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教学

美育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教学与美育

美育“是用美的观念和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熏陶、培养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一种教育。”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美育能否得以实施。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学校美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美术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染性,是奠定学生审美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美感、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学科。

在学校美育中,美术教育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体现美育目的的深刻性

郭沫若同志说:“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在这里,郭老师把美育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之。那么学校美育的目的就是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实现分配的人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美术教学正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艺术家邓肯说:“艺术是……人类精神上的美酒……,人类需要它需要水和面包。”美术的贡献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其形象的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优美而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体现美育任务的全面性

美术作为具体学科,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形象性、可感性、物我交流性,因此在校园美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要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地体现着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能力,感受美的事物;提高美的鉴赏水平,欣赏美的世界;按美的规律来培养创造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全文阅读

体育教学与美育

【摘要】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如何挖掘美的因素、实施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使体育教学成为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关键词】挖掘美审美教育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挖掘美的表现形式,感受和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引发学生对美的鉴赏和体验,对于提升体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创设美的情境,用情感、语言、示范和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使体育教学活动成为美育教育的大课堂,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放弃过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尤其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美、塑造美。体育就能帮助我们满足这一需要。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教育,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挖掘体育教学中美的因素

1、人体美 美都是以具体形象来表现的:体育中的美主要是通过人体这种具体形象来表现的。科学而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机体的健美发育,从而获得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姿态,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美的皮肤和健康的气色,使体格塑造得更加健美。这种美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体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肌肉、骨骼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能使人体格健壮,形体健美。身体健美是学校体育中美育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产生对人体美的向往和追求。

2、心灵美 学校体育中美育的功能表现在对学生心灵美的教育上, 内心世界的美, 也称为心灵美。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既不同于政治理论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它主要是通过对体育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从而感到愉悦,从愉悦中受到美感教育。一次高水平、高风格的运动竞赛,实际上也是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课。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根本特点,在于“寓教于乐”。它是通过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激荡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它不是靠说理教育人,而是靠形象来打动人使学生在参与体育和观赏体育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

此外,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教法,运动服装的款式:与色彩运动场地的布置等等,也同样包含了大量艺术美的因素。

全文阅读

美育让学校教育更美好

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以下简称“丽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于2010年9月全面招生,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 280人,教职工144人。学校始终将“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作为育人宗旨,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坚定不移地推进“德美立校”战略,形成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和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目标”的美育模式。

一、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美育仍是学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与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把美育实施途径局限于艺术课程这一狭窄范围有关。针对这一现象,丽湖学校率先出台了《美育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美育、体育教学规章制度》和《美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旨在把美育和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加强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将美育渗透进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丰富美育内涵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丽湖学校以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为突破口,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灵魂,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1.通过“两个机制”与“家校合作”全面推进文明礼仪教育

首先,丽湖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真正达到育人目的。其次,建立健全全员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管理作用,在教育管理中形成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教师成为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岗位责任制、值周责任制,让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树立“自主管理”的意识。最后,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丽湖学校利用“网上家长学校”“校园网”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合作,从而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统一又互补。

2.通过“校本课程”共同奏响文明礼仪教育的欢歌

全文阅读

体育美学教育教学

【论文关键词】体育美育

【论文摘要】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体育的美育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组织与安排、教学场地与器材等方面实施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体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属于社会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从培养人的角度上来讲,体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健壮体格,美育主要是形成人的审美风貌。所以说美是体育的内涵,体育始终与美育联系在一起。体育是育人为健,而健是美的物质基础,美又是健的生动客观反映,健和美两者犹如形和影一样不可分离。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把形体美、运动美、体育美等美育更好地实施于体育教学之中,并通过体育教学这块育人之美的阵地,教育与培养人的形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从而增强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表达美、观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也参与并渗透于体育之中。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使运动者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形成并发展了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2.体育的美育功能

2.1强身健体的锻炼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从形态与技能上完美身体,使人肌肉发达,举止大方,青春焕发,使人体魄健康强壮,体形匀称健美。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美育教育探索

一、渗透美育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变革

数学教学发展为数学教育,是对数学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也是对数学教学“育人功能”的高度评价,无疑是一大进步。数学教育应包括美育教育,这种深层性的认识,早已被教育工作者提出和论证,也被少数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然而,整个数学教学实践中,美育教育还未取得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还未被视为“教学过程”。特别是有的虽口头上承认而在教学中却不去实施,以至数学教学长期跳不出旧有的框架,习惯地把美育教育单纯地看成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学科目,只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特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德育功能,缺乏美育情趣。无疑,客观上削弱了数学的魅力和教育性。

二、数学本身存在着科学美

数学是以罗辑思维为构架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从美学角度看,数学有它自身的美。这种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也可视为形象美与观念美的结合,统称为感性与理性兼备的科学美。德国数学家庞莱说:“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的优雅,是所有真正数学家都知道的真的美感。”未有感受到数学美的人,其实还未步入数学的门槛;感悟到数学的美,才是对数学的奥秘和真谛有所认识和理解。具体说,数学美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1)简洁美。如数学符号与数学公式,用“”表示三角形,用an表示n个a相乘,用S=πr2表示圆的面积公式等,无一不显示其简洁美。(2)统一与和谐美。统一与和谐也是数学内涵的本质特征。从黄金分割,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函数的图象与其解析式中都反映了数与形之间的统一与和谐。(3)有序美。如有序数对、有序数组、多项式的排列及几何图形,方程按本质属性分类,均是有序的美。(4)对称美。如几何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利用对称性添加辅助线,代数中的对称多项式,数学概念的对偶性。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北大方正”“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商标图案都具有强烈的美感。(5)奇异美。数形结合是奥妙的。有些问题,看起来难以解答,但通过特殊的方法,如换元法、反证法等。把问题化难为易,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奇异与灵巧。从而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三、数学教学可创造教学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员和学生都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学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理所当然地包含教学过程对美的创造,即教学美。教学美可分为教学中创设的环境美,学生的学习美和老师表现出来的情境美。情境美应侧重于四方面:(1)语言美。数学教学语言除要求准确精练外,还要求有科学的特点,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幽默感和潜台词,使语言成为打动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2)板书演示美。工整美好的文字,布局合理的板书,正确鲜明的画图,精致的教具和灵巧的演示操作,能直接给学生视觉神经产生美感,达到终生难忘的效果。(3)教态仪表美。教师的教学态度热情亲切,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教师仪表端庄文雅,能使学生心旷神怡,敬仰老师。(4)教学设计美。教学程序安排有节奏感,解决重难点的技巧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类的内容,但每次都不重复,都有新意,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一样内容的数学课,有的教师上的平淡无味,学生讨厌。有的教师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入迷,两者差异,与其说是教学技艺的不同,倒不如说是对教学美的创造力不同,当代数学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与创造教学美。前面说过美不仅是多向的,而且是多层次的,多格调的。不论哪种形式,教师首先由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对教学内容理解深透,运用自如,作艺术加工。其次要有强烈的审美意识,有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平淡的教材中找出闪光点,在三尺讲台上,从语言、板书、演示、教态、教学程序等方面,创造美感。

四、渗透美育教育可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中表现美的内容较多。如何渗透?首先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不能把美育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或平行内容,造成喧宾夺主;二是不能美的内容随意夸大,无限发挥,弄成牵强附会;三是不能无中生有,强硬加工穿插,以至弄巧成拙。所谓渗透,应是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结合,即(1)对数学美的内容要尽量挖掘,选准,作中肯而扼要的点评,引导学生审视、鉴赏。(2)注重创造教学美,从教学各环节来展示美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3)鼓励学生塑造学习美,要求学生规范学习,作为工整,积极上进,形成学习行为美。如果教学中能坚持细水长流的渗透,必然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数学教学渗透美育教育势在必行。其优越性可概括为“五个有利”:(1)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美具有愉悦性,渗透美育教育可使美感对学生产生诱发力和吸引力。学生对数学美的感觉越深,越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追求与爱好,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满足精神需求的自觉行为。变苦学为乐学。(2)有利于贡固所学知识。美具有鲜明性,渗透美育教育能把知识的结构、特色、规律,以直觉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得更形象清晰,理解更透彻。(3)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鉴别美需要观察、对比、想象、分析,概括等心理活动。这种心理过程就是使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得到有效训练的过程。(4)有利于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美育是“五育”之一,关系到人们内在人性和心灵的塑造。美育教育能培养高尚情操,能掏冶感情,净化思想,美化人生,促进良好的行为品德的形式,逐步做到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动作技能,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中去体会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对“美”得到感受和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美好的行为。

关键词:体育教学;美育教育;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72-02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体育和美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对“美”得到感受和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美好的行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觉悟,使学生为实现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明确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创设环境,语言交流,视频展示,让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直观操练,而是心灵的感悟,从而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有益身心锻炼的活动,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好知识。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自身美。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作为美的向导,自身美的修养自然不可忽视。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的思想交流,知识授受,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自身所释放的美就会象“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保持和谐健美,利用自身形体美,姿态美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讲究文明礼仪、仪表端正、富有朝气、教态自然,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尽最大努力以最佳审美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自身展示完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仪表等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服装整洁,而自己衣着不整,灰迹斑斑;要求学生不怕冷,不怕热,而自己缩脖插兜、在荫处乘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实施教学时,组织混乱,语言野蛮,动作笨拙等都会令学生生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生队形队列时,示范动作规范,动作协调、准确、美观。同时也提到了国庆大阅兵的方队,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方队的行列中,正在接受检阅,立即会情不自禁地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另外采取一些相关的游戏来增加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掌握正确动作,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达到整齐优美,深刻体会到体育活动中美的存在。

其次,教学环境美。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获得怎样的印象。合理的组织安排,善于创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所授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用美学的观点来设计场地,使其布局合理、美观。如8字形场地、椭圆形接力场地、扇形投掷区……用各种几何图形和直、曲、弧线组成的图形场地标志线清晰、图形新颖。器材干净整齐,色彩鲜艳,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情操,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因此,我们要多学习美学知识,从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美学中的颜色、线条、图形等美学知识,精心创设、合理安排,给学生增添美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感情,产生积极的效应,实现高效课堂。

第三,教学语言美。教学中使用何种语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也需要语言美,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语言,随便开口、表达不清晰、讽刺挖苦学生,会让学生反感。相反,如果教师口齿清楚,口令宏亮,专业术语简明扼要,经常带有诱发性、引导性、激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往往能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体育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例如,练习实心球时,可以礼貌相邀:“现在,轮到某某同学练习了,请出列。”“大家在练习时,请注意老师讲的动作要领,好不好?”“有没有动作要领不清楚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的错误动作时,应说“某某同学请你注意,这个动作应该这样……而不是……”“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会掌握的”等等,使学生在操场感到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同学之间的鼓励和支持;当同学们进行运动时,不妨对动作优美的同学说:“真不错,继续努力。”“你的动作标准,太棒了!”“你进步得很快,会成功的。”这样会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练习,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更加认真地投入操练,争取更好的成绩。

全文阅读

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归纳起来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美的特点,结合教育原理,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能力。因此,无论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进行教育,都必须首先以形式来感人。没有美的形象,不但无法使人直接感知,更无从给人以情感体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美的形象性特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例如,好的挂图、灯片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应用,都加强了美育的形象性应用。美的情感性,又是美的另一重要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把事物的具体形象诉诸于审美情感,用美的形象激起情感的共鸣,打开欣赏者心灵的大门,使人达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境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用美的形象性感染学生,还要利用生动的情感语言、优美的音乐等手段启迪,诱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但是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情感的产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这就产生了美的另一个特点――“社会性”。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具有着个性和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历史和阶级形成的,美的社会性不但体现在生活美和艺术美之中,也体现在自然美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越来越丰富,审美活动也多面化。开始的时候是追赶时代的潮流,逐步形成了个性比较强的、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这一点在近些年来时装、装饰设计、音乐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了解了美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正确地运用这一点,并结合教育原理正确施教。

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审美教育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我们的要求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做到有机地结合,即高度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空喊口号,是没有力量的。审美教育也是如此。尽管教师讲得怎样天花乱坠,思想性极高,但拿不出好的作品、好的证据来证实你所讲的内容,学生是不认可的。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些内容,让思想性自然融于艺术性当中,使二者浑然一体,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渗透于教学当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消化、感受,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好的教材、作品,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教材。但有的作品思想性不尽人意,却是艺术上的代表作,也是可以适当借鉴的。这里教师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因为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析能力,如不加以引导,很可能误人歧途。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当中,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但引导其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还要为其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为了满足青少年们对于生活的多方面要求,审美教育不应当按照一个调子刻板的进行。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例如,在欣赏《格尔尼卡》一课时,学生们并不认为这幅作品是美的,甚至有些同学认为那是信手涂鸦,很可笑。针对这一状况,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格尔尼卡》时代背景的录像片,结合讲解,使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看着对小镇格尔尼卡的疯狂屠杀,与作者毕加索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此时,我适时引导,我国人民也曾遭受同样的遭遇,去过大连的同学们一定都知道旅顺口大屠杀,日本侵略者无情地杀害了我们的同胞,从而引导学生对格尔尼这幅作品产生共鸣。回过头再看这幅作品,结果可想而知。在这里,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善与恶、美与丑、真理与背叛都一目了然。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就不会理解作品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艺术不单单用于欣赏,艺术更是为生活服务的。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认识、情感的统一,在审美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美育中的认识,总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而且认识又为加深情感的体验服务。一个没有音乐和美术理论修养的人是体会不到音乐和美术的奥妙的。一个懂得音乐的人,会被《二泉映月》的凄楚旋律感动得流泪,而不懂音乐的或音乐感知能力较差的人,却漠然视之听而不闻。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情感和认识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情感也是人个性表现、创造活动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创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全文阅读

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

摘 要:美术课的设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一,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面向全体学生;其二,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从欣赏、工艺、绘画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美育与智育共进,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美术教学在古希腊的教育里就被列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课的设置在我国也有久远的历史。即使是重理轻文,一度把音体美当成“小三门”的时候,美术课仍然顽强地立于学校课程之林,原因就是它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通过多种多样具有美感形式的教育手段和途径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美术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形象的具体性、直观的生动性、感情的愉悦性。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不是为升入专业美术学校,而是经过有成效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智力和非智力诸因素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

展。这是一种审美素质的教育,它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面向全体学生;其二,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现行美术大纲的试行,可以在美术教学中从欣赏、工艺、绘画三大课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如在德育方面:欣赏一下《江山如此多娇》,那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观景物,那大气包举气象万千的绮丽风光,不正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吗?欣赏一下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那朴拙雄厚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不正能引起青少年爱国之心的冲动和民族自豪感吗?

欣赏美术作品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为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艺术实践才能对美术创作和审美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联想与记忆、直觉与思维、题材与形象、再现与表现、模仿与创造,情感的注入、对比、协调、平衡、呼应联系、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艺术法则、艺术趣味和艺术个性等许多问题有切身的审美体验。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这些体验作用于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多种心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判断水平。

审美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塑造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好的美术作品的审美,同时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也能从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画家的想法及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这些对作品以外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全文阅读

教育美学和美育视野语文教学的实践

内容摘要: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和“中国美育2.0高峰论坛”的举办,各个科目承担美育职能的学科融合趋势逐渐清晰。同时,不同于其他学科只能用教育美学来指导教学活动进而营造美,语文学科的课文本身就有美蕴藏其中。本文第一部分借助何其宗先生的观点对“教育美学”和“美育”的概念进行辨析,然后结合席勒、佛洛伊德、童庆炳的观点,分析得出语文教学可以对二者进行融合的结论。第二部分从外在的教师语言建议和内在的教学设计建议两方面,结合学科特性、文学理论、教学理论提出对“用美的手段教美的内容”的实践建议。

关键词:教育美学;美育;文学理论;语文教学

两个世纪以前,席勒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强调了审美对构建完整人性的重要作用。如今的美育已经发展并升华出了教育美学观。学界在对这一概念的探讨中,不乏学理的分析,然而对实践层面的研究却仍然空缺。本文将论证语文学科教学对于教育美学和美育结合独特优势,并聚焦语文教学给出实践层面的建议。

一.教育美学和美育视野

早期美育仅仅将艺术作为教

育内容,即“借美育人”。而后期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美育观转向教育美学观,提出在课程目标等一切教育环节中创造美,真正成为了“立美育人”。

(一)早期美育观“借美育人”何其宗先生认为:“美育的研究对象关注的是如何运用自然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归根到底它是研究如何‘借美育人’”。它要求我们“借用”美的事物进行教学。

(二)教育美学观“立美育人”

全文阅读

化学教学与美育

美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不仅是存在于文学艺术、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之中,而且也体现在实验性及逻辑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化学之中。化学中的美是一种科学的美,是一种和谐、严谨、直观的美,我们应努力去发现它们。化学中的美育就是要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和进行化学教学,它就是高效创新教学中的“催化剂”。化学在教学中应做好美育,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老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也是参与者,一个优秀的老师在教学中应用优美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创造出美的意境、和谐的气氛,并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美育是由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学书简》中提出来的,它指“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客体。化学教师不仅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科所呈现的美加以阐释,而且教师自身要不断展示美、创造美,使学生既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得到审美,情操得以升华。

二、美育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熏陶,启迪聪明和智慧,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化学中的美,这样才能促进人格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美育是贯彻普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迎接新世纪的必然要求。

三、化学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有技巧。若把美育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课堂语言应讲究艺术,力求语言美、意境美;叙述过程要清晰完整、亲切动听,化学术语要准确无误,表达化学规律要简练准确、说服力强;演示化学实验要操作正确、现象明显、设问到位,说明现象要机智风趣、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样,在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中都渗透着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就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美育即审美教育,作为审美客体在化学学科中是普遍存在的。美育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各种美:不同物质的不同颜色、形态,如淡黄色的氯化铁中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时就立即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显示出一种直观的美;元素周期律反映了元素之间随核电核电荷数的增加,其性质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显示出一种和谐之美;小如珍珠、玛瑙的晶莹宝贵,钻石、宝石的璀璨夺目,各种物质的斑澜色彩、美丽光泽,大到石笋、钟乳石的鬼斧神工,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地大物博,它们既体现了自然美又蕴含着科学美;许多物质的合成、化学规律的发现,以及化学物质在社会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都展示了学科的社会美。紧紧抓住这些美加以展示或描绘,既可加强教学直观性、激发求知欲,又可启迪思维、愉悦心灵。从钻木取火到飞向太空,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试管婴儿,从炼丹术到人造金刚石……正是化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此,化学教学不仅要渗透美育,还要运用好美育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