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化设计论文

绿化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分析论文

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

关键字: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

1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

1.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1.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1.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1.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全文阅读

屋顶绿化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垂直绿化与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创新生态绿化景观,还可以减少“热岛效应”,国内外开展了相应的植物造景与园林技术性研究。本文将从立体绿化中的屋顶花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原则、美学上,探讨屋顶绿化种植设计及不同类型屋顶花园植物的配置,为屋顶绿化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屋顶绿化;植物景观;设计屋顶

绿化与其它建筑园林景观一样,主要是将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根据地形和性质,进行园林美的构图的园林形式。屋顶绿化在城市绿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屋顶绿化也称为脱离了地气的种植设计,随着建筑及人口的密度不断增加,人们对自然绿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屋顶绿化正在以其独特的形式蓬勃发展,它不仅与建筑植物更紧密的融合为一体,更丰富了建筑园林的美感,为人们提供了视野更开阔、景观绿化形式更丰富的场所,由于屋顶绿化在建筑的顶部的有限空间进行造园,受到自然和人工的条件的制约较多,规划、设计屋顶绿化的元素、结构、体量和风格要有步骤的设计,以保证设计使用的有效化。屋顶绿化除了遵循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技术理论外,还需重视建筑结构、屋顶防水排水的构造、植物的生态特征、种植技巧等多项造园的技术手段。屋顶绿化的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屋顶的承重和解决排水防水的问题及园林植物种植的种类搭配。为了解决屋顶绿化承重问题,屋顶花园中不设置体量过大的景观小品,地形的处理上尽量以平坦为主,可根据屋顶的自然情况来设计屋顶花园,以满足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的需要和景观空间层次变化。

1屋顶景观植物绿化设计原则

屋顶花园与其他类型的建筑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相似之处,究其园林绿化的设计应采用精心设计的以小见大的设计风格,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绿化艺术效果。形式上也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其种植形式和规划设计的布局也应相协调一致。

1.1自然式布局

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的手法,以追求一种整体自然的园林效果。屋顶花园的自然式布局是将屋顶花园的地形形态与建筑、小品、水体和景石协调搭配,植物配置讲究树木花卉的季相变化和空间色彩的组合,形式上注重立体高低的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富有变化的植物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形成疏密有致移步移景的自然景观。

1.2规则式布局

全文阅读

住宅小区设计的绿色化发展论文

【摘要】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绿化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达到的技术和标准,并提出了规划设计方面的新观点。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中国建筑美学的审美意识,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绿色经济为基石、绿色技术做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而构建的新型住宅小区。

1.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是既适应生态环境,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具有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人格化的设计,拥有良好的和有益健康的通风。这才是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居住空间。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应是体现高效、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居住环境,且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从而达到人、建筑物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1.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

一是提高绿化率。既然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那么环境的绿化应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这种环境绿化并非简单的栽种草木,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学、美学、生物工程学、城市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地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二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我国在建筑施工中,多数采用粘土实心砖,既减少土地资源又影响生态环境。三是节约水资源。这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构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四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并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五是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这项工作虽不是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属于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全文阅读

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论文

1概述

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经济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发生,这时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满足于温饱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将需求提升到了生态发展,和谐共存的层面,这样一来,城市的生态绿色发展就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也颁布了生态小区的发展意见,在未来生态城市居住区应是在空气、水质、土地等自然资源都能达到一定的绿色环保标准,这也是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的现状

近年来,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的情况一路前行,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污染情况,显然是与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违背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生活的意志。比如,前几年北京地区在秋季经常性的形成大面积沙尘暴,这与北京周边山区的植被贫瘠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比如在2013年左右,京津冀等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虽然绿化不是罪魁祸首,但引出了一些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问题,这些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具体到居住区的问题上,问题则更加明显,首先我国城市居住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集中性的区域性的高、矮类建筑楼层为居住区;第二,以大面积不同人口密集区为居住区;第三,先规划社区领地,再考虑环境因素。由于以上的社区规划方式,就直接导致了以下几个弊端,首先,由于建筑楼层越来越高,楼宇密度愈来愈大,所以该区域使用空调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从而形成的局部性的大气破坏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善的;其次因为人口密度巨大,所有形成的生活垃圾就需要集中性的整体销毁,这其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是无法估量的,最后开发商在选择用地时,优先考虑在交通发达区域进行规划,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不能统筹考虑生态建设与人口分布的特定条件,从而进入了无法摆脱人口稠密的死循环。

3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的意义

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km2,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地形较为复杂的多山地区,尤其像四川,云南等地更是山水连绵不绝,比如位于保山城西部的兰城街道森林区域,辖区总面积39.39km2,辖7个社区107居民小组。林地总面积1805hm2,森林覆盖率47%。在如此多山的地区进行居民社区绿化全面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大面积的山林区包围着城市,但这些山林俨然成为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天然屏障,在空气被污染的情况下,城市面山的植被可以有效阻隔风沙及污染空气的进入,同时能够有效过滤掉城市内部的空气杂质,在面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自然灾害时,山林也可以有效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并且山林作为生命繁衍的重要栖息地,动植物的出现也可以对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城市山林在城市的美化及市民的休闲度假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5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中,提出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等内容成为指导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原则。这项原则中提到的生态住宅小区中的内容,恰好是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所发展的方向,所以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4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原则

首先,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早已是中国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一,在城市居住区绿化工作中运用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在绿化规划中将整体区域的长久、有效发展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以建立区域性长效发展机制;其次,应满足建立有效生态功能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城市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使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统一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情况,是这一原则的根本目的;再次,应满足经济适用的规划原则,这一原则即是通过绿化规划,使植被规划面积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偏好需求,同时还能兼顾到城市经济投入的正常比例,让城市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态势;最后,还应满足科学绿化规划的原则,在绿化工作中不能盲目选择植被品质与绿化规模,应当因地制宜地针对当地土壤、气候、水源等综合因素方面进行植被选择,最大程度地运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最少限度地改动土方,这样不仅能保持原始自然的和谐之美,而且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政府支出。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原则还是应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向前发展。

全文阅读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特殊性论文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道路绿化;种植;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kevin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全文阅读

小城镇绿化环境设计论文

随着国家对小城镇发展投入的日益增强,本文针对小城镇的特点,指出了小城镇绿化设计的一般规律,阐述了绿地建设如何与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相结合,以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优美的小城镇环境空间。

1小城镇的特点

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及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背景的不同,我国小城镇的结构布局形态、社会经济职能,文化产业职能,直到建筑、环境的形式风格等诸方面,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与大中城市相比,我国的小城镇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面积较小,容积率低,城镇用地较宽松,合理利用力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小城镇发展很快,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紧邻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城市及周边自然地理特征保存较完好,工矿企业污染源少,城镇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全国小城镇绿化率达18.72%。(3)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历史遗迹、文物景点遗存较多,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富有特色,风俗人情、文化传统独具魅力,呈现多元化发展。(4)经济活力低下,二、三产业不发达,财政收入有限,城镇基础设施较差。(5)小城镇布局简单,缺乏创造。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规划缺乏前詹性,存在着不合理的城市网格布局,以目前来看,按照属地性质,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发展需求,力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并结合当地小城镇发展,做到“突出重点,控制特点”的发展思路。

2绿化的原则

小城镇绿地系统布局上应根据城镇的形态及自然条件,采用环形、楔形、带形、块形等形式灵活布置,使绿地大小结合、布点科学、结构合理。绿化树种应以本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外来树种,本土树种最适应本土条件,抗性强,宜生长。因此,无论从生态学的观点,环境功能的观点,还是美学观点来看,具有地方特点的本土树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并应作为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同时也可以选用本地或邻近城镇经过引种驯化及较长时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以丰富绿化树种种类。城市绿化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地域,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按照其适应性、生存性、生长发育规律性,选用适合的物种,进行城市绿化将大大提高绿化树种的成活力面,减少财政支出。小城镇绿地系统设计应以提高绿地生物量的产出为目标,从传统的重视视觉美向重视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形式转化,以森林化、自然化、生态化为标准。小城镇绿地系统除了要建设好城市公园、滨水景区、环城林带等大型绿地外,还应重视街道、居民区、单位、庭院等处的绿化,以联合国提出的人均60平方米城市绿地为明标,使小城镇“不是在城市中建筑花园,而是在公园中建筑城市”,使市民“不出城廓而有山水之情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雅致”,以实现《马丘比丘》所述的“建筑、城市、园林绿地的再统一”。对园林绿化用地给予足够的重视,留足留好园林绿化用地。要根据城镇生态学原理,规划结构合理的生态绿地系统;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因地制宜,使小城镇面貌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要多规划建设一些街头绿地、景点,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3绿化与现有生态资源相结合

由于地域辽阔,我国的小城镇所处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将小城镇地域中的山体、溪流、江河湖海、沼泽、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纳入小城镇空间发展系统,构造出花鸟虫鱼,四季有花,流水不断的城市网格图,将形成独特的城镇风光和生态景观,起到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小城镇的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城区内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绿色走廊、居民区绿化等形式,将其有机的组织到城市景观中来。小城镇的绿地系统也可以与这些自然资源相衔接,如将其建为城郊风景区、城郊滨水景区等,使它们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地被城镇所利用。小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搞好园林绿化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小城镇园林绿化人员素质,提升绿化质量。在对这些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中,应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它们的自然风貌特征,避免建造过多的构筑物。对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植被,应保持其原始状态。对溪、河、湖、海的利用,应避免破坏其自然的线型、岸线及断面。修建道路时,应顺应自然地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公共绿地少,绿地指标低是小城镇园林绿化现状。绿地档次不高,设施不足,绿地率和均绿地面积普遍较低。绿化大多没有形成公园及公共绿地、街道和主要道路绿化、各单位和小区的庭院绿化完整的绿地系统,绿化档次不高,而且现有的公共绿地中为市民提供的各种设施明显不足。树种选择和搭配不合理,绿化效益差,街道绿化中行道树品种单调,达不到一街一景的效果,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在街头绿地、小游园等公共绿地中不注重树种搭配,盲目效仿,过于强调美化作用,艺术水平不太高的雕塑占据大量空间,乔木比例过少,遮荫树少,季相性强的草本花卉少,一年当中只见绿地,难见花开,缺乏空间层次性和艺术性,给人以单调呆板的感觉,绿化成本高,景观效果却很差。而且由于灌木和草皮的根系浅,后期维护需要勤浇灌勤修剪,浪费水资源和投入更多的人力,养护成本增加,而且环境效益差,不能更有效地发挥绿地的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对小城镇中不宜作建设用地的各种荒山、坡地,应将其全部纳入小城镇绿地系统中绿化起来,以提高人们的生活与环境质量。

4绿化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

全文阅读

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居住区绿地是人们休息、游憩的重要场所,为了创造舒适、优美、卫生的绿化环境,应分考虑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才能达到绿化、净化、美化之效果。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1概述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2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全文阅读

我国城市绿化园林设计论文

1.城市园林绿化及其原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对于优质健康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城市园林的大力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将城市的绿化面积当成了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各种园林绿化工程更是如火如荼的上马。城市园林到底有什么好处?

1.1.城市园林功能多。

(1)调节城市小气候。让城市更加贴近自然,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粉尘、烟尘。

(3)降低噪音。能吸收城市交通及工业造成的噪音。

(4)保持水土。能够涵养水源,固定土壤。

(5)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园林绿化提高之后,能够使得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复杂,更加稳定。

全文阅读

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一座城市一道风景,我们因城市而居,我们因美景而住。一座城市滨河绿地是构成一个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主要阐述了河绿地景观设计中较为关注的地域文化方面来探析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策略,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河 滨水景观 绿地

一、前 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人们生活在不同而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历经漫长的世代传承与发展,又经过与外界不断融合与摩擦的过程中,从而逐渐凸显其自身特色,最后形成本区域内的文化特征,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或是无形的风情习俗,或是灿烂的物质遗产,两者交融互汇,相映依托,形成了现代景观设计中最具内涵的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的景观阐释

城市滨河绿地是构成一个城市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滨河绿地本身就是文化,反映了一个城市对滨水景观的保护程度和人居环境条件,并间接体现其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其二,自古以来人们择水而居,绝大部分城市也是依水而建,对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使滨河绿地成为城市风景名胜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滨河绿地是文物古迹得以保存的重要环境,现代城市在扩展初期往往追求商业用地最大化,蚕食面积日渐减少的滨河绿地,对城市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其四,滨河绿地是城市特色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除去为数稀少的地标性建筑和商业区,滨河绿地直接向游人展示城市现有面貌。

滨河绿地景观中对地域文化的表达,表现为两种形式:(1)对地域文化的发掘。或许在滨河绿地所处地区并无显著的文化特征,但其所在背景城市或区域则有悠远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进行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时,可以充分发掘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增加景观的文化意蕴。

(2)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对过往的追忆是绿地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随着城区功能的转换和地位的变迁,现代城市在更新的过程中对滨河绿地进行不间断的改造与升级。由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需要,当前用于工业、商业等其它用途的滨河区,不久后或将被建设为滨河绿地。对于用地日趋紧张的城市市中区而言,贯穿城市的滨河绿地建设显出两难局面:一方面是沿河工业或商业用地的寸土寸金;另一方面是看似闲置,但实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及人居环境建设所必需的滨河绿地。

全文阅读

绿化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1依托现状的地形处理(地形设计)

由于此段采矿活动频繁,将原有地形地貌破坏的满目疮痍,原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缺林少绿;该项目地紧邻黄河,为人工水体的建设和植物灌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能够对景观水系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因此,根据现状,将台地景观区分为三段进行分析与设计。

1.1地形平缓

自5号至6号漫水坝前端318m,是本项目所涉及范围中地势相对平缓地带,总绿化面积38.0亩,最高海拔1158.07m,最低海拔1150.22m,地形高差约7.85m。依托现有坡体,进行缓坡处理,可以就地进行植物种植。

1.2梯田式景观

该区域为6号漫水坝前端318m至6号漫水坝,绿化面积35.7亩,最高海拔1165.55m,最低海拔1149.96m,地形高差约15.59m,是沟壑纵横、峭壁陡立地块,设计应充分考虑现有自然地形,将现有梯田式台地与绿化模式相结合。

1.3错落有致的大台地景观

该景观位于6号至9号漫水坝南边,绿化面积276.71亩。总体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呈狭长状形成层层台地,每层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达1185.45m,最低海拔达1153.09m,最大地形高差约32.36m;在宽度1.5m至最宽处不及15m逐层升高的台地上,分为6级主要阶梯,上下高差近30m。通过对土地进行坡度分类分析,其中适宜设计用地即自然坡度小于10%的有8.37公顷,基本适宜设计用地即自然坡度介于10%至20%之间的有12.08公顷,采取一定措施改造可用作开发用地即自然坡度介于20%至25%之间的有18.54公顷,在自然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中,通过较大力度改造能够被利用的用地有28.87公顷,不宜建设用地有1.88公顷。所以,结合地形现状,针对不同坡度进行多级化台地的划分,总体强化空间的层次性,采用退台、错落等处理手法,形成随山势层层叠落,参差变化的台地景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