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作品鉴赏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精选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作品;人文精神;鉴赏;文化情境

一、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原因分析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重现事物的美,更重要的是把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通过对各种学科综合知识的巧妙运用,使得“美”在其笔端得到升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机型综合运用在,这样才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欣赏这样一幅作品的时候要对这些思想感情、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很好地提高鉴赏效果。

二、在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鉴赏的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研究也在发生变化,将美术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分析其蕴含的深层意味,可以对画家创作时的情景进行真实的在现,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所谓文化情景就是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等等。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分析其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只对作品的技巧进行分析,还要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人文以及科学特征等等,把作品融入到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去,对画家创作时的内在情感进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社会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作品的优秀思想、优良的精神可以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还能引导人们的心态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对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非常深奥的哲学思想蕴含在美术作品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做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其历史环境,而且要分析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画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多种不同文化与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加强文化情景中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这种鉴赏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很好的还原,但是不是对生活简简单单的那种描述,而是把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情景进行统一。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应该通过视觉感受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与感情,努力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使自身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文化环境中进行美术鉴赏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同地区的美术艺术也有不同风情,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近距离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例如黄永玉前辈的《山鬼》有着浓厚的湘西本土特色,黄老塑造的“山鬼”这一形象其实是在湘西本地神话故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老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让“山鬼”这一形象有了鲜明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要结合湘西本地的文化对“山鬼”这一民间形象和艺术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我们在认识“山鬼”这个艺术形象的时候更加深刻。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来进行,从视觉与心理上对作品进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者想要体验的情感与意境。例如在传统的国画进行赏析的时候,我们要对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在鉴赏这种作品的时候应该对当代历史文化有很好的掌握,还可以借助古典音乐来进行联想,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中国古典画作和古典诗歌一样很多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了解了这一点很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由于美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简单堆叠,其过程结合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内容,其蕴含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鉴赏的效果。例如: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等,把这些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接受画家生活年代、国家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当时的世界环境。这样可以加强对作品的思考,得到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深层思想。在鉴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所以想要在文化情景中鉴赏美术作品可以从身边的美术作品入手,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鉴赏还要与自然美进行有机结合,用自然美来发展自身的思维意识与审美能力。将美术鉴赏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美术鉴赏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美术作品其蕴含的思想不同,再加上画家在创作它们的时候,融入了当时画家生活的环境与时代背景,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注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画家生活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深处蕴含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梁汉.试析在文化情境中开展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2]张媛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理念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3]伍慷.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关于加强高等美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9).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2篇

观念;特点;鉴赏方法;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74—01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美术作品,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那么,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抽象美术作品呢?

一、讲清抽象艺术概念,转变学生审美观念

1.抽象艺术的概念。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偏离表现对象外观的艺术。其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结果。

2.转变学生审美观念。学生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往往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传统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引导他们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去看待抽象美术作品,以使其对这些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阐释抽象艺术特点,指明作品鉴赏方法

1.对物象外观的抽象。抽象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对生活中某种物象予以抽象表现的结果。其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表现形象模糊。如,张旭的《古诗四帖》、康定斯基的《即兴之三》等作品都是对物象外观抽象表现的结果。在鉴赏这类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去刻意辨认艺术家究竟画的或写的是什么,而是要转变审美习惯,尽量运用主观感受去品味其意蕴。

2.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抽象美术作品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如,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三》,会使人产生冲动、不安等情绪体验。在鉴赏这幅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点、线、面、形,让他们体会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情绪,使他们获得狂躁、跳跃等视觉感受,这样才算看懂了这幅作品。

3.色彩趋向于音乐性。抽象美术作品的色彩趋向于音乐性,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形成的色听联觉现象,将点、线、形、色构成了无标题的音乐。欣赏者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内心往往会产生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其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线进行分割,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就如同一首音节长短不一但却有主旋律的乐曲。在鉴赏这幅作品时,教师应着力让学生感受其音乐性特点。

4.内涵具有模糊性。抽象美术作品以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表现了不明确的物象,其内涵具有模糊性,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千差万别。由于抽象美术作品不可能像具象作品那样明确地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事物的认识、态度等,为此,在鉴赏这类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其抽象表现手法,应重视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鉴赏教学方式

1.特殊肌理制作法。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教师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抽象画,以使其感受创作的乐趣,进而把握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如,先让学生用水粉、油墨等在塑料板上随意涂画,以通过饱满的色彩,淋漓的渲染来形成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色彩丰富的表现力,不应太在意所表现事物的真实性。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3篇

一、美术作品鉴赏文化情境的含义

文化情境主要是指一件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所依托的文化环境、特征以及条件。在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注重文化情境,可以使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作品更好地了解一定的科学特征和社会人文气息。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上,而是应该将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到作品的特征、表现形式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文化情境下的美术作品鉴赏教学

1.美术作品鉴赏与相关的情境结合起来

美术作品的鉴赏是要通过视觉、心理以及心境的共同感来完成,观赏者需要首先从视觉上产生感受,继而进一步提炼出作品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而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2.美术作品鉴赏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美术和音乐与历史以及文学都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因此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可以相应地加入音乐、文学等等学科知识,丰富教学背景。比如在介绍画家生活年代以及国家时,就可以适当地加入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再比如对作品进行鉴赏时,还可以相应地加入与美术作品主题相应的音乐,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以促进更好地教学。一般学校只把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作为美术赏析课程的重点,却忽略了与美术相关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领域。美术赏析课程更应具有综合性。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世界闻名的绘画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政治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因此,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都要融入到美术赏析课程中去。只有这种各种学科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才能用学生能够用更广阔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地领悟生活真谛。

3.美术作品鉴赏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学中的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更加广阔的文化情境。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走廊教室等场所来展示学生的作品,营造艺术氛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及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起到美化校园的效果。又比如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走出校园,去评述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因为这些建筑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因此学生在进行分析和评论时也会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也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4.美术作品鉴赏与表演结合起来

美术鉴赏课程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的欣赏,来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将美术与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表演中的语言以及形体展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积累素材。比如在鉴赏外国雕塑《拉奥孔》时,为了能更好地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被巨蟒紧紧缠身的痛苦和挣扎情景,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到讲台前来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拉奥孔以及两个儿子被巨蟒紧紧缠身时痛苦地扭动奋力挣扎的情景,学生通过亲身的表演以及身临其镜的观察,可以对雕塑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情境;美术鉴赏

社会在进步,新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改革,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应该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当中,对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对提高他们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作品的作者当时所在的具体环境,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是最好的鉴赏方法。因此,老师在平时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时候,在向学生教授美术鉴赏方法、技巧的同时,还应该要注意对文化情境的创设,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文素养。

1 美术鉴赏与人文精神

美术鉴赏作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更高层次认识人性的真、善、美。如果说其他课程锻炼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那么美术鉴赏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发现和感受到所处社会和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美,教会学生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老师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带领学生,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去欣赏那些古今中外的非常优秀的作品,通过接触那些不同的艺术手法,再清楚地了解到各个艺术流派特色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之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美术作品所特有的美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之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观。

2 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集成和发展的方式,他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之外,还能够起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的传递的过程当中,美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说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机械地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简单地知道美术作品的好坏之处,并不是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这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辨别作品优劣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美,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3 为美术作品创建真实的环境背景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实际生活,而艺术对人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件美术作品,它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件孤立的东西,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是离不开社会日常生活的,所以,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同时,还应该学习美术作品所带来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体会到作者深刻的创作情感等。另外,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应该能够对其美术作品和自身、大自然以及所处社会的微妙的关系,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

我国存在好多的民间资源,比如说具有独特当地风情的建筑、工艺等,这些都是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最好的课堂。所以说,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本土的资源,使得学生的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老师的引领近距离地体会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对美术作品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达到以上的效果,还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之前布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调查,比如说民间的木偶戏。在木偶戏的场地、造型、服饰以及表演人员的唱腔等方面,写生都可以带着老师的问题去亲身体验。一张大桌子就是木偶戏的舞台,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能够听到木偶戏表演的鼓乐和演唱,一个表演人员可以同时做到唱、做、念、打以及奏乐。通过对木偶戏表演的一系列的过程,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木偶戏的历史背景,并且对那一阶段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地了解。

学生在平时的仔细走访与观察中就会发现,木偶戏作为我国民间的极具价值的艺术瑰宝,但是它的观众一般都是那些中老年人,对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在它的表演方式、形式没有任何变换,十分单一,几千年流传下来木偶戏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没有经过任何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与当今社会的多样化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木偶戏的传承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出他们的爱国、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

艺术与艺术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彼此渗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和绘画之间是存在亲切家族关系的,因为他们在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的艺术教学活动,在对材料的处理上面,绘画就可以打破界限进入音乐的范围之内。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用的。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罗中立的著名作品《父亲》的时候,在画面上呈现的父亲的脸是古铜色的,老父亲脸上的沟壑以及汗珠,老父亲裂开的双唇和微微露出来的牙齿等,这些描绘统统都是作者对老父亲敬爱之情的体现。同时,绘画的背景是在一片金黄色,金黄色代表着太阳,也是希望和丰收的象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音乐歌曲《老父亲》,优美细腻的画面,再加上演唱者饱含情感的演唱,就把父亲的伟大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还可以再加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影视片段,适当地对当时的气氛加以渲染,这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帮助。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了音乐和动人画面的渲染,对学生而言,都是最直接的听觉以及视觉的冲击,这就会让学生觉得更直观,并且由画面中的老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在学生观看、聆听、联想的一系列情感的变化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这幅作品命名的真正含义,并意识到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设备对美术作品的表现作用。

5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美术作品的鉴赏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的选择,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能填补自己越来越匮乏的精神世界。另外,要学好美术鉴赏,一定要有历史文化情景的保证,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中加深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悟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作品鉴赏;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面对一幅绘画作品,又该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欣赏?”这是一直以来存在我心里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观察、研究、思考并总结这一问题。

一、初中美术作品鉴赏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教学前往往很少布置预习,教学过程中我讲的时间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欣赏课课后也很少布置拓展作业

这样的课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当作故事能听多少听多少,课后记得多少是多少。教学前很少布置预习是因为:(1)为了不给学习任务重的初中学生增加负担,所以一直抱着美术课的内容能在课堂解决就在课堂解决的心态。(2)事先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学生需要查找一些图书资料或在网络上寻找,考虑到学校关于美术方面的图书资料不丰富,另外网络只有一部分学生家里有。

教学过程中,我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是因为:(1)学生都有惰性,而且当美术课是一节放松的课,希望教师讲,自己听听就行了。(2)至于思考,也是只有表层的反应。给予多一点的思考时间,没有人深入思考,而是变成了同学之间的聊天。

2.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过多关注作者的介绍,作品的背景,还有作品的“文学性解释”

诚然,对美术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其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的关联,以及美术作品描绘的故事等欣赏,是美术欣赏中重要的一块内容,让学生多了解和感受,使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更能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但过多阐释,而忽视作品的艺术特点,就有点为迎合学生的兴致,而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根据“答案”以印证自己是否答对,对自己的见解没有自信。

二、初中美术作品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做好的老师,不必担心会给学习任务中的初中生增加负担。而且,据调查,现在一个班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家里有网络,已经不同于我们上学时期,所以有备而“赏”并非难事。

(2)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学生可能只是凭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思考讨论的成分和质量有限而失望,以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感受的表达。重要的是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

(3)课后,美术欣赏课很少有明确的课后作业或者练习,知识得不到巩固,加之欣赏活动多而分散,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给每节欣赏课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如,在教学浙美版十三册“齐白石”时,课前我让学生观察寻找真实中的虾跟齐白石老人的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课上分析讲解后,课后再让学生回去仔细观察虾,比比真实中的虾跟齐白石画的虾是不是真像教师或自己观察的那样不一样,并动手用自己的方式去画画虾,以及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这样就把课堂的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

2.多角度鉴赏美术作品

(1)对于一件美术作品,因为最突出的美点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有的作品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准确抓住作品的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

(2)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在学生有所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继续探求美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自信力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6篇

关键词:欧洲;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69-01

一、欧洲美术的发展阶段分析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欧洲美术作品

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两个阶段和时期主要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和文艺复习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被后人习惯的称为同一时期,实际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以及艺术作品都是对古希腊时期艺术作品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由于古希腊时期艺术的理念才逐渐萌芽,所以许多时候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神鬼色彩,主要就是用于敬神,大多围绕寺庙和祭祀。神在希腊人的心中是最高的理想美代表,也是一切神权的象征。所以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理想主义色彩,简朴的同时也强调个性,具有一种精致典雅之美。但是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和美术作品就有了一定的突破,开始注重实用主义,且对宏大宏伟场面的描绘更加到位。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的精神更加值得学习,但是究其罗马艺术发展特点的原因,还是因为古罗马时期人们长期与自然作斗争,进而实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所以古罗马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客观现实的居多。但是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的美术作品,实际上都是欧洲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两个高峰。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美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可以说彻底将欧洲的美术水准提升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众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及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涌现出来,以达芬奇为代表,确实撑起了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欧洲的美术艺术发展空间。文艺复习是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也是启蒙运动开始之后,所以各种先进的思想以及不同的思潮都涌入了欧洲,这一时代的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具备意识,想要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于是开始了思想解放运动。

二、对欧洲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

(一)古希腊美术作品的理想主义分析

对欧洲美术作品的分析,首先是分析古希腊时期美术作品的整体发展方向与特点。古希腊美术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同时古希腊美术作品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古希腊时期是欧洲美术发展的开始和酝酿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有《掷铁饼者》,这是当时希腊时期最为优秀的一件雕塑作品,是欧洲美术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起始点。由于古希腊注重竞技,而奥林匹克作为古希腊重要的盛会,所以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当中,都格外的重视体育竞技的开展。这一作品作为当时古希腊时期优秀的雕塑美术作品,更是选择了人在竞技时最佳的状态,将掷铁饼者扭曲的姿态以及力量的迸发展现出来,实现了对个性的张扬以及对当时体育竞技中力量和胜利的渴望与赞成。

(二)古罗马美术作品的实用主义分析

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作品就更加讲求实用主义,所以古罗马的大多数美术作品中,都会展露出雄伟壮丽的个性主义色彩。古罗马壁画是典型的美术代表类型,同时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古罗马壁画所呈现出的形式也会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哪一种,古罗马美术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色都是实用性很强、个性特点极为丰富以及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艺术作品。

(三)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彰显的现实与人文

在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彰显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实与人文。在这其中,开始尊重人的主观意志,同时对人的追求、人的思想、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颠覆。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同时也打破了封建制度对人本身的一种禁锢。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美术作品的展现上,开始注重写实。在风格以及色彩的安排上,更加注重统一和自然,不再拘泥于一格。简言之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更加的人性化和现实化,对写实风格的展现非常到位。达芬奇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可以说《最后的晚餐》以及《蒙娜丽莎》都将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层次提升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在构图、线条、色彩、对比以及明暗的每一个方面都实现了突破,体现出这一时代美术作品的顶尖水准。

三、结语

欧洲的美术作品作为全世界艺术发展的代表和榜样,主要源于其发展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的结合。外在环境要求欧洲在艺术发展上比其他国家都有着先天优势,同时由于各种思潮在欧洲的形成,更是使得欧洲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客观的分析西方美术作品,有利于提升后人的鉴赏能力,对于后人分析作品,吸取经验具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昕.论如何借助西方美术史深化高中美术鉴赏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抽象美术;美术作品;教学策略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抽象艺术作品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抽象艺术是根据作品的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角度转换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之相对的是具象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面对抽象艺术作品,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思想与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欣赏抽象艺术作品。

一、当前抽象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抽象美术作品具有自身较为突出、鲜明的特点与特征,因此在美术作品中很少有对现实客观世界中现象的描绘,在作品中塑造和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往往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就是通过应用颜色、点、线、面、以及肌理等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借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抽象艺术,并能了解抽象艺术中的含义,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抽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中存在教学困难往往是包括以下的原因:首先,抽象艺术作品本身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存在认识的困难;其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理解抽象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抽象美术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对等性。在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往往就会沿用具象艺术作品欣赏思维来对其进行赏析,这就导致赏析很难展开。这就需要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激发学生赏析抽象艺术作品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逐渐从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向抽象艺术作品欣赏过渡。

二、抽象艺术作品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色彩与线条的魅力

学生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色彩斑斓的,学生的感官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彩刺激。在抽象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色彩与美术作品形式来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感受与体会,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对抽象艺术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缺乏直接体会抽象创作的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涂鸦,因为通过涂鸦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抽象艺术。同时,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特征与情绪的变化。例如在其创作中的红色,一方面可以表示热情,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愤怒。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涂鸦了解抽象艺术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将色彩、形象结合起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变化。

同时,由于抽象艺术在其创作中往往还具备一定的音乐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将自己听到的形象或者是情景通过应用色彩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进行绘画,教师不可过多干涉,要使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其艺术作品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判断,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其对抽象艺术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赏析抽象艺术作品。

(二)抽象艺术教学要结合社会和个人历史背景

在很多的抽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国外的抽象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只有国外才有抽象美术作品。但是,在中国美术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纹饰本身也是抽象艺术形式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远古时期的抽象艺术进行了解,这样也可以使学生从点、线、面等不同的角度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进一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抽象艺术的起因、发展历程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等进行详细分析,能够对创作背景等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抽象艺术作品赏析习惯。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和了解我国抽象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西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难度也会减小。例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31号》作品时,引导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对理解其思想情感就比较容易。画面中飞扬着玫瑰色、绯红、蔚蓝、黄色、橙色、紫色、翡翠色,还有黑色。单纯地看着,就有许多愉悦在其中,表明艺术家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主题也比较独特。通过激烈变化的线条与强烈的色彩对比,充分地感受到创作者虽然身处乱世,却十分向往美好生活。《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的著作,反应当时美国纽约百老汇街夜晚的景象,独特的色彩界限,用无数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进行分割,形成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热闹、愉快和舒畅的心情。欣赏此作品时,需要将抽象艺术作品赏析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创作背景等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其审美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艺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抽象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释放与缓解学习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保证抽象艺术教学课程的顺利展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地位,并能发掘艺术作品中的规律与艺术价值,尽量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艺术作品中的深刻情感,从而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8篇

一、通过对创作者的生平的了解来提升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欣赏者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创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把握作品中创作者留下的各种痕迹,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作品。例如,通过对创作者专业教育经历的了解,欣赏者能够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以及创作者成熟时期作品中所包含的其他派系的痕迹,对于欣赏和理解抽象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又如,通过了解创作者的情感经历,能够使欣赏者了解创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经历的情感,从而能够将对画作的理性理解转移到对画作所表达的情感的感受上来,使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对荷兰印象派代表人物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灰色的树》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生平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幅画作,同时对这幅画作的美的印象更加深刻。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早年师从其叔叔——海牙派画家富尔兹•蒙德里安,得到了写实浪漫主义的真传,这一经历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巨大。在《灰色的树》中,还能够看到写实浪漫主义的特征——将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感通过写实主义倾泻而出。在青年时期,蒙德里安就读于国立艺术学院,受到了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1911-1914年间,蒙德里安受到了毕加索等立体主义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立体主义的风格,在《灰色的树》中,还能够看出采用了透视和立体三维画法的痕迹。在一战期间,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画作表现和平和发展的理念,因而开始使用中性的色彩,这也是《灰色的树》中选择灰色作为主色点的重要原因。这样,通过对蒙德里安生平进行分析,欣赏者就能够对《灰色的树》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能够看出在画作中创作者采用的方法和其创作时的情感等,更能够欣赏到作品的美以及作者人格的伟大。

二、通过对创作者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对创作者的生活环境的了解,能够从源头上帮助欣赏者认识到作者对于现实事物的认识能力。这样,当作者把现实事物抽象地表现为画作时,欣赏者就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主题和这样的情感。因为作者的生活环境不仅决定了创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时还影响着作者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程度。只有了解到这点,才能够更好地欣赏抽象画作。在对毕加索名画《哭泣的女人》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地了解毕加索的生活环境,才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女人”哭泣时面部扭曲、眼睫毛的移位到如此地步。《哭泣的女人》是以毕加索的情人多拉•马尔为原型创作的。多拉•马尔与毕加索维持了长达九年的情人关系,在两人关系刚开始的期间,多拉•马尔与毕加索情感很好,两人出双入对。但是,两个人性格都很强硬,在很多问题上意见相左,谁也不愿意妥协,因而经常硬碰硬。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之下,毕加索开始动手殴打多拉•马尔,并且多次将多拉•马尔打晕。多拉•马尔也因此多次哭泣。毕加索不仅经常打多拉•马尔,还经常出言刺激她,使她伤心落泪。在这种背景下,毕加索以多拉•马尔为原型创造出《哭泣的女人》。当欣赏者了解了毕加索的创作过程之后,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哭泣的女人》中主人公面部的扭曲,也能够理解毕加索刻意对其的丑化,能够进一步地体会毕加索在创作时候的感情。

三、通过对创作者所处政治环境的了解来更加深刻地体会美术作品的寓意

虽然抽象艺术不直接表达现实社会,不直接表现政治问题,但是创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其创作主题和创作思路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抽象美术作品的内涵。在里希特的画作《派对》中,创作者就通过画作来对明星托里亚尼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并不是来源于里希特的一时兴起,而是在里希特早年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因而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味。里希特在两德分裂之后,在民主德国生活,后来冲破阻碍到了西德。在与民主德国有着完全不同政治气氛与创作氛围的西德中,里希特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并且努力适应。美国当时在德国的文化艺术政策和政治政策深刻地影响西德的艺术发展,里希特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发展了其政治波普风格,这在《派对》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结语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9篇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当我们开始品读美术作品时,可以从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开始,从画家及其创作的美术作品中人文背景入手进行品读,这样更容易让贴近画家所要传达的感受。美术作品鉴赏将绘画作品带入到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才能更确切理解画家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感情和思想。

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种美术鉴赏程序。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分析、解释、评价。 下面将运用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结合社会文化情境,对达利的美术作品《记忆的永恒》进行鉴赏。

一、叙述

《记忆的永恒》作品呈现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如何呢?色调低沉?疲惫不堪?离奇而有趣?不符合逻辑?梦幻、未来…

这些词闪现在我们的头脑中,细细品读,会发现,当我们在解读这幅作品的时候,脱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情境,即超现实主义,我们对超现实主义的碎片化记忆帮助我们解读作品。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土黄色的平台,上面长着一棵干枯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软塌塌的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整幅作品中唯一没有软化保持常态的红色钟表上,爬满了黑色的密密麻麻的群蚁,令人骚动、不安、烦躁,使人闻到衰败和死亡的气息。

二、分析

《记忆的永恒》作品中,从“构图”的角度来看:深褐色的地平线不仅将作品分为近景和远景,而且占三分之二画面的深褐色将作品带入了深褐色营造的滞重和苍凉。远景展现了湛蓝、淡黄与亮白色相间的天空衬托褐色、棕色的低矮山脉,整个远景仿佛虚无迷幻的海市蜃楼。近景由四块钟表构成。从“造型”的角度来看:白色的软体怪物它看起来像一张有鼻子、眼睛和嘴的人脸,被认为是达利的自画像。在画面中,时间表达为柔软的钟表,曲线柔和宛转, 呈现出软而无力的情绪。从“色彩”的角度来看:因为用色所造成的一种画面内部的光源视觉,达利似乎从自身体验猜测观众首先会将目光锁定在相对较为明亮的主体(画面左下角接近“黄金比例”位置)即钟表,其次会将目光转向最为高光的画面右上角,关注画面中光线最为充足的礁石。而中部和右下角的海滩和人脸,作为较为暗淡的部分,加之人脸形态的相对陌生化,往往会在结束视觉的直观印象开始知性的理解和分析时,才可能成为关注的重点。

三、解释

在文化情境中来品读《记忆的永恒》,最吸引我们的是熔化了的钟表,日常生活中,钟表的质料特性往往表现为金属,它们坚硬、精确、冷漠甚至是残酷的展现着,自身最根本的功能――记录时间。而达利借助钟表传达了时间是“瘫软”“流动”“凝固”的特征。

深入到文化情境中,我们能感受和分析到达利对于时间与生命的极端复杂的体验: 一方面,时间的确如日常经验中感受到的那样残酷,它不停的流逝、不可逆转,表现出在当时生活压迫下个人世界面临奔溃的感觉;另一方面,它的流逝如同弱水一样,在漫不经心中逝去,它温婉地流动着让人感受不到它尖锐的残酷;在人们突然发现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 时间却又能温柔地通过记忆的聚集,召唤过去了的事件、情绪和人们的认识与智慧。

四、评价

《记忆的永恒》美术作品被画商朱利安・莱维买下,当时他说:“你的话很特别,但它是反大众的,不可能有买主,我准备挂在家里自己欣赏。”事实证明这语言的错误,《记忆的永恒》后来被一再转卖,最终进入纽约现代艺术馆,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文化情境不仅是美术鉴赏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在美术鉴赏中,也能体现出蕴含在艺术品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性,更加深入的解读作品的内涵。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抽象美术作品;社会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美术作品是凝结在画作上的画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能够理解画家高超的画技,同时也还要能够欣赏作品的美,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这在具体美术作品中能够较容易地实现,而在抽象美术作品中,由于其抽象性等特征,欣赏者较难理解其内涵。基于此,我们试图运用社会学视角对抽象美术作品的作者生平、生活环境以及政治背景等进行分析,使欣赏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美术作品。

一、通过对创作者的生平的了解来提升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欣赏者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创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把握作品中创作者留下的各种痕迹,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作品。例如,通过对创作者专业教育经历的了解,欣赏者能够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以及创作者成熟时期作品中所包含的其他派系的痕迹,对于欣赏和理解抽象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又如,通过了解创作者的情感经历,能够使欣赏者了解创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经历的情感,从而能够将对画作的理性理解转移到对画作所表达的情感的感受上来,使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在对荷兰印象派代表人物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灰色的树》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生平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幅画作,同时对这幅画作的美的印象更加深刻。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早年师从其叔叔――海牙派画家富尔兹・蒙德里安,得到了写实浪漫主义的真传,这一经历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巨大。在《灰色的树》中,还能够看到写实浪漫主义的特征――将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感通过写实主义倾泻而出。在青年时期,蒙德里安就读于国立艺术学院,受到了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1911-1914年间,蒙德里安受到了毕加索等立体主义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立体主义的风格,在《灰色的树》中,还能够看出采用了透视和立体三维画法的痕迹。在一战期间,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画作表现和平和发展的理念,因而开始使用中性的色彩,这也是《灰色的树》中选择灰色作为主色点的重要原因。

这样,通过对蒙德里安生平进行分析,欣赏者就能够对《灰色的树》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能够看出在画作中创作者采用的方法和其创作时的情感等,更能够欣赏到作品的美以及作者人格的伟大。

二、通过对创作者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对创作者的生活环境的了解,能够从源头上帮助欣赏者认识到作者对于现实事物的认识能力。这样,当作者把现实事物抽象地表现为画作时,欣赏者就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主题和这样的情感。因为作者的生活环境不仅决定了创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时还影响着作者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程度。只有了解到这点,才能够更好地欣赏抽象画作。

在对毕加索名画《哭泣的女人》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地了解毕加索的生活环境,才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女人”哭泣时面部扭曲、眼睫毛的移位到如此地步。《哭泣的女人》是以毕加索的情人多拉・马尔为原型创作的。多拉・马尔与毕加索维持了长达九年的情人关系,在两人关系刚开始的期间,多拉・马尔与毕加索情感很好,两人出双入对。但是,两个人性格都很强硬,在很多问题上意见相左,谁也不愿意妥协,因而经常硬碰硬。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之下,毕加索开始动手殴打多拉・马尔,并且多次将多拉・马尔打晕。多拉・马尔也因此多次哭泣。毕加索不仅经常打多拉・马尔,还经常出言刺激她,使她伤心落泪。在这种背景下,毕加索以多拉・马尔为原型创造出《哭泣的女人》。当欣赏者了解了毕加索的创作过程之后,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哭泣的女人》中主人公面部的扭曲,也能够理解毕加索刻意对其的丑化,能够进一步地体会毕加索在创作时候的感情。

三、通过对创作者所处政治环境的了解来更加深刻地体会美术作品的寓意

虽然抽象艺术不直接表达现实社会,不直接表现政治问题,但是创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其创作主题和创作思路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抽象美术作品的内涵。

在里希特的画作《派对》中,创作者就通过画作来对明星托里亚尼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并不是来源于里希特的一时兴起,而是在里希特早年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因而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味。里希特在两德分裂之后,在民主德国生活,后来冲破阻碍到了西德。在与民主德国有着完全不同政治气氛与创作氛围的西德中,里希特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并且努力适应。美国当时在德国的文化艺术政策和政治政策深刻地影响西德的艺术发展,里希特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发展了其政治波普风格,这在《派对》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社会学视角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能够使欣赏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掌握作品所传递的情感,这对于欣赏者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抽象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社会学的视角,通过了解创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等对作品进行全面、深刻和立体的了解,不断提升对抽象美术作品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作品欣赏[J].大众文艺,2013(07).

[2]李诗雨,郭家明,董冰.美术作品欣赏[J].大众文艺,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