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精选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 教学 现状 对策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美术鉴赏课,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学科。初中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正常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能够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学生在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感受世界的美好以及艺术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无论是出于教育的角度还是人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育都十分必要。学生不仅要深入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还要真正懂得美术鉴赏,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作者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1.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初中美术鉴赏课时采取的组织形式都是课堂教学,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课外教学。新课改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周边的艺术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校只进行课堂内的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没有课外的学习经历和课外的作业,即使有的话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因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质量过低,很多教师也就自动地放弃了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2.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初中美术鉴赏课这门学科上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又普遍不佳,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口头或文字方面的教学检测。实际上学生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美术鉴赏教师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堂上的作业学生不能随堂完成;其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工具不齐全;其三,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没有对美术鉴赏课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备情况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大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鉴赏课,如果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国画等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也会影响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另外,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而不使用专业教学设备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后不难看出,目前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课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表达和评论表述自己美术观点的机会;其二,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更没有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环节;其三,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临摹,机械地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其四,学生的美术作品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其五,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美术设计时,思维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

2.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鉴赏课的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法按照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其二,对学生的欣赏教学环节,常常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取代实际的欣赏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身边的美术现象没有判断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情趣;其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深刻认识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以及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课时。另外,在美术鉴赏课的鉴赏资料方面,学校也要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设备等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有利于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开展。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缺乏系统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所以学校在开设美术鉴赏课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比如让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思维来鉴赏美术作品,一点点地从初级学起,进而在美术鉴赏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3.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多深造、多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保证从专业的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其二,教师之间要多交流沟通。学校可以经常组织美术教师座谈,讨论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其三,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美术鉴赏课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认真分析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才能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美术鉴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2-001

近日,我在我班学生中进行了课外美术鉴赏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对影响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活动开展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活动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的现状分析

1.时间制约着课外美术鉴赏的兴趣

本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大多以寄宿生为主,高考压力,导致学生以完成考试科目学习任务为主,每天完成作业,自修结束,返回寝室,已是“身心俱疲”。此时也正是他们打理宿舍事务,洗漱休息的时间,根本无暇关注与考试无关的美术鉴赏活动。周末假日,不是在电脑、电视前度过,就是出去和同伴游玩,能静下心来参与美术鉴赏活动的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不具备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美术鉴赏效果并不理想。

2.环境制约着课外美术鉴赏的兴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农村里,家长们空闲之余,聊天、打牌、看电视是正常消遣,看休闲、文学杂志是修身养性,欣赏美术作品的,属于凤毛麟角。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想过要用自己的好学,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榜样。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不可避免,迫于生活的压力,许多家长日夜工作忙碌,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由于农村家庭没有浓郁的美术氛围,好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多参与美术活动,但他们缺乏良好的美术鉴赏环境、习惯和方法,不会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对于地方美术又知之甚少。

二、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质量的几点措施

1.家校联合,改善美术鉴赏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后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改变农村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看了没什么用。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课外美术书中出现,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看美术鉴赏课外书籍。美术鉴赏对扩大孩子知识面、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因为是非常潜在的,所以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美术鉴赏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美术书。

2.开展实践,培养美术鉴赏兴趣

一切活动和求知,兴趣是内动力,只有学生对课外美术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美术鉴赏中,提高课外美术鉴赏活动质量。

2.1以身作则。一直以来,榜样有着较强的号召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计划地开展鉴赏活动,同时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自己最近鉴赏心得;要有意识地介绍古今中外美术大师的故事和作品;经常表扬班级里美术知识丰富的学生,树立身边的小榜样;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美,从中汲取无尽的知识和精神食粮。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2.2正确引导。在现实中,不少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从而影响课外美术鉴赏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课外美术鉴赏指导,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增加课外美术鉴赏积累。作为美术老师,要做好学生美术鉴赏的指路人,要指导学生选好作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鉴赏时机,学会挤时间;指导学生会用不同方法参与美术鉴赏;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

2.3活动激趣。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与美术鉴赏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美术鉴赏的魅力。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感受地方美术,参加民俗活动,走近美术家,美术比赛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活动中,学生们都有展现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肯定的需要。在展示中学生与同伴合作、快乐交流,分享收获的喜悦,引发更大的美术鉴赏兴趣。

3.多种手段,拓展美术鉴赏空间

高中课外美术鉴赏信息量大,直观性强,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鉴赏的整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依托校园文化,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3.1资源利用便捷,学习内容多样。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外鉴赏,既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概念,也提供了极好的课外鉴赏活动空间和基础,给鉴赏内容的选择、利用,鉴赏学习的深度、广度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如了解古今中外美术流派、地方美术的发展、风格、特点,直接利用网络十分便捷的就能获取知识,供学生参考和运用。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美术发展的情况,开拓视野,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

3.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探究精神。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参加课外美术鉴赏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美术能力。课题选择、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结题展示,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开放性、团队的协作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美术鉴赏活动积极性。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3篇

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出台,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美术鉴赏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参与过程中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体验美产生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端正有积极作用。但新的美术教育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被一些因素所限制,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1.1教学观念因素

在应试教育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一直都被当成副科对待。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是其它所谓主科学科的陪衬。许多学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实施。得不到重视,美术学科的地位就很尴尬,教师也没有热情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高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这会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1.2学生自身因素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以后不学美术专业,就没有必要学习美术知识。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的美术知识,也没有掌握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在初中美术学习阶段,虽然课本上有美术鉴赏内容,但出于种种原因,教师只向学生传递了美术绘画技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高中,学生仍然不能有效鉴赏美术作品,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效率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鉴赏的手段,在老师引导学生去鉴赏某一作品时,会出现冷场情况。

1.3教师能力因素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认为美术技法教学最重视,一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画画,却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解不足,影响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加上美术学科一直不被重视,美术教师逐渐轻视自己的教育工作价值,很少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头脑中的知识得不到更新,甚至落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需求,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加强对策分析

2.1加强美术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评价者。高中美术老师应当对教育角色进行转变,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转变课堂角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但师生互动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当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鉴赏活动的推动者。

2.2丰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

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的丰富,会让学生有更好的美术鉴赏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高中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设备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可以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界面上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果教师一直通过张贴作品让学生欣赏的方法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鉴赏教学活动,应当是形象的、生动的、快乐的、多变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讲解《瓷器》的时候,如果教师要用实物教学,只能拿一些生活中的瓷器,但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瓷器作品发展过程的课件,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全面了解瓷器。或者,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欣赏瓷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会提高,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鉴赏观点。

2.3应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段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换鉴赏结果与美术意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期待学生与自己具有一样的想法,不能容忍任何个性化的意见。一些教师甚至会批评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认同大多数人的看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鉴赏看法,给学生空间去分享,也给学生权利去鉴赏。

比如在讲解《宫殿建筑》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叹宫殿建筑的奇妙与宏伟,一些学生则会从实用性的角度批判宫殿建筑。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鉴赏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教师更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出最好鉴赏意见,促进美术鉴赏课堂氛围的活跃。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4篇

摘 要: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情境;小组;对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学生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鉴赏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搭建自主鉴赏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欣赏和鉴别中掌握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美术鉴赏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在情境创设中进行鉴赏活动

情境创设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有效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很多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己的个性,所以,在高中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作品创设出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情境与作品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在情境中对作品做出鉴赏,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进而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高效的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学习能力。

例如,在鉴赏《外国古代绘画》中的“拾穗者”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鉴赏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拾穗场景,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中亲身感受拾穗者的辛苦,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想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那种忍耐、谦卑和忠诚,之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彩搭配、线条应用以及光源变化等方面进行鉴赏,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而且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赏活动

小组鉴赏是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沟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个性,要通过有效的分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M而使学生在高效的美术课堂中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美术鉴赏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鉴赏《古代建筑保护》中的“陵墓建筑”时,我选择了小组对比鉴赏法,首先,我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唐太宗”的墓进行自主了解,并对陵园建筑进行资料搜集,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以及自己产生的疑问进行交流。比如,有学生提出:神道为什么要将一些石像、石兽摆在两边呢?

有学生提出:相传秦始皇的地宫有八卦阵,是真的吗?

有学生提出:陵墓是不是都一样呢?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和解答中掌握知识,同时也为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生对陵墓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之后,我再一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祭祀建筑区”的一些建筑进行了鉴赏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对建筑物进行鉴赏,说一说自己在这些建筑中都看到了什么,说一说这些建筑物的特点等等,并借助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概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而且对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对比活动中进行鉴赏活动

对比是鉴赏活动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作品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各自的存在价值,并在比较鉴赏中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价值,也为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剪纸、年画”进行了对比鉴赏,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感受民间艺术的价值,感受美。所以,在鉴赏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剪纸和年画,引导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感。

总之,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给学生搭建鉴赏的平台,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掌握知识,在美的欣赏中提升品位,进而在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使学生在高效的美术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5篇

1.针对课程开设方面问题,不断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开展好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学校的关注和积极支持是关键的因素,因此,针对课程开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加大对美术鉴赏课的支持力度,在美术鉴赏课的开课问题上,要保证准时;在师资配备上,要保证加大投入,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在美术鉴赏资料的提供方面,学校要从网络、图书馆、与美术相关的各类活动等层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只有从整体做出恰当的改革和调整,做到全方位支持,才能激发学生上好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针对基础知识欠缺问题,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鉴于目前学生美术鉴赏知识较为欠缺,教师要结合实际加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美术相关的概念、分类等,让学生逐步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初中美术鉴赏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3.针对美术教师素质问题,教师通过不断努力胜任教学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审美鉴赏;艺术鉴赏;审美经验;艺术经验

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开头亦说道,“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因为,如果不是通过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则由它们自己引起表象,一则使我们的知性活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连接或分开,这些把感性印象的原始素材加工成称之为经验的对象知识,那么知识能力又该由什么来唤起活动呢?所以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艺术来源于人类生产实践,并在实践经验中传承、发展。千百年来人们往往忽略了经验在艺术中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经验是“形而下的”,认为艺术是富有灵韵色彩的,是艺术家创作时的高峰体验,仿佛艺术与经验一旦结合,就显得不那么崇高、不那么脱俗了。其实这种思想有偏颇。艺术本就是一种经验性的,具有着经验形态,艺术在经验中产生并传承。艺术鉴赏作为艺术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具有经验性。本文尝试将上述哲学中的“经验”概念引入艺术学领域,重点对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进行关注,以期阐释经验在艺术鉴赏中的地位作用,重新发扬经验的价值。

杜威将经验定义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鉴赏,作为人的一种心态过程和主体行为,是由鉴赏的主体、鉴赏的对象这两个因素接触产生交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并产生一个鉴赏结果。这一过程由鉴赏主体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品位兴趣等对鉴赏对象加以感受、认知、理解,是鉴赏主体运用自己的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作品进行体验、联想、想象,最终实现对鉴赏对象的品鉴、评价、判断。鉴赏不仅是艺术活动,更是一种范围广阔的人类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离不开人类的实践经验。鉴赏的内容包括对物品的鉴赏,对人对自然万物的鉴赏,对社会行为与事件的鉴赏等等。艺术鉴赏,作为鉴赏活动的高端形态,其过程具有更明显的实践经验性,对鉴赏主体的经验性具有更高的要求。艺术鉴赏主体的人生阅历、审美期待等鉴赏经验决定了艺术鉴赏活动的深度、广度,决定了鉴赏者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所能达到的期待视野。我们从鉴赏及经验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艺术鉴赏的构成及过程的具体分析,考察论证艺术鉴赏的经验性。

一、鉴赏的经验性概念

鉴,本义是镜子,用作动词指“照”,后引申为观察、审察,如鉴别、鉴定、鉴赏。赏,一方面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如赏阅、赏月,赏心悦目等;另一方面指依据经验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并欣然称道,如欣赏、赏识、赞赏等。在汉语中,鉴与赏联用,形成鉴赏一词,其本义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物品以及他人的品鉴、欣赏、评价等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人的主观态度或评价。鉴赏一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之分。广义的鉴赏对象极其广泛,而狭义的鉴赏则仅指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即艺术鉴赏。艺术鉴赏通常是指一种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鉴赏的英文是“appreciate”,意思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从这种对鉴赏概念的广义和狭义理解出发,就性质看,鉴赏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活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对人自身以外的物品不仅持一种从实用价值出发的实用态度,而且同时也会由经验积累等产生某种鉴别、赏识、评价的鉴赏态度。在使用这些物品的过程中,对其评价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价值标准及评价方式和评价途径。鉴赏,是建立在实用价值基础之上的、依据相对成熟的经验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体现人的人生价值态度的主观观念,是对实用价值的超越。

鉴赏的这种主观态度性质,是在人类心智进化过程中产生和体现出的一种功能,体现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超越性特质。人类生活中物质的实用价值与主体的自觉鉴赏这两种因素的比重表明人类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发展程度。人类文明越发达,文化越发展,人类的主要满足越是集中到非实用价值方面,最终体现为一种从鉴赏角度呈现出的人生的价值观和态度以陶器为例,远在人类文明萌发之初,荒蛮中的原始人便生产和使用作为生活器皿的陶器。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陶器制造由实用功能日趋发展出强大精美的审美功能。瓷器的产生,使原本以实用价值为主的陶器更快速地发展出一些专以欣赏其审美价值为主的“艺术陶瓷”。如美轮美奂的瓷瓶便是主要为装饰空间与艺术欣赏而产生的。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亦有所改变,逐渐超越了实用价值而更多地趋向于审美判断。

对人、对物品、对自然万物、对社会行为、现象与事件的鉴赏与评价水平,体现了不同人群的不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追求。鉴赏终归是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实现过程。而所谓人生价值与人生态度,正是基于经验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取舍、评价等主观认识的外在表现。

鉴赏起源于人类实践经验。鉴赏起源于人类的感知系统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活动,是基于人的生存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形式。

首先,鉴赏起源于人类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的感知经验。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过程中,形成了这种鉴赏能力。从感知开始,人的五官包括视觉、听觉等各种感知经验在人类头脑中形成意识反映。在这种对象化的活动中不断刺激感官并形成人类意识。人只有具备这种感知经验,才能最终形成鉴赏。其次,鉴赏起源于人的判断力。中国古代称之为“类物”,即区别、分类、识物、类物,区别识物,判别识物,进而形成判断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对象特性的认知判断。再次,鉴赏起源于批评力(评论力)。在判断力基础上表达对事物好与坏的判断与价值期待,价值愿望。鉴赏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价值导向的经验性活动。

鉴赏活动是在上述能力基础之上符合人类愿望的向善、向好的感知、判断、评价等经验性活动,乃至一种心理的享受、愉悦的获取,在此基础上,鉴赏主体不断累积鉴赏经验。

二、艺术鉴赏的经验性内涵

马克思说:“一件艺术品――任何其他的产品也是如此――创造一个了解艺术而且能够欣赏美的公众”。艺术品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公众的艺术鉴赏的呼唤,而艺术鉴赏活动的进行不仅创造出鉴赏艺术品的观众或公众,而且可丰富鉴赏者的审美经验,提高其审美素质;反过来,伴随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素质获得提高的公众又可进一步推动艺术的发展。这样,正是通过艺术鉴赏,在鉴赏者鉴赏经验的作用下,艺术品的内涵意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丰富。在这个意义上,艺术鉴赏意味着从鉴赏实践活动的经验性角度来强调艺术的深刻性、丰富性和重要性。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品为对象的鉴赏,是人的鉴赏、社会鉴赏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艺术鉴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鉴赏本身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对自然美的鉴赏,主要包括对天地、山水、动植物等大自然造化的对象的艺术鉴赏;第二层,对社会生活中美的人和事的鉴赏,这是指与生活实用价值融为一体的物品及社会事物、社会活动等也可以作为艺术鉴赏的对象;第三层,对纯艺术品的鉴赏,包括专业的批评与鉴赏。艺术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鉴赏美的价值,而专业的艺术鉴赏会形成评价的主导,具有某种专业性、深刻性、权威性、这些以审美价值为主的艺术品,是专门供人鉴赏、品玩的,这些艺术品将其自身的艺术鉴赏价值放在第一位,形成狭义的艺术鉴赏概念。

广义的艺术鉴赏所包含的上述第三层次含义,正构成狭义的艺术鉴赏。一般艺术学方面提到的艺术鉴赏,都是指狭义的艺术鉴赏。与广义的艺术鉴赏概念范围广泛,涉及对自然美和社会美中的种种现象的鉴赏不同,狭义的艺术鉴赏主要就是指对音乐、舞蹈雕塑、绘画、书法、电影、电视艺术、戏剧、文学等艺术品进行的鉴赏。可以说,狭义的艺术鉴赏的鉴赏对象只限于艺术品。

艺术鉴赏是人类鉴赏经验的高端形式。鉴赏,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本身。随着评价、取舍等鉴赏经验的累积,人类具有了区别、判断的能力人类判断的自觉意识构成了鉴赏。而对艺术的专门品鉴即艺术审美,是专门为了人的美的品鉴而形成的鉴赏。人类从比较当中认识到如何判断,遵从有用、简明、直接、美妙等价值经验来判断取舍。如关于艺术的鉴赏,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首先从实用的角度看其效果,继而发展演变到在实用的基础上比较造型、外观,从而衡量出哪一个更好。鉴赏的本质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种自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是人类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人类鉴赏经验的一种积累。只有与人生与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人类的鉴赏文化才会有历史的纵横与思想的深度。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向善、向好的品鉴、欣赏、评价、赞赏,并导致人类审美愉悦的经验性实践活动。

艺术鉴赏固然是一种批评,但艺术鉴赏不等于批评、评价、判断,它是建立在向美向善的基础之上,并最终导向超越实用价值判断的审美期待。艺术鉴赏是艺术产生的动力,鉴赏经验的高端行为形成了艺术鉴赏。

三、艺术鉴赏的经验性构成

艺术鉴赏的构成有三个主要成分:鉴赏对象、鉴赏主体、鉴赏场所及中介

(一)鉴赏对象

艺术鉴赏的对象是什么?艺术品。现代艺术实践活动繁复多样,艺术品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以从艺术品的创作工艺、表现材质、表现方式、使用目的功能性能、时间范围等入手,大致将艺术品分为绘画类艺术品、雕塑类艺术品、设计类艺术品、表演类艺术品、电子媒介类艺术品、语言文学类艺术品、音乐类艺术品等,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鉴赏对象。

不同种类的艺术品的鉴赏活动也会不同。综合类艺术是两三种以上艺术形式的融合。例如戏剧,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语言艺术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艺术品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从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到综合艺术,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今天诸如古典艺术精神和现代艺术精神等不同的艺术样貌。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中国画无论在材料技法还是题材上都能够在世界绘画体系中独树一帜,正是这个原因。对象不同,艺术语言不同,鉴赏观念与方式效果也大不相同,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艺术鉴赏活动总是伴随着艺术品的存在而存在的,自从艺术品诞生那天起,就存在艺术鉴赏。这是说,不是先有艺术品,才有艺术鉴赏;而是要肯定起码从艺术品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会诞生对它的艺术鉴赏。除了这件艺术品的第一位观众、听众、读者,其实艺术家创造这件艺术品的过程也是从鉴赏意义上的一个不断深化的契合心仪与完善的过程,他自然是艺术品的第一个鉴赏者。在这个意义上说,鉴赏和艺术创造可以相提并论。除此,从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说,其实在独立的艺术品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在对作为实用物品和某些泛宗教或部落国家的集体仪式中,那些作为生活用品和仪式内容的表演、音乐、面具等,在发挥实际作用的同时,对其的艺术把握与某种程度的艺术鉴赏也就融汇在其中了,从此点看,艺术鉴赏的存在,早在独立的艺术品出现之前,这一点已为中外艺术史、生活史所证明。如果从超越单纯的艺术观点看,其实包括艺术鉴赏在内的人类广义的鉴赏行为与观念意识,是自“人”诞生的时候就逐渐产生和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就存在的一种行为。人的鉴赏经验从“人”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它的积累历程。

(二)鉴赏主体

谁在鉴赏?无疑是鉴赏主体。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时期对艺术鉴赏活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的鉴赏群体,具有不同的鉴赏经验。鉴赏主体经验的差别,是影响鉴赏的重要因素。

艺术鉴赏存在悠久的事实,说明一个道理,即没有经过鉴赏的艺术品是不完整的艺术品。没有艺术家,就不能创造出来艺术品,但艺术家创造出来艺术品,只存放在仓库博物馆,虽然算是一种存在,但却没有实现“艺术”上的完整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它的“存在”是打折扣的。而只有经过受众的鉴赏,经过具有鉴赏经验的艺术鉴赏者对其进行“二次创作”,艺术品才真正成为完整的艺术品。

影响艺术品价值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艺术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鉴赏者发挥主体能动性,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鉴赏能力、艺术素养对艺术品进行品评。品评过程中,融入了鉴赏者的主观态度与内在感受,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感知艺术品要表达的情感,丰富和完善艺术品的内在意蕴,从而形成对艺术品的二次创作。因此,只有经过了艺术鉴赏的艺术品,才真正完成了它的艺术创造过程,成为了完整的艺术品。这是鉴赏论的艺术观。没有鉴赏,何谈艺术?这在当代文化中已成为一个基本的文化共识。

(三)鉴赏场所及中介

在何处鉴赏?这正构成艺术鉴赏的场所

艺术鉴赏发生在什么场所,是在家庭还是在广场,是在影院还是在音乐厅,是在个人私密空间还是群体场合,是在博物馆还是歌剧院,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场所、空间对艺术鉴赏产生不同的影响。

鉴赏的中介,指媒介。艺术总是由媒介材质作为其物质存在基础的。媒介不同,有时是我们区分艺术门类的一个根据,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以媒介论的观点来区分史诗、戏剧等的不同。媒介有很多,音乐通过不同的乐器来传达,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媒介材质不同,因而也会在表现题材和表达效果上都有各自的领域范畴,听《高山流水》最好是中国民乐器,西洋管弦乐器演奏出来的《梁祝》恐怕就“窜味儿”了。

四、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过程

艺术鉴赏的过程,主要涉及心理过程审美过程个体鉴赏与大众鉴赏、生活鉴赏与专业鉴赏、高端完成与理论形态,走向艺术经典等问题。

(一)心理过程

艺术鉴赏活动是由一系列连续、复杂的心理活动构成的,其中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如何使这些心理因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实现艺术鉴赏活动,这就需要鉴赏者在接触到艺术作品的感官刺激时,敏锐地捕捉这些信息,并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调动起鉴赏主体相关的审美体验和人生经验,唤醒沉积的情绪、情感经验,发挥审美想象,从而达到艺术上的通感与共鸣。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作品,只有人生阅历丰富、情感体验丰富、审美经验丰富的人,才能自觉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起鉴赏者情感的激荡,从而获得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艺术鉴赏主体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丰富、沉淀、累积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情感经验人生经验有朝一日在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的作用下,才会被唤醒,被激活,并转化为更具独特个性特征的审美经验,从而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艺术鉴赏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艺术鉴赏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些心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在微妙、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形成了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结构。

“注意”,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发端。“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注意,也可以看作是在艺术鉴赏最初阶段鉴赏主体的一种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鉴赏主体从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转入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入审美鉴赏态度,形成一定的心理距离。但在转变过程中,应适度把握心理距离的度,否则过犹不及。

“感知”,是注意之后的又一重要心理环节。感觉和直觉合在一起并称为感知。如果说“注意”是鉴赏主体审美心理准备阶段的话,感知则是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艺术品以具体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感觉器官快速。敏锐地感知到这些艺术形象,再结合人自身的生活经验。审美素养,在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对艺术品的感觉。知觉。体验。品鉴,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如看到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联想使鉴赏活动由对艺术品的感性形式的感知阶段,进入更深层次的艺术内蕴之中。

“想象”,是艺术鉴赏活动中对艺术品进行再创造的重要心理因素。艺术鉴赏活动需要人的想象。培养和发挥鉴赏主体的想象力,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活跃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帮助鉴赏主体完成鉴赏活动的推动力,只有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鉴赏者才会得到丰富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

“情感”,也是艺术鉴赏活动的重要心理要素。人的情感复杂而多样。人作为高级动物,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高级情感。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注意、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因素中,是情感将它们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连续、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艺术鉴赏活动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触景生情”每个鉴赏主体在进行艺术鉴赏活动时,都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和支配,在情感影响下去感知艺术形象,这种感知经验又会作用于主体的情感,引起更深层次的情感活动。情感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总是以情感为中介。因此,情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准确、深入、细致地把握艺术品的内在情感,体验艺术品的情感内涵,是艺术鉴赏活动的重要环节。

“理解”,是艺术鉴赏活动中渗透在各心理环节中的因素。在心理学中,理解是一种逐渐认识事物的关联、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艺术品不仅具有浅层次的感性形式和艺术形象,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在寓意和深刻的审美意蕴,在特有的艺术空白中去品鉴艺术品,要求鉴赏者情感体验与综合判断相结合,感知经验与理性判断相结合。

(二)审美过程

艺术鉴赏不但是人的心理过程,还是一种以情感和想象力为核心的审美过程。鉴赏活动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富有深刻人性的思维活动。鉴赏者要具备对艺术作品的敏锐感受力和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桑塔耶纳曾指出:“对于疏忽大意的人们,形式不能引起共鸣:他们从对象中只获得一种模糊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许会在他们心中唤醒外在的联想;但是他们不会停下来观看一个部分或欣赏它们的关系,因而感觉不到种种统一体的种种魅力……不能发现形式的价值”。因此,桑塔耶纳说:“形式美特别能引起有审美禀赋的人的共鸣”。通过不断地接触阅读体验优秀的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掌握各类艺术的一般规律,积累丰富的艺术鉴赏经验,使我们的大脑成为接收艺术信息的敏锐的思维体系,不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鉴赏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的体验,使鉴赏者获得丰富的鉴赏经验。在这种审美过程中,从审美的角度看,包含着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艺术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作品的形象具有一种感性直接而又瞬间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直觉先于知觉而存在,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在审美直觉的形式中,艺术鉴赏活动实现了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整体认识,在直观中将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把握和领悟。通感是审美直觉的特殊形式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在鉴赏活动中,鉴赏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艺术再创造活动。审美体验以审美心理的注意和感知因素为基础,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进行活跃的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对艺术品进行新的再创造活动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高境界我们采纳李泽厚先生有关审美能力的三层面划分,将艺术鉴赏获得的审美愉悦分为三个层次,即作用于感官层次的“悦耳悦目”,作用于情感层次的“悦心悦意”,作用于精神层次的“悦志悦神”。审美直觉阶段和审美体验阶段分别对应于前两个层次,而审美升华阶段则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之上,通过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使鉴赏主体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实现人格层面上的审美愉悦,完成了一次超越。顿悟与共鸣是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现象。

(三)从个体鉴赏到大众鉴赏

艺术鉴赏是鉴赏主体面对艺术品产生鉴赏活动实现艺术价值的过程,而“人”首先是个体的存在,其次才是群体的、社会的、大众的存在。个体的鉴赏是从个体的个性个人因素来谈,但个体鉴赏也不排除社会性,往往更显现出其社会性,作为社会一员,个性更显现了共同性的特征。大众鉴赏是用来描述特定群体特定社会的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表现出来的共性方面,或者用来指在历史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群体的艺术鉴赏行为与艺术鉴赏活动。从鉴赏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行为来看,鉴赏总是表现为一种从个体鉴赏融入、走向群体鉴赏,又从群体鉴赏回归个体鉴赏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大众鉴赏除了相对个体而言表达社会群体的性质外,有时也用于表示精英群体专业群体之外的社会普通民众的鉴赏。

(四)从生活鉴赏到专业鉴赏

虽然艺术品是独立的艺术品,但鉴赏活动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我们也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鉴赏家,甚至从个体角度说,从生活角度说,一是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进行鉴赏,而不是脱离生活存在生活环境进行艺术鉴赏的,即便是在剧场、美术馆,它所呈现的空间也与日常生活发生着关联,不能独立,并且它本身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乃至构成一种剧场生活美术馆生活;二是艺术鉴赏就其性质看,它本身应是生活性的,艺术鉴赏构成鉴赏生活、艺术生活的要旨,在于艺术生活是一种艺术鉴赏生活,我们必须将艺术鉴赏放到生活中来理解。艺术鉴赏经验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在群体鉴赏大众鉴赏的基础上,由生活性经验形态的鉴赏,逐步会产生出专业性经验形态的鉴赏,即趋向于专业艺术评论的鉴赏,乃至一种职业性的鉴赏。专业鉴赏的特点首先是专业性,其次是深刻性,再次是权威性专业鉴赏在艺术鉴赏活动中起着引领、平衡作用。它引导艺术舆论,提供权威的评价机制,提供艺术鉴赏的方法与标准,通过专业鉴赏组织社会鉴赏活动,对艺术的评价艺术的新陈代谢发挥作用。

(五)艺术鉴赏的高端完成与理论形态

艺术鉴赏在大众鉴赏生活鉴赏的基础上走向专业职业性的鉴赏,最终形成艺术理论与批评,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艺术鉴赏学,是对艺术实践的一种理论总结与升华。艺术鉴赏学作为研究艺术鉴赏的理论,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提供艺术鉴赏的批评观念与方法,总结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经验,以鉴赏为出发点形成特殊的艺术理论。它是研究鉴赏对象在主体方面引起的艺术思维活动规律,研究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构成鉴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关系,研究鉴赏经验与审美效果的一门学科。艺术理论与批评是艺术鉴赏的高级专业形态,它作为社会大众艺术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和支持大众性社会性生活性艺术鉴赏的实现与完成,然后以其自身的规律性体系性升华水平,代表或标志着艺术鉴赏的完成与实现程度水平。

(六)经典化:鉴赏活动形成艺术经典

艺术鉴赏,离不开艺术经典,因为它才是理想的艺术鉴赏对象,特别有益于艺术鉴赏者。

什么是艺术经典?从鉴赏的角度看,艺术经典主要指艺术鉴赏中具有“经典性”价值的艺术品,它由艺术品的历史化和经典化而形成。艺术鉴赏必须注意和研究鉴赏与经典艺术家,经典作品之间的关系。

经典是人类文化中的特殊存在形式,它是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典故和文化遗产:能够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并获得大众认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穿越长久的历史隧道为后世人们所鉴赏。艺术经典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本性,体现着民族文化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特定国家文化和特定民族文化的象征。

但这样的艺术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呢?并不是艺术家创作出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就自动会成为艺术经典,它需要在不断的艺术鉴赏实践中大浪淘沙自觉地筛选锤炼,去粗取精首先,它是一个艺术鉴赏的历史化过程,艺术史的历史化的背后就是这样的鉴赏过程的历史化;其次,它才由这种历史化的鉴赏以及鉴赏的历史化形成流动与积淀稳定相统一的经典化,历史化和经典化统一于艺术鉴赏

大众的生活的艺术鉴赏活动与专业的艺术鉴赏活动形成互动,经过历史的打磨,使优秀的艺术作品经典化,会形成艺术经典。有的艺术作品在当代就会被推崇、经典化,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不会继续成为经典,不再被赏识,这就形成了艺术经典的变数、变化;有的作品在当代可能不是很有名气,但若干年以后,就会形成经典。所以,要用历史时间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艺术的经典化。有些艺术作品无论时间怎样推移,都是经典。

五、经典形成后,引领艺术鉴赏

经典本身是一种楷模、标准、导向。人们以经典的标准为衡量标准。由于经典的形成,人们首先去鉴赏大家的作品,欣赏经典。经典化的两个维度: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二是历史性与精品性的统一。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 鉴赏美术名作 具体方法

受到应试压力的困扰,高中生通常只顾及提升学科的分数,忽视了审美修养的培育。由于名作欣赏能力较低,高中生无法找准鉴赏过程的入手点,也难以领悟到优秀美术画作的内在魅力。实际上,对于美术名作的鉴赏,属于一种复杂性强的审美任务;要观察到画作的独有美感,需要具备敏锐的欣赏眼光,并累积审美的常识技巧。鉴赏一幅美术名作,不存在既定的框架;高中生要学会变换鉴赏的角度,选取针对性强的鉴赏方式。

一、鉴赏名作的重要作用

欣赏优秀的美术画作,是完善高中生人格的措施之一,也是同学们美化心灵、塑造美好灵魂的一种方式。鉴赏名作的课程,应当贯穿在整体性的高中美术课之中;鉴赏作品的视角和能力,影响到了高中生的审美素养。从这个角度讲,高中生注重鉴赏优秀的画作,对于提升美术欣赏水准是十分关键的。

(一)丰富鉴赏知识

高中生的审美知识结构还不完整,需要通过不断鉴赏知名的画作,来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角度。要实现这种鉴赏领域的进步,就要累积美术鉴赏层面的知识,培育创造性的欣赏思维。欣赏优秀的画作,是同学们累积美术的基本知识、调动创新能力的高效手段。

美术名作都源于社会真实。因此,要准确鉴赏这些作品,就要了解画作的背景层面知识,如当地风俗、人文条件等。在平日的美术学习中,高中生应当探究名作的背景,发掘作品蕴藏的深层次情感和人文背景等,进入到较深的鉴赏层次中。

(二)培育高雅情趣

优秀的美术画作,都可以触动同学的情感层面。在鉴赏的同时,高中生会陶冶自己的情操,构建健康的欣赏情趣,并完善多方面的审美素养。鉴赏一幅优美画作的过程,就是高中生对于这幅画作的积极反映过程。在这样的程序中,鉴赏的主体能够获取感情上的共鸣,得到兴趣的培育,并升华心灵的意境。

例如:在鉴赏优美的风景油画时,学生会有亲自面临优美景物的感觉,从画作中升华出诗意,获取欣喜和宁静的审美体会。这样的作品可以展示自然景色的灵性,让高中生提升对于美术创作的意识。再如:在鉴赏描绘人物的画作时,同学可以透过画作中人物的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灵感受,获取共鸣的审美情趣。

(三)获取审美体会

美术名作,还可以增添高中生的审美体会。通过鉴赏,能够认识到画作中完美的艺术形象。高中生如果鉴赏了多样的知名画作,拓展了欣赏的视野,那么他们就能从风格多样的画作中,解析出名作蕴藏着的民族灵魂、生活意境、时代感悟、哲理含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高中生内心的各种感情会被激发,接受到美好感情的熏陶。

二、具体的鉴赏途径

(一)合理选择名作

不同的美术名作,具备了各自的特征。高中生可以鉴赏的名作范围,包含了绘画、工艺作品和雕塑作品等各时代的名作,它们在派别和风格上都有差异。鉴赏不同类别的名作,可以培育不同侧面的审美素养。因此,在有限时间之内,同学们要筛选出最适宜自己鉴赏的名作,达到提升鉴赏水准的学习目的。

教师在平日的美术鉴赏课上,应当选取那些风格明朗、代表性强、形式及内涵都完整的美术名作,供同学们来鉴赏。不同个性的美术名作,能够督促高中生多角度来鉴别和交流,体会到不同的作品形态,感受美术名作的多重魅力所在。这样的筛选方式,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实际鉴赏能力,培育敏锐的欣赏视角。高中生在鉴赏了这些不同角度的名作以后,应当能把握美术名作的构造和形式风格,发现名作内涵的美。

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了“美术与眼睛”的课程内容以后,可以尝试鉴赏《蒙娜丽莎》等名作。通过观察画作中人物的眼睛,体会人物神态背后的心灵世界,从而明晰眼睛与美术创作之间的独特关联。

(二)发掘画作内涵

鉴赏美术名作的根本目标,在于激发高中生内在的审美感情,提升感悟和表述鉴赏感受的能力。在课程时间之内,同学们要高效鉴赏名作,注重发掘出美术名作蕴藏的实质含义。为了达到这种鉴赏要求,同学们要首先清楚画作的时代背景等特点,依据不同的名作创造背景,来感悟深层次的名作含义。

例如:高中生在接受了有关“托物寄情”的课程内容后,可以尝试鉴赏那些描绘景物的优秀画作,深入体察作者选取这些景物来描绘的原因,挖掘景物后面蕴含的感情与思想。

(三)调动自身能力

高中生要有效培育鉴赏的美术能力,就应当调动起自身的参与热情,参与到鉴赏课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备课时搜集的美术名作在多媒体上放映,供同学们欣赏。多媒体有着互动和直观的明显优势,这就便利了美术名作的欣赏教学。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增添动画和声响等要素,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鉴赏名作。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战争的主题名作时,可以为同学们播放搜集到的画作背景视频。高中生要用心体会战争的创作背景,领悟到名作蕴藏的情感思想,调动鉴赏作品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带领同学们探讨这一主题美术名作的思想价值,让同学们透过作品,感悟到名作创作者对于和平的热爱和呼唤。

结语:

高效鉴赏一幅美术名作,是提升高中生综合美术素质的重要措施。要开展鉴赏活动,应当具备丰富的美术基础知识,累积并灵活调取鉴赏经验。不同名作的外在特征、内涵和所蕴藏的情感,都是差异性的,这就决定了鉴赏者要选取适宜的突破点。不要将画作割裂成部分来鉴赏,而是要整合这幅作品,观察背景等因素,完成综合性的鉴赏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阳.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2011(04).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 创造力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185-01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美术鉴赏就是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因此,美术鉴赏的教学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研究以及中西美术比较等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初中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

在我国,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教学各有侧重点,中小学开设图画课,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高职院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美术鉴赏课作为一门艺术选修课,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的发展使得其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任何高素质的人才都离不开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美好的品质,而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美术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亟需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升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招生时,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学子。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实行扩招,而扩招之后许多问题也变得相当棘手。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比较鲜明,明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如下: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突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稍微不足,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却比较强,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另外,对艺术的鉴赏需要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鉴赏课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便在无形之中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二是学生个性突出,勇于探索创新。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表现出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并且对新事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美术家往往会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寓于作品之中,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美术家勇于探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在美术鉴赏教育课中,通过品鉴美术家的作品,透过作品可以看到美术家的创新和努力,对学生的品格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

2 高职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不注重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大多只设置在美术专业学生的课程中,而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难有机会学习与美术相关的课程。专业外的学生选修美术鉴赏课并非出于一种学知识的态度,而只是出于“好玩”的心态或者好奇心作祟。美术鉴赏课每学期的学时都比较少,通常在18个学时到36个学时之间,不同的学校学时也有所差异。但是,必须认清的是这点学时对于学习并掌握美术鉴赏课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差。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学时不足和教学内容繁多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2.2 课程设置不均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通常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育上,片面地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忽视人文艺术课程的设置。学校不重视艺术课程,就会让教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也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认为美术鉴赏课程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教师教学只图完成任务,照本宣科地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甚至只是为学生讲解美术的发展史等“皮毛”,忽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不在意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吸收知识,一味地进行“填鸭”。同样,在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情况下,学生更加认识不到此课程的重要性,就会主动疏远这门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下,使得原本精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暗淡无色、枯燥无味,学生就更加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上课亦总是“听天书”。要知道,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任何美术作品都饱含知识,不仅包括美术本身的知识,还涵盖各个学科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各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高品位。

2.3 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仍遵循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灵活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中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或板书,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讲课时完全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作为“观众”的学生无法融入课堂,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见解。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更别谈提升学生的能力了。其次,教学方式过于教条化。美术鉴赏课程中,对于作品的鉴赏落入了固定的套路,教师通常都是对艺术家简介、生活背景、作品内容、表现形式进行讲解。这种鉴赏方式不够灵活,鉴赏的结果变得毫无新意,甚至缺少应有的情感和特色。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美术鉴赏课过于注重技术训练。许多教师把美术鉴赏课的侧重点放在画作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了鉴赏的教学,使得美术只注重训练而忽视艺术本身的魅力,最终对教学效果都是极其不利的。

3 分析高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美术鉴赏课,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学科。初中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正常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能够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学生在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感受世界的美好以及艺术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初中美术鉴赏课时采取的组织形式都是课堂教学,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课外教学。新课改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周边的艺术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校只进行课堂内的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没有课外的学习经历和课外的作业,即使有的话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因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质量过低,很多教师也就自动地放弃了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2.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初中美术鉴赏课这门学科上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又普遍不佳,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口头或文字方面的教学检测。实际上学生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美术鉴赏教师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堂上的作业学生不能随堂完成;其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工具不齐全;其三,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没有对美术鉴赏课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备情况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大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鉴赏课,如果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国画等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也会影响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另外,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而不使用专业教学设备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后不难看出,目前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课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表达和评论表述自己美术观点的机会;其二,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更没有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环节;其三,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临摹,机械地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其四,学生的美术作品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其五,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美术设计时,思维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

2.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鉴赏课的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法按照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其二,对学生的欣赏教学环节,常常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取代实际的欣赏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身边的美术现象没有判断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情趣;其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深刻认识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以及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课时。另外,在美术鉴赏课的鉴赏资料方面,学校也要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设备等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有利于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开展。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缺乏系统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所以学校在开设美术鉴赏课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比如让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思维来鉴赏美术作品,一点点地从初级学起,进而在美术鉴赏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3.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