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规划案例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精选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旅游规划;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01-02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实质应该看成是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介绍具体经验和丰富背景知识,从对具体经验的分析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群体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具备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适合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技巧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进行辩论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从而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经验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与现代思想相适应,突出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很难适应当今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案例教学就特别适合理论性强、灵活性强、应用性强的课堂教学。

(一)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所有案例均是现实旅游企业经营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很多学者自身主持的科研成果。上课过程中应用这些案例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今后从事旅游景区的规划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客观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做出判断,而不是在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其实,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只有一个,这对今后解决实际的规划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夯实理论基础,让学生对旅游规划的内涵、体系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是运用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在授课过程中大量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决定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必须引入案例教学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境界[2],对于一些思想敏捷、基础较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所以,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可能只了解国际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缺乏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例如,在介绍如何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时候,任课教师搜集已有的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在感官上对调查报告有所了解。然后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从一篇案例中引申出许多问题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当一个“规划师”,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讨论。案例教学也十分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严重脱节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主讲教师意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案例书籍基本上都是编著者个人的科研成果,这些为数不多的旅游规划案例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造成教与学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教学重点往往放在规划原理的讲授、学科的学术动态分析以及产业实践的动态传播。而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实践的问题。《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方法的传播。如果学生掌握了真正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去发现答案。授之以“鱼”,人只能受用一时,而授之与“渔”,则能让人受用终生。

(二)教学案例缺乏典型性

目前,旅游规划的案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案例教学模式,从直接“拿来”案例变为案例本土化与国产化,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市场上已有的规划案例教材中,有些案例取自国外,直接翻译,并没有反映中国的实际,学生对国外一些大公司往往只知其名,缺乏对其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国外的经济背景和旅游发展的环境了解及感受也很少,学生很难体验案例的情景。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的结合。自编教材又存在理论基础较薄弱、内容滞后、层次参差不齐、缺乏配套案例等弊病。所以,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当部分案例是国外“进口”的,这无疑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影响案例教学质量。另外,很多案例是主讲教师直接从网络上搜集来的,也缺乏一定的地域性。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旅游规划与开发案例质量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案例的选取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案例教学法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案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精。例如,在讲授旅游规划的内容时,搜集了已经编制的《莱芜市旅游发展规划》、《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等,在具体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向学生展示这些比较成熟的规划案例,让学生真正明白旅游规划的内容不单单是一个方面,而是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综合体。

反之,如果盲目地堆集案例,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因此,在课前准备中,案例的选取一是要有代表性。即为了什么教学目的而选择这些案例,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案例。另外,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旅游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激发学生讨论思考的兴趣。最后,课堂讨论采用的案例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与整体教学环境相配合

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依教学设施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实践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会更佳。

(三)教师要注重将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

作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主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旅游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生产实际,尤其滞后于科研实际。主讲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弥补了教学中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使学生获得更为广博和新颖的知识,并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参与评审“石河子‘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将该规划的大纲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对该规划做出相应的评审,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

另外,本专业在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服务中的主要科研成果有:《西部大开发对石河子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乌鲁木齐雪莲山景区旅游规划》、《乌鲁木齐-昌吉旅游发展规划》、《吐鲁番地区艾丁湖北景区旅游建设规划》、《哈密地区旅游总体规划》,等等。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西部大开发对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探讨》、《论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论石河子旅游景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新疆石河子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等。这些科研成果地方特色鲜明,作为教学案例很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兵团的经济发展也能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

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较为广泛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旅游规划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强调其作为旅游学科的属性,而忽视了其与社会经济实践的联系性,因此,在教学中只注重对知识本身的讲解和灌输,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旅游业变化很快,往往是学生还没毕业,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就已经过时了。有鉴于此,我们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讲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优化,融入许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除了选取一定的文字性的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以外,还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大家看法》、《央视论坛》等栏目的热点新闻作为教学案例,其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旅游规划单学科的学习转变为对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全面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归纳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国外案例 影视旅游 发展规划

影视、旅游,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正在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时尚而潮流的旅游主题。现代影视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完整产业链的工业体系,目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给影视拍摄后的间接旅游商机带来更大的经济繁荣。

一、国外影槐旅游案例

在国外,影视旅游是一根两头甜的甘蔗,旅游靠影视剧作的魅力大赚其钱,影视剧作则通过旅游得以推广促销、提升票房。英国旅游局为迎接踏访影视之旅的游客。每年都推出一张“英国电影地图”,详细介绍67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110个旅游胜地。旅游者可沿着这些路线,游览影视剧作中主人公旅程的沿途风景,身处此境,重温影视剧作中演绎的情调。

美国每年的旅游收入中至少有2/3与文化旅游有关,尤其是各种专业艺术中心、影视中心、迪斯尼乐园等将产生出上百亿元的收入。可见电影产业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的主题旅游规模。影视旅游在欧洲和美国的表现形式还表现在目前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电影节及奥斯卡颁奖典礼。影视节也是影视旅游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节的开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洲大陆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大长今》于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在韩国播出时,曾经创下58.9%的收视率,达到收视之冠,并于2004年获得“第31届韩国放送大奖”、“2004男女平等奖”。2005年初至5月在香港播出时,收视率曾达到42点。由于《大长今》在观众中广受欢迎,使得拍摄此剧的韩国文化放送电视台将为拍摄《大长今》而建造的外景舞台――“大长今村”改为主题公园,在村内的每个场景都设置详细的说明。大长今村于2004年12月对外开往后,立即吸引了大批韩国本土、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游客前往追踪长今的踪影。现在,大长今村跻身于韩国民俗村,以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德宫之列。成为新的吸引游客的著名景点。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概况

中国影视旅游的产生,是以影视城的建设作为标志。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随着《唐明皇》、《武则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它每年吸引了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促进了无锡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国内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先后有30多家影视城投资兴建落成,如广东南海影视城、山东威海影视城、河北涿州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其中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160万人次。

另一方面,中国的影视与旅游的关系还停留在“影视剧+影视城”的简单商业开发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所以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缺乏政府引导,没有形成完整营销系统,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运营效益低,持续吸引力不强,文化内涵体现不足等问题。

三、中国影视旅游发展规划

(一)优惠产业政策扶持

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将极大地推动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在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促进影视业、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影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宣传媒介,影视剧的质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是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政府为打造一流的影视剧出台政策、法规以及优惠措施。如美国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向文化事业投资,设立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财政支持等。

同时,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举办影视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吸引大批旅游者。此外,可简化旅游者签证手续,购物减税、免税等方面的措施吸引众多旅游者。

(二)整合影视旅游产业链

中国影视旅游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紧紧围绕影视作品这一核心主题应深度开发相关旅游衍生行业的“后电影产品”,并系统性地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影视业与旅游业的紧密互动发展将产生良好的“影视经济”放大效应。在拍摄地点、演员服装、饮食文化选择等方面要十分讲究,这是影视业与商业紧密结合的重要策略之一。选择风景优美的景区作为外景地,或者根据需要搭建的外景地,影视作品拍完之后根据影视情节将影视外景地包装成旅游景点或建成主题公园。地方政府以及商家根据看到的影视作品巨大的营销效应将对影视剧拍摄给予诸多优惠与便利,如韩国免收景点场租费甚至出钱建造影视基地。影视作品中的衣服、食品、饰物、物品等都将成为精明商家争相生产、销售的旅游商品,而价格也会因为影视剧的营销作用而翻上好几倍。影视业与旅游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孕育了庞大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将促进影视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营销主体模式。由政府专职部门牵头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例如企业、影视行业组织、媒体、社会组织等组成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策划、实施海外旅游营销活动。这种模式能够集中、统一、高效配置目的地各种营销资源,从而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模式。

(2)形式多样的主题影视营销活动。策划、实施影视旅游营销活动方面要创意匠心独具,而且表现形式差异化、创新性。例如美国在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各大城市不定期地开展主题影视旅游宣传活动以吸引旅游者。巧打“名人牌”,聘请知名度高的影视明星参加海外旅游营销活动,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来吸引旅游者。

(s)传统与新型营销手段的互补。为提高其影视旅游胜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方面花费巨额资金在传统营销媒介上开展旅游宣传,还邀请海外旅行机构和旅游记者参加体验旅游活动,以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轰炸”来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另一方面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营销手段。健全旅行社电子网络系统,作为联系海外市场的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以多国文字向各国旅游信息,推销旅游线路。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红色旅游;景观规划

一、传统村镇聚落保护

传统村镇聚落通常是指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当地特点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城镇和村庄。传统村镇聚落的有效保护能够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下以徽州村镇聚落保护为样本,从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现状、传统村镇保护策略等方面出发,对传统村镇聚落保护进行了分析。

1.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现状

我国是历史大国因此拥有者诸多传统村镇聚落,因此我国的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一直在我国得以进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传统村镇聚落中的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都被划为了保护区并且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但是这些工作的长期进行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并且如何在长期保护过程中保持村镇聚落的传统风貌则是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的最重要内容。例如徽州是宋代兴起的重要城镇并且为浙江省最早的传统村镇聚落之一,并且徽州也是唐末两浙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源于徽州的徽商在明清时期称雄中国商界长达500余年并且有着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美名,因此徽文化也成为了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但是徽州传统的建筑与青年人的居住观、审美观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徽州许多传统村镇聚落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居住环境并且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则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投入。因此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则需要研究一整套合宜的对策。

2.传统村镇保护策略

(1)法规的有效制定

在徽州的传统村镇聚落保护过程中法律法规的有效制定能为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例如在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一方面加快制定和出台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则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对相应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消防设施、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做出合理的规定并且更加明确的出台相应的保护程序和保护政策,从而促进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

上文已经叙述过徽州传统村镇聚落存在着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传统村镇聚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则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大力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更好地调整聚落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并且合理地减少核心保护区内的居民建筑和居住人口与此同时优化居民结构并且拆除一些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从而更好地恢复传统建筑和风貌的本来面貌。除此之外,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基础设计的建设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如对传统村镇聚落的排水、燃气、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在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这些基础设施与徽州的传统和历史环境能够协调一致,从而有效避免视觉污染的出现和对徽州历史风貌的损害。

(3)保护资金的有效筹集

任何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筹集工作的有效支持,在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中也不例外。由于徽州自身是历史上的商业发达地区。因此在传统村镇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渠道对保护资金进行筹集。除此之外,在保护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传统村镇保护基金的有效设立更好地鼓励社会团体、政府、相关机构、个人对徽州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进行合理的资助,从而促进徽州传统村镇聚落的有效保护。

(4)鼓励公众参与的有效参与

公众的有效参与是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在这一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徽州当地居民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促使徽州当地居民更好地认识到正确的保护措施并且有效避免错误的、破坏性的保护措施的出现。从而促进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

红色旅游景观是弘扬革命精神、发扬我国光荣传统的重要旅游景点,因此红色旅游景观的合理规划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以歌乐山红色旅游景观为案例,从红色旅游景观的原则、前提等方面出发,对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进行了分析。

1.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原则

在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划原则。由于重庆歌乐山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工作人员需要注重保持规划的谨慎性。例如对歌乐山烈士陵园的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保持在当地的庄严、肃穆气氛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而不能单纯的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产值增加,而应是当更好地传播红色旅游景观所体现的革命意义和革命价值。

2.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前提

红色旅游景观的规划同样也离不开专项资金的有效支持。由于红色旅游景观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可以注重政府专项资金的有效筹措并且在对红色精神、革命价值进行有效宣传的前提下促进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基金的有效设立和运营。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因此工作人员在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具体案例的有效结合与分析,从而促进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四部曲;课程改革;团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06

1 教学四部曲应用的必要性

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目前没有查阅到国外相关的研究。国内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教学方法的探讨上,郭海燕指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改革要从体系改革入手,综合运用案例-总结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王计平认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要从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完善课程教学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艺术四方面进行;唐建兵分析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卢玉平从课程实训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改革的思路。这些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改进教学具有很好的启发价值,但它对旅游规划教学体系的重构并没有做太多的尝试,现有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满足学生体验式学习和旅游规划认知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对本科层次旅游规划人才的需要。

《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八门主干课程之一,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过去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锻炼,以致对理论理解不深对知识理解不透,由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要么对于旅游规划实践望洋兴叹,要么虽然能操作,却不能举一反三。因而,很有必要构建一个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体现地方高校实践并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套以旅游规划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基于此,我们构建并探索“理论――案例――模拟――实践”的教学四部曲,试图将学生的培养逐渐带入情境,使学生从到一线逐步接触并尝试进行旅游规划的实践,实现学生从“抽象―具象―模仿―领悟”的学习层次的提升,为地方院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江西省旅游强省建设提供支撑。

2 教学四部曲内涵解读

“理论――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四部曲是指教学工作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推进、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四个教学环节,理论部分由主讲老师讲授,案例是教学的重要素材,引用的案例来自省内外经典旅游开发案例、教师团队近年来旅游开发实践的作品、学生收集提炼提供的案例;模拟是指每次上课时,一个小组的学生选定一个熟悉或感兴趣的旅游景区进行旅游开发模拟,并将思路进行汇报,同时也指教师在教学中就省内外景区进行规划的个人见解与思路与学生分享;实践就是指学生期末以小组为单位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综合性旅游规划作品。通过该模式,把既有很强理论性又有很强实践性的旅游开发能力培养进行任务分解,层层递进,层层推进,将较高的教学目标变得具体可达,最终得以实现。

3 教学四部曲的目标

(1)通过该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得旅游管理本科的学生都具备基本的旅游规划实践能力,有一批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团队的支持下完成一般的旅游规划工作,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为学生在旅游规划、策划、咨询及其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增加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

(2)通过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旅游规划(策划)科研团队的培育奠定坚持的基础,提高教师实战的整体水平,为团队走出去承接旅游规划、旅游策划、咨询等项目提供保障,从而扩大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的办学影响力。

4 教学四部曲的创新之处

(1)该模式尊重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形成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实践能力。

(2)该模式策应学校的“培养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该模式打破封闭的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复合型旅游开发人才为目标。

(3)该模式将实践性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旅游学院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和国家、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工作,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4)该模式将学生的理论与技能、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多门课程的知识加以检验和综合应用,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学、CAD、地理信息系统等。

(5)该模式注重互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案例环节、特别是模拟环节和实践环境;注重与行业的互动,学生期末作业以实际景区作为选题,加以规划与设计,形成实践性作品。

(6)该模式能有效地实现六个“统一”,即实现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的统一,学生的实践与教师的实践相统一,学生个体发展与学生整体提升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统一,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形成相统一。

5 教学四部曲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教学四部曲内容的合理衔接。如何以学生“感受旅游规划-认识旅游规划-模仿旅游规划-学会旅游规划”为导向,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化难为易,实现旅游开发能力培养目标。其中,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它为学生旅游规划认知和旅游规划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2)教学理念的提升。要改革传统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以知识点或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现实问题为素材,以项目为载体,来选取教学内容,来决定授课方式。

(3)教学相长的形成。《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四部曲要求师生同力合作,通过开展旅游开发的模拟和实践,共同成长,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4)问题意识的培养。《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四部曲的实施,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问题意识要求师生对旅游开发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这是教改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5)团队建设问题。《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四部曲的实现,要依靠教师团队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的密切协作、师生团队的共同启发,这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团队。

(6)改革考试方式。教学四部曲要取得实效,必须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变革,变闭卷的考试为开放的小组综合实战作品,变死记硬背为灵活创新。这既是教学四部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检验教学四部曲最终学习成效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海燕.《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构想[J].宜宾学院学报,2011,(7).

[2]王计平,方田红.“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效果;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61-02

《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为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性课程,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学科和规划学科结合的产物,旅游规划与开发需要多种理论的综合指导,且理论的数量和内容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相应地对任课教师就要求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经验,同时,还必须注重自我知识的更替。

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既是一门学科教学的编剧,更是一次课堂教学的现场导演。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任课教师。针对此,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授课体会,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任课教师基础理论学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理论基础系统庞杂,包括旅游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市场营销学、规划学等。如果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必须加强对相关各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各学科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善于带领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回顾。

二、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中每门课程都独立承担着其专业素养培养中所独有的一部分职能,并且教师向学生公开传授每门课程的机会都只有一次,因此,需要在该讲授过程中,能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准确讲解,同时对课程内容体系中的主次及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联性具有非常清晰的把握。

针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高应用性特征,在对这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从而把《旅游规划与开发》知识内容分为三大版块。

基础理论版块讲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整个课程的学习的思路与基础铺垫;核心实践版块则是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任务,也是本课程学习与讲授的重点部分,课程讲授中的大量案例与学生野外实践都是基于该部分所涵盖的四方面内容展开的;规划辅助版块则是站在旅游规划地的角度,为了保证规划任务的圆满完成以及能够对规划顺利实施所要进行的工作,该板块内容要交给学生对规划地进行分析,在未来工作中,基于分析结果向甲方提出恰当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为了使规划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要具备丰富的、恰当的图件。

三、注重实践

(一)注重教师实践

任课教师在空余时间应该参与一些适当的规划项目,把自己掌握的现有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师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汲取其他成员较为先进的理念,扩展视野、丰富知识、更新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领域内的新知识、带领学生拓展思路,知晓学科研究热点。

(二)注重学生实践

基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性强的性质,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实践,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课程的安排,笔者在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有1/3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实地考察。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分为两类:一是教师安排案例,首先由教师全程分析,为学生建立一种分析范式;紧接着教师再安排类似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尝试分析,使学生达到“照猫画虎”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分小组寻找恰当案例,每个小组分别在课堂上利用10分钟进行案例剖析,教师对该小组寻找案例的恰当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或者学生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余小组对该案例进行提问,并对“展示组”案例的恰当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度,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针对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应该遵循:大小合宜、正反结合、经典与新派结合、同类对比、系统化的原则。

大小合宜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讲案例就必须要求提供完整的规划,而是要结合当堂所讲内容,截取合适的规划片段进行分析。但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为学生安排2~3个完整的规划案例,并且该完整案例应该归属不同类型的规划,比如安排的案例分别属于“发展性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正反结合是指在为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既要注重对成功案例的引入,同时还要注意在规划界或者在业界被评价较差的规划、抑或是对“落地”工程实施严重脱节的案例现象的剖析,带领学生对旅游规划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

经典与新派结合是指在引入的案例中既要有被规划界、业界共同称赞的“经典”案例,又要有“思维新颖、引入先进技术、超前理念”的“新派”案例,对两类案例中的观念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旅游规划理念的继承与发扬问题进行深刻认识。

同类对比是指在对具体规划理念进行阐释、案例佐证时,要选择多个案例进行多方面剖析,引导学生对该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进行全面认识。

系统化是指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结合课程学习进度截取案例片段,在全部课程结束时应该完成对2~3个案例的分“片段”剖析与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案例组成部分与系统之间“分与合”的系统化理解。

2.实地考察

为提高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在实践操作中的工作对象具有实际的感官认识,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适时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针对实地考察需注意两点:

(1)地点选择。遵循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城市与山区结合、成熟景区与新开发区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对旅游规划的有更多的体验与认识。(2)时间安排。旅游资源认识与调查安排在学期中,在“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章节内容讲述结束之后。而第二次实地调查安排在课程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以利于通过第二次考察,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旅游规划意识,培训学生资源合理开发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对实地调查,必须妥善安排完善的操作步骤:室内资料及设备准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探讨―教师点评―学生实习报告。

四、结合实践,调整授课框架与顺序

通过“工作流程”分析,对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清晰的把握后,在实际的课程讲授中,要善于灵活掌握各版块内容讲解的分量,同时,根据授课对象不同,在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局部调整授课顺序与内容。

比如,对“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部分内容的讲解,可视情况调整至课程最后讲解,进而加深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与理论发展过程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尝试着让学生对该学科理论与实践进行展望。针对授课内容来讲,如果授课对象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学生,在该部分应引入国内外有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如果授课对象是本科以下学历层次的学生,本门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看得懂”一个具体的规划,因此,在该部分主要讲解在现下的实践操作中,有哪些规划思想与技巧是比较科学、受欢迎的,对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则是点到即可。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丰富授课细节

基于工作流程的岗位分析,《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针对旅游行业中的旅游规划与策划师岗位的。但仅仅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直接把学生培养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规划师,而是担负着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基础理论的铺垫、与基本实践素养的培养的任务。因此,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授课细节。

例如,在讲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基本概念引入时,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入两段对比鲜明的音乐的主旋律,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讲起,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感。有了对“主题”的基本认识之后,通过启发式提问,带领学生对北京的城市旅游主题进行思考与总结,随之,让学生思考其所在城市的旅游主题。通过这样三个环节,在丰富了授课细节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理解。

六、课堂教学艺术的培养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旅游专业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 教学方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者才能互为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很适合,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五)课堂讨论法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7篇

法律依据:

l、《旅行社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实际损失,责令旅行社予以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

第二十三条因下列情形之一,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一)旅行社因自身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的;”

2、《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旅行社因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原因而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失时,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投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在接受旅游者投诉后,应及时查明事实,确因旅行社过错而致使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损失程度,责令旅行社给予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赔偿费用。”

二、强制划拨旅行社因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赔偿费用

法律依据:

1、《旅行征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实际损失,责令旅行社予以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

第二十三条“因下列情形之一,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二)旅行社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2.《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旅行社因《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原因而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失时,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投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在接受旅游者。投诉后。应及时查明事实,确因旅行社过错而致使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损失程度,责令旅行社给予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赔偿费用。”

三、强制划拨旅行社破产造成旅游者预支旅行费损失的赔偿费用

法律依据:

l、《旅行社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旅游行政管理部受理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实际损失,责令旅行社予以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

第二十三条“因下列情形之一,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三)旅行社破产造成旅游者预交旅行费损失的。

2.《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旅行社因《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原因而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失时,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投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在接受旅游者投诉后,应及时查明事实,确因旅行社过错而致使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损失程度,责令旅行社给予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赔偿费用。”

市旅游局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登记、备案等)(共5项)

一、旅行社变更登记备案

法律依据: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旅行社需要改变登记注册地的,应当征得原负责主管该旅行社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改变后的负责主管该旅行社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旅行社变更登记住所地的,应当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旅行社设立门市部备案

法律依据;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第二款‘旅行社设立门市部,应征得拟设地的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领取《旅行社门市部登记证》,并在办理完工商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门市部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三、旅游企事业单位统计登记

法律依据:

《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到相关的旅游统计机构办理统计登记,并建立统计台帐和核算制度,按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四、旅行社责任保险理赔情况备案

法律依据: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十九条“旅行社应当妥善保管旅行社责任保险投保和理赔的相关资料,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在理赔案件发生后,应及时将理赔情况报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五、旅游社年检

法律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旅行社应当按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年检报告书、资产状况表、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材料”。

六、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

法律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第七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本地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根据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委托,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相应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七、举办旅游展销、项目推介活动备案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8篇

第一,内容丰富、全面、翔实,结构系统清晰。本书强化了第一版内容丰富的优点,不仅详细阐释了旅游规划涉及的资源、市场、产品、空间、营销、服务等重点问题,还增加了旅游规划的实施、评价、监控等内容,尤其将旅游区规划单独成章,使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关键问题均得到了展示,全书体系更为完整和系统。同时,作者旁征博引,1900多篇文献的强大支撑使得各种概念、基本问题和理论,尤其是各种规划技术、模型方法得以被详细阐释。此外,本书辅以新颖、恰当、有针对性的案例,能够帮助读者形成对于旅游规划的理论―模型一应用的全面认识。

在《旅游规划原理》全书的行文结构上,作者较第一版进行了局部变动,力求紧扣旅游规划的基本模式。例如将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融入到目的地品牌和营销规划中,旅游容量从资源部分调整到旅游规划影响评估,并全面构建旅游影响分析体系,旅游产品则按照旅游产品树进行了梳理,删除了产品与目的地等部分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框架,内容全面而绝无堆砌之感。

第二,注重理论模式梳理,强化案例分析。本书在侧重于全面梳理、介绍旅游规划相关基础要素的同时,更为强调理论分析的深度和层次性,几乎每页可见的分析模型为规划相关过程提供最为科学的指导,不仅提升了全书的理论参考性和研究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从大的思想、理念到模型到具体方法、指标的合理建构,同时,作者着力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构建,以避免第一版中出现的过分注重理论的介绍而忽视整体理论建构的问题。该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还在于其立足于中国旅游规划实践,作者承担了大量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旅游规划,为全书提供了充足、典型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规划案例。这些生动、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融入到作者理性、系统的思辨凝练中,必然会使读者对旅游规划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中国旅游业持续高速的增长,既依托于旅游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教育的迅速发展。在我国本科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中,“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开发、规划的一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的现状进行评价,并可以初步从事相关的实践工作。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与我国高校重视实践教学这一重要教学手段是相对应的,具有积极意义。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践、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对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提高学生素质。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专业化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旅游规划相关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格式和事项,能够熟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步骤和内容,并能使用相关应用软件进行作图,可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旅游规划工作打下初步基础。所以说“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若想掌握上述能力,知识范围则要涉及地理、历史、城市、交通、建筑、市场、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这就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综合性,涉及多学科领域,与“旅游地理学”、“旅游市场学”、“城市规划原理”、作图设计等课程内容息息相关。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前后教学计划安排的不合理,并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间内容的交叉和重复问题,只重视课程内部的衔接,而忽视了课程间的关系。

2.任课教师师资队伍薄弱

旅游规划涉及范围很广,需要的规划人员应具备有旅游、市场营销、区域规划、建筑、交通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而目前课程的任课老师主要来自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等专业,缺乏跨专业知识,使得教学层次受到限制。多数任课教师参与旅游规划项目较少,实务经验缺乏,这就必然会影响教学水平。

3.实践教学比例过小,教学方法单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费、时间、教学计划等限制,教学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难以开展,即使安排了少量的实践课也只是在附近的景区作一些简单的资源调查评价、市场调查等基本工作,真正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景区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则较难实现,这就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4.课程考核评价不合理

目前“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许多学校还是主要采用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缺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这种评定方式造成学生只注重分数,特别是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对实践活动重视不够,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课程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和课程考核评价不合理这三方面问题,对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进行探索,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关系,力争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理论联系到实践案例中去,在实践教学中又能把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

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根据各个学校课程设计不同而做出调整。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所做出的课堂内容体系安排如下表所示:

实践教学内容是“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区的空间布局设计、形象设计及项目设计,还包括制图等实践内容。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讲授相关理论方法,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分析,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再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巩固理论方法的掌握。

2.教学方式的设计

(1)课堂教学方式设计。课堂教学应更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多采用案例教学。任课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引入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参观展览馆等途径,让学生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实例进行直观的学习。任课老师可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加以分析和点评,从而促使学生开拓思维方式。

(3)实践教学方式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实地调研。选择某一个具体的旅游地,让实践小组分别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评价等工作,并为后续的资源开发和形象设计打好基础,有课题的任课老师,更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课题中的资源考察、资料收集等具体工作;二是实训教学。大力提高教学硬件水平,完善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开展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实训教学,让学生突破技术关,初步掌握规划制图功能,进而结合前期实地调查案例,进行地图数据化、功能分区设计及规划图件绘制等工作。

四、结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中资源调查、资源评价、市场分析、形象设计、功能分区、 图件制作等工作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来完成。只有重视和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旅游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建兵.“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以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85-88

[2]严少君,俞益武,方躬勇.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111-112

[3]王计平,方田红.“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9(18):96-98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导向性教学;旅游规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2

《旅游规划》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基本上国内各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比较重视该课程的设置。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学科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发展思维,从而对区域旅游发展、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项目投资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积极探索高校旅游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旅游规划理论基础,提升旅游规划实践训练,是高校培养旅游规划专门人才的核心。

1 导向性教学法概述

导向性教学法是以一定的目标和效果为导向,教学过程不断向目标和效果靠近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不断向结果靠近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根据目前的文献梳理,主要的导向性教学方法涉及行为导向、目标导向、行动导向、成果导向、案例导向、过程导向和问题导向等等。导向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引导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加符合当前成人学习阶段和高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在高校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学科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领悟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引入导向性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掌握。

2 旅游规划课程概述

旅游规划课程在我国开设已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目前国内各高校旅游学科开设的旅游规划课程名称和侧重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属于旅游学和规划学的交叉领域。部分高校开设旅游规划课程主要基于旅游学科的专家在国内或当地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的实践经验;也有一部分高校虽然没有承担旅游规划研究相关课题,但基于发展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也开设了旅游规划课程。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开设旅游规划课程的高校一般会设置40至56学时的教学环节,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旅游规划相关理论和案例,开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高校相对较少。

2.1 旅游规划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规划课程的性质,是基于发展理论和未来状况的旅游发展设计。它是基于旅游事业的现实发展条件,以发展目标和发展理论为指导,设计不同时序下旅游发展状况的战略思维。旅游规划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等等。旅游规划涉及到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发展构想和项目投资修建等方面。与旅游、经济、文化、交通、建筑等各方面存在交叉,尤其是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和园林规划联系较为紧密。旅游规划课程需要资源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在旅游学科领域,旅游规划课程需要系统的积累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旅游规划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有旅游规划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应用型技能。该课程需要学生系统了解当前各旅游区的资源基础和发展路径,系统掌握旅游目的地在不同时序下的旅游发展状态。同时,旅游规划课程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旅游规划的各种实践性技术和各种规划学方法,能够完成旅游规划的编写和旅游项目的设计规划。要求学习一定的资源调查评价技术,学习市场调查和旅游者需求的技术方法,学习旅游市场形象设计和旅游空间布局的基本技术,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绘图技术等内容。所以,旅游规划课程既有本身的规划技术方法,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技术方法。此外,旅游规划是对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预先判断和设计,是对旅游项目投资建设的提前分析,是对旅游市场趋势的提前判定,具有一定的时序先行和前瞻。旅游规划也是在旅游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变革的尝试。所以,旅游规划课程也存在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特征。

2.2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困境

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规划制定颁布后具有一定的法规指导性,在中长期的旅游建设中贯彻执行而不能随意变更。这与目前国内各高校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一是旅游规划课程实践训练存在较大困难。旅游规划课程的理论学习,主要集中在旅游规划理论,旅游规划相关学科方法,旅游规划分区等内容。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学习,主要集中在规划案例分析,规划方法训练、规划文本编制和规划制图等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规划案例的相关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密级别。规划方法训练很难找到实训基地或旅游规划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规划文本的编写很难掌握规划目标单位的详细资料。规划制图需要专业的制图软件和素材,学生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基础。二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存在欠缺。目前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中重理论,缺少方法。绝大多数课程在课堂内完成。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严重缺少实践技能的锻炼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三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师资水平欠缺。旅游规划课程对高校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而很多高校旅游学科的规划能力不强。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管理部门认定的具有旅游规划资质的机构和企业完成,旅游学科的教师参与较少。所以在旅游规划课程的讲授中,高校教师也只能从理论层面开展,而无法开展广泛有效的旅游规划实践教学。

3 导向教学在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使用导向性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对课程主旨的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3.1 旅游规划课程理论的导向教学

旅游规划课程的理论学习部分,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行动导向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确旅游规划的市场目标和资源开发目标;积极思考旅游区面临的环境,搜集和掌握旅游规划区的背景资料和存在问题;鼓励学生开展旅游市场调查,开展旅游区管理部门、居民、旅游服务人员对旅游区规划的要求和希望。从而系统掌握旅游规划的各种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3.2 旅游规划课程实践的导向教学

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以成果导向、案例导向和行动导向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旅游区的比较和评价,搜集同类型旅游区的规划实践案例。通过一定的旅游规划技术方法,尝试对旅游区进行规划,提交一定的旅游规划成果。从而使学生在旅游规划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3.3 旅游规划课程的考评

旅游规划课程的考评应该以效果导向、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进行考评。学生学习旅游规划课程的效果,应该是具备基本的规划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完成规划文本的撰写和规划图件的制作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或个人完成一定量的市场调查、资源评价和规划主题凝练,提交不同学习阶段的成果。在学生学习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对旅游规划不同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体系,而不是以试卷考试的形式来简单衡量。

参考文献

[1]郑文俊.旅游规划本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2]吴艳茹.旅游规划课程设计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