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课精彩讲稿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精选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1篇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形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须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样的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为“淡彩静物”的教学作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2篇

一、小色稿训练是有效教学中最优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在色彩学习中,色调是表现画面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色彩绘画中的难点所在,而对于初学水粉的学生而言,往往只能看到颜色看不到色调。在此环节中,笔者采用小色稿训练的教学策略,用小色稿的方式去练习,一可以节约时间;二迫使学生抓住对景物最初的瞬间感觉;三要求学生用大笔作画,概括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总而言之,小色稿训练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放到色调的统一处理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色稿训练具体实施:

1.学会色调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法,即眯起双眼,对整组静物上下左右前后整体看,减弱形体,以色块为主,寻找色块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课前用Photoshop软件处理静物照片,模拟以上两种色调观察法及看到的效果,清晰直观。

2.引导学生找寻把握色调的几个关键点。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同类色调和时,用色轮+大师作品+本校学生作业三位一体进行阐明。

同理,在讲对比色调、光源色调以及大调和小对比时,也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

3.画小色稿。学生学会了"看"即整体地看之后,就要学会"画"--画小色稿。舍弃细节,注重色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大笔作画是画小色稿的三个原则。小色稿与长期的色彩习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侧重点有所区别。长期色彩习作追求画面的完整性,从素描关系到色彩关系,画面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层次,而小色稿只是把精力集中在色彩的统一性和大关系的完整性上。

从学生小色稿训练前后的作业对比可以看到,通过小色稿训练有效地达到了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提高画面色彩的组织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概括画面,整体地处理大关系、大色块、大色调的基本技能。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馈来看,85%左右的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每人个体差异,即使当堂作业上不尽人意的学生,通过再交流,基本掌握了色调的观察方法和理解了色调的组织规律。

二、色彩风景教学促进了有效教学之学生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有效教学在主张教学效益的同时,关注人格形成、生命关照等在教学中的意义。所以笔者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现行的美术高考专业考试色彩部分大多考静物和人物,极少涉及风景题材,因此很多美术学校和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只追求升学目标,缺乏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长远目标,忽视了风景写生。有别于室内静物写生的稳定光线,风景处于外光中,日光移动,一日之内,从早到晚,色彩变化很大,这对于锻炼学生色彩的敏感性、写生技巧及作画激情十分有益,而在艺术上的取舍、提炼、概括,以及有所感悟之后当机立断的表达能力和美感培养方面,更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空间和机会。因此风景写生历来是我校色彩的必修课之一,每年春季都要组织学生外出写生。

笔者认为,好的画面要求作画者必须有敏锐的色彩感受和分辨能力,但是,专业的色彩基础训练本身就是一项后天的实践锻炼,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

1.从印象派入手,临摹学习研究光色的变化。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干草垛》系列和《鲁昂大教堂》系列是很好的临摹范本。

2.在已临摹好的作品上选取颜色并进行归纳,在新的画面上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幅新的作品。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总结,多看(大师)、多想(构图色调)、多动手(有针对性)、多积累(反思总结)。

通过色彩移植训练学生深入体会了大师作品的精髓,并且通过新画面表达了色彩的主观感受,拓展了艺术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在今后艺术领域的再学习作好准备。

3.风景写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良好教育契机。在野外写生中,用激励赏识法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面临专业学习的低谷时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在艰苦条件中锻炼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通过集体生活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近距离接触乡村生活,去学习关爱他人等,这些优良品质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主学习研究各类优秀试卷

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活动起来,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高考中的优秀试卷则成为后来美术生借鉴的良好资料。不管是采用哪种美术手法,每一年的美术高考优秀试卷都能让后来的学生获益良多。其实,任何一种考试都有其相应的考试技巧,在考试中失败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美术高考的技巧而已。如果这些学生能在空闲的时间里多多研究历届美术高考的优秀试卷,便能发现,在美术高考中也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所以考试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出了打好自己的美术基础,熟练掌握美术技法外,还要多多研究历届美术高考的优秀试卷,吸取里面的精华,何况多学习他人的作画风格,对于自己以后在美术路上也是多有裨益。 这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了色彩绘画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3篇

美术教材将这个内容安排在初中第四册的第三部分。从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来看,教学应在让学生掌握了绘画色彩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后,运用色彩的表现基本技法塑造形象,按先学“淡彩静物”后学“水彩画”的程序进行。众所周知,水彩画是较难掌握技法的画种,对于普通中学来说,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似乎太高。但是,“淡彩静物”只需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颜色,而教材又只要求学生涂上物体的固有色,这种简单的技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困难的。因此,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应因地制宜地舍去水彩画要求较好,将教学重点摆在“淡彩静物”上为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淡彩静物”的学习。“水彩画教学”可以放在美术第二课堂酌情进行,以满足美术尖子生的求知欲。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开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淡彩静物”所用颜色应具有透明度很高的特性,以保证涂色后不影响素描的表现力,这就非水彩颜色不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肯定:“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普通中学的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需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这“淡彩静物”的淮我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技法,再学习淮色就容易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

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的色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4篇

美术教材将这个内容安排在初中第四册的第三部分。从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来看,教学应在让学生掌握了绘画色彩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后,运用色彩的表现基本技法塑造形象,按先学“淡彩静物”后学“水彩画”的程序进行。众所周知,水彩画是较难掌握技法的画种,对于普通中学来说,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似乎太高。但是,“淡彩静物”只需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颜色,而教材又只要求学生涂上物体的固有色,这种简单的技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困难的。因此,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应因地制宜地舍去水彩画要求较好,将教学重点摆在“淡彩静物”上为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淡彩静物”的学习。“水彩画教学”可以放在美术第二课堂酌情进行,以满足美术尖子生的求知欲。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开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淡彩静物”所用颜色应具有透明度很高的特性,以保证涂色后不影响素描的表现力,这就非水彩颜色不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肯定:“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普通中学的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需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这“淡彩静物”的淮我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技法,再学习淮色就容易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 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

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的色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5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它分成两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着重介绍剪纸的历史渊源、中外剪纸风格的差别、国内剪纸风格的多样性,把本县的剪纸也纳入到本课来加以分析。如林桃的粗犷,黄素、陈秋日的细腻。使学生离剪纸更近,体会得更深刻。

学生初步接触剪纸,都会想到无所适从,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讲透重点、演示难点、提出目的和要求。示范和出示范图双管齐下,重点突出剪纸艺术是典型的二度空间平面造型艺术,它同样有构图、造型、色彩、装饰手法等因素。选择一种由浅到深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很重要,如:刚开始的时候教剪学生大家喜爱的对称图形“”字、“蝴蝶”、“二方连续”等较简单易学的图形或传统吉祥的文字,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连班里的调皮大王也表现出极大热情,剪出许多精美的作品。初战告捷,带来了良好的开端。紧接着要求学生临摹课本里较为复杂的学生作业“骆驼”图案,用剪用刻均可,以此来巩固练习,增强学生对剪纸的兴趣感。课后讲评这一环节不可缺小,表扬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有成就感,提出不足加于纠正,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学具,为第二堂课铺平道路。

第二节课是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要求学生学会从设计―过稿―剪出的全过程都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这时我的做法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得到乐趣,具体剪纸全过程大至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画设计稿

画设计稿刚开始可认用写生的办法来画。根据写生稿再加上民间的装饰手法加于变形、夸张,不求形象写实。然后把写生稿用双勾线勾勒起来,变成具有剪纸味的底稿,这样画设计稿就算完成了。

画设计稿时,要求内容和题材要丰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而不守旧。对客观事物观察耐心仔细。懂得概括处理,把大自然中复杂的形象归纳为简洁、明快、艺术感染力强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剪纸的内容和题材来自民间,它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对作者的反映,是自己感情、理想、审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寄托,所以它包罗万象,有象征、寓意,有谐音、比拟。总之,要有健康向上、生动有趣的设计原则,才不至于落入俗套。

第二步:过稿

写生稿经过加工整理之后,形成完整的剪纸底稿,接下来就是过稿。过稿很重要,它关系到作品剪出的好坏。过稿可用复写纸复写,也可用复印机复印(大都采用后者比较快和准),过底稿力求准确、形象清晰、对比强烈,过完底稿再在画稿下面垫上若干张待剪的纸,同底稿叠合一起,再用订书机或线装订结实,以防脱稿影响剪纸效果,同时也能得到多张相同的剪纸作品作品。

第三步:剪纸

剪纸的技法很多,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剪法,如漳浦剪纸最大的风格就算“排剪“了,但不论何种风格都是注重外形紧凑,完整细密精巧,刀法娴熟自如,阴剪阳剪混合剪齐用,线条连贯不能出现破损等瑕疵,刀刀相连不可断线,粗细长短互相搭配,充分展现剪纸艺术特有的魅力。

剪纸和其他绘画一样,也讲究先后顺序,即先剪大块的后剪细节,先剪粗后剪细逐层加工,如漳浦的“排剪”法,细如发丝、刀刀需要耐心,剪出的花鸟翎毛生动逼真,效果很好。有些特殊的地方如小圆点,用剪刀无法剪的可用铁锥子代替剪子,一锥子一个小圆洞,扎人物的眼睛很管用。这些技法都是从漳浦历代的剪纸老艺人那里学来的,它既实用又好学,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妨都来试一试。

技法并不是死的,它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大家应大胆尝试。新材料的运用,是对传统纸张剪纸的一种新突破。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剪纸艺术也同样面临革新的课题,要以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为原则,从原来只用在婚丧喜庆的剪纸运用到书报封面装帧、请柬、贺卡的外观、布料服饰的印花、房间的壁挂装饰等现代生活设计中来,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讲学稿;文本;人性化;实践化;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423.2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乎目标教学法,杜郎口中学"10+35"课堂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应运而出,尤其是南京溧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脱颖而出,成为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其影响之大,运用地域之广,着实令人叹服。

此次去东庐中学学习,参加扬州文津中学主办的讲学稿研讨会,各位专家的几个教学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如:"从课本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学内容要个性化解读,要打造个性化教师。""没有教的学是自学,没有学的教是独白。""学习要有效率,效果,效应,效益。""教师要站得住讲台,站得稳讲台"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通过讲学稿异彩纷呈的同课异构的观摩课,专家精辟幽默的点评,及文津中学导学稿"四导四学"详细的经验介绍,我对讲学稿有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讲学稿应尊重文本

文本与讲学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讲学稿的编写与教学必须基于文本,不能做舍本逐末的赔本生意。这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将教科书与讲学稿生生割裂,先上教材再上讲学稿,讲学稿活脱脱变成了习题集,没有达到讲学稿"减负"的初衷,相反变成了学生的包袱,一提讲学稿老师厌烦,学生苦恼,这违背了讲学稿的初衷--讲学稿是文本的一个载体。徐燕谋说"柏木无根,生意无从发端"。教科书是讲学稿的根。

2.讲学稿的人性化与实践化

无论哪种模式都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讲学稿也不例外,我认为每一个课堂都应该包含着真善美,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也都蕴含着真善美。

那么讲学稿如何做到人性化。首先,讲学稿的编写要精细。精,教师选题要精,在编写时教师本人要"先上题山,后下题海",从石头中挑出玛瑙石、珠宝呈现给学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个题不错,选上;那个题不错,选上;再一看,这几道题有点意思,选上。结果一看,讲学稿已是题山题海,学生无从下手,无心下笔,真是"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要适当留给学生一点空白,正如老子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车轮是空的,所以能转动。学生有余地,所以有潜力。二是细。古人说"业精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东庐中学讲学稿在设计,保存,版面的美观,题的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无不体现着细,有兴趣的教师可展开他们的讲学稿细看研究,一定会获益匪浅。

如何做到讲学稿的实践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只有会运用知识,才能获得知识","教育应该有用"。要"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运用知识。"[2]讲课是有框架的,棱条分明的,可教师是活的,有思想的,讲学稿这个媒介,就如同一个毛石,它需要教师的个性化的抛光、打磨、润色,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光彩照人的宝石。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可以将讲学稿上成生活指导课,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此次去东庐中学,徐城主任的讲座中提到X与Y的关系时,乐呵呵跑到窗帘旁,窗帘拉开了又合拢,合拢了又拉开,学生恍然大悟,有时教学不需要拉拉杂杂,喋喋不休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践,可以事半功倍。在讲平移中,他选取《黄河大合唱》曲谱,让学生找平移,形象具体生动,学生热情高涨,原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上课会"癫狂",学习效率"傻子也开窍"。哎,总有人把枯燥的工作做到精致而完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信!

3.讲学稿要有导向性

讲学稿是人开车时的方向盘,它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无讲学稿的学习状态,半数学生在课堂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心猿意马。而讲学稿上课要完成,这就改变了学生上课的无作为状态。在考试复习时,各种资料铺天盖地,学生左一个拐杖用用,右一个拐杖扶扶,拐杖之多,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结果每一本参考书都如蜻蜓点水般,都涉及了,都未渗透。猴子掰玉米般,掰一个扔一个,每个都掰了,最后仍是两手空空。讲学稿是基于教材、考纲、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一个学校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因此,它将主载课堂,引领教师学生,渗透于考试。

诚然,讲学稿有诸多妙处,但我们对于讲学稿引入课堂,不能一味的全盘端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课堂"高效"出发。要有创意,不能一味跟风。甘肃省大多数初级中学的学生是住校的,学生没有充足预习时间,而讲学稿的精髓恰恰在于学生提前扎实预习,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没时间做到,这样只能将预习时间压缩到课堂,实际我们也是这样操作的,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协调好预习与授课的关系。在东庐中学和文津中学听的课将课堂检测也放在了课后,与我们的实际也不符,这有悖于高效课堂的原则,当堂不评价怎知学习效果?将检测放在课后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学业负担加重了,学习效果更是天方夜谭,不实际。当然,讲学稿的探索过程是且行且思,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并蓄。

有专家称"讲学稿是语文教学的怪胎,教学的悲剧。"我不这样认为,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在质疑声中成长,讲学稿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可能不够完美,但不能毅然决然的全盘否定。学术界,社会要给予它成长的空间,要想着如何让它精益求精,而不是想方设法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于这次学习我想要用一句话概括:"出去走走才知道人还有另一种活法,枯燥乏味的教学也可以别开生面。"

参考文献: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7篇

关键词:PowerPoint;具体方式;演讲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How to Use PowerPoint to Make Lecture Vivid

Guo Xia

(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Center,Jinan250001,China)

Abstract:PowerPoint is Microsoft's launch of Office main products,PoworPoint effective design and us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speech,it can help the speaker is more intuitive,more vividly express their idea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ways of PowerPoint-assisted lecture used.

Keywords:PowerPoint;Specific ways;Lecture

近年来,演讲者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讲越来越普遍,其中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讲稿者占绝大多数。由于对该软件的掌握主要是自我摸索方式,因此,大多数演讲者在制作稿件时总会碰到了一些难题,或者无法利用该软件充分实现演讲的目的。下面就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软件的熟练使用

PoworPol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它是一个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利用它,你可以轻松制作出五彩斑斓且极具感染力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达到图文并茂的演示效果,然而如果没有对Powerpoint的熟练使用,就不可能做出很好的演示文稿,因此软件的熟练应用是制作演示文稿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另外就是个人对美的一种诠释,同一题材,对于不同的演讲者制作出来的稿件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二、课件的模板要丰富实用及首页要整洁

成功的演讲不是死气沉沉,观众毫无反应的演讲,而是观众能积极配合演讲者,使现场气氛变得活跃。然而在某一程度上单调的模板可能就会使观众失去了聆听的兴趣。这显然不是追求个性化,独特的高超的演讲者所希望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演讲者可以创建自己个性化的模板。如果演讲者对美术方面有天赋的,就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了。事实上演讲者既能对系统提供的现成模板进行再创造也可以直接建立新的模板。首页是一个稿件等待正式演讲前使用的一个画面,一般来说是一个欢迎页面,这里可以简约,也可以稍微几朵野花作为陪衬,用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或一幅符合主题的画面加上一段简洁的欢迎词、和一个按钮就差不多了。为了提前让观众进入状态,可以巧妙地使让欢迎词动起来。另外由于这是一个等待的时间,最好能插上一段轻音乐或符合主题的其他音乐。

三、超链接动作要完整、对文字的处理应合理

超链接和动作是一个完整课件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通过播放来检查这些设置好超链接和动作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死链或不该有的动作,这是顺利完成演讲课件中的最重要一环。对设置完链接或动作进行测试,经常能查出一些表面上看不出的问题,一旦当课件在正式场合使用,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再修改的话就没有时间了。幻灯片的文字要简明扼要,主要纲目、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和一些关键性的或学生容易弄错的描述、定义用文字体现出来[2],切忌讲稿的全部内容都用在幻灯片上。字体大小要适中,太小看不清,太大不美观。文字行距设置成1.5行为宜,最大不超过1.8行;描述性和普通文本一般用22-24号字,最大不要超过28号字,标题文字比描述性文字大4-6号即可;图片的标注性文字用20号字;如果是全英文文本,在中文字号的基础上增大4号[1]。文字较少时可采用相对较大的字号,但不要让文字充斥整个屏幕,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比较少时可在空余的地方插入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图片或gif小动画。文字较多时可采用移动手法,但应用心:标题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其移动;如果文本较长,不能缩到满屏显示,可通过多张幻灯片来显示。

四、对图片的处理要注意效果

(一)素材的选择

图片是表达媒体中最传神的一种,所以要想PPT课件制作得更生动、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更能表达演讲者的意图,就要注重图片素材的选择。

(二)必须切合演讲主题

每一个演示课件都有一个需要演讲的主题,我们的图片素材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择。比如演讲的主题是社会,那么图片的采取就必须围绕公司这一主题,也可以选择一些公司的成员分布图、其部门的职能程序等图片,这样观众在听讲时就能从图中立即清楚本课件的主题。

(三)必须切合观众的身份

幻灯片是放映给听课者看的,所以图片的选取不应该只按照制作者的口味,而是更应该尽量与观众的身份相贴切。比如针对青年人开发的课件就要采用一些有活力,有生机的图片,但是这些图片就不适合针对老年人的课件。

(四)合理的图片数量

PPT中图片的数量也要应有适当的控制,不应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益求精,择优选取。笔者曾看到很多的课件为了获得视觉效果,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一些本来使用简单词汇就能表达清楚的地方也使用图片,使得课件体积变得庞大、运行速度很慢。PPT中任何素材的使用都是为了帮助讲述者的表述,过多的图片反而会分散听讲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只是被图片所吸引,并没有注意演讲者的讲述内容,赔了夫人又折兵,真是得不偿失。

五、关于音乐、视频、动画的插入要注意技巧

外部音乐的插入要注意插入的场合。声音的选取要与主题相得益彰,不能盖过演讲者的音量一般来说在欣赏图片时或等待时插入较合适;对视频的插入要注意最好不要直接链接到外部文件,尽量通过插入对象来完成。这样可以跳过媒体播放程序就可以打开并控制你所需要插入的视频文件,对于课件的完整性来说的是很有益的;对于gif动画的插入一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gif动画的背景色都是透明的,而一些自制的Flas,一般由于底色不能和课件模板的底色相融,因此可以在一些动画周边或底部画一个边框加以修饰。使画面显得更协调

六、整体色调、风格要协调

一个优秀的课件的变化要与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演讲风格,演讲特色相适应。背景色不需要至始至终的一样,但是不要突兀、风格应该是相统一的,这主要体现在对背景色的处理上,切忌花哨、凌乱。可通过设置背景,填充效果双色渐变里的各种渐变来设置你的课件背景风格,设置时要尽量不要改变基本色彩,但可以采用不同的渐变,来达到和谐但不单调的目的,力避过分鲜明的色彩,尤其是将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应用时,一定要把彩色图片转换成灰度图片,并适当地降低对比度,使色彩感降低,使幻灯片的主要内容看起来更清晰,而不会因为背景图喧宾夺主。要与说话人语气相互映衬,也可以通过声音音调的高低,强度的强弱,音色的柔和硬,借助背景的颜色使演讲者更好的调动听讲者的情绪。使演讲取得成功。

总之一个好的演讲需要演讲者过人演讲才能,而利用好PowerPoint可以使演讲者所表达的含义更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听众易于理解,更好地达到演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璐.浅谈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技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李婕."我的百宝箱"PowerPoint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8:32-34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构成设计;教学方法;项目教学

一、构成设计课程简述

(一)何为构成设计

构成设计严格来说是三门不同的学科,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研究造型在最基础原始、朴素的状态下如何给人形式美感,没有色彩只有形式排列,主要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想象力、造型能力、创作能力、美的直觉能力等。色彩构成是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之上让作品增加色彩感染力。所谓“远看色彩近看花”,一个好的作品没有适合色彩是绝对不可以的。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色彩构成可让学生掌握色彩心理学,色彩搭配技巧,懂得适时运用色彩增加作品魅力、吸引力。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立体空间下的造型基础,包括空间、材质、构图、排列、色彩等综合运用。三门学科锻炼的目标及方向不同,授课形式及讲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严谨的递进关系,同时又相辅相成互补不足,想要达到教学目标,缺一不可。

(二)职业教育环境下《构成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构成设计课程在专业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潜力的开发,基础审美的确立,形式美感绘制手法及方法的练习。构成设计是专业大课不可缺少的前期铺垫。但是职业教育强调动手实践、企业合作,更加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校时间短,学时有限。若按照正常教学方法授课,想要完成三大构成教学目标,学时需在120以上。职业教育基础课都面临大幅度删减,构成设计虽然因为重要性被保留下来,学时却只有60左右,缩减了一半的学时,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只有探索出一条新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构成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与缺点

构成设计传统教学方法整体是平面构成,完成后开始色彩构成,然后再到立体构成。先开发思维,然后知识讲授,举例说明,布置作业,开始实践,期间辅导作业,逐步精进,然后作业讲评,如此过程反复循环,大量练习。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学过程严谨,知识点全面、清楚,通过大量作业实践逐步达到训练目的,踏实,持久。缺点是: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长,学时保证不了的情况下很难完成知识的全面性讲授,灌输式教育使学生缺乏主动思维,学生参与感弱,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缺乏主动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课业繁重,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

三、构成设计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明确构成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三大构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形式美法则基本知识、色彩心理学知识、色彩搭配技巧、制作肌理基础手法、立体造型知识等,具备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点线面抽象设计构图能力,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色彩表现能力,空间控制能力,材质选择运用能力,美的直觉力。教学目标明确以后,要重新整理教学思路,理清各知识点、具备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拆分教学模块,打乱教学顺序,整理新的教学思路

把原有的教学模块拆分包括:点线面构成、集团化构成、正负形构成、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发射与结集构成、空间构成、色彩联想构成、色彩冷暖构成,采集重构、马赛克构成、解构重构、肌理构成、立体构成。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抛开具体知识点,组合成全新的项目教学。

(三)变化教学方法,创新上课形式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则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下面,我以一个项目为例阐述教学方法及形式。项目:点线面构成从抽象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设计变化。整个项目里,我们要引导学生完成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成的全过程尝试及体验。基础过程是这样:教师提问点线面相关问题—留时间让学生想象点线面—绘制草稿—学生整理思路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问题并带出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点线面—学生初探点线面构成,将草稿尝试不同形式的排列,并感受其变化—教师讲评草稿,并交流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带出形式美法则知识点—让学生继续运用新的知识点解决草稿形式美的问题—启发学生让画面产生视觉或触觉变化—交流学生在变化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带出肌理知识点—让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点解决草稿形式变化及细节处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色彩增加画面感染力—教师讲评草稿,并交流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色彩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带出色彩构成知识点—让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点解决草稿色彩搭配问题—教师逐一辅导草稿,并指示绘画正稿—在正稿绘画中强调做工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根据二维的作业制作立体空间—讲评作业,连贯知识点,总结问题,项目完成。这样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20学时左右。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联想。学生则回答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在整体项目中就能快乐地完成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由此可见,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分开教学的传统方法及模式,使得三门学科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并在项目的逐渐推进中逐步加深专业知识引导及灌输,节约了学时,保证了教学质量。这样可使学生顺利完成从未知、探索、发现、实践、创作、掌握、灵活运用的全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循环练习,效果更佳。其他项目亦是如此过程。

总之,构成设计本身是基础设计课,不同于普通基础课,如素描、色彩等只是侧重绘画基本技法的训练,不需要太多的自主思维,主要是以写生的形式练习具象思维;也不同于专业设计大课,直接运用计算机软操作完成,知识点明确,学生目的性更强,并可以清楚看到课程对以后就业的帮助,学习兴趣会比较高。构成作为基础设计课相较于其他课程,我个人认为比较难懂,学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去适应、理解。这既考验学生的手绘基本功,又需要学生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眼里基础设计课代表着枯燥无味,所以我的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只要感兴趣,就能调动积极性。思想上认真、积极了,再开发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难了,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目前在课程改革上初见成效,我会继续努力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张霞“.构成设计”教学的新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162-164.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术学习;多媒体;有效运用

初中美术教学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事物,并通过自己的绘画创作创造美。仅仅依靠教师的言语讲解,学生很难创作完成一幅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表达美。笔者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演示文稿(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运用

演示文稿(powerpoint)具备文字、图片、动画设置、超链接、声音等多种功能,已经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受到诸多师生的青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演示文稿,能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取美术创作的方法和灵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讲授《装点我的居室》一课的铅笔淡彩内容时,首先用演示文稿展示两幅家居装饰的图片,这两幅图片分别是用铅笔和铅笔淡彩画出的,然后让学生感受效果差异之处,之后引出铅笔淡彩画的概念。接着教师给学生演示铅笔淡彩画的效果图,内容涉及建筑、家具、风景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铅笔淡彩画的艺术效果。同时,教师每展示一幅图画都讲述其中的精妙之处,如绘画的明暗处理、光线的明暗表现、颜色的丰富体现等。最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强化学生在铅笔淡彩画创作中对静物明暗色调的把握,从中体会艺术表现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演示文稿,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二、多媒体在美术作品欣赏课中的运用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之前,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都是先搜集相关图片然后给学生讲述,这种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作品创作的过程,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营造浓厚的艺术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如,在上欣赏课《中国民间美术》时,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中,视频中出现了众多民间美术作品,如年画、剪纸、刺绣、风筝和泥塑等。这让学生一开始就能认识到美术原来有这么多的表现形式,它不局限于存在于平面的纸上,在实际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能够发挥实用的价值。然后教师播放专题形式的视频,展示各种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让学生领会艺术的精妙和美术创作的博大精深。如,剪纸的工艺包含构图、剪纸技艺等,剪纸创作者需要不断实践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剪纸作品,纯熟地表现艺术之美。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最后教师让学生亲身实践剪纸艺术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剪纸艺术的特色——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各种美。剪纸艺术创作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层次。

三、计算机绘画在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中有很多软件都具有绘画的功能,而且很多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功能,用起来非常方便。如,一些软件中的“刷子”“铅笔”和“喷笔”等都是中学生容易操作的,而且搭配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能够帮助教师完成美术教学中构图、基本造型和色彩运用等技巧的传授,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如,教师在教授《读书与藏书的情结》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实现藏书票的造型表现,其中涉及邮票,教师便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中的“铅笔”功能在计算机上进行邮票的线型设计。通过一步一步地构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操作,并从教师的演示中深刻理解构图的步骤,有助于学生在操作时有的放矢,减少学习构图和造型表现方法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期间,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其他构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其中蕴含的造型艺术和线条艺术,从而体会构图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获取美术造型技术、构图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凭借生动、直观的特点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为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发掘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价值,把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软件的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筛选、多媒体功能的发挥等方面,深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使初中美术教学更加饱满、丰富、多样化,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其珍.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课程(上),2014(3).

美术课精彩讲稿范文第10篇

他出给学生的试题都是这样的: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4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诸如此类的问题,读过《包法利夫人》的你会做吗?

他的学生形容他的嗓音:像猫舌头的那种带倒刺的舔吻。

他,就是纳博科夫,俄裔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洛丽塔》的作者。他的《文学讲稿》依次品评了简・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7位优秀作家的作品。原来只是用以课堂授课的笔记,由后人编辑成书,编者保留了它的讲述风格。

纳博科夫说,讲这些课是想本着一种爱慕的心情,细细把玩,反复品味。因为这位把玩者有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对文学有着一双敏感“毒辣”的眼睛,因而有了一种别样的精彩。这是天才对天才的阅读,是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的相遇。他们穿越时空的对话将注定碰撞出绚丽的彩虹,映照在文学的天空。

在纳博科夫的艺术观里,有很多深刻的偏见。他认为伟大的作家集三者于一身: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最要紧的是后者。他崇拜纯艺术,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强调作品的虚构性。他说:“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这简直是辱没了艺术,也辱没了真实。”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副棱镜,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

纳博科夫反复重申:“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幻想,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世界。

纳博科夫的阅读观是这样的:阅读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件同我们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研究得越周密越好。

他说,想从书中寻找情感的寄托,或者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一个人物,或想学会如何生存的阅读,都是等而下之的阅读。一个优秀的读者必然是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艺术满足的颤栗,去分享作者的情感(而不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那种创造的喜悦与艰难。

纳博科夫提倡用“脊椎骨阅读”,认为它的“微微震颤是人类发展纯艺术,纯科学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情感宣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真谛,才能体会到这种领悟带来的兴奋与激动。

他一再对学生说:“拥抱细节吧,那些不平凡的细节。”他自己在讲授中也紧紧抓住作品的细节,“用纯真、易感受美的目光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教我们探幽寻奇。

纳博科夫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诗的激奋和科学的精确,我们可以借用来作为对纳博科夫这部杰出的讲稿的概括。

在这部书的扉页上印有纳博科夫的一句话:“我的课程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他正是从作品的结构与风格出发来破解这些优秀作品的秘密的。

多次阅读和丰富细腻的心灵是产生这些文字的先决条件,花繁叶茂的解读是从饱满的阅读根系中孕育出来的。他说:“一个读者若能了解一本书的设计构造,若能把它拆开,他能更深地体悟到该书的美。”

纳博科夫无论解读还是剖析,都是建立在细读深思的基础之上的,都以热血燃烧的情感为前提。真正进入文本,而不是用各种理论来肢解、注释作品。很多评论偏离了本真的文学,热衷于崭新的理论名词,在概念与概念之间挣扎。手术刀剖解之后,作品的美不见了,只剩下了支离破碎和桀曲聱牙。――讲稿里闪烁着作者的真知灼见,跳跃着他的性情和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