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业发展建议意见

县政协:

县政协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旅游发展的建议(足协〔2005〕6号)文悉。针对该意见和建议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县政府于6月10日召集县教委、县台侨民宗办、县水务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林业局、县景区管委会、县旅游公司以及宝顶镇、玉龙镇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县旅游管理体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自去年县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这一现象有了较大改观,但仍不尽人意。我们将认真考察学习其他地区好的经验,结合我们自身实际,研究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妥善解决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管理高效、服务一流、协调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体制,促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关于挖掘、利用好未合作景点的旅游资源,让其充分发挥效益的问题

(一)关于对未合作进入县旅游公司的旅游资源的利用问题。按照我县与重庆高投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大足旅游资源的协议约定,将大足石刻旅游市场、龙水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交由共同组建的大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大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在3年内基本完成大足石刻景区、龙水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开发。大足石刻旅游市场的资源背景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景区。今年4月9日完成宝顶山、北山的交接后,6月8日在我县与市高投司的座谈会上,双方商议了下一步对三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的对接事宜,市高投司拟逐步将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以及宗教资源等其它旅游资源纳入大足旅游综合开发之中。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牵头负责。

(二)关于宗教寺庙的开放利用问题。我县宗教寺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宗教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针对这一优势,县政府专门研究了宗教旅游的开发问题,近期拟定到国内宗教旅游开发成功之地考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我县实际,依托大足石刻,整合寺庙资源,尽快形成大足宗教旅游产品。重点是抓好圣寿寺、广大寺、佛祖寺、北塔寺、天主教堂的利用工作。此项工作由县台侨民宗办负责。

(三)关于宝顶景区门票“一卡通”问题。宝顶景区实行门票“一卡通”的工作已列入了旅游发展年加速旅游资源整合的工作目标,由县景区管委会承办,并多次与大足旅游公司协商,待大足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完成后着手实施。

全文阅读

休闲旅游业发展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休闲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在剖析上海市休闲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休闲和旅游业的互动整合战略,提出了发展上海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业旅游业旅游体系战略上海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进程,文化之间的融合、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出台,使得休闲和旅游业的整合成为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为关注的视点。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城市休闲旅游业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与和谐城市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一、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1、休闲业发展趋势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因此,休闲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体力,更重要的在于精神的调整与升华。

休闲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据预测,发达国家2015年将进入“休闲时代”。研究者认为,休闲业是围绕人的休闲生活和为满足休闲需要而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以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娱乐业、商业和交通业为主的产业群或产业链,是一种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21世纪休闲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休闲业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将是城市休闲化的临界点。2007年上海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休闲产业也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全文阅读

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2009年,旅游产业有诸多亮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08亿人次,同比增长29.84%,国内旅游收入606.23亿元,同比增长20.76%,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649.85亿元,同比增长15.25%,旅游收入占全省GDP的7.84%,特别是全省国内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实现历史的新跨越。总体来看,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尽管如此,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差距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思想观念上,体现在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产业的体制机制有待突破、旅游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实现黑龙江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转变,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国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从思想上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全省各地对于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仍有一些地方停留在口头重视、行动忽视,文件重视、实际轻视的阶段,对发展旅游产业认识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广泛存在。一是认为增加地方收入的关键还是要依靠工业,依靠大项目的拉动,没有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到应有的位置。二是认为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季节性强,文化底蕴不够丰富深远,旅游半年闲的问题难以解决,旅游产业很难有大的发展。三是认为旅游产业投入大,产出慢,不易尽快取得成绩,受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使发展旅游产业仅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也是彰显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一方面,对相关的产业有较强的依托性。另一方面,又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从国际上看,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旅游业总收入就已经超过石油、钢铁、汽车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由于游客的消费活动,使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企业产生了经营收入,从而为社会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并创造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数据反映,旅游业对铁路、民航和宾馆行业的拉动作用超过80%,对餐饮业、公路客运业、汽车租赁业和文化艺术娱乐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也都接近或超过50%。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个与旅游有关。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人员。与旅游业相关的109个产业行业中,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增加1元,可带动其它产业增加5元,从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重点,有力地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回暖。如深圳市缺少天然的旅游资源,但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该市依托东部黄金海岸,投资35亿元,建起占地9平方公里的东部华侨城,人工建造了一个欧式风格的茵特拉根小镇,开业一年多,就实现税收5亿多元人民币。

发展旅游产业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要求。发展旅游产业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财富转移的效果,入境旅游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富裕人群的财富向我国的转移;国内旅游很大程度上也是发达地区的富裕人群的财富向旅游地区的转移,所以,旅游对于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2007年“五一”黄金周青岛崂山地区农家乐平均每户收入3500元;北京延庆县收入前五位的农户均在5万元以上,有的多达十几万元。2009年黑龙江省雪乡地区林户和漠河北极村农户旅游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如果发展旅游产业能够一年为黑龙江省每个农民平均增加100元收入,就相当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加。

全文阅读

区镇乡旅游业发展建议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深挖发展潜力,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已初见成效,为农民创造了致富增收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我区乡村旅游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于调整我区旅游产业结构、丰富和优化我区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我区“农业突破”战略的有效快速实施,进一步促进全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和谐。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区城郊型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方针,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形成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通过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全文阅读

中国旅游业发展误区及相关建议浅议

【摘 要】近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预计2014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2万亿元,前景光明。虽然中国旅游产业尚未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但在近些年的开发及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过度开发、保护不足,入境游客增长缓慢,出境旅游却持续攀升等现象,表明中国旅游面临着巨大考验。文章从中国旅游景区的盈利模式等方面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旅游;门票经济;过度开发;可持续旅游;旅游产业链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有时间和金钱外出旅游,尤其是近年来,民众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旅游景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景区进行过度开发,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带来了一系列的破坏,这种现象也与政府政策及国民观念密切相关。

一、中国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以门票和索道为主的赢利模式

由于地方政府对于景区的开发目的集中在获得经济利益,这种观念导向就是不正确的,而获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抬高门票价格,门票经济成为景区和政府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以九寨沟为例,九寨沟门票价格(含观光车)约320元左右,这个价格足以把包括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三个景区游览一遍了。印度泰姬陵的门票价格是双重标准,对印度公民是20卢比约2.4元人民币,对外来游客是700卢比约84元人民币,这就照顾了本国公民,因为景区是公共资源,是为国民提供休闲、娱乐、缅怀、教育等多功能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一般来说,国外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大约相当于平均月工资的1%,旅游是一种大众活动,而不是消费积蓄的负担。

表 1 全国重要景区索道回报率

玉龙雪山丽江旅游公司 84%

全文阅读

对重庆市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建议

【摘 要】旅游业具有轻资产、少污染、促内需的特点,并带动商业、住宿、交通、文化产业等多行业共同发展,延伸的产业链广,堪当经济转型的重任。重庆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旅游;酒店业;发展建议

一、重庆市旅酒店业发展现状

(1)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直辖以来,重庆旅游业由弱变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重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重庆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收入的提高,“重庆非去不可”旅游宣传的深入人心,旅游规模持续扩大,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重庆酒店业发展现状。第一,高端星级酒店业发展迅速。重庆星级酒店占重庆酒店总数的30%左右。预计到2012年底,全市已评星、已开业待评星和竣工的五星级及五星级标准的旅游酒店将达57家。

表1 全国星级酒店分布

数据来源:2011年全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

第二,经济型酒店成长势头强劲。重庆经济型酒店约占重庆酒店总数的70%。这类酒店规模大小不一,配套设施相对简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销售观念较传统。第三,酒店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在全市星级酒店中,五星、四星高星级旅游酒店占24%,三星中星级旅游酒店占46%,其他低星级酒店占30%,结构合理能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消费需求。除常规的商务型旅游酒店外,度假型、温泉型、会展型、和产权式旅游星级酒店发展较快,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重庆市酒店业存在问题

全文阅读

关于加快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建议报告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关联度高、渗透性强、带动力大的先导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如何通过发展通州旅游业来有效集聚人气,提高地区知名度和美誉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亟待研究的课题。

我市旅游业起步迟,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还处于弱势状态,旅游资源开发粗放、品位不高、整合程度低,相关行业联动发展不足,旅游单位的市场化运作意识不强、热情不高,缺乏专业经营人才。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对全市旅游业要实施统一的规划、指导、管理和协调,制定切合我市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强化对旅游业的组织、引导、协调与管理功能。

1.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大旅游”的管理模式,依照政府主导原则,在政府层面上建立具有统一规划、政策导向、资源整合、部门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的市级旅游领导小组,根据职能设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石港渔湾水道、开沙岛、进鲜港、南山湖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正常的议事、调度、督促、检查制度,强化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

2.科学制定规划。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通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按照“重规划、重建设、边宣传、边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规划协调、综合效益、可操作性为原则,精心组织编制《通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辟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和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等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石港渔湾水道、进鲜港、南山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详规。

3.加大推介力度。要加大旅游宣传投入,以品牌推介为核心,推动城市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的传播。要主动和周边的南通、上海以及苏南一些著名景区加强联络,进行横向联系合作,扩大旅游辐射面。吸引旅行社参与运作,通过与旅行社共同制作宣传资料,采取价格优惠、奖金激励等多种形式,直接向客源地宣传促销,促进客源的组织。要积极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旅游发展,精心筹划好通州市重点旅游资源推介会活动。借助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我市旅游景点,建立与新闻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平台,及时各类旅游信息。

二、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全文阅读

关于和政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摘要]和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等美誉。近年来,和政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编制旅游规划,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五彩扇形”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旅游资源潜力开发不深,旅游产品单一,对外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为此,本文建议引进旅游娱乐项目,建设高标准的宾馆饭店,亮化、美化、净化和政县城,在古动物化石博览苑设立“和政县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全县乃至全州的旅游集散中心;在松鸣镇建设“松鸣岩大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 全力开发古动物化石资源,将古动物化石品牌打造为和政县的旅游名片;深度挖掘旅游文化潜力,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灵魂;建设高档次的花儿剧场;邀请著名导演创作“古动物的伊甸园新花儿的狂欢节”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节目,使其成为和政县的文化形象;开发太子山森林寻宝、登山探险、金顶观光等旅游项目,再创和政生态旅游品牌。

[关健词]和政县;旅游资源;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K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65-02

一、和政县旅游资源现状

和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史称金剑、宁河,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南部,辖5镇8乡122个行政村,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县城平均海拔2200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7%,植被覆盖率85%。

和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和政是连接藏区和中原的纽带,地处兰州―拉卜楞―九寨沟旅游黄金热线上,县城距兰州市90公里,距临夏市25公里,康临高速公路连通东西,和合公路贯穿南北。

和政县内青山绿水,高山平湖,自古就有“陇上绿色明珠”之美誉,近年又荣获“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等称号。和政县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独特的山水风貌、民俗风情和众多的文化遗址。“须弥翠色”、“雪山映月”等“宁河八景”久负盛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子山享誉陇原,国之瑰宝――古动物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艺苑奇葩――松鸣岩“花儿”作为“花儿”的一部分列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和政县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全文阅读

关于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作为自治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位进一步提升,已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旅游业进一步持续高速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自治区出台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3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自治区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自治区发展进行系统阐述时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内蒙古的发展思路“8337”。其中,八个“建成”之一就是“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发展旅游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如何促进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建成(我区旅游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对外知名度的提高,以及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我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2012年我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8.5亿元,增长26.86%;旅游收入相当于生产总值7.05%,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接待入境旅游者159.17万人次,增长5.05%;创汇7.72亿美元,增长15.05%;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887.31万人次,增长13.7%;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080.65亿元,增长27.54%;我区旅行社达到835家,新增71家;旅游景区达到639家;旅游餐饮单位增加到1018个;旅游运输单位增加到61个;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增加到313个;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3.6万人,增加3万人。为了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性法规,如《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条例》、正在制定即将出台的《内蒙古旅游景区保护开发管理办法》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的地方性专项法规等,为旅游业发展营造政策环境。我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位进一步提升,已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旅游行业管理扎实推进,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强,客源市场稳固发展,旅游资金投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旅游业发展合力。

综上,虽然我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发展与问题是同时并存的。

首先,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内蒙古旅游资源独特、丰富,但并没有带来可观的经济优势。2009年,我区旅游业总收入为611.35亿元,位居全国第24位,西部十二省区第7位,旅游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后列,与云南、广西、四川、陕西等西部省区有较大差距。2012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总计为11626.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我区在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居21位。2012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外国入境过夜游客总计为6392.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我区在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2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居16位。2012年,我区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居19位。在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接待外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中内蒙古无一城市上榜。这足以说明,内蒙古没有把自身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其次,内蒙古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方式、内容有待创新。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人气提升不快、游客总量不大,旅游经济效益就不会高。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内蒙古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方式、内容有很大关系。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者出游行为以旅游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为前提,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被游客所认知取决于信息的有效传达。宣传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旅游地的资源美好并被吸引,要让游客对于旅游地有“身未动、心已远”的效果。选择宣传的载体也需要是受众多,影响力大的。以CCTV-1各省市的旅游宣传广告为例,中央一套早六点至八点的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中间插播了全国各省市的旅游宣传广告,大多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宣传,而且滚动播出,可见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对旅游发展的重视,同时选择了这个受众最多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然而,在这些广告中,内蒙古没有以整个“区”为单位的宣传广告,只有赤峰和锡林郭勒。同属于西部的旅游省区,山西的旅游宣传意识就比较强,在北京西站西出口处一面广告墙上做的就是乔家大院的宣传广告——山西欢迎您!这里面对的受众群体是全国各地来来往往的人,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我区在旅游宣传内容上缺乏创新思维,民族特色固然重要,但一味突出民族特色,也许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从外地人对内蒙古印象的冷笑话中可见一斑:内蒙古的同学到外地上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就会问内蒙古同学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就是,你们是不是骑马来上学的?你们是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呀,平时都穿蒙古袍?你们那里的牛羊肉是不是不要钱?你们那打的(出租车)吗?你们那喝牛奶是不是和自来水一样?你们内蒙古人是不是都很能喝酒?虽是冷笑话的问题,但终归反映出外地人对内蒙古的认知程度。这两年内蒙古经济发展了,旅游也发展了,旅游宣传时不要过于渲染民族特色,我们既要注重传统,又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最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的配套直接影响着旅游地旅游的质量,基础配套设施陈旧落后,就是有再好的景色也会大打折扣。我认为作为旅游目的地应有的基础设施应具备大到交通、住宿、餐饮、旅游集散中心,小到路标、公共厕所、出租车。虽然内蒙古的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的加强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和其他大些现代化的旅游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从航空、铁路、汽运、到城市交通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对于客源旺盛的区外省区或境外地区航线不充足,而且票价高。铁路方面,内蒙古目前没有开通动车,对于距离我区较远但旅游欲望有很强的城市游客来说,旅途上的时间浪费也许会打消来内蒙古旅游的计划。此外,旅游城市和景区与重要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始发旅游汽运也不是很发达,有的乘客到了该区旅游中心城市,往往不跟旅游团走,最方便快捷的就是汽运。住宿、餐饮层次档级不高,不能满足不同层面顾客的要求。目前为止,内蒙古还没有一家旅游集散中心,大大限制了来我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信息、全区旅游资源、通往景区的交通线路选择、旅游预订等方面信息的获取。小到出租车、公车、路标、公共厕所,对于到一陌生地去游玩的人来说,这几样看似小的方面其实是很重要的,可以说直接展现的就是你这个城市或者旅游景区的品味和服务理念。以呼和浩特为例,区外、境外游客来内蒙古旅游都是以呼和浩特首站中转城市,机场、火车站打车困难、拼车现象严重、黑车多。无论是在公路还是城市主干道路标少见或指示不明,最重要的是公共厕所极少,即使遇到一个还是收费的,而且脏,以上严重影响了外地人对内蒙古的印象,也会降低再来内蒙古旅游的欲求。

二、促进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对策建议

全文阅读

地方休闲旅游业发展建议

论文关键词:休闲业旅游业旅游体系战略上海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休闲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在剖析上海市休闲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休闲和旅游业的互动整合战略,提出了发展上海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进程,文化之间的融合、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出台,使得休闲和旅游业的整合成为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为关注的视点。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城市休闲旅游业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与和谐城市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一、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1、休闲业发展趋势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因此,休闲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体力,更重要的在于精神的调整与升华。

休闲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据预测,发达国家2015年将进入“休闲时代”。研究者认为,休闲业是围绕人的休闲生活和为满足休闲需要而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以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娱乐业、商业和交通业为主的产业群或产业链,是一种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21世纪休闲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休闲业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将是城市休闲化的临界点。2007年上海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休闲产业也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