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文化

论文摘要:文化旅游旅游文化发展

论文摘要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剖析了湖北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同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策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续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功能。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新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闻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摘要:“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探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探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和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摘要:“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全文阅读

旅游业文化旅游论文

1昭君文化旅游是推动内蒙古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作为昭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昭君墓为代表的昭君文化旅游资源为内蒙古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自治区也在着力打造以昭君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多方位,多层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首先,昭君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昭君作为一个历史名人,充分体现着在旅游品牌宣传中重要的宣传手段:名人效应。就此而言,昭君文化具有地域性广泛的特点,昭君同是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作为昭君故里的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昭君和亲路经过了湖北,陕西,内蒙古,连接了长江,黄河,草原多种不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昭君作为四大美人之一,更是在历史上驰名中外。古有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抒写昭君出塞英勇壮举的诗词歌赋,也有戏剧等的文化形式。近代以来,出现了更多描写和赞美昭君出塞的影视作品,话剧等艺术作品,这从另一个层面上扩大了昭君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内蒙古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加强了对昭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8月20日成功举办了昭君文化节后,至2014年已成功举办了15届。在此期间组委会精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市区为中心,以盛乐百亭园、昭君墓、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等景点为主线,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届的昭君文化都有不一样的新的旅游吸引点。同时每年昭君文化节和民族商品交易会期间,都有大量的商务人士光临呼和浩特,这些人平时分布在天南海北,是昭君文化节和民族商品交易会的吸引力,让他们聚集到了首府。这些人来到内蒙古,不仅是旅游观光,还有商务考察的目的。对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这是找上门的合作者,是难得的商机。针对这些双重身份的人推销产品、发展商、推广品牌和招商引资,将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就2011年的数据来看,全市共接待旅客1595.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22%,并形成了一个中心、三大特色、五大系列、六条精品线路的旅游业发展格局[4]。昭君文化节是一个成功的以昭君文化为背景和依托发展起来的综合旅游、经济、商业等多方面的草原盛会。每年,呼和浩特凭借着昭君文化节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投资者,极大地促进了呼和浩特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更好地向全国,向世界推荐了内蒙古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从一方面来讲,内蒙古还是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拥有着世界最美草原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历史文化浓厚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借助昭君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推出内蒙古独特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珍贵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内蒙古旅游资源的主推的三大亮点。除自然和文化资源外,为拓展旅游模式,加强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开发了观光农业的旅游项目,结合沿山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格局,积极打造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反季节设施优质种植,初步形成了香岛、荣丰公司,讨思浩、野马图、塔利等村级规模生产和区属农林科技示范园类的9个较大种植基地。以观光和采摘的形式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市有较多企业都以“昭君”二字冠名,希望凭借昭君的知名度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如房地产业的昭君新村,是本市早期的高档住宅小区,还有酒店业中昭君大酒店,是呼和浩特市地区著名的五星级酒店,为早期内蒙古旅游接待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年与昭君文化节同时召开的民族商品交易会就在此举行。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也会增强“昭君”的影响力。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自治区的经济大发展也会带动旅游业的成熟和完善,在基础设施、交通、旅游接待力等方面都将出现较大的进步。

2昭君文化游是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世界人民了解到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让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需要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宣传工具,以这个宣传工具带动提高整个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在内蒙古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既具有独特性,又有着极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只有昭君文化旅游资源。从历史渊源上来讲,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传奇女子,一个被冠以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历史名人,一个为汉匈两个民族带来近百年和平安定的英雄人物,以此足够具有吸引力和特殊性。纵观中外历史,如昭君一般的女子寥寥无几,可知她独具的特殊性。从影响力上来讲,从古至今赞美凭吊昭君的诗词歌赋从未减少,近些年,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昭君的形象以影视剧话剧等形式体现,在影响上昭君文化具有广度和深度上的优势。从文化融合上来看,昭君代表着纯正的大汉文化,来到匈奴(今内蒙古地区)与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体现出特殊的文化融合和多元文化的魅力。以昭君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将草原文化一并推向世界。可以说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孕育了昭君文化的特殊性,而昭君文化又成功发展继承了草原多民族文化的内涵,两者互为促进一同发展。借此将内蒙古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一同奉献给全国和世界人民。让他们在感受昭君千年傲骨壮魂的同时体验着内蒙古的青草蓝天白马蒙古包,感受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民族风情。

3结论

笔者主要从3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着重发展昭君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旅游资源(tourismre-sources)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5]。因此昭君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对内蒙古旅游业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与其他旅游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它的发展与呼和浩特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凭借着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首府的独特优势,在交通,旅游接待等方面体现出一个成熟旅游接待地的特点,吸引更多来自国内外的旅游者,所以加强昭君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保护是内蒙古旅游业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重中之重的发展重点。凭借着前期昭君文化游带来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应,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将内蒙古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一次难忘而深刻的旅行体验。

作者:梁辰倩 单位:内蒙古大学

全文阅读

旅游文化与旅游服务

第三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

[编者按]

2012年8月25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在山东泰安举办。本届论坛以“文化引领服务,服务创造文化”为主题,继续沿着前两届论坛“前沿、理性、建设性”的思路,共同研讨“中国服务”发展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会议期间诸位专家发表各自观点,本文对其中的精彩发言摘录刊登。

本届论坛登临泰山《“中国服务”泰山宣言》,宣言中提到中国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深刻转变,要将“中国服务”作为国家战略,建设成新的国家符号和国家品牌,与“中国制造”共同构成经济振兴和文化繁荣的两翼;应当充分认识服务业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积极应用现念、新兴技术;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强服务模式、服务业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与研讨;旅游业率先倡导、践行“中国服务”。

本届论坛由山东省旅游局、泰安市人民政府、首旅集团、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承办,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协办。

在首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上,我曾经指出旅游业是最适宜、最可能、最应该创造出中国服务品牌的领域,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和观察,今天我依然坚信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看法与各位一起探讨。

一、旅游业对树立中国服务业品牌和形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是在中国制造国家品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服务的概念,这也意味着中国服务必须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拿得出手,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广为人知,必须有庞大的国际消费人群,而旅游恰恰具有这样的条件。一方面,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1.3亿人次,过夜旅游者达到575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外汇收入国家,通过不断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非旅游企业,都在与境外需求打交道的过程当中积累经验,为摸索“中国服务”模式及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旅游和文化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全文阅读

文化与旅游

摘 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和优势产业,作用日益显现。以湟源县为例,对旅游业与文化的联系、打造文化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级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重视旅游业,把它纳入省、地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重点扶持。

关键词:文化;旅游业;文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79-02

在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背景中,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和优势产业,作用日益显现。各级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视旅游业,把它纳入省、地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全民要树立旅游经济的整体观念,积极主动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湟源旅游业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高起点、严要求,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谁投资,谁受益”,“全民旅游全民办”的新路子。为湟源县域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湟源的新型朝阳产业。

一、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文化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拓展一个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经济正在进入市场,进入产业,经济与文化交融一体,合二为一。例如,澳大利亚近年来大量招收海外留学生,每年创汇40多亿美元,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五大行业;一艘巨轮《泰坦尼克号》给好莱坞带来1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抵得上中国二三百万农民折腾一年的收入总和;每年美国人用于娱乐的支出费用是2 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花在体育上的。

旅游业更是大众公认的动力产业。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五个就业机会。在未来5―10年内,全球旅游业将创造1.3亿个就业机会,其中中国将上升得最快,这对于中国解决经济减速增长,解决第一、第二产业剩余分流出来的大量劳动力无法安置的问题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全文阅读

从旅游文化到现代文化旅游的转化

一、旅游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综合性旅游是文化性特别突出的活动,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显现,它涉及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以及建筑文化、娱乐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交通文化、商品文化、营销文化等方面;又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交织在一起,同时又渗透着美学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比如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展现给旅游者的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有传统文化、道教文化、建筑文化、武当武术等综合文化因素。

(二)民族性旅游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共同心理、审美趋向、民族性格、情感模式等,这些文化素质在旅游活动中的体现一方面使旅游者感受和体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使旅游客体要尽可能完美地展现自身不同于其他的、本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而旅游者追求的就是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体验的就是这种独特的民族背景。因此旅游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民族个性,这也是它能够吸引旅游者的独特魅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旅游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旅游文化必须和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地域性旅游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地方色彩与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风俗人情、审美观念等文化特质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构成了旅游吸引地的魅力,因而也形成异彩纷呈的旅游文化。如楚地先民信鬼神、好祭祀,想象力丰富、充满浪漫情愫,楚地也是我国浪漫主义传统的发祥地,产生了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留下了他们的不朽之作《离骚》、《庄子》等巨著。所以楚地的旅游文化,则显示出瑰丽、雄奇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所熟知的北京胡同旅游、哈尔滨冰雕旅游、苏州园林旅游,广西“百色红色旅游”以及山东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和六艺城的儒家始祖遗址等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实践证明,旅游文化只有依附某种地域文化,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因此只有发掘旅游文化的区域特色,才能有助于确立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独特优势。

(四)传承性旅游文化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延续结晶,是民族生活的记录和积淀,既有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沉积、继承和发展,也有对外来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旅游文化不仅在于沿袭,更重要的在于变化和演进。比如,从中国表演艺术的精华———戏曲的演进过程和儒释道三教逐步合一的过程,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不断演进而又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始终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同时又有吸纳、创新的历史进化轨迹。认识旅游文化的传承性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剖析文化内涵的层次性、丰厚性和独特性,而这正是开发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

(五)体验性旅游也可以说是以个人经济能力为保障,以追求“文化和精神享受为终极目标”的体验经济,因此从文化和精神享受的角度来说“旅游的主旨和内涵,其实就是文化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以一定的经济支出为前提的文化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旅游者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受文化氛围,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由此实现旅游的文化熏陶功能,从而满足其精神需求,当然这种感受对旅游主体来说是直接亲身的又是积极主动的,是通过旅游者自身主动、积极参与才能够实现的。

(六)时代性旅游主体文化呈现出时代性特点,即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密切相关,符合其时代特点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因此旅游主体文化具有时代差异性,这种差别尤为突出地表现在旅游主体审美观念上,也与旅游主体所处社会环境变化的审美时尚密切相关,因为旅游主体的审美观念随时展而发生变化,因此旅游主体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是颇为鲜明的。

(七)服务性旅游是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①这种“文化经济”活动本身也就决定了旅游文化的服务性。旅游文化的服务性包括旅游各部门的行业文化,也包括旅游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全文阅读

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概念的界定

摘要:人类旅游被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还是一个新的事物,许多理论还不成熟。将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两者混淆的现象在学术研究中很常见,经常将两种文化混为一谈,一讲到旅游文化就会和旅游资源文化扯到一起。将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等同于旅游文化来表述,在旅游文化理论研究方面偏重于旅游资源文化研究。许多以研究旅游文化为题的论文,实质上写的内

容却是旅游资源文化。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文化;界定

冯乃康指出“普遍认为,在关于旅游文化的解说中,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赵飞等2004年的《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中,作者在摘要中开门见山的说道,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这里谈的其实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王会昌等的《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来构架的。胡幸福指出,有的研究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将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等同于旅游文化研究的错误。例如,在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中。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式和特性。徐菊凤发现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园林、宗教、饮食、建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由此可见,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

人们在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这两个概念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们本身的交错复杂,而且在旅游实践中,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更加大了难度。我们再将旅游文化用于实践指导和开发时,肯定离不开对旅游资源文化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认识旅游文化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旅游资源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的发掘,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从而加速旅游的文化底蕴,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如果把握不好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把旅游文化的研究引向旅游资源文化的研究。所以,避免混淆两种文化的关键就是认识和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的关系,区别它们的实质特征。

一 、旅游文化的界定

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旅游文化是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和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借助旅游者这个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外在表现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全文阅读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苏州市吴中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风光景色秀丽宜人,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深入挖掘吴中文化旅游资源,加快研究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是实现吴中区“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的重要要求,更是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吴中区乃至苏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吴中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苏州市吴中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在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一大批历史名人曾生活在吴中大地,谱写了吴中历史千古流芳的华美篇章。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吴中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

此外,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自然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区内民间工艺发达,传承了刺绣、雕刻、缂丝、建筑工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行业。区内拥有广阔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绮丽的峰峦岛屿。木渎、直等水乡古镇仍保留着江南独有的水乡风貌。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富饶的物产、旖旎的风光、精美绝伦的民间工艺、分布遍及全区的特色纷呈的风景名胜,为吴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创设了优良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吴中区立足自身优势,审时度势,抢抓先机,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为:发展机制日益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格局日趋完善;发展水平有效提高;品牌影响显著提升等等。

二、吴中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吴中区文化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1. 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全文阅读

旅游和文化交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全文阅读

旅游文化学略论

【摘要】旅游文化学是目前旅游学和文化学研究较为薄弱的分支学科之一,因此,对旅游文化学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内容、性质、方法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文化学 对象 内容 性质 方法

一、旅游文化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叉学科,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科学,属于旅游科学的范畴。

1、旅游文化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建立的时间不长。最早涉及旅游文化研究是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Nunez)发表的关于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一篇论文。随着对旅游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旅游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社会学等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使旅游文化学逐渐成为旅游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文化学在爱德华・泰勒、怀特告示著名人类文化学家的推动下,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到今天,文化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人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各种文化现象。把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是当代文化研究新发展的一个标志。从近代文化学发展到现代文化学,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文化学的发展。显然,旅游文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旅游学和文化学是密切相关的。

2、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旅游文化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性质。旅游文化学所涉及的各门学科各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性,旅游文化学必须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但旅游文化学并不消极被动地依赖于原有的母体学科,而是有自身的矛盾运动进程和独立的体系结构,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