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体数字化

媒体数字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化的新媒体

展场外 高谈阔论

本届BIRTV展览的举办期间,在展场外不远的北京皇家大饭店同时举办了“第二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在这个高峰论坛上,对于地面电视和手机电视的标准进行了一番讨论,诸多有分量的参与者,更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做了题为《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演讲,演讲指出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全系统的数字化,重点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内数字化;有线电视数字化;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地面无线电视数字化的任务是按照国家标准制定总体规划和技术政策,制定完善技术标准规范:首要任务是系统转换,数字化同播现有模拟节目,确保广电公共服务,现有非国标试验系统全部转换到国标系统;逐步开展数字广播(DAB)试点工作。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张大钟在会上做的报告题为《上海文广的数字新媒体实践与创新》。在其报告中,利用了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来说明互动能力与内容选择的特性:大量年轻用户正从传统广播电视终端前面离去,年轻人的媒介消费时间的总量并不少于中老年人,可是他们的注意力与老年人不同。其中,手机电视,下载类内容受到欢迎,周点击比例为:点播6 30%,直播14 80%,下载7890%。用一句话说就是:“无聊消费”在手机电视中得到很好体现。

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庆华介绍《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具体介绍STiMi技术和CMMB标准体系。

展场内 搭台唱戏

在本届BIRTV展览上,几乎整个7号馆,都被这些新媒体所“霸占”。

CMMB(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标准无疑是希望成为未来手机播放电视节目的行业标准,所以,在7号馆的7003展台和7002展台,CMMB组织大唐,首信等CMMB设备制造商,共同搭建了展示CMMB技术及应用的展台,尤其是7002展台,是专门的数字新媒体体验区,让观众能够第一时间的体会到数字新媒体的魅力所在。

全文阅读

数字媒体的演化

“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

近期上映的《变形金刚4》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津津乐道的话题:截至本文发稿前,《变4》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要下映,其在中国内地能否突破20亿人民币票房的话题被热议;此外,作为一部好莱坞大制作,《变4》招徕了众多的(中国)品牌植入,片中蛋白粉、矿泉水、牛奶、汽车、白酒、饼干、鸭脖横飞,令影片毁誉参半。

这种体验我们在电视里也经常碰到,春晚的植入广告现在已经越来越肆无忌惮,尤其无法忍受的是,现在他们居然“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

网站、数字告示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也越来越有被“玩坏”的趋势,标题党、软广告、硬广告铺天盖地,无非就是为了挖掘我们的消费欲望或者直接把我们引向各种形式的购物平台,让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资讯感觉“不会再爱了”。

“不会再爱了”的我们,却每天上班对着电脑屏幕,下班对着手机屏幕,乃至夜深了睡觉前还拿着手机依依不舍入眠。这种悖论让我们一方面不得空闲地在浩如烟海的讯息中搜寻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方面又有感于这种搜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让人失去了原本的生活。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讯?而内容提供者往往又苦于害怕失去自己的“声音”,花大精力持续地为这一资讯的海洋中汇入涓涓细流。这成为了不少的媒体运营商面临的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数字媒体进化的当下

无论是电影、电视、广播还是网络、数字告示,都是数字媒体的载体,或者说是数字媒体的传播手段。随着传播的手段和载体日趋丰富,尤其是伴随着平板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兴起而强势崛起的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形式,更是将数字媒体的进化往前推了一大步,隐隐有除旧革新之势。

根据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我们将当下数字媒体的主要特点与之一一对应,可得出:

全文阅读

媒体数字化之后

关于媒体的命运,媒体似乎总是做出不尽恰当的预测。就在《福布斯》传出出售消息前一周,《纽约时报》上还刊登了对其CEO麦克·佩里斯的褒奖之词,称赞他将这本近百年的老牌杂志顺利带入数字时代。上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是在3个月前,当《纽约时报》盛赞《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凯瑟琳·韦茅斯之后几天,这份报纸的主人就成为了杰夫·贝索斯。

不过《纽约时报》此前充满乐观口吻的报道倒有一点是准确的—自3年前麦克·佩里斯作为首个家族之外的人任职CEO以来,《福布斯》已经尽其所能进行了一系列新媒体尝试—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发行平台True/Slant邀请了1200名作者贡献内容,这一做法类似于在线新闻网站Huffington Post,虽然福布斯网站内容的水准不一,有时也令它看上去像是时有虚假信息的Buzzfeed,它还将自己的品牌授权给分销平台来出售本地广告以换取收入。ComCore上的数据显示,福布斯网站在商业网站中排名第九,甚至超过了和Business Insider。

这像是描绘了一种向数字化转型的可能。但对纷纷转型的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挑战正在于此,它们推出免费互联网内容,以期在线广告市场能弥补成本。但数字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能弥补传统印刷广告收入的下滑,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福布斯》身上。麦克·佩里斯在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表示,过去一年是自2007年以来财务表现最佳的一年,数字用户也从1200万增加到2600万。新媒体的数字广告营收甚至第一次超过印刷媒体—后者的印刷页码自2008年以来下降了34%。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读者和广告主愿意为纸质付费的现象越来越少。明显福布斯家族并不愿意继续承担转型的种种未知风险和巨额投入,而希望把资金转投其它产业。

数字策略最为激进的自然是《纽约时报》,自多媒体报道《雪崩》为其迎来普利策奖之后,这一年它继而以市长布隆伯格的遗产、中国南海以及中国艺术品欺诈案等题材尝试进行多媒体报道。它能成为传统媒体的救赎么?结论就是,自2011年3月树起“付费墙”之后,《纽约时报》从读者身上收的钱终于超过了广告主—它每向广告主收取47美分,就可以在读者身上获得53美分。在刚刚结束的“彭博商业峰会”上,在讨论媒体未来的环节,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了“数字优先”和“媒体进入付费墙时代”的现实—《金融时报》近63万的订户当中六成愿意为数字版付钱;《华尔街日报》则是自1996年起首份为在线内容收费的美国报纸;《卫报》也在考虑停印它的纸质版。

和其它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福布斯的声名更多建立在它的榜单特别是“福布斯400富豪”排行榜,而非仅仅拥有人性化的商业报道。1980年代出现的富豪榜被看作是对《财富》500强的直接挑衅,而且获得了异常成功。拥有游艇、以奢华生活著称的马尔科姆·福布斯就是名利场中的一分子。但在这一领域,近些年出现的彭博富豪榜成为了它的有力竞争对手。

好景维系了不到30年,金融危机对它形成了重创。那幢位于第五大道60号的标志性建筑随后转手给隔壁的纽约大学,富豪们云集的游艇和其它艺术品也已出售,以此来储备更多的资金。半个世纪以来它的广告词是“福布斯:资本家的利器”,这句话如今看起来饶有意味。因不满康泰纳仕集团在2004年提出的4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两年之后,它出让了45%的股权给硅谷一家私募基金Elevation Partners,价格为并不理想的2.4亿美元,这家由U2乐队主唱波诺支持的私募基金将可能成为此次出售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估值理想的话,另一个媒体家族企业也会自此消失。按照Outsell分析师Ken Doctor的说法,媒体通常以税前收入的5至6倍价格出售,如果要得到福布斯家族所希望的4亿美元,集团年收入需至少达到6700万美元。

福布斯旗下资产包括《福布斯》杂志、杂志国际版、福布斯生活、福布斯网站、移动应用和会议。将旗下出版业务分拆计划推迟到明年的时代集团,据称是潜在买家之一。但无论传统媒体要面临怎样的数字化未来,要转型,就得有点新手段和创造力。

全文阅读

数字化多媒体设计

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扩展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外延,视觉传达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达。广告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形式,也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广告、数字影视广告、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多媒体互动广告等新一代的广告视觉传播方式以飞速发展的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谓多媒体,即多种信息媒介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介的简单复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气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广告推广战略也从单纯的品牌推广阶段向更加细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化,开始注重和选择区域媒体、行业媒体以及更加细化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运作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广告视觉传达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效应好,视觉传达样式多样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媒体等形式。它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随着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和更具渗透力。数字多媒体将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例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视觉传达的形式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电子显示屏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交车和地铁,它们以新颖时尚的姿态,发挥着各自的投放优势。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也广泛使用在展厅、书城、医院以及企业的宣传介绍中。这些新兴的广告媒体样式,不仅丰富了广告的传播媒介,拓展了传统视觉传达的层次,并且获得了较好的传达效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上海外滩游轮上的巨幅LCD显示屏广告,不仅因其尺寸大,而且因其良好的黄金环境,在黄浦江上移动的视觉吸引,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外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外滩独具一格的广告风景线。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告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视觉传达样式,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视觉体验。

二、交互性好,体现人性化视觉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具有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信息交流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无论从形式上或是内容传达上都给使用者更多的关心与服务,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交互式广告的真正意义在于体现了用户、广告客户和数字化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说,数字化多媒体提供高效的广告环境和资源,广告客户则可以自主地进行广告投放、更换、效果监测和管理,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及其表现形式。也只有建立了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交互式广告最和谐的环境,才可以让交互式广告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广告的价值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互动式数字多媒体广告不仅使用在商业广告运作中,甚至在非商业广告运作中也得到使用。例如,博物馆、医院、书城、旅游景点设置的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有助于帮助人们按需要获取信息。

三、技术先进,给广告设计提供更大创意空间

人类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广告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数字印刷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影、多媒体电子屏幕、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提高了广告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运用电脑操作的彩色喷绘技术,使广告视觉传达作品的画面幅度加大,形象更真切感人;电脑及其相关软件在广告视觉传达创作中的运用,使广告创作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广告媒体。毫无疑问,广告视觉传达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全文阅读

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

摘 要:媒体作为人们借助用来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已经广为人们所用。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运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进而产生了数字媒体的概念。数字媒体的诞生将技术与生活结合得更加密切,可以说,用数字媒体技术生产生活,从而造就了人们利用它创造出的美――艺术。然而“艺术”一词虽然高雅,但却也有平民化的一面,在网络盛行的今天,自媒体时代的开启,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平民化一面展示了出来。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自媒体

“艺术”一词总被人们认为是阳春白雪,是大雅之堂的产物。但在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尤其是以网络为首的数字媒介大肆盛行的今天,艺术通过拥有数字化意识的传播者和利用数字技术的传播方式,展现出了它“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面貌。其中“拥有数字化意识的传播者”,我们就可以把它归纳为现当下的自媒体。

1 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数字化的手段,向大众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它的出现绝大部分是受到了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和传播权力下放的影响。虽然他们在传播艺术中不如从业人员那么专业,但是他们凭借无限制自由、不以绝对的利益为特点,能够将被大众广泛接受和喜爱的艺术文化的传播的淋漓尽致。就像克莱・舍基在他的《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中所提到的:“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化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旧障碍,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2 为什么说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体现在自媒体上

2.1 技术上达到成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

从技术的宏观方面来看,在运行数字媒体的技术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他们在传输效能和传输质量上都确保了数字媒体的技术优越性,互联网和计算机、手机媒体的结合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人们以快捷方便的形式能够快速得到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从技术的微观方面来看,每个人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副耳机、一个话筒等基本设备,足不出户,就能发现艺术、创造艺术,就能实现艺术的平民化。以“唱吧”为例,它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每一个喜欢唱歌、听歌的人都可以通过“唱吧”APP感受到仿佛置于KTV的,受众想参与进来仅仅需要一部手机和一个带话筒的耳机,就可以与上千万喜欢唱歌、会唱歌的人进行互动,分享音乐的艺术。

全文阅读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

提要:2013年12月20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受邀访问了日本朝日新闻社,拜会了木村伊量社长,并就报业转型发展和媒体使命与责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中国的著名学人与日本的报业领军者之间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与交汇,对于正在进行的报业转型及媒体国际报道,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报业 数字化 媒体使命谈话背景

朝日新闻社是日本也是世界大型报业集团之一,《朝同新闻》的晨报日发行量为800万份,发行量排名世界第二,超过《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每日邮报》《泰晤士报》和《卫报》的总和。其竞争对手《读卖新闻》的晨报日发行量约为1000万份,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报业在全球报业不景气的今天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发行量,与其特有的送报上门的发行体系密切相关,对广告相对较低的依赖程度也使其撑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面对来自新媒体的冲击,朝日新闻社亦进行了积极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付费墙等方式寻求传统大报在大传媒时代的生存之道。

报业转型的未来之路

崔保国:十年前我曾经来贵报社访问过,当时见到了您的前任箱岛社长。那时候,我们就谈到过报业的转型问题,此后,我也做过很多对报业转型的研究。现在朝日新闻在报业转型和数字化方面怎么样了?有什么新举措?

木村伊量:箱岛社长是我前任的前任了,那时的报业和今天报业面临的局面真正是今非昔比。现在是高度数字化时代,是智能手机媒体时代,我现在也每天在摆弄手机哦(他拿着手机比划着)。手机这个东西可能真会带来一个不再需要“纸”的时代。

目前情况下,社会还是需要报纸的,因为,报纸的读者还存在,数字媒体虽然已经做得不错了,报纸的数字化转型还谈不上成功。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有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在数字化方面做得更好一些,采用了付费的方式也获得了不少的用户。但目前来看只是限于财经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好一些。财经信息是有刚性需求的,信息本身就能赚钱,就会有人出钱买信息,我们这种综合性媒体要实现收费就难度大得多。这里很重要的是数字媒体产品的组合方式,数字媒体产品需要重新打造和包装。要考虑用户消费者新的需求,要选择全媒体的渠道,有门户网站的、社交媒体的、垂直网站的、手机版的、平板电脑版的、数据库的等等。

朝日新闻社在1995年设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2009年开始面向手机网站提供新闻,2011年创刊电子版,截至2013年3月朝日新闻的免费会员达到100万,付费会员达到10万。同时《朝日新闻》也积极地使用着社会化媒体。在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我们的记者利用推特消息,也利用推特收集消息,再通过专业判断将有用信息出去,这场灾难让我们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与以往大不同的媒体环境,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全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职业记者的专业性。《朝日新闻》目前有超过200个官方推特账号,其中包括不同地区分社、记者站的宫方账号,也包括约90个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记者的官方账号。2010年我们还创办了一个叫做《新鲜日本》的中文版电子杂志,以旅行、文化、流行等为中心,将《朝日新闻》的报道翻译成中文,通过iPad的app和电子书店等方式,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一个更好地了解同本的窗口。

全文阅读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在自身的领域内经历了巨大的革命。从总体水平来看,新闻媒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升级,其亦遭遇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提高新闻媒体竞争力的同时,发挥新闻媒体信息传递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每一个媒体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对新闻媒体未来的出路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 传统媒体;网络融合;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78-02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发起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巨大的存储能力,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更为全面快捷。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微博、动漫游戏等众多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也在重点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

1 传统媒体的衰落

传统媒体具有先天的不足,当今时代每时每刻需要传递给人们海量的信息,使得编辑工作比较繁重,任务量巨大。信息追求的是时效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可谓争分夺秒。哪一家媒体率先对热点的新闻做出报道,就占据了主动,进而成为新闻战争的胜利者。传统媒体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市场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得完全依赖传统媒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近日,英国老牌报纸《独立报》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所经营的业务全部将转型为互联网新闻产品。2013年初,《新闻周刊》已经宣布全面停止纸质版,将其产品转而改为单纯向互联网。同样的情况在国内更比比皆是,近百家报纸休刊转而退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转变了向读者传播信息的渠道。这些已经释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曾经,影响着几代人的传统媒体在每个清晨都会如约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办公桌上的一杯茶,摊开一份报纸,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重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只要有网络,数字化媒体就可以载入内容,人们就可以阅读世界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在新的世界里,人们几乎永久处于在线和沟通状态,每个人都在公共空间表达意见,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声音被听见。

全文阅读

媒体看《新闻周刊》数字化

2012年12月26日,《新闻周刊》出版了自己最后一份纸质刊物,以《新闻周刊》纽约老总部大楼为中心的黑白照片占据了整个封面,“LAST PRINT ISSUE”(最后一期印刷版)孤零零地印在中央,其中红色的“PRINT”(印刷)一词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在宣布一个时代的终结——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全面转向数字版,世界上不再会有新的纸质《新闻周刊》。

曾经以深度报道和独到分析闻名的《新闻周刊》成为了其他媒体的报道和分析的对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去年10月份《新闻周刊》主编蒂娜·布朗(Tina Brown)宣布《新闻周刊》将停止发行纸质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当颇有些凄凉意味的最后一期纸质版封面发出的时候,这样的讨论达到了一个高峰。

蒂娜·布朗在自己为《新闻周刊》纸质版撰写的“讣文”中写到自己是“以一种苦乐参半的心情来迎接《新闻周刊》的新未来”。这种“苦乐参半”的情绪很快传给了整个媒体界,在有关《新闻周刊》遭遇的讨论中,有的人认为这是《新闻周刊》自己的遭遇,不具有代表性;有的人则认为这是“数字技术消灭纸质媒体的开始”。

自作孽,不可活

“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每周都会有最新的《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送到我们家。我比较喜欢《新闻周刊》。” 《福布斯》专栏作家John Seignthaler说道,“它看起来很漂亮、时尚,每次都提供一份政治新闻‘开胃菜’,再来一道国际消息‘主菜’,最后是流行文化‘甜点’。这是我一周的享受。”

在John Seignthaler看来,“拿着最后一期《新闻周刊》印刷版,就像握着一位即将离世的老朋友的手,心中的酸楚不言而喻”。

不过,他认为造成《新闻周刊》如今惨状的除了数字技术外,更有《新闻周刊》自己。

“最后一期的主题文章是回顾自罗斯福以来上过《新闻周刊》封面的美国总统以及简·方达、史蒂夫·马丁等文化名流。” Seignthaler说,“看着这些曾经的辉煌,我突然想到,我什么时候开始失去每周阅读《新闻周刊》的乐趣的呢?”

全文阅读

出版传媒 全媒体数字化发展

近年来,河北的数字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数字出版、广电网络三网合一数字产品的开发、动漫基地的运营、河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燕赵文化展示交易平台、数字出版数据库、数字印刷产业园项目、发行物流数字化项目、数字报刊出口平台建设、数字扫描技术的应用等,特别是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实施的“数字化、全媒体”发展战略,取得了可喜成果。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本次参加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以“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音频视频、实物展示、体验互动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集团公司“数字化、全媒体”发展的主要成果,同时还展出了集团公司精品出版成果和出版产业创新工程建设成果。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坚持“数字化、全媒体”的融合发展思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推进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形态多样、技术先进的现代出版产业体系。本次在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以主展墙大屏幕液晶屏幕的方式,重点展示了河北教育资源云平台、释美艺术――中外历代名画家艺术数字文献库、聚精采――河北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三大主要数字平台;还通过电脑、Pad以及手机屏幕等方式展示了阅明中文网、方圆微课网、《耳边的河北》有声产品、《万神之王》冀版网游、中金录刻笔等多款数字平台和数字产品,一方面反映出集团公司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部分成果,另一方面还能让参观者深刻领会并体验全媒体数字出版的概念与创新。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是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网络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物流,出版物资贸易和文化投资等,拥有27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员工近万人。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转企改革和股改上市,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呈现强劲上扬的良好态势。2014年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114.71亿元、159.8亿元和10.1亿元。同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列“世界媒体500强”第123位。

集团旗下的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北京君联资本、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9家企业参股。按照打造“数字化、全媒体”现代出版传媒上市企业的战略规划,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具备完整出版业务产业链,资产8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50多亿元、利润超过7亿元的上市主体,正积极推进上市申报等工作,争取尽快登陆A股市场。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提高了新闻出版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文博会上,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下属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保利万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学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举行了项目合作签约仪式,签约金额合计2亿元。

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深入实施精品出版战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策划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出版物。

全文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应构建数字化平台

【摘要】面对“纸媒寒冬”这一说法,近几年学界和业界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2012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提出将在2013年初全面发行数字化版本,更是让许多人相信了这一说法。但“纸媒寒冬”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本文结合美国《新闻周刊》的全数字化发行案例,提出了纸媒发展的新出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数字化平台。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数字化;美国《新闻周刊》

传统纸媒遭遇的发展瓶颈

《2011全球传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下滑到5.19亿份。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9年下降了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数据表明,传统的纸媒发行数量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媒体如果仅靠广告来维持经营收入,那么将会显得十分被动。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实效性不及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更新,信息量不及网络海量的搜索空间,付费阅读的方式也让更多受众倾向于在线浏览免费的新闻讯息。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2]菲利普·迈耶教授用这个数据提出了他的“寒冬论”,即纸媒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事实也正是如此,2009年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止发行印刷版,拥有27年历史的杂志纸质版《电视周刊》也不存在了;2012年巴西的《纳塔尔日报》也仅保留电子版,停止出版纸质印刷报纸。近几年来,媒体业界的“纸媒寒冬论”呼声不断,特别是2012年10月19日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出版印刷版,从2013年初全面转型数字化。这个80年的老品牌最终还是倾向于数字媒体,这不得不让媒体人怀疑“纸媒寒冬”是否真的要到来了。

即使“纸媒寒冬”会到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因为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纸媒在精品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中分化重聚,寻求新的聚合平台,参与新平台的形成,这将会使纸媒市场重获新生。这一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纸媒产品突破传统的版面局限,形成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产业形态,在形式上表现为数字化、移动化的物质形态,把讯息通过分众的、定向的、交互的、即时的大众媒介进行扩散。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不管是否面临着寒冬,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仍然是其新的发展机遇。

纸媒数字化转型:以美国《新闻周刊》为例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成立于1933年,和《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属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但由于遭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续亏损。2010年8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把《新闻周刊》以1美元价格出售给悉尼·哈曼。3个月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把《新闻周刊》与新兴的新闻网站野兽日报合并,成立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现在的周刊归美国互联网巨头IAC公司所有。而2012年的10月份,正是IAC公司宣布《新闻周刊》要在2012年底停止发行印刷版,并在2013年初实现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的新出路,不论从媒体本身还是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到目前为止都充分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