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冒顶事故

冒顶事故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矿冒顶事故的防治

摘要: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快的发展,煤矿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矿冒顶事故是较常见的煤矿事故之一,在煤矿所发生的顶板事故中占据很大比重,分析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由于掘进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防范对策,希望可以有效降低煤矿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率。本文根据一些发生的事故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煤矿;冒顶事故;常见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煤矿掘进的工作中,由于掘进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使得顶板面积也随之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顶板很容易出现弯曲变形、板体下沉、裂缝和掉渣等问题,如果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垮面、停顿生产和人员伤亡等事故。有关数据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数的41%,事故发生后的死亡率在20%左右,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分析煤矿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掘进冒顶原因分析

1.1制定的工程施工制度不够完善没有严格执行已制定的敲帮问顶制度,不能够及时彻底的摘除危岩悬矸,存在很多的违规、违章操作,对存在很严重的隐患性危岩没有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进行支护,造成大块的危岩突然坠落,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1.2防护支架安装不合理、不及时施工现场安装的支架工作阻力较低,收缩量小,支撑和支护的力度不足,把棚腿架设在浮石和浮煤上,支架顶上和棚子的两帮未插严实,降低棚架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导致支架支撑不住顶板的按压而出现推垮,造成煤矿的掘进冒顶事故。工作人员在工作面放炮后未及时进行支护,或放炮后崩倒支架,未进行及时的扶正和补充,使得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变大,降低了支架的承受力,造成空顶时间过长,进而发生煤矿掘进冒顶安全事故。如发生在2005年3月19日的一起煤矿安全事故,煤矿工人在掘进施工时,该施工巷道的顶板为不完整的火成岩,架棚支护。工作人员在工作面放炮后,未及时进行支护,在迎头空顶5m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用风镐在空顶区落煤,由于风镐整体的震动,导致巷道左上方岩石突然坠落,将正在下方工作的多名挖掘人员砸成重伤。

1.3地质发生了变化煤矿掘进工作面突然遇到了压力集中区或者断层破碎带等这样的特殊情况时,在事前如果没有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一定的预判,也没有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支护,容易导致煤矿冒顶事故的发生。例如:某煤矿8691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在事前没有考虑到落差为3.9m的正断层,煤层在正断层出现变薄,当掘进工作面出现抽冒的现象后才对其采取了撞楔的措施施工。经爆破后由于爆破引起的强大的震动将迎头第一架棚腿震歪,但现场并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扶正,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正断层时,巷道顶板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最终出现人员伤亡的重大冒顶事故。

全文阅读

煤矿顶板冒顶事故分析与控制

【摘 要】我国煤矿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煤矿消耗大国,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而且这种结构在若干年内不会有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煤矿大多是地下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矿尘、火、水、顶板冒顶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上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灾害防治措施单一等不利因素,煤矿灾害事故还时有发生,尤其是煤矿顶板冒顶事故,它已经对煤矿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将具体分析煤矿顶板冒顶事故,从而对煤矿顶板冒顶事故提出相关控制意见,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矿顶板;冒顶事故;分析;控制

由于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煤矿产业发达,就造成许多投资者目光转向煤矿,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便成了主要问题,一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煤矿法治管理,即“法制”。二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通过掌握矿井灾害的基本性质、发生条件和规律预测各种灾害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科学手段防治灾害。

一、煤矿顶板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煤矿开采区地质条件较复杂

我国目前虽然煤矿储量很大,但是大部分煤矿开采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导致目前相关单位对顶板冒顶管理难度加大。煤矿区大多采用单一煤层对其进行开采,倾斜薄煤层,煤层赋存不稳定,存在极易冒落的复合顶板,顶板破碎底板松软。同时还存在着许多孤岛煤柱和边、角、余煤开采,这样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并易受强冲击载荷影响,使得煤矿的顶板威胁程度增大。这些煤矿地质条件给顶板管理增加了更多环节和难度。

(二)煤矿开采缺乏技术和高水平装备

许多中小规模煤矿企业为了减少自己的投入而增大经济效益,因此忽略了安全因素的重要性。在开采方式上,他们为了加快开采进度,常采用巷道式采煤工艺,而很少使用壁式开采方式,同时在进行采掘工作时常采用爆破方式对煤矿洞进行挖掘,这样很容易造成地质土层的松动,而在掘进的巷道中采用木桩进行支护,由于木质的抗压强度等许多物理性质不是很好,很难承受巷道上层土层的作用力而造成巷道大面积坍塌,增加人员伤亡率。

全文阅读

浅谈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控

摘要:采煤的过程中,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顶板暴露的面积也随之增大,造成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冒落、掉渣、裂缝等现象出现,严重的会出现垮塌事故,造成生产停止,人员伤亡现象。本文主要根据对采煤工作面的现场分析与观测进行总结,对冒顶事故进行仔细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关键词:采煤 工作面 冒顶 事故 措施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多数为局部冒顶,特点在于范围小,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多情况下顶板事故出现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通过实践,对顶底板采取合理的理论与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对其活动规律进行掌握,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大多数顶板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冒顶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一、采面冒顶事故的因素

1.1 技术方面

根据多年来部分矿井冒顶事故资料可以看出:77%的顶板事故来自第一次来压阶段,23%的事故出现在周期来压阶段。也就是说,顶板第一阶段的来压步距要比周期来压阶段大很多,在悬臂比较短的时候,老顶岩梁受不了重压时,单独顶的重量一旦小于支护的强度,工作面支架就只承受老顶的压力。防止了直接顶和老顶离层过早,也对支架自身的稳定是一种保护。

采煤工作面支护条件和工艺技术不同,冒顶事故的比例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木支柱和摩擦金属支柱出现冒顶事故的几率较大,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冒顶事故出现几率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支柱的初撑力小,也没有可靠的操作质量,对安全生产产生不良影响;而木支柱自身本来就不具备初撑力,没有强大的稳定能力,可缩性很小,老顶来压时经常出现大量的折断现象。冒顶事故主要是由于老顶和直接顶来压过大形成的,因此,只要有好的技术作为保障,对老顶和直接顶来压的位置和时间提前判断,然后根据以往的规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重大冒顶事故的出现。

1.2 管理方面

全文阅读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摘 要: 分析并阐述产生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提出发生事故前的预兆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TD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156-01

1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产生的原因

1.1 技术因素。采煤工作面从开始开切眼,直到回切的停采线结束后,矿山的压力一般来自第一次顶板压力阶段以及正常推进周期的来压阶段,据大量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教训来看,大多数顶板事故发生在第一次压力阶段。当采煤工作面正常工作过程中,顶板的来压步距与第一次来压相比逐渐降低,再加上老顶的岩梁位置悬臂较短、作用力不强,因此只需要支护的强度比直接顶的独立作用高,那么采面支架就可承担老顶作用。这样,既改善了直接顶和老顶之间过早离层现象,又可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以冒顶事故常发生的地点来看,一般第一次压力阶段的0-30m范围之内,产生冒顶事故的可能性最高,约半数以上的事故发生在采面推进10m范围内。

由于不同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条件、工艺技术等有所区别,发生冒顶事故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一般木支柱和摩擦金属支柱产生的事故较多,单体液压支柱产生冒顶事故的实例则比较少。这主要由于金属支柱的初撑力度较小,操作水平不可靠,影响采面安全生产施工;而木支柱自身的初撑力、稳定性较差,可缩性小,在产生老顶压力时,只能生顶硬抗,容易出现折断问题。

在采煤工作面中的冒顶事故,大多来自老顶或者直接顶压力,只有加强技术规范,提前预测可能产生老顶或者直接顶压力的位置与时间,结合来压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防控重大冒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矿井支护工种改造时,应加强技术设备管理与升级工作,也是防范冒顶事故的一个方面。

全文阅读

井工矿山冒顶事故的防范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60-02

摘要:本文对井工矿山冒顶事故的形成过程和冒顶事故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冒顶 事故 安全管理

冒顶事故是井工矿山生产过程中多发性的事情。这类事故的后果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矿井作业面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是对采矿工作面的顶底板情况及其活动规律了解不清;二是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冒顶事故的发生基本上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底板的监测,掌握其活动规律,把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冒顶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深入总结和分析常见冒顶事故原因和条件,加强顶板管理,杜绝或减少顶板事故,是做好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冒顶事故的形成过程

井工矿山在地下开采,直接受上面岩层压力的影响。因开拓、掘井或采矿,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造成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及四周的岩体上,一旦超过巷道或顶板的支撑力,轻则会出现顶板沉降、片帮,重则就会发生冒顶、断梁折柱、巷道压垮等现象。冒顶事故形成与地质构造、顶板性质、支护情况、操作程度和生产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

2 冒顶事故的原因

在工作面顶板压力作用下,由于局部空帮、空顶或支护不当、不及时支护造成岩石局部垮落而造成局部冒顶;由于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可缩量小,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使采、掘、维修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而造成大冒顶。

全文阅读

采掘过程中冒顶事故的防范措施

【摘 要】本文主要从管理对策措施和技术对策措施这两方面来入手对冒顶事故进行了分析,对于技术对策措施又从冒顶事故的一般预兆和各种冒顶事故的预防这两个角度着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冒顶事故;防范措施

1 引言

煤矿的顶板事故主要是在采掘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各样的采掘活动引起的应力场的改变,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平衡,从而引起的顶板破碎和冒落,进而引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它与煤矿瓦斯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矿井粉尘灾害一起被人们称作是矿井的五大严重灾害,由此可见,煤矿的顶板事故不仅是从事故发生的概率看,还是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来看,都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冒顶事故,采取必要和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冒顶事故的发生。

2 冒顶事故的防范措施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甚至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本人认为可以从管理对策措施和技术对策措施这两方面来入手。

2.1 防治冒顶事故的管理对策措施

2.1.1 矿井企业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全文阅读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煤矿掘进巷道不同支护情况下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冒顶措施,并根据巷道的不同类型、不同施工地点及工艺,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保证支护质量,才能有效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掘进巷道 不同支护 冒顶事故 防治措施

0 引言

掘进工作面和巷道交叉口处是常出现巷道顶板事故的地点。据调查,超过80%的巷道冒顶伤亡事故都发生在这两处。查明巷道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是确保井下安全作业的重要前提。

1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导致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 掘进破岩后,矿层顶部的岩块会与岩体分离。此时若不尽快支护,或支护结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上部矿岩层可能会自然塌落,而发生冒顶事故。

若在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较差的地带,或在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中开展巷道掘进施工时上部矿岩塌落都属于前者。爆破不当,周围的支架被崩倒而引起顶部矿岩塌落,由于接顶不严实造成支架被岩块砸坏的冒顶等,均属于后者。前者也可能同时引起后者的发生,如掘进工作面无支护部分片帮冒顶推倒附近棚子导致更大范围的冒顶等。

1.2 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 ①按现场施工条件合理布置巷道。矿井的主要巷道断面大、使用期限长,适合布设在底板岩层或围岩强度高的矿层中。而工作面上下顺槽尽量采用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避开支承压力的影响,并要注意少掘交叉巷道和上下重叠的巷道。②巷道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应该符合现场实际要求。③如不能及时安装永久支护,则需设置临时支护措施,以免出现空顶现象。破岩前,全面加固掘进工作面10m范围内的支护结构。爆破后,先检查顶、帮的支架结构,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逐一修复受损的支架结构,然后开始井下作业。④在巷道掘进的过程中,棚距与锚杆间距应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原材料的选择和支护参数的设定必须符合工程实际。遇到稳定、坚硬的矿层,若有必要扩大棚距且无法设置支护,则掘进施工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⑤严格按质量规范开展锚杆锚索巷道掘进施工,确保锚杆锚索巷道的锚固力,根据掘进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锚杆和锚索,禁止采用失效的锚固剂。⑥定时或定期指派专人探测锚杆锚索巷道的顶板岩性,参照探测结果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锚索的锚固端可以延伸至深部稳定岩层。⑦巷道掘进通过老巷、淋水或破碎的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结合现场情况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如使用前探支架、连锁棚子等,以提高增加支护强度;棚子支护结构要紧靠掘进工作面,棚间距不宜过大。为防止棚子支护结构在掘进施工中被推垮,棚子之间要用拉条连成一体,必要时打中柱;若采用锚杆支护,则要设计为“棚锚”联合支护,以增加支护强度,防止冒顶事故发生。⑧巷道支护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掘进时以《煤矿安全规程》为技术标准,定期检修巷道支护结构,及时置换被损坏或规格质量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支护结构,坚决将冒顶事故等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系数。拆卸支架和刷大巷道时必须遵循由外到里的顺序逐一进行。拆卸支架前,首先要确保拆卸部位前后施工段的支架安全稳定,必要时进行加固。修复独头巷道内的支架结构时,为了防止冒顶事故发生,必须停止巷道内的一切生产活动。

全文阅读

冒顶伤亡事故与心理作用浅析

煤采动后,其上覆岩岩体失去支撑,未采动前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就遭到破坏。由于重力作用,岩体必有下落的趋势,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采、掘放炮的震动,势必又加速顶板下沉变形,潜伏着冒顶片帮的隐患。福建煤矿事故中,顶板事故最为严重。据福建煤矿史志资料,冒顶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50%以上。其中,老顶周期性来压造成的大冒顶,死亡人数极少,福建自1958年建煤矿以来,仅有一例大冒顶死亡事故,且仅死亡一人,而其他都是局部性冒顶造成的伤亡。

据某局1978年至1981年局部冒顶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局部冒顶事故发生频繁,头尾仅4年时间,发生局部冒顶8起,共死亡9人。造成事故的原因,均属违章作业的责任事故。其他矿的冒顶事故,大都忽视从心理学角度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从福建煤矿所发生的两类冒顶事故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理作用和冒顶伤亡事故有着密切联系。如老顶的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的大冒顶,对生产影响很大,但伤亡很少。其原因是大冒顶前预兆明显。象采空区有老顶岩层断裂的闷雷声,工作面支护空间,顶板下沉速度加快,出现大量断梁折柱,并有折柱的劈裂声。这些强烈的危险信号,大脑都能清晰感知。人有不安全感的反映,就会作出提高警惕的决策。这时人的极强的安全意识,人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及时地捕捉周围环境出现的险情,以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如对工作面进行加固。通过加固措施仍无凑效时,就会自觉地听从指挥及时撤离险区。所以,周期性老顶来压,虽会出现大冒顶,又很少造成伤亡事故。

局部冒顶,范围小,有时只掉几公斤大小的石块或局部煤壁片帮,一般不怎么影响生产,可是伤亡人数却多。这主要是人的警惕性不高所致。由于局部冒顶,其冒顶前的预兆不象大冒顶那样明显,刺激物强度不大,大脑的感知模糊。甚至没有感知。大脑就不会有危险感的反映,必然使人的思想麻痹,使感觉器官感觉迟钝或失灵,不能敏捷地捕捉周围环境的危险信息,一旦险情降临,不能迅速地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只好被事故吞噬,这就是局部冒顶伤亡事故多的原因。由于局部冒顶预兆不明显,思想上没有危险感,很容易忽视潜伏冒顶的隐患。在行动上势必图省事,怕麻烦,不能自觉地按章作业,也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如某矿一位攉煤工,放炮后,按规定要先支护后攉煤,他怕麻烦,不支护攉煤,结果悬石掉落,使他丧命。此外也有的支护不讲究质量,甚至支护材料以细代粗,虽有支护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方面出的事故也较多。如有的乡镇煤矿掘进支架不用背板接顶背牢,而是用毛草将顶塞起来。后来维修巷道的人员,维修这段巷道时,一动损坏支架时,巷道突然垮了十多架棚子,几个维修人员无一幸免,全部丧命。另外,有的人情绪不正常也会发生事故。如有个工人结婚后精神不振,因结婚前借了几千元债,整天考虑如何还债,在工作面出现险情时,别人喊他离开,他却动也不动。出工伤住院后,别人问他:“为什么喊你不动?”他说“我确实没听听见。”从大脑的反映规律,某一兴奋点高度兴奋,其他兴奋点就会抑制。这是他听不见的心理原因。

从大冒顶和局部冒顶伤亡人数的差异,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预防冒顶事故,必须强调心理作用,强化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侥幸的心理。尽管今后煤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支护材料和支护形式会不断地改革,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措施的落实,会对预防冒顶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再先进的设备、再有效的方法、措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去掌握、去实施、去落实。所以,人的因素仍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强调人的因素,就是要强调人的心理作用,强化安全意识。只有感知井下的客观环境的特殊属性,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也只有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技术上做到防范,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如何强化人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应对矿工造成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所谓外部动力,就是煤矿各级管理者,要真正的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重于一切的思想,严格监督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并建立严格的安全奖惩制度。坚持杜绝只顾眼前利益或者本身就是科盲的违章指挥;所谓的内部动力,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强化安全意识的教育。煤矿长期坚持的常规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但一般都是管理者讲矿工们听,教育形式太一般化,人的心理就会产生厌倦,不能起到强化安全意识的应有作用。应根据人的心理需要,以矿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提高兴趣感,特别是形象化教育形式。如有的矿利用事故实例,模拟事故现场,拍照片,安排专人讲解,有计划地组织矿工参观;有的矿利用现代化手段,放映安全录像和安全电影,组织矿工观看。直观教育感染力强,看比听的效果能提高好多倍。也有的矿,请事故的当事者,以现身说法进行教育,这些是比较容易强化矿工安全意识的好方法。有的矿采用文艺形式,使矿工在娱乐中接受安全教育。另外,要多设些安全教育的刺激物,如在矿山比较显眼的地方,竖立安全标语牌,或者画安全漫画。在井下设置的栅栏上,不仅要有不准进入的警语,还可画上骨骼像,这样可以强烈刺激人的危险感。在当前承包制的情况下,也需要对矿工进行不要只顾多赚钱而忽视安全倾向的教育。除采取灵活多样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外,还必须对矿工进行自然灾害的性质、发生、发展条件和规律,以及预防的技术措施、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使矿工能具有科学的头脑和熟练的技能。这样,遇到险情就不致于手足无措,就能敏捷地采取应急措施,排除险情,防范于未然,以达到确保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的目的。

全文阅读

非煤矿山冒顶坍塌事故原因及预防

冒顶坍塌事故,在非煤矿山领域的事故中仅次于坍塌和中毒窒息事故,排在第3位,较为多发。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手段,查找事故易发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冒顶坍塌事故的关键措施。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对2010-2014年非煤矿山领域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年间,事故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1 009起、1 271人下降到了2014年的534起、640人,分别下降了47.1%和49.6%,平均每年下降14.7%、15.7%,

在统计分析中发现,除中毒窒息、火灾、透水、爆炸、坠罐跑车等事故,冒顶坍塌的事故也较为多发,近5年冒顶坍塌事故共发生835起、死亡990人,分别占总量的21.9%和21.1%,排在第1位。其中较大事故共发生24起、死亡83人,分别占15.9%和14.0%,仅次于坍塌和中毒窒息事故,排在第3位。因此,有效防范冒顶坍塌事故,是减少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事故多发的重中之重。

冒顶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冒顶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清

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极易造成严重的事故。以2013年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恒昊矿业公司“8・20”事故为例,这起事故就是由于顶板矿岩节理较发育,局部风化矿岩经水渗透引发顶板脱落造成4人死亡;同年云南省澜沧铅矿公司老厂矿山“10・14”冒顶片帮事故,也是由于采场地质构造发育,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稳定性极差,造成采场顶部突然冒落,大量泥石流体涌出,导致3人死亡。

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全文阅读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控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随着现代社会不断高速发展,采煤工作面也随之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在采煤过程当中,顶板暴露的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随之增加,由此就在实践作业中造成顶板出现弯曲和下沉以及冒落等多方面问题出现,本文主要根据对采煤工作面的现场分析与观测进行总结,对冒顶事故进行仔细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措施

在采煤作业中,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通常都是为局部冒顶,其主要体现出来的特点就是范围较小,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此问题不够重视,在思想观念中没有清晰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实践中顶板事故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没有条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冒顶事故的多方面原因做出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1.采面冒顶事故的因素

1.1技术方面

根据多年来部分矿井冒顶事故资料可以看出:77%的顶板事故来自第一次来压阶段,23%的事故出现在周期来压阶段。也就是说,顶板第一阶段的来压步距要比周期来压阶段大很多,在悬臂比较短的时候,老顶岩梁受不了重压时,单独顶的重量一旦小于支护的强度,工作面支架就只承受老顶的压力。防止了直接顶和老顶离层过早,也对支架自身的稳定是一种保护。 采煤工作面支护条件和工艺技术不同,冒顶事故的比例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木支柱和摩擦金属支柱出现冒顶事故的几率较大,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冒顶事故出现几率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支柱的初撑力小,也没有可靠的操作质量,对安全生产产生不良影响;而木支柱自身本来就不具备初撑力,没有强大的稳定能力,可缩性很小,老顶来压时经常出现大量的折断现象。冒顶事故主要是由于老顶和直接顶来压过大形成的,因此,只要有好的技术作为保障,对老顶和直接顶来压的位置和时间提前判断,然后根据以往的规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重大冒顶事故的出现。

1.2管理方面

安全第一的生产口号在企业内的贯彻执行不力,没有引起重视。因此,要对下井的人员进行安全规范的教育,下井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敲帮问顶,对支架、煤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刻进行解决处理。 冒顶事故发生的主要时间段通常都是落煤后一段时间。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矿山的压力以及顶板两方面,受到了采煤机械的震动的影响,造成顶板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因此,在落煤后一段时间中,作业工作人员对支护和顶板牢固稳定性一定要的做好安全检查,全面有效的加强其稳定性有力的防止控制事故在作业当中发生。 对浮石处理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冒顶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处理之前没有对顶板进行仔细的检查,对浮石情况没有弄清楚。处理浮石的操作人员所在位置失当或操作技术不成熟等都会造成冒顶事故;有的是对片头帮事故没有正确的安全知识,违规作业造成的;还有就是由于支架的质量较差,没有承受住顶板的压力,出现冒顶。因此,对于操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