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贸易顺差

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大国相比,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时间不算长。从历史上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较长时间。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784年至1913年,贸易顺差持续129年,其后顺差也时有出现;美国自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顺差;德国自1952年以来,连续55年顺差,近5年来顺差规模一直位于世界第一,2006年顺差达20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2%;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续26年顺差,连续18年高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从1994年开始连续出现贸易顺差也不过只有14年。从国际经验看,一般各国都是在国际收支出现较大负数情况下,才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目标。很少有国家在顺差时要求贸易实现平衡。德国、日本长期存在较大贸易顺差,但都强调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得到世界公认,是外需强劲的结果。这对我们回应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以顺差为借口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突破外国贸易壁垒和封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文阅读

贸易顺差现状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19.9%,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同时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08年上升势头回落。

2我国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2.1国际间产业转移是我国高额贸顺差产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这种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外资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进行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50%以上,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其次,这种产业转移的另个结果是,使得企业大规模进口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导致我国对周边经济体形成巨额的贸易逆差。而这些产品在大陆组装后输往这些企业原有的传统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导致我国对欧美市场出现较大贸易顺差。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国际产业,促进了我国贸加工产业的升级。相应地,出口产品仍然以加工类型产品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动我国部分产品层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2.2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扩入了贸易顺差。

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后,某些国家对华出的管制政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加强,这自然会加大双边贸易不平衡。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已是导致中美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出口许可证从递交申请到批准的平均时间一般为3个到12个月,而日本、德国对向中国高科技出口发放许可证的时间最多为1个月。所以。如果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要等半年才能获得许可证,出口机会就会转向德国或日本公司。正由于此,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比例持续下降。由于美国歧视性的出口管制,近几年美国每年都要丧失对中国出口几十亿美元的贸易机会。

3如何对待贸易顺差

全文阅读

贸易顺差收缩中

整个2010年,中国都淹没在美国(及其他各国)国会关于“操纵”人民币以抢占出口优势并维持贸易顺差的指责之中。各方都声称,中国的所作所为是当今全球巨额贸易不平衡的根源。

中国对此则不以为然,一再拒绝美国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要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2010年下半年只上升了约3%。依照美国经济学家和政客的分析,低升值率加上中国2010年出口31%的同比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显然进一步扩大了。

但实际上,中国2010年的贸易顺差总额同比下降了6.4%,更何况受2008年经济危机及后续衰退影响贸易顺差已经下跌了30%。总体来说,中国的贸易顺差按绝对美元计算已经下跌了36%,占GDP的比例也在过去两年中下跌了超过一半。因此,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6%,显著低于2007年11.3%的高峰。

上述数据表明,关于贸易不平衡的“汇率中心”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即便没有进行显著的汇率调整,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在对外贸易关系方面也已经变得更加均衡。

而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按实际价值计算,生活消费品总销售额在2010年增长了14.8%,国内固定投资额则上升了19.5%;另一方面,以美元价值计算的进口需求增长了38.7%,超过进口增长达31%。

简言之,若一个国家能改善其国内经济平衡状况,无论汇率变化究竟有多细微,它在对外贸易方面也会变得更加平衡。

中国能否在继续维持人民币“逐渐升值”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其贸易顺差?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在随后几年发生(“十二五”期间)。

首先,数项重大的财税改革正在进行或筹划中,比如增加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或提高石油和采矿等行业的资源税,以达到减少企业储蓄的目的;未来几年内将降低个人所得税征税额,以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

全文阅读

对外贸易顺差

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出口商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促进了我国经济长期的稳定增长。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尤其是贸易失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2004年我国外贸顺差总额仅319.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6%;2005年我国外贸顺差总额已达1018.8亿美元,是2004年的3.19倍;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总额达1774.7亿美元,又较2005年上升74%。

一、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国际产业的分工理论说明产业在某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期后,都会引起产业外流。从二十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国家,造就了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转向我国,与我国丰富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这是我国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却没有随着国民收入提高而大量增加。

1.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进口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2005年我国对欧盟、美国的进口增长率仅为5%和9.1%,远远低于2004年的28.8%和31.9%。而2006年由于我国所进口的飞机、集成电路等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金额增长较快(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71.5%和30.4%),因此我国和欧盟、美国之间的进口增长率2006年呈现回升趋势,但仍低于2004年水平。而同期我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我国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另一方面,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一些高能耗行业,如造纸、电解铝等在过去两年中所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

2.国家政策偏向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全文阅读

我国贸易顺差现象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93年出现了122.15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433.08亿美元。

全文阅读

我国贸易顺差现象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介绍,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全文阅读

贸易顺差现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介绍,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全文阅读

浅析我国贸易顺差问题

摘 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现实,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 发展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阶段性特点

1981年以来,我国的贸易平衡可分为3个阶段: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 1983 年分别出现了 30.36 亿和 8.36 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 424.04 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 47.12 亿美元。

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 年)。这一阶段虽然在 1993 年出现了 122.15 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 433.08亿美元。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2006 年)。这一阶段各年均为贸易顺差,且每年顺差均在200亿美元以上,1997~2004年累计顺差达到2477.74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 309.72 亿美元。2006年我国出口额969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7.2%;进口额 79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9%,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全文阅读

贸易顺差现状分析论文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19.9%,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同时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08年上升势头回落。

2我国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2.1国际间产业转移是我国高额贸顺差产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这种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外资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进行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50%以上,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其次,这种产业转移的另个结果是,使得企业大规模进口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导致我国对周边经济体形成巨额的贸易逆差。而这些产品在大陆组装后输往这些企业原有的传统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导致我国对欧美市场出现较大贸易顺差。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国际产业,促进了我国贸加工产业的升级。相应地,出口产品仍然以加工类型产品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动我国部分产品层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2.2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扩入了贸易顺差。

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后,某些国家对华出的管制政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加强,这自然会加大双边贸易不平衡。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已是导致中美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出口许可证从递交申请到批准的平均时间一般为3个到12个月,而日本、德国对向中国高科技出口发放许可证的时间最多为1个月。所以。如果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要等半年才能获得许可证,出口机会就会转向德国或日本公司。正由于此,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比例持续下降。由于美国歧视性的出口管制,近几年美国每年都要丧失对中国出口几十亿美元的贸易机会。

3如何对待贸易顺差

全文阅读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

【摘要】根据商务部的《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表示:“201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3030.4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23427.5亿美元,增长6.1%;进口19602.9亿美元,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依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措施,但出口增长更快,加之今年年初美国与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回暖,提高了外需需求,导致我国贸易顺差还是很大的。本文浅析了近年我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与原因,并提出适当减少贸易顺差的方法。

【关键词】贸易顺差,新特点,策略方法

一、近年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

1、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机电产品已成为当前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1997年~2007年是我国贸易顺差较大并逐年增长的阶段,但主要是依靠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现阶段,我国出口产品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2、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成效,且对发达国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贸易伙伴多元化,2014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比重较2013年提高0.4%;2015年第一季度对印度、东盟、南非出口分别增长23%、20.6%和20.1%。对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14年对美国和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6.6%和9.9%,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1.3%和2.5%。

3、出现进出口双降局面,进口降幅较大。一般而言,我们把贸易顺差分为一般性贸易顺差和衰退型贸易顺差。而从近期的贸易数据来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出现进出口双降局面,而且进口下降幅度远大于出口下降幅度,符合衰退型贸易顺差的特征。比如:2015年1月,全国进出口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下降3.2%,进口下降19.7%。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下降8.1%。其中,出口1.66万亿美元,下降1.9%;进口1.24万亿美元,下降15.3%。今年10月份的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总值2.06万亿元,下降9%,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6%;进口8331.4亿元,下降16%;贸易顺差3932.2亿元,扩大40.2%。因此一些经济学分析,中国已经出现“衰退型贸易顺差”。但我国对外贸易从1990年开始到2014年(除了1993年外)每年都是顺差,这个现象是我国对国际经济情况变化的客观反映,也是我国改革发展中要经历的阶段,故不能轻易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出现“衰退型贸易顺差”现象。

二、从学术角度分析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1、产业转移说。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我国又处于改革发展时期,不仅有政策上的优惠,更有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故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将产业转移至中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