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文结束语

论文结束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论文结束语、致谢词(通用版)

【第1篇】毕业论文结束语、致谢词(通用版)

毕业论文的结束意味着我在xx院校区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往事,心潮难平,感慨良多,但无论如何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在此,要特别感谢求学过程给予我无限支持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和亲人们。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日常的学习,论文题目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程老师都给予我悉心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给我鼓励和动力,也正是在她的指导和督促下论文才得以如期完成。

感谢我们一起在学校努力的同学,我们彼此关心、互相支持和帮助,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他们对我学习、生活给予的支持和照顾。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获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与先前研究工作者的宝贵资料,论文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你们的协作和帮助,在此对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希望可以以本文向你们汇报,以感谢你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助,感谢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你们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有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人们,尽管与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相比,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仍要真诚地说声:谢谢你们!

【第2篇】毕业论文结束语、致谢词(通用版)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全文阅读

学术论文结束语该如何写?

1、学术论文的选题

学术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学术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2、选题确定后,就要确定题目

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学术论文的准备

确定学术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以及取得的成果。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搜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全文阅读

如何在语文教学结束形式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生命启迪教育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渗透生命启迪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逐层渗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好的课堂结尾一般都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思想的效果。本文大胆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结束形式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探寻出新的教学思路,升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一、发散形式结束,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填鸭”授课,“灌输”收尾,学生永远只能停留在被动吸收知识的阶段。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学习主题,提炼出某一方面的思想,启发学生发散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升华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以发散形式结束教学,科学渗透生命启迪教育。例如,在教授长春版小学语文《平分生命》这一课时,笔者以发散形式结束课文学习,有效地渗透生命启迪教育。《平分生命》这是一篇感人的儿童生活故事,主要感人之处在于小男孩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是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他依然坚定地为妹妹输血,表现出他勇于付出生命的一面,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妹妹无限爱怜的一面。

在课堂准备结束时,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渗透生命启迪教育,教师提问:请发散思维,融入角色思考,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是否能够毫无惧怕地为妹妹输血,挽救妹妹的生命?请联系《病房里的故事》,说说在生命面前,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主动融入角色,换位思考,自己在生命面前是脆弱的还是坚强的?“我”是否能做出同样的举动?由《病房里的故事》,“我”又得到了什么启发?对生命持以怎么样的认识等。

二、讨论形式结束,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讨论不仅能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于教学结束时。但在小学语文教学结束时,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必须是对主题学习的升华或者延伸,以起到概括、总结、拓展的教学效果。为了在以讨论形式结束的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还必须要引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主题与生命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从最初的认识生命过渡到升华对生命的认识,从而起到更好的渗透效果。

例如,在教授长春版小学语文《哈尔威船长》这一课时,笔者以讨论形式结束课文学习,有效地渗透生命启迪教育。师:除了哈尔威船长,船上60名人员全部获救。由此,你认为,在生命遇到危险面前,我们要怎么样做?我们该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启迪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获救,维持生命)哈尔威船长与船共存亡,你认为值得还是不值得?他这是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吗?(启迪学生从生命安全角度讨论哈尔威船长,从而深化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教学结束时的讨论再次引爆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在讨论时不断受到启迪,进而从多维角度认识生命。

三、延伸形式结束,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全文阅读

语文结束语设计浅谈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48-01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重视设计精彩的导语,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对课堂结束语的设计重视不够,显得较随意,没有好的结束语,一堂课就会显得不够完整,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而好的结束语,能够让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无穷的回味和充实的收获感。本文试谈自己在课堂结束语的设计方面的体会。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授课亦应如此。结束语是整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一堂成功的好课,绝不可能是虎头蛇尾的。试想,如果一堂课的开头流光溢彩、珠玉晶莹,结尾却暗淡无光,就会大大影响授课效果,甚至前功尽弃。当然,既然是结束语,就不宜长篇大论,长则尾大不掉,也不应重复前述,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结束语。

一、 承上启下式结语

教学一篇课文,大都需要两至三课时,因而对起始课结束语的设计就宜采取承上启下式结束语。比如教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就可套用说书人常用的结语。如初中第三册有选自71回本《水浒》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一课时内容可安排熟悉课文内容,解决文字障碍,理清文章结构脉络;第二课时,分析讲解人物性格,结语可设计如下: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欲知鲁达是何等之人,作者作何精彩描写,且听下节课评说。这样的结语适合古代白话小说类作品,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类似这样的课文还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美猴王》、《孔乙己》、《范进中举》等。

二、问题式结语

全文阅读

约束理论和英汉反身代词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7-0050-01

摘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构建了以管辖的概念为基础的一套约束理论。文章应用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对英汉反身代词从语法功能、共指特征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在两语言中的异同。

关键词:约束理论;英汉反身代词;语法功能

一、引言

语言学中较系统的照应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中以Chomsky的管辖与约束理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借用逻辑术语“约束”来表示照应关系。 “约束理论”中的约束原则所关注的就是这一照应关系,它明确指出照应语必须受到管辖语域的约束。但是汉语反身代词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却经常逾越该管辖语域,与外部先行语发生长距离约束关系。

文章拟用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对英汉反身代词从语法特点、照应特征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综合其在语法功能上的相似性和特性。

二、约束理论概述

根据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一个词语的管辖语域指一个包括中心语、主语和补语,可以体现一切语法功能的最小的“完整功能体”,即含有该照应语在内的最小名词词组或句子。先行语与照应语必须在同一语域内,或长距离约束,即先行语与照应语可以在不同语域内。乔姆斯基把约束范围称为管辖语域,并总结出三条约束原则,其中第一约束原则,即照应语必须在管辖语域里受约束。

全文阅读

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及相关习得分析

摘 要:本文从反身代词的基本定义着手,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姆斯基的“管辖”概念,分析约束原则及参数化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及相关习得的异同,进而提出此异同下习得方法的区别。

关键词:反身代词 英汉对比 约束原则 参数化理论

反身代词作为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和语用存在,不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有着其他普通代词和词汇无法产生的语用影响,进而在语言习得中引发出一系列独特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乔姆斯基(Chomsky)以“管辖”概念为基础发展了一套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作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拟构的一个模块。以下将主要通过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Binding Principles)以及参数化理论(Parameterized Binding Theory)来对比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及相关习得。

一、反身代词的定义

英语反身代词有完备的屈折特征,与先行词在性、数和人称上完全一致。它在形态上不具有最简性,而在指称上具有最简性,并与代词在分布上呈现互补性。英语的反身代词具有照应用法兼有强调作用。根据形态分类的标准,英语反身代词只有一种,就是由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有格和第三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加后缀“-self(复数selves)”构成。其表现形式为“myself,ourselves,yourself,yourselves,himself,herself,themselves,oneself,itself”。汉语反身代词不具备屈折特征,不与先行词在性、数上保持一致,但与人称必须一致;在指称形态上不具有最简性;汉语反身代词不但可以局部区域内与代词形成互补分布,还可以出现在词所不能出现的非主目位置上,兼有照应和强调两种用法。与英语反身代词有所不同,汉语反身代词在局部区域之外和代词存在严重的指称重叠,而且在主目位上与代词的分布完全相同。另外,汉语反身代词还有指用法。汉语反身代词分为两类:一种是简单形式的反身代词“自己”;另一种是复合形式的反身代词“代词+自己”。本文中汉语反身代词指的都是前者,即简单形式的反身代词“自己”。本文将探讨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的对比问题。

二、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一个模块(module),旨在探究语句中名词短语(NP)的句法关系(徐烈炯,1990:307~311)。乔姆斯基(1981)把约束范围称为管辖语域(Governing category),并总结出三条约束原则:

约束原则A(Binding Principle A):照应语在管辖语域内受约束;

全文阅读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

摘 要:本文从生成语法角度探讨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语义所指问题,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了分析。此外,还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总结了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对汉语解释的局限性,并且为汉语的反身代词提出了一些调整方案。

关键词:约束理论 C统制 反身代词 管辖领域 语义所指

一、引言

照应词、代名词、指称词这三类名词性成分进入句子成为句法成分时,会受到句法制约,即受到论元结构、C统制原则以及约束理论的制约。从以下例句可以看出汉语的反身代词“自己”受到动词论元结构的影响:

(1)a.*自己的书,张三都睡着了。

b.自己的书,张三都没看。

根据约束理论A,反身代词“自己”应在管辖领域(governing category)内受约束。例(1)a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反身代词“自己”没能在域内受到约束。例(1)b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重构效应(reconstruction effect)”(Huang,1993)。虽然“自己”不被“张三”C统制,但是这反身代词可以回到语迹(gap)并予以解释。包含在话题结构里的“自己”通过与受“张三”C统制的语迹形成链条(chain)。即使不移回原来宾语的位置,也照样能受到“张三”的约束。例(1)a和例(1)b之间的这一切差异其实就是由动词“睡”和“看”的论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动词“睡”是一元动词,“NP+睡”则是它的基本格式;而动词“看”是二元动词,“NP1+看+NP2”则是它的基本格式。例(1)b之所以能产生重构效应,是因为有宾语NP2的位置所在。

本文将针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在汉语中的运用范围以及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对此试图提出一些修改方案。

全文阅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课中结束语的设计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重视导入语的设计,而忽视了结束语的重要性,其实结束语设计得好同样可以为课堂添彩,巧妙地设计课堂结束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意识;巧妙语言;良好效果

一般而言,每一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而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语言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话语引导学生走向相关专题的教学活动,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良好开端。教师在每一堂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明白并自觉地学习,让学生发展智力,发挥创造性的意识,根据学生意识的要求,学习兴趣的浓厚,巧妙地设计课堂结束语。下面笔者介绍几种课堂结束语,供同仁们参考。

一、归纳式

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并与学生共同回忆、探讨本节课所学课文的重点、难点、写作手法及写作特点等内容。例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结束语的:“同学们,这篇课文到此我们就学完了,接下来需要大家共同思考一些问题,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的?怎样解开谜底点明文章主题的?具体是怎样描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征?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激烈,兴趣激昂。这时,我说:“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描述情景开头,通过谜面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再通过两个旅行者的发现与想象,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文章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很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这种结束语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使他们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及重难点能更好地把握。

二、朗读式

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同时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朗读情境,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等等方式。比如,我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是这样结束的:“本课到这儿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们大家要共同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与敬仰之情,读出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品质在学生表情上的体验。”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后下课。教师用这样的结束语组织教学的优点是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审题式

全文阅读

《最简方案》理论下的汉语反身代词英译指称研究

[摘要]: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一个理论观点,其追求语法的经济性和概括性。本文用该理论对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中出现的汉语反身代词进行分析,并结合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文对汉英两种语言对指称的不同理进行对比,指出在翻译中要注意二者之间的不同句法特征,增译法和省略法可作为汉英翻译中处理零式指称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最简方案 约束理论 反身代词 指称 汉英翻译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乔姆斯基(1993 , 1995)提出《最简方案》以来, 各种以《最简方案》为模式的理论修正和尝试不断涌现。“乔姆斯基于1992年写成的《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一文,标志着生成转换语法新时代的到来,其完成了由原则与参数时期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到《最简方案》理论的过渡” (单宝顺,肖玲,2009:77)。《最简方案》将内在语法看成一个完美的体系, 它可以通过最简洁、明了、经济的手段将语音和语义衔接起来,贯穿《最简方案》的核心是“经济原则(economy) ”。本文拟运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理论探讨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中出现的汉语反身代词的约束理论,并结合该小说中的指称及在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

二、诠释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约束(binding)是指一词语被另一词语制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约束关系(binding relation)。该理论把语言中有指称功能的词语划分为照应语、代名词和指称语三类。照应语在英文中对应有两种词:(1)代词:①反身代词(x-self)、②相互代词(each other)、③代名词(pronominal)如:they,he,it等;(2)指称语(R-expression),指的是人名或其他指称名词短语如John,the man,the president等(王林利,易彦池,2009: 87)。

经研究,乔姆斯基针对上述三类名词短语,提出了与约束理论相应的三项原则:(1)约束原则A:照应词在管辖区域内受约束(bound);(2)约束原则B:代词在管辖区域内是自由的(free);(3)约束原则C:指称词总是自由的(free)。“约束”和“自由”都是逻辑学的术语。在逻辑学中,量词约束变项。凡是受量词约束的变项称为“约束变项”(bound variable),不受量词约束的变项称为“自由变项”(free variable)。所谓某个名词短语受到“约束”,是指它与先于它的另外一个名词短语指同一客体;所谓某个名词短语“自由”,是指它与先于它的名词短语不指同一客体。所谓“管辖区域”是指最低层的S和NP。例如,下面3个英语句子:

①John likes him. (约翰喜欢他。)

全文阅读

论话语标记“好”

摘 要: 作为话语标记的“好”,其话语功能与其在话轮中的位置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本文对这一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并对相关功能使用的不同频率做了统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不同功能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最后文章对话语标记“好”的虚化轨迹做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 话语标记 好 语法化

引言

1.在现代汉语中“好”的用法比较复杂。吕叔湘(1980)、邵敬敏(2005)等都作过相关论述。李晋霞(2005)认为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主要有四种“好”:

A.性质形容词,有“优点多的,使人满意”之义,在句法功能上常做定语和状语。如:

(1)“温故而知新”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B.助动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前充当状语,相当于“可以、以便”。如:

(2)你留个电话,到时候好通知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