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贸易乘数理论

贸易乘数理论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贸易乘数与贵州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 要: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对外贸易乘数的增长可以促进经济成倍的增长,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而贵州省作为我国“欠发达、欠开发”省份,经济增长水平一直落后于我国其他省份。鉴于此,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贵州省历年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贵州对外贸易乘数与经济增长深层次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对外贸易;乘数;经济增长

一、引言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认为贸易顺差能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会减少国民收人、加重失业。我国的对外贸易乘数相对较小,其发挥作用的程度有限。我们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的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通过贸易的发展可以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

近几年, 国内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这方面的讨论致力于是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第二,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际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测算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二、相关理论概述

1. 凯恩斯外贸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阐述其乘数理论。在本文中,以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政府购买、M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r表示利率,一系列恒等式可表示如下:

全文阅读

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

摘 要: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周期;贸易乘数

作者简介:杜婷(1977―),女,四川绵阳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从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研究;庞东(1976―),男,山东夏津人,招商银行博士后科研站博士后,经济学博士,从事金融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5―0043―04

收稿日期:2006―03―10

理论界一般认为贸易在经济周期传导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Frankel和Rose(1998)指出,一个国家的贸易开放度越高,它与贸易伙伴间的经济周期传导就越通畅,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呈显著的正向关系[1]。Ambler,Cardia和Zimmerman(2002)甚至认为各国经济周期的协动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2]。Nadenichek(2001)等对多国的进出口贸易余额和贸易条件同产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进出口同产出有顺周期关系,国际贸易余额同产出存在非周期关系[3]。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贸易进出口对经济产生影响的论述更多地集中于讨论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而对于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相关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非常欠缺,因此,本文将在对国际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研究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全文阅读

国际贸易冲击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摘要: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利用国际经济的优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新形势下发展国际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周期性的波动。当前形势下,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主要实现渠道是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极为明显。因此,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冲击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概述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以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在这个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将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新形势;国际贸易冲击;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断地加快融入国际贸易经济的大环境中的脚步,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导致国际贸易经济及其金融环境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波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贸易、汇率、利率、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渠道,且对我国经济波动产生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受我国人民币政策的影响,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冲击渠道来实现的。

一、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让我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二十一世纪,对外贸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而且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在这个发展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变为发展成为贸易强国,而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频率较低,以保证对外贸易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稳定性和波动性是对外贸易一组相对的两种概念,只要是处于发展状态中的系统正常运行都会表现出波动性,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周期波动现象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经济变量芳年存在较为显著的周期波动,其主周期长度大约为7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交易总额的节节攀升,仔细研究其增长率会发现中间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导致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波动性是客观存在,在市场体制下无法避免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做的只有分清形势,深入研究贸易波动性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小过度的波动对国民经济总体带来的不利冲击和负面影响,保持稳定和波动之间的相对平衡,进而保持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

二、经济周期相关性

全文阅读

外贸乘数法的扩展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回顾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者哈伯格(A.C.Harburger)和蒙特格勒(L.A.Metgerler)将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主要阐述了贸易收支与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故又被称为收入分析法。后被运用于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形成了国际收支的收入—吸收分析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该理论占据了国际收支理论的主导地位。

假定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汇率和价格不变而收入可变,同时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将国际收支问题简化为贸易收支问题。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为:

Y=C+I+G+X-M

(1)

Y为国民收入(这里的收入是泛指,严格来说应该是国民生产总值),C为国民消费,I为国民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商品与劳务的出口额,M为商品与劳务的进口额,X-M即为净出口或贸易收支。

假设消费函数为:

C=C[,0]+bY

全文阅读

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成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中国已经与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对中新双方的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以及旅游合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例,采用引力模型和经济学软件,定量分析两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效应。

【关键词】引力模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效应

一、相关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J.Viner提出关税同盟理论,通过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度量关税同盟成立对贸易流的影响。根据此分析方法,Viner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关税同盟经过Meade等人的扩展,形成Viner-Meade框架,着重研究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对成员方以及区外经济体的影响,成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传统理论的核心。近些年来,在贸易创造效应方面,Makhtar Diouf通过对西非经济共同体的研究发现,其贸易创造效应很小,甚至存在着贸易抑制的作用,因为从区域外的进口是为了国内生产而不是从区域内进口所替代。在贸易转移效应方面,George采用1952-1969年的数据对拉美自由贸易联盟(LAFTA)进行贸易效应分析,发现该区域内贸易增长主要是由贸易转移效应引起的。事后估计的目的是测算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后的经济效应,主要方法是引力模型。用引力模型分析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流量需要依靠虚拟变量,Tinbergen首先用引力模型对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实现拟合。Frankel等通过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一个拟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内部贸易的虚拟变量,来考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成员方贸易流量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模型建立。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对引力模型Tij=A(Yi*Yj/Dij)取对数将其转化为线性模式后,还需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自变量,由此可以得到扩展的引力模型方程:lnTij =C+β1ln(Yi*Yj)+β2lnDij+β3lnNiNj+β4COMij+uij。

上式中,lnTij表示国家i对国家j的出口贸易额的自然对数;ln(Yi*Yj)表示国家i与国家j的GDP的成绩的自然对数;lnDij表示国家i与国家j的首都之间的距离的自然对数;NiNj表示国家i与国家j的人均GDP乘积取自然对数;COMij代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虚拟变量,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前使用0,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使用1。C、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uij为误差项。

全文阅读

大陆对香港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支撑,以大陆与香港间服务贸易现状分析为立足点,通过对影响中国大陆与香港服务贸易的因素分析,提炼出显著影响大陆与香港服务贸易的六大因素:人力资本、国际直接投资、服务价格、服务市场的需求、货物贸易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将这六大因素确定为实证指标进行计量分析: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比重、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贸易出口额、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

【关键词】服务贸易;影响因素

1.文献回顾

由于服务贸易在各种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服务贸易相关的理论研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上,国外的研究着眼于从不同角度讨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而国内研究尚处于开端,大部分是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和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定性讨论。本研究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支撑,因此这里着重对波特的钻石理论做一个回顾。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竞争优势”这一概念。竞争优势理论是一种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和局部分析法,在市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假设下,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是像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仅仅取决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及汇率等生产要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关。波特认为,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内部市场的需求状况、国内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以及政府和机遇是影响该国竞争优势的六大因素。

本文采用多维度变量作为影响因素,且考虑到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通过引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大陆向香港的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地实证分析。

2.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分析

2.1 偏最小二乘法框架与模型

全文阅读

贸易保护主义的学术语境

鼓吹保护主义的观点既缺乏严格的实证基础,更是对凯恩斯经济学一种断章取义的解读

《财经》特约作者 胜寒

奥巴马政府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成效不仅取决于减税和增支的初始金额,更有赖于财政扩张的乘数效应*。根据奥巴马过渡团队1月9日公布的一份政策分析报告,政府直接支出和减税的乘数分别是1.57和0.99;如果得以顺利实施,该刺激计划到2010年,有望创造330万至410万个工作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

如果这时有人对奥巴马政府建议,只要采取简便易行的办法,即可大幅提高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这听起来是不是极具吸引力呢?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的观点是:确有这样一条“点金之术”,而且非常简单。去年12月初,他在其博客上刊出一篇文章,用著名的凯恩斯乘数来分析当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公式如下:Y/G=1/(1-c(1-t)+m)。其经济学含义是:政府支出或减税(G)对国民收入变化(Y)可以产生明显的乘数效应,乘数大小取决于三个外生变量――边际消费倾向(c)、所得税税率(t)和边际进口倾向(m),政府支出乘数大小与c成正比,与t和m成反比。

由此,罗德里克给出的“点金术”就是:将边际进口倾向降到零,从而使政府支出乘数大幅上升。

那么,如何降低边际进口倾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当然,这必然降低经济运行效率,甚而引发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报复。但罗德里克由此引申的观点是:为应对当前的深度经济危机,保护本国产品、降低进口,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未必是完全不可涉足的政策。

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论。罗德里克的观点,可说是迄今贸易保护主义最明确直接的理论表白;更重要的是,它给美国目前甚嚣尘上的保护主义情绪提供了某种学术支持,甚至在道义上使之合法化。

全文阅读

江苏省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分析

[提要] 江苏省作为经济发展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名列前茅,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或者说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有着加速促进作用。但是,对外贸易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波动较大,并且贡献程度也较低。通过对影响江苏对外贸易各方面因素分析,抓住主要的影响方面,以及对外贸易增长的症结,研究相关对策,以促进江苏对外贸易更好地发展,拉动江苏经济持续良性地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要素贡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以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议体现了对经济增长的重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也同样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同时作为沿海省份,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或者说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江苏经济增长数据分析过程中,本文发现江苏外贸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程度或者说比重的波动非常大,因此分析清楚外贸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程度以及影响江苏对外贸易的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路径和方式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

一、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贡献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本文开始分析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弄清这一认识是理解文章分析的前提。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GDP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本文利用经济学相关工具着重对江苏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及与对外贸易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因此研究的是江苏对外贸易的增长及经济的增长。

全文阅读

约翰·奇普曼经济思想评析论文

约翰.奇普曼(JohnS.Chipman)系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奇普曼于1926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1947年和1948年分获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土、文学硕土学位;1951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土学位。1950-1951年任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土后研究员;1951-1955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55-1960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副教授;1960-198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年以来任明尼苏达大学雷金茨讲座经济学教授。奇普曼于1981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幸运奖,他还于1999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

一、国际贸易理论

奇普曼在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史、国际资本流动进入或退出一国对其贸易条件的影响、关税与汇率的关系、补贴和配额的效应等方面,在对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和“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的研究上获得极高的声誉。在方法论上,他引进最小偏倚和最小均方误差估算和最优近似值归并理论应用于国际贸易的经济计量模型,并以德国、瑞典和美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1965-1966年,奇普曼在《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三篇系列论文。这是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进行详尽评述的力作。他不仅阐析了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状况,而且对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又被忽略的早期文献作了现代的解释。奇普曼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的评述分为古典、新古典和现论三部分,所涉及问题有资本流动、贸易条件、汇率、贸易与经济增长、贸易收益与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计量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他认为,虽然“古典”的方法(以托伦斯、李嘉图、穆勒为代表)在生产方上过于简单化,但是具有将国际专业化特征鲜明地展示出来的优点;“新古典”(以马歇尔、埃奇沃思、哈伯勒、瓦伊纳、勒纳、里昂惕夫、米德为代表)以机会成本及社会无差异概念表示的方法,部分地依赖于对生产方与消费方的简单化;而始于赫克歇尔、俄林,成于勒纳、萨缪尔森等的“现代”方法,则赋予要素禀赋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方法代表着经济思想的发展至今最复杂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理论结构。奇普曼的这些研究成果极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综合。所以,这三篇论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据统计,1966-1980年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引用过这三篇论著的就超过100处。

由哈伯勒、勒纳、俄林、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和雷布任斯基所发展起来的理论模型,通常被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按照奇普曼看法,鲍德温(Baldwin,1981)提出的“哈伯勒一勒纳一萨缪尔森模型”名称更为确切。因为,应用该模型的时候通常采用这样简化性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无弹性的,在选择用途时是无差别的,这使人们可以明确定义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俄林(1933)除了其解释性的附录I之外,其他论述中都拒绝了这一假设。尽管如此,我们不难看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名称是最被广泛接受的。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着重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该模型提出以后,西方经济学家围绕着它作了补充与发展。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被看作是“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的两个重要推论。前者是说自由贸易将带来国际间同质生产要素相对和绝对价格的均等;后者指出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如对其征加关税)会增加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报酬。经济学界对这些定理扩展到一般的多种商品、多要素、多个国家的情形的努力,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文献。奇普曼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性工作是,他不仅综述了已有的成果,而且提出富有创建性的见解。从要素价格均等定理看,关键是要素价格向量w仅仅依存商品价格向量po在2×2的模型中,“唯一依存性”被认为是依赖于部门之间要素密集度差异,也依赖于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萨缪尔森指出这并非是唯一的问题。“唯一存在性”的问题仅与技术的性质有关。因为如果要素禀赋差异很大,两国都生产两种商品将不太可能,要素价格均等也就不能成立。对这一问题,奇普曼用被称为“多维锥体”(ConeofDiversification)的方法给出了更精确和清晰的分析。对任何要素价格向量w来说,在两种商品生产时都有相对确定的技术比率。只有当某国要素的禀赋向量被包括在由这些技术度量的锥体内,两种要素才能被充分地运用。所以,要素价格均等定理是一个刃锋似的结论。如果两国的技术条件稍有差异,在没有明显的国际要素市场的情况下,任何要素价格均等的假说都会消失。对于“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奇普曼认为,除非作出更强的假设条件或得出比较弱的结论,否则,该定理对更高维的情况并不普遍适用。因为,当一国使其生产分散化,即它生产所有n种消费品,只要它不处于专业化的边界,那么它的要素禀赋向量将在一个分散锥的里面——凸锥极射线穿过在给定要素收入下使成本最小的n个产业的要素投入向量。当要素禀赋赋有量在这锥内变化时,要素收入是不变的。即对于在这锥内的禀赋1,要素报酬函数w(p,1)独立于禀赋1。现在,如果生产所有n种商品,那么,成本不能超过价格,而竞争均衡则要求价格不超过成本。这意味着世界价格向量p不能任意地变化,除非n商品等于m种要素。

在国际贸易中,同一产业部门具有相似的要素投入和消费替代性的产品通过外部或内部市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被称为“产业内贸易”。因这种国际贸易流量在总贸易流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兴趣。其中,格鲁伯(H.G.Grubel)和劳埃德(P.J.Lloyd)构造了一种测量产业内贸易密集度的指标。奇普曼也建立了一个要素比例模型,用来评估观察到的产业内贸易。在他看来,所有产业内贸易都可以非常容易地用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加以解释。奇普曼将格鲁伯和劳埃德分别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1、2、3、4和7位数计算的澳大利亚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的百分数制成曲线。他发现,假如这些曲线也适用于商品组别的进一步划分,那么,从这些曲线可以推断,对所有的贸易国家或贸易群,当STTC划分到9位数时,产业内贸易不再存在。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其他观察到的产业内贸易。

“转移问题”是国际经济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早在斯密《国富论》中就有论及,而作为专门术语出现于1924年查尔斯.道斯(C.Dawes)的一份赔偿报告。1929年,凯恩斯对转移中所遇到的汇率、贸易条件等结构性变化作了较系统的阐述,认为一个必须向另一国转移某一确定购买力的国家将遭受一种次生的损失,因为,由此而产生的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将使其购买力进一步下降。之后,庇古建立了一个包括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用需求弹性来表示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庇古的理论得到萨缪尔森(1952)、芒德尔(Mundell,1960)的推广,并试图用十分简洁的贸易需求函数来解释。奇普曼(1981)利用贸易需求函数建立了计量模型,证明在国际收支约束下可以得到转移问题的一般解。奇普曼认为,在生产是固定的、只有纯交换发生的假设下,转移就不会影响贸易条件,他称之为“中性时尚假设”。进一步说,假设有A、B两国用同一货币交换a、b两种商品,国家A对国家B实施货币转移,那么,不生产商品b的国家A,如果得到货币转移后,这就会对可进口品的消费产生与可支配国民收人等价增长一样的影响。但是,对于生产且出口商品b的国家B中,若它从国家A得到货币转移,则不仅会对可出口商品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因资源向非贸易商品部门的转移以及对可出口商品生产下降进行补偿的需要而对可出口商品的需求产生间接的影响。奇普曼指出,资源的移动要沿生产可能性曲面上的曲线进行,必须是两个国家生产函数或偏好是不同的。除非曲率变化不大,并因而价格变化也不大。若是这样,贸易条件就取决于对产业间要素密集度的排列。如果模型将商品扩展为多种,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将是相当复杂的,对此,奇普曼作了深入的研究。

全文阅读

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问题分析

[摘要]: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我国经济周期的主要渠道,因此研究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对中国经济科学的应对国际经济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的联系,从贸易乘数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最后针对其影响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发。

[关键词]:周期波动 中国经济 国际贸易

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发生变动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国际贸易的冲击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而且随着贸易开发性的提高,这话总周期影响也越大,因此研究国际贸易冲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便于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市场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促进我国更好的融入国际贸易领域。

一、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的联系

(一)国际贸易中波动的典型事实以及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方法

对经济周期政策、理论进行验证重要的标准就是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同时它也是制定经济政策和研究经济周期形成机理的重要基础,若是没有准确判断经济周期的典型实施,那么就会造成运用和理解经济理论的时候出现偏差问题。为了能够对经济周期的波动进行准确的把握,可以采用Band pass滤波法、HP滤波法、差分法趋势分解国际贸易变量与GDP。Band pass滤波法、HP滤波法在研究中主要带入的参数是k=3和λ=100,而差分法中则带入的是Δyt=log(yt)-log(yt-1),同时为了出现偏差问题,在比较各经济变量时还需要使用趋势项,在差分法中yt-1相当于趋势项。

(二)通过滤波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通过Band pass滤波法、HP滤波法、差分法的滤波方法对国际贸易变量和GDP进行互谱分析、谱分析和波动联系分析,根据相关数据得知,使用Band pass滤波法进行谱分析计算可以得出,实际GDP的周期为6.7年,峰值为0.0011,则名义GDP为7.3年,峰值为0.0005;实际进出口额周期为6.9年,峰值为0.0058,则进出口额为7.0年,峰值0.0040……等数据信息。进行互谱分析可以得到的数据有实际进出口额周期为4.3年,则相位谱-0.30年,相干谱为0.78;进出口额周期为4.3年,则相位谱-0.30年,相干谱为0.75;出口额周期为3.5年,则相位谱-0.95年,相干谱为0.68……等数据信息。而在分析波动关系时得到的数据有对实际GDP进行分析,持续性为0.381、相对波动性为1.00、波动性标准差为0.0105,那么得到实际GDP的参数y为1.00,y(t+1)为0.40306,y(t-1)为0.3978,而趋势项则没有……等数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