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教育与美育

美育, 即审美教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 它也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特色学校的审美教育, 应该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特殊功能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 , 在美术教学中,多途径实施美育, 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显得愈加重要。

众所周知, 美术这门学科, 有它的两重性。即美和术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统一整体。美,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即美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术,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绘画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术没有美, 那就会把美术教育当成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技法、技巧的传授, 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一些作画技法, 学生必然缺乏按美的规律塑造形体的能力,最终也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光有美而无 术,审美教育也会落空。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必须是在发 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具体的美术欣赏和绘画造型活动,逐步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美术本身蕴涵着审美,美术教育与美育并存,离开美育偏重技巧练就手头上的功夫,其结果是摆脱不了个“僵、板、死气”,而真正的艺术表现力的充实是要靠“整体美感”之磨炼,这才是视觉艺术。

以前 , 我校在教育目标上 , 立足“应试”教育,重在高考分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美术教育如果一切为了高考,就会出现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训练形式等。近二年来,随着“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校长到教师,不断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本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审美创造力的发挥为教育思想,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创设美的情境,根据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因此,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深化特色教育”的办学思路,实现第二次跨越。教学中,我们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上好美术课,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新的教法;坚持开展各项美术教研活动,研究探索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美育;坚持开展群众性的艺术活动,参观各类展览,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搞好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各类书画比赛,赴外省写生;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素质教育和美育。

一、充分发挥美术课的主渠道作用, 实施美育

课堂美术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纵观以前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审美教育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美术鉴赏课有时随意删减或调换,为了确保美术教育的正常实施,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加以克服。首先做到“五有”即:有良好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20名中,高级职称占75% 以上;有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对原来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以适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有丰富较完整的教案,定期检查评比:有实施美育的训练课题与作业;有教学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常规听课检查记录;有充分的时间上好美术课,不管是美术班特色还是普通班,都保证教学课时。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审美教育的横向发展,融美育于其它各育之中,将其它各育渗入美术教育之中。还要适当编写和使用自编教材,把美术教育更好地结合并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 设和社会实际,更好地培养具有美术知识技能,又具有审美能力的基础人材,为高等艺术学校输送具有一定艺术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生。此外,在美术课教学中还要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实行“诱导、激发、创设”三步教学法,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领悟到教学内容之美、教师讲授之美、学习过程之美、绘画作品之美。达到乐学、会学、主动学,心灵手巧,在美的教学环境中去思考、探索和创 造美。

二、充分挖掘美术各教程教材的美育因素 , 实施美育

我们克服以前重三门 ( 素描、水粉、图案)教学内容的不足, 充实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多变, 既有基础训练课又有欣赏课, 既有课堂教学又有课外延伸的兴趣小组,既有纯美术理论技法又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们都蕴涵着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这样就符合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如讲到节奏韵律美时是借助于音乐来说明问题,美的比例要联系到数列,基础图案又涉及到生物、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在主体创作时又联系到文学、历史和德育等 方面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广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和感受美、 创造美。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实施美育

全文阅读

美术教育,美的情感教育

摘 要:美术教育是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创造性精神生产,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情感。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感知思维、欲望及创作。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美的能力,最终达到真正的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关键词:情感教育;美术教育;动之以情

情感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这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美术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学科,与一切艺术学科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术教育由“美术”与“教育”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美术提供了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征,教育以自己的教育方式使得美术知识与技能得以传承,同时也提取美术学习活动特有的教育功能,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蔡元培先生也这样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说到底美术教育是对学生的一种美的情感教育。

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说:“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或已经存在着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的越强烈,反映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与情感的魅力之所在,在与学生欣赏一幅幅美丽而震撼的大师作品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会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与,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体验着成功、满足、欢乐、兴奋等多种丰富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与情感相伴进行,中外美术史和当代美术的许多成功之作,集中代表了美术创作的社会价值和自身特点,如能深入赏析,必定获益匪浅。例如罗丹《巴尔扎克像》巴尔扎克身披睡衣,仿佛正忙于夜间写作,他的两眼炯炯有神,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在这个作品中,巴尔扎克全身包括他的手,都被一件宽大的睡袍包裹起来,一切细枝末节都被置于长袍之中,这样就突出了巴尔扎克硕大智慧的头颅,使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头部,尤其是巴尔扎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蓬松浓密的头发,充分体现出巴尔扎克愤世嫉俗的性格,在这件雕塑作品中始终体现着巴尔扎克这位大作家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抚慰和欣喜。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以认真真实的情感感染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把人的情感以理性都熔铸于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

美术作品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师生之间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这种开放的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种开放的交往就学生而言,是一种凸现主题创造性的释放,就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作为美术教师担负着传播美的神圣使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情感上的沟通,思想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共振,并以此来推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曾在一节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画太阳,一个羞怯、内向的小男孩把太阳涂成了绿色,并给太阳戴上了帽子,围上了围巾。他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小男孩在同伴的嘲笑声中慢慢的低下了头。教师闻声走来,拿起他的画,目光停留了几秒钟,又深深地注视了男孩片刻,然后猛地大声说道:“同学们,这幅画是我见到的作品中最又创意的一幅,你们能猜到小画家的真正意图吗?”教师的一番话使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他画的也许是一个冬天里的太阳,天很冷,他就给太阳带上了帽子、围上了围巾”。他也许希望地球上多一些绿色,所以就把太阳涂成了绿色。”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中,小男孩自信地昂起了头。多年后,小男孩长大成人,成了一位闻名于世的画家――达・芬奇。这位教师的爱心可能就是造就达・芬奇的一大因素。因为他爱学生他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也是因为他的爱,学生才找到了自信和自尊。爱是人的一种积极高尚的情感。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本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起点。就美术教育而言,美术的核心是情感,美术教育更关注人道精神的传递。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热爱艺术,热爱美术教育,这是美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

总之,美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使美育立足于现实中人的情感,围绕情感,针对情感,完成它对人的完美,高尚人格的培育;情感教育也借助美育理论确立自己在对“人”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变得感性起来、直观起来、生动起来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加生动。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美术教师在教育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以此激发、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人的情感”,从而激励他们对艺术和人生真理的执着追求。

全文阅读

美术教学与美育

美育“是用美的观念和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熏陶、培养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一种教育。”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美育能否得以实施。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学校美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美术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染性,是奠定学生审美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美感、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学科。

在学校美育中,美术教育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体现美育目的的深刻性

郭沫若同志说:“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在这里,郭老师把美育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之。那么学校美育的目的就是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实现分配的人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美术教学正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艺术家邓肯说:“艺术是……人类精神上的美酒……,人类需要它需要水和面包。”美术的贡献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其形象的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优美而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体现美育任务的全面性

美术作为具体学科,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形象性、可感性、物我交流性,因此在校园美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要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地体现着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能力,感受美的事物;提高美的鉴赏水平,欣赏美的世界;按美的规律来培养创造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全文阅读

议美术教育

[摘要]美术是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美性、绘画性文化为特征的伟大民族,中国美术教育必须在充分发掘自身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构建起独立的艺术学学科体系。然而在兴旺发展的背后却隐含着种种忧患,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上进行反思。

[关键词]美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79-01

美术是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美术教育诞生于20世纪初,作为中国近代化的产物,中国美术教育是在反对传统、效法西方的双重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由于西方美术教育模式的规约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失却,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不自觉地陷入到脱离美术教育本体的畸形发展道路中。特别是西方四大基础学科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排挤,使中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心灵为主导的艺术表现观丧失殆尽。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美性、绘画性文化为特征的伟大民族,中国美术教育必须在充分发掘自身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构建起独立的艺术学学科体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

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然而在兴旺发展的背后却隐含着种种忧患,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准确地把握美术教育发展的脉搏,确定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让美术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其价值。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教学。

首先,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用马克思理论中“物质和意识”原理来解释,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又高于生活。从美术发展的历程来看,美术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特征。同时美术又反映出一个时间段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状态。正由于美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美术的创作思路一定要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作品,是用油画的方式来细细描绘其脸部表情和幽雅的体态。对眼睛和笑容的描写尤其深入,让人从这幅画中深切地感觉到她的幸福温暖。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特点。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兴起,重视人的价值,这部作品反映出作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人是多么幸福。可见美术与社会现实是息息相关的。

其次,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创作。美术创作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想象力。美术作品不是简单的临摹,也不是简单的相片,而是添加了作者对某一景物、某一事件感情的艺术作品,这部作品既能反映现实,又能体现出作者的思想,这样的创作过程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本功,又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发挥想象力,去创作,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美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鼓励他们去创作、去探索。例如:要求学生画一幅《拔河比赛》作品,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拔河过程中,每位队员的表情,然后重点描绘几位队员,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情感,如赞成这种竞争的精神,或表现出个别队员的懈怠。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创作思路。

全文阅读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

一、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现存问题分析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

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

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全文阅读

试论美育与美术教育

我们的生活快速发展,经济文化不断繁荣,在这样一个时代,美术教育必须深入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美术教育对发展素质教育,情感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育是整个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丰富文化知识,艺术想象力。美术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所重视。在德智体美中,美术教育提出得较晚。人类美术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孔子、老子。美术教育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格外重视。

现在人类的脚步已经迈向二十一世纪,美育被明确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现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是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美术起源是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中美术观念的简单流露,如:漂亮的打制石器。随着社会的发展,美的观点逐渐脱离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享受。今天的美术教育更是学生精神中美的种子。美育源于美术教育,两者相辅相成。

一、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美育在于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各学科都有进行美育的任务,而作为艺术学科之一的美术便是研究美、创造美的,其造型艺术作品都是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再现,它除了对本学科知识、表现技法、形式美法则的传授之外,还包括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的观察、审美、欣赏与表现。通过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1、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本身与孩子们的心灵靠的很近,它的直观性、艺术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对儿童、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思维,陶冶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美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感性的特点,既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非常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具有直观感人的 艺术特征 ,符合人们从感性的认识规律,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 美术教育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展现出一幅幅具有美学意义的社会图画,人们以艺术手段实施美育时,可以通过对形象的感知而达到理性的领悟,进而加深对客观事物和人本身的认识程度,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全文阅读

美术教育?人

[摘要]成人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 开放 大众 现代 赏鉴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72-01

翻开历史,在人类由原始蒙昧到现代文明的不断探索进程中,艺术的种子一直深植于人类的内心深处,并由此生成了今天繁复庞杂的艺术史与艺术现象。作为现代艺术教育之一端的成人美术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的美术人才。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加深,成人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首先,成人美术教育的方向。相对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专业化教学,成人美术教育在新形式下更应着眼于大众化的审美普及教育。简而言之,即充分利用一切现有人才及社会公共资源,为大众提供更为开放的艺术学习机会和更为普遍、系统的艺术教育及审美层面的引导。

目前,我们的成人美术教育还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学历、学位式教育体制中。在这样的功利概念之下,对文化脉络的了解,对艺术经验的观照,皆量化为一种简单的世俗资格的认定。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主义观念的确立,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早已有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最直接反映,不可避免地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而文化观念的转变一定要求我们的艺术教育理念跟着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在不断接受并研究这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思路及方法。

其次,成人美术教育的内容、方式。目前,成人美术教育的内容依然沿袭着以往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带有百年来中国美术教育特有的异域文化教育特质。对于教学时间与周期相对较短的成人美术教育而言,这样的历史性误读更是难以在整体的文化背景下显现古老中国完整的文化基因与曾经独有的运行轨迹。因之我们在以往艺术专业教学的基础之上,更应侧重于对大众民族艺术之教育,侧重于对今日大众之东西方艺术鉴赏之教育。唯如此,可使大众明了中西艺术之短长;唯如此,方使我国民渐持独立之审美。针对这样的目的,我们应当提倡课堂以外的艺术教育。例如博物馆的教育。不断提高博物馆在我们日常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三年了,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艺术资源为我们的成人美术教育服务,如何积极与博物馆方面沟通、交流,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教育与博物馆文化之间的衔接、互动,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横向的看,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成人美术教育过程中,在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艺术教育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进入博物馆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学生们手持纸笔在各个展柜前记录文字说明,问之或答曰:老师要求的。这实是我们博物馆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功利的目的同样产生了功利的行为。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面对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能用心去感受他所传递的历史人文信息,用心去体会艺术品带给人类心灵的感动与安慰,我们的艺术教育才真正地发挥了它的社会教化功能,才有可能实现美育对人类道德与哲学层面的关照。

再次,成人美术教育的要求。根据成人美术教育的开放式办学特点,可以适当借鉴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中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成人美术教育的年龄特点,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带动教育教学活动与产业化方向结合。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就业压力来看,以往高等教育对学生的知识性积累方式的引导,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实用性需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已是高校完善就业问题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方案。因此,我们在成人美术教育过程中,既要有相对规范的、可考量的专业教学过程,又要侧重于学生实际能力提升,这就给我们的成人美术教育提出了更加具体、实际的学、研、产方式转变的要求。

全文阅读

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渗透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燃起美育之火

心理学家盖茨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1.循序渐进,培养自信。由于初中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他们对画线描、画图案、临摹很擅长,而对物体的立体感却不易建立。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美术的基础知识有序抓起,否则,将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青年教师上了一节“写意国画”的公开课,他没有对学生讲清范画的神韵之处在哪里,临摹的关键怎样把握,就将课本上的一幅画当成一幅范画来临摹了。整个一节课就是教师临完再由学生临,那美育的教育只字未提,国画的笔墨美全被临没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教师在处理透视和处理明暗关系的技能时,就把握得非常到位,他首先对学生讲清透视和明暗的理论知识,再向学生示范如何处理明暗关系的基本技能,当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后,他才引导学生从雕塑茶杯、苹果等容易造型的物品入手,慢慢地过渡到对人物、动物的雕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的技能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浓厚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各取所需。在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中,通过训练就像长跑一样,起点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地拉开距离,这就需要因材施教,以防因吃不饱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或因吃不消而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对于多数各科成绩一般美术又平淡的学生,目的在于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应重在加强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训,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不要求全责备。还可适时讲些名家如何苦练基本功的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等,以此来激励锻炼他们的毅力。对于他们每次所画的成果,要保存下来,并经常地引导他们去自赏与自省。而对于少数美术特长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分类指导,做个时代的伯乐。

二、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接受美育的熏陶

搞好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进行美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欣赏能使学生直观得到美的享受,达到以美激趣,以美激情。近年来,美术欣赏课的比例逐渐提高,已形成绘画、工艺、欣赏三大课业并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1.在绘画中欣赏。诗言志,画传神,美术是一种视觉造型艺术,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幅好画,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催人奋进,使人的健康心理素质得到生发。同样一幅思想内容不健康的画,也可以导致人的丑劣行径恶性膨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务必要抓住这个基本点,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对学生进行思想美的熏陶。画梅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畏的高尚品格的感悟,可穿插朗诵的经典诗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到当年的时代背景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

2.在工艺设计中欣赏。如在手工编结中国结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的编结技能外,可以通过对中国结独特外形的对称美与和谐美的欣赏,去领略那寓意深刻的“吉祥如意”内在美。还可以通过插播由我们沭阳县宣传部协助摄制的影片《美丽的中国结》片段,让学生去感受家乡美、祖国美。蔡元培先生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那种把美育与美术割裂开来,甚至忽视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只有不断地去挖掘美的因素,并将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才能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快乐天地。

全文阅读

美术教育美术批评作用

美术批评是现阶段对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进行判断或者评析的一种方法,即在感受美术作品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中反映出的各种现象以及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评判。美术批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过程中开放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相关艺术品的真实感受,并且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对艺术作品的自由评价,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其创造潜能,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常情况下,美术批评需要依靠评判人员的美术专业技能以及经验,从而实现对作品本身真伪和质量的判断。美术批评是美术教育的高级阶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通过探寻美术批评教育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拓展和解决现阶段美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美术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1美术批评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美术批评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常情况下的美术教育包括了美术理论、美术史以及美术批评三个部分,其中美术批评是整个美术教学的侧翼,是对美术史教学的重要补充。美术批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眼光对美术发展过程中作品的内容以及形式等进行评判,因此美术史和美术批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过美术学长期的发展,人们已经形成了非常牢固的美术史以及美术理论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美术批评的研究还相对较差,没有跟上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发展步伐。美术批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美术作品中的所有内容进行分析,深刻挖掘美术作品中的价值以及美丑,批评过程中需要学生不同优化自己的语言结构,并且付诸实践。因此,加强美术批评在美术学科中的建设,让美术批评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2美术批评教学的质量和意义评价

(1)美术批评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美术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美术教育学科,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完善的美术理解和欣赏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美术作品进行审视和评论,展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并且实现对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所以通过研究美术批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关美术作品的价值,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所以说美术批评课程是现阶段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培养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美术批评教育是现阶段学生美术能力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培养学生对批评独特的认识。

(2)美术批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术批评能够在美术作品评判的同时,实现对作品内容的评判,同时为美术作品赋予新的艺术形式和内涵,实现美术所创造和实现的各种繁荣。现阶段美术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涉及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当今社会中各种现象和心理的分析,找到影响其美术作品的因素。美术批评还能够实现对艺术的创新,为人们的艺术作品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在评论过程中,评价人员要充分考虑美术作品和美术实践两个要素,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内容,才能够形成对其正确的评价。

3美术批评教学模式的探索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美术批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提高美术批评教学的教学质量,广大专家和学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全文阅读

学校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的区别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个人才艺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校美术教育和校外美术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美术往往是学生在培养个人特长时的主要选择之一,近年来,校内外美术教育多方面共同发展,促进了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就目前校内外美术教育进行分析、比较,希望有利于校内外美术教育相互借鉴、互相促进、合作双赢,共同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美术教育;校外美术教育;互动;双赢

美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外美术教育相比,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更为长久,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方面,学校美术教育都超过了校外美术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的理念也不断发生改变。接受美术基础教育的大多是在校的青少年,这一群体接受校外普及教育对自身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校外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有重要的作用,部分青少年选择在校外美术培训班接受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消除紧张心理。许多知名艺术家小时候都参加过少年宫美术小组活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许多学生在校外美术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校外美术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学习美术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校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内也出现出了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文章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美术教育和校外美术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按照教育的时间、场所将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划分为学校美术教育和校外美术教育,对两者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两者的区别。

1.从时间的角度分析

学校教育一般为全日制,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参照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的规定,初中生在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春夏季与秋冬季的作息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春夏季定为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秋冬季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校外美术教育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教育活动,一般在双休日及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具体的时间表根据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情况制订。

2.从教学地点的角度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