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审美 美学 设计

[论文关键词]:设计 人 美

[论文摘要]:美是博大精深,见仁见智的。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认识,即使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事物可能都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被称为绝对美,美也不是相对的,因为美没有定义,也没有比较级。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美也不是丑的对立面,人们赋予事物的定义其实只是个人喜好,欣赏或讨厌。喜欢的便称之为好的美的,美与设计关联时,通常所谓的设计师要赋予产品“美”,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消费者欣赏。

一.美学与设计

美没有定义,几千年来,美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什么是美,于是就有了美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以及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美学与设计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全文阅读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全文阅读

浅谈设计美学

摘要: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感叹一些事物的美,对设计之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背景促使我们形成对设计美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设计美学观,只有明确了设计之美何在真正把握创造设计之美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观,才能去探索更高深的设计、从事设计领域的研究、做出更完美的设计,让人们的生活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美学观;设计;前瞻性;精神反思;生态设计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感叹一些事物的美,我们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背景促使我们形成对美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美学观,当美学进入设计艺术的世界时,它就是设计美学了。

设计艺术的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它是美学原理在设计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其研究对象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即以人与设计艺术的审美关系为核心,一方面研究人在进行设计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另一方面,研究设计艺术如何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设计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首先,一个美的设计既要看到历史又要看到未来。一个好的设计点来源于对生活的敏感发现,也许我们感觉身边的产品已经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但是我们不能停止对更好的产品设计和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更,我们的生活应该朝着更加舒适美好的方向迈进,因此一个美的设计既要有历史延续性又要有时代前瞻性,这个设计要能从历史中吸取传统的精华,从当下找寻出未来的趋势,一个美的设计既要看到历史又要看到未来。

任何设计都不是凭空而生,即使是超前的概念设计也是在未来年代可以实现的设计,设计都是有其多方位的立足点的,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种完全脱离现实的产物可以成为艺术,但是不能成为设计。在我们忙于寻找创新点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从我们的文明古国中吸取一些精髓,回归人性的本初也许就是我们在未来的渴望。原研哉曾经说过:“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其次,美的设计要能给我们带来精神感动,带来对生活方式的反思。

美的设计也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体,它一方面从外观给我们一个美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从使用中带给我们精神感动。因此美的设计不但要外表美,更要心灵美,并且它不会带给我们精神上的负担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提到:“解决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到,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能带给我们精神感动和心底感触的设计应该是最接近人的本质和本能的东西,发觉人最本能的东西,不是让人学习使用“设计”,而是让设计自然而然的融入,不带困扰和无奈的服务于人,一个贴近人的本能的设计对生活的影响就像春雨润细无声。单单让人觉得好用的设计并不是最好的设计,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和对事物反思的设计才能让人真正留恋。李厚泽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提到了”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指出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由于对事务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沉淀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设计美也是如此,美的设计能带给我们不同于一般的想象的沉淀和情感的共鸣。

第三,生态设计之自然的反思。生态设计不是老生常谈,也不只是为了显示设计意识而给产品贴的标签。因为人类的设计创造带来了人们生活和物质财富的不断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灾难;当然,很多问题并不是设计者们直接造成或能控制的,一直有事在专业范围内都无法加以认识和判断,但是现代设计需要我们参与到生态设计中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必备的设计能力。

全文阅读

我的设计美学观

[摘要]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应该是一个最美的平面。或许也可以说,它的每个角度都会是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人们不可能用作画的方法来设计建筑,虽然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方式不同,但我们可以从视觉经验中发现它们的许多美好之处。

[关键词]美学观点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91-01

一、我的设计美学观

通过对设计美学这门课的进一步学习,我对美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自有了生命起,人们在潜意识下就有了对设计的简单概念,而且都围绕着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下更好地诠释“美”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而质量的提高应该满足很多方面。美的设计不应该拘泥于形式,更应联系到精神、文化。这样社会的脚步才会走到当代,历史才会逐渐衍变到今天的各种形式。

在艺术设计中,从一开始就创造了独特的美学意识。当今的设计美学是一门融入建筑、平面等多个学科的最终的体现,体现了多个学科的主观与客观的完美即统一。设计美学的思想不仅仅表现了形式的美感,最主要的是保留的历史意义和设计观的价值。

(一)纵向思考

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设计美学时刻在经历着各种衍变和流派的洗礼,我们也很难去评论哪种风格是最优秀的,这些风格和流派都因人而异,每种风格都对设计的“美”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我认为也都是从一个简单的平面而引发的思考。每个人对“设计美学观”的理解是什么形式的,决定着你的设计将成为什么样的风格。因为,每种风格或者是流派都是在当时的时代下所诞生的,他们创造了最符合当时人的社会品位的物质。倘若我们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话,我想他们就是“美”的设计的代言人。或许,正因为如此,设计只是经典,而却不能成为永恒。因为艺术永远包含着设计,所以我们说艺术才是永恒的。但是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东西。它既能表现某一时代的精髓,又在阐述着这个时代的背景。进步永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再提高,早些的设计总会被科技、文化的和新意识的思想所更新,从而走上新的设计舞台。

全文阅读

美术设计教学民间美术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全文阅读

美学室内设计

[论文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审美环境艺术当代

[论文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全文阅读

设计美学研究

一、形式美法则分析

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这段漫长的时期中,我们的先人不断地创新,改进生产工具,引领社会的进步,创造着新的历史,新的未来,美学也在其中悄悄产生。

最早从远古人用石头作为项链戴在脖子上开始,到现今琳琅满目的商品。美学的发展经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转化。也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的美学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八卦图就是运用美学的原理。对称、均衡、和谐、统一,富有动感。这是一款经久不衰的标志设计。八卦图同时也富有中国特色的寓意。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来源有两个: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八卦图即为表示八卦方位的图形符号。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

二、中国传统纹样中的设计美学研究

中国传统的纹样可以从中国传统建筑说起,我国历代帝王都通过建设宫殿以显示其伟大,地位的崇高。宫殿的建设不仅有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设计,而且还有风水师、画师的指导,每一个屋檐,每一个房间的布局都充满了讲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从北京的故宫看到明朝帝王的奢华生活,彩画有图案,地砖有图案,家具有图案,图案无处不在。拿彩画举例就分很多等级,最高的是龙凤和玺彩画,他们也有各的意思。就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的图案分析――有祥云,代表吉祥和驱邪的意思。

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每一个纹样的分布,上到房檐,下都台阶围栏的设计,对称统一。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三、纹样转化成为建筑的案例分析

全文阅读

手机的设计美学

前言

工业设计角度的设计美学,把审美作为产品的一种功能规定,要求产品达到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要求及精神满足,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设计美学把人、产品、环境的关系作为考量的中心,由于人的需求的多层次,决定了产品的设计需求的多层次。

以手机为例,手机属于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造型多样,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快。手机的设计美学涉及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手机的功能美、人机和谐美、形态美、工艺美、材质美等。本文将手机产品设计美学的研究,结合消费者的注意力顺序为阐述顺序,由视觉注视到功能体验,分别从装饰美、形态美、材质美、人机和谐美、功能美阐述手机产品的设计美学特征。

1、装饰美

目前智能手机造型风格多为简约,手机产品的装饰美被大幅度的削减,于是,色彩便成为手机产品中最大的、最能吸引消费者的装饰美元素。同时,在手机产品的色彩设计中,色彩作为视觉符号,具备不同的情感,并传递不同的语言信息;同时色彩在手机产品中还可以作为区分消费群体的标识,在装饰手机的同时,吸引不同类别的消费群体。黑色高贵神秘,具有力量,主要针对主流商务人士;白色经典清新,中性唯美,主要针对时尚群体;粉色、紫色轻巧高雅,神秘浪漫,主要针对女性用户;个性化色彩,如:玫瑰红、宝石蓝、柠檬黄、橄榄绿、小米橙、金属银,个性鲜明,标新立异,主要针对新潮时尚群体。

在视觉上,手机色彩是最能使用户从相似造型的手机产品中识别出的元素。特别是目前智能手机造型风格多为简约时尚风格,雷同程度高。个性化的装饰性色彩是最能使某款手机产品从相似的手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元素。

2、形态美

手机产品的形态美是消费者选择手机产品时的重要因素,出色的机身整体感,协调的机身比例设计,色彩搭配设计可以使手机在消费者眼前一亮,优秀的形态美能够进一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全文阅读

浅谈设计与美学

摘 要:设计从旧石器时代时期就已存在,远古的先人们最早的创作动机是为了生存,他们用双手创造出斧形器、尖状器等用来打猎,接着又出现了骨针、投矛器等,逐渐衍生出壁画、首饰、雕塑等艺术品。人类最初的创造不是美或不美,而是由生存所决定,但由形状变成装饰物时,此时的创造,就出现了审美。

关键词:设计;美学;审美意识;传统文化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设计无处不在,随着社会与生产水平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商品只具有使用价值,所以审美对于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设计的概念以及来源

设计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如果追溯它的起源,必须从h古开始。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中,远古的先人们为了生存,将石头打造成某种工具时,设计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设计始于远古,兴起于欧美19世纪中叶,设计又被称作“平面设计”或“图形设计”等,是美术设计的延伸。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网络媒体为主导的各种电子科技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和革命性的体验。而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信息化的社会,这些传媒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而人们对于商品以及传播媒体的要求也就越来愈大。

二、设计与审美的发展

每个时代,每个朝代的审美观都是不同的,它并不由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而决定,而是取决于当时的精神文化。

全文阅读

审美美学设计管理

[论文关键词]:设计人美

[论文摘要]:美是博大精深,见仁见智的。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认识,即使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事物可能都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被称为绝对美,美也不是相对的,因为美没有定义,也没有比较级。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美也不是丑的对立面,人们赋予事物的定义其实只是个人喜好,欣赏或讨厌。喜欢的便称之为好的美的,美与设计关联时,通常所谓的设计师要赋予产品“美”,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消费者欣赏。

一.美学与设计

美没有定义,几千年来,美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什么是美,于是就有了美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以及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美学与设计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