我们在一方面要给予抗感染治疗,另一方面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整患儿的免疫状况,合理应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缩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减少复发率。

免疫调节剂:是指一类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时缩短疗程,加上解热镇痛药效果更显著。

匹多莫德颗粒为一全新的免疫增强剂,该药无直接抗微生物的作用,其药效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中免疫因子或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实现,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途径发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作用。且疗效可靠,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无蓄积作用,长期使用耐受性好,是一个既可用于治疗又可预防各种感染的低毒高效免疫调节剂。儿童用药、急性期用药:开始两周,每次0.4克,一日二次(早晚各一次),随后减为每次0.4克,一日一次(早餐前)连续60天或遵医嘱。

施保利通片是一个中草药的免疫调节剂。施保利通的免疫调节的有效成分是从侧柏叶、紫锥菊、赝靛根等中草药中提炼而成的一系列多糖和糖蛋白,能活化巨噬细胞,可刺激T细胞辅助细胞,有助于特定抗体产生,活化T细胞可以破坏病毒感染细胞,又具有诱导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功能,通过对自身免疫的激发作用而起到治疗作用。该药口感微甜,可含化或吞服,未发现副作用,安全有效,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复可托(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是从健康新鲜动物脾脏中提取的含肽及核苷酸类复合物,含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该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免疫信息传递、淋巴细胞活化和受体调节三个环节,通过增强T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协同效应、增殖效应和复制效应,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由于它实现了口服给药,与注射给药相比,证实其作用更佳,生物效应维持时间更长,其获得性免疫不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儿童用药:每次2~4毫克,以10毫升凉开水溶解后口服,隔日或每日1次(临睡前服用疗效更佳),15~30日为1疗程。但注意2~8℃暗处保存。

全文阅读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免疫调节剂己成为药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较多的免疫调节剂,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免疫调节剂 作用机制 应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是免疫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包括中央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和周围免疫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和肠道淋巴组织)。免疫细胞主要有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来自骨髓多能干细胞。正常的免疫应答赋予人体抗御感染,识别自我与非我,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变性的细胞,监视突变细胞并将之消灭的能力。因此,一个免疫应答能力不健全的个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是非常低下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和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已成为各国医药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用于免疫疗法的药物一般分为免疫增强(调节)剂、免疫抑制剂两类,目前多统称为免疫调节剂。本文就免疫调节剂的种类、作用及应用等作一综述。

1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止脏器移植排斥,不同的具体药物分别作用于免疫反应及调节的不同环节。目前市场免疫抑制剂种类繁多,主要应用的有以下几种:

1.1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能够有选择地抑制免疫反应的某一特定环节尤其是TH细胞,而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能力,临床应用后产生了极其显著的效果,使肾移植患者的移植物体内存活时间延长到10年以上[1]。可用于器官移植或治疗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溃疡性结肠炎肌无力、慢性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肾病综合症等。

麦考酚酸酯:其在体内脱酯化后形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代谢产物麦考酚酸,麦考酚酸通过抑制鸟嘌呤的合成,选择性阻断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对移植排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显著疗效。临床上已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副作用少,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阅读

新型免疫调节剂——来氟米特的研究进展

[摘要] 来氟米特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可有效地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阻止骨的破坏,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近年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 来氟米特;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评价

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免疫抑制剂,1998年9月获得美国FDA批准后,相继在欧洲和美洲等地上市,是一个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主的新型免疫调节剂,来氟米特还被认为是10余年来开发的第一种专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缓解病情的药物。与当今使用的抗排斥反应药物在化学结构上无任何相似性,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临床已应用于治疗成人和尝试用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阻止骨的破坏,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为临床治疗RA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尝试将它用于肾移植、狼疮肾炎、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中,也取得良好效果[1~3]。

1 药理学特征

1.1 化学结构 LEF是异唑类化合物,化学名为α,α,α-三氟-5-甲基异唑-N-酰基-对甲苯胺,分子式为C12H9F3N2O2。化学结构式见图1。

图1 C12H9F3N2O2化学结构式 略

1.2 作用机制[1~3] 体外试验显示它作用于细胞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vdrooratete dehvdrogenase,DHODH),使核内的尿嘧啶核苷单磷酸(rUMP)的合成受抑制,低水平的rUMP使细胞质内P53进入细胞核并造成核的损伤,使活化的T淋巴细胞生长受抑,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对RA有一定的疗效。

LEF是一个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唑类免疫调节剂,口服后经肝脏和肠壁细胞的细胞质和微粒体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M1),通过M1在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作用机制包括:(1)抑制嘧啶的从头合成途径,从而影响DNA和RNA的合成,使活化的细胞休眠在细胞周期的G/S期交界处或S期。(2)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和细胞的黏附,LEF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表达,减缓粒细胞进入关节和减少局部巨噬细胞的数量,而不影响人粒细胞的吞噬作用;(3)抑制抗体的产生和分泌,M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还可直接抑制抗体的分泌。(4)体内外试验表明A771726增加静止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产生,抑制炎症前IL-2水平、细胞表面IL-2受体和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具有抗炎作用。

全文阅读

昆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摘要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能与体内参与各种调控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动态平衡,调节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该文就近几年来关于昆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昆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免疫调节

中图分类号 R9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45-01

Roles of Insect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in Immunomodulation

YANG Wei-ke DONG Zhan-peng CHEN An-li LIAO Peng-fei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and Apicultur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engzi Yunnan 661101)

Abstract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Serpins)are widely distributed protease inhibitor superfamily,which could restrict each other with serine proteases(SPs) mediating crucia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to form a dynamic and regulate many important life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sm.In this paper,we mainly discussed the progress on immunomodulation of insect Serpins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insect;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immunomodulation

全文阅读

高效免疫调节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 要:目的:观察高效免疫调节剂(HI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HIS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HIS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S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

关键词:高效免疫调节剂;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生命和健康。宫颈癌的治疗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如何纠正宫颈癌患者的整体免疫系统恢复到正常和协调上来,恢复机体的免疫监视,防止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宫颈癌治疗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采用多价疫苗组成的高效免疫调节剂(high-efficiency immune modulators, HIS),制备成含药血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HIS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 材料

1.1 动物及细胞株

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g,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03,动物合格证号:43004700003244,级别:SPF级)。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研究所购进,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传代培养。

1.2 药品和试剂

胎牛血清(Gibco,10099-141)、1640培养基(Gibco,12800-058)、0.25%胰酶(Gibco,25200-056)、MTT Formazan(Sigma,M2003-1G)、PI Annexin Ⅴ apoptosis detection kit(美国BD公司,3018688)

全文阅读

单磷酸阿糖腺苷加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比较评价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及免疫调节剂等疗法对乙型慢性肝炎的确切疗效。方法:对106例乙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使用5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单用Ara-Amp13例;Ara-Amp加乙肝疫苗22例;Ara-Amp加胸腺肽17例;Ara-Amp加干扰素片9例;基础保肝治疗如能量合剂肝利欣等45例。结果:各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ra-Amp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肯定,各治疗组间相比较发现,合用胸腺肽或乙肝疫苗组疗效好于单用Ara-Amp和Ara-Amp加干扰素。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免疫调节剂;乙型肝炎;HBV-DNA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5-075-02

为比较评价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及免疫调节剂等疗法对乙型慢性肝炎的确切疗效,我们对106例乙型慢性肝炎随机分为5组,分别使用五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对乙肝病毒标志 HBeAg,乙肝病毒HBV-DNA的影响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均为我院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住院患者,依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迁延型肝炎28例,慢性活动型肝炎69例,肝硬化9例。全部病例HBsAg、HBeAg均阳性,其中有74例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均阳性。男73例,女33例,平均年龄43.8岁,平均病程4.7年。

1.2 观察指标

全文阅读

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中晚期住院梅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中晚期住院梅毒患者的原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梅毒患者141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驱梅组,驱梅组68例梅毒患者采取常规驱梅治疗,联合组73例梅毒患者在驱梅组的基础上,采取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包括(RPR、TP-IgM)检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联合组Ⅱ、Ⅲ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5.71%;明显高于驱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梅毒;苄星青霉素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1-0045-03

梅毒为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常见性传染疾病,近年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除损害皮肤黏膜,还可累及器官,造成多脏器损害,危害极大[1]。临床上部分中晚期梅毒患者经过常规驱霉治疗,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治疗困难。经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免疫调节剂辅助常规驱梅治疗可提高梅毒抗体检测转阴率。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梅毒患者,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中晚期住院梅毒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梅毒住院患者141例,随机分成两组,为联合组和驱梅组,联合组73例,其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23~45岁,平均(33.8±9.1)岁;其中Ⅱ期梅毒59例,Ⅲ期梅毒14例;驱梅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5~46岁,平均(34.1±8.8)岁;其中Ⅱ期梅毒57例,Ⅲ期梅毒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全文阅读

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常规驱梅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对二期梅毒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二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驱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驱梅治疗基础上给予免疫调节剂治疗,随访患者治疗3、6、9、1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常规驱毒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二期梅毒;预后影响

随着目前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梅毒患者发病人数也逐渐增多。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1]。主要通过传染。本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所有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梅毒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危害极大[2]。现在,研究发现免疫调节治疗能改善二期梅毒患者预后。现将我院收治的9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二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入选者均经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实验确诊为二期梅毒,排除青霉素药物过敏、既往梅毒病史或驱梅治疗史、其他性传播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治疗前根据试剂及仪器的标准操作说明测定外周血RPR、TPPA、TP-IgM均为阳性,HIV测定结果为阴性。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5~58岁,平均(37.8±1.2)岁;病程5d~2个月,平均(25.2±3.6)d;RPR滴度为1:8~1:126。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3~55岁,平均(37.2±1.5)岁;病程5d~3个月,平均(28.2±3.9)d;RPR滴度为1:9~1:126。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驱梅治疗,具体如下:肌肉注射240万U苄星青霉素,1次/周,4周为1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具体如下:口服甘露聚糖肽,10mg/次,3次/d,4周为1个月。每组三个月复查一次RPR、TP-IgM,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继续原方案治疗。

1.3疗效判断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复查外周血RPR、TP-IgM,RPR、TP-IgM复查结果爵位阳性时判为痊愈,RPR滴度降低4倍以上者判为显效[3]。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全文阅读

口服中药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选择促进色素生成的中药组成方剂,观察口服中药复方加免疫调节剂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72例门诊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7例,中药方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日2次,卡介菌多糖注射液2ml肌注,隔日1次;对照组85例,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日2次,卡介菌多糖注射液2ml肌注,隔日1次。两组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5.1%,对照组显效率为4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94.1%,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及具有致色素作用的中药配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白癜风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药;他克莫司软膏;卡介菌多糖;白癜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8-1396-03

白癜风为一种色素生成障碍性皮肤病,皮损处黑素的生成减少或消失。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降低可使黑素生成减少。离体及动物实验发现某些中药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并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颗粒形成[1-3]。目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4]。本文选择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及对动物致色素作用的中药,组成中药复方配合免疫调节剂(即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卡介菌多糖注射液)肌注治疗白癜风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172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均为我院2004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患者,其中男104例,女68例,年龄16~68岁,平均33.5岁,病程3个月~20年。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7例,其中散发性46例,局限性41例;进展期45例,稳定期42例;对照组85例,其中散发性42例,局限性43例;进展期44例,稳定期4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白癜风分型及分期、皮损严重程度及部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皮肤病学组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草案)(2003年修订稿)[5]进行分型及分期。

1.2排除标准:①近2月内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紫外线及光感性药物的系统治疗和外用治疗;②对他克莫司药物有过敏者;③伴有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等;④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