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妈祖文化考察报告

妈祖文化考察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论述

一、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趋势

早在201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就启动了一项被称为“超级保姆”的计划〔1〕。它采用实景跟拍真人秀的模式,记录求助家庭在曾从事全职保姆15年的主持人乔的帮助下解决养育问题的过程。超级保姆进入家庭为期3周,前两天乔会观察该家庭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孩子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她会亲自指导孩子的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该家庭中情况;最后,乔返回该家庭中再进行1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国一些家长缺乏理性、易于从众,往往在与人的比较中迷失自己,忘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正是当下我国家庭普遍缺失的,它需要专业教育指导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报告,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反馈等一系列方式,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专业教育指导者能较好地帮助不知从何下手或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家长,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和能力,同时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与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不同的是,它是有研究取向的,是基于某个问题的,是长效的,是以家长为对象的,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指导。换言之,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与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合作、探讨、指导,帮助家长成为自身问题的发现者、自身问题的探索者、自身问题的解决者、促进孩子成长的参与者。

二、进入家庭:探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模式

家庭是家庭教育指导的“试验田”“主阵地”,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家庭教育研究人员的职责是协助家长成为专业的家庭教育实施者。因此,进入家庭是探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必由之路。作为家庭教育研究者,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角色是聆听者、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一)倾听:了解家庭的需求笔者在入户每一个家庭前都要先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家长会把孩子的问题、表现以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如实描述。其中有一户家庭的孩子,她存在的问题是,会用替代物来替代自己,当她做得不对的时候,比如她说要上厕所却没有大便或小便时,她会说刚刚是“小黑狗”(她的玩具之一)说要上厕所的。她的家长认为这是撒谎,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让孩子实事求是地说话、做事,不要事事指责孩子。因为很可能她是因为害怕父母责怪而这么说的,并不能指责她爱撒谎、狡辩。如果家长经常这么定论的话,孩子可能真的会变得爱撒谎。聆听是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第一步,每个家庭的需求和问题具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共同制定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聆听的对象不仅是父母,还包括孩子及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二)示范: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家长对于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充满期待,同时又感到无所适从。为此,示范成为弥合他们期待与无助之间的“粘合剂”。在我们所入户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家庭中,有一户的情况是,父亲是外企职员,母亲是高校教师,孩子主要由祖母照顾。孩子的主要问题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问题一般用“哭”的方式,然后祖母就会不断地猜测“要喝水吗”“困了吗”等,直到猜准为止,孩子才停止哭闹。针对这一问题,在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时,我们就制定了“不做猜测,有事说出来”这一家庭守则。之后我们每周3次入户观察,发现孩子的父亲和母亲能坚持原则,但是他们反映祖母会迁就孩子。我们与孩子的母亲、祖母分别进行了多次的单独交流,最后祖母也按照规则引导孩子尽力表达。同时,我们还规定了家里所有人需要别人帮助时一定要使用敬语,否则他人可以不加理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用“请”“谢谢”这样的词语在这个家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依赖”是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个例子反映的是规则的力量以及让规则成为家庭公约的教育效果。这是我们在入户指导时的深刻体会,规则蕴含的不仅是对孩子的约束,也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约束,是家庭民主的体现,更是良好家风的基石。

(三)观察家长:发现真正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发现真正的问题源于研究者的观察。也就是说,聆听只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研究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筛选、辨别确定主要问题,观察贯穿在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之中。以下是我们观察妈妈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儿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该任务是复述故事《春天的电话》。这个环节一直持续了40分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妈妈是完全知道故事内容的,而孩子对所要复述的故事只能在家长的提示下完成,过程中孩子还不时地跟妈妈说“老师是怎么说的呀”或者“这是你和我的事”等,反而认为这是妈妈的事情。整个过程,妈妈却反客为主,一直急于引导孩子说出正确的内容,其实她的工作只是如实记录而已。观察结束后,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复述故事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的任务只是记录后把它交给老师。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庖。

(四)指导者离场:让家长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指导是为了不指导,这是我们入户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持续观察、交流了2个月之后我们就离开了被指导的家庭。现在,这些孩子的母亲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以打电话或约见的方式向我们咨询。例如,有一次一位母亲发来咨询短信:“老师你好,今天我让孩子传话,我一句话没说完,她总打断我。我很严肃地告诉她:‘别人讲话时,请仔细倾听,不要打断。’我有些发火,她也跟着发火。所以昨晚到今早,我一直不和她说话。我上班临走前说:‘妈妈上班了,奶奶再见。’她奶奶说:‘和妈妈再见。’她说:‘妈妈又不和我打招呼,我为什么要理睬妈妈。’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此事了。”我们首先让她回顾前期发生类似事件后的处理方式:一是找自己的原因,二是不要居高临下,三是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四是可以等孩子说完再说,五是遇到一些问题不要急,然后建议她参照指导过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事后她表示效果良好。

全文阅读

首启海峡“慈航之旅”促进两岸救捞交流合作

5月,石榴花火红开放的5月。对于台湾海峡而言,这是一个被航海人称为风平浪静的“黄金季节”。4月29日―5月10日,为了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的海上安全,承载着大陆救捞系统一片爱心的“东海救113”轮,以“传承妈祖文化精髓,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保障海峡人命安全”为宗旨,环绕台湾航行11天的航程,先后访问台中、高雄、花莲、基隆4港,圆满完成此次文化和救捞技术交流。“东海救113”轮的出访,给两岸架起了一座海上“爱心桥”。

救捞60年来公务船首次访台

4月2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生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故乡,交通运输部救捞局隆重举行了“东海救113”轮访问台湾的启航仪式。为了增进两岸民间救捞交流的互信,在这个仪式上,主办方还专门将“东海救113”轮命名为“湄洲岛”号,而且请上了两岸人民共同信仰的妈祖分身像随船出海。

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使得这次航程更显庄严而神圣。在“东海救113”轮靠泊台湾首站台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上,中国航海协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家慧就一连用了三句经典台词:“我想,这将是一次沟通海峡两岸的航程,这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航程,这更是一次伟大的航程。”

事实上,这是大陆救捞系统成立60年来首次公务船出访台湾,是近年来海峡两岸频繁互动、增强互信的重大成果。本次访问团团长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告诉记者,为推动台湾海峡平安海域构建,自1995年开始,部救捞局就以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的身份与台湾民间组织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取得联络,实质流是在2000年救捞体制改革以后,双方关于搜救方面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密切,2006由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任团长的“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参加了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并进行了现场考察。近年来,双方交流进一步加深,正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而本次访台是大陆救捞系统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此前确定的三项任务之一,是继2008年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签署《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2009年部救捞局华德海洋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在台设立办事处之后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救捞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台湾海峡应急救助和安全保障能力。

两岸共保直航船舶安全通行

2008年12月15日,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海运直航、空中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当年12月15日,东海救助局派出多艘专业救助船参加了值班海区各港口直航仪式。“华英391”艇、“东海救195”轮参加了厦门至台湾航线的首航仪式,“东海救199”轮参加了泉州至台湾航线的首航仪式,“华英393”艇、“东海救159”轮参加了福州至台湾航线的首航仪式。

全文阅读

拓展空间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摘要: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语文学习;协调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拓展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活动研究》(JCJYC16181047)研究成果

G623.2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今,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综合性学习”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多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道德价值目标。

全文阅读

西方资本对晚清台湾外贸的作用

本文作者:崔晓阳 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关于西方资本在晚清台湾外贸中的作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晚清台湾对外贸易受到西方资本的控制,其代表学者包括东嘉生、周宪文、黄富三、李祖基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台湾开埠具有积极影响,持这一派观点的学者主要是林满红。

晚清台湾对外贸易的“殖民主义论”

学者东嘉生最早对西方资本在晚清台湾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东嘉生认为晚清台湾对外贸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控制。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必然要掠夺非资本主义国,在晚清台湾则表现为“英美商业资本支配”,并称这一时期为“英美商业资本支配的时代”。

东嘉生在《台湾经济史概说》中详细考察台湾的行郊组织,他认为该组织虽然已经缓慢地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因此西方资本才能“……比较迅速而容易地把自己的体系,移植于这种中世纪的封建经济社会。”台湾开埠后,西方资本主要通过贷款方式控制台湾茶业。最初洋行直接借给茶馆,但后来为方便而采取“买办制度”放贷。“买办须向洋行缴纳身分保证金,为洋行拉拢雇主,而得到一定额的报酬。”这里所谓的“买办”,又称“妈振馆”。洋行的钱则来自于外国银行,这就形成了以外国银行为最终控制者的链条,“茶的生产者,既由妈振馆借款,所制的茶,不得自由出卖,而必须卖给妈振馆,妈振馆所收的茶,也卖给洋行,因此洋行可以操纵茶价,而垄断其利益。”西方资本对茶业的控制,是台湾各产业中最典型的,当时台湾的主要出口品还有樟脑和糖,输入品则主要是鸦片和工业品。西方资本对樟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武力打破清政府的专卖制度。“樟脑的生产额,因专卖制度的废止而急增,外商的购入价格当然反而日益低落,由以前的十六元降至九元,一时甚至降至七元八角。”总的来说,东嘉生认为西方资本此时大肆掠夺台湾经济,“一方面向台湾输入鸦片及工业品,一方面廉价输出台湾的茶、糖、樟脑等土产,而利用一部分的本地商人为买办,以达其掠夺和剥削的目的。”东嘉生之后,周宪文基本上继承东嘉生的观点。周宪文对西方资本在晚清台湾对外贸易中作用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台湾经济史》中。台湾被迫开埠后,台湾的经济逐渐殖民地化,关于这一点,周宪文很明确的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台湾开埠后“台湾商权遂完全为外国商人所夺占;台湾乃在经济商沦为殖民地的地位。”

台湾开埠后,西方资本的确处于台湾外贸主要进出口商品贸易链条的最高端,但也并非毫无风险,关于这一点,黄富三进行了考察。黄富三在1980年到1984年间,分三期在《台湾风物》发表《清代台湾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上)、(下)、(续补)。在《清代台湾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一文《导言》中,黄富三申明了西方资本在晚清台湾外贸中的地位:“东嘉生氏称此时期为英美商业资本支配时代,颇为允当,虽稍嫌夸大。”可以看出黄富三对外商控制晚清台湾外贸的观点基本同意,但他认为东嘉生把西方资本的支配性稍微夸大了点。从美利士洋行倒闭这点来看,黄富三认为“可见外商在台湾经商也非易事”,但黄并未和否定外商控制台湾贸易的论点。

大陆学者李祖基对西方在晚清台湾外贸支配性做了详细考察,这在其《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得到了充分阐述。李祖基在论文中所采用的资料主要是淡水、打狗海关税务司所编的贸易报告与贸易统计《TradeReports》和《TradeRetuins》、英国驻台湾领事商务报告《CommercialReports》、各种有关档案、方志以及笔记文集等。文中,李祖基认为,“近代台湾对外贸易的一个最主要特点就是外商对外贸易的垄断,各种主要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几乎无一不是操诸外商之手。”他认为“在出口贸易方面,外商利用买办,事先贷款预购、控制出口货源等手段,逐步控制了台湾地方的整个出口贸易。”在进口贸易中,“……基本上也为外商所控制”。外商控制的进口商品除了鸦片外,“纺织品和杂货的进口贸易最初也为外商所独占”。

总之,东嘉生、周宪文、李祖基等人都认为晚清台湾外贸被西方资本实际所操控,即晚清台湾外贸具有殖民地性,黄富三并未否定殖民地性的观点,并补充了洋行的投资风险这一环节。与上述学者观点相左的,是林满红的“现代化论”。

全文阅读

台湾妈祖信仰“佛教化”探讨

摘要:妈祖信仰普遍存在于清代台湾社会,其庙宇不乏与佛教关连者。台南大天后宫自竣工时至日据时代皆有僧住持,其宫内存碑、牌记二件。乾隆重修“碑记”保存妈祖宗教归属二说:其一,视其行迹近“仙道”,实则杂糅佛道以佛为多。其二,将其视为佛、菩萨“化身”;咸丰铸钟“牌记”从佛教角度解释宫内“佛像”(含“妈祖像”)尤其是“大钟”的佛教功用,赋予更多佛教内涵。因僧住持庙宇使民间神的妈祖信仰被赋予佛教内涵与色彩,谓之“佛教化”。此类现象在台湾鹿耳门妈祖庙、北港朝天宫、鹿港天后宫等皆有。台湾妈祖信仰“佛教化”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可远溯至宋代南方。

关键词:台湾;妈祖信仰;大天后宫;佛教

中图分类号:B949;K291/297(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6-0071-07

收稿日期:2012-07-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闽台区域佛教与族群认同”(06BZJ004)

作者简介:王荣国,男,福建福清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汪文娟,女,浙江临海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

妈祖信仰普遍存在于清代台湾社会,其中不乏奉祀妈祖的庙宇与佛教关连。台南大天后宫是由官员改建、官方祭祀并于设立之始就延请僧人住持的庙宇,本文试图以此为个案,以清代台湾地方志与相关的碑、牌记为主要资料,结合第一作者2007年夏实地考察所得,探讨大天后官与佛教的关系,分析因延请佛教僧人居住并住持,妈祖信仰如何被“佛教化”,亦即被赋予佛教的内涵与色彩,并对台湾学界相关观点展开讨论,进而揭示台湾妈祖信仰“佛教化”现象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可远溯至宋代南方。

一、大天后宫与佛教关系考察

全文阅读

随崔永元一起长征的铿锵玫瑰

一个24岁的女孩,她是都市里的时尚宝贝,妈妈的乖乖女儿,2006年5月,这个阳光般的女孩,跟随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全体队员,历时250天,行程6100公里,经过9个省,完成了重走长征路的壮举。她就是郑州女孩祖曼,河南胸科医院的一名护士。明媚的四月,祖曼回想起长征路上的雨雪风霜,惦念着那些雪山、草地、河流、村庄,一双从灵魂里伸展出来的隐形的翅膀,带着她一次一次去翱翔,让心中的梦想都开花。

新长征路上,有个阳光女孩

1982年11月8日祖曼出生,卫校毕业后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当护士。祖曼是家里的独苗苗,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青春时尚的女孩做过时装模特,还爱好摄影、健美、旅游。2006年3月,这个幸运的女孩还准备应邀赴巴黎参加法国时装周的活动。浪漫之都的巴黎,与这个浪漫的女孩早有一场心灵之约。

然而,2006年2月的一天,祖曼却被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她梦想的旅途。那天晚上,爱好摄影的祖曼在网上漫游,在一个驴友网站,她被一则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行动组招收队员的启事吸引住了。神奇的长征,祖曼对中学课本上关于长征的描写记忆犹新,那是人类的一次壮举啊,这根地球上的红飘带,也曾经在爱好旅游的女孩梦里飘飞过。然而,长征之路,它毕竟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旅游。祖曼看见,驴友论坛上的网友们大多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报了名,她当即也报了名。

第二天早晨,祖曼把自己报名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消息告诉给了妈妈,妈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我的娇女儿,那可不是你干的事哟。”祖曼甩甩长发,她大声说:“妈妈,我这次可要当真!”

2006年3月16日,在郑州等待消息的祖曼终于盼来了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打来的电话,请她到北京现场面试。3月19日上午,祖曼第一次见到了崔永元,从崔永元对她一丝不屑的目光里,敏感的祖曼突然有了一点委屈。祖曼故意扬了扬脖子,她就偏不服气,一定要过关斩将入选,走上她心中的长征之路。

节目组的专家评选是极其严格的,心理、体验测试关过后,来的100多人齐刷刷被刷下来一大半,仅剩下42人,其中一位来自四川的女孩当场就哭了。幸运的是,祖曼在第一关中脱颖而出,在42人的体验测试中,他们被要求在外面一块空旷的操场上站立两个小时,接受来自自己的考验:去,还是不去?北京的早春还有寒流袭来,站了不到一个小时,便有人因意志不坚定当场退出。在余下的接受央视主考官的考辩时,祖曼一脸自信地说:“你们想看看一个零起点的人怎么成为一个老驴吗?那就选我吧!”这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孩把主考官也逗乐了,祖曼被当场选上了。

21个队员中,形形,有来自上海的商人、东北的大学生、警察,北京大兴的瓜农、浙江的理发师、山东的军人……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就是祖曼。3月21日,入选后的祖曼当即给妈妈打电话告诉了这一好消息,妈妈惊呆了:“曼儿啊,你行吗?”

全文阅读

中国警花汪雪艳情倾海地

汪雪艳,一个在海地大地震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救出5名幸存者的中国维和女警察,把“中国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海地震区!

反扒能手,埋下维和警察梦

雷厉风行的汪雪艳是安徽灌南人,毕业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从事反扒工作。

汪雪艳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经过拜师苦学,她渐渐练就了一手抓贼的好本领,贼都很难逃过她的火眼金睛。即便是后来当上反扒大队指导员后,她也总是亲上一线,带头抓贼。

在反扒大队工作的这些年,在同事的协助下,汪雪艳先后打掉扒窃团伙9个,抓获网上潜逃人员8人,多次受到各级领导赞扬。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反扒大队因工作出色,先后荣获集体三等功,市级、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汪雪艳并不满足取得的这些成绩,她知道,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当好一名新时期的警察,必须要有更开阔的视野。于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每天中午别人午休的时候,她都会抓紧时间,在办公室里看书看资料,如美国全英文版的一百多集的电视连续剧《犯罪现场调查》。汪雪艳从中不仅学习了英语,更吸取了丰富的刑事科学知识和侦破思路,开阔了眼界。

为了学好英语,她毅然报考了安徽大学英语专业的自考。没有对话环境,她就把电视调到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跟着节目主持人练口语。她还买来复读机,坚持每晚练上1个小时的英语。汪雪艳家里,最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儿子方天行在房间里写作业,她在客厅里苦练英语。

几年下来,她用坏了6部复读机,最终顺利通过了英语自学考试,拿到了英语专业本科文凭。

全文阅读

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泉州市宗教旅游的市场定位与目标选择以及营销策略来阐述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旅游;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71-02

1 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佛教。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泉州道教。西晋太康三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这是泉州道教历史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天后宫、龙宫庙、净真观等。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不在少数。

全文阅读

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妈祖文化旅游产业

摘要: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要转化为招待游客的现实,取决于开发者的开发、利用、创新的力度。文章就如何把妈祖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妈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妈祖原名林默,她勇敢豪爽,经常在惊涛骇浪中抢救遇难船民,雍熙四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湾海面抢救渔民不幸遇难。她的事迹广为传颂,人们对她无限敬爱、怀念至深,率先在湄洲岛上为其筑庙祭祀,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称为“妈祖祖庙”。从宋元至明清,当朝皇上数十次对妈祖进行册封,从“夫人”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成为官民崇拜的海上女神,航海人的精神寄托。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全世界现有妈祖分灵庙近5000座,信仰妈祖文化的有2亿多人,其湾地区就有妈祖分灵庙3000多座,信徒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75%。莆田市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优势相当明显的地方。它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对海内外炎黄子孙,特别是在东南亚和台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内涵和世界性的巨大声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奠定了进行旅游经济开发建设的坚定基础。

一、资源优势与市场前景

湄洲岛是国家旅游度假区,又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妈祖祖庙作为世界近5000座妈祖分灵庙的鼻祖,千年氤氲、香火鼎盛,被海外盛誉为“东方麦加”。岛上旅游资源丰富,山海景观美不胜收、妈祖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渊源悠久,是一个集宗教圣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对台交流为一体的朝拜、旅游、度假胜地。每年来岛朝圣、观光、度假、旅游、商贸的人数达百万人次,其胞近10万人次。迄今为止,来岛朝拜妈祖的台胞达148万人次,是目前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地方。

忠门半岛港里村是妈祖的诞生地,港里妈祖祖祠与湄洲岛祖庙遥相呼应。目前正在建设妈祖城,就是利用每年100万人上湄洲岛旅游的人气和妈祖名扬四海的名气,充分发掘妈祖故里和莆禧城的旅游资源,把莆田建设成为集文化、休闲、商贸、饮食、娱乐、旅游、渔港为一体的滨海新兴城市。

独特的妈祖文化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可以利用妈祖名扬四海的人气,以妈祖文化的传播为基础,推动文化招商、亲情招商,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关注莆田、投资莆田。

全文阅读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

摘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泉州市宗教旅游的市场定位与目标选择以及营销策略来阐述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旅游;营销策略

1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佛教。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泉州道教。西晋太康三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这是泉州道教历史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天后宫、龙宫庙、净真观等。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不在少数。

道教对泉州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神佛造像、庙宇的出现使泉州雕塑、建筑出现新的气象。明代道士董伯华所绘的“风、云、雷、雨”4幅道教神像,即被称为“四顾眼”的珍品,是古代泉州道教艺术的代表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