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学法

美术教学法范文精选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 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一、在欣赏与创作中徘徊的美术教育

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有赖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当学生接触到某一类艺术后才能感知到其中的奥妙,反之学生绘画技法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艺术眼光或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眼高与手高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许多课例中已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课就在作品欣赏与学生技法练习或创作之中徘徊。这样的结果是:欣赏教学不能到位,技法教学无法深入,创作活动也无法尽兴,两头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按教学目标及内容来看,许多老师本来是两堂课的目标现在集中到一节课来上了,任务当然无法完成。如一定要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节完成的话,只有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欣赏内容,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创作与交流。

二、现代媒体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具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2篇

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和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第三、沟通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情感是求知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造成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我们在课堂上要寓理于情,渗透和体现在教学的心思与教态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的兴趣。往往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真情的话语,一次鼓励性的评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师生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就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完成。

第四,培养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未来教育个性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以及行为倾向等。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所用教材与教法的反应,他们的优点、弱点,以及问题之所在。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机会,使之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弱点,则努力找出原因,设法弥补;对于他们的各种问题,都详细研究,帮助及时解决。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得过死。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判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学 》 主编: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3篇

1.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2. 培养求异思维开发智力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 

3. 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

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业余美术辅导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是学 校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和课堂教学统一,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探索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 以点带面的教学。由于特色课是一种表演技能型教学,所以在特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 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中学生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中学生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培养求异思维开发智力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5篇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2、开放题材形式

2.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2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3 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3、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3.1 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3.2 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幼儿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幼儿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幼儿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让孩子们画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到画面中。幼儿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通过剪贴、绘画,黑板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海底世界”,有鱼、有虾、有蟹……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调动了全班幼儿的创作情趣

4、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6篇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师大多是来自“应试教育”体制的学生或脱胎于“师徒制”的“高手”,他们依然在演绎“祖传”的教学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往往只是单纯的艺术技巧传授,经常变成有“术”无“美”,学生被动地学,教师忽视了美育的熏陶作用和学生心智成长的规律。当前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教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一些教师缺少对教法和学法研究;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单一灌输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协调,以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培养有后劲的新型美术人才。

二、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法和学法协调的意义

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协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寓学法于教法,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往往因势利导,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第二,有利于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含技能)为核心,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内因作用,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审美素质;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四、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法与学法协调的原则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首先,从学生出发的原则。即对具有不同特点和实际问题学生实施不同指导式协调,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协调中最基本的原则。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第一类是全优型学生。其“双基”扎实、学风踏实、学习有法、能力强、成绩优。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规律,使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第二类是松散型学生。其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风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不稳定。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主要解决其学习态度问题。第三类是认真型学生。其学习刻苦,而方法较死板、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不上去。对这类学生,教师主要解决其方法问题。第四类是全劣型学生。其学无兴趣、不下工夫、底子差、方法死板、能力弱、成绩差。对这类学生,教师主要解决其兴趣、自信心和基本方法问题。第二,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法与学法的协调,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依赖物质条件的作用,而应从实际出发。对条件好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珍惜优越条件,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条件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前进。其次,从学法出发的原则。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操作技能,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的训练,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每节课要有一定的造型训练(作业),教学不能只讲不练,学生也不能学而不练,而应该在训练中掌握方法和技能。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涵盖学习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涉及态度、基础、能力、兴趣、心理、环境因素,因此指导也必须渗透到各个环节。

三、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法与学法协调的方法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和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第三、沟通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情感是求知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造成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我们在课堂上要寓理于情,渗透和体现在教学的心思与教态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的兴趣。往往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真情的话语,一次鼓励性的评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师生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就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完成。

第四,培养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未来教育个性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以及行为倾向等。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所用教材与教法的反应,他们的优点、弱点,以及问题之所在。教师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机会,使之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弱点,则努力找出原因,O法弥补;对于他们的各种问题,都详细研究,帮助及时解决。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得过死。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判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学 》 主编: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8篇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练,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转载自第一www.省略)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1)要有明确、恰当的目的要求,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以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切合学生的实际。(2)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3)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以及参观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2)对学生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灵活地选择运用;还可以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要两种甚至三种方法联用。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新课程 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领会和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是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确立和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把音、体、美称为副科,既不能帮学生找到好的工作也不能帮孩子上个好的大学,因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这个大气候影响下,美术教学举步维艰。再加上学美术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开支较大,相对较高的学费也令家长望“美”兴叹,有些学生因得不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看不到出路,只能“忍痛割爱”。有些学校由于没有及时摆正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风气下,只抓主科教学,而把美术教学放到了次之又次的地位。对美术特长生不能与学习优胜者同等对待,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照葫芦画瓢”。不少美术教师只是生硬地讲解美术知识,就画论画,这就使学生无法理解透彻,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教师作为美术课程的执行者,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环境中逐渐变得缺乏灵活性,消极被动地用传统模式授课,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使美术课程完全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无法承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这是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美术教师要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条件,最大限度地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同时也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把传统的教学工具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最大效能,引导学生增强对美术形象、色彩、形状、肌理、质感等的感受能力,在有效的教学手段的启迪和感染下触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以情感培养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中学生背诵一篇欣赏文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让他们从美学角度谈论一件作品,那是难乎其难。因此,开设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三)强化美术课堂审美教育功能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教育为主要内容,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审美教育不仅是指艺术技巧的教育,也是指根据美的规律实行的一切教育。当然,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它的任务不是注重学生的局部把握和短期行为,而是注重在对学生的心灵从没有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也就意味着美育和它本身的知识、伦理、审美特征与智育、德育是紧密相连的,最终使学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和美好。

(四)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改革中重要一环。要摒弃传统单一的评分模式,评价要鼓励探索和创新,杜绝平淡和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的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的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教学要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注重情感教育,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究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体现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越. 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J]. 丝绸之路. 2009 (16)

[2] 严中明. 浅议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改革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1 (08)

[3] 张辉. 论中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0 (03)

美术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问题;办法;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90-01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教师主导地位,教师方法单一

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衡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从事普通美术教育的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画画,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多。

3、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多、不够

民族地区美术教师最头痛的事就是缺乏现代教具,学生美术用品严重不足。上课了,几十个学生稀稀拉拉的有那么零星的几个人拿着极其简单的工具,一小盒水彩笔或者一支铅笔,一巴掌大的一个图画本。老师无可奈何,尽管如此,课还是要上的,给学生讲着不着边际的中国画、水彩、蜡笔画等,学生也如行雾里。可真正的美术教学,这样能行吗?老师只是说教,没有示范,学生只是聆听,没有实践,这从哪来感受“美”呢?

4、教材内容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心理水平

现行初中教材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教学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

二、中学美术教法探索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在美术欣赏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情感,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4、教材应注意美术与音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