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赏析论文

美术赏析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鉴赏课分析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全文阅读

美术鉴赏分析论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当前,全国新一轮课改呼之欲出,《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也制定出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首先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个误区。一般而言,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而且摸索了一定的学习方式或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却被我们所误解,形成在教学中的第一个误区。认为鉴赏教学应该融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却走上了为“形式”而形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而对于这些形式做法是否达到真正理解美术语言并没有认真考虑,把时间花在听觉或表演上下功夫,结果学生学习美术语言反而被剥削,作品的鉴赏也就无从谈起,作品内涵的挖掘也就成无稽之谈。误区二,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的设计,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讨论,有些甚至钻牛角尖,更谈不上集体智慧的挖掘,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但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因为这种热闹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对本学科的美术语言的学习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点拨的职责。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只是一句空话。误区三,认为教师讲的越少越好,让学生自由发挥,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高中美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并认为教师指出学生的感受有误,有灌输之嫌,如果对作品做出解释,就是“一言堂”。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还可能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性”的学习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而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要走出这些误区,第一必须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般都是以接受性学习方式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昏昏欲睡,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这次的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在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方法,注意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又要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与学生“学”的如何。过去课堂上“你讲我听”式的教法,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现在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逐步地转变,真正地完成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第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是很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通过个方面的学习形式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除了兴趣之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学会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教师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将美术课定性为人文学科,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虽然有些学生反映像语文课,但这又有何妨呢![1][2][][]第三、注重学科本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甚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贯彻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景象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对作品的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一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喜欢野性都没有,也就没有开设这门功课的必要。《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和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达的基础上。多年的美术教学经理,我发现学生普遍表达能力偏低,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美术术语的运用,大到文章的整合,小到造词造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要用术语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在签订学科本位的同时,应该充分调查清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第四、注重课程拓宽,形成校本课程2004年8月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新课标时,许多同行都反映,中学美术教育(包括鉴赏)一直存在着一个尴尬,就是教学内容量大和教学时间短少的矛盾。美术课本的一课时看样子就那么一两页,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显然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而不能让学舌功能对它有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师生互动啊、评价啊等等活动,那一节课是根本没什么时间可以给你讲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蜻蜓点水“甚至空洞无物。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显然比较科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连贯性强,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会有整体的理解。但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课本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是非常明显,尤其地处山区的学校就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做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讲到建筑艺术欣赏时,我就以《客家民居建筑》进行延伸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肯定会对教材做出补充,或者制订出校本课程,这要求教师本身眼光要高、广、远,作品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使用于个人自己学习本身,也适合于教育教学规律。[][][1][2]

全文阅读

美术鉴赏课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全文阅读

剖析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提升对策论文

摘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时应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发展,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开放、创造、锻炼独创思维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关键词:欣赏能力提高情感文化情境创新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本文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

二、教会学生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全文阅读

艺术鉴赏论文:书法家的文字艺术美感赏析

作者:陈开政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注重执笔姿势

米芾的书法崇尚自然天真,也注重书法基础。米芾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非常注重选择优秀的范本,提倡学习作品真迹,反对学习石刻。米芾说过“石刻不可学”。他认为即使书法大师亲自写在石头上,由刻工雕凿后,也会使点画原本的神韵受到损害,并且在石刻过程中,刻工的艺术风格会或多或少的掺入进去,石刻后就改变了书法的原本神韵。人们应该学习真迹,这样才能感受到书法大师的精髓,并得到乐趣。

米芾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跟米芾的执笔姿势有关。米芾通常采用“五指保管法”的执笔方式,把毛笔顶端放在手心,五指环捏笔管,好象撮东西的姿势。一般人在执笔写大字时,往往用力握笔,使得字没有神气,失去了自然飘逸的那种感觉。米芾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执笔很轻。这样可以不受束缚,自由流畅。

米芾说:“笔轻,手心虚,自然出于意外。”米芾强调外在的点画肥瘦,只有在行笔创作中掌握好运笔速度、运笔力道,才能使书法作品达到较高的水平。米芾认为书写需要对各种技法进行综合运用,不能偏执于一种。米芾评点各家的作品,也是在书写技法上着眼。写字结体要排均匀,适当配合使用涩笔、快笔、重笔、轻笔,不能只偏重一面,防止出现毛病。

品评书法,语言明白平直

米芾的个性独特,书法作品特点鲜明。米芾评论别人的书法作品,推崇平直明白的评论语言,反对过分渲染的语言,反对品评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米芾不提倡学习古人论书言辞的隐晦、不甚清晰的表达态度。书法这门艺术在表达书法大师的感情时是朦胧的、隐性的,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清楚,书法品评需要借助于具象的事物。米芾提出书法作品要意义明确、能够使人了然。米芾在《书评》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书评》里有很多人和事的比喻,和读者生活很近;语言方面的形象性很强,平直明了。例如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说:“观贤人论书,比况奇巧,征引迂远,‘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崇尚自然天真的特性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52-01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把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放在同等地位,使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有效提高 美术欣赏 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本文就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

1 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新课程改革无论作何改新,如果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脱离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将如何去实施新课程?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养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然而,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关注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当前的文化背景及这一背景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这一现象也足以说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呢?

1.1 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特征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以及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提高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全文阅读

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摘要: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对美术体系内容的填充,而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被视为培养鉴赏者美术素养的基础知识。积极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鉴赏与分析,是鉴赏者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他们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其可以被认定为人类审美消费的一种形式。此外,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将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出来,是鉴赏者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统一性的外在体现之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全文阅读

书画相融 格高气盛――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美术欣赏课的实践入手,从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入手,进一步阐述美术欣赏教学的注意事项,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关键词:美术欣赏 兴趣 修养 创造 反思

美术欣赏是指观赏者运用记忆、知识、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觉、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知识的过程。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评价及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开设高中美术欣赏课,主要为了让学生在面对中外优秀绘画作品时,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能学会感悟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精神涵义,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潜移默化的去实现。

“艺无定法,道可旁通”告诉我们,对于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参预的过程,人文、地理、历史科技相互交融。我们要抛弃“标准答案”有些教师往往在作品分析中坚持自己或课本的答案,故而通过暗示引导使学生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种给作品贴上标签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人物下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怀,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引进与美术有联系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这样触类旁通,穿丰富的百科知识,不仅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但要适度。比如掺加一些小故事,这样会活跃课堂气氛,但不能只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对画面的故事情节大谈阔谈,一旦开始分析作品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样容易主次不分,这种“故事会”式的教学只让学生走进了作品,而不能进行深入的剖析,故而无法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低估,更是对学生惰性的一种纵容,所以我们要以故事为引线调动他们的兴趣,掌握对作品的赏析理论才是重点,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我在讲中国古代雕塑时如图:

把霍去病墓前石刻伏虎作为重点,讲课时首先把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和霍去病这个人物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营造出课堂的氛围,调动起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再介绍该作品的技法特点:线刻、浮雕、圆雕相结合,道家认为:形而之下谓之器,形而之上谓之道。所谓大音希声,大相无形,至乐无乐,大美不言者也如同中国画的“写意”。戏剧的“象征”等等。通过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霍去病墓前石刻伏虎的艺术特点,也进而让学生体味到中国艺术的一种整体风貌,固然会牢记于心。高中美术教学要淡化理论的灌输,要从实际出发,围绕理论知识来赏析各类作品,诸如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语言,媒介材料等,谨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现行的高中美术欣赏主要有三种:自由欣赏式、理论阐述式和欣赏启发式。自由欣赏式主要是学生自主的进行赏析,没有理论的引导,较盲目,无所适从,往往适得其反,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理论阐述式主要以理论为主,教师讲解为主,满堂灌,学生很难吸收,致使也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欣赏启发式则是前两者的结合,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讲解、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自己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从欣赏中掌握方法,寓教育于欣赏之中,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这就组成了“直观感受――参与分析――比较评价”的过程,这一切的引导和提示必须要求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并且要把知识点进一步延伸。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例如:参观博物馆,重大展览,利用网络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才能有感而发,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此外还要多思考,多交流。课程教学中也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还要配合自己的动态手势,做到声情并茂。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教师始终要明了自己是课堂的支配者,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人们开始作出反思,主要针对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学习,加深其对艺术、历史、文化及美术的人文价值的认识,并能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极力的影响着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并促进了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析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大作用。在国家不断深化新课改的今天,美术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浅析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出发,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建议,找准对策。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实践;现状;建议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初中生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能打下发现自然、艺术、社会美的基础,使他们获得关于美的知识的同时得到发现美的能力。并且,美术欣赏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明辨美丑,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初中生在接受特定的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增强自身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在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能力上都要有所转变和提高,以此加强初中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立性和想象力。美术欣赏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去理解作品内涵。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是个人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初中美术欣赏教育课,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幼儿园许多孩子都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锐减。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考试成绩上,造成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比兴趣爱好更重要的现状,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也是美术欣赏教学难以开展的原因。

二、探究适合培养学生审美修养的教学模式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以引导为主,多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灵感。其次,因为审美修养的培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在了解清楚知识内容的类型之后再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方法

全文阅读

探讨高中《美术鉴赏》人体作品赏析的课堂氛围营造

【摘要】由于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在《美术鉴赏》人体作品赏析课程中,课堂氛围的营造一直是教学面临的难题。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营造高中《美术鉴赏》人体作品赏析课的课堂氛围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期望可以为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人体作品课堂氛围

1.前言

人体作品赏析是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苏教版中,人体作品赏析占有较大比例。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人体作品赏析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苏教版《美术鉴赏》课程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1]。本文从笔者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出了自己看法。

2.课堂氛围要神圣

人体作品赏析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入教学内容的。由于作品多为,这导致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在上课中容易起哄、害羞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一情况,在人体作品赏析中,有必要树立起神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门课程、这一堂课不是性教育课程。同时,老师要注意自己的穿着、表情和神色等。在课堂中,要改变单纯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思维,坚持即严肃又活泼,从而让学生收起嬉戏之心,尽量的注意力从人体作品以外的遐想转移到人体作品本身的赏析中来。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就作品进行必要的讲解,增加学生们对作品的认识,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营造文化氛围

人体作品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瑰宝。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人体艺术作品主要以欧美居多[2]。在苏教版《美术鉴赏》课中,人体作品也大多来源于欧美,而这些作品又大多是或半裸,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明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对于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罗马美术课程中,针对那些大量运动着的作品,就从当时的社会、文化、民俗等角度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们认识到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异常重视体育锻炼,以强健体魄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当时的人们认为对人展示强健的肌肉是一种荣誉。此外,对神的敬仰,也让人们更愿意接受“坦诚相待”。通过深挖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学生们不仅对作品形成了崭新的认识,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人文底蕴,起到了较好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