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基础教学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精选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美术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77-02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学校课程设计必须以培养出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种人才为原则,从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中职美术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逐步被边缘化,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提高美术基础课教学质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缺乏创新与动力

因为缺乏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对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与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一部分美术教师即使有想法,却因为缺乏能力、氛围和指导,所以不知如何具体实践,从而导致教师难以用科学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开发思维与创新学习方式。

2.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由于教材选择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或学生不重视等因素,课堂上,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不考虑具体情况,一直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觉得课程单调乏味。教师这种“老调重弹”的方式,使学生难以感受到课堂的新鲜感。所以,我们要顺应形势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过于偏重理论的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3.课时不足、教材缺陷

较多中职学校为了顺应时代趋势,对电脑设计课程提高了要求,从而减少了美术设计基础课的课时量,加上教学中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美术教材,其理论难度比较大,导致学生的美术基础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许多学生毕业工作后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无法胜任工作,这引发我们对这一个问题的思考。

4.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课程开发与改革

教学条件是制约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方面和时空方面。具体问题体现为科研经费的缺乏,家庭拿不出或不愿拿出部分资金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课时量的紧缩。此外,即使教师愿意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践研究活动,学校大多以安全方面考虑加以拒绝。

二 完善中职美术基础教学的对策建议

1.学生的思想认识是重要前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第一位,优秀设计师的必备条件就是具备对美的鉴赏力。正确的审美意识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美术基础教育正好能为学生纯洁的心灵提供养分,培养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有效地实施美术基础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且能意识到除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启发和增强学生多元化的美术设计思维。

2.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激励方面:(1)激励学生参观多种美术展览,让学生从好的美术作品中获取营养和动力。(2)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作大赛,让获奖的学生得到奖励,学生既能竞赛中得到锻炼并增强自信心,也能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找到自己发展方向。(3)为参加艺术节等活动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加分,以此鼓励。

教师激励方面:(1)引进专业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2)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如提高待遇、提供多种深造和晋升机会。(3)定期开展教学成果展览,在教学方面有显著贡献的给予奖励,让教师把上好美术基础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以此促进教学的长远发展。

3.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探究能力。(2)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操控能力。好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双方的互动下进行的,在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上,一名美术教师如果能掌控课堂互动教学,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3)教师自身的教学观。正确的教学观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美术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还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地传授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实操技能、发展学生潜在智力、培养学生自身能力、陶冶学生优良品德。

4.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明确,要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实操能力,实操能力不仅包括学好软件、设计等,更重要的是一种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是美术基础的应用,包括素描、速写、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所以,结构、空间、比例、对比、均衡、疏密、节奏、色彩冷暖对比、大小色块比重、明暗强弱对比、轻重色量、软硬粗细、尖锐方正等这些基本规律与美学元素必定是中职基础教学需要把握的基础。

总之,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要适应时代需求,学校要有效整合美术课程资源,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为中职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陆机彬.探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

[2]金君.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杨茜.中职美术中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2(12)

[4]余劲松.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4)

[5]葛英颖.运用信息技术改革高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4)

[6]张春梅.浅谈高职建筑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7]邢伟.Wiki平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定义为:通过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的教与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其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线;从而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受益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价值得到体现的老师,最终将扩大到即将被造福的整个社会。因此,这项课程的实施是一项严肃而又重大的工程。但往往在教育过程中被忽视。那么,如何使美术教育这项课程顺利实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要解读出清晰的美术教育基本理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也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不管是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生活情操的陶冶,还是为将来学生深造美术奠基,基础美术素养的形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都是必要的。美术理念比较抽象,对他的接纳理解甚至是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慢慢去体会,去揣摩。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学者大有体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在教育学的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最初兴趣的培养,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美术教学也不例外。让学生对美术有兴趣最终感兴趣美术教学工作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变我者活。”就是关于创新的言论。自长沙汉墓《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后,人类纤维质制品作画的方式传承未曾停止过。纵观洋洋千年文化,各朝各代都不曾雷同。或取材、或构图或笔墨着色,风格各异,大都在传统上有所创新。美术教育,教会学生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会一种变革的精神,去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要有一支能够驾驭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导,其导向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小学美术课程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课程结构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在涉及美术知识的诸多领域都有所掌握。适当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的路子。弥补课标的不足。在此过程中,即要求教师能把握总的教学动向,又要有丰富的其它美术相关知识去教会学生,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一线的教师,要有扎实的剖析教材的能力。

美术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的编排始终坚持着一定的原则性。即:统筹于美术新课标的原则;地方教材突出地方性原则;坚持实用性原则。

东光县小学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以2012年农村小学使用的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其编排也是围绕;“认知、情感、技能、应用”四类目标展开的。教师要懂得这四类目标在实施后各自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造型·表现:要求学生学习造型基本语言与规律,进行美术创造实践,在获得造型能力的同时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设计·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并与生活发生联系。

欣赏·评述:通过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感受与理解,体会美术文化的价值。

综合·探索: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拓展思维空间,获得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了解了教材编排意图,才能够与了解学生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教学才能百战不殆。

四、搞好课程资源开发,开展有效教学。

广义上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美术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两种。学校有责任与义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协助学科教师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如配置必要的美术器材与耗材。同样教师也要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资源,实现其价值。比如乡土美术教材,民俗美术题材等。

另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在领会美术教育基本理念,解读新课标,熟知教材并开发了一定配套课程资源以后就应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展开教学。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美术氛围。讲授过程中,在标准术语下,尽量用通俗的话将道理讲透彻。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多倾听学生意见。在动手绘画等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相互合作。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不断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与亲和力,培养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

五、引导学生自我培养美术创作的能力。

“只有创造的,才是自己的。”学生的创造力,也是美术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引导他们平时多画速写,多做手工,不断发掘家乡美术资源。如东光县的马致远,作为元代有名词客,我们可以为他的词配上图画。这既是创作,提高了自己对此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在锻炼了自己造型能力的同时,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 绘画 美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64—01

绘画是主要的美术门类之一,绘画是借助某种物质媒介材料在一定平面上,从线条、体面、明暗和色彩等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这是绘画的最基本特征。绘画是一种历史悠久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美术门类。绘画的表现题材极为广泛,从宏观到微观,从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到日常生活琐事,从千山万水到一花一草,各种时间和空间的景物都能加以表现,这就是绘画。

1、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

(1)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潜能来进行教学,因人而异,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画风优势,使其掌握绘画技巧,为今后的自己艺术风格发展打好基础。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绘画的兴趣,学生才能不断进步的动力。绘画是需要静心与耐心的,但基础绘画教学需要不断的观察、描写和修改,对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专心作画、思想抛锚等等。所以,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讲述画家的家庭背景以及画家所经历过的故事。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出现精神散漫的现象。或者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写生等等,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绘画学习。

2、打好基础要注重临摹和写生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要让学生多临摹、多写生的。临摹可以提高绘画技巧,是造型技巧的重要手段;写生则是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审美感受,在不断练习中进步,进而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其次,教师要告知学生要将临摹和写生合二为一,引导学生打好绘画基础。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加强基本绘画训练,为日后的绘画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3、掌握绘画的学习方法

(1)注意观察整体事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大都只注意画面的某个局部,而忽视了整体,这是错误的观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观察整体,提高作品的质量。

(2)布置分类作业。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2个分类作业,分别是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短期作业可以成为长期作业的辅助,不断练习可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经验和技巧。

(3)做好修改工作。在基本完成绘画作品时,要做好绘画修改工作。教导学生要仔细分析,反复比较、观察整体画面效果。对不妥当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4、批改作业方式

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以往传统的作业批改大都是教师打个分数,写个日期就完事。这个方法太过敷衍,学生并不懂得该如何改进。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应写上激励的评语,告诉他好的是那些方面,不好的又是哪些方面。比如,某位同学的作品结构很好,但在画明暗关系时没表现好。评语可以这样写:你的结构掌握的非常好,但在明暗关系上仍要下功夫练习。这样的评语不仅使学生明白怎样去修改,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而更新传统观念,拓宽思路,开阔眼界,真正认识素质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学时就学习绘画,美术基础较好,临摹画册和课本范画,都能够临摹的很像印刷品,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可是在“即兴创作”课上,却无从下笔、不知所云。再看有些美术基础不扎实、甚至基础较差的同学却得心应手,画的随心所欲,可谓五花八门,无拘无束中透着天性的灵秀。作为美术教师看到学生这般主动的发挥自己创造潜能,心中充满了喜悦。

当然具备临摹能力,缺乏创造能力的现象并不普遍,却反应出了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排除家庭和社会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偏见与误区。国内许多学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却见不到实质的实施行动。

由于体制的原因,高考升学率始终是学校的重中之重。美术教育设施不完善,很多学校不认为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多数中学上美术课仍在普通教室,没有专门的美术课业教室,许多美术专业课程无法展开,学生临摹课本成了美术课唯一的教学手段。也有一些美术教师图省事,一进教室就让学生翻开书本临摹了事。这种现象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突出。另外,多数仍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美术作品的好与坏,对表现性的,强调形式美的抽象作品嗤之以鼻,这与美术教育历史有关,也与教材编写重点、难点的偏倚有关,又与多年来美术课堂讲解不深、不透有关,还与世俗的认知观念有关。

许多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论好坏、不分青红皂白的给孩子买临摹画册,不管艺术水准高低,也不懂什么是“适合年龄段”,无意中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学生天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发掘,把艺术教育简化为能画两笔画就算完成美术教育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完成和实现教学目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全面的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有别于它类课程的教学,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主要分为四大类:1.欣赏课2.绘画课3.制作课4.工艺课。欣赏课为感受美、认识美的过程,绘画课、制作课、工艺课是实践、亲历、感觉和发现美的过程,最终实现能够具备创造美的能力。

显而易见,营造学校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创建专门的美术课教室是首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在普通教室临摹课本”的必备条件。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往往不单纯指天赋的“直接兴趣”,还包括不具天赋的“间接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间接兴趣”转换为“直接兴趣”尤为重要。现在中学美术课的问题是相关辅助教材、欣赏课教材资料的缺乏,有些课本经过多次印刷,色彩效果非常差,画面模糊不清、数量有限,很难使学生真切的体会作品的美感。所以,具备一定数量的画册、光盘、网上下载资料、电脑硬盘、制作CAI课件是必备的条件。这样可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认识能力、发掘创造潜能。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我认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学生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统治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

如何把学生引入美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其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生绘画是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结构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自身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小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辅导学生绘画是要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特别是创造才能得到锻炼。如果辅导老师在学生期间教授“技法,技巧”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绘画变成一张张概念的作品、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学生在发育时判断能力较弱,手腕,手指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眼、脑、手三者的配合不完全协调,其绘画基本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作品在成人看来毫无章法,但这恰恰是他们纯真心的显露。小学生绘画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兴趣,意趣,在某种程度上舍弃形似,造型上多用夸张,变形手法,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他们看到的东西决不是画面上所表现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教师注重教一些绘画上的技法和技巧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过于注重技巧,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会使得小学生因为老是体验不到成功与满足的愉悦而对绘画失去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中应多加引导,善于发现,而不能光教技法技巧。在小学初期阶段要以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设计要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并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育。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锻炼小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象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色彩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错杂。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辨别能力,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调色的技能,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观察美、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六岁以上的儿童大脑重量已经非常接进成人的脑重了,他们对周围的生活观察越来越细致。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取代了意识动作思维,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时的儿童,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概括性增强了,灵活性也更大了。这也促使儿童有了独立满足自己需要的意向,他们需要画自己的画。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全部感官和大脑,去面对要画的内容。小学生画画要借助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等绘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但是,如果把这些方法作为唯一的训练手段,会使学生养成很多弊病,会助长小学生的依赖性,造成不对照实物或图象就不能作画的恶果。因此,必须辅以默写及其他绘画方式的练习,以巩固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不断积累众多的生活感受。使小学生形成概念、尝试练习逐步形成对绘画的正确思维方向,并将之纳入学生绘画写生的知识体系。在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绘画知识向写生能力转化,使他们体验美、接受美、联想美、塑造美。

小学生绘画的内容有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和欣赏绘画。命题画就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意愿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确定内容的绘画。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这种画的构图要求有一定规律,整齐、对称和有节奏,体现出图案的美。欣赏绘画就是让学生学会看内容健康、形式优美的画。小学生的命题画和意愿画应交替着画。装饰画可以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方位,如几何形体的中心、角隅和边缘,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画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绘画揭示给学生一个道理:美术作品无唯一标准、无固定画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不拘泥于一条途径。美术教学中的迁移拓展知识不仅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应用,而且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延伸。如欣赏艺术大师们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同手法的头像作品:线面结合的写实作品、夸张变形的卡通作品、简练概括的简笔画作品;有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浮雕肖像作品、版画肖像作品等。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多种思维的迁移,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然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要想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基本能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育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学生不喜欢美术。因此美术教学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艺术思维才能、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而且提高了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对事物美丑的识别力、对美的事物的创造力,以及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和综合思维素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研究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研究,对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艺术可以教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他还提到了一则《癞蛤蟆的诅咒》寓言。从而论证了他的关于艺术技巧的不可传承思想。他认为:人类的心灵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理智与直觉。直觉是人类的天性,儿童的直觉远远超越了成人的直觉,因为成人往往会被经验、理性的感知所束缚,新掌握的技巧往往会脱离意识的控制,成为第二天性。笔者认为: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三种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美术课只起点缀作用,可有可无。其二、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实为应试教学。其三、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 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探索、创造性写实技法训练,也是相对可行的。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正如本人上面所述,由于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目前大多数学校中依然得不到实施,因而也导致多数爱好美术的少年儿童,由此失去张扬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也埋没了众多具有绘画潜质的孩子。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潜在意义上的伤害!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6篇

当代社会需要综合性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而当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莫过于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人内心品质的体现,是个人思想高度与深度的体现,素质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综合性学科。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通过色彩、线条表达事物的量感、空间感,可以反映出个人才能,也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了解目前高职课堂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些学校与教师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学校艺术氛围不浓厚。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技术性人才的通道,一些学校会因为紧抓专业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美术的熏陶,学习兴趣与意识自然就下降了。第二,一些学生绘画能力较弱。对于艺术的认知能力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过去美术往往充当丰富学生生活的角色,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着严格的教学要求,日积月累下来,一些学生忽略了对美术的训练和认知,绘画能力变得薄弱,更谈不上学习兴趣的提高了。第三,上课模式单一,绘画教学内容零散无趣。目前,一些高职教师大多只是让学生通过临摹作品提高绘画能力,所用的教材也比较陈旧,内容空洞死板,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绘画的趣味性和艺术内涵,也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的艺术美。

三、探究优化高职美术绘画教学设计的方法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树立全新的绘画学习意识。教师要本着“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改变只介绍美术知识的课堂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对美术的重视度。第二,从专业角度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往一些教师上课仅仅介绍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而绘画的分支十分广泛,通过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来体现,所以仅仅介绍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提高绘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专业性理论的培养,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美术表现形式。第三,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打造艺术的天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情操感染学生,尽力把绘画的魅力表现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生活气息。教师不要进行任务型授课,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可以在美术教室放一些观赏性的植物,也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播放一些有利于放松心情的音乐,或者让学生观看一些艺术家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体会艺术的源泉,营造一种轻松、浓烈的艺术氛围,从而给学生以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加强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质。欣赏一幅作品,不要单单从它的构图、用色、整体画风这些方面来评价,还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时代背景,就像分析一篇文章一样,了解作者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作的,创作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的构思是什么,等等。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会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学生要学会从多个方面分析与鉴赏作品,全身心感受一幅作品,与作者进行艺术上的交流,这样才能够读懂艺术、学会绘画,同时也能弥补自己在创作思想深度上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第五,进行抽象绘画教学。抽象绘画与传统的写实绘画相比,是一种艺术上的“激变”。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造的出发点,将造型和色彩加以综合的绘画方式。让学生画抽象画,可以激发他们无限的思维,让他们的想法和艺术擦出漂亮的火花。虽然抽象绘画是一种相对难以理解的艺术形式,但可以将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思想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第六,专业绘画能力训练与提高。平时要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的感知,学会造型以及色彩的合理搭配。

四、建立公平的教学评价制度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7篇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全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或者开设艺术设计的综合大学中来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中都要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创作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并达到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当然,艺术设计专业想要培养出的人才还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否则,就算是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可以说,所谓的艺术设计,重点还是在设计上,而不是所谓的将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书呆子”,相信企业也不需要这样的员工。因此,尽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不被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方面,仍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美术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美术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美术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师生观念、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师生观念上来说,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应把美术基础训练当作跨入大学的敲门砖,而是将其作为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增强艺术语言感染力的重要积淀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影响深远,具象、再现以及完整呈现似乎成了一层不变的标准。但在今天看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如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写线描表现能力的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进行空间界面和空间中各种物体之间的视觉关系表达能力的教学,综合应用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作。

3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生作用及影响

3.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美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让学生长期在美术基础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就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会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喜爱美术这一类艺术门类,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术基础,对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加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当然我们也足够相信,学生们能够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赶超一些在他们前面的人,使得他们自身得以提升,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美术基础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从事美术道路上的垫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3.2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8篇

要把握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首先应当清晰了解基础美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概念。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定义,基础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对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美感认知获得思想品德的优化,从而完善自身品格,与此同时增加学生美术技术的操作,从形而上的学习方式过渡到理论、操作实践。学科教学以社会就业为根本,将学科融入切实的实践生活,从而解决学生走出校园后的实际就业问题。从基础美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实际结合方向在于:一方面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与审美感觉培养,另一方面以实践为主,以社会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应当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当下社会主流的艺术欣赏思潮作为具体教学的指导方向,紧跟社会风气,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技能应当偏向于当下的艺术流行方向,为学生走出校门就业打好基础;第二,美感欣赏教学也应当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方向。社会艺术并不都是健康的,一些艺术形式是病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因社会不良艺术风气的困扰,加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加强美术学科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二、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内容及形式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基础美术教学内容应当偏向于道德塑造和与社会主流艺术形式相符合的方向。但是这一方向并不适用于所有层次的美术教学。如,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就不适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不切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这种教学内容的创新较为适合中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因此可以将其定位为大龄学生的美术教学基础,大龄学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已经能够接受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因此有利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普及。具体教学内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正统美术教育,还应当以基础教学、基础技术为主,以社会主流艺术引导方向为辅进行教育;第二,教学内容应当切合实际,侧重技能学习,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大师,而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在短期就能够掌握技术的人才。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教学要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技术教学的总方针,将美术从艺术形态向技术形态转变,以便学生能够依靠艺术美感完成技术上的创新,为其就业提供保障;第三,教学内容应当避免浮夸的艺术形式培养,转向切实的“技艺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保障。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的形式应当从内容上进行变化,教学形式从来不是固定的、单一的,而应当向多元化、适应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综观学科教学这一教学类型,其教学形式应当凸显一个“变”字,不拘泥于美术学科,不拘泥于艺术形式,向最切合生活、最适应生产技能的方向靠拢,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演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三、基础美术教育中学科教学的难点

探索是艰难的,在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在教学中,美术教师遇到涉及其他专业的内容时怎样解决;由于课堂中活动丰富,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知识的度,即渗透多少、渗透到何种程度;等等。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反思,它所凸显的问题也恰恰是今后校本教研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实验中,一些教师的观念、行为与改革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正在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强、完善。课程改革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建以学生实践、就业为主的教学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定是漫长的。因此,基础美术教育的学科教学是一种理想,要求基础美术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要发生变革。

四、结语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CDIO教育模式;美术基础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TU-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81-04

一、CDIO教育模式下的建筑学一体化课程[1]

CDIO是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美国大学通过几年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是英文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字母首写,代表了构思—设计—实践—运作四个过程,CDIO把产品的全过程作为平台,使学生能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技术知识、终身学习以及与社会团体交流合作的能力。CDIO教育模式倡导问题驱动,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主张工程教学应从具体实践出发,然后上升至理论,最后回到实际操作。此模式符合工程人才培养规律,是先进的教育方法。

CDIO教育模式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第一阶段的CD(构思与设计的工作阶段)和第二阶段的IO(实践与工程实施运作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筑形象的构思和设计,是建筑师运用想象力、审美力完成建筑图纸设计方案的过程,凝聚了建筑师个人的劳动与智慧。

第二阶段则是把设计成果物化为建筑物的实践过程,是建筑师与社会团体展开交流、合作的过程,体现了建筑师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

笔者所关注的一体化课程设计问题,在CDIO教育模式下就是把教学与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运用能力结合于一体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但建筑学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建筑学是通过工程活动实现设计创意的工科专业,在建筑设计师的工程实现与运作工程中,体现设计师的艺术创造,在设计—构思阶段要求其充分考虑实现创意的可能性、适用性。这属于美术学中的艺术修养与技能的培养,在工科的建筑学教育中显得十分有特点。其次, CDIO教育模式是工程教学的普遍模式,但对建筑学的工程教学而言,仅仅有CDIO是不够的,还应附加建筑学专业人才的特殊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因此,“艺科交融”是实施CDIO必须营造的知识环境,使得专业化、系统化的CDIO教育模式与具有建筑学特点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艺科交融的具有建筑学鲜明特色的CDIO教育模式,即“ART+CDIO”的工程学教学体系。此外,CDIO教育模式的普遍指导意义对开展ART的美术学教学具有较好的启发性。CD与IO两阶段与美术基础教学合为一体,使得建筑学在构思设计期与实践运作期的各种矛盾统一。在CDIO教育模式下建筑学具有鲜明特点,也给建筑学美术基础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二、“ART+CDIO”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一体化探索[2]

(一)目前中国建筑学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建筑学是一门通过工程活动实施设计创意的艺术性工科专业,但在早期的建筑学教育中,它被认为是艺术的一部分而被放在美术院校展开教学活动。随着时展,建筑学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强,工程技术逐渐成为建筑学的主角,以至于建筑学的美术色彩被逐渐忽略。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学作为一门既有理工知识又有艺术含量的学科,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绘图技术的出现,美术教学活动一反过去以讲授为主、训练为辅的灌输教学方式,改为“启发”“创造式”教学,使得对建筑学美术基础教育存在必要性的质疑声再次响起[3]。不可否认,传统建筑学的美术基础教学存在教学目的不实际、训练课程盲目求深求难的美院模式,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则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往往强调单一技能而忽视对建筑学学生的审美(ART)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虽然突出了计算机的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但对美术基础训练忽略的事实不可回避。无论是过去的灌输教学方式还是现在的“启发”“创造式”教学都没能更好地解决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彼此散落,在“技”与“道”之间,没能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二)CDIO教育模式下的不足与改进

运作CDIO教育模式培养合格建筑师,一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理科基础和严密的逻辑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与深厚的人文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CDIO教育模式在教学环节设置中有意识地结合了后期工程,强调教、学、行三位一体,实现素质训练,着重于课程前后的整体性和贯穿性,不再单纯地强调设计能力。CDIO教育模式强调课程设计的一体化,突出工程科学的特点,对建筑学的艺术背景考虑不多。在CDIO教育模式下深化建筑学的美术教学,深化审美教育,提高艺术修养是当前必然考虑的问题。CDIO教育模式认为,合格的建筑师应具有工程师与艺术家的双重素质,因此,建筑学作为一门艺科交融的学科,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单纯的学术能力,而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这一薄弱环节,以美术教育带动素质教育,体现美术教育在陶冶学生品德操行的潜在作用。不能仅把美术的技巧训练作为其课程设计的绝大部分展开教学活动,更需要探索实践完善在“CDIO”教育模式下符合建筑学特点强调艺科交融的“ART+CDIO”的工程教学体系。

(三)“ART+CDIO” 教育模式下的美术基础教学

在“ART+CDIO”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应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强调结构素描、注重色彩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在美术基础教学中,针对建筑学学生普遍美术基础较差、空间表达能力弱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物体形式要素的能力,

美术基础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研究;绘画兴趣;绘画基础

对于美术绘画课程而言,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速写、色彩以及素描。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是通过绘画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外,在绘画过程中,其内容等都需要学生的自己的想象,因而也可以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学生绘画水平能力的提升是科学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技巧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共同决定的。

一、结合教学材料,挖掘学生对基础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本文,笔者从学生自生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不能采用大班教学,而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进行笼统的教学,而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信,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绘画兴趣

在上文笔者也有提及兴趣是最好老师,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美术基础绘画的学习者大都是中小学学生,存在爱玩的天性,其自制力比较差,而美术的学习,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学生的自身对作品仔细的揣摩、观察,这一矛盾致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因而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于绘画的学习充满兴趣。对于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室内教学,也可采用室外写生。

二、重点关注临摹、写生,指导学生打好绘画基础

除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可以奠定学生坚实的绘画基础之外,临摹和写生也是促进学生打好绘画基础的有效手段。临摹和写生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绘画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比如对于临摹而言,它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临摹,就是模仿他人的绘画方法,为此,其也是学习他人绘画造型技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写生则是通过对外界景物的绘画进而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则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艺术特点最有效的方法。因而,老师的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对临摹和学生安排合理的时间。写生训练是教授理论知识后的集中训练,它属于强化式训练,其目的在于在不断的训练中使学生的绘画基础更加扎实。而临摹则是为写生奠定的基础的:将学到的他人的临摹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生中去,从而将知识进行由他变己的转变,但是将他人的绘画方法生搬硬套运用到自己的写生中去是不可取的,而是要对其进行优化,创新。之外,在临摹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临摹作品,并指引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

三、抓紧示范教学,加深学生对绘画技巧的认识

老师讲的好,并不等于学生的听的好,学生的用的好。在现实的教学中就有很多老师向笔者反应,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讲的十分细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还可以,但是一到实际写生就不会应用了呢?究其原因,由于有很多画理相对较为抽象,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可以理解,但是理解的不够透彻,进而不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写生中去,因而,教师在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画理。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色彩知识的内容时,老师纯口头的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对于三原色,相邻色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在讲的同时辅助示范作画,一方面,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演示的过程中将需要注意的重点进行讲解,学生更好的掌握色彩的技巧,进而达到增强绘画基础的目的。

四、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在本文,笔者从整体观察、有效结合长期作业以及作品的调整和修改等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整体观察

由于学生观察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突出了局部而没有顾及大局,或者顾及了大局却有没有突出之处,使整个作品很平庸。为此在教学的过程,教师应注重教授学生观察方法,注重观察局部和整体结构的布局,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作品的质量。

2.有效作业的辅助

定量的作业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还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3.作品的调整与修改

不要以为作品初步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了,其是则不然,在其完成后学生还需要对作品做更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对于色彩掌握的力度,局部和整体的空间排版等。最后就是对作品的评价,对于评价方式主要有互评、自评以及面评等,通过评价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方向的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优劣对于美术初学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教学力度。在本文笔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结合教学材料,挖掘学生对基础绘画的兴趣的方法,进而阐述了关注临摹、写生对于学生打好绘画基础的重要作用等等,以上便构成笔者在本文所阐述的观点,以其为读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石磊. 对高职院校《建筑美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 内江科技.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