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颅脑损伤护理护士长总结

颅脑损伤护理护士长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156例术后护理与管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术后护理与管理体会。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的患者156例,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结果:15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治愈102例,好转44例,死亡10例。结论:神经外科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危重患者和术后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复杂。只有熟练掌握其护理特点,并建立针对性护理管理制度才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26

AbstractObjective:Traumaticbraininjuryinducedcomapatientspostoperativecareandmanagementexperience.Method:In2011November2012Aprilinourdepartmenttreatedatotalof156casesof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comapatientcare,Summarizesthecorrespondingnursingexperience,effectively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care.Result:In156casesofcraniocerebraltraumapatients,102caseswerecured,44casesimproved,10casesofdeath.Conclusion:Departmentofneurosurgeryhasastrongprofessional,criticallyillpatientsandthecomplications,theconditionischangeableandcomplex.Onlybymasteringthenursingcharacteristics,andtheestablishmentofcorrespondingnursingmanagementsysteminordertoachievethepurposeofimprovingnursingquality.

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的患者156例,治愈102例,好转44例,死亡1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颅脑创伤昏迷患者术后护理

术后每15~30分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按医嘱合理调节输液滴速,注意保暖;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呼吸深慢,提示颅内高压,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意识状态的观察: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2.5~4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如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临终先兆。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肢体出现瘫痪,说明出血仍在继续。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常有颞叶疝的早期症状。四肢瘫痪提示广泛脑组织挫裂伤或脑干损伤,发现异常应寻找原因,警惕是否为术后颅内压增高所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还应注意,若发现口、鼻分泌物,呕吐物、血块等,需立即清除。分泌物堵塞上呼吸道,又无法立即清除。有窒息的危险时,应立即置患者于侧卧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痰液黏稠难以吸出者要做好雾化吸入,方便痰液排出。

全文阅读

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摘 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士风险防范能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风险;管理

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而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特点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和环节,如人员(护士及患者本身)、环境、物品、器械、制度和程序等环节。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的护理风险有以下五类:控诉事件、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差错事故、外环境因素。

全文阅读

脑损伤术后合并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损伤术后合并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急诊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能力,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手术护理配合的流程、要点以及临床经验进行相关的总结。结果: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结论:手术室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应急反应能力,手术中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中的相关措施,对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手术护理配合;急诊处理;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因此救治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力。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就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23例,女14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39.3岁。本组137例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CT扫描):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14例,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114例,颅脑损伤、颅脑骨折9例。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

2 术前护士配合

2.1 仪器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采取的方案;准备好手术室,调节室温给患者和救治人员良好的手术环境;迅速准备好开颅工具,以及手术过程中会用到的器械设备:心电监护仪、电动颅钻、手术头架、麻醉机等。

2.2 药物准备 林格液、甘露醇、氟美松、脱水剂、代血浆、抢救药品等。

全文阅读

浅析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总结性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急救与护理。方法:7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进行急救与急诊的观察,视患者伤情转到专科病房内,对于病情各个发展流程,按照连惯、动态以及首诊责任制度来执行,在患者就医时,能够接受一个高速、精确以及有效的护理过程。结果:52例患者全部恢复并痊愈出院,7例患者有轻度的后遗症或中度残疾,2例患者长时间昏迷或呈植物性生存,3例患者出现外伤性痴呆症,8例患者死亡。结论:早日进行急救以及护理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认真对其病情的发展阶段进行观察,严密的护理,在对治愈率得以提升并将病残率得以降低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指由于头颅遭受暴力所造成损伤。病因主要是由于意外而引发的工伤、交通事故以及火器操作等比较常见。急性颅脑损伤的显要特征为十分严重的病情、发展速度十分快、病人的致残率十分高,若病人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或者观察护理的方法不正确,都会对治疗效果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病人的生命都将会收到威胁。我院于2009年7月到2011年11月,对急性的颅脑损伤病人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明显,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从2009年7月到2011年11月,有72例病人在我院进行颅脑损伤的医治,41例患者为男性,31例患者为女性,年龄在9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41.3岁;47例患者由于车祸等原因撞击而致伤,12例患者从高处坠落而损伤,5例患者为钝器所伤,4例患者因房屋倒塌被重物砸伤,4例为挤压而伤;54例患者为单纯的颅脑损伤症状,12例患者为多发伤;所有患者出现头皮裂伤,其伤口中含油污、泥沙以及碎玻璃片等。

1.2方法与结果 有7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先进行院前急救措施以及急诊观察,继而转为专科病房观察,对于病情各个发展流程,按照连惯、动态以及首诊责任制度来执行,使就诊的患者能够快速、准确以及到位的进行医治与护理。在治疗与护理得当的情况下,52例患者全面康复并顺利出院;7例患者在手术后可以料理生活,而仍有较轻的遗留症或中度残疾;2例患者出现长时间的昏迷或者呈植物性生存;3例患者经医治呈外伤性痴呆;8例患者死亡,有4例患者在现场确认为死亡。

2 急救护理敢于措施

2.1在手术之前所选的手术间一定要有完善的设备以及宽敞的房间,将室温调节在24~26℃之间。把输液瓶连接起来,对全部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视手术的需要情况,将抢救的物品与器械提前备好,并将开颅手术包于开颅的特殊器械准备好,这样就会有大量的结余时间,在进行手术与麻醉的过程中时间更加充分。颅脑损伤较严重的病人或许还会带有其他疾病或者有复合伤,那么手术室的护士医学知识一定要丰富[1]。

全文阅读

78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护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按急诊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急诊救治及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组急诊救治成功37例,死亡2例,救治成功率为94.87%;对照组急诊救治成功30例,死亡9例,救治成功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急诊; 护理;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75-02

doi:10.14033/ki.cfmr.2016.7.040

颅脑外损伤是外力作用于颅脑引起的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昏迷、深度昏迷)、头痛呕吐、瞳孔散大、血压下降等[1],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在10万人口中有200~300人发生颅脑损伤,大约10%的受伤者在送往医院前死亡,60%的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20%为中度,10%为重度损伤[2]。颅脑外伤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程长,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在临床急救中要求对颅脑外伤患者及时降低颅内压、纠正脑缺氧、制止脑出血[3]。急救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得当与否也将影响到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1月-2014年

7月收治的部分颅脑外伤患者提供了优质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文阅读

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护理的措施。方法 对210例急性颅内血肿的手术病例术前准备,术中紧密配合医生实施手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手术患者中存活182例,存活率为86.7%,死亡28例(13.3%)。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颅内血肿;外伤性;手术清除;护理

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且又可逆而致命的颅脑继发性损伤,是血液积聚于颅内某一部位而形成血肿,约占全部颅脑损伤病例的3%~10%,重型损伤约占40%~50%,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危重、复杂、病情进展快,若未及时处理,可致脑疝,危及生命。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病情严重且变化迅速,如延误治疗或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均可导致不良后果[1]。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现将本院成功施行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总数为210例,其中男161例,女49例,年龄3~80岁。颅内血肿原因:车祸撞伤114例,坠落伤60例,其它原因36例。受伤后颅脑损伤情况:开放性头部外伤18例,硬脑膜外血肿66例,硬脑膜下血肿63例,合并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27例,合并脑出血肿36例,合并有其它损伤者有36例。入院时神志状态:深昏迷96例,浅昏迷75例,清醒39例。受伤距手术时间:小于6 h 66例,6~48 h 144例。

1.2 护理配合措施

1.2.1 积极配合抢救 由于颅脑外伤致颅内出血患者大多合并有严重的其他脏器损伤,所以患者入院时病情急且重,因此应分秒必争,立即安排在抢救室,快速评估病者的伤情,立即应用多参数监护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给予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妥善处理合并伤。

1.2.2 术前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除按常规手术术前准备外,还须准备以下专用物品、器械;①全麻所需器械、急救药物、将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氧气等安放在适当的位置;②头部托盘架、器械台、电凝器、备两个污桶;③备两个吸引器,并检查吸引器是否畅通。

全文阅读

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病情变化快,病情观察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血糖值的测定,为早期明确诊断的救治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合并症的发生以及患者及早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我院2009~2011年以来颅脑损伤并发血糖增高症患者38例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探讨其发病机理和临床护理,总结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关系,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临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9~59岁,平均42岁。伤前有糖尿病史者9例。全部患均为车祸受伤,有严重脑挫裂伤和(或)脑干损伤,并且有13例患者有颅底骨折,GCS记分均小于8分。又对比38例型颅脑损伤、GCS大于10分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伤后糖和病情的变化。

1.2 检查方法 本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的血糖检测均为空腹非静脉输液时抽血采集标本,按血糖≤6.0 mmol/L为正常,>6.7 mmol/L为升高。入院后每隔1~3 d各测血糖1次,观察两组的测定结果。

2 结果

颅脑损伤组急性期的38例血糖平均值>16 mmol/L;而观察组仅为6.4~10 mmol/L。颅脑损组死亡8例,观察组全部治愈出院,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状态随伤情严重而变化升高,既反映了颅脑损伤的程度,又可判断其预后。

全文阅读

品管圈对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宣教 知识掌握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对提高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宣教的影响,并对其知识掌握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在其入院时进行品管圈对住院知识的宣教,对比分析宣教前后其对留置胃管、皮肤护理、留置导尿、肢体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套管、加强营养等方面住院宣教知识的掌握率。结果宣教前,患者总体掌握率为33.33%,宣教后总体掌握率提升到80.0%,宣教前后患者对住院知识的总体掌握率比较χ?=6.4299(p=0.0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的开展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住院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信息化管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病症,脑部损伤多由创伤导致,可造成患者意识丧失、失忆、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品管圈又称为品质管理圈,是通过采用全部人员参与的模式,在自身工作场所中进行管理并不断改善自身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方法 [1]。本文展开了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品管圈对住院知识的宣教,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在16~66岁,平均(38.2±3.8)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锐器伤3例,坠落物砸伤2例,其他伤2例;行CT检查结果显示:原发性脑干伤1例,脑内血肿2例,大范围脑挫裂伤3例,硬膜下血肿5例,颅骨骨折3例,硬膜外血肿4例。

1.2品管圈的成立

我院自2013年来开始成立品管圈,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入院宣教中进行应用,确立以“提高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住院知识掌握率”为中心的课题。由神经外科一区二区护士长及科室骨干以及各级护士、护理干部15名组成,分为5个小组,各组由1名护士长或科室骨干及2名护理人员组成。

全文阅读

小儿颅脑损伤手术的配合体会

【摘 要】总结小儿颅脑损伤手术护理配合,提高特殊手术的应急能力。通过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配合程序、要点、经验结果进行总结。说明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熟练的技术操作配合能力及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颅脑损伤;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38-01

颅脑损伤在小儿比较常见。因小儿脑发育尚未成熟,故对损伤较为敏感,即使从外表看伤情不重,但仍可能造成脑组织的损伤而影响智力发展。造成颅脑损伤的原因有高处坠落、窗口坠落、小儿打架、楼梯滑落,或由自行车、电动车及机动车辆等交通事故造成。小儿发生颅脑损伤都应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轻者应严密观察,注意休息。重者应尽快确定是否进行手术,如需进行急诊手术,应立即通知手术室,由于小儿机体与成人不同,各年龄阶段也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其手术配合方面也与成人不同。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成功治疗小儿颅脑损伤1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准备

1.1物品的准备 手术室护士接到小儿颅脑损伤的急诊通知单后,立即准备手术间和用物:应选择相对较大的手术间,为抢救患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用物除常规开颅手术必备物品外,还应准备一些小儿脑外科的特殊器械,并准备好小儿建立静脉通道的特殊套管针及其他用物。

1.2 病人的准备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有效的供给是缓解缺氧的关键[1],应立即清理呼吸道给予面罩吸氧,如病情危重应配合麻醉师先行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认真检查患儿的全身情况,比如观察意识是否清醒,皮肤是否完整,尿管是否通畅,是否为开放性伤口,如脑组织暴露要保护好脑组织,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术前与麻醉师的配合 小儿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麻醉剂量与麻醉方法的反应各有不同,因此术前与麻醉师取的沟通,了解麻醉方案,备好所需药品及各种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及喉罩,协助麻醉师做好全麻准备。

全文阅读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观察

【摘要】 目的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均在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并在术后给予基础护理、护理、并发症防治护理等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例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0%;54例患者最后拔除气管套管,有6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症状,占总数的10%。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采取及时的抢救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在对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之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出现细菌感染,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与护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吸痰、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以此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护理;基础护理;术后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12-01

大多数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伤势过重导致昏迷,造成呼吸道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及给氧治疗,同时因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肺内感染的发生,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就必须对其采取气管切开术,保障患者呼吸顺畅。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此,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集中在16-67岁,平均年龄为(45.2±4.2)岁;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男女比例为7:5。损伤原因:车祸造45例,高处坠落15例。

1.2 方法 以上患者全部实施气管切开术,并于神经外科监护室给予基础护理、护理、并发症防治护理等措施,具体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的湿度为60-70%,注意病房中的灰尘。气道分泌物的粘稠。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杀毒,保持病房处在一个恒温环境下;定期通风;控制病人会客时间及次数,保障患者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护士要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心跳、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上的变化;遵照医生的嘱咐,应用最合理的药物,控制颅脑损伤患者血压,维持颅脑损伤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1]②护理,能够减缓伸肌痉挛、屈肌等不良现象,每3小时对患者更换一次,以此减少患者分泌物的潴留。[2]护士要定期叩拍患者的背部,这样就可以加速粘稠的分泌物排除体外,避免堵塞呼吸道;拍背的时候,右手掌要呈现一个屈曲的杯状,腕要微呈现一个屈呈150度,使用自己的腕力,力度一定要保持在一个同一水平,由下至上,由外向的脊柱方向一直震动,这样就能够帮助患者排除痰液。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加大患者的气管套护理、口腔护理。患者出院之后,还应当对其进行出院指导。[3]

2 结 果

全文阅读