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全文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对“美丽乡村”的正确认识,是合理规划配置乡村景观设计、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通过讨论了“美丽乡村”内涵、建设的原则,得出建设的方法,并以商洛市山阳县板庙村为例,详细介绍了“美丽乡村”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的营建策略,表达出“乡村景观建设应以构建适宜的乡村生活空间为重,尊重乡村原有肌理风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注重乡村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观点。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板庙村

十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给城乡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各项建设的投资力度增长迅速。但同时由于自身经济、管理、意识等方面落后,资源的缺乏,影响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因此针对农村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美丽乡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提出乡村建设应跳出原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从单一的追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通过乡村面貌的维护和提升,完善村庄的文化基础和生活设施,挖掘乡村本土优势,促进乡村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的理念,不仅是针对于乡村景观建设层面,更重要的是乡村社会层面的建设。其一,景观层面.可以实现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提升,完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分析当地地理优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出突显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自然环境的整合,除了改善景观效果外,同时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其二,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规模,丰富各类物资,营造富裕的生活条件。同时,在生产生活中,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村民建立友好互助关系,形成文明友善风气,完善农村和谐发展。

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综合原则

“美丽乡村”不是单一的方面,而是多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在规划时,要着眼于整体进行各景观要素的优化和组合,使其与自然乡村环境相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既关乎于外在的美丽,更需关注内在的宜居。规划时应尊重当地文化特色、生产生活习惯,坚持以点带面,精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且兼具乡土文化特色的乡村人文环境。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要统筹规划,充分展现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文明现代之美,综合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使美丽与宜居并存,宜居与宜业相融。

全文阅读

专题二十二 弘扬岭南文化精神,建设美丽幸福广东

【热点材料】

材料一:岭南文化博大精深,是广东文化的源泉和根基。岭南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三大分支,具有开放兼容、务实创新品性特质的区域文化。保护好我们文化的源泉和根基,传承和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美丽幸福广东意义重大。

材料二: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凭海而立、因海而兴。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沿线国家不同族群的海洋活动和海洋人文精神,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接触、交流、互动与友好往来,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历史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强盛之路、文化之路。广东应自觉承担起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率先探路。

【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弘扬岭南文化精神,建设美丽广东,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2. 我国政府担负着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建设幸福广东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要求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在弘扬岭南文化精神,建设幸福广东,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立足实际,真抓实干,自觉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全文阅读

山村循环农业建设思考

生态能源型示范试点村———湖山村

基本条件与发展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较完善。近10年来,湖山村政府大力兴建公共服务设施:现全村各角落的道路约6.2km,有5km铺设了水泥路面,道路硬化率达80%;进村道路有1.2km安装了路灯,道路亮化率达65%;村庄绿化率55%;全村通自来水400户,有卫生厕所的占全村户数的65%;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包括2200m2的教学楼和800m2的宿舍楼;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建设了灯光球场、门球场,台球桌等;为丰富老年的文化生活,还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内有图书室、电视播放室、音乐器具室、象棋室;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购置80个垃圾箱、2辆垃圾运输车,修建1个垃圾场,完善了配套环卫设施,并组建1支3人的固定保洁清洁队伍,2天统一收集处理一次垃圾,开展动态保洁[4]。

2以养猪业为主导产业。湖山村产业以养猪业为主,全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其中畜牧业中的饲养生猪是湖山村的优势项目,全村生猪存栏有6000头。已成立的“绿湖养猪专业合作社”,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生猪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迈出了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全村现有外出人员约200人,引进了鞋类、针织和婚纱等小型加工厂5家,建设1个机砖厂,开发生产辉绿岩的竹湖山矿山,解决了部分农村人员的就业问题[4]。

3政府投入沼气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湖山村将沼气建设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动员会,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沼气技术培训,让群众认识沼气,向群众介绍成功经验,进而在全村掀开沼气建设的新热潮。2003年下半年,镇党委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在全镇大力推广运用沼气技术的决定》,决定每年从有限的镇财拨出3~5万元扶持沼气建设,根据建池大小、供气情况对每个建池户给予300~1000元的资金扶持。2009年,该项扶持已增加至1500元,并建立绿野沼气服务指导站,直接为农户免费建池,全力支持生态村沼气循环模式发展[5]。同时,还成立沼气研究机构,创办了“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配套完善服务设施,自主开发了“绿福家”沼气系列产品。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当地的沼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泉州地区技术力量最强的沼气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湖山村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湖山村的经济主要依赖

第一产业的发展,是典型的沼气生态村,其沼气主要运用“猪—沼—果”生态模式,新生猪的排泄物排入沼气池中,燃烧的沼气向农户提供燃料能源,满足农户的生活所需。该村总户数420户,现有沼气用户368户,用气率为87.6%,中心村用气率达到98.0%以上。沼气池中发酵完的物质又作为有机肥料,用来喂鱼、养兔、种菜、种果,促使养殖中的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推动养猪业和种植业沿着生态的方向循环发展。该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种、养业有机地联结起来,关键环节是建沼气池,将人、畜粪便,秸秆及其他农业有机废弃物直接纳入沼气池中,经发酵后产生沼气和无毒无害的沼液和沼渣。沼气可用作学校及畜牧、林、果场的生活能源或生产用能(幼仔、树种保温,饲料烧煮等);沼液可作为有机肥、饲料、饵料和“准农药”;沼渣除作有机肥外,还是种菇、养蚯蚓的好原料。政府还引进了沼气发电、沼液作物施肥、沼液养殖等技术,村委会无偿帮助群众架设引液管,将所有沼液引到田间,统一收集,作为农作物肥料[6]。

湖山村富丽乡村及循环农业建设的思考

全文阅读

“美丽乡村”乡土景观建设探讨

摘要:乡村景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耕读文化景观,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土气息,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景观综合体。乡村景观的设计不是单纯的改变村容村貌,还可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好的乡村景观设计应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富裕,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土景观;万湾景观设计

1“美丽乡村”乡土景观建设的发展背景

乡土景观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社会痕迹,是乡村景观建造中的的灵魂,它源自于最原始最朴素的大地景观。这种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过时间的洗礼慢慢沉淀出来的。丹凤万湾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有自然景观的保护,还应该着重体现对浓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延续。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只有突出乡土文化的建设,才能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地域景观特色,促进城乡交流;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2丹凤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分析

2.1建设滞后

目前村庄内按照村庄规划已基本落成,但是乡村景观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主要原因是乡村内的设施建设基本着重于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忽略了乡村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且前期对基础建设的投资较大,造成资金不足也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因素之一。

2.2乡土文化意识不足

全文阅读

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德育实效例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尽管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关注了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所思所想,但也应该看到,教材所呈现给师生的范例,只是起到示范和启迪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再说,教材面对的是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呈现的生活事实毕竟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理解教材,局限在教材给定的范围内,而应根据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从周围的人、事、物中去开发利用与教学相关、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教学实践表明,利用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成为一种“内需”,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课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家乡的风光美。(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写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教材所呈现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的名人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人物了解的过程,体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在了解考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育学生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培养环保意识。

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本课题的教学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1)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途径分组分别搜集本县名胜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等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记载、视频等。这些资料是学生通过考察、查阅、访问等途径取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2)教师搜集整理的有关家乡名胜名人和一些民间风俗的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等。如,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网络视频宣传片《云上人家》等。

课堂上,利用以上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激感共鸣

教师播放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悦耳的音乐伴随着一幅幅优美的家乡风景画面和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在闽粤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武平。这里天空蔚蓝蔚蓝,这里山水碧绿碧绿,这里空气甜丝丝,这里景色真美丽。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为你奉献毕生的力;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我的家乡叫武平!”一下子打动了学生的心。播放完毕,教师饱含深情将学生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是的,我们的家乡不但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涌现了许多的名人;不但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村庄,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交流――分享搜集成果

让学生将课前个人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点评各小组代表汇报时要适时结合各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内容相机进行相关的德育点的落实:“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景色美;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悠久和人们的和睦相处;“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要让学生为家乡有这么一个全国有名的神奇小山村而感到自豪;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要教育学生做助人为乐的人;“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则要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全文阅读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空间

[摘要] 从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县级校外教育的价值功能和现状,指出县级校外教育建设必须立足当地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开发青少年学生教育资源为出发点,突出乡土教育资源挖掘的方式和活动内容,最终实现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促使校外教育空间拓展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 校外教育空间 乡土教育 资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社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在出台的《中发[2004]8号》和《中办发[2006]4号》、《中青发[2005]28号》,以及浙江省配套出台的《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开展农村中心镇未成年人校外日常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强调指出要加快县级和农村乡镇、城市街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日常活动阵地的建设。但是,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整个县级校外教育的现状是:由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往往只有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家,而且在中心城区,很多家住偏远的青少年学生因交通不便,很少有机会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

位于浙北山区的安吉县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有着“竹乡”的美誉。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使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安吉根据县情,于2008年开始实施“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目标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专家评价: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板。安吉农村由此发生了四大变化: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农村变美了,城乡更和谐了。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中所挖掘出的“一村一品”,以及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等为我们校外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安吉竹乐已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民间舞蹈竹叶龙已走出国门、赴法国演出等,来自于大众,以能激发青少年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价值,能让青少年产生丰富的构想。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化为我们校外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新颖的方式在艺术熏陶中给青少年以真的启迪,美的享受。挖掘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乡土教育资源,我们可进一步拓展校外教育的空间,构建校外教育新品牌。

一、挖掘乡土教育地方特色资源,拓展校外教育活动空间

1.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寻找我心中的最美”系列活动,通过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评选活动,以艺术创作、文学写作、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来讴歌家乡的美丽,挖掘家乡美的资源。

2.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我爱家乡”青少年摄影大赛,通过孩子充满童真的双眸去发现家乡的美丽,达到即景生情、遐想万千的境地,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热爱农村的激情。

全文阅读

美丽乡村与农村水环境治理

[摘 要] 水是农村的重要资源,水环境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村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都十分重视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积极构筑水生态、水文化等景观工程,提升农村水环境的质量和品位。本文围绕乡村景观和水环境的关系,结合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提出了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应避免的错误取向。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 景观 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22-02

水是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定居点的选址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水的因素,欧洲的塞纳河,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一座又一座城市,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内的大小聚落、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水紧密相连。有水之地是生物向往之地,人类择水之而居,逐渐形成了街道、形成了村镇、形成了城市。

水体、水域、水系等组成的水环境是地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乡村景观外貌、塑造乡土风情的重要因子

一、水环境对乡村景观的作用

乡村水环境大致包括溪流、堰潭、泉眼等自然要素和库塘、堤围、码头、桥梁、航道等人为要素及其包含的水体,水环境是人们生活、生产和居住的必要水文条件,是乡村空间结构形态和民居建筑样式的重要依托,是形气息、景观风貌的主要因素。

1.水环境是乡村景观的主要内容

全文阅读

怎样指导农村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生活比较单一、枯燥,所见所闻有限,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去积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发掘作文素材呢?让他们把平日生活中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作为作文的素材。

一、体验学习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学会体验学习生活。

1.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课堂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要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首先就要丰富课堂内容。

2.体验学习生活的酸甜和苦辣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的。

二、感悟农村生活

全文阅读

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的探究

摘 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建构游戏;材料投放;探究

1.建构游戏“美丽乡村”的主题由来

当今各示范生态村建设越来越好,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起交谈:“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龙门,坐了竹排,可好玩了。”“我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了,南坑生态园很漂亮呢!”……孩子们对于此类谈话津津乐道,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教育契机,既能增长幼儿的见识,又能加强幼儿对家乡新面貌的了解,形成幼儿学习的新动力,于是我们提出了建构“美丽乡村”这个设想。

2.游戏情景描述

在建构主题的开展之前,先对幼儿进行了摸底调查。然后召开了家长会,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幼儿到景点游览,引导幼儿观察,并留下影像资料;家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塑料油桶、各种纸箱、竹片、干树枝等物。

在谈话中确定了此次建构的子主题为:古城丁屋岭、童坊镇的彭坊古街、南坑生态园、庵杰风光―龙门。

情景一:古城丁屋岭、童坊镇的彭坊古街。幼儿尝试用各种木块、木墩搭建木房,搭建木房的过程是不断尝试创新的过程,刚开始时房子搭不高、不稳,容易倒塌,孩子们在不断摸索中发现:选择的木墩高矮不一致;铺上去的木板没有放平整;房顶搭成尖顶时,底部由于没有挡板拦住,放上去的木块一不小心就滑下来了。改进后发现搭成的房子稳了,爱动脑筋的孩子还发明出了多种不同的搭法,甚至有些孩子在搭建彭坊古街时使用了梯子等替代物,在梯子上搭建,迅速又有效地搭建好了美观的古街区。而在丁屋岭增加了斜坡的搭建,体现了山高路陡的建筑物特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