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梅州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就梅州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85-02
1.梅州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博大精深的文化。 梅州历史悠久,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自古为人文秀区,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造就了丘逢甲、黄遵宪、 宋湘、丁日昌、张弼士、李惠堂、、曾宪梓、林风眠等一大批中国著名人物;孕育了23名梅州籍两院院士、227名大学校长、474名将军。梅州客家历史源远流长,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梅州是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有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的客家围龙屋、客家山歌、广东汉剧、花环龙、埔寨火龙、席狮舞、五华提线木偶等一批国家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梅州市共申报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381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4项;梅州市还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7个;梅州市申报公布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1个,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29人、市级67人。此外,梅州还有千年古刹灵光寺、万福寺、神光山、千佛塔等著名的宗教文化圣地。
1.2 丰富多彩的客家菜和客家小吃。客家菜属于粤菜的三大流派之一。客家菜的特点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讲究鲜嫩;突出主料,原汁原味;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讲究搭配,讲究效用,多用药材调理阴阳,清降补泻。 梅州客家菜品种丰富,特色名菜有:客家盐h鸡、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 、酿苦瓜、客家盆菜、、开锅肉丸、客家娘酒鸡、客家咸菜焖猪肉、客家萝卜丸等;梅州客家特色小吃有:客家腌面、蕉岭三及第汤、清明{、、发{、味窖{、百侯薄饼、大埔算盘子、仙人{、笋{、丰顺捆{等。客家美食是吸引外地游客的最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1.3 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 梅州历史悠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客家传统民居类型多样、民间艺术和民间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客家传统民居有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和中西混合的骑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著名的客家民居景点有:南华又庐、故居、长乐学宫、丘逢甲故居、花萼楼、承德楼、石寨土楼和花螺墩围屋等。代表性的客家民间艺术有:客家山歌、广东汉剧、木偶戏、平远船灯、兴宁杯花舞、鲤灯舞、丰顺埔寨火龙、花环龙、席狮舞、大埔广东汉乐等,其中,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调优美,歌词通俗易懂,在客家地区广为传唱。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元宵节"闹元宵"、正月二十"补天穿"、端午节挂葛藤、六月六敬公王、七月半"扛仙师"和年底入年挂等;现代节庆活动主要有:梅州客家山歌旅游节、梅县金柚节、平远脐橙节、丰顺温泉文化节、大埔汉乐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是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
1.4 古村落资源丰富。 古村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大量古建筑,古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梅州历史悠久,古村落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梅州认定的省级古村落达46个,中国古村落5个。梅州古村落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已开发利用有: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蕉岭县南礤镇石寨村和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枰村等。
1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创农业农村新经济增长点.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有利于带动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
(2)有利于社会财富转向助推农村发展.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助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农民就地就业加快脱贫致富.
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和扩大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加快信息、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源向农村的流动,使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同时,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增加收益,为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有助于促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月11日,在第十六届苏州太湖梅花节暨第十一届“太湖之春”旅游月开幕式上,上海越剧院王志萍、上海京剧院唐元才、无锡锡剧院小王彬彬等三位梅花奖得主欣然表演自己的经典曲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王志萍是上海人,她演唱了《年年梅花绽放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每年都会与小姐妹相约苏州太湖赏梅胜地,而她与梅花的深厚情结,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她对梅花是一种敬畏的感情,因为梅花是戏曲演员心目中的“图腾”。
太湖梅花先天下,早春“踏青赏梅”是苏州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太湖梅花节一直是苏州旅游节庆活动开年的重头戏。今年第十六届苏州太湖梅花节以“梅开五福,醉美太湖”为主题,同时拉开第十一届“太湖之春”旅游月序幕。
苏州太湖梅花节已连续举办十六届,从单一的传统观光发展为以传承梅花清雅秀丽、品行高洁为主线的文化之旅。从《探梅雅集》、《碧螺堆雪》主题国画展、昆曲《孤山梦》演出和“文化名家·太湖论梅”再到今年的梅花奖得主现场演绎,诗会、花道、论坛……“太湖梅花节”已成为认知、感悟、诠释太湖梅花的品读者。太湖梅花延伸出新太湖文化,展示着苏州太湖面向未来的开阔境界。为期一个月的“太湖之春”旅游月中,融合光福香雪海、金庭林屋山两大赏梅胜地的特色主题活动,推出“踏雪寻梅”、“旅友探梅”、“灯下赏梅”等品赏活动,以文字、图片展示苏州太湖梅花神韵,吸引文人墨客、摄影爱好者一起踏春赏梅,共同探寻梅花的“色、香、味”。
苏州太湖是上海人最喜欢的度假胜地之一,每当双休日,上海牌照的私家车成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一大亮点。今年苏沪两地再度携手,举办盛大的第十六届苏州太湖梅花节暨第十一届“太湖之春”旅游月上海推介会。本次推介会受到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各大旅行社的支持,90余家旅游社热情参与。主办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还在苏州市举行“走进社区∞宣传活动,沧浪区、金阊区、平江区等59个社区的市民踊跃参与,在第一时间与龙年梅花亲密接触。在开幕式上,记者见到兴致勃勃的朱女士,她是一位文学爱好者,赏梅、爱梅、写梅是她与梅花的今生约定,而梅花节活动也成为她关注的焦点。
得知梅花节开幕的消息,众多游客前来先赏为快。2月11日当天,金庭林屋山梅海人头攒动;甚至有的游客是从东北、山东等地赶来的。早春梅花还只是星星点点,看不到雪满枝头的盛况,远道而来的王先生并不感到遗憾,这里的民俗风情表演让他领略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感到不虚之行。
在本届梅花节上,还推出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自驾太湖行》手册和“玩转太湖旅游优惠年卡”。《自驾太湖行》手册风格清新,方便携带,以图文并茂形式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景区游览、交通线路、酒店住宿、娱乐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简约介绍,重点推荐了太湖景观、旅游活动、特色美食、旅游商品。拥有“玩转太湖”旅游优惠年卡,游客可在林屋洞、香雪海、牛仔风情度假村等19个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享受5-8.5折的优惠折扣。
本届梅花节根据游客的不同需要,推出林屋梅海、光福香雪海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赏梅线路,主要赏梅景点准备了盆景展、猜灯谜、丝竹赏梅雅集等曲艺演出活动,将传统“赏梅之旅”与“春季体闲之旅”融为一体。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千百年来,梅花的冰肌玉骨、淡雅风姿已被演绎成独特的梅文化和梅精神。太湖梅花先天下,第15届苏州太湖梅花节暨第十届“太湖之春旅游月”于2月19日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举行。
作为名城苏州早春第一节庆品牌的苏州太湖梅花节,也是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最具影响力及品牌效应的旅游节庆之一。今年的太湖梅花节以“传承梅花精神、弘扬太湖文化”为主题,注重将传统的“赏梅之旅”与“文化之旅”、“春季休闲之旅”融为一体。今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继苏州太湖梅花节之后,还将有20余项节庆活动在兔年唱响,高水平打响“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品牌。据介绍,去年该度假区各类主要节庆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180多万人次。占全年接待游客总数的30%左右。
梅艳芳菲,太湖春早
中国历代文士对梅花情有独钟,用梅花来寄托傲世清高的思想情操,吟咏梅花的诗词数不胜数。白居易、林逋、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名家都写有脍炙人口的梅花诗。唐代名臣宋灏有“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于君子之节”赞语。宋朝卢梅坡有“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意境清新,把梅雪争春写活了。而主席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梅是报春的使者,默默无闻地奉献人间。
梅花不畏严寒,傲雪而开,玉洁冰清,品格高尚,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梅花精神,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梅花五瓣,又是“五福”的象征。苏州环太湖地区植梅有二千多年历史,“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赏梅佳地,无数海内外游人醉倒梅丛中。
苏州太湖最著名的两大赏梅区是林屋梅海和光福香雪海。林屋梅海为中国最大赏梅基地,是中国梅文化活动中心,驾浮阁为赏梅最佳处。环绕林屋山,数千亩梅林连绵不断,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至二月二十为赏梅的最佳时节。登临林屋山,放眼望去,山下近3000亩梅海,白浪翻滚,凝若积雪,蔚为壮观。
光福香雪海享有“香雪梅花甲天下”之誉,赏梅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乾隆皇帝曾六度赴香雪海赏梅踏春。香雪海梅花品种繁多,以千叶重瓣白梅为主,红梅、绿梅、紫梅、墨梅等相互映衬。花开时漫山遍野,回环数十里,花光映照,暗香浮动,仿佛身临香国仙境。另外还有三种稀世品种:开花早、花期长的“朱砂红”;相对其他品种多盛开10天的“送春梅”;花蕊特别多,在梅花怒放的时候,恰似满天繁星的“满天星”。
苏州太湖度假区还有多处赏梅地点,如西山缥缈峰、绿光休闲农场等。每年梅花盛开时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私家车常常排起长龙,游客们兴致盎然,“农家乐”则让当地农民喜上眉梢。
[摘要]引导学生选好课题,确立研究目的,是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难点和关键,我在《绿色梅州之旅游梅州考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重点从激发学生兴趣,选择可操作的课题、注重社会价值、明确研究目标、分解主课题,设立子课题等方面来指导学生选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活动的顺利完成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绿色梅州 旅游梅州 选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32-02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开展的对自己生活的全部范畴所涉及的社会现象认知、体验、探索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式的综合课程,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好课题,确立研究目的,进行可行性分析,是活动的关键。是指导研究实践,总结反思,达成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万事开头难”,这一实践活动的瓶颈,如何来打开?下面我就结合《绿色梅州之旅游梅州考察》研究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方法,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想。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老师提出课题方向。适当缩小筛选范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学习、生活和社会中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主题。让学生感到活动的主题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智慧和兴趣,从而激发极大的参与欲望。
我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和辅导任务以后,就给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留心生活,积极思考,搜集、记录下你最想研究的问题。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交给班主任,看谁的记录最用心、搜集的信息最有价值。在两周以后的综合实践课上,我组织学生自主交流,学生个个有话说,个个想说,教室里就像过节,样热闹。每个学生都手里拿着本子,三五成群的聊着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千是“反腐败”、“留守儿童”、“迷恋网络游戏”……一个个兴奋的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我大力表扬了他们留心生活、积极思考的优点,并且鼓励他们继续记录问题,养成积累和思考的习惯,为以后发现更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奠定基础。
2月11日,在第十六届苏州太湖梅花节暨第十一届“太湖之春”旅游月开幕式上,上海越剧院王志萍、上海京剧院唐元才、无锡锡剧院小王彬彬等三位梅花奖得主欣然表演自己的经典曲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王志萍是上海人,她演唱了《年年梅花绽放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每年都会与小姐妹相约苏州太湖赏梅胜地,而她与梅花的深厚情结,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她对梅花是一种敬畏的感情,因为梅花是戏曲演员心目中的“图腾”。
太湖梅花先天下,早春“踏青赏梅”是苏州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太湖梅花节一直是苏州旅游节庆活动开年的重头戏。今年第十六届苏州太湖梅花节以“梅开五福,醉美太湖”为主题,同时拉开第十一届“太湖之春”旅游月序幕。
苏州太湖梅花节已连续举办十六届,从单一的传统观光发展为以传承梅花清雅秀丽、品行高洁为主线的文化之旅。从《探梅雅集》、《碧螺堆雪》主题国画展、昆曲《孤山梦》演出和“文化名家・太湖论梅”再到今年的梅花奖得主现场演绎,诗会、花道、论坛……“太湖梅花节”已成为认知、感悟、诠释太湖梅花的品读者。太湖梅花延伸出新太湖文化,展示着苏州太湖面向未来的开阔境界。为期一个月的“太湖之春”旅游月中,融合光福香雪海、金庭林屋山两大赏梅胜地的特色主题话动,推出“踏雪寻梅”、“旅友探梅”、“灯下赏梅”等品赏活动,以文字、图片展示苏州太湖梅花神韵,吸引文人墨客、摄影爱好者一起踏春赏梅,共同探寻梅花的“色、香、味”。
苏州太湖是上海人最喜欢的度假胜地之一,每当双休日,上海牌照的私家车成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一大亮点。今年苏沪两地再度携手,举办盛大的第十六届苏州太湖梅花节暨第十一届“太湖之春”旅游月上海推介会。本次推介会受到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各大旅行社的支持,90余家旅游社热情参与。主办方苏州太湖国家游度假区还在苏州市举行“走进社区”宣传活‘动,沧浪区、金阊区、平江区等50个社区的市民踊跃参与,在第一时间与龙年梅花亲密接触。在开幕式上,记者见到兴致勃勃的朱女士,她是一位文学爱好者、赏梅、爱梅、写梅是她与梅花的今生约定,而梅花节活动也成为她关注的焦点。
得知梅花节开幕的消息,众多游客前来先赏为快。2月11日当天,金庭林屋山梅海人头攒动。甚至有的游客是从东北、山东等地赶来的。早春梅花还只是星星点点,看不到雪满枝头的盛况,远道而来的王先生并不感到遗憾,这里的民俗风情表演让他领略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感到不虚之行。
在本届梅花节上,还推出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自驾太湖行》手册和“玩转太湖旅游优惠年卡”。《自驾太湖行》手册风格清新,方便携带,以图文并茂形式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景区游览、交通线路、酒店住宿、娱乐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简约介绍,重点推荐了太湖景观、旅游活动、特色美食、旅游商品。拥有“玩转太湖”旅游优惠年卡,游客可在林屋洞、香雪海、牛仔风情度假村等19个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享受5-8.5折的优惠折扣。
本届梅花节根据游客的不同需要,推出林屋梅海、光福香雪海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赏梅线路,主要赏梅景点准备了盆景展、猜灯谜、丝竹赏梅雅集等曲艺演出活动,将传统“赏梅之旅”与“春季休闲之旅”融为一体。
摘要: 历史内涵是一个群体记忆与现实认同的基础, 也是地域文化建构的基本条件。河源是赣闽粤边客家大本营中行政建制最早的地区, 在宋以来的客家形成过程中直到了重要作用, 是客家文化的源发区和核心区之一。第23届世客会前后, 河源充分挖掘了自身的历史内涵, 利用学术研究和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建构起了“客家古邑”的文化体系, 为客家世界所认同。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建构; 文化产业; 河源
中图分类号: G249.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3-0102-04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下称世客会)是客家文化建构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这个大会又成为随后的客家文化建构的最大平台。各举办地在大会前后进行各项活动极大的增强了本地“客家”人的“客家”认同, 把地区内几乎能够纳入的资源冠上了“客家”之名, 建构起了“世界客都”梅州、 “客家祖地”闽西和“客家摇篮”赣州等地方文化体系。
作为第23届世客会举办地的河源, 在“客家古邑”文化形象下的地区文化建构亦初见成效, 然而, 如何更为深入和有效的文化建构仍然是河源文化界的最大课题。本文将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这个课题进行思考, 希望对河源客家文化建构有所裨益。
一、 “客”与“非客”: 河源客家认同的困惑
康熙年间, 广东紫金县的《永安县次志》和江西兴国县的《潋水志林》两本地方志几乎是同时出现了“客家”二字①, 这是目前为止学术界能找到的最早的“客家”记载。然而,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客家”并未成为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人们的普遍自称或他称, 即便在最需要表明身份与认同的海外嘉应、 惠州、 汀州和赣州等属的华侨也极少见“客家”称谓。据颜清煌研究, 南洋客家人一开始只有宗亲组织和地缘组织, 并未冠以用 “客家”、 “客属” 的字号, 直到 20 世纪30 年代, 才有新加坡客属总会、 昔加客属公会、 古来客家公会、 泰国半山客公会等组织。
从上世纪30年代起, “客家”不但在学术论著、 报刊杂志中常出现, 也成为一部分人的普遍自称。原因是多方面的, 几次有关“客家”的污名与反污名事件促进了“客家”人对“客家”问题的重视, 而又以罗香林先生开创现代学术意义的客家研究为高峰。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观察到, 嘉应属外迁的人多, “客家”认同的需求亦是最强; 在汕头、 广州、 香港等地, 一批以嘉应属为主的政治文化精英主导了“客家”正名运动, 使梅州的客家认同开展的最早, 扎根最深。解放后, 大陆的“客家”问题停止了争议, 而海外却不断掀起一个个小高潮, 其中以20世纪70年代香港崇正总会创办“世客会”为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梅州人又最早打“客家牌”, 以“客家”认同联系海外华人华侨。1992年, 梅州成功举办第12届世客会, 让梅州人的“客家”认同达到了顶峰, 梅州成为了“世界客都”, 梅州话成为了客家话的代表。随后闽西、 赣南也进行了类似的“客家”文化建构与认同。由此,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一个中国汉族各“支系”中自我认同最强的“民系”(或族群)将自己的文化――客家文化成功建构。对于这样一个事实, 认为所谓“客家”不过是客者们鼓噪起来的万建中教授也不得不承认: 客家文化的建构的确是世界最成功的族群文化的“神话叙事”。 [1]
客家人的形成问题探究
梅州市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
客家院士之热带医学巨星——钟惠澜
广东省文物事业费投入情况分析与预测
略谈类型学在历史时期考古中的应用
印尼首座“客家博物馆”揭幕开馆
梅州成功举办“第二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
河源市新回龙镇明代窑址考察及其工艺特点
自从“走转改”提出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媒体,从业界到理论界,都热烈地予以响应,并且付诸行动。央视在2012年国庆期间大胆推出“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引起社会热议,褒贬不一,但这样直面底层声音的节目形式显然在业界内部引起了强烈震动。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反复提炼,电视界对“走转改”的认识在累积中提升、加深。
梅州台是一个地级市台,践行“走转改”自然和“你幸福吗”、“你文明吗”之类的主题有所不同。市级台践行“走转改”就必须结合实际,立足本土,以共通的精神激发个性的创作。梅州是客家文化之故乡,梅州台决定从这个角度入手,联合各客属地区电视台,共同打造了一档大客家文化类专栏节目――《这里是客家》。
节目形式大胆创新
“走转改”活动的核心是“变”。变作风,变观念,反映到节目上,就是要有创新。《这里是客家》在节目形式上与以前的同类节目有了较大的改变,节目题材的选取不再局限于梅州地区,而是除梅州各县(市)外,还涵盖了闽、粤、赣及广西等客属地区,尤其是梅州周边的客属地区,如惠州、龙岩、赣州等市。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去做节目,才能真正走到基层,转变一个电视台为某级政府服务的僵化思维。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节目的大客家精神,栏目设置了各地区的多名主持人,他(她)们分别使用其当地的客家话口音主持节目,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电视荧屏,使节目更具有当地的韵味,让电视观众更深切感受到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情民俗,同时,还强化了客属地区同行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市县之间的紧密合作,将“走转改”的成果和气氛借助节目合作扩散开去,形成强大的整体气场。客家语拉近客家人
关于方言节目的争论,笔者不作太深入的讨论。但人所皆知的事实是,一个电视栏目的语态关系到它对于观众的亲和力,是其能否走人百姓心中、是否具有观众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改文风”的体现。梅州台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天然地具备重乡情、接地气的特性,无论选题上还是内容上,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包括节目语言的选用。《这里是客家》以客家话播出就充分践行了“走转改”精神,让客属地区的人看到节目后倍感亲切,一下就拉近了观众与栏目的距离。
节目题材取宝民间
截至2012年10月底,《这里是客家》栏目已播出380多期节目,内容包含了客家古建筑、客家美食、客家历史文化名人、客家传统手艺、客家民俗节日活动等。这些节目全是从闽、粤、赣及广西等客属地区挖掘而来,在展示客家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同时,观众们还能感受到客家文化扎根底层、代代相传的顽强生命力。
[摘要]梅州客家文化基地的建设对发展客家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梅州为特色文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概念设计在突出地域特色化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通过整合客家文化、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解决基地整体特色风貌的营造、资源的整合利用、配套服务设施的协调布局等问题,使基地功能更趋合理,地域特色更加凸显。
[关键字]客家文化;地域特色化;特色旅游;绿色产业
Abstract: : Meizhou Hakka cultural base of the buil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of Hakka culture, enhance the cultural and industrial scale, intensive, professional level, to carry forward the fine cultural industries to explore the city cultur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onstruction, Meizhou,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of the citysignificance. The concept design has made some prominent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Hakka culture, natural landscap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solve the base of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outlook to crea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layout of the service facilities, so that the base functions more reasonable, more prominent geographical features.
Keywords: Hakka cultur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special tourism; green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文化归纳起来有:客家话、客家文教、客家艺术、客家文物、客家民居、客家学术流派、客家餐饮、客家服饰、客家习俗等。随着梅州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日益繁荣,城市建设中的客家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但是,目前梅州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建设来看地域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基于此,本文以梅州客家文化基地概念规划为例,对城市重点地区的地域特色化建设进行探讨。
1项目背景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东北的中心城市,是客家人集中居住之地,素有“客都”之称。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着力推动客家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基地所在的东山片区已经具备开发文化与教育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只要全面整合资源,围绕做活山水文章,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基地的建设为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