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新课程教学

摘要: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展示自己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次改革中实现“蜕变”。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一阶段的艺术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身为艺术教师首先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我把他总结为“三态”。

关键词:新课程;艺术;教师;情态;语态;形态

艺术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型课程,它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一门综合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就是要告诉孩子,艺术并不神秘,并不遥远。怎样唤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教法与引导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艺术课一阶段的教学、探索,我把它总结为“三态”。

1情态

长期以来,老师们在韩愈老夫子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下,每个老师都模式化为一个“领导者”了。身为“领导者”,自然就想着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听自己的,自己必须强于学生,这样才“师道尊严”。本来该属于孩子的金色童年失去了灿烂的光辉,本来该洋溢在孩子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未老先衰的沉重,本来孩子灵动的双眼化作了呆滞的一潭死水。新艺术课程的诞生使原本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变的活泼而又丰富,既有感性认识,理性反思,又具心灵感悟,让学生在掌握学科能力和品位文化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对艺术的感悟,而不是单纯的唱歌、画画、跳舞、表演,让学生在艺术的感召下迁移学科能力。所以,我们不应再把自己局限在三尺讲台,而应饱含情感,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投入艺术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怎样才能为学生开设令人陶醉的艺术乐园?我在《中秋节》这一课上,尽情让学生充分体验节日的氛围,感受节日的意义。我首先深情地演唱了一段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同学们已被深深地打动,轻声跟随着节奏唱了起来。当谈到中秋的情感与色彩时,他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认为“中秋节”有甜蜜,有伤感,所以色彩应该很丰富。a组学生认为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应用粉红色,桃红色,表示甜蜜,幸福。b组学生认为中秋佳节,是丰收的节日,应用黄橙色。c组学生认为“中秋”也是常娥与后弈分离的日子,充满了无耐、幽怨、哀愁,所以,用深深浅浅的蓝与紫来表达也不为过……小小的课堂,就象一个演讲台,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在讨论中感觉到中秋节是最具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除了用色彩表达外,诗歌则不失为一种美好的表达方式,当我们师生共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时,我身边的一位学生不经意中拉住了我的手,眼中含着感动的泪水。此时此刻的我仿佛沉浸在与亲人团聚地幸福之中,眼前的孩子是多么真诚、可爱、亲切,我感到人间充满了真情、热情……我们在亲密的合作中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可见,教师的情绪相当重要。当教学活动需要温暖、柔和、优美的情绪时,教师应先用自身的平和、深情、充满爱意地“发出信号”去感染学生,当学生的情绪高涨,到了将无法自持时,那么,教师必须“冷静”。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一起产生和谐“共鸣”时,学生才会被你的“情”所打动。教师的情态随时都处在被学生的感知过程中,当你微笑,点头,轻拍学生的背或握拳以示鼓励,赞赏或又扬眉,摇头时,“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更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2语态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一个“情”和“美”字。课堂教学中,精练的语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言中让学生感受激情,在表演中让学生动情,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声音把学生带入艺术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比如,在《走进大师》这一课中,为了介绍了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在背景音乐(《伏尔加船夫曲》)的伴奏声中,我满腔悲愤地朗诵着诗人涅克拉索的诗句:“到伏尔加河边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这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婉转悲切的语调立刻把学生们带入了那遥远的19世纪沙皇统治之下的俄罗斯——伏尔加河畔,一群衣衫褴褛,蓬头诟面的纤夫们,顶着烈日迈着沉重的脚步,擦着地皮艰难地行进着。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同学们眼前,他们心潮澎湃,怒目圆睁……我注意到他们的小手都拽地紧紧地,满腔悲愤,他们为纤夫们的命运表示不公,他们对沙皇的统治表示痛恨!当《伏尔加船夫曲》再次响起,“哎嗨哟,嗬……”沉重的歌声中同学们模仿着纤夫的形象拿起了身边的绳索,勒在肩背上,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歌声忧郁、深沉、浑厚、有力!画面赤黄的色调弥漫着一种焦躁,凄凉而悲壮!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纤夫的生活是多么苦难,他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踏平这世界的不平之路!这种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给学生创造了鲜活地生命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含义。这就是精练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许多学生缺乏信心羞于表现时,教师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更尤为重要。在《健与美的丰采》一课中,我曾设计了形体创作这一环节。“同学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伟大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较有个性,有才能,下面就是你们展现自我的时候,让我们共同领略你的丰采。”话音未落,同学们早已摆出各种各样的健美姿态……教师正确、适当的评价语言又能使学生充满信心,激发广大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成为美的创造者。

3形态

全文阅读

美术课程教学

一、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主要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些,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但这一领域的学习,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

如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是:

全文阅读

新课程下美术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它有自身的规律,同时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讲究美术课堂教学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新课程下教师们如何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呢?

1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美术教育它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主要目的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养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农村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单一,内容简单,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多以绘画为主,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才能,而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前卫性,注重对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做到知觉性、开放性、创造性,自然地溶为一体,加强对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人的能力、个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关键是教者能否给他们发展的机会,让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新课程《美术》的出版把握了《标准》的基本精神,科学的构建了教材。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新课程下美术教材的编写正是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的思想转变成"我愿意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适当地运用班班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一张练习本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都是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接受知识的。现在,我采用班班通教学,为学生酿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声音、图像、文字等集于一体,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变机械学习、被动学习为兴趣学习、自主学习。比如,在七年级的《字体设计》一课中,可以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老课本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课本或其他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无疑大有裨益。

3 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审美观点

在新课程《美术》中极力倡导同伴间的合作精神。传统的美术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因此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是以教师的眼光和教育专业化的要求来看作品,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美术课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其实,对美术知识的探究不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一样可以去做。而且每个学生都具有好奇的天性,所以学生特别愿意参与问题的探究。通过探究、合作讨论,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同学们分享,同时也了解了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完善了审美观点。新课程《美术》的作业要求中常有这样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来――""我和大家一起做――"等等,通过合作活动,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同学们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提供帮助既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了互助和竞赛。在小组中,每一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当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

全文阅读

课程教学美术教学论文

1.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全国各大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传统的教学体系与课堂气氛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又导致教学改革的效果不理想。在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

(2)内容不协调

近年来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各大高校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这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突出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在我国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分离,具体来讲就是,在现如今的美术教学中,它的整体形式是与现代美术教学改革要求一致的,可其本质其实是教学内容与形式不协调的。

2.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

从我国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效果来说,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使得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理念

全文阅读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和艺术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和效果。美术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存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安排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呼应

1.综述美术课程内容

要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研究,首先必须仔细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材(苏教版),不难发现,经过改版的新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从基本的绘画、手工制作到造型设计,从纸板画制作到图案设计,从泥塑到建筑设计等,涵盖了中国画、剪纸、图案、桥梁设计、美术欣赏等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观点和设计意识,为将来孩子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比较课程内容的衔接与呼应

课程内容在低年级(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画记忆画、想象画,认识物体的基本形状和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中年级(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图案设计、冷暖色、包装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年级(五、六年级)主要学习飞机桥梁设计、泥塑、配插图、版式设计等,从三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护和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有机结合,教材的连贯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第五册有水墨游戏“青花盘”,第八、九册就有水墨游戏“扇面”“山水丛林”,第六册有泥塑“我做的鸟和家禽”,第十、十二册就有泥塑“外貌有特征的人”“泥柱雕刻”,等等。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相似,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一致。高年级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侧重美术观点的讲解,低年级强调“儿童个性”的发展、突出“情、趣、美”的展示;前者要求客观世界的“理性”表现,后者追求儿童心灵的“纯真”表达。毫无疑问,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各异的相似内容,就是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教学。教者应在找准教学衔接点的前提下,作好学生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比如,小学二年级在“叶子片片”7教学中就通过学生的对各种树叶形状颜色的描绘潜移默化地渗透图案知识,与三年级的“花头花叶纹样”教学相呼应;第三册的“画触觉”就以突出人对世界的感受为主,并学着用色彩表现,而十一册也有“画情绪”和它相呼应。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好美术课程内容衔接,小学美术教材在中段把高段美术教学中常用的美术名词术语和造型知识做了简单的解释和运用练习。如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的明度渐变”“鸟的纹样”“原色和间色”就与高段美术教学的图案、色彩、表现等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敞开了方便之门。

二、美术课程内容改进建议

1.分析学生年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课程内容调整

全文阅读

美术素描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功底,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实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益处。但是,当前技工学校的美术素描课程教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专业功底不扎实,另一方面就是学校不能提供优越的师资力量,再加上素描课程的教学设置不合理,从而很难有效提升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技工学校;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

一般而言,在美术专业的教学中,素描一直都是作为最基本的专业教学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功底,增强学生的造型、设计等方面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很多技工学校在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对于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素描课程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今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学生素描功底不扎实、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学思想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技工学校的学生素描功底不扎实。目前,在技工学校接受美术专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学生素描功底不扎实的问题。这是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原来就没有接受太多的素描课程教育,很多人甚至基本上没有学过素描。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美术专业功底不强,没有继续进入更高的学校进行深造,所以转而进入技工学校学习。因此,在技工学校接受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素描功底较差的问题。(二)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支持。由于近年来,很多技工学校不断进行扩招,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并没有获得较大的提升,这样就使得很多学校在美术相关专业的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尤其在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都比较低,从而使得素描课程的教学层次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样由于技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三)素描课程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在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重技术轻理论,导致学生过多的重视素描技巧的学习,目光局限于素描的构图、结构以及明暗关系等,而忽视素描理论的研究,这样就使得学生理论素养不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教学比较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课下创作实践,但是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还需要课下的加强训练与社会接轨,才能取得比较长远的发展,因此,这样的教学观念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浪费比较宝贵的资源,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四)素描课程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在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且教学工具也比较简单,这样就使得素描课程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和创作。例如,在素描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对着模特或是石膏进行写生,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素描技能,但是严重束缚住了学生的创作思维,非常不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创作。同时,随着素描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也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多种多样的创作工具进行实践,而技工学校的素描课程只能提供铅笔和纸作为创作的工具,这就使得学生的素描学习与现代素描创作产生脱钩的问题。(五)学生创作的评价方式单一。在技工学校的美术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对照实物的相似度来评定学生的作品优劣。尽管这种评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于明暗、构图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素描作品当中的很多东西,不是对照实物就能完全有效评价的,其中还包含创作者的修养、灵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仅仅依靠相似度的评价标准不能完全有效判断学生艺术水平的高低。

二提升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为了有效提升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过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从而促进教学的提升。其具体策略如下:(一)加大对于师资力量的投入。针对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需要学校不断加大对于师资力量的投入,从而有效保障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校积极加大对于素描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学校不仅要在素描教学中,提供现代素描的各种实践工具,而且还需要继续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而促进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二)树立新的素描教学理念。在当前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已经与传统的素描教学产生很大的不同,不仅内涵更加丰富,而且在创作技法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因此,技工学校在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进西方新的素描教学观念,加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强调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教师不仅教授学生传统的素描技能,而且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西方的美术造型规律,了解西方的现代素描创作技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中西兼备,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素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素描功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促进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观察和研究,进行有效的创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促进学生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创作。(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了有效促进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项目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使用西方现代素描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素描的造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西方现代素描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更加注重将画面中的点线面以及灰白黑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写生和创作。同时,在人物写生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人物形态与神态的结合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生技能和水平。在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信息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中与素描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了解现当代素描发展的状况,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四)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技工学校素描课程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进行师生互评,而且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以及自评等手段,综合反映学生的素描学习状况。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要主要依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和效果。

三结论

全文阅读

美术校本课程教学论文

走进我的校本实践课堂

——关于校本教研的课堂小实践与反思

摘要:美术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结合本校、本地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满足学生个性和多元化发展的美术课程。

关键词:校本 美术课堂 二课活动 学情 时令美术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校本课程”已不再感到新鲜,“校本课程”也不再是美术兴趣小组的时髦词,它的时代意义也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活动小组和兴趣小组。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但是,第二课堂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享受不了这种校本课程。因此,本文从课堂小实践中探索和反思,研究校本课程中的可行性元素,实现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的创新。

一、针对初中学生学情的校本课程

初一的学生热情高,学习积极性强,酷爱漫画,卡通画,但是他们美术技能比较差,造型能力较弱,所以我适度的修改了教材《漫画卡通画》,设置成在简笔画里画卡通画,卡通画训练易于激发他们的兴趣,简笔画直接伸向两个领域,一手抓兴趣,一手抓技术。如图:(学生作业)

全文阅读

高校美术课程教学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高等美术院校美术课程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完善高校美术课程设计,突显美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美院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

人类从开始懂得用教育发展自己以来,经历了艰难而沉重的跋涉。如今,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日益显示出美术教育的隐性价值。而高校美术教育的关键是使美术所包含的相关各科相互联系,相互融合,通力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新的高校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课程的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美术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编制理论,即“以美为魂,以术为本”,使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脉络逐渐清晰,即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基础美术理论,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进步,美术课程编制也有所发展,不再只拘泥于传统国画、油画、书法、中外美术史、教育学、实习等课程,还设置有工艺、版画、创作与写生、染织、动画、考察等课程。由此来看,美术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发展。高校美术的课程可以分类为师范、美院、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三个大方面。以下几点是笔者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师范类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

随着网络运用与普及,美术学科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而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还具有促进感知力、观察力、表现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思维与创造力发展的多种教育功能。因此,师范院校是为普通美术教育输送美术教师的摇篮,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有着杠杆性作用。

高师院校承担着高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师资的培养,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西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教育模式。以下是几所师范美术系的课程设置对比:

全文阅读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摘 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是中职美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艺术科目,本文探讨了美术基础课的现状和提高中职美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给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是,学校教育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改革中职美术基础课教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职 美术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77-02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学校课程设计必须以培养出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种人才为原则,从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中职美术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逐步被边缘化,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提高美术基础课教学质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缺乏创新与动力

因为缺乏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对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与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一部分美术教师即使有想法,却因为缺乏能力、氛围和指导,所以不知如何具体实践,从而导致教师难以用科学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开发思维与创新学习方式。

2.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全文阅读

美术综合课程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综合课程、鼓励各地选择融合各科教学内容的综合课程,美术学科融合相关学科内容的综合教学已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着重分析跨学科美术教学,美术学科各领域综合教学以及联系现实生活、综合现代课题的美术教学。旨在推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知识与经验的统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完整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 学科融合 综合 教学

强调课程综合化是新一轮课程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同时综合课程的设置也是世界各国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如1998年日本设置的“综合学习时间”、1992年加拿大开设的“综合学科群”,其中“艺术学科群”包括了舞蹈、戏剧、音乐和美术等内容,教育改革的焦点也是课程的综合。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课程中“艺术学科”定为“教育领域3”,其内容包括造型艺术和音乐,强调造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2000年,新西兰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舞蹈、戏剧、音乐、视觉艺术等学科,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体育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将学科整合,突破以往狭隘的学科界限,拓宽美术教育学科研究的领域。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理联系,可以在最大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

一、综合课程与美术综合教学

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设立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打破了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新的学科。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学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统整,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完整发展。

美术学科是人文学科,知识面广,涉及门类众多。在实际教学中若能将美术与史政地、物化生、音乐等科目综合,势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美术综合教学的价值在于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实现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性、全面性的美术认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美术综合教学是在美术与其他学科分科的基础上,把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内容进行合理地组织调整或融合,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综合教学的整体功能,并由一位或者几位教师合作完成美术教学及其他学科延伸、渗透、综合等内容的教学形式。

二、跨学科的美术综合教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